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互联网论文

工业互联网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9:34

工业互联网论文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技术未来学派;地位获得;技术与颠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63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4

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理论中的地位获得观

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学家。其“第三次浪潮”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预测及系列管理新技术变革中社会权利、财富获得、社会结构、个人与社会关系等观点。其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地位获得的机制

在信息社会,知识就是变革,知识的加速获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一切都在变革。托夫勒认为,信息时代知识能够替代其他资源,替代原材料、能源,成为社会资源的最终替代物,它还能够节省时间。计算机和先进知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把生产力从城市解放出去,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和运输的费用,最终计算机化的设备能够替代人的劳动。目前,整个社会正在经历劳动场所的力量转移,一种新型的拥有自雇员出现了,他们的生产资料就是所有的知识。托夫勒认为,新的财富创造体系要求有一支沉浸在符号中的劳动大军。工业文明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信息的力量在地球上崛起,新兴产业和新兴的技术人群将会出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已经不是财富的分配,而是信息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分配。社会公正和自由都取决于教育、信息技术和自由意志的表达。日常知识越来越抽象,常规学科正在分解。依赖计算机的帮助,同样的数据或者信息现在已经可以容易地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加以整合和分割,让信息利用者能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单元进行综合,从而实现权力的分配、生产以及获得。具体而言,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以权力分配而实现地位获得的机制,使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更多的依靠知识和技术的增加等非制度性因素。

1.2 知识和技术提升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层次

该理论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金融分析家等处在脑力工作光谱的最高端,尽管他们的作用不同,但是他们工作都具有抽象性质,是围绕信息来进行工作,他们的工作完全是符号性的。现代社会各色脑力工作底端的纯体力工作正在逐渐消失,经济实体中体力工作数量的建设,“无产阶级”成了少数派,取而代之的是“知识阶级”,也就是说超符号化经济的展现,让无产阶级变成了知识阶级,使其地位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1.3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竞争和流动激烈程度极高

技术不是社会变化的唯一动力源泉,但是技术却无可争议地成为加速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人员的流动性更大。该理论认为,计算机已经触发了一系列设计人的新观念的诞生,人是更大系统的一个能进行相互作用的部分。计算机带着惊人的力量横空出世,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对数量大得惊人又全然不同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传输工作,它已经成为推动知识获取过程加速前进的最新的、主要的力量。加速的知识获取过程,为巨大的技术引擎提供着燃料,这意味着一切变化在加速。20世纪70年代至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化,使整个中等文化水平和中等富裕程度的阶层,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高度文化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职员和管理人员职业竞争和流动极高。在美国,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所学的知识在短期内会被信息的技术所更新和替代,其职业地位也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综上所述,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地位观有以下3个特征。

(1)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地位获得的不再是完全依靠政治生活的权力,而是来自于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和分配。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依靠个体努力获得等非制度性因素,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实现更大的价值,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2)由于技术和信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动力,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成为了信息技术创新和的管理主体。不仅提升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而且使其地位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且获得了持续性的提升动力。

(3)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地位淘汰性。由于技术的创新和高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会被新技术所迅速淘汰。其地位获得的竞争程度极为激烈。他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获得较高的专业技术,获得较高的地位,并保持地位的稳定性。

2 约翰・奈斯比特“信息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约翰・奈斯比特,美国人,20世纪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凭借《大趋势》和《亚洲大趋势》奠定了其未来学家的地位。他提出的“信息社会”理论,对知识经济社会持乐观的态度和技术决定论的倾向,成功预测了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同时还预测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其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内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 互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阶层规模增大,地位获得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全球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价值论会取代劳动价值论,信息经济将会成为实体经济。在约翰・奈斯比特看来,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成为人们手中权力的来源。知识与其他力量不一样,知识可以被创造,同时也可以被毁掉,知识的整体价值往往大于各部分之和。可以说,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中的关键性因素。知识产业也成为了最主要的产业,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源。这直接导致了拥有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数量激增,其地位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提高。

2.2 信息和技术的获得成为了地位分层的重要指标

该理论认为,信息经济并不是虚拟的,它是实体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得越好,工作也就越好,工资也会越高。信息经济产生了数量惊人的报酬丰厚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前提是必须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否则将无法胜任。在现实中,缺乏信息专业技术的、未受到足够教育的人在信息社会只能拿到与自己经济价值相适应的低廉的工资。也就说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和分层主要是依靠获得信息和技术。

2.3 信息技术较大缓解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性对地位产生的影响

该理论区别其他理论地位获得观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缓解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该理论认为,信息社会中个人价值受到了加倍的重视,特别是女性价值逐渐跨越了性别分割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地位获得也相对较高,难度也相对降低。由于信息经济把社会的重心转移到了个人身上,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了个人力量和价值,削弱了政府、资本等制度性力量。女性的价值获得了相对公平的认可和实现。一方面,信息时代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的工作岗位,其中三分之二由妇女承担。劳动大军中妇女仅占少数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没有子女的妇女出去工作的愿望比男人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中,妇女资历更深,见识更广,人数更多,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话语权,甚至升到最高领导岗位。该理论认为,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将会有这个认识:作为企业领导人,女性同男性一样能干,女性终将跻身于她们以往不能涉足的领导层,获得更高的地位。

2.4 信息技术有助于不发达地区专业人员的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和人才交流,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亚洲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大众教育水平地提高,缩小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差距 。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地域、文化、种族等制度性因素越来越难以阻止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不仅为自身,而且为社会大众开启了通向信息、技术、观念和知识的大门。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构成的平台获得信息、技术、教育等各种资源,这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和分配不均,促进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发展。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体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拥有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地位获得越来越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等非制度性因素实现,使其更易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更能够促进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价值的实现,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创新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约翰・奈斯比特“信息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有以下3个特点。

