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8 17:06:10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4年12月-2015年3月,随机对天津市内六区200家药店的215名店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自填法,共发放问卷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7.2%。1.2研究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店员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的情况。应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此次受调查对象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占86.1%,男性占13.9%;从学历和专业上看,非医药类中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占总数的59.3%,而医药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低,仅占总数9.09%,另有16.7%受调查者仅有高中学历;从工作年限看,店员工作年限1年以下占总数的2.4%,工作1~3年的占27.3%,工作4~5年占26.8%,工作5年以上占31.6%,详见表1。由此显示,受访的零售药店店员总体上专业文化程度较低,工作经验不足,其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的能力与水平受到局限和影响。2.2知识与培训调查显示,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其所在零售药店均按照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员工进行了有关“合理用药相关制度、指南与法规”、“药学知识”、“医学知识”、“行业标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其中,51人同时接受了三种内容以上的培训,占总人数的24.3%。受访药店店员所在的179家零售药店中备有《中国药典-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现代临床药学》或《马丁代尔大药典》等指导合理用药的专业书籍,便于店员随时查阅。

2.3专业素质与工作质量

2.3.1店员专业素质药店员工是消费者在用药前的最后一道关卡,表2显示。整体上,对于持有处方购药的患者,大部分受访的药店店员会检查处方是否完整,是否为说明书适用症,是否有配伍禁忌或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是否有超剂量、重复用药等情况。对消费者提出的关于用药的问题,受访的198人(94.7%)店员可以顺利回答;对于常见问题,受访的178人(85.2%)的店员表示会提前做准备;对于不能准确作出回答的问题,25.8%的店员表示会查阅书籍、文献等相关资料,71.3%的店员表示会询问其他工作人员。2.3.2店员工作质量为了清楚地掌握所有药品在不同季节的临床应用情况和药品的准确效期,药品仓库应按照药品的功效和剂型分类存放,并附有详细的出入库和有效期登记表,每月进行清盘[2]。209人受访的药店店员中,有204人表示会按照规定检查药品外观质量和有效期,检查间隔为1个月。此外,92.8%的店员表示会每日对配药台、发药台进行清理并用酒精消毒,以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4指导患者用药

通过对受访者的询问,发现消费者在购药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生产厂家、适用证、价格和药物成分,见图1。受访的药店店员表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在销售过程中,对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等特殊人群用药都会提示使用合适剂量或减少剂量,但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安全性,9.5%的受访店员表示并不清楚。在调查问卷中,以感冒药为例调查了店员对常用药物使用禁忌的了解情况。126人(60.0%)店员表示会同时销售两种或以上不同品牌感冒药给消费者;对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用于解热的使用天数,答案正确的仅为98人,占总人数的46.7%;对感冒药不能与退烧药、镇痛药及肝药酶诱导药物同时使用,答对的只有26人,占总人数的12.4%。

2.5药店执业药师在岗情况

零售药店的药师是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的关键人员,调查显示,34.0%的药店执业药师每天在岗,大部分药店执业药师1~6d/周在岗,占总体的52.2%,见表3。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天津市零售药店店员在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3.1.1药店店员学历偏低,从业年限较短通过调查发现,受访的药店店员主要以中专学历为主,而且非医药专业的人员比例超过一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年限普遍较短,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能力和经验均显不足。3.1.2药店店员合理用药专业知识薄弱此次调查显示,受访的药店店员对常见疾病用药的禁忌配伍不熟悉,以感冒为例调查店员对常见疾病用药禁忌配伍的了解情况,仅12.4%的店员了解感冒药不能与退烧药、镇痛药或肝药酶诱导药物同时使用,60.0%的店员会在患者要求时同时销售两种或以上不同品牌感冒药,而这种做法有悖于合理用药的原则。3.1.3药店店员专业知识培训缺乏系统规范此次调查中虽然所有受访店员均表示其所在零售药店均对其进行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大多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对非医药专业背景的店员培训内容更是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店员接受的培训规范性不强,大多零售药店对店员的培训形式化严重,甚至存在应付监督检查的情况。因此难以起到提高药店店员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能力的作用。3.1.4药店执业药师每天在岗比例低本次调查发现,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每天在岗比例仅为34.0%,许多零售药店没有真正的驻店执业药师,这些零售药店只是将执业药师的执业证书悬挂在药店内,以示其存在,但执业药师的职责没有落实。

3.2建议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2篇

1、医药流通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各级医药公司经营药品批发,负责药品零售的药店和医院则必须统一从医药公司进货,下属的一、二、三级采购站均为国有制企业,这种4级批发模式造成了整个医药流通渠道的效率低下。而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在我国往往有6-7个流通环节,结果造成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3个。环节繁多导致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目前全国医药商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小于1%。在美国医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为1.5%,而其流通费用率仅为2.9%。据统计,我国已有15个省的医药商业企业连续3年出现汇总性亏损。加入WTO后,我国的医药分销领域将受到来自国外企业更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医药流通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落后的流通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2、传统的医药流通渠道

目前存在的渠道主要有: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连锁企业门店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

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从商流的角度看,药品出厂后大多需经过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或医院药房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多次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势必要影响到药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药品的流通费用。从物流角度分析,这就是导致我国医药商业流通费用过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医药流通业改革首先须进行流通模式的转变。

医药流通模式探讨

1、医药流通的简单模式

从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来看,将来医药流通的模式应该是图1所示: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医药流通模式,其实,从物流的角度分析,这同样是一种理想的医药物流模式。因为如果没有配送中心的存在,那么模型将变为图2。

制造商/供应商

分销商/家户

如果存在物流配送中心的话,那么模型可变为图3。

制造商/供应商

分销商/家户

从图2可以看出,物流配送开始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客户采用的是:一点到多点或多点到一点的形式,这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原始模型。原始模型演变为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供应链的结构即:多点到一点再到多点的形式。由图1转变为图2的理由主要有四:①提高了物流配送系统的敏捷化程度;②提高供应的保证程度,降低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库存成本;③为了简化流通手续,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提高服务水平;④提高车辆等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在此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物流配送中心三者之间的区别(见表1)。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不同的,按此分析,医药批发企业建立的应是物流中心,零售连锁企业建立的应是配送中心。那么,对于由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构成的物流网络可以统称为物流配送中心。

2、医药流通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建立一种理想的物流模式,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物流配送环节。从医药流通企业的角度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药物流配送的功能应该由谁来承担更有效?由谁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更合理?我们有以下几种选择:

(1)医药生产企业自办物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

(2)零售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功能;

