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泌尿系统论文

泌尿系统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5 17:40:06

泌尿系统论文

泌尿系统论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4~78岁,平均46.4岁。有尿路梗阻症状25例,血尿19例,泌尿系感染症状4例。

1.2检查方法

检查前空腹4h以上,膀胱充盈。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屏气扫描。主要扫描参数:层厚5mm,螺距1.3mm扫描,标准算法重建,所得原始数据再进行间隔为1mm的二次重建,然后将图像传送到CT工作站中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剂量80~100ml,快速团注2.5ml/s,按皮质期(注射对比剂后20~25s)、髓质期(注射对比剂后60s)、排泄期(注射对比剂后5min)分别采集图像,扫描完后嘱患者下地走动,20分钟后行排泄期全尿路扫描,尿路不显影者延迟至1~2小时再扫描一次。

2结果

本组45例中,泌尿系结石20例,表现为肾或输尿管、膀胱内的高密度影,肾内结石有结节状、鹿角状或不规则形,输尿管内结石多为类圆形、长条形,合并泌尿系梗阻时结石上方尿路扩张积水。膀胱内结石为结节状或不规则形。泌尿系占位11例,肾癌、肾盂癌表现为肾实质内或肾盂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可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弱于肾实质。若肾盂癌累及输尿管上口,可致肾盂肾盏扩张积水。输尿管癌为管腔内偏心性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病变呈中重度强化。膀胱癌为膀胱壁一侧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增强明显强化,若病变累及输尿管末端,可致上端输尿管的扩张积水。泌尿系炎症4例,表现为输尿管壁、膀胱壁的弥漫性增厚,输尿管腔上端轻度扩张,向下逐渐变细。先天畸形6例,输尿管外压性梗阻4例,输尿管远端狭窄,上端及肾盂肾盏明显扩张。

3讨论

3.1MSCTU能够全程显示输尿管走行,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DCT在泌尿系统常用的图像后处理方法主要有:多平面重建(MPR);输尿管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MIP、VR可三维立体的显示病灶,可以任意旋转,从不同角度观察,尤其是对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和变异,均可直观清晰的显示。MPR主要用于显示泌尿系的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CPR能清晰显示整个走行迂曲的输尿管全貌,显示尿路的狭窄程度,管壁有无增厚,是否光整等,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敏感性和准确性高。此外还可以根据肾实质及输尿管的显影时间来推断肾功能情况。

3.2泌尿系统疾病常规影像学检查以泌尿系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RGU)和B超为主,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不高[1],容易受诸多条件的影响。IVP可动态显示造影剂经肾、输尿管进入膀胱的情况。但检查耗时长,腹腔脏器、胃肠道气体、粪便影响图像质量,如遇肾功能严重受损,排泌功能低下,输尿管不能显影。据文献报道,50%以上的输尿管肿瘤在IVP上不显影[2-3]。而MDCT可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病变,不受脏器重叠的干扰,在无造影剂的情况下,也可清晰的显示输尿管,增强扫描可以在皮质期、髓质期、分泌期图像基础上薄层重建后处理得到三维后处理图像,大大的提高了阳性率和诊断率[4],并能根据肾脏的显影时间对肾功能进行评价,若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可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延迟30分钟,甚至2~3小时进行扫描[5]。MDCT检查同时显示腹腔其它脏器的情况。

RGU对部分尿路梗阻有良好的诊断效果[6],但仅能显示梗阻下端的情况,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能显示。当梗阻合并感染时,逆行插管可加重感染,从而加重梗阻的程度。而且RGU为有创检查,患者常常因无法耐受而导致插管失败。

泌尿系统论文第2篇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绝大多数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通常是因为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受阻所致。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内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混淆,理解和记忆效果差。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就地取材,尝试自制教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现介绍如下。

2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作材料:50ml注射器,头皮针细管或细胃管,吸痰管,大小不等的小米、大米、绿豆、黄豆等。制作方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谷物颗粒模拟大小不等的结石,注射器抽水模拟肾或膀胱,用头皮针细管或细胃管、吸痰管模拟输尿管或尿道。

3教学应用

该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分为4个步骤。步骤1:讲授泌尿系统结石时,教师先用图片或录像展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讲解结石的病因、病理。步骤2:向学生展示自制教具,介绍教具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步骤3:通过提问、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泌尿系统结石可能存在的临床表现、不同大小的结石对机体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并分组汇报。步骤4: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和讨论情况进行补充和释疑。

