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2 17:09:33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75-01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背景与层面

工业设计发展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设计师也在不停的探索与创新,使工业设计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生产的发展――不超过大自然的承受极限;并且在全球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下,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通常通过三个主要层面加以定义。一是环境层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影响环境的自我调节水平;二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让子孙后代拥有和我们相同的资源水平,同时注重公平原则;三是经济-法律层面的可持续性,要发展繁荣兴旺、勇于创新和生态效益型的经济,以提供较高的生活标准和充分高质的就业机会。

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本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工业革命却违背了设计的根本目的,我们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可持续设计理念成为了当今设计的主旋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保障人类生活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寻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活动,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设计是从设计的角度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和实施过程;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道德、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走可持续设计思想道路更好的发展生产力,造福人类。

三、可持续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一)使用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和能源

无毒、“天然”、 可循环使用、可再生利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都是可持续设计的理想材料,用最环保的、可循环再生的材料来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用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以汽车为例,它给人类带来快捷的同时,也对环境、社会公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发使用“绿色”、平价的交通工具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交通工具变革的必然趋势。

(二)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生态设计)

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商业生命周期和物理生命周期两部分,在倡导适度消费的原则下使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

举个实例,瓦楞纸椅的设计被很多人认为是低环境影响的设计,而胡桃木制萨沃那罗拉式椅,迄今为止已有500年寿命,制造时并无任何环境方面的考虑,价格也是瓦楞纸椅的数倍,然而当我们计算两者时间与功能之比后却发现,萨沃那罗拉式椅的生命周期远远长于瓦楞纸椅。

(三)产品服务系统

产品服务系统是基于价值创造系统中相关利益人之间创新性的相互关系,提供有机集成的产品与服务的供应模式,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特定诉求,其中提供商的经济和竞争意愿不断探寻着有益于环境的新解决方案。

在欧洲,50%的GDP来自产生于服务行业,而不是产品;在美国,75%都来自产生于服务行业,而不是产品。设计并提供一套由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系统,使之有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诉求,且相较于完全基于产品的解决方案,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效率更高、价值更大。

(四)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设计

为低收入背景人群设计的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如为社会底层人群的设计。这是一种将生态效率性和社会公平与团结相关联的系统设计。

这是一项于2002年在联合国大会上被提出的基本理念:在公平的资源分配中,每个人都拥有对共同环境空间的权利,即每个人都有享用全球自然资源的同等权利。尊重基本人权和文化多样性,推进一个民主的、有社会包容性的、有凝聚力的、健康、安全和公平的社会,创造均等机会,抵制一切形式的歧视。

四、总结

绿色能源、原料的循环、产品服务系统等都是设计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理念,这些理念的实施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推进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应尽可能的使设计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通设计作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人。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三、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3、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4、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6、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及时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篇

一、政工管理概述

政工管理是党群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工管理的本质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在改革开放、全球一体化、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林立,不同经营理念相互碰撞,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政工管理对把控企业发展方向意义重大,而政工管理也因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政治思想工作、党政方针传达与培训、工会事务、企业维稳等常规工作范畴下,融入人资管理、行政管理、企业文化、人文关怀等新职能。笔者以所在单位农垦局为例,政工管理包含了党员管理、党政方针培训、发展培养党员等党务工作,共青团管理,员工政治思想教育与培训,工会工作,困难员工帮扶救助、企业维稳、企业文化培训、员工业余活动开展、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所有工作内容都是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基础,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党政方针的指导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工管理的现存问题

政工管理一直是党群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依托。党政工作由来已久,工作内容繁多,关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政工作在紧跟形势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笔者总结如下:

(一)政工管理渐成摆设,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政工管理本身也未紧跟时展需求,工作方法滞后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一味追逐经济效益,忽视了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他们没有专门的政工管理部门,把政工管理作为工会、人事行政等部门的从属,甚至把党政工作当成形式。这一现象在私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注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却不注重把企业文化、人事行政管理与政工管理相结合,造成政工管理在私企中的式微。而在事业单位、公职机关中,政工管理虽然被重视并开展,但多数沿用旧有政工管理模式,重形式不重效果,政工管理没有依托时展而进步,落后于企业经济发展需求,最终使政工管理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以上不足导致政工管理部门形成虚设和政工管理职能无法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久而久之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工管理思想守旧,缺乏创新