(3)医药批发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4)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共同合建物流配送中心。

医药流通模式分析

(1)医药生产企业自建物流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物流业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要求有一个完美的物流提供商为制药企业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第三方物流兴起,以集合众多企业的物流业务,使自身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企业自营物流的成本,降低物流总体费用。虽然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前景看好,然而,从全国制药行业来看,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的比例还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非专业药品物流企业,或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部分服务,而客户需要更多的综合性服务,甚至包括非物流范畴的服务;而最有条件成为药品专业物流企业的是医药商业公司,但其物流业尚处于发展之中。一方面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因此,许多大型的制药企业自建物流网络,既为本企业服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从而获取利润。例如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通州开建了物流基地,预计在全国逐步建立八大物流基地,形成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但是,自建物流是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作支撑的,而我国的制药企业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偏小,信息化水平普遍低,资本实力有限,所以除少数实力较强的大型制药企业可以自建物流网络,其他大多数企业应利用现有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节约建设物流的巨额资本投入,还可以使其集中精力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创新与市场的控制能力。

(2)零售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

目前大部分国内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是在重组原有流通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没有能为连锁药店服务的社会化配送中心,同时,根据我国GSP及相关的政策规定,每个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都必须由其总部建立只为本企业内部服务的配送中心。所以,每个连锁药店都不得不自建配送中心,而建设配送中心的投入很大,营运成本几乎占到连锁药店总部管理成本的50%以上,这就意味着连锁企业将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但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完全没有必要每个连锁企业都自建配送中心,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3)医药批发企业承担“第三方物流服务”

从上述对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自建物流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均可自行承担起物流配送的任务,但是这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持,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同时,企业若在物流建设上投入过多,也会影响其发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往往将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因此,对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医药流通领域,最有资格承担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应是医药批发企业,尤其是大型的批发企业,它们在建设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域优势。国内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一般都建设在交通便利的省会城市或地区,这就为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②设施设备优势。为完成药品批发职能,批发企业必然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建设大量的仓库,并且配备相当数量的汽车及其他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机械设备,同时还要有适合药品运输、保存的特殊设施设备。这些条件都是物流配送中心所必须具备的。

③专业技术优势。长期的批发业务,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的采购、存储、运输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从现代经济理论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加以再培训,这支队伍将会成为物流配送的骨干力量。

④传统的组织网络优势。虽然改变了传统的隶属关系,但在几十年的业务交往过程中,批发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批发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必然会形成一种较为密切相互信赖的关系,这也是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的基础。

基于以上优势,批发企业在发展配送中心时,更易于开拓市场,提高并巩固其配送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通过扩大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批发企业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种、人员、仓储、运输、质量保证等资源优势,实施流程再造,即可组建成大型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利用中小型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已有的配送网络,最后形成全国性的医药专用物流配送网络。

(4)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共同组建物流配送中心

在由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各自运营的物流配送中心内,物流业务是由厂商、流通批发商、零售商直接从事的,即他们在负责生产、流通或销售的同时,也全权负责商品物质流动或管理的事物,而且物流中心的基础建设(如土地购买、设施建设等)和相关的投资都是由他们独资进行。显然,这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利益上表现为厂商、流通批发商或零售商能对商品流动、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但问题是相应的成本较高,这不仅表现在建设成本高昂,而且也反映在管理费用居高不下。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兴建物流配送中心时,可以采取由制药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共同组建,工作人员也由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但基于医药流通企业具有发展物流中心的独特优势考虑,可以决定由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总体领导策划。通过共同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可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结论

本文通过对医药流通模式的探讨得出:从物流的角度分析,理想的医药流通模式应是:药厂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其中,物流配送中心起着连接上、下游企业的作用,产品从生产出厂经过物流配送网络直接到达销售终端,商流即产品的所有权在物流配送环节可不发生转移,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流通环节过多的状况,为流通业降费增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对医药流通物流的四种模式的分析得出:

(1)具有强大资金、技术实力的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可以自建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第三方物流。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来说,充分利用流通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才是明智的选择。

(2)根据目前政策规定:零售连锁企业的总部必须建立只为本企业服务的配送中心。但本人认为:尽管本规定可以对连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但是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3篇

这几年,药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药店经营药品越来越难做的同时,笔者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和行业熟悉到:从小零售药店到大零售药店的发展越来越多,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形成了商场如战场的发展格局,这个市场格局将被打破,也是中国零售药店所意识到要改革和规划下一步走的趋向重要问题。

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至今的5年间,中国的药品行业越来越难做,药品企业越来越多,药品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品类也越来越多,零售药店也越来越多,中国药品行业面临了市场巨大的冲击和产品竞争对峙的现状,在国家宏观调空的政策下,国家要引导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中国药品行业也越来越严格正规化,不管是从质量的把关和期限上注明,都要做得到位,都要严格。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全面下滑,亏损企业已经超过1/3,实现利润增幅同比下滑10.6个百分点,全国22家大型国有医药企业中仅有10家保持增长,其余12家均利润下滑或亏损。

据统计,浙江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已经从1999年的11.2%下降到2005年的5.59%;2005年批发企业的毛利率仅有3%~4%。从企业方面分析,浙江医药行业盈利的企业仅占1/3,接近成本线的企业占1/3,亏损企业占1/3;从品种方面分析,盈利的品种只占到30%左右,接近成本线或亏损的品种却占到了70%;医药零售业生存更为艰难,利润率从2001年的6%下降到2005年的0.3%。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说,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同比下滑了18个百分点;利润出现负增长,增速下滑3.79个百分点,“这是近20年来所未有过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国内品牌在药妆市场的动作

随着中国药企的成熟和市场的成熟,许多药企看中了药妆蛋糕市场的发展潜力,从传统的小零售药店发展到大连锁药店的今天,很多药企看中当今连锁药店的渠道资源优势,为了扩大市场市场份额和抢摊市场渠道,许多药企和新兴公司不得不推出自主的优势特色产品。笔者从市场调查熟悉到,在南方市场连锁药店大部分都在广东地区和南部城市地区分布,南方市场连锁药店资源丰富,也成为药业最关注的渠道资源,在广东众多连锁药店如海王星辰、健民连锁药店、金康大药房、大参林连锁药店的出现,在全国众多的药企产品和各种医药产品都在南方市场销售,南方市场如此巨大,那看药企怎么样去表现和抓渠道了。