4讨论

4.1取材方便,制作简单

自制泌尿系统结石模型教具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1)注射器和细管,这些材料在实验室随手可得,在胃肠减压或基础护理实验后可以重复使用;(2)各种大小不等的米粒、豆子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也容易获得。

4.2辅助教学,让讲解生动有趣

对教师来说,自制教具的使用大大方便了课堂讲解,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使难点简化,既增强了理论的直观性,又增强了实验指导的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3引导学生动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或观看的状态,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不高。借助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具,在做中学,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机会,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4.4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泌尿系统论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8例,进行细菌培养和微生物检验。患者尿培养结果均为阳性。男23例,女5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37.2±2.8)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铜绿假单细胞菌(菌号ATCC27853)、大肠埃希菌(菌号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号ATCC25923)、白假丝酵母菌(菌号ATCC64550)、光滑假丝酵母菌(菌号2238NL)等,均由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分离细菌的方法及培养标准。阳性判别标准:革兰阴性菌计数≥105CFU/ml,革兰阳性杆菌计数≥104CFU/ml[2,3]。经细菌鉴定仪(迪尔医疗器械(珠海)有限公司生产)对细菌、真菌进行鉴定。分离得110株菌株。

1.3药敏试验

采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主要方法:纸片扩散法。判定结果参照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及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

2结果

2.1菌株分布情况

110株培养菌株中,56株(50.9%)革兰阴性菌,代表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5株(31.8%)革兰阳性菌,代表菌株粪肠球菌、鸟肠球菌;19株(17.3%)假丝酵母菌,代表菌株白假丝酵母菌。见表1。

2.2敏感率测定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如阿米卡星、阿西莫林的敏感性较好,分别为78.6%、71.4%。主要病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2。2.3ESBLs的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为32.6%,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20.0%。其余未检出。56例革兰阴性菌产出ESBLs数的具体情况,见表3。

3小结

泌尿系统论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44.9±1.4)岁,平均体质量(63.6±8.5)kg;观察组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1.7±2.3)岁,平均体质量(66.1±7.3)kg。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自身情况选择性切除或保留双侧附件,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均相同。2组在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及术中出血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按《妇产科护理学》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宫颈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泌尿系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安抚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均要在术前做好手术过程各种措施的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常规术后会在体内留置导尿管较长时间,而且要反复测试残余尿量,对其可能产生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要做好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担忧。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对于术后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做好详细讲解,避免术后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过程中,主管护士要做好陪同工作,随时处理因病情及手术导致的患者情绪及心理变化,耐心处理,做好心理护理。

(2)术后出血护理:患者术后要去枕平卧8~10h,避免剧烈翻身及活动,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的内出血。

(3)膀胱功能护理:膀胱机能紊乱就会导致术后出现尿潴留现象,尿潴留的产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很多负面干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扰乱患者的社会角色及自我形象,甚至导致患者术后活动不便,身体恢复时间延长等。因此,主管护士要在术前和术后及时告知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发生尿潴留的情况,减轻其焦虑,配合医生做好正确治疗。观察组患者还要在术前进行阴道、及盆底肌肌肉的功能锻炼,练习肌肉缩紧与舒张;术后第3天始,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让患者在床上继续做阴道、及盆底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锻炼,3~5次/天,5~10分/次,活动时切忌活动度过大,避免伤口开裂,导致出血及二次手术;术后第5天进行生物机能反馈训练法,进行膀胱肌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膀胱内压力,缓解尿潴留,方法是以双手叠加,手掌向下,轻压下腹部,以能接受的力度为准,根据患者承受情况逐渐增加压力,然后放松数秒,每天反复训练6~8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7天行夹管,控制在每3小时一次,在输液时或进食较多液体时,指导患者有尿意即。术后第8天,告知继续做生物机能训练,此时患者可自行进行腹部摁压,进一步提升膀胱机能,增加膀胱内压力,树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的勇气。术后第10天,进行生物机能反馈训练时,提前静脉快速滴入0.9%NaCl(温)800~1000mL,嘱患者轻柔腹部,并做排尿行为,随时观察尿管周围,见尿液自导尿管渗出时,协助患者去卫生间排尿。自行排尿2~3次后,及时测量残余尿,并做好统计。

(4)膀胱冲洗与灌注:拔尿管前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阿托品1mg进行膀胱冲洗,每次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待膀胱区有涨感时进行夹管,10min后将冲洗液排出,直至拔除导尿管。(5)尿管拔除的干预护理:尿管拔除前,每天用酒精擦洗会,注意保持外的清洁及和尿管的通畅,嘱咐患者多行流食或多饮水,可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每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预防尿路感染,发现出现感染要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并做好治疗。拔管后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恢复膀胱功能。

