首页 优秀范文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20:15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1篇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践操作,数据统计法综合近年来体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学生短跑训练的基础专项练习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训练,数据统计,科学分析,认为短跑的基础专项练习对中学生短跑成绩提高作用很大。

【关键词】

规范短跑 专项练习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的一类,在田径运动会中一般包括: 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等。

短跑是速度、力量、爆发力,关节灵活性、耐力、灵敏、柔韧性等集中协调的体现。在跑的过程中要做到完美的起跑、高效的加速、步频最大化、速度的保持、压线,这样才能跑快。

由于中学生身体处在发育阶段,认知能力正待提高。本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与技术动作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基础专项练习内容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般在短跑中普遍运用的专项练习及特点

(一)小步跑

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髋、膝、踝关节放松,迈步时膝向前摆出,髋稍有转动。当摆腿时膝向前摆动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有弹性。

(二)高抬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 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三)后蹬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出,由干躯干扭转,同侧髋带动大腿充分前提。在摆腿的同时,另一腿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踝关节缓冲,迅速转入后蹬。后蹬时摆腿送髋动作在先,膝踝蹬伸在后,腾空阶段重心向前,腾空时要放松,两替频率要快。可发展腿部力量,发展跑的过程中的步频和步长。

(四)后踢小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足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膝关节放松,足跟接近臀部。可发展踝关节力量,提高运动素质,培养良好的跑的姿势。

(五)折叠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缓冲。

(六)小车轮跑

前三点要领同折叠腿跑。加大大腿的幅度,当大腿摆到一定程度时,小腿随惯性向前摆出,随着大腿积极下压,小腿主动做扒地式的动作,用足前掌扒地式着地。

(七)大车轮跑

要点同高抬腿跑。 摆动大腿抬到水平,小腿随惯性向上方摆出,然后随着摆动大腿的积极下压,小腿积极向下刨扒,着地时膝关节可以稍有弯屈,上体可以稍有后仰,特别是做的距离比较长时.用踝关节缓冲,有扒地动作。

二、短跑训练中基础专项素质练习的内容安排及练习作用

(一)弓步压腿

尽量做到步幅最大化,有效拉伸韧带与肌肉,注意有意识的折叠大小腿,送髋,提膝踢出小腿;出脚落到要求和起跑线成垂直;上体正直和地面成90°。这样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发展腿部力量;保证了跑的过程中用力的有效性,减少分力的产生。

(二)行进间高抬腿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 膝关节和水平面持平或超出,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脚掌和地面的接触时间尽量要短,动作舒张协调,向前不要太快。这样可以很好的发展关节灵活性。

(三)正踢腿

膝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正面踢起,尽量向头部靠拢。有效的拉伸大腿肌肉和韧带。发展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可发展柔韧性、各个腿部相关关节的灵活性。

(四)侧踢腿

膝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侧面绕环踢起,尽量向头部靠拢。有效的拉伸大腿肌肉和韧带。发展柔韧性、身体协调性髋关节灵活度。

(五)后踢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摆臂协调,脚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膝关节放松,足跟接近臀部。发展踝关节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六)转髋侧步走

膝关节抬起至水平或高于水平位置最大范围的活动髋关节。发展髋关节灵活度。

(七)绷直跑

膝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足前掌用力扒地。动作幅度大而有力。向前性好。可提高作用力有效性。

(八)单脚车轮跑

用单脚的车轮有效的拉伸大腿后群肌,提高肌肉收缩力。使单脚步幅最大化,增大步幅。运用膝领先技术和送髋技术。加强跑的过程中用力的有效性。拔地动作加强跑的向前性,发展踝关节力量。

(九)提膝式跳跃练习

摆动腿膝关节抬起至水平位置以上,向胸靠拢。支撑腿伸直与身体垂直于水平位置或稍向前。拉伸韧带和肌肉,发展步幅,腿部力量,拉伸韧带,提高相关关节灵活性。

(十)折叠踢腿式跳跃练习

大小腿折叠提膝后向前踢出。积极有效的送出小腿,加强扒地意识,提高向前性。可发展小肌肉群,提高跑的技术掌握。

每个练习距离25米,2次。每次练习完成后要求以车轮跑回到起点。随着训练时期的延伸,要求运动员每个练习的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幅度要加大,在不失动作规范性的前提下尽量的动作夸张化。

随着练习动作的幅度加大、规范性提高,有效地加强了运动员各个关节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各个小肌肉群力量。帮助学生提高短跑技术、习惯性的养成了良好的跑步姿势,对于日后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发展都很有好处。

三、建议与结论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2篇

[关键词]短跑;肌肉放松;协调能力;速度感;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49-02

跑是人体活动的自然方法,也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技能,竞技短跑的技术与自然跑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自然跑是短跑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自然跑更有助于竞技短跑的提高和发展。竞技短跑是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随着短跑运动的发展,短跑技术不断完善,以最佳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短跑速度,短跑中的放松技术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加强中学生运动员短跑中放松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是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美国著名短跑教练布什认为:“没有速度就不能成为短跑运动员,而不会放松则不能成为短跑冠军。”这是因为短跑运动员良好的放松能力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减轻快速跑动中大脑皮质的负担,加快和保护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改善各协同肌群之间与各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减小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节省体能;减少肌肉本身的内阻力,使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从而加快跑速,提高运动成绩。