到了2008年间,很多药企陆续纷纷推出了自主的药妆产品进军药妆市场,如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推出了“十二味”药妆系列产品,白雪映象公司推出了药妆系列产品,以“草本养颜玉溶液”单支为主推,(陈李济药厂)广州俪人行推出了“陈李济”药妆系列产品,在这些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上市以来,在市场上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在国内表现好的本土品牌依然是北京同仁堂、福建漳州的片仔癀等品牌,在市场上,都知道同仁堂、片仔癀在目前中国市场的表现还是不错,同时在知名度上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角度来分析的话,笔者认为:同仁堂有很多的不足,从销售、运营市场、推广上均有不足的地方,品牌投入力度和运作上显而不够,其实同仁堂要在进入商超后,同样面临了很大竞争,从市场定位和市场渠道,产品包装上,都有很大市场冲击,因为同仁堂的渠道跟一些日化集团推出的渠道都有多类似的地方,也同样遇到同样的竞争。

同样在国内知名度高响叮当的片仔癀品牌一直都做得很好,片仔癀药妆产品在市场推出上市以来,都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国内药妆品牌公司不得不向片仔癀学习呀。其实在国内推出的药妆产品,都是概念性在行走,几乎都是炒作概念,都是跟日化渠道都一样在销售,没什么区别,在中国没药妆批文的同时,药妆概念已经慢慢在市场上成熟了,也慢慢被列入消费者心中了,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个药妆概念还迷到何时,无人能知,中国相关管理部门也没统一的政策条例和说法。

上述描述到的企业,几乎都是打着药妆旗号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如昆明圣火药业推出的“十二味”药妆产品,主营日化渠道和OTC药店渠道、广州白雪映象公司推出的药妆产品,主营渠道走药房专柜和辅助渠道是日化线渠道,陈李济药厂推出“陈李济”药妆产品,主要走终端卖场柜台和日化渠道,北京同仁堂主营渠道药店和专卖店,片仔癀走的日化线渠道,以上等这些牌子都在市场上销售的过程中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认可的。

国外药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在中国药妆市场上,国外药妆品牌薇姿(VICHY)从1998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在中国药店行走江湖多年,表现为是最乐观的,在相继后2001年11月理肤泉(Laroche posay)也推出走药房渠道,雅漾(Avene)在2003年1月也进驻中国市场。在以上药妆品牌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薇姿,做得到如今做得有声有色。在中国药妆市场上,一谈到药妆品牌,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薇姿(VICHY),薇姿(VICHY)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已经成为消费者的粉丝了,也成为众多药企学习的榜样,薇姿(VICHY)的成功不是神奇,都是经过市场的磨练和市场销售过程受到认可的。薇姿(VICHY)品牌目前在全国市场拥有超过了1600多家的零售网点,这么大的药妆市场份额,大部分都被薇姿(VICHY)品牌做占有。

薇姿(VICHY)品牌在药房建立形象专柜,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本土企业推出的药妆品牌都以模仿国外一些药妆品牌的形象打造和理念宣传、产品结构、包装选用都有在跟风和模仿,但是始终做不到最好的是品质。从国家实施药店政策后,药店不能卖化妆品,但是笔者经过市场调查还有众多化妆品在药店销售,特别是药店划分专区,化妆品专区和药品专区,有些是阁墙划分专区销售,进驻药店的化妆品都很严格,都是有相关药监局检查和相关齐全资质证件、质检报告合格后才能进行销售化妆品。在国内市场上,国内药店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要药店必须执行国家相关条例来进行,不得随便销售化妆品。

在中国药房的薇姿(VICHY)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也是成熟的品牌,国内药店也纷纷看中药妆市场的发展前景,药店老板也有想法抢摊市场。

相继理肤泉(Laroche posay)进驻中国市场后,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在药妆市场上据排名第二位,全国药妆市场上,在120多个城市已经构建了有1200多个药房品牌专柜,跟随着的雅漾(Avene)的推出,更为热闹了,雅漾(Avene)目前在国内108多个城市授权专柜约为647个,目前在中国药妆市场上年销量约为2.8亿元,居于药妆市场排名第三。中国药妆市场越来越热闹,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中国药妆市场上,薇姿(VICHY)的成功表现可以这么说,开创了中国药妆市场的历史先河,促进了中国药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动作用。

据悉2008年—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药妆销售额将达480亿元。对于中国这么巨大的市场率,药妆品牌在市场上又是如何去操作,如何去突围呢?

笔者调查发现中国的零售药店也纷纷看好药妆市场的前景,但是他们对药妆市场的前景看好的同时,不懂药妆去如何操作的,也没操作过药妆,听着别人说药妆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好,但是没好好抓好操作管理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国内消费者去药店买化妆品或是买药妆品的人很少,因为国内消费者还没形成去药店购买的习惯。在中国市场上,几乎买高端产品几乎去百货商场专柜,而中低端产品去商超或是化妆品专卖店比较多。在国外,在药妆的消费者几乎都是药店购买,在国外这种消费习惯成熟了,不管是在日本,欧美都早已成熟,而且都是经过医学皮肤来咨询,都是经过医师了解情况下开处方的药妆产品。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4篇

正如一位市场人士所说的那样“市场的底部永远都是一个谜,它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看似不合理实则有其必然性”。市场始终都是正确的,不管是理性的下跌(上涨)还是非理性的下跌(上涨),它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去运行,而我们要做的是只能去适应,虽然也有投资者试图前瞻性把握市场走势,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其实不管市场是筑底,探低,还是赶底,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心里都没有一个准“底”,此时我们能做的只有精挑优势行业,仔细甄别个股,积极防御以应对低迷的市场化解财富加速挥发的风险。

在估值接轨和盈利调整的双重冲击下,二季度A股市场将演绎震荡反弹走势。经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市场估值风险已大幅释放,考虑政策支持与减持压力,预计二季度市场有望企稳,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企业盈利增长的趋势。招商证券建议在一季度深幅调整的基础上,二季度可以适度参与反弹,但更重要的是为下半年做准备,从而在行业配置方面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重归价值发现,规避盈利调整;二、立足产业布局,迎接估值接轨。

重归价值发现规避盈利调整

从中国出口的主要类别看,纺织、基本金属都已经出现负增长,而机电和运输工具的出口增速也在明显下降,显然这些贸易品行业会首先受到业绩冲击。间接地,这些出口行业的影响也会传导到相应的原材料和投资品行业,而不可贸易型的消费品行业将最后受到冲击。