1.3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经不同条件护理泌尿系感染及尿潴留的发生人数,并进行临床统计。疗效判定标准: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及尿潴留的诊断主要以B超下残余尿量为标准,患者术后两周仍然无法自主排尿,B超测试膀胱内残余尿量超过100mL,此为尿潴留。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为:

(1)尿液细胞中白细胞数目增多;

(2)尿液离心后检测,白细胞镜检5~8个/HP;

(3)体外尿菌落培养数目超过105/mL。治愈标准:术后患者14d恢复自主排尿,无炎性反应,尿菌落培养及尿液检测各指标均正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尿潴留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论文第5篇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CTU技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疾病或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CTU在这些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各期图像上,均可以显示出所有患者泌尿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形态,取得的造影效果较为理想。结论CTU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可以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

关键词:

泌尿系统诊断;CTU技术;应用

影像学检查为泌尿系统疾病重要辅助检查方案,早期多行X线静脉尿路造影(IVU),但抗肠气干扰能力差、显示率低,因此迅速被多层螺旋CTU取代[1-2]。本研究为了讨论并分析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CTU技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特作如下研究,现将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疾病或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3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为45岁~53岁,大部分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

1.2方法

1.2.1患者准备在进行扫描操作前三个小时,嘱咐患者将1200mL生理盐水+300mL甘露醇的混合液1500mL饮完,最大限度地将粪便排出。在进行扫描操作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指导患者开始憋尿,将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清楚。此外,还要指导患者将身上所佩戴的金属物摘掉。在开始进行扫描前三分钟静推速尿10mg,最大限度地确保肾盂、输尿管、膀胱保持充盈状态,进而使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

1.2.2扫描方法首先,采用螺旋CT对30例研究对象进行腹盆腔平扫,将5mm设置为层厚的参数,扫描矩阵设定为512×512,螺距pitch:1.375:1,将200mA设置为电流参数,将120kv设置为管电压参数;行增强CT扫描,将5mm设置为层厚的参数,扫描矩阵设定为512×512,将140kV设置为管电压的参数;将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大约使用85~100mL,将3ml/s设置为流速,通过肘正中静脉给药;完成给药操作后,于动脉期进行手动触发扫描,将120HU设定为触发阈值,肾实质期扫描于40~60s后进行,肾平衡期扫描于100s~120s后进行。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掌握研究对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间隔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延迟扫描于450~900s后进行,若因泌尿系统全程造影剂充盈对扫描效果造成影响,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延长扫描的时间,直至取得理想的显影效果。

1.2.3图像处理增强、延迟扫描数据采用1.25mm层厚重建,将具体数据传送到ADW4.4系统工作站,在掌握临床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施图像相应的处理,诊断疾病[3]。

2结果

在各期图像上,均可以显示出所有患者泌尿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形态,取得的造影效果较为理想。30例患者中,结石8例,其中2例合并输尿管先天畸形、肾盂输尿管积水,4例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输尿管先天畸形2例;泌尿系占位3例;肾脏囊肿2例,其中7例伴肾盂明显受压变形;无异常改变3例。

3讨论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以往采用IVU、逆行尿路造影、B超、普通CT和MRU检查,均有不足之处[4]。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数字化设备的更新,CT尿路造影(CTU)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并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方法具有简便性相较于其他检查方法,实施CTU检查,可以大大缩短消耗的时间。在完成平扫、动脉、静脉扫描后,检查者就可以自行下床活动。在检查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导致逆行插管、腹部压迫情况的发生,不会使检查者因此感受到不舒服。此外,完成一次检查后,基本上就可以对所有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便可以将检查者泌尿系统的相应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取得的图像效果较为理想。不过相较于其他检查方法,实施CTU检查需要检查者付比较高的检查费用[5]。3.2成像效果佳多排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亚秒级的16层螺旋扫描以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的高分辨率,还有助于实现三维重建成像。CPR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展示迂曲的输尿管,不仅可以将输尿管的具体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还可以将管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便于临床从整体角度观察整个病变。而MIP则可以完全显示出高密度的钙化病灶;VR可以将膀胱、输尿管、肾盂的具体情况比较直观地显示出来,且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泌尿系统不同的畸形情况;MPR能够实现矢状或冠状方向的重建[6-8]。

3.3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提供信息多,给检查者造成的影响小相较于其他检查,实施CTU技术,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不仅可以对先天畸形、炎症进行检查,还可以对泌尿系统结石或者肿瘤进行检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某些病灶漏诊情况的发生,可以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不少实践结果提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或者可能有患上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实施检查时,若实施CTU技术,则还可以将两种以上相对独立的病变发现出来。此外,检查时实施CTU技术,检查的项目也比较全,因在尿路成像之前,所有的病灶就已经完成了平扫和增强扫描,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利于提高诊断率[9]。相较于传统的诊断方法,在检查中实施CTU技术,给检查者造成的痛苦比较小,在某个阶段还不会对检查者活动造成限制,检查者的检查依从性较高[10]。综上所述,CTU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可以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军,彭世波,鞠文,等.逆行尿路造影在现代影像学中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阻梗的诊断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2.