政工管理由来已久,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政工管理再不能局限于给员工讲政治、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模式上。而很多企业的政工管理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无法跟上时展态势。在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政工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诚然,党政方针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导向,政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企业发展依托政工管理的同时,政工管理也应服务于企业发展。把服?赵惫ぁ⒎?务企业融入政工管理思想中,对政工管理跟上时展态势有积极作用。政工管理不再是单一机构、单一职能,它应融入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中,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员工民生。从领导思想转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把政工思想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改进工作方式,多维度多方位开展政工管理,使政工管理服务于企业和员工。

(三)政工管理专业性人才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工管理的开展

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政工管理同样亟待优秀人才,以便更好的开展政工管理、创新政工管理、完善政工管理。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不会专职设立政工管理岗位,更不会专职招聘政工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的衰落,就使得政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式微。而诸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等新兴学科,又没有及时开展政工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培训,使政工管理专业人才出现断崖。企业缺乏政工管理专业人才,致使政工管理开展举步维艰,政工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

(四)政工管理绩效评估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追求经济效益、经济发展的当下,绩效评估已广泛运动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模块,而政工管理却反其道而行,很多企业把政工管理当作政治任务,而非企业经营模块,因此没有建立绩效评估,也没有监督机制。比如很多企业会安排全员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但是政工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开展的是否得力,员工学习是否有成果,既没有绩效考核也没有监督机制。这种放羊式态势,使政工管理步入政工管理人员开展政工管理不主动,员工参加政工培训不积极的尴尬局面。

以上四项是政工管理现存最明显的不足,也是制约政工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政工管理的不足,助推政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刻不容缓。

三、进一步发展完善政工管理的举措

(一)关注政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导向作用,紧跟时展,开展政工工作

企业需首先重视政工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指导作用,而政工管理人员也需重视自身工作,企业与政工管理人员携手并进,着眼于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发挥政工管理的导向作用,改变旧有刻板工作模式,依托时代特征,运用各项资源,灵活机动开展政工管理。

(二)改变守旧思想,创新政工管理模式

政工管理如果一味局限口头思想教育,不仅形势刻板,收效也甚微。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施行旧有政工管理模式,不仅发挥不了政工管理的导向作用,还会使政工管理越来越脱离企业经营管理。政工管理应因地制宜,依托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将政工管理融入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员工民生。从领导思想转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把政工思想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改进工作方式,多维度多方位开展政工管理,使政工管理服务于企业和员工。例如笔者在从事政工管理工作期间,主动号召全员帮扶救助困难员工,还积极组队参加南宁市总工会、广西农垦局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运用新型工作模式,从领导思想转变为服务员工的意识,增加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从侧面促进了政工管理工作融入员工日常生产、生活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

(三)积极引进政工管理人才,培养现有政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很多企业没有独立的政工科,政工管理依托人事行政等管理部门来实现。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政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对现有践行政工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政工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大力招聘政工管理优秀人才,只有从人才质量和数量方面给与政工管理足够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四)加强政工管理绩效评估力度,建立政工管理监督机制

绩效评估机制不止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政工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员工认真学习政工培训、配合政工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估,带来了全员开展和配合政工管理的动力。而除了建立绩效评估外,还要建立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在大力开展政工管理的同时,巩固政工管理的实施效果,达到政工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促进政工管理引导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企业政工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工管理也不应该固步自封。紧跟时展需求,构建企业政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通过公众号、企业管理软件等方式,建立政工服务信息平台,对政工管理每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对提升企业自身政工管理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政工管理的重要性