众所周知,步幅与步频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步幅主要受肌力的大小、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及下肢长度的影响。短跑运动中,肌肉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影响肌力、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的主要因素,只有肌肉用力与放松迅速且有节奏、协调一致,才能增大动作幅度,获得最佳的肌肉收缩速率。而步频的快慢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兴奋与抑制的迅速转换是肢体动作迅速转换的前提,这种转换速度的提高与大脑皮质的耐受能力有关。如果短跑时动作僵硬,协调能力差,肌肉不能放松,就会出现多余的动作,导致大量的附加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皮质,引起高度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大脑皮质就会出现疲劳,同时肌肉过分紧张,使血流受阻,运动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大量堆积,血液pH值降低,中枢神经产生超限抑制,最终导致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减慢,影响跑速。对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改善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减小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更有效地加快血流速度,促使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轻大脑皮质负荷。如对抗肌群充分放松,能使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加大,跑步动作幅度加大,从而加大步长;有利于改善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过程,提高速度耐力,加快步频。有人说“不懂得放松就不懂得训练”,其道理就在于此。

短跑中的放松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协调配合形式的表现,也是短跑中各肌群间协调配合用力的技术。在短跑运动中,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在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协同收缩下,快速有力地依次展髋、伸膝、伸踝,从而获得最大后蹬力蹬离地面。同时摆动腿在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肌肉的协同收缩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使摆动的大腿处于水平或接近水平位置。这时,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前摆状态并积极、柔和、迅速、有力着地,减少支撑时的阻力,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协助股四头肌做退让性工作,使臀大肌主动用力展髋,加快身体重心前移,减小着地时带来的运动损伤,从而加快跑速,提高运动成绩。

怎样有效地训练中学生运动员短跑中的放松能力,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自己在教学训练实践中的探索,我的体会如下。

一、培养中学生运动员短跑中的放松能力,必须加强协调能力的训练

协调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是短跑中放松技术形成的关键。协调能力的训练,首先要解除紧张的心理状态,放松神经系统,明确摆动腿完成摆动后,要有积极下压的扒地动作,并利用扒地和后蹬动作的惯性,使大腿、小腿自然折叠,加快摆动腿前摆。强调后蹬动作一完成,股四头肌与大腿内收肌群即放松,给大腿屈股肌群完成抬腿动作创造条件,体会各肌群间用力的协调配合。其次要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任何动作的协调完成都是肌肉在大脑皮层支配下紧张与放松合理交替运动的结果。即紧张肌肉要很快过渡到放松,放松的肌肉要很快紧张起来,只有这样,短跑中两大腿做“剪绞”动作才能协调,且有助于提高步频。

二、根据场地条件和实际需要,采用各种跑的方法教学和训练,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短跑中的放松能力

1.变速跑

30米加速跑后作20―30米放松惯性跑再过渡到慢跑,以培养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和速度感。也可以选择椭圆形的场地,直道加速后放松惯性跑,弯道转入慢跑。

2.放大步跑

用舒展协调的动作,充分抬腿打开髋关节的活动幅度,放大步跑60―100米。

3.弹性往返跑

要求运动员起跑后采用高重心、大幅度、有弹性的动作,较快地提高速度。培养运动员再次加速的能力和速度感,强调放松协调技术。

4.各种段落起跑练习

30米、50米、80米各种段落起跑后加速跑到_终点再继续放松跑15―20米,然后自然减速,以体会放松技术要领,且达到放松目的。

5.反复跑

设置标记,加速跑30米,保持速度惯性跑20米后加速跑30米,再自然减速跑15―20米,以体会放松技术。

6.助力牵引跑

要求速度快的运动员用橡皮筋牵引速度相对慢的运动员进行快速跑练习,使被牵引的运动员体会加大步幅与步频的同时身体重心的变化,体会跑的“圆形滚动”模式,掌握快速跑中的放松技术。

7.加速跑心理暗示、引导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technologies such as swinging arm, body posture, leg movement, the center of gravity etc. in middle-distance race, long-distance race, very long run and cross-country race, and discussed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endurance runs in track and field by using literature, expert consultation.

关键词: 技术;个性与共性;耐力项群;田径

Key words: technology;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endurance event group; track and field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99-02

0引言

田径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主要包括中跑、长跑、公路跑、越野跑4大项。目前,有很多学者用中长跑技术概括了以上4项的技术。当然,作为同一项群的耐力跑类项目,这些有许多共同点。但是,随着现代竞技水平日益提高,训练方法的改进,场地器材的改善,中跑、长跑、公路跑、越野跑的技术的差异越来越多。中跑有向短跑发展的趋势,长跑有向中跑发展的趋势,马拉松有向长跑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对影响田径耐力类各跑类项目的摆臂、腿部动作以及身体姿势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找出这些项目的共性个性,为各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1田径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跑类各项目技术动作的分析

1.1 中跑技术中跑的项目主要包括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28届奥运会男子800米的成绩为1分44秒45,这相当于百米的速度为13秒,1500米的平均速度为14秒。也就是说,现代的中跑,随这速度的提高,其技术有向短跑发展的趋势。

1.1.1 身体的姿势中距离跑采用直立的姿势,两眼保持平视,视线注意在跑道的500-100米处。在跑的一个周期内,中距离跑的节奏与短跑相似。除了跑的经济,步长短些,用整个脚掌着地,脚蹬离地面时向臀部靠拢的幅度较短跑小。由于中距离的速度比短跑慢,所以身体没有向短跑那样快速移过支撑点,支撑脚几乎直接在重心的下面。