(1)随着信息经济地发展,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获得的工作机会和职业薪酬越来越多,并且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规模会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其地位获得了持续性的动力。

(2)知识和信息不仅成为主要的生产力和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成为了个体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的关键性要素。拥有信息和知识人即拥有权力和地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掌握了信息技术等生产资料,其地位和声望相比工业社会有了极大提高。

(3)互联网信息技术缓解了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g减少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信息社会中职业需求具有“重脑力、轻体力”特征,极大的促进了降低了传统行业对女性的排斥,女性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扩散减小了区域分割制度的不平等的影响,促进信息社会的向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3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曼纽尔・卡斯特,未来学家、信息社会学家。他通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大量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了“网络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信息技术构成的网络和信息所渗透,并提出网络将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结构。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带有技术决定论倾向。其主要观点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塑造的网络带来了新的社会形态,构建了新的社会时空,互联网行业形成的特有的技术精英的文化,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重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网络社会构成新社会时空,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范畴即时间和空间,并向地位获得的根本基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出革命性地挑战。该理论认为,生产力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改变充满着生活、时空等物质基础的转化,信息时代的流动空间控制了人们的文化空间。借由科技淘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时间逻辑,技术将时间压缩为一个微小的随机的一瞬间,因而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隔断与传统社会的连接。这种趋势使得传统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空壳,并且发展成为一种虚拟的文化。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能够通过改变时空的物质基础来构建一个新的流动的空间。网络社会就是围绕着这种流动的空间建立起来的,资本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影像声音的流动,这一切流动支配了经济、政治生活的过程,网络会支持和促进这些信息流动,并让这些流动在时间中结合。流动空间的出现,标志着传统以时空区域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的瓦解,网络社会拥有自身的社会组织特性。因此,在网络社会中的时间与大部分古典社会理论认为的时间所支配了空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不再有一个承担确切社会责任的权力中心,原有的政治结构变得松散。这就意味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开始减弱。但是该理论认为,在制度性影响因素中,城市等级制度和工作组织制度作为结构性的因素的其影响却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成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城市制度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得到了加强。但由于城市之间结构的分层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等级越高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越高;另一方面,劳动被高价值的“信息主义”生产的新方式所改变,即将劳工分隔在一个多变的网络结构中进行新的组织逻辑,其与国家地理位置,或传统的竞争公司,或标准工作周的“时钟”所限制的工作形成对比。对于许多信息劳动来说,信息主义的结果就是社会结构解构以及高度开放性和竞争性,而使许多生活领域变得不稳定;即使是弹性工作时间和兼职工作,也不断地要求再培训和重新整合进新的劳动结构之中

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处于信息社会的核心位置,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社会中信息和技术将变成了劳动过程和劳动分配的关键部分。对于大多数信息自由主义者而言,“信息社会”是由技术来驱动,依赖技术精英领导方式来分配生产权力,这些都导致现行的社会关系出现了不稳定。但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中传统的、坚实的社会结构则出现了被结构的解构,大量压制住的向上流动机会出现在技术专业人员面前。不言而喻,作为“信息前哨”人员――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更容易把握住信息的机会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向上流动机会。

三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技术规制”深刻影响地位获得。在该理论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和实现是启蒙运动和科技理性地延续和实践。其地位获得源自于对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员所创造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及其特有的专业技术资本。他们通过编辑软件和推广软件使用,不断去实践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推动自由和技术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承认。通过这种传播不断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和个体对科学和技术以及技术人认可和信仰,促进信息社会的整体进程。

综上所述,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具有以下4个特征。

(1)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关键因素,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处于信息社会的核心位置,对社会财富生产和分配具有较强的权力,其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时空的物质基础,使信息社会的社会关系结构发生了较大地变迁。互联网信息技术造就了流动的社会,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时空区域的权力控制变得脆弱,未来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变得难以把握。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环境充满了竞争性和流动性。

(3)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以往地位获得主要依靠权力、军事、家庭继承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政治、经济、教育等制度性因素的对地位获得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与“时间和空间”高度相关的新型制度性因素――城市等级制度和工作组织制度的影响逐渐增强。

(4)互联网信息技术精英构造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不仅深刻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的获得,而且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4 劳伦斯・莱斯格“代码规则”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法律学者、政治人物、社会活动人物。他是知识共享协会创办人之一,提倡网络开放、知识共享,要求政府和行业减少版权、商标及无线广播的法律限制。其“代码规制”理论主要集中在《思想的未来》和《代码2.0: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两本著作中,对互联网的影响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历史定位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观内容如下3个方面。

4.1 信息技术“技术规制”深刻影响专业人员地位获得

在该理论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的新社会,网络社会规制者就是代码,即塑造网络空间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现实生活中,社会运行的机制是通过宪法、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来规制,而网络社会中“代码”就是法律。在他看来,网络社会中的代码不是被发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思考、价值理念等制造出来的。代码不仅为自由或自由意志的理想呈现出最大的希望,也为其带来了最大的威胁。作为网络社的规制的制定者――互联W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们通过编码建筑,或筑构,或编制这网络空间,使之最大限度的保护网络社会最接近的原本的“自由开放”价值理念。不管外界如何去规制网络,网络在自由、开放、共享、协作等方面的本质属性从未变过。因此,该理论认为,“在信息技术的帮下,资本主义可以能够终结一切不公正,并创造出一个人人都能像企业家那样自由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世界。”正如汤姆・斯坦纳特―斯雷尔克德(Tom Steineert-Threlkeld)所说:互联网天生抵制几乎所有形式的规制的能力。可以说第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将其价值理念根植在互联网之中,也就奠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获得绝对优势和制定规制的能力。