[2]王富山.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3.

[3]汪训保.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3(1):461-462.

[4]陈云璇.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膀胱疾病的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4):443-445.

[5]王晓玲,陈绍红.泌尿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26(5):522-525.

[6]卢向彬,周鑫,史浩.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7):112-114,133.

[7]白艳,孙仁荣.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5):2025.

[8]唐昌会.64层螺旋CT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07-1008.

[9]曹雅杰,夏洪波,王静,等.多层螺旋低张CTU与低张IVP合用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78例报告)[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06):88-89.

泌尿系统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泌尿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6

结合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对泌尿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对泌尿系统专科知识熟练掌握,为护生从事泌尿专科护理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

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和集体备课,统一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制作泌尿系统病例分析的练习题和考核题、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的思考题,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基础:某患者于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血尿,呈粉红色,含血凝块,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发冷、发热。以往有夜尿增多,排尿费力、尿滴沥3年,但无血尿史。当日下午到某区中心医院就诊,肌注安络血不见好转,次日来我院求治。尿常规:蛋白(+),细胞30~50/HP,白细胞1~2/HP。经用安络血10mg、维生素K 38mg肌注,每日2次,2天后血尿消失,但此后血尿时有时无。于3月4日来我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口上方约2.5cm×2.5cm×2.5cm的肿瘤。故收入院。通过综上所诉诊断为膀胱肿瘤导入新课。根据准备的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病人或病历中寻找答案 将临床病例融入课堂教学,以病例讨论与课堂提问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教学

立足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训练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弥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在讲课时注意通过运用图片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分析、思考的机会。由于图片形象直观的特点, 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作用原理。 如在讲授输尿管结石时, 首先通过图片讲授输尿管的生理结构及其与肾脏、膀胱的结构关系,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结石最容易嵌顿在输尿管的哪些部位。

多媒体互动教学

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的复杂性导致教学内容难以用语言或文字清楚的表达、理解,声音、图片、录像等各种教学媒体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展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录像观摩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学习知识的桥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建立临床实践模拟仿真式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我院新建的现代化手术室、整体护理模拟病房、专科病房的特殊器材,如膀胱肿瘤及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病人的康复中心,在实践性教学中使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其使用率和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使护生们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对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内容熟悉掌握。

与临床紧密结合,加大去临床实践的力度,实实在在为泌尿外科病人服务,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临床实践,开展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能通过观察、检查手段评估病人的护理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对病人实施身心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临床所需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为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泌尿系统论文第7篇

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滥用氯胺酮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表现及泌尿疾病类型。令患者停用氯胺酮并给予抗炎,抗胆碱受体药物治疗和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果:28例患者泌尿系统病变多样,突出表现为膀胱壁增厚、内充坏死物、容量减小,白细胞异常。经戒毒、护理、药物等多方面治疗,2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基本消失。

结论: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伤在膀胱上表现明显,及时给予全面治疗,患者可较快康复。

关键词:氯胺酮 泌尿疾病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34-02

氯胺酮是一种有镇痛作用的全身物,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的特点,临床中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于我院就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滥用氯胺酮对人体泌尿系统的损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滥用氯胺酮导致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17-32岁,平均年龄23.8岁,已婚4例,未婚24例。28例患者均符合滥用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使用k粉的经历,时间为8个月-11年。经常性使用者7例,间断性使用者21例,吸食量为每天0.1g-4g不等。

临床表现:2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表现,重者3-5分钟排尿一次。多数患者夜间尿频程度增加。其中,频繁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者15例,有2例患者出现耻骨上区疼痛。28例患者无血尿、尿痛、排尿困难症状。

1.2 检测及治疗方法。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查患者尿液的颜色、隐血、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情况,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掌握患者泌尿系统损伤的客观表现[1]。