从行业景气传导角度看,景气传导较慢的行业主要是上游的采掘类和下游的消费品类,因此,从重归价值发现、规避盈利调整的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关注非贸易型的消费品和景气仍没有走完的采掘类行业。相比较而言,中游原材料行业可能出现不温不火的局面,而下游的制造业目前仍面临着需求下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同时,我们关注货币政策是否松动及其对金融地产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关注通胀局面下货币政策松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立足产业布局,迎接估值接轨

分行业的国际估值比较显著,部分行业例如机械、房地产、金融已经开始与国际估值接轨,但是医药、汽车、电器与国际估值差距依然较大,这说明国际估值接轨仍然没有结束,部分行业才刚刚开始,因此在二季度我们建议在规避盈利调整的同时,必须立足产业布局,行业配置的重点应该更加倾向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对景气高点尚未形成但估值仍需接轨的行业需要保持谨慎,这也是我们在分析周期性制造业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原材料行业二季度或将面临估值冲击,机械装备则面临盈利冲击,从而整体而言,周期性制造业将失去持续性的行业机会。

在以上投资思路的指导下,招商证券认为对出口相关的行业以及遭受成本压力的行业,继续予以低配;而能够享受价格上涨的周期性制造业予以标配;估值已非过去的高高在上,同时业绩调整压力不大的消费类予以超配,景气相反处于回升期的TMT产业,也予以超配。

零售业:估值优势明显

针对08年的市场低迷,通货膨胀严峻现实,在投资行业选择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具有防御性,对通胀具有抵制能力。根据这一原则,同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业作为流通部门,价格转移能力强,没有上游压力,不受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影响。

由于拉动内需和市场成长的环境下,消费概念仍是08年的投资主题之一。因为没有上游压力、财务成本较小、更多的受惠于两税合一政策以及抵御通货膨胀能力较强等优势,优质的零售股是必备配置品种。07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增长速度超出预期。排除物价因素,近年来的实际增长率也保持在11%-12%。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等因素,可以说零售行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增长最为稳定的行业之一,预计未来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

截至4月3日,零售板块4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5家了07年年报,年报业绩比较乐观:这2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1.5%,总净利润同比增长85.5%,超出我们先前60%预期。06、07年,零售类上市公司加紧网点布局,加大扩张力度,而08年以后,前期的投资将逐步进入盈利期,我们预计08年零售板块的整体净利润将有50%左右的提高。经过前期调整,零售板块目前的整体市盈率为49.63倍。根据08年的业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08年的动态市盈率仅为33倍左右。我们认为,零售板块的估值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对该板块予以关注,并根据价值投资理念去发掘股票。

通过对零售板块的投资价值进行了细分,西南证券分析师认为:第一、从业态上来讲,百货业更具有投资价值。因为百货业态竞争比较缓和、业绩提升空间较大、更多的受惠于消费升级。第二、从地域上来看,向二三线城市进行扩张的区域连锁更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一线城市的网点已经区域饱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二三线城市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能。第三、从概念上来看,并购重组是零售业最有投资价值的概念。零售业并购重组频繁,尤其集中在家电专卖和超市业态,预计未来百货业也将进入并购高发期,尤其是区域连锁百货。重点推荐公司:苏宁电器(002024)、鄂武商(000501)、欧亚集团(600697)、百联股份(600631)、重庆百货(600729)。

TMT产业:08年可能有惊喜

TMT产业主要涵盖信息技术、通讯和传媒三大行业,在05-07年这一轮牛市中基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本轮牛市TMT产业中除了传媒和通讯行业表现较强以外,其他如电子元器件、软件和服务、技术硬件和设备等行业表现都明显弱于大盘。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轮中国经济的繁荣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崛起过程,依靠的是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电力、煤炭以及环境等,而并非依靠科技进步,因此从中观层面来看,原材料、工业品等行业由于利润高速增长,估值也快速提升,而TMT产业要么是由于并购整合刺激,估值提升推动股价上涨(如通信、传媒),要么是业绩增长缓慢,表现不是很强(如半导体、软件和服务、硬件及设备)。

电子信息产业的产能周期有独立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经济滑落对需求的正面影响不及投资滑落对供给的正面影响,07年行业不景气,08年行业可能会相对景气,在传统产业面临景气下滑的背景下,科技产业的相对优势可能会在08年有个集中体现。近两年器件行业投资较快,处于景气周期中,但是景气波动比过去有所平滑。预计器件行业景气07年可能是高点,相反元件行业景气可能比07年要好,投资增速已经有很大放缓。

根据以上分析,TMT产业在二季度乃至下半年都是值得关注的,具体子行业景气跟踪如下表,我们认为,偏硬产业中电子元件、通信设备以及电子专用设备08年行业景气有望向好,值得重点关注。

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随着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朗、估值水平初步降低、大小非增量短期减少等因素出现反弹的机会。由于通胀、紧缩等因素目前尚为最后明朗,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仍然不是十分明确,其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也需要观察,因此二季度市场出现的反弹的性质更多是超跌后的反弹。从投资策略角度分析,反弹为不同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如轻仓者可以适度介入反弹,重仓者可以趁反弹减仓。从行业角度考虑,由于通胀压力和宏观紧缩的预期仍然存在,财富证券建议回避受紧缩影响并和投资关联较大的行业,相应地建议适当关注消费类行业、交通运输等防御性行业;而由于市场整体弱势格局已经确立,在未来反复螺旋向下的过程中,主题投资类股票的阶段性行情机会可能会多于行业投资,因此建议关注新能源、节能减排、

三通、奥运、资产注入等主题投资行业。

资产注入主题

股改以来,资产注入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一大热点问题。资产注入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其可以快速提升公司业绩,造成股价成倍上涨,典型案例有泛海建设、驰宏锌锗和和中国船舶等,部分资产注入还可以解决与大股东关联交易问题,如青岛海尔等。因此,在当前股市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资产注入概念的公司投资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由于资产注入大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规避风险,国泰君安认为把握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带来的投资机会需要从资产注入的动机、质量和资产注入前后的股价表现三个方面考虑。

大股东注入资产的动机各不相同,不同的注入动机将带来不同的收益和风险分布。按照动机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资产注入分为两类:(1)自上而下政策性推动的资产注入。统计显示,2007年央企的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均超过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和,央企整合也是政府既定的方针政策,潜力巨大,资产注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于此;(2)自下而上大股东推动的资产注入。这类资产注入动机更为复杂,投资者需要区别对待。

将注入资产的质量按照每股收益的受益程度分为四类,其中短期和长期均可增厚每股收益的资产注入是投资的最佳标的。06年以来,资产注入总体上提升了上市公司业绩,93%的上市公司在资产注入当年业绩得以提升,平均提升幅度1.2倍。但是,也存在部分公司在注入资产后业绩下滑,多数资产注入并不能改变公司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这在周期性行业中尤为明显。