1.1.2 摆臂动作800米跑的运动员摆臂的姿势与短跑相似,手臂应该放松,前摆不超过身体的中线,向上摆的高度步超过下巴,肘关节的夹角小于90度。向下摆时,受经过大腿的口袋处,然后打开肘关节,夹角为120°左右。

1.1.3 腿部动作后蹬脚应为50°-55°度,后蹬腿应于摆动腿协调配合,注意骨盆的前送,摆动腿向前上方高摆,小腿与等地腿的大腿平行,后蹬时不应强调等地腿的充分伸直,析关节的等身的角度为160°-170°为宜。

1.1.4 重心的起伏由于中跑的速度逐渐提高,运动员的后蹬的角度应逐渐缩小,向短跑的后蹬角度(美国短跑运动员为33.7°)发展。

1.1.5 缓冲动作摆动腿向前方高台结束后,应积极向下后方用力,这样可以减小前蹬的阻力,加快重心前移速度,同时摆动小腿在落地前迅速的后扒,形成弧形较低的方法。运动员用脚掌的外侧着地,接着进行近乎全脚掌的快速落地缓冲动作。

1.2 长跑技术长跑的项目包括男子5000米、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10000米。随着塑胶道的出现,长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为了适应与更好的利用塑胶跑道的弹性,跑时摆动腿应更加积极的前摆,强调了摆腿的速度加快,摆腿的力量加强,摆动的方向更加向前,其落地的动作更加积极主动,在落地后的支撑阶段,脚积极后扒地有力,且用力的时间更短,特别明显的是注意减少后蹬力量的消耗。

1.2.1 腿部动作以骨盆的转动带动摆腿动作是比较理想的技术动作。运动项目越长,大小腿的折叠程度应越小,这样有利于速度的提高;同时适当降低大腿的前摆高度有助于节省时间,提高腿部蹬伸的效率。从力学角度讲,后蹬时,如果膝关节过于伸直,导致屈膝肌肉的拉力以及拉力矩减少,降低小腿的力量,从而影响摆动腿的摆动的速度, 因此,合理的蹬地角和膝关节屈折程度对于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跑速时非常重要的。资料表明 ,后蹬结束时,大小腿折叠的角度150-170度为佳。

1.2.2 肩部、臂部的动作长跑运动中为了尽可能的长时间保持快速,需要减少运动量和频率来节约能量,臂的摆动应是轻松的。因此,肩部的放松、流畅的扭转和柔和长跑运动中为了尽可能的长时间保持快速,需要减少运动量和频率来节约能量,臂的摆动应是轻松的。因此,肩部的放松、流畅的扭转和柔和。

1.2.3 重心的高度长跑由于时间相对的较长,所以要求运动员重心平稳,同时要求运动员的后蹬的角度相对较小,髋步积极的前送,两腿的夹角相对较大,否则中重心起伏过大,不利于跑动过程中的经济性与实效性。

1.2.4 着地缓冲动作最适宜的脚着地为脚部着地缓冲技术。从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员应采用“滚动式”着地技术。一个快速旋转的球落到球台时能快速前冲落下,滚动式着地的技术原理与其相似。它是一种弧形用力的技术,用脚外侧近乎全脚掌着地后迅速过渡到脚前掌,一种积极而带有弧形的着地技术。并且由于脚落地点位于膝关节的垂直下方,接近于身体的重心的投影点,并且踝、膝关节及小腿三头肌在完成前摆高抬即将下压时,还能得到充分的放松。“滚动式”着地技术同时还能降低制动力,减少能量的损失。

1.3 公路跑技术由于马拉松运动主要在公路进行,所以公路跑技术主要只马拉松运动的技术。由于马拉松跑的距离很长,运动员体力消耗大,所以如何节省体力便成为马拉松跑的重要技术问题。马拉松跑的动作更要求平稳、柔和、速度均匀。马拉松跑的技术,大致和长跑技术相似。由于它的距离长,并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进行,因此在技术上有其独有特点。

1.3.1 手臂的姿势两臂的摆动要自然,幅度不要过大。在加速跑、终点冲刺和上坡跑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的摆动,有利于跑速的提高。

1.3.2 腿部的动作在跑时,上体微向前倾或正直。马拉松运动员后蹬的力量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比较低。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长跑小些。脚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并且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时应柔和而有弹性,脚部要有滚动式的落地技术,日本的马拉松运动员落地堪称是典范技术。步长与步频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并根据途中地形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用比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节奏要和跑速相适应,呼气有适宜的深度。

1.3.3 根据地形调整动作沿斜坡向上跑时,身体应前倾些,步长可缩短,步频应加快,两臂要积极摆动,用前脚掌落地。顺斜坡往下跑时,步长可稍大些,可用全脚掌或脚跟着地(坡度较陡时),上体稍后仰,要控制跑速。

总之,马拉松跑的动作要更协调、省力,跑速要更加均匀,要善于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变跑的动作。由于马拉松跑的运动量非常大,跑时必须注意技术和节省体力,动作的节奏要合适。

1.4 越野跑技术越野跑时,由于地形和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跑的技术也要因条件的改变而随之变化。