治疗方法:治疗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教育及药物手段帮助患者戒毒;其次通过沟通、心理疏导等护理方式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摆脱过量使用氯胺酮造成异常生命状态;同时进行抗炎,抗胆碱受体[2]药物治疗。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氯胺酮测定:入院初期,18例患者氯胺酮测定为阳性,10例患者氯胺酮测定为阴性,为阴性的10例患者问询表示一周以上没有使用过氯胺酮。

实验室尿检:结果如表1所示。

影像学检查: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等影像学检查患者泌尿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主要表现膀胱容量小、膀胱壁增厚,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膀胱挛缩,可伴有肾水肿、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及腹膜后纤维化改变[3]。

膀胱镜检:23例患者可发现三角区有白斑样改变,膀胱壁可见广泛的黏膜充血红肿,血管纹理增强,膀胱内充满絮状坏死物,甚至可见黏膜大片坏死区域。

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日记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表明膀胱顺应性仍然良好,储尿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2.2 治疗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7-29天,出院时,26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消失,为92.9%,2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基本消失,为7.1%,这2例患者的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

3 讨论

氯胺酮最开始是以较安全的出现的[4],其主要成分为盐酸氯胺酮,静脉注射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5倍,先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部分意识存在,痛苦显著消失[5]。因此,临床中除了麻醉作用外,还将其作为较强镇痛剂使用,至今应用广泛[6]。

氯胺酮对大脑及神经的这些作用导致滥用该药后使人产生分离性幻觉。上世纪末,氯胺酮的应用开始变质,其成为出现在各种娱乐场所[7]。多次使用氯胺酮后会对其产生依赖性,滥用氯胺酮的后果是大脑及各项机能出现损伤,长期服用会破坏膀胱粘膜,导致膀胱缩小,患者会因此极度频尿,生活大受影响。本组收集的患者,未出现严重脑损伤,通过戒毒、护理、药物等方式患者均恢复健康。

综上,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伤在膀胱上表现明显,及时给予全面治疗,患者可较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周才春,何志军.60例氯胺酮滥用伴有泌尿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22-127

[2] 陈伟豪,关志忱.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伤[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4),636-639

[3] 黄凯.氯胺酮超前镇痛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8:154-155

[4] 郑晓霞,李怀富,徐峰等.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84-185

[5] 周晓群,汪金生,祁先秀.氯胺酮滥用致泌尿系统损害34例临床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0.03:50-51

[6] Alan JW. Voiding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Bladder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and Female Urology[J].J Urol, 2009,181(6)2563-2565

[7] 王和燕,刘忠芳.497例氯胺酮()滥用对泌尿及消化系统损害的调查报告[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7(1):24-26

[8] 陈爱娣,张金秀,张克云.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2.7:1197-1198

泌尿系统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院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691.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63-02

院内泌尿系感染是主要的院内感染之一,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更易发生。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变化,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笔者对2007 年1 月~2009年12月期间,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09 年12月在本科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泌尿系感染的老年患者资料。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诊断符合《医院感染学》标准,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耐药性结果等实验室资料齐全。共收集患者45例,男性26 例,女性19 例。年龄60~92岁, 平均(76.2±14.5)岁。

1.2 方法

根据患者资料明确其出现院内泌尿系感染时的症状、体征,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等。特别关注首发症状或体征,关注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导尿管以及医疗操作的关系。从本院检验科细菌室随机调出门诊患者尿培养阳性结果50份作为对照组,两组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症状和体征

45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尿色异常者21例,占46.7%,尿频、尿急、尿痛者20例,占44.4%。有18例(40%)患者有发热,体温超过37℃。有1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2.2 感染与医疗操作关系

回顾调查患者资料发现,26例(57.8%)患者在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前有过导尿和(或)膀胱镜检查,有11例(24.4%)患者的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生在留置导尿以后。

2.3 泌尿道感染致病菌分析

45例患者尿培养共检出致病菌53株,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23株(4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5.1 %)、阴沟肠杆菌6株(11.3%),见表1。

2.4病原菌的耐药性

两组患者配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老年患者因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降低、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更易出现院内泌尿系感染。笔者的回顾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生在导尿或其他医疗操作之后,因此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和无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有助于减少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2]。同时,笔者还观察到虽然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但对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高[4]。主要原因应该是目前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笔者统计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43.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1%)和阴沟杆菌(11.3%)。致病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低于门诊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并有显著差异。故对于院内泌尿系感染要注重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避免盲目联合和滥用抗生素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为预防院内泌尿系感染,笔者建议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过度医疗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8-359.

[2]郝海燕,刘新建,王东来,等.尿道电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等相关部位菌群动态变化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31-33.

[3]彭兰,陈孝进.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