4.2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受非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不同的网络空间支持不同的梦想。由于受到资本和商品化的影响,不同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编辑出来的网络空间也是不同的或者说。代码“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接入什么样的网络实体……不同的网络规制着不同的人。”这些不同的程序如何规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取决于做出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选择。更有甚者,一组网络空间的代码即将被创造出来。这组代码将决定网络空间的自由与规制的程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谁来创造?基于何种价值理念创造?说到底,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颁布”。就如同美国西海岸代码和东海岸代码就具有不同的规制属性。由于西海岸代码崇尚自由,开放,其继承了第一代互联网代码精神。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群体主要集中在了开放的西海岸地区。可以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群体中既有自由意志的捍卫者,也有反对者。同时,政府和商业也在通过传统力量即用财富不断规制“自由意志”的捍卫者,以期待达成他们的目标。

4.3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受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正如劳伦斯・莱斯格所说,当编写软件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独立于可以有效控制任何机构时,东海岸代码控制西海岸的代码的办法就十分有限。该理论进一步指出,当西海岸的代码成为商品时,东海岸的权力控制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商务实体是能够被控制的。正如西方俗语所言:如果你和魔鬼做交易,出卖灵魂,那么,你将会得到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没有地位的程序员通过技术、思考、价值编码软件,能够通过商务出卖自由软件获得财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交换,权力对自由代码的控制,将支付出昂贵的财富,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往往通过类似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因此,在劳伦斯・莱斯格的“代码规制”理论看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正由一个自由论者的乌托邦变为一个被商业利益控制的处所。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正在出卖自由与开放精神获取财富和地位。如果任其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变为一个完美的控制工具。不仅是受控于政府,更主要是受控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因此,该理论认为在网络空间中,由政府与商业共同塑造的“无形之手”正在建造一种与网络空间诞生时完全相反的构架。可以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深受政治和资本的影响。

综上所述,劳伦斯・莱斯格“代码规则”理论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具体以下4个特点。

(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不仅是自由意志精神的继承和守护者,对资本、政治等传统性规制具有排斥性,更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有着深刻的影响。

(2)由于历史原因和信息社会特点,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处于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其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互联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业技术地位是地位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技术、软件等知识产权转让迅速实现技术、个体和社会价值,获得较大的财富和较高的声望以及较高的地位。

(4)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受到了个人努力程度、价值观等非制度性因素和资本、政治等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5 技g未来学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观简要评价

技术未来学派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持乐观的态度。他们的认识,颠覆了之前学者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批判和反思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重塑着传统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在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中,技术以及技术人是社会规则的改变者、塑造者、立法者。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的使用和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技术、财富、声望、权力等,且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获得优势和机遇。他们主张现代社会从工业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托夫勒提出了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规制。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推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切都在变革。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阶层,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极高。奈斯比特认为,在信息时代知识价值已经取代了劳动价值,信息经济同样也是实体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就越多,待遇也越好,个人价值得到了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都会提高。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认为,信息技术成为劳动过程的关键因素,技术精英人员通过技术力量掌握和分配生产权力,这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技术掌握世界,主导世界,获得财富,这样造成互联网行业内人员流动性大,未来的社会关系结构将会变幻莫测。作为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互联网问题研究领军人物劳伦斯・莱斯格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软件来改变了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规则,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关系。在信息社会中,传统社会文化的力量不会消失但将被削弱甚至重塑,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规定了社会规制。因此,其地位也处于社会结构的核心,能够迅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可以用“颠覆与乐观”两个核心词汇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主要参考文献

[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美]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姚琮.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美]约翰・奈斯比特.2000年大趋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6.

[6][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美]曼纽尔・卡斯特.千年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加] 凯瑟琳・麦克切尔,文森特・莫斯可.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M].曹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10][美]莱斯格.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M]李旭,沈伟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刘曙光.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J].网络法律评论,2007(00).

[12][加]Vincent Mosco.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M].黄典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孙伟平.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4]刘曙光.劳伦斯・莱斯格:思想的未来[J].网络法律评论,2007(00).

[15]“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研究”课题组,张新红.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4[J].电子政务,2014(7).

[16]孙慧英.多重视域下的第五媒体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影响; 大学生学业指导; 解构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解构与重塑”(xjj2015-54)阶段性成果

G647

一、前言

从目前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来看,学业指导工作相对复杂,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要想提高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质量,既需要正确思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正确内容的保证,只有在思路和内容上获得有效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做好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就应当将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与互联网+思维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推动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进行。

二、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发展

在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中,形成完善的学业指导体系机制,提高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基于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在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应当有正确的思路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完善的理论作为保证,而互联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使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能够获得正确的思路支持。进而在发展中能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调整学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思路,使学业指导工作能够更具实效性。

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对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也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重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并根据互联网+思维推动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有序进行,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渐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能够达到实效性标准。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互联网+思维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理论支持,使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能够日趋完善并达到有效性标准。

三、互联网+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保证

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过程中需要有配套的理论作为支持,同时也需要完善的学业支持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能够取得实效,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过程相对复杂,只有认识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将互联网+思想有效地融入这一过程中,才能够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证,所以,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应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过程中,使互联网+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受到这一思路的支持,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过程中,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获得了更多的思维和理论支持,使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能够达到可靠性标准,并且在整体效果上得到有效的提高,满足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需要,使得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入有着一定的关系,只有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大学升学指导体系中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得以形成,并提高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整体构建实效。

四、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学业的指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业指导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业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使大学生获得较多的思路支持和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互联网+思维的引入有效的丰富了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内涵,使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能够具备更多的内容支持。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对改变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互联网+思维的融入使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在发展实效性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和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当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的影响,并重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做到根据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需要,构建有效的互联网+思维框架,使互联网+思维能够成为大学生学业体系形成的指导思想,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提供良好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总结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将互联网+思维作为推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的有利因素,并做好互联网+思维的了解,做到根据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形成需要,选择性地应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对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大学生学业指导效果,不但要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应当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使互联网+思维成为推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保证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有利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史宪铭;赵美;王海丹;冰冰;;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系统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金满文;张长路;;大学学术指导制度的现实考察[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2期