政工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政工管理的本质就是在党政方针正确引导与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围绕企业发展而展开的企业管理工作。政工管理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掌握党政方针等政治知识和理论,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提高全员政治思想水平。对原有政工管理的落后模式加以促新,构建和完善新的、适用时展需求的政工管理方式方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工管理工作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完善了自身的管理模式。切合企业实际,关怀企业员工,增强企业向心力的政工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政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政工管理结构的不断优化,适应了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积极调动了企业政工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员工的政工管理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新的企业政工管理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4篇

关键词:人造板 工业发展 结构材料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人造板品种发展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正部分取代刨花板的市场。定向刨花板,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继续成为人造板强势产品,但二者的发展速度将下降。

与上年相比,欧洲2002年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达5790万立方米;俄罗斯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0.7%,达到470万立方米;北美人造板消费量增长4.7%,达到596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是建筑业的需求增加。

在欧洲,其目前的政策支持发展木材能源,这构成了人造板行业与能源行业争夺木材原料的局面,致使木材原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一些人造板工厂的关闭。因此,欧洲人造板联盟目前正在积极行动,争取使木材先作为原料用于生产优质人造板,待树木生命周期结束时再将其用于能源生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预计今年年底前欧洲和北美的人造板工业将面临需求不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局面。但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将继续增长。

欧洲刨花板工业在2002年因有数家工厂关闭而受到影响,刨花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低于2001年的水平。2002年欧洲刨花板产量299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0.2%;刨花板消费量272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2%。但其出口量有所增加。随着生物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欧刨花板工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原料竞争。由于需求不旺,原料供应短缺,西欧刨花板工业重组势在必行。

与上年相比,2002年欧洲定向刨花板继续迅速增长,产量增长17%,达160万立方米;消费量稍有下降,为160万立方米;出口翻番,增加到110万立方米。但定向刨花板工业开工不足,价格也未达到2000年的水平。75%的定向刨花板用于建筑,如墙板、地板、屋顶板、包装和家具等。

2002年,欧洲中密度纤维板产量超过850万立方米,市场需求旺盛,库存减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强化木地板工业的拉动。与上年相比,中密度纤维板消费量增长0.7%,达590万立方米;进口量增长9%,出口量增长24%。但中密度纤维板的价格在2003年初有所下降。胶合板产量持续增长,产量达到340万立方米。这主要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芬兰的产量增长了8.8%。2002年芬兰针叶材胶合板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占胶合板总产量的58%,但其桦木胶合板却面临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竞争。芬兰也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出口国,其产量的90%供出口。其热带材胶合板生产主要集中在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从2002年开始遭遇到来自中国等国胶合板的竞争压力。但今年将生效的欧盟标准EN13986将对热带材贸易产生一定的限制。届时,生产厂家需安装质量控制系统测试其产品,并且必须使用由第三方认证的实验室。

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生产刷新了其历史记录。2002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达563.6万立方米,出口量达158.3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12.4%。目前,俄罗斯没有定向刨花板生产。

1998年~2002年期间,俄罗斯纤维板产量增长了62%,而消费量却增长了925。2002年,其纤维板出口24.20万立方米。目前,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尚在起步阶段。2002年,俄罗斯中密度纤维板产量为28.6万立方米,目前有数个中密度纤维板厂和定向刨花板厂计划建设。

俄罗斯胶合板生产也高速增长。2002年,俄罗斯胶合板产量达180万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了64%,所生产的胶合板主要供出口,自1998年以来出口量增长了57%。

2003年~2004年,俄罗斯人造板生产、消费、出口量继续增加。预计今年俄罗斯人造板产量将达到708.3万立方米,出口量达到197.4万立方米。今后几年,人造板生产能力将增加100万立方米左右。

北美2001年以后,北美人造板生产厂商面临生产能力增加、需求下降、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进口增加、国内经济恶化的局面,这种情况到2002年才有部分恢复。

北美定向刨花板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002年定向刨花板产量达2040万立方米,占世界定向刨花板总产量的90%。北美也是定向刨花板的主要消费者,需求量达2020万立方米。结构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减少了胶合板的生产能力,控制了定向刨花板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增加。该地区面临新的发展和来自进口产品的竞争,爱尔兰、法国、德国2002年共出口201万立方米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有大幅度增长。