1.4.1 在道路跑的技术时采用基本上与中、长距离跑相同的技术,并尽量注意在路面平坦的地方奔跑。

1.4.2 针对不同地形时的技术在草地上时,用全脚掌着地,同时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洼或碰在石头上。上坡时,上体应前倾,大腿高抬一些,并用前脚掌着地,小步跑上去。遇到较陡的斜坡,可改用走步的方法或用之字形跑法。必要时可用单手或双手辅助攀登。下坡时,上体应稍后倾,并以全脚掌或脚跟着地的方法进行,遇到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侧脚掌着地,甚至采用蹲状的并用手在体后牵拉(草、树)、撑(地)方式的行进。到达下坡的末端,便顺坡势疾跑至平地。从稍高的地方,往下跳时,可用跨步跳的动作:踏在高处的腿(支撑腿)必须弯屈,另一腿则向前下方伸出,跳下,两脚着地并以深屈膝来缓和冲击的力量。同时,在落地时,两脚应稍微前后分开,以便继续前跑。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时,应设法降低下跳的高差,根据情况采用坐地双手撑跳下或侧身单手撑跳下的方法。落地时要注意两腿深屈。在树林中奔跑时,注意不要被树枝、树叶、藤蔓等划伤。

2田径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各项目技术动作的个性

2.1 摆臂方面随着距离的延长,摆臂的幅度相对减小,对于公路跑和越野跑的摆臂应根据地形进行调整。

2.2 重心的高度对所有的跑动项目都非常重视重心的平稳,对田径场内的项目,如中跑和长跑,随着距离的延长,对重心的起伏程度越小。速度越快,相对来说重心的起伏越大。马拉松跑与越野跑对重心的要求更高。由于地形的不平,重心会随地形的改变而改变。

2.3 摆动腿与落地技术的动作在运动员跑进过程中,摆动腿应更加积极的前摆,强调加快摆腿的速度,摆腿的力量加强,摆动的方向更加向前,但是随着距离的增长,摆腿的折叠程度趋向于减小,降低大腿的前摆高度降低,提高腿部蹬伸的效率加大。其落地的动作更加积极主动,在落地后的支撑阶段,脚积极后扒地有力,且用力的时间更短,特别明显的是注意减少后蹬力量的消耗。

3田径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各项目技术动作的共性

3.1 追求跑动技术稳定性合理的跑动技术应贯穿在跑的全过程,不能只看运动员开始或途中的某些段落技术是否合理。特别是最后疲劳阶段,保持更应保持其动作稳定性,否则会因动作的技术变形会导致能量的浪费,造成比赛成绩的不理想。在疲劳状态下仍然保持完美的方向发展是灌溉项群现代跑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追求跑动技术的经济性经济性是以人体最小的能量消耗换取最大的向前运动的效果。延缓运动员持续跑动中疲劳的出现。运动员在运动中人体各环节相互配合的方式、运动各环节之间配合的形式更加协调、自然,不同系统、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是高度协调配合的。

3.3 追求跑动技术的实效性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通过合理的技术把生理、心理的潜能发挥出来。用同样的体力用途能量,采用不同的技术所取得的运动效果和获得的跑速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的优秀的中长跑选手都加快了跑进中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与幅度,大大加快了运动员水平位移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运动成绩,体现了跑动技术实效性。

总之,放松、省力,追求跑动的实效性是田径体能类耐力项群各项目技术的的本质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目的跑动技术更加完善,运动员在跑进中动作轻松自如、蹬伸有力、脚弓富有弹性和全程节奏强,最大限度的将人体的综合技能和身体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转换成维持和提高专项跑速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鸿森.中长跑现代技术训练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32-140.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4篇

关键词:身高 体重 选材 训练

田径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体育强国都是田径强国。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但田径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其水平高低对田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专家认为:造成短跑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步长与步频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异,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直接因素。身高、体重与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密切相关[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参阅和搜索了河西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外男子短跑优秀运动员资料参考文献多篇,图书馆报刊、杂志,并利用Internet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统计和分析相关全程跑的技术参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②对比分析法。运用所查资料对国内外运动员的身体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2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对比分析

2.1 步长、步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的步频与国内运动员的步频大小差距并不是很大,更甚至超过了国外运动员。

从表1可以看出,博尔特跑完100m全程步数仅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而博尔特的平均步频只有4.257步/s,在整个队伍中是最慢的。博尔特的平均步长达到了2.424米,而国内只有陈家全达到2.18米。但是陈家全的步频要比博尔特的步频快0.309步/s,从而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步长、步频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身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体育专家认为:身高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成正比,身高高的短跑运动员特点是:步频慢、步幅大;身高低的短跑运动员的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小,那么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2]?从表2、3中发现,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2米,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是1.74米,相差了0.08米。而从步频反面来看,双方的步频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步长差距却较为明显。从表1中,伯纳尔只有1.78m的身高,也能跑出略低于博尔特的步长。可见,身高与短跑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身材高的运动员其灵活性、协调性相对要比矮个运动员差些,因而,步频能力并不十分突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男子100米跑的步频已经超过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频,只是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与身高的差别相对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较大。

2.3 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部表现。包括身高、体重以及四肢的长度和比例等。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最佳组合,而身体形态又是其运动素质水平的物质基础条件。[1]

3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本要求

3.1 身体形态 ①身高。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首先,要考虑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为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表1中,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88公斤,本身就具备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他跑时的超大步幅。②下肢。下肢长直接影响步长和步频。所以要求在一定的身高条件下,下肢较长,尤其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短跑更为理想。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3.2 遗传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是运动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短跑运动员选材时要看:第一,父母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健康情况;第二,母亲孕育时的年龄及健康情况;第三,兄弟姐妹及家族情况。