若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预期,这类股票并不具备投资机会。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公布增发预案注入资产前后,投资相关公司平均都获得超额收益(相对于该公司行指数),并且随预案公告日临近,超额收益有所减少,而在预案公告日后,超额收益平均呈现递增趋势,实证研究表明:资产注入带来显著投资机会,股价逐步反应上市公司业绩提升,而不是单纯炒作概念。

国泰君安分析师通过自下而上的分析找出多家基本面良好,又有资产注入计划或预期,也不乏投资机会的个股,给予“增持”评级,供投资者参考。重点推荐公司:小商品城、重庆百货、新世界大秦铁路、中远航运、中国远洋和日照港火箭股份等。

新能源环保概念:风电设备行业前景广阔

目前风电设备行业平均08年动态市盈率仅29倍,考虑到风电设备近三年40-50%的年增长率相比,按照PEG理论,价值有一定的低估。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在市场系统性风险仍较重时期,适宜择机把握具有估值优势的风电设备行业是不错的选择。

2007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2007.3万千瓦,增长32.1%,全球累计风电装机为9411.2万千瓦。2007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296.17万千瓦,累计达到556.17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21%、114%,增速第一,预计08年市场需求还将远远超出预期,国产设备的新增装机容量年增长速度为60-70%左右。2010年装机容量可达1800万千瓦左右。

供求方面,2010年后整机市场步入成熟阶段,年度平均增长率会下滑至10-20%左右。但其中叶片、齿轮箱、大型轴承、电控等零部件的供给能力可能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风机设备制造业景气上升周期或将延续至2010-2012年。

目前,国内风机制造业竞争格局可谓“春秋战国”的时代,共四五十家,参照国际经验,2010年前后,国内风机行业将逐步洗牌。届时技术成熟、经营模式灵活、综合实力强、销售规模大的企业将会成为未来赢家,行业集中度有望重新高企,形成“三国鼎立”时代。我们对本土风机和国际同业厂商对比分析,发现金风、华锐、东汽、华仪的资产回报率达到10-19%,高于国际同行6-7%的均值,原因主要是在于这些公司较好的资金运用效率,通过轻资产经营模式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固定资产投入较好地整合了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

从我国政策层面来看,在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政策扶持下,风电产业不仅不会受到紧缩政策的调控,反而受到财政政策的扶持。风机制造也将在未来维持确定性的高成长。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长城证券给予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个股: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大连华锐、天奇股份、中材科技、天马股份等。

医药行业:攻防兼备的投资品种

医药工业08年1-2月运行再攀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51.5%。期间费用率下降了1.28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了1.2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子行业,达到了40.3%,其利润增长也达到了42.1%;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药,分别达到了59.5%和59.2%。我们分析:药品消费快速增长、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原料药价格上涨是三大主要推动力。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5篇

[关键词] 中医藏药;新零售模式;产业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6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Tibetan medicin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dustriesin Gansu province 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sca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medicine industry system, including lack of research funding, unreasonable industry structure; bad polic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lack of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ystem construction; lack of core product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ack o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of intellectual property.In the new retail model,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research funding, develop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increase the policy support;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build up the brand strategy; form the property rights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retail model, industrial system, innovation

在2016年10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新零售”一词被马云正式提出。在未来的零售行业中将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并利用现代物流服务等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成“新零售模式”,而且在“互联网+”的时代,新零售模式将引领未来的商业潮流。

提高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基于产业集群的西部经济发展经验,在最近几年,中医藏药产业已经成为相当具有潜力的产业。研究表明,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模式的主流,产业集群理论也随之兴起。基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优惠政策出台,形成藏药产业集群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由于制度建设不健全,公共政策在西部少数民族的许多方面的联系和发展会有许多变化的行业。

一、新零售模式下的甘肃藏药产业现状

在相对封闭的藏药产业领域中,在截止2016年年末,甘肃省内共有藏药生产厂家几十余家,藏药产业年产值达到几亿元,而且有几百种藏药被国家列为传统医药保护品种。自2014年起,甘肃藏药产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将藏药由网络推向市场,在两年的时间里,藏药电商销售增长达到30%以上,而藏药实体零售增长徘徊在8.5%左右,此现象加剧了甘肃藏药产业的困惑。

中医藏药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医药产业,如今它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药在药名、药性与药理特点上,都具有西部民族性特征。在甘肃省政府的推动下,中医藏药产业已经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利用新零售模式发展藏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优势,将成为突出藏医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越来越显示出空间集聚的内在要求。

二、甘肃省藏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以西部工业发展为核心主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实施,将对中医藏药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和生态建设环境,使藏药产业的发展环境更适合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入十三五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政府将加强西部地区多层次市场建设体系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藏药产业工业化发展水平,巩固和提高在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工业生态环境,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比以往更好、更快地发展。

藏族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中药产业的发展作为甘肃省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传承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藏药的影响。在医药行业中,医药科研、教育学术研究交流是高度发达的。藏医药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理论体系已经相当完整,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印证,是藏医药与世界中医药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甘肃藏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藏药产业已逐步走向产业集群的规模发展之路。虽然甘肃省藏药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藏药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中医藏药行业研究经费不足,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中医藏研究与发展是一门传统医学,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技术创新。在甘肃省,国际医药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20.35%,医药研发销售收入和外资平均水平仅占3.04%。药物开发成本平均不足9亿400万元,期限为15年。目前中医藏药产业优势明显,技术创新层面革新不断,但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单一,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藏药企业投资结构同质化严重。由于规模较小,受困于藏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和银行贷款,在推广科研经费方面,项目投资风险与投资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中医藏药企业政策发展环境不佳

虽然藏医药产业在甘肃乃至西部的发展初具规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中医藏药产业发展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引导产业政策、制度建设;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政府政策引导不到位,未能具备强大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功能配置,从扶持政策看,促进藏药产业发展政策力度太弱,配套资金体量太小。同时一些政策措施结果难以令人满意,特别是在现行财政和税收政策改革背景下,地方受困于地方财政政策的限制,财政资金往往难以充分到位,未能充分发挥促进甘肃特色产业优惠政策的作用,进而无法实现良性产业体系的形成和运营。

3.中医藏药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缺乏创新

基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背景下,中医藏药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虽然在近几年,甘肃省藏药产业开始对人才储备重视起来,但是由于人才重视力度相比来说还是不足之处,导致人才的第一选择仍然是一线城市;另外,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尚未形成。在甘肃藏药产业由于制度上的传统模式,在员工激励政策上跟不上时代步伐,尚处于原有的模式之中。