2002年,针叶材胶合板出口,巴西增长1倍,达25万立方米;智利增长60%,达1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形势良好,产量达360万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8%;生产能力增长10%,消费量增长9%,达到400万立方米;从欧洲和南美的进口补充了其产量的不足。2002年,其胶合板产量与2001年的差别不大,为1790万立方米(历史上曾超过2000万立方米),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同年,北美胶合板消费量达2070万立方米,但胶合板面临定向刨花板的竞争,市场份额正不断减少。

2003年~2004年,北美人造板工业发展渐趋缓慢,其国内市场有所回升,出口减少。和西欧一样,北美人造板工业也在重组。刨花板产量和消费量降到了2002年的水平之下。而定向刨花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胶合板也稍有增长。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外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人造板工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原料基地建设;

二、来自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增大,政府法规趋于严格,环境认证和资源可持续认证趋势增强;

三、人造板产品专业化程度提高,用途不断扩大。由于优质原木供应短缺,人造板产品的用途将日益广泛,不仅用于替代木材制品,也用于替代塑料金属制品;

四、新技术的发展引起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如刨花板和纤维板在家具和木制品领域部分代替了传统的胶合板。而中密度纤维板又在家具等领域部分代替了胶合板和实体木材,

定向刨花板在结构用途部分代替了胶合板。虽然上述替代属于木质材料市场领域内部的互相替代,但这些技术进步使木质材料在总体上具有了与其他材料竞争的能力;

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强研究开发,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木质材料与钢、铝、塑料和混凝土等产品的竞争能力。

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对策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大国。建国55年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造板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实现我国木材和木材制品的生产从主要依靠天然林到主要依靠人工林的重大转折、促进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人造板厂3000余家,2003年人造板总产量达4553.3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2102.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

19%;纤维板产量1128.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7.03%;刨花板产量547.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23%;其他人造板产量775.27万立方米;胶合木产量173.14万立方米,木地板产量8642.46万立方米。我国人造板产量自2000年超过2000万立方米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其中纤维板则高居世界榜首。

近3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每年平均增加217万立方米,新增生产线49条,预计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投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450条,总生产能力达到1850万立方米。

我国人造板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木材资源短缺,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流通严重脱节;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比例小,应用范围窄;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环保标准落后,在产品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程度及对粉尘、噪音、污水的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我国人造板企业应朝着信息化、重组集团化、人员知识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和创新,以更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和对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以质取胜,扩大出口。

二、建立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科技合作网络,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创新技术发展。企业、研究所、大学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考虑合作制定人造板长期研究发展计划,确定优先领域,避免重复研究。设备制造和胶粘剂厂商在技术开发方面可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在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提供开发技术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以及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5篇

维也纳煤气罐改造工程是国际知名旧建筑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建筑群建成于1898年,由4个高72.5m、直径64.9m的罐体和一座控制室组成。当时动用了大约1.75万立方米水泥和1300万块红砖。每座罐体内部容积为9万立方米。亲临此地,建筑巨大的体量让人震撼。1986年前后,维也纳逐步从民用煤气换成天然气,煤气罐被彻底废弃。2001年维也纳决定复苏此保护性建筑,并开始征集改造方案。4个煤气储藏罐的改造方案分别出自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奥地利蓝天组(COOPHIMMELBLAU)、建筑师曼弗瑞德•维多恩(ManfredWehdorn)和建筑师威尔海姆•霍兹鲍尔(WilhelmHolzbauer)这四位设计师。现今,从GoogleEarth地图上放大维也纳11区(图1)就可以清楚地看到4个体量巨大的煤气罐建筑,它以新的生命状态成为维也纳城际线上的一个醒目标识。