3.3 身体素质 ①速度:主要测试30m-60m跑的能力。②速度力量:短跑运动员除要求腿部具有快速力量之外,还要求上肢也要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素质。③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4 跑步的技术动作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动力。周期性技术不仅表现在动作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节奏方面。由于技术结构的逐步完善与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3.5 心理素质 运动员在进行竞技体育运动时,既是身体运动(生理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1]选短跑运动员一般选外向性、活泼性和心理平衡、稳定性好的;以及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强的短跑运动员。

4 短跑训练方法的设想

4.1 步频与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并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主要有:原地快慢交替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小步跑和跑台阶练习等。

4.2 力量练习 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最典型、最重要的力量。爆发力是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短跑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3 全身性训练 ①以提高步长为突破口,加强步长能力训练。②加强上肢、腰腹肌力量训练,重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③正确处理好步长、步频能力的发展关系,优化训练效果,促进步长、步频能力的协同发展。④在神经支配下,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即爆发力。

4.4 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短跑获胜的关键。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一是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步频;二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增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减小对抗肌的阻力;三是增大肌肉、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步幅;四是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减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短跑运动成绩。步长和步频始终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精挑细选;对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科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制定出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田径短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辉.对我国100m跑成绩滞后的主因透视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146-150.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5篇

摘 要 跨栏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常见的短距离竞赛项目,近年来广泛受到许多短跑运动者的喜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田径短跑跨栏技术的基本要求,重点围绕起跑、过栏、栏间跑和终点跑等环节探讨了跨栏技术的训练,以供类似研究工作借鉴。

关键词 田径短跑 跨栏 栏间跑 技术训练

一、跨栏攻栏技术的要求

跨栏是一种完美无瑕的短距离障碍跑。比赛时,运动员必须跨越10个栏架,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脚踢倒栏架外,身体部位碰倒栏架都不算犯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就举行了男子l00米跨栏跑比赛,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开始设立400米跨栏跑比赛。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开始将女子跨栏跑列入比赛项目。第28届奥运会上的男子110米跨栏跑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刘翔以平英国选手科林12秒91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金牌,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冠军的黄种人。跨栏全程技术包括:起跑和第一栏前的加速跑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最后一栏下栏后至终点跑技术。跨栏攻栏应当是跑、跨衔接得很连贯,近似跑一样的合理地跨过栏架。掌握好跨栏攻栏技术,不但有利于过栏迅速,而且有利于下栏后的继续跑进。跨栏时,跑、跨结合的技术越好,跨过栏架的时间越短。正确的技术应当体现出直线性、平衡性、节奏感强。直线性是指全程跨栏的步点应像短跑一样,近似落在一条直线上,跑程中身体重心尽量接直,减少上下起伏。平衡性是指从攻栏至过栏一刹那,上体适宜前倾,两臂协调摆动配合下肢过栏动作,维持身体平衡。节奏感是指过栏时摆动腿、起跨腿、臂和上体的动作应紧密配合,动作协调富有节奏。栏间跑应做到自然、准确,跑的动作快速、协调、轻松而富有弹性,合理地分配各步的长度,尽可能缩短支撑时间,使整个跑跨动作快速连贯,全程一气呵成。整体而言,只有掌握好每个环节的跨栏攻栏技术,才能取得优异的跨栏成绩。

二、掌握跨栏攻栏技术

(一)起跑到第一栏的技术

男子110米栏由起跑到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这个环节的起跑与短跑起跑基本相同。但起跑时及起跑后,身体前倾角度比短跑小。起跑到第一栏一般跑8步;身高腿长、弹跳力和速度好的运动员,也有跑7步的。快速和准确地起跑到第一栏技术在完整的跨栏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而起动,积极加速,步点准确,为跨越第一栏创造良好的条件。《田径竞赛规则》规定,所有跨栏项目都采用蹲踞式起跑。

合理的起跨技术首先要起跨距离适宜,起跨腿积极迅速地踏上起跨点,使着地点更接近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从而缩短缓冲时间,减小着地阻力,加快起跨初速度。起跨前应保持较高的跑速,最后一步比前一步的步长应短10~20厘米。用脚前掌或脚外侧先着地,然后全脚接触地面,随着身体重心向前运动,起跨腿的膝关节微屈进行缓冲,此时腰部保持正直,髋部前移,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脚跟提起,上体加速前移,在摆动腿折叠前摆配合下完成后蹬动作。整个支撑时期身体重心处在距地面较高部位,起跨腿脚掌落地快,并迅速转为后蹬,能使起跨时间缩短,提高起跨蹬地效果。当起跨腿脚掌着地时摆动腿由体后向前摆动,大小腿在体后开始折叠,夹角较小,足跟靠近臂部,膝盖向下,摆动腿缩短摆动半径迅速向前上方摆起,膝关节摆到超过腰部的高度。摆腿速度越快,动量越大,越有利于加大蹬地力量,越有利于完成摆动腿过栏的鞭打动作。两腿蹬摆配合完成起跨动作过程中,上体随之加大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往前上方摆出,肘关节达到肩的高度,另一臂屈肘摆至体侧,整个身体集中向前用力,平衡舒展,形成一种良好的“攻栏姿势”。在起跨腿蹬地结束瞬间,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展,头、躯干与蹬直的起跨腿成一直线,此时身体重心投影点应离支撑点较远而接近栏架。适宜的起跨蹬地角为70°,起跨点距栏架2―2.20米。起跨时,重心上提,上体前倾,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带动小腿向前上方摆起。同时,异侧臂向前伸出,同侧臂屈肘后援。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部位后,起跨腿用力蹬地,使髋、膝、踩与上体成一直线,最后由起跨腿蹬离地面。