[3]张杉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业规划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4]仓伟;徐济达;;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构想[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薛庆符;美国高校学务指导制度专业化发展进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3篇

摘要:文章从对“魏则西事件”的思考出发,具体说明了互联网企业有别于传统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目标、主体及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推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建立的五种力量(“社会责任会计五力模型”),并发表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魏则西事件 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五力模型

一、魏则西事件

在知乎的搜索栏里输入“魏”字,显示的前三条内容分别是“魏则西家人可以状告百度和医院吗?”“如何评价魏则西之死?”以及“如何看待魏则西之死百度被千夫所指?”,而“魏则西”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也多达两千多万条。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五一期间的“魏则西事件”可谓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在一夜之间刷爆各大社交媒体,并一时将百度逼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起因是,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2012级学生魏则西,因患罕见病“滑膜肉瘤”休学寻医,在辗转多家医院医治无果后,通过百度搜索相信了某三甲医院靠竞价排名进行的虚假宣传,花费巨款仍医治无效,于4月12日在家中去世,终年22岁。

“魏则西事件”令人扼腕叹息,尽管百度不是罪魁祸首,但在这一起悲剧中却充当着“帮凶”的角色。不只是百度,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讲,“魏则西事件”都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风向标,它意味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公众形象与社会价值,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新形势下,以怎样的方式获取公众信任、承担社会责任,这将是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百度在“魏则西事件”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说明,增强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建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刻不容缓。下文将对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目标、主体及披露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五力模型”,论述如何加快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

二、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给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企业生存在社会之中,不能只讲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还要讲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刘耀宏(2011)认为互联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网络社会规范的客观需要和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主观需要,其作为新兴企业,从一般意义上看,仍应承担传统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因其网络特性,所承担的责任应具有新的内容和要求。笔者认为环保、消费者权益、员工权利、慈善等内容是传统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强调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同样重要,但由于互联网的社会特性,互联网企业将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承担商业文明创新的责任。新时代的商业文明,可以定义为能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企业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承担起商业文明创新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甚至引发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变革。工业时代原有的产业格局及价值链条被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渗透性及创新性所改变,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让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扁平化、多元化和碎片化的趋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且极具破坏性的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从而涌现出B2B、C2C电子商务模式、O2O商业模式、生态圈整合、分众模式等全新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为商业文明的创新贡献力量,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承担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一个干净、舒服的网上家园是广大网民的急切需求。互联网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过滤不良信息,做到不以讹传讹,不造谣生事,自觉承担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为提升百姓幸福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也唯有如此,互联网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承担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正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亦是如此,它一方面可以造福人民,另一方面又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人民利益。因此,互联网企业应承担起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既要维护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也要维护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的安全。

(四)承担增强网络舆论监督的责任。 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的大平台,汇聚着亿万网民的不同思想、观点及建议。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广大网民可以在互联网抒发各自的见解,并进行交流。但由于网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见解或偏激的言论,因此互联网企业应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正面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使网民能够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让舆论监督的力量得到最有效最充分的体现。

三、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目标与主体界定

(一)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社会责任会计涵盖的范围更广、涉及的关系更复杂。笔者在综合国内学者观点和加入对互联网企业特性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运用会计学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慈善等具有网络特性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映,以便向包含消费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邓家姝、李月(2015)较为详细地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认为提高社会效益,达到社会贡献最大化是最终目标;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是基本目标;计量和披露企业各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是具体目标。

笔者认为,简单来说,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就是加快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关注企业在社会中的长期价值,最终达到社会贡献最大化。

(三)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界定。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主体的界定还存在争议,基本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双主体论、唯一主体论和多主体论。支持双主体论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支持唯一主体论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只有企业,而支持多主体论的学者则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主体包含内设性会计主体和外设性会计主体,具体又可进行细分。

1.双主体论。张蓉(1995)认为,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由于企业必须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进行分析和披露。因此,要达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必须将政府和企业二者共同作为反映和控制的主体。

2.唯一主体论。唯一主体论被大多数学者所支持,他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仅仅指企业而不包括政府。李东生、阳秋林(200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一般是指相对独立的企业,而不包括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因为只有企业才能用其经营所得对其行为向社会负责。

3.多主体论。戴丽(2011)认为,会计的主体是“会计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是自然人、经济单位和政府,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应当是对社会责任主体履行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包括外设性会计主体(法人性会计组织、具有执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内设性会计主体(政府内设的会计部门、经济单位内设的会计部门、自然人自身)。该观点在明确会计主体为“会计人”,服务对象为会计客体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以政府组织和经济单位为主的社会责任会计主体。

笔者认为,双主体论将政府的作用和地位与会计主体划上等号,唯一主体论则把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看作是会计主体,二者都忽视了“会计主体”这个概念的本质,而是用其他的相似概念替代,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多主体论抓住了会计主体的本质,但没有针对自然人自身这一内设性会计主体作过多的解释,笔者认为自然人自身基本上都依托或置身于某组织中,作为内设性会计主体缺乏必要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复。另外,依据本国国情和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加上外设性会计主体发展还不成熟,目前阶段,我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还应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来考虑。

四、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经济责任方面的信息。经济责任是企业应履行的基本责任,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由于其不受空间和信息的限制,其创造的经济价值理应高于传统企业,因此经济责任方面的信息也是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首先要披露的部分。