2中外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分析

对于欧美国家而言,现今城市旧建筑更新项目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欧美对旧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主要以改造公共建筑为主,例如博物馆建筑、广场建筑等。随后,人们意识到这种方式未能将遗产的种种价值有效地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70年代中期提出了“住到古迹中去”的口号。通过将大量的历史建筑改造为宜人的居所,有效地将历史遗产融入当地人居住的构建中。维也纳煤气罐改造项目就是其中典型案例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对旧建筑价值的再认知,我国旧建筑改造项目也开始逐渐向前推进,但在这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第一,认为改造对象只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否定一般性旧工业建筑,轻视一般性旧工业建筑构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国内的旧建筑改造主要还是局限于简单的维修、翻新之上;第三,缺乏现代意义上旧建筑改造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的理论指导;第四,改造案例前期定位不清,加之后期维护不及时,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周期较短,带来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损失。

3以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谈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具体策略分析

3.1建筑外部空间改造策略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常用方法:第一,视旧工业建筑原本外立面造型特点,如果风格特征明显,并且造型保存较为完整,通常以保留、修缮为主要手段;第二,在旧工业建筑基础上新建部分新建筑,强调新旧对比的同时,衬托出城市的历史以及岁月流逝的痕迹。这两种常用的策略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煤气罐建筑本身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优美独特,四位建筑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留建筑原本外立面造型,强调建筑历史,确保改造后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每座又在局部加建了部分建筑配套设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B座由奥地利蓝天组(COOPHIMMELBLAU)设计完成的改造,在面向Guglgasse街道的一侧新建了一座以现代建筑材质表现为主的公寓楼(图2)。设计师将新、旧建筑元素直接碰撞在一起,新、旧建筑材料的巨大反差展示了城市历史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穿插,新、旧风格的交织使建筑产生时空对话的美感,并且以此将老建筑的新生部分扩展出来,为旧建筑平添了一抹新生的活力。

3.2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策略对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方式有很多种,常见有以下三种重构方式,并且这三种方式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都很好地得到了充分运用。1)划分空间一般依据新功能要求,采用垂直划分或水平划分等手法将内部空间改造为较小的空间,然后再加以利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为了保护原有建筑结构,四位设计师在建筑内部划分上,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垂直划分的方式,将原建筑空间分成适合新空间功能要求的空间尺度。2)增建空间在原建筑空间基础上,在与原结构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建筑局部增建的方式,来满足新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煤气罐改造项目中,地面一层部分增建了连接建筑内部空间的、现代建筑材料搭建的回廊、走道、楼梯等(图3)。增建部分与建筑外部景观在视觉上形成良好的呼应与过渡。3)连接空间通过增设连廊、加盖屋顶等方式将原本互相分离的若干单体建筑实现不同程度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建筑整体空间。空间连接方式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运用得非常巧妙。改造后的4座煤气罐建筑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与流线,如公寓、会展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等。4座建筑之间靠增设的连廊将每座内部的购物中心区域串联在了一起,增设的连廊像一条水平的纽带,使得4座罐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建筑,同时又保障了各部之间的相对独立。

4以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谈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改造策略分析

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完工于2004年,投入使用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在这十年的实际使用中,煤气罐新城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自己独特建筑风格的城中之城。越来越完善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证明了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可持续性与前瞻性。回望我国,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对旧工业建筑重新进行审美定位。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改造案例,改造后大部分成为了艺术机构、工作室、设计公司、酒吧等商业体。而这同时也带来了改造后新建筑生命的时间讨论,知名的北京798艺术中心,在面对高涨的北京地价的现实面前,年轻艺术家无法承受高昂的房租不得不退出,现今已与几年前无法媲美。所以,对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改造和未来的空间拓展方式,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