(二)过栏技术

过栏技术指起跨脚蹬离地面开始到摆动腿的脚下压着地这一系列技术动作。它包括起跨、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个阶段。跨栏步技术是整个跨栏技术的重要部分。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身体重心沿着起跨时腾空轨迹向前运动,此时起跨腿不要急于提拉,起跨腿小腿向大腿靠拢,脚尖做背屈,大腿外展。当起跨腿蹬离地面时,摆动腿大腿继续向前上方高抬,当膝关节超过栏板高度时,小腿迅速向前摆出,待脚掌接近栏板时,摆动腿几乎伸直,脚尖微微上翘(而一些个子高大的运动员他们的摆动腿此时并不完全伸直,女子100米栏不用伸直,而是像短跑那样做屈膝跑栏动作)。当起跨脚蹬离地面后,躯干继续前倾,摆动腿异侧手臂也继续前伸,另一臂后摆。当身体重心腾起至最高点时,躯干前倾程度与水平面成45°角,此时摆动腿异侧手臂前伸达最大程度,手接近摆动脚,接着起跨腿完成外展动作,小腿靠拢大腿,脚尖勾起,膝关节高于踝关节,两腿在栏间形成一个大幅度分腿动作。两腿夹角可达120°以上,摆动腿的脚已超过栏板,胭窝部位到达栏板时开始做快速的剪绞动作,即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起跨腿以膝领先经腋下加速向前提拉,当脚掌越过栏板后,膝关节继续向身体中线方向提拉高抬,摆动腿大腿继续带动小腿积极下压,以脚掌做积极“扒地”前脚掌在身体重心投影线前l20厘米处着地,可减少前伸支撑制动。当起跨腿提拉、摆动腿积极下压时,摆动腿异侧前伸手臂屈肘向前经体侧向后做划臂,而另一臂屈肘后摆配合,维持身体平衡。在下栏过程中,躯干稍拾起,但仍保持一定的躯干前倾。

(三)栏间跑技术

栏间跑指摆动腿下栏着地开始,到起跨腿踏上起跨点止的跨步跑。当髋部通过支撑点垂直上方时,便进入栏间的动作。良好的栏间跑技术应表现为:栏间三步步长比例合理,身体重心高,起伏小,动作节奏快而稳定,跑得有弹性,直线性好,接近于平跑的技术。栏间跑的合理步长应根据自己的身材条件、身体素质情况和技术掌握的情况,并经过反复实践才能确定。三步步长是没有统一模式的,但跑三步的规律是有的。通常是第一步小,第二步大,第三步中。跑这三步应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在步长合理、稳定的前提下,加快频率。有些个矮的运动员为了促使这三步步长合理,就把跨栏步这一步增大距离,在栏间跑三步步长合理前提下去加快频率,提高栏间跑的速度。所以,栏间跑的三步长度各人不一,存在较大差异。栏间跑三步的步长之所以形成小、大、中的比例,其原因是:下栏后第一步步幅小,是因过栏水平速度有所下降,再加上过栏后为了保持身体处于高重心位置,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小,主要靠踝关节的缓冲后蹬地,后蹬力量小而后蹬角大而形成;栏间第二步为正常跑的步幅,所以相对大些;第三步因准备起跨过栏而形成一个栏前的快速短步,比栏间第二步短10―20厘米。为此形成栏间小、大、中的步长比例。

(四)终点跑技术

终点跑是指全程跑跨越第10个栏架后到终点这一段距离的跑。跨过最后一栏时,要用全部力量,发挥最大速度,以顽强的意志跑到终点。由于跨越最后一个栏架后不再受任何步点的约束,因此过最后一个栏时摆动腿应更积极地下压,着地点较近。起跨腿过栏后也快速下压着地,一过栏架即向前摆出。终点跑应加强后蹬和摆臂,加快步频,身体保持较大前倾,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离终点线最后一步时,上体要急速前倾,两臂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准确、及时地用胸部撞线或接触终点线垂直面,以此完成终点撞线动作。

跨栏攻栏的一系列技术是连贯的,是缺一不可的。在练习跨栏攻栏技术时,只有从每个环节入手,才能提高综合能力。首先要原地练习摆动腿屈膝高抬和积极下压,做扒地的动作(摆动腿异侧臂配合前伸和摆动)。其次要摆动腿在栏架侧面前跨一步,起跨腿做过栏动作的练习。练习时,两臂协调摆,上体稍前倾。再次要练习跑步,先是正常跑,每跑三步做一步攻摆练习,然后再跑,如此循环。在地上放上障碍标志或画上一些参考点,主要是体会跨栏节奏,特别是攻栏动作和过栏的感觉。然后是慢跑。在栏间跑一步或多步,通常采用低栏做,目的是掌握完整的过栏动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跨栏技术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运动员能否取得优良成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重视跨栏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总结起跑到第一栏、跨栏步、栏间跑和终点跑这四方面的技术内容,熟悉掌握跨栏的技术,并确保各个技术动作可以做到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6篇

龙跃玉(1971.2―),女,汉族,湖南省郴州人,副教授。工作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摘 要:110米跨栏跑是一项技术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节奏性强的短距离赛跑项目,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率在几个等距离区域内以跑跨得方式越过10个等高的栏架,全程动作的特点是既跑又跨、跑跨结合、非对称的周期运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对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训练观察等形式,比较发现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的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110米跨栏;跨栏步