互联网企业应关注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披露,披露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信息、向债权人偿还债务的信息和向政府缴纳税金的信息。互联网企业还可披露企业所处行业的信息、收入成本信息、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盈利比较的信息、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等,这样更便于公众快速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信息。这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1)企业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针对网络恶意攻击的防范、治理措施;(2)企业对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保护和对国家机密、客户隐私的保护等;(3)企业可能存在的网络技术风险及风险评估等;(4)企业针对打造美好网上家园的战略计划及具体行动等。在互联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披露中,不能用货币记录的其他会计信息应以文字叙述的方法予以披露。

3.员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好的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企业员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应包括 :(1)就业方面的信息,如企业招聘、提供岗位、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员工男女比例等信息;(2)员工待遇方面的信息,如员工工资、福利、培训、节假日安排及加班工资标准等信息;(3)员工权益方面的信息,包括劳动保护(披露每年发生的事故、工伤员工比例及赔偿制度和金额)、工作环境保护、带薪休假、妇女权益(婚假、产假)等信息。

4.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信息。“顾客至上”对于具有广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信条,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是要有质量保障的,服务是要更快捷、完善的。这方面应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1)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信息,如产品原料来源、产品合格率、产品使用说明、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耗情况等;(2)售后服务方面的信息,如企业产品售后政策、客户投诉率、产品退回率、返厂维修率及维修费用等;(3)支付方式方面的信息,如网上支付方式的使用状况及对比分析,各支付方式的交易成功率等。

对于上述信息,互联网企业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文字说明,并以数字化的形式为主,以图表的形式为辅,对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使报表使用者更直接、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情况。

5.对社会福利及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互联网企业对社会福利及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披露。这些信息包括:(1)为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等方面提供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支持;(2)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支持,如企业对希望工程、灾区重建的捐款和援助;(3)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如对残疾人群提供平等就业的机会。

6. 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信息。随着“两型社会”的提出和建设,企业被要求不能以环境的牺牲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互联网企业应披露企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的措施及支出金额等节能方面的信息;治理环境的长期目标及具体行动、对“三废”的治理措施及结果、治理污染的费用及罚款支出等环保方面的信息。

7. 其他方面的信息。互联网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披露其他信息,如对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出的具体贡献、在商业道德方面的多方评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支出、对检举者的保护政策等,但不可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负面信息也应当披露,以便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目前主要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有三种:文字叙述性披露模式、依附传统报告披露模式(在原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辅助形式表述)、独立披露模式(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主要还是运用第二种披露模式,但笔者认为一些规模较大、能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应采取独立披露模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这样有利于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编制的报告内容应更加实质化、定量化,可以与企业战略、重大活动、社会热点等结合,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管理也应走向常态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杨智、邹萍(2016)也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认为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今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五、 推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建立的五种力量

如何推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五力模型”。这五力分别指:法律约束力量、政府监管力量、企业自律力量、社会舆论监督力量、第三方评价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能有效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具体可参见图1。

(一) 法律约束力量。法律约束力量是五力模型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力量。近年来,互联网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例子屡见不鲜,主要就是因为我国互联网法治建设不完善,漏洞较多,因此必须完善互联网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制互联网企业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对相关的会计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将社会责任会计纳入《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以法律形式确定其权威地位,从而强制互联网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二)政府监管力量。政府的监管力量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上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对企业的正确引导和督促有利于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政府应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对企业进行监管,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等手段,对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企业进行公示、警告,对严重违法的企业进行限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的“黑名单”,使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从而加快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

(三) 企业自律力量。企业自律力量是推动社会责任会计建立的内在动力。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理念,互联网企业只有加强自律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才能长期发展下去。企业可采取加强内部管理,制定社会责任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建立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监管委员会等措施来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

(四) 社会舆论监督力量。社会舆论监督力量是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强大外部推动力。消费者、员工、媒体等都属于社会舆论监督力量的主体。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发声,消费者等民众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批评、建议、举报等渠道对企业进行舆论监督。而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企业丧失社会责任的恶性事件进行曝光。事实也证明,包含“魏则西事件”在内的很多重大事件往往都是自各大社交媒体最先曝光,从而将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暴露在公众审视的视线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 第三方评价力量。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的第三方评价力量是推动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力量。传统企业通常由独立的第三方制定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企业也可采用这一方法。第三方权威机构应定期对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估报告,并对其违背社会责任要求的行为进行公示。这样不仅能增强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能推动其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

六、小结

“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无疑为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魏则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在调查组对外对百度的调查结果并提出整改要求后,百度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的责任,并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不忘前车之鉴。笔者希望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能从中汲取教训,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上,积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将网民的每一次点击和敲打都视作一次信任和托付。J

参考文献:

[1]刘耀宏.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实现途径――以3Q之争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87-89.

[2]邓家姝,李月.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J].财会研究,2015,(4):67-70.

[3]张蓉.也谈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和客体[J].四川会计,1995,(1):11-12.

[4]李冬生,阳秋林.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综述[J].财会研究,2006,(2):24-26.

[5]戴丽.社会责任会计主体及其结构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2-54.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宣传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就应在哪儿。“互联网+”牵涉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创新方法内容,因势而谋的把宣传思想工作与广大网民紧密结合起来,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主动谋划网络舆论方向,以问题为导向,跟踪处置网络舆情;不断拓展平台,打造网络宣传队伍,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等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方向。

一、企业宣传作业的重要性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市场和客户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可,而宣传工作则是企业向市场和客户传递信息的渠道及工具。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树立了好的品牌形象就为企业赢得了市场,打下了坚固的基石。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但它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宣传报道作为快速、广泛的传播手段在塑造企业和社会形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互联网+”的企业宣传方式

(一)健全企业相关网络宣传管理机制

企业在进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健全企业相关网络宣传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官方网站管理制度、网络舆情管理规范、网民回复管理机制等,以充分保证企业的媒体宣传工作能够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企业宣传工作资金。将企业宣传的相关经费与互联网建设的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中。根据企业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增加相应的宣传资金与经费,以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二)建好网络平台,增强网络宣传舆论影响力