4.1准确的项目定位项目定位决定了项目的未来走势,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项目未来持续使用的可能性。这是评价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性前提。项目定位一般考虑三方面内容。1)准确的建筑文化定位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中,奥地利政府提出了“充分尊重老煤气罐在城市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保护原有外观,通过内部结构的彻底改建来适应功能转换,使其既符合现代生活所需,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清晰地辨认出它们昔日的功能和当地的历史”。准确清晰的文化定位,让四位设计师不约而同地对代表文化延续的古典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修缮与保留,确保了建筑与整个维也纳城市景观的统一性,并使其成为维也纳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景观。2)未来新建筑的功能定位煤气罐建筑原本的开发定位仅是住宅项目,可以想象如果改造方案中不考虑生活配套设施的设计,那纯粹的住宅定位一定会导致人们的生活问题,项目完成后居住率一定大受影响。所以,最后开发项目重新定位为“集购物、展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城中城”的综合开发模式,并为此改造了城市交通网,把地铁U3线延长至此,增建东北环线。这使得项目内部形成功能性循环体系,生活需求的循环运动,促使建筑体未来的延续与扩展。建成后,每年约有380万人次的年流量到新城消费与旅游,这从侧面证实了开发定位的准确性。3)设计品位的定位优秀的改造方案是项目开发成功的保证。2001年奥地利政府向全球征集煤气罐改造方案,聘请优秀的国际设计大师进行设计,他们独到的建筑重塑理念、丰富的改造经验确保了改造项目的设计审美品位。并且由于他们在学术界的威望,使得改造后的建筑成为又一个观光与旅游的文化卖点。

4.2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翻阅我国现今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相关资料,很多自发的旧工业建筑使用功能上的变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因为它们大都缺乏明确的设计思想指导,没有能与新功能相配合的功能空间、外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完善与重组等方面的完整的功能设计,而是仅仅停留在建筑室内或室外空间的装修改造阶段。例如,北京百万庄园原来是一片工业厂房,现在则披上了欧式的外衣。虽然旧厂房的功能与现今空间的餐饮、娱乐功能大相径庭,但这种改造手法缺乏对原有建筑内涵的理解,这是否是旧工业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值得商榷。再来看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其从三个主要方面开展了对旧建筑的有效功能置换。1)以空间功能需求为前提,合理设计空间布局。改建后的4个煤气罐靠外部加建的天桥将各座内部的商业区域贯穿到一起,并通过地铁与市区相连。为了保证每套住宅的通风采光,每组设计师都对空间进行了精心布局。以A座为例,设计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沿着煤气罐的环形外墙嵌入了18幢弓形住宅塔楼,组成一个有“缝隙”的环,这种布局使每套住宅都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人的视线可以穿过中庭从原墙体的大窗洞看到室外,加之顶部玻璃穹顶的设计,使阳光和空气能很好地导入建筑内部,罐体内采光充足,被称为“光明殿堂”。2)为满足新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新建建筑配套设施拓展旧建筑的空间功能。以煤气罐B座为例,为了满足较大的住宅数量要求,奥地利蓝天组在面向Guglgasse街道的一侧新建了一座以现代建筑材质表现为主的公寓楼,在保证了新建筑的功能要求下,增加了多样的公寓类型,将罐体内会议功能与住宅功能和谐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建筑新与旧的对比,彰显传统与现代的并存。3)系统改造建筑外部环境。室外公共设施是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外部环境的舒适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建筑外部景观的塑造也是建筑本身文化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与呼应。煤气罐建筑改造中,设计师在建筑外古老的红砖墙上,新建外部金属顶棚、玻璃广告灯箱,体现新与旧的冲突美。在建筑外部广场上,将原煤气罐内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机械零配件重新改造成为广场雕塑,既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也使得其成为原工业建筑的联想和回忆的桥梁。

4.3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支持从全球城市的发展来看,几乎所有工业城市都会面临旧工业建筑废弃的问题,在国外不少国家也经历过大拆大建阶段。1965年美国著名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的旧厂房改造中,实践了他本人提出的建筑“再循环”理论。1975年后,欧美许多国家用法律形式给“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以支持,并对此类建筑项目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引导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一种潮流。以煤气罐工程为例,对主持城市规划建设的奥地利政府来说,设计改建及后期维护煤气罐社区的花费超过1.78亿欧元,远远高于用推土机将这片旧工业区夷为平地重建的成本。但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这里的房价远远低于维也纳其他居住区。奥地利政府为了鼓励人们住到旧建筑改造而成的社区,付给这里的居民相当高的补贴。由此来看,一个得以长期生长并维系的改造项目,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支持。

5结语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6篇

第一,我们要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来发展汽车产业。或者说经济、社会、公众要求我们发展多快,我们就发展多快。我们现在并不需要追求一个特别高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要求我们做多好的汽车,我们就应该生产多好的汽车,汽车自身的排放安全方面的性能应该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来生产的,而不是仅仅靠我们自己有什么水平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第二,在发展中解决限制汽车发展的相关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诸多问题。

第三,我们要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的汽车社会。

中国汽车应怎样实现刚才这些目标呢?