一、国外优秀的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特点

一般国外优秀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的共同点是:起跨时攻栏快,能充分提踵和送髋,摆动腿屈膝到超水平位置,大小腿夹角约成直角,臂肩动作能积极配合。栏上躯干前倾大,两腿剪绞快,摆动腿积极下栏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两腿动作协调、积极、连贯,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要近。下栏支撑时保持较高的身体姿势,身体重心高度与起跨结束时同高或稍高。支撑时间短,栏后支撑时间要比栏前支撑时间短。下栏时躯干适当抬起,摆动腿着地时躯干前倾角度与起跨结束时大体相同。下栏后并迅速进入栏间跑。

二、国内优秀的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特点

以刘翔的技术特点为例,刘翔上栏前摆动腿折叠充分,起跨时能充分提高踵和送髋,跨栏时两腿剪绞快,栏上手臂帮助维持身体平稳,下栏时能保持高支撑,且下栏后起跨腿折叠前拉并迅速进入栏间跑。刘翔起跨攻栏速度快,支撑时间短,过栏重心高,过栏时间相对长些,这与刘翔跨栏步偏长有关。刘翔下栏着地时摆动腿直腿下栏,小腿着地角大,着地距离近,着地瞬间摆动腿踝关节主动缓冲,重心支撑位置高,支撑时间短。

三、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特点

1、大多数同学的共同点是攻栏时摆动腿抬得过高,过栏后垂直下压,但前脚掌支撑不够,脚跟下落较多。

2、多数同学攻栏腿下栏后张太大或太小,影响第二步的节奏与速度,从而形成三步步长于步频不协调,节奏感不强,步频过缓的特征。现代110米栏技术,栏间第一步有加大趋势,要求起跨腿过栏时,以膝领先迅速向上提拉(几乎贴近胸部),然后小腿向外伸展,完成奔跑动作。但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在这方面的技术显得比较粗糙。

3、有资料记载上体前倾能帮助运动员的起跨腿提拉得更快更容易。且德国《田径周刊》称劳尔栏上技术为“折刀式”‘头几乎贴到摆动腿的膝部,认为内赫米亚的“折刀式”过栏技术比劳尔更完美、更迅速。但是,通过不断观察,我发现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在这方面上体前倾与下压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4、当今优秀运动员在跨栏步的距离与栏间跑的距离之比比过去有所缩小,形成了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风格。而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受客观因素(运动器材、训练条件等)制约,跨栏步依然呈现出近起跨、远下栏的技术特点,给人的感觉总是有意拉步幅,这样就会导致栏间节奏欠佳,跨栏步转入栏间跑慢而不自然。后程与前程相比,受体能与技术的影响,跨栏步技术的稳定性将大打折扣。

四、总结

通过把国内外优秀的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特点与我校12级体教田径专项班110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步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我班110米跨栏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环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且对改进和提高跨栏步技术有以下见解:(1)原地或走或慢跑中做摆动腿模仿练习;(2)走或慢跑中做摆动腿屈膝高抬腿抬高攻栏和“鞭打”着地动作;(3)慢跑或高抬腿跑中做栏侧或栏中过栏练习;(4)慢跑或高抬腿中做起跨腿从栏侧过栏动作的练习;(5)各种跨栏跑的专门性练习或辅佐性练习。并且在做这些练习时要注意摆动;(6)腿和起跨腿动作的同步性和盆骨的积极性向前运动,尤其是摆动腿下压时的扒地式落地动作。注意保持栏前和下栏瞬间的高重心起跨和支撑动作。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晖.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7篇

关键词:短跑;放松能力;训练;专项力量

一、前言

众所周知,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跑中无论哪个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因此很明显,从单个方面的理论去解释“放松”,并不是人们在短跑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所特指并广泛使用的“放松”―短跑放松技术。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某技校的8名短跑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岁,均为男性。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学报期刊的广泛查询,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动态,并收索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2)实验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5个月的短跑训练,在训练实验结束时测量训练前测量的指标,并对运动员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调查运动员的自我训练肌肉用力感觉。通过集训前后与运动员放松能力的有关身体素质、技术情况、心理状况及运动成绩的变化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得出结论。(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步长、步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放松能力等。从短跑过程看,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的好坏也影响着短跑运动的最终成绩。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在下文中有所论证),无可否认,这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1)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的比较: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结果实验表明,实验后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经过统计学分析T=3.142,P

(2)实验前后运动员技术及自我感觉情况的比较:从运动员技术评定的情况看,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均有了明显进步,具体情况如下表。