据统计,在大众传媒中,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影响力进一步下降,而网络,尤其是“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源,特别是月活跃用户达6.5亿的微信,成为社会舆论的第一引擎。基于这种实际情况,企业宣传需要建设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

一是建立企业官方网站。企业需重视网站建设,并及时更新企业最新动态,提供在线交流、咨询问答、回应关切、网上展览等功能。落实工作责任,指派专人担任新闻编辑,负责新闻编录及上传,对提交网上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使企业网站成为网络宣传的主阵地之一。

二是设置官方微信平台。以官方身份开设微信公众号,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特点、抓亮点的进行企业宣传。定期组织有一定影响的稿件,以网言网语形式,多角度、多形式的进行企业宣传。

三是开通官方微博。微博以其形式简洁,速度快捷等特点,始终作为舆论传播的最初发源地。企业要掌握网络话语权、主动权,也需开通官方微博。在宣传推广企业形象、产品服务的同时,将微博打造为企业第一时间发声的主要阵地。

四是入驻新闻客户端平台。新闻客户端平台依托网络大数据平台,实行信息定点投放。入驻新闻客户端,可以第一时间将企业相关信息发送至潜在客户及老客户群体中,进一步实现“精准”投放。

(三)丰富企业网络宣传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传播手法多样,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交流开放等特点。企业可选择多样的网络宣传方式,根据不同的现场对象、时期和宣传目标来设计不同形式的宣传内容。例如,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受众多方面需要。转变以往单一死板的宣传方式,弥补传统企业宣传工作单向传输,严重缺乏与大众互动的缺陷,让企业宣传活起来。

(四)成立网络宣传队伍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网络宣传工作者应该是企业最具活力及创新力的队伍,为企业创造的是无形的资产和有价的财富,需要不间断地培训来促进网络宣传工作者队伍的扩大与发展。官网、“两微一端”的建立,为网络宣传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企业发掘潜在的宣传人才提供了场所。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培训,经常性地在网络宣传员之间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等,可以提高企业宣传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着重开展宣传队伍的招聘、选拔、培训与考核等工作,尽可能选择思想政治过硬,互联网触觉敏锐,新媒体工作经验丰富,思想活跃,拥有一定文字功底,责任心强的宣传人员,从而建设出一支R导寄芮浚宣传水平高,成员优缺点互补,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的企业宣传队伍。

三、“互联网+”新形势下企业宣传的双重效应

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快速传播有利于企业抢占话语权,拓宽宣传渠道;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公开性也决定了更多人群可以参与到舆论监督中,企业也更易曝光在网络平台中。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运作出产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口碑与形象的建立。不单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通过高效的商品与良好的服务来回报社会,以便在社会环境中树立正面健康的企业形象,从源头上遏制负面言论的发作。

企业还需严密监控互联网,能够第一时间收集掌握涉及本单位网络舆情,并通过严密的制度,进行研判及应对。若企业运营过程中突发严峻事件,则需要企业第一时间客观准确的发声,若出现相关谣言,要第一时间公开辟谣,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四、结束语

在当今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企业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网络媒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重视网络媒体宣传,创造全新的舆论领地,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韩冰.网络舆情:企业宣传工作新的着眼点[J].企业・宣传,2009(23).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5篇

仲丛生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及参与论坛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互联网+时尚产业”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希望各位专家、师生能够以此为契机,跨界融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北京服装学院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倾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时尚产业蓬勃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宝文教授以《互联网经济、产业转型与时尚创意创新》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孙宝文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加速演变的历史转折点,电子商务经济体正在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商务可以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催生大量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赢得“降速转型”的空间,可以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枢纽型主导性产业。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探索新模式、新形态。如果错过互联网经济,错过的将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时代。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模式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徐哲显先生的演讲紧扣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和“互联网+”等关键词,重点讲解了云端时尚的具体内容,涉及流行趋势、面辅料交易、企划管理、快速设计、订货会到用户以及其它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从理论落地的角度介绍了云端时尚基地的运营及推广情况,为与会人员展现了云端时尚这一“互联网+时尚产业”的新图景。

《时尚北京》主编贾扬女士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强调了“互联网+”要抓住时尚生活的本质,并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互联网高效定制生活。她认为,“互联网+”对于生活、生产和销售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消费者可以做自己的设计师,也可以与设计师合作。贾扬女士预测“互联网+”的未来世界是创客的世界,呈现一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壮观图景。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陆广女士和龙信数据研究中心王成刚副主任结合自己公司的产品,分别介绍了时尚搜索引擎和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时尚产业的互动发展,以及大数据与时尚产业跨界融合的方法、大数据的业态与技术架构,两位嘉宾同与会人员积极互动,答疑解惑。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6篇

总书记在201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强和改进虚拟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1年5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挂牌设立,从而形成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互联网行业发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管理格局。这是中央进一步调整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对于探索完善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是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社会的“网络虚拟社会”。互联网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和地域概念,而且正在塑造着新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现实社会是虚拟社会的存在基础,虚拟社会的发展对现实社会具有反作用。当前,互联网正处于一个发展应用的快速扩张期,网络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网络新业务新业态层出不穷,网上信息传递和获取便捷。特别是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等迅速兴起,使网络信息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互联网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更加强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达到3.56亿,微博用户超过3亿,腾讯QQ、手机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群体规模庞大。我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网络新业务新业态应用普及最快的国家之一。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边界模糊,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双向互动、相互作用的特点突出,互联网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互联网在大大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给人们带来方便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网络色情和低俗信息蔓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高发,网络推手、网络水军兴风作浪,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不时出现,围绕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敏感问题的不良炒作时有发生。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管理体制事关管理效能、管理水平。过去,我国是根据各部门职能分工,实行切块式互联网管理模式,这在一定时期适应了互联网管理的需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执行中也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等问题。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强调要把虚拟社会管理和现实社会管理统筹起来抓,提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并按照统分结合、相对集中、职责明确、责权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理顺管理体制,使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了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虚拟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