首先,在技术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产业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体系。这方面我们和国外汽车产业差距很大。中国汽车产业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相比,在制造方面差距并不大,全世界大概一半的新工厂都建设在中国,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差距比较大。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中间去。

第二,一定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要节能减排。国务院了节能新能源汽车2012到2020的规划,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实现这个规划,我们认为对于这个规划应该尽快努力按照规划的目标实现。

第三,对于合资合作,一方面合资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减少对于外方技术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合资企业应该由单纯在中国制造转向在中国又制造又研究,研发与制造并重,合资企业还应该由单纯面向中国市场变成既在中国市场销售,也能够出口,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并重。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7篇

【关键词】铝工业企业 现状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铝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铝工业企业发展的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于铝金属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原铝产量和各类铝产品市场都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发展态势,例如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废杂铝的产量都大幅增长。2004年至2010年,我国的原铝产量除了在2009年有小幅下降外,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占国际总铝产量的比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增长态势十分明显。据分析预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国内和国外市场对铝等金属材料的需求总体仍然呈上升趋势,这为中国铝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二)技术创新方面

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自主研发了一批铝工业的新技术,并对工艺生产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比如在氧化铝方面,选矿拜耳法、石灰拜耳法、强化焙烧法的应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电解铝方面,大型预焙槽、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技术、优质炭阳极、石墨化、高石墨质阴极、新型内衬材料的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电耗和物料消耗,还延长了电解槽寿命、优化了各项技术指标,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我国铝工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资源保障缺乏。但是,我国铝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障碍,其中资源保障成为了制约铝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铝土矿资源相对匮乏,国内保有量仅为5.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不足百分之四,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相差巨大,并且人均占有量仅为四百公斤,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这就导致了我国氧化铝的生产大多以中低品位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资源,铝硅比偏低,平均的A/S仅为5.57,造成了我国氧化铝拜耳法、烧结法、混联法三种氧化铝生产方法并存的局面。其中,作为我国独特的技术,混联法虽然是处理一水硬铝石这种高硅低铁铝土矿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生产系统复杂庞大、基建投资大、能耗高、产品质量较差等一些问题。

(2)耗能成本过高。除此以外,在中国铝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成本所占比例过高一直是铝工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2008年时,电力成本占中国铝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比例就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其他国家铝工业企业的电力成本占比仅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就使得能源供应成为了中国铝工业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同时,由于电解铝工业是高耗能产业,国家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在2008年2月,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电力监督管理协会联合了“关于取消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表示:根据原来国家对电解铝行业实行的电价优惠制度,将分三个阶段逐渐降低直到取消价格优惠。这对于我国铝工业企业的发展无疑一个重大的打击。举例来说,每吨铝锭的平均直流电耗约为14072千瓦时,铝锭的平均综合交流电耗约为15401千瓦时,电价每涨一分钱,每吨铝的成本就增加近154元。随着国家逐步的取消优惠电价并且提高整体的电力价格,电解铝工业企业将面临能耗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空间缩水,与国际铝工业企业相比,竞争力将大大的受到抑制。

(一)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能源瓶颈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障碍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我国铝工业企业该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面对我国铝土资源紧张这样一种现状,国内铝工业企业除了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获得长久竞争力的基本保证。铝工业企业的创新包括资源获取能力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理念的创新等,它要求企业通过知识集成、产品集成、信息集成、人力资源集成等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研究创新方法、探索创新素质,这是铝工业企业面对国际铝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我国资源短缺的局势,在夹缝中走向成功的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二)通过铝电联营解决耗能成本过高问题