4.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性产品

技术创新对中医藏药产品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产业科技创新是整个开发过程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和成果的落实。在西部民族欠发达地区,虽然藏药产业中成立了部分生物医药研发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技术孵化转化实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医药、医疗发展误区,缺乏战略眼光和整体发展观念,为了保持国际先进技术和许多其他科研单位,多个品种的研究方向都热衷于下游产品技术的开发,缺乏大规模的基础性药性药理学层面的研究,初步研究梯度失衡造成的技术缺乏直接制约了甘肃省中医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中医藏药行业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

专利是医药科技企业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据调查,企业一旦失去了专利权,其产品市场份额将失去85%左右。藏医药产业生产研发需要大量的前期科研投入,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将专利授权于专业性的生物制药公司,从而获得科研需要的经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医藏药专利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保护政策,市场上商标侵权假冒侵权现象非常严重,使甘肃省中医藏药的商誉遭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零售模式下的甘肃藏药产业体系创新性研究

1.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以甘肃省科技服务企业为契机,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服务模式,遵循发展趋势和藏医药产业的战略,帮助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和藏药共同发展;参与企业的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研究所大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加大政府政策倾向支持

对于藏药产业,在新零售模式的背景下,要对长短期的藏药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加大甘肃对藏药产业的开发的激励机制,对各种适合在“互联网+”形势下的藏药政策予以支持,加强对甘肃藏药产业的技术支持,降低甘肃藏药产业“互联网+”的门槛,使更多的甘肃藏药企业可以进入新零售模式中,对各种藏药实行产业补贴,以扩大甘肃藏药产业的竞争力。

3.培育藏药产业创新人才

以实施重大科技为出发点,并逐步扩展到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互联网+”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储备,与各个大学相联合,在大学内部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在“新零售”模式下,对相关的藏药大数据、云计算专业人才进行引进与培养,进行现代新零售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4.打造“甘肃中医藏药”品牌战略

在根据新零售模式下的甘肃藏药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营销战略。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甘肃藏药移动云商城,将“线上+线下+物流重新整合,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以及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对各个藏药产品进行相关的说明与推广,在大数据下,形成具有甘肃自身特色的中医藏药品牌,重构科学完整的甘肃藏药产业体系。

5.形成甘肃中医藏药产权意识

在“新零售”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纵横在互联网上的通行证,拥有完整的甘肃藏药产权体系,可以对甘肃藏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要努力实现对甘肃中医藏药的产权保护,提升民众对藏医药产业以及藏药产权、品牌认知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君.医药企业营销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2013(5):24-24

[2]李义福.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7):40-41

[3]樊海岩.试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之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J].中国民族医药,2013(7):71-78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6篇

那么零售药店是否应该24小时营业呢?有不少国内药店为了扩充业务量,大胆设想:别人不开我开,延长营业时间自然而然就能够扩大销售额!理论上的确可行,可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在亏损的现实面前,药店从24小时正规营业转为设置24小时售药窗口,派1~2名店员在药店里值夜班;抑或是延长夜间开店时间至深夜,此类按需售药倒是一种很好的改良方式。如此看来,我们实在不能简单地说24小时药店是馅饼或是陷阱。

发达国家,比例不超过30%

笔者先请大家看看大洋彼岸零售药店发展程度最高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最近与Caremark合并的美国CVS连锁药店2006年销售额近440亿美元,其遍布全美43个州的6202家药店中,65%的药店属于24小时营业店或是营业时间延长店,当然其中真正属于24小时营业的门店约有2000家,占总门店数量的30%左右。与此同时,美国另外一家百年连锁药店沃尔格林2006年的销售额近470亿美元,在它遍布全美各州共计5461家零售药店中,28.9%的门店属于24小时营业店,其他则是1小时取相店和免下车购药店,而美国连锁协会也是将24小时药店作为药店类型中一个特殊类型来统计、分析和运营的。10年间,沃尔格林药店总数增加了3268家,平均每年增加325家以上;然而在如此惊人的增长中,24小时营业店的实际数量增幅为328%,在连锁药店类型中的比例则仅仅增加了72%;相比1小时取相店和免下车购药店的超速成长,24小时药店属于缓慢成长,它们在10年间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了803%和614%,在连锁药店类型占比率则分别增加了263%和187%(见左下表)。因此,24小时营业的药店在美国零售药店运营模式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该类型药店并不具有主导地位。

如此看来,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在拥有广阔处方药销售的零售市场上,连锁药店中实行24小时营业的比例尚且不到30%!

中国,应超越10%吗?

我们应该重视中美之间医药产业结构性的差别。美国是医药分家的国家,即医院基本除了简易药房之外,所有药品包括处方药都是由药店负责提供给患者的,这与中国大相径庭。中国绝大部分医院都设有自己的药房,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相对较少之外,其他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非常齐全,而且有不少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在零售药店根本就没有上架销售。

那么,对于处在处方药零售市场相对贫瘠状态的中国零售连锁药店或社会单体药店来说,24小时药店占比应该超过10%吗?

我们在思考零售药店任何一个运营模式是否应该转变的时候,首先要预测这个转变能够为零售药店带来多大的收益。目前国内大部分零售药店的营业时间基本维持在10~15小时,是否应该再延长10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需要综合评测。

增加10小时营业时间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耗电成本+后台管理成本+用电器材损耗成本。那么,增加10个小时营业时间的收益额是否大于运营成本呢?从患者夜间购药行为图分析,夜间急性发作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肝病、阑尾炎、骨折等,不仅无法自我诊断,而且依靠药店提供的药物是无法治疗的,患者通常会选择到医院急诊购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深夜突发腹泻、胃痛、发烧、皮肤过敏等可以自我诊断的小病,通常会选择去药店购药进行自我治疗;至于其他健康需求如咳嗽类、头痛类、眼科类、妇科类、清热解毒类等药品通常无须深夜购药;此外保健品、化妆品等商品根本就不会进入消费者深夜购买品类的范畴。

由此可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发病情况和治疗心理的复杂性,患者深夜购药的品类单一、客单价相对低廉,增加10小时营业时间所能产生的收益有限,在目前国情下运营甚至会出现亏损。