互联网为人们在现实社会之外开辟了新的活动和发展空间,一方面,现实生活对人们的网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空间的独特性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新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各种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叠加,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网络上来。而网络往往容易放大社会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必将对现实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把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和谐理念、弘扬社会正气、守护道德良知,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使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成为网上时代最强音。

二是要准确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各类社会思潮、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澄清思想误区,辨明前进方向;对于房价物价、教育医疗、反腐维权、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要积极反映党和政府所做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意见,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公共事件,要及时引导、正确引导,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讲事实、讲真相,坚持网下处置和网上引导相结合,用尊重民意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用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凝聚民心。

三是要不断改进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善于主动设置话题,善于运用微博客等新的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多用及时准确的信息、多用公正诚恳的态度、多用公开透明有效的举措引导热点,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理解疑,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要健全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上舆情信息工作,提高重大舆情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形成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互联网内容主管部门协调统筹、实际工作部门及时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商业网站积极配合,宣传、引导、管理相统一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格局。

三、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建立规范理性的网络传播秩序上下功夫

互联网的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使网络空间成为崭新的社会形态,各种意见观点交流碰撞,各类海量信息交互式传播。互联网的虚拟性特性,使得网上既能反映事实真相、表达真实民意,又容易导致虚假信息和非理性情绪蔓延;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使得网上既广泛传播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健康信息,又容易产生信息垃圾;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既给人们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广阔自由,又容易导致网上行为失范。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着力建立规范理性的网络传播秩序,既保证网络民意表达的及时通畅,又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有序。#p#分页标题#e#

一是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法制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与网络管理执法工作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要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组织有关力量,区分轻重缓急,抓紧完善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网络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权责关系,使互联网法律法规覆盖网络运行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当前,要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立法工作。

二是要切实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域名注册和IP地址备案管理相关规定,确保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域名注册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规范IP地址资源申请、分配和备案管理工作,督促接入服务企业严格执行“先备案(许可),后接入”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服务行政许可制度。

三是加强对网络传播秩序的依法监管。认真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督促网站自觉完善信息制作和流程,确保网站新闻来源合法正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以微博客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规范管理。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确保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严肃查处少数网站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等严重干扰网络传播秩序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要大力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加大网络谣言打击力度,坚决清理网上各类违法和有害信息。针对网上出现的从境内向境外转移,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和微博客等渠道隐蔽传播,少数婚恋交友类网站变相推崇不良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炒作低俗话题的网络热点事件有所增加等新特点,深入推进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灰色地带”,严肃查处以各种形式“打球”的行为,重点查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中间环节,坚决切断传播网络色情的利益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倡导建设网络文明、培育网络空间建设性力量上下功夫

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形成不同的网络群体和网络社区是虚拟社会形态的一大特色,自律自治是虚拟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网络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把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培育网络空间建设性力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文明网站创建,明确文明网站创建的工作要求,评选一批全国文明网站。

二是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业自律。发挥互联网行业组织作用,引导互联网企业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守法自律,恪守职业道德精神,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断增强高品位文化传播力度,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为了吸引眼球去搞虚假报道,不为了迎合少数受众刊播低俗内容,不为了宣泄情绪参与恶意炒作,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落后腐朽文化。

三是要切实加强监督。加强对各级网络举报受理机构工作指导,强化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提高公众举报的处置效率,完善公众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积极倡导网络空间的公序良俗。广大网民是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一起创造、共同享有。要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创作引导,对积极健康、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对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倾向给予批评,使网络作品更好地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展示人性善良、社会美好。特别是要积极用好微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型网络传播平台,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更多反映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举措,更好地为社会公众解疑释惑,积极倡导做文明博主、发文明博文,坚决抵制攻击诋毁、传谣信谣、低俗恶搞等网络不文明行为,使微博客等成为文明理性表达的新平台,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健康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化。

五、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坚持对互联网实行依法管理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用什么样的体制管理互联网最合理、最有效,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之中。我们要结合国情网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持和完善虚拟社会管理已有的有效做法,把虚拟社会管理和现实社会管理统筹起来抓,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之路。

一是要发挥好互联网管理新体制的作用。网上信息内容管理、互联网行业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落实好分级管理、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要求,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加强管理、企业依法运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格局。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机遇;挑战

一、前言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社会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依靠互联网。无论是出门旅游还是日常生活,都呈现出了互联网对人们消费上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出现,也出现了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阿里巴巴集团所提出的购物策略,利用网络的便捷,在2016年11月11日,天猫的销售额达到了1207亿元,双11再次创下恐怖的新纪录。马云曾预言,“无边无界的互联网,将引爆未来天翻地覆的30年”;用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的话说:“互联网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这一切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在我们的身边。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建议和数据,使领导者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判断。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改善,从而使管理会计的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兴起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呈现出低增长率和低利润的态势,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管理需要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利用云计算才能够使自身的企业得以创新。“互联网+”,指的是新的经济状态下下,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成特点来为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生产要素价值的最大化,使自身的思维更加优化。正是利用“互联网+”的基数,企业才能够使自身的信息和技术更加畅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创新思想。

“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会计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对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企业前景的分析,加速了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据管理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内部日常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将资料进行汇总,最终传达给领导者,促使领导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决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在管理会计当中的应用,出现了更多新的管理工具与业务模式,使得企业财务呈现出了一体化的业务模式。2015年7月20日,我国的中国财会高峰论坛暨会计报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如何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促使企业内部的会计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运作之下,管理会计的模式和理念都将转变,并且向着财务信息共享以及云采购等形式转变。随着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联系,企业的精细管理将发展到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当中,从而使企业的数据与互联网数据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会计的意义呈现出最大的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挑战