2.分析。放松能力训练对短跑专项技术的影响:放松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技术动作高度的自动化总是和肌肉的放松分不开的,而肌肉的高度协调放松能力,也总是伴随着合理技术而出现。因此,正确的技术动作是肌肉放松的前提。本研究在改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有针对性的祢补运动员技术缺陷时,选择了一些与短跑技术结合紧密的方法及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半高抬腿小步跑,伸踝跑,前倾式高抬腿跑,下压式高抬腿跑等不同于传统的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手段来改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因此,短跑运动员的摆动与伸髋技术及摆动式着地技术是设计和选择训练方法手段的依据。本研究采用以下训练手段来加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形成:胶带牵引跑工作时相关肌群的活动方式与跑时一致,特别是由于跑速的提高使股后群肌的活动加强,并能使着地点更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缓冲和蹬地时间缩短,增大水平分力。快速上坡跑是提高加速跑和疾跑能力,可增大步幅和缩短蹬地时间,能加大伸髋肌承受的负荷,使伸髋肌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高小腿前群肌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能力。拖重跑增加了动作阻力,要求运动员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使髋伸肌、膝伸肌和踝关节的伸肌群的收缩力量加强,使运动员能较好地完成伸髋和摆腿,改善跑的加速能力。抗阻绕栏角摆髋,这是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的练习方法。练习者小腿绑沙袋,将跨栏架升至与髋部同高的位置上,站于栏架一侧,两手扶固定栏杆,一腿支撑另一腿同跨栏起跨腿过栏动作相似进行绕栏角练习。练习时,要求摆动快、幅度大,支撑腿随摆动腿的前摆积极蹬伸,重心前移,使髋部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由于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周围肌群力量是影响摆髋带腿跑动技术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髋关节这方面素质练习,是进行摆髋带腿技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摆髋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小结

1.短跑放松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要想取得优异的短跑运动成绩就必须掌握好短跑的放松跑技术,具有较强的放松跑能力。

2.短跑的放松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是为达到最佳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是人体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机体的能量,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方法。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速度耐力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短跑运动员的小腿第8篇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当今,随着场地、器材的改进和提高,塑胶跑道的广泛使用,70年代强调重视的“后蹬”和80年代强调重视的“蹬摆结合”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短跑技术的要求与发展,在当今随着高弹塑胶跑道的出现和对塑胶跑道上的短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在运动实践中发现,两腿腾空时的快速摆动和支撑时的快速摆动是解决短跑技术和提高跑速的

关键。

一、短距离跑中的“摆动”技术

1.从摆与蹬占用时间上分析

有关资料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即蹬地时间,而摆动时间则占到77.9%,两者之比为1∶3.5。所以,实际上不到1/4的时间是着地和蹬伸阶段,而另3/4以上的时间都在摆,因此,从时间上看“摆”要比“蹬”重要得多。

2.从摆的技术动作上分析

在运动中摆的动作,是支撑到下次支撑中间的转折环节,扒地也好,着地也好,一系列动作都是靠摆动正确与否来完成的。摆动不好,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动作的完成质量。如果着地动作不好,势必造成前支撑阻力大,又可能造成步幅短等。跑动中重视摆动技术,注重摆蹬结合,以摆促蹬,有效地提高后蹬效果,从而提高跑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3.从跑的技术本身分析

近几年通过对世界优秀短跑选手的技术分析研究发现:“快摆”技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快速摆动”已替代了“充分的后蹬”。现代短跑的先进技术,可以认为,快速蹬地,大幅度向前上方送髋抬腿,积极而有力的扒地是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又以快速大幅度的摆动腿为关键性的技术。

二、短距离跑中的“屈蹬”技术

由于塑胶跑道的运用,特别是高质塑胶的出现和过去所使用煤渣道相比,胶道的弹性大大增加了。这就使我们过去传统的“后蹬型”技术即所谓的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的技术已不再适应其变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则是“屈蹬”技术。

1.从“屈蹬”技术的实效性分析

支撑腿后支撑时膝角变化小,蹬伸动作转换自然、连贯、迅速,有利于提高步频。小腿倾角后蹬角小,利于增大向前水平速度,减小重心波动,提高跑的实效性,协调步幅与步频的关系,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强调向前上方快速高抬摆动腿时适当减小后支撑腿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的幅度,以加大向前的实效性。

2.从“屈蹬”技术的前摆速度分析

“屈蹬”技术有利于减小大小腿折叠角度(即摆动时膝角最小值)缩短折叠时间,提高摆动腿的前摆速度和幅度,因为折叠角度越小,前摆阻力臂越小,而前摆时的角速度就越大,那么大腿带动小腿前摆的速度也就加快。

三、短距离高速跑中的放松技能

近年来,随着训练和比赛条件的改善,塑胶跑道的普及以及训练水平的科学化,训练手段呈现多样化,而放松跑技术在短跑中则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因素。所谓的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短跑运动过程中,生理、心理、运动负荷都能相互适应。在短距离跑中放松技术是快速摆动技术的发挥和利用,技术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

1.运动中的放松技术可以增强髋的运动能力

现代短跑技术中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现代短跑技术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和高速跑动中肌肉的放松协调,在短跑中放松可以使肌肉协调用力、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增大运动幅度。

2.高速跑中的放松可以增强摆动力量的发挥

如果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腿的前群肌肉发达,后群力量较弱,则前摆大后摆小,就会形成“坐着跑”。而后群较前群发达,则前摆小后摆大,就易形成后撩小腿的毛病。如果髂腰肌力量不足,不利于大腿高抬,使大腿前摆不到位,大腿得不到放松,易疲劳、紧张。腰部肌群也如此,如果腹肌强背肌差,上体就会出现前倾,不利于腿部动作的完成。可以看出,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就是摆动技术和摆动力量的发挥和利用,它是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短跑技术的核心,而这恰恰与现代短跑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快速摆动”技术相

吻合。

随着运动场地设施的不断更新,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中提出的“快速摆动”技术和在理论上强调的“伸髋和积极落地”技术是现代短距离跑技术发展的趋势。短距离途中跑的“屈蹬”技术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的实质都是向“快速摆动”技术方向发展的,是“快速摆动”技术发挥和利用的有力保证。“快速摆动”技术应作为短距离跑训练的重点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