做“24小时”大有学问

因此,为了规避亏损的困局,选择身处何种商圈的药店作为24小时药店就是一门学问。

娱乐圈药店:在不少经济发达城市,夜生活非常丰富,各种酒吧和KTV星罗棋布。这类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通常持续到深夜两点,有些甚至通宵达旦。从娱乐场所出来的消费者此时往往渴望喝上一杯凉茶、吃上一颗润喉糖,抑或是买些计生用品,由此可见,针对娱乐圈消费者的特点规划品类营销,深夜营业也许不会亏损,反而有可能大大赢利。

商业圈药店:夜深人静的时候,热闹非凡的商场纷纷关门,商业圈附近的居民楼少得可怜,商业圈药店如果要24小时营业,那么投入就会像“热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社区圈药店:在中国社区文化愈演愈盛的时候,在社区医疗机构尚无资本实现24小时营业的时候,在三级医院离社区尚有很大距离的时候,选择性地将部分社区圈药店转型为24小时营业店,既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也有利于收益的增加。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7篇

首选必须说明的是,在国家全民医保和新医改的推动下,三大终端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第二终端零售业态变迁和第三终端各种业态变化的趋势。

1、 三大终端的趋势

第一终端:三级以上医院市场,新特药的天下,卖给医生,目前还是各环节利益趋动。工业企业的营销模式为招商(医药代表或者公司)为主。

第二终端:连锁药店市场、广告品牌OTC产品和多元化非药品类的天下:卖给药店高毛利主推,品牌广告传播拉动,卖给消费者。

第三终端:与三年以前的第三终端大相径庭,自由竞争的第三终端市场将越来越小,行政推动的第三终端风起云涌,基础医疗市场,是个未来潜力巨大的战略市场,产品卖给政府,低价中标,政府买单,政策导向销售明显。

三大终端的此消彼长的趋势是:第一终端药品总量上升但市场份额缓慢下降,第二终端药品市场份额将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唯有政府买单的第三终端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但是不同终端销售的产品将是差异化的,如上文所述的产品结构,据南方所的预测是:

2010年规模(亿元) 2019年规模预测(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

医院 4428 22507 20%

零售药店 1683 6914 17%

第三终端 1445 10766 25%

合计 7556 40188 20%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的零售业态变化预测

整体上说,长期趋势是药品零售前景广阔,原因有二,一是医药分开,处方外流;二是国际惯例,OTC药品销售,应该占到药品市场的40%左右,目前我国才23%,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近期由于新医改政府投入主要在医疗系统,药店零售短期内会下降,同时也催生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观念、方法、体制。十二五期间的药店业态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分述如下:

一、 零售业态含义及概况

零售业态 (Retail formats) 是零售企业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经营形态。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根据商务部2008年新修订的中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导的标准起草修订结果,我国目前从总体上把零售业态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

有店铺业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发展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市场驱动力。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线城市城市人均GDP不少已经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开始大量涌现。

以上这些都是研究一般的零售业态的,药店行业到底怎样定义其业态,促使其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形成差异,健康蓬勃发展呢?

二、 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连锁药店的业态定位

在上文一般的零售业态分类中,药店只是被认定为“专业店业态”(speciality store)中的一种。然而笔者认为,药店业态有其特性,它是药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计生、保健、美丽、健康教育等需求细分后,产生的细分亚态以满足细分需求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消费者选择药店购药的原因与医院比起来,无外乎三条:一是便利、二是便宜、三是可自主选择性多。我们应该对药店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不同细分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药店业态的繁荣和发展。笔者抛砖引玉,对于药店业态进行细分研究,以期引来专家的深入探讨。

导致中国药店业态定位成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人民收入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阶级九大阶层。

首先是精英阶级,分为四大阶层:(1)官员阶层、(2)国有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经理人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民营企业主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其次是亚精英阶级,分为三个阶层:(5)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6)外资或民营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7)个体工商户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平民,分为两大阶层:(8)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人、  (9)个体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九大社会阶层的出现,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不同阶层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分化。广大民众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10多年前简单的只是购买药物需求。

促使中国药店出现业态分化,定位成型的第二个巨大的原因是十五年来中国连锁飞速发展带来药店间巨大的竞争压力,药店行业可以说是过度竞争。竞争产生重新定位和业态盈利模式细分化。一家连锁药店做齐所有药店业态,想靠通吃一个消费者所有需求和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促进中国药店业态进一步分化成型,清晰定位的第三个推动力是新医改及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新医改形成的政府财政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猛烈的冲击着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和定位,促使业态业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十种药店业态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中国药店的业态定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和趋势呢?笔者经过详细走访各地药店,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现有的药店业态认为,未来中国连锁药店市场的业态定位,无非是以下十种业态,其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详述于下。

1、 标准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也可以叫标准药超、传统药店、标准药店、处方药店。类似于日本的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药品为主,处方药、OTC产品皆有,有些以处方药为主,有些以OTC为主,药品占比在90%以上,医保目录内品种齐全。大多具有医保刷卡定点资格。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专业零售。

目标顾客:主要是治疗疾病需求的人群。

服务:以药学服务见长,具有最少一名执业药师。是居民身边的保健药师。主要解决消费者购药需求。以相对中高端顾客为主。

商圈和面积:非居民区商圈、二级及三级医院周边。经营面积在80-150平方米。

发展趋势:这是前景看好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类药店业态。这类药店一是适应了医保定点的严格管理,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讲长期存在下去,也是未来药店的主力业态之一。

2、 社区便利店业态药店

业态名称:社区药店、社区便利型药店。便利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生活快消品、日杂品皆有,药品销售占比低于60%以上,非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产品特色。

经营方式:便利品集客,药品赢利。以方便为主。

目标顾客:社区居民为主、面积写字楼区域的白领一族。

服务:以各种便捷服务、快速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延长服务时间、代收各种费用等为主。快捷周到的服务也是其特色之一。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及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以布点密集,商圈小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常见慢性病用药、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药品销售,在这类店内将逐步不成为主流。而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新的健康、美丽、健康的品类会将慢慢发展起来。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将迅猛发展,以海王星辰连锁为代表,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

3、 药诊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诊店、诊所药店、国医馆、坐堂医店等。

商品结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OTC药品为辅、配以医疗器械等。中药销售占比高于50%。 其中国医馆尤其是中药、高档滋补类参茸产品、养生类产品为特色。

经营方式:具有处方权的坐堂医生处方本店药物为主。

目标顾客:中老年疾病人群、药店附近较大范围的疾病居民为主。

服务:以联络和召集到各地的退休及民间名老中医,通过高水平坐堂医的看病处方,代客煎药和医学指导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