1.重新规范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数据变得更为复杂,这使得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时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高效运转,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时代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今,管理会计的信息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多变和复杂。企业要想获得最先进和及时的信息,就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高要求,如此,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够辅助企业的管理,帮助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另一挑战是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整体呈现偏低的情况,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于管理工作的需求。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数据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学会运用互联网软件来进行会计数据的修改和保存。而财务人员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却对“互联网+”时代所使用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空间、云制造、精细管理等工具和方法认识不够,对于电算化的操作系统也不够熟练。

3.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

当管理会计这一理念出现在我国时,其不仅受到了很多学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认可,还受到了企业的支持并将其应用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人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其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借助互联网工具,带来了包括服务模式、信息集成、数据整理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企业不仅没有对上述新工具、新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还没有了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是在理论上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方法和体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发展中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因此,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所遇到的重大挑战。

4.管理理论体系的缺乏

自从2008年全球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后,我国企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变得十分缓慢,甚至有些企业的经济已经面临停滞的情况。正因如此,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便使企业产生想要从管理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管理上的要求则主要来自于管理会计,希望能够借助管理会计实现转型。然而,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情况来看,其还主要是着重于财会相关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没有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体系相对较为落后,只能够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对管理会计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在社会当中的进一步普及,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且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四、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

1.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推动数据管理常态化

相比较于管理会计所遇到的挑战,其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该时代促使企业要在财务信息管理中不断引入大数据思维,以便解决企业在运营中所出现的极为复杂和庞大的财务数据。同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在该时代的发展情况构建相应的财务系统,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当前企业财务信息时,能够同以往的财务信息相结合,以识别各类风险指标,财务人员通过对这些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来发现企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中对于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较高程度的会计电算化,借助云数据处理平台,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对数据进行足够精细化的管理与整合,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2.更新思维方式,学习新工具,对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全方位提高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所遇到的另一发展机遇便是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为了在该时代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更新思维方式,不断学习网络会计、在线财务服务、云会计、云审计等新工具、新方法,进而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当聘请掌握最新“互联网+”管理会计工具的财务专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相关理念和该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对企业内部的具体运用,夯实技术基础,提高服务质量,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使财务人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具有较高效率与针对性,使其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处理需求。

3.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使管理会计会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两者进行研究时,应当在理论方面应投入更大的研究力度,但却要摒弃以往的拿来主义,应当由相关研究人员自身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构建符合“互联网+”时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并根据“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经济环境。此外,在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中,应当以实践为研究中心,不断去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两者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4.优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决策和预算的合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在不同平台上进行信息联合。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企业还能够从信息系统当中获取自身以外的数据信息,然后经过相关软件的筛选和整合最后形成一份能够包含企业内外各部分相关信息的分析报告。此时,管理会计会根据最终所生成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比较,然后编制成所需要的预算执行报告。管理者通过该执行报告,能够在做相关决策时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也逐渐在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转变。这种对于在信息管理上所进行的优化,是“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利用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时效性,使企业在做相关决策上变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从而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决策的成功率,促使企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之处,以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管理会计的进步。“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在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此,才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在管理会计的配合下,企业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发展决策,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于淇,王迪.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2):167-168.

[2]王智博.是“寒冬”还是“暖春”――“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商业经济,2016,07(05):83-84-134.

[3]郑奇茹.“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数据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城建档案,2016,09(07):70-71.

[4]王蒙,李潇.“互联网+”时代独立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12(24):451.

工业互联网论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发展;舆论;措施

互联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研直到90年代正式向公众开放,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2004年底,互联网已经连接了全球几十万个网络、几千万台主机,用户达到8.1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在1992年、1993年国际互联网年会等场合,中国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并得到国际同行们的理解与支持。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我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互联网发展,明确互联网阶段性发展重点,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1993年,中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负责领导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建设。1997年,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2年,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2005年11月,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提出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等。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2007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明确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互联网逐步走上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虽然中央对网络舆论管理的大政方针已经非常明确了,国务院和各部委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对网络舆论管理的总体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还没有出台,网络舆论管理的政策依据还不是很完备,方式方法还不是很明确,手段措施也不是很有效。

目前,取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具有新闻登载权网站160余家。然而,这些主流网络媒体却要面对3.84亿的网民和14.3亿人口中继续增加的网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应发挥的正面舆论强势难以形成。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重点网络媒体的支持力度,但是与传统媒体相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的扶持还是明显不足。

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以后,政府部门应急反应不够有效,甚至出现“失语”现象,直接导致不良信息的迅速蔓延,网络舆论就容易出现问题,受众也难免会接受变形、扭曲和放大的信息。

坚持管理与发展并举、“管住”与“管活”并重,通过创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道德、技术等多种手段,管理好网站,引导好网民,积极营造既自由民主范有序、既生活活泼又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氛围,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必须坚持管理与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不可偏废。网络舆论的管理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是为了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找到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对网络舆论管理而言,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散布不利言论;又不能管得太死,堵塞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对境外的不良信息要坚决堵住,对境内的网站要严格管理,而对网民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对网络舆论的管理,不能要求没有一点杂音,应该允许在网上有可控的宣泄,这也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既能让网民发表意见,反映民意;又能加以有效的控制与引导,使其不影响社会稳定,做到畅通言路,安定团结。

在网络舆论管理中,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很重要,但事后追责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虽然作用在后,却可起到预防在前的作用,法律作用的机理正在于此。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御自己。”因此,要把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紧密结合起来,使这三个环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能仅仅强调事前的把关与防范,忽视事后的追责和惩治。

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进行积极的、超前的谋划和部署,开展有效的防范;一旦出了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集中力量对重点部位、重点网站进行监控,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并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舆论的动向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