另外,面对我国铝工业企业电力成本过高这样一种现状,企业可将发展战略定位在铝电联营这样一种模式上。该模式对于在铝产品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能够继续扩大生产、增加销售规模,但是却由于协作供应电力的能源公司供应紧缺或者成本太高而影响发展的这样一种铝工业企业。如此一来,企业不但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还能通过建设自备电厂自己来供应电力,或者与发电企业合资办厂来获得价位较低的电力资源,降低能源成本支出。这种方式通过内部交易可以减少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精简销售队伍,而铝工业企业也不需要再设立采购电力的部门,更不需像原来那样到处寻求电力部门的支持,就可以很好的保障正常生产甚至扩大生产,双方企业都可以达到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和市场信息监控成本的目的,这种调节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铝电联营还可以抵消双方讨价还价能力,使上下游单位的配合更为紧密,对于供电企业和铝工业企业来说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三、结语

我国是世界铝工业大国,但目前还不是世界铝工业强国。在加入WTO后, 面对我国具有良好成长性的铝产品需求市场,国际铝业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国内外铝产品市场融通,我国铝产品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中获得突破,如何在瓶颈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形成全球性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我国铝产品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关注市场机遇,明确我国铝土资源的短缺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障碍,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具有实力的铝产品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均在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管理模式,全力打造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链,以便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使企业能够在竞争中求的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是我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铝工业强国。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8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工业设计 绿色设计 非物质设计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在全球性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现实中,反思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历程后得出的结论。现如今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热潮。工业设计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也加入了对自身发展的反思行列,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相对于前人来说,我们肩负着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们更健康舒适生活的重任,因而我们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旗帜引导下努力探索工业设计的未来。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工业设计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以下三部分:其一,并不否定经济增长,但是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并减少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压力;其二,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其三,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单纯追求产值的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一个很大的范围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整个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进行了整体规划。该理论对于许多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指向标的作用,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这是因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要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有鉴于此,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纳入设计领域,促成了设计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更为深刻地阐明了设计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对于可持续发展设计,其根本在于“发展性”,并不是停止不前,停止对一切资源的利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在于通过有效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其核心在于“可持续性”,从小的范围来看就是资源可以再利用、再回收,或降低成本,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从大的范围来看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要创造新的和谐。因此,在工业设计领域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设计,不仅在物质利益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能体现工业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工业设计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基于对物质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原则的了解与掌握,工业设计行业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当然包括前面所提到的绿色设计、非物质设计。

1.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产品、环境、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清楚,在保证设计与自然协调的同时,绝对要重视起着主导作用的人。可持续发展设计具备了更多的设计重点,是对环境、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综合考虑。

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于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被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和方法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的造型、更耐用的材料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

(2)绿色设计的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其一,对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的有用部分要予以充分回收利用,对于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处理,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二,对于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其三,对于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产品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报废后能够被重新回收利用。

2.非物质设计

目前我们的生活以产品消费为主流,其具体过程是:生产者生产和销售产品,用户购买后占有产品并使用产品得到服务,在产品寿命终结后将其废弃。“非物质主义”产品消费模式为:生产者承担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过程,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按服务量付费,整个过程是以产品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的消费模式,它与传统的产品消费模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先占有后使用的消费必然存在着排他性,伴随着产品功能的闲置浪费;而“非物质主义”使单个产品的服务量共享,以服务量为纽带联系生产者与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有服务需要的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第二,“非物质主义”的生产者以提供“服务”达到盈利的目标,这将弱化有计划的产品废止制,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生产者会将重点从更新换代逐渐转为减少消耗,主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生态系统发展的工作,如对有用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有效地综合起来。第三,“非物质主义”的用户以服务量付费,改变了过去先占有产品后使用的随意性。这不仅促使用户主动优化使用过程,而且使生产者与用户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从造福子孙后代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将这个理论发扬下去。由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的绿色设计和非物质设计虽然内容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以使环境可持续地被利用为原则。不管是遵循可持续的原则进行设计,还是以产品服务系统为中心进行“人与非物”的研究,都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渗透到工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之中,作为工业设计师,其有责任和义务接好历史所交的接力棒,让大自然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