商圈和面积:各种商圈,主要集中在次繁华商圈,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1-5公里范围)为特色。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的坐堂诊室。

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已经允许注意坐堂,随着新医改医生多点执业的开禁,下一步必将允许执业医生(西医坐堂)。这类药店建立居民疾病档案,成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只这也业态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坐堂医资源和坐堂医经营资格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缓慢增长,主要是医生来源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目前国家只允许中医在药店做堂,还不允许西医医生在药店坐堂。

4、 药妆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妆店、个人护理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各种个人清洁及护理用品、健美器材。药品销售占比低于40%,药妆品最少占到销售30%以上,药妆品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和一般日化品集客,药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赢利。

目标顾客:20-40岁最求美丽的女性为主,他们是高级白领女士、年轻女士族群、大中专学生族群等。

服务:以各种皮肤护理美容咨询、问题皮肤解决咨询讲座和化妆品知识的专业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文教区、高档住宅区。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下一个阶段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就是药妆店。独特的差异化药妆品类和销售技巧是必须培养的。

核心竞争力:专业美容师护理师是核心竞争力。对问题皮肤的解决、美妆顾问的专业指导和美容指导咨询服务、对药妆产品的把握和销售能力。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店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兴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值得关注和大力发展。

5、健康大卖场业态(健康广场)

业态名称: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健康大卖场、大健康型药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及生活类快消品,药品销售占比高于60%,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是其特征。产品品类齐全,SKU在8000-12000个之间。

经营方式:依靠大健康概念和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争取顾客,以药学的关联销售、健康产品体验等为特征。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社区居民为主。

服务:产品种类多,可选择性强、有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医师为患者提供顾问式服务。健康讲座吸引顾客。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

发展趋势:大健康管理、居民的家庭保健顾问、疾病康复的指导医生。

核心竞争力:药师、医师、营养师的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健康康复保健指导是其核心竞争力。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模式,是早期平价药品超市转型的必然,所谓“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诊所,健康到药店”,就是到这一类型的药店的前景所在,当然随着居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强,健康大卖场也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之一。

6、医保定点店业态

业态名称:医保店、医保定点店、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各种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处方药、其他药品。无非药品。

经营方式:依靠城市居民的医保刷卡消费来经营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社区参保居民为主。治疗人群为主。

服务:刷卡的便利,药学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高密度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专业药店,承接以后医药分开后的处方药调配。

核心竞争力: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政府公关能力,遵守医保刷卡规定和高水平药学服务。

业态趋势:其所以把医保定点药店专门提出来说,是因为在中国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准入资格也不规范,盈利模式是靠医保刷卡的不规范,随着市区卫生中心和市区卫生站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数量增多以后,居民看病的方便性也解决了,医保定点药店也就寿终正寝了,笔者预测最终国家会取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严令非药品在这样的药店销售。2010年12月,云南昆明就准备把非药品赶出医保定点药店。

7、超市店中店业态

业态名称:店中店、参茸专卖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药妆品、化妆品、保健品、各类参茸等滋补品。产品的档次一般就高。化妆品和保健品类占到50%以上的营业额。

经营方式:商超集客,高端医药产品卖货盈利。

目标顾客:全城光顾该商超的18-50岁的顾客。 没有忠诚度。

服务:以促销活动吸引商超的顾客群为主。

商圈和面积:商超的顾客群体,因此商圈非常大,有些接近全城。面积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以后几乎每个商超都有一个店中店。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品类。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的关键是借力商超的人流量,同时构成品类的差异化,但由于租金的超高,会向着高档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不会是卖药的主战场了。

8、炒作型产品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广播广告药品店、报纸广告产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食字号、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民族药。健美器材。短期炒作型产品最少占到销售40%以上。

经营方式:通过当地的广播热线和大规模广告热线运作引导顾客进店按照流程消费,通过当地大篇幅平面媒体广告,炒作一些药品和非药品。吸引顾客按照流程服药。

目标顾客:35-65岁的慢性疾病或者。

服务:广播热线、广播讲座、地面热线咨询、大幅度买赠活动。

商圈和面积:一个城区或者全城交通方便地点,也有选择在车站和商超内的药店。经营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以内。

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找有效的各类产品。进行全面包装和炒作;垄断和具有媒体资源;具有广播热线医生的资源。

业态趋势:这是一个畸形的药店业态模式,国家慢慢会规范这类产品的广告行为。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药店业态也就最后会消失。

9、专科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糖尿病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肿瘤专科药店、个人护理品店专业店等等等等。

商品结构:某类疾病药品齐全,配以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预防用的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器械等。

经营方式:以专科药齐全吸引较大商圈顾客光顾的方式来经营。按照疗程和大包装,以会员制方式盈利。

目标顾客:慢性疾病的患者为主要人群。

服务:以各种专科疾病医学和药学指导为基本服务。以关怀消费者为突破口。

商圈和面积:交通便利的地方。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刻,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该类药店有一定的需求和发展。药店应该有效利用专科的专业特点,联合专科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指导和培训互动。

核心竞争力:专科产品的独特优势。以专业人士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康复指导见长。

业态趋势:专科药店业态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是药店差异化的需求,也是药店和其它零售业态区别的关键,因为专业,才有价值。笔者看好这一药店业态。

10、网上药店业态

属于无店铺药店,目前崇尚1+N模式,一个落地旗舰店,其余为当地的加盟店。另一种网上药店是各连锁药店的销售补充。

业态名称:网上药店。

商品结构:高档OTC药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保健品、健美器材。一般都推荐价格最贵的商品。

经营方式:呼叫中心和接线生服务,线下就进药店配送模式。

目标顾客:特忙性白领人士、远程顾客、夜间紧急需求顾客。

服务:网络相关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商圈和面积:无需地面传统意义上的商圈,全程都是的商圈内顾客。

发展趋势:由于地面交通的拥塞,步行的不便,以及网络一族的发展,中国已有4.3亿网民,购药需求逐步在网络上形成。市场必将稳步增大。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产品群,快速配送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快捷配送模式。

业态趋势:触网是未来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网络一代的成长,令之类药店业态会快速增长,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第8篇

一,当前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1,中国医药工业的产能概况: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3.6%。我国现在可以生产1500多种原料药、4000多种化学制剂,截止2012年底,原料药和制剂厂家达到4747家。跨国制药企业前20强全部在我国建厂或设立分公司。全国规模超千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生产。其次是生物制品、特殊药品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每年片剂实际产量达到3456亿片、胶囊达到821亿粒、水针33亿支、粉针(冻干)92亿支、大输液72亿瓶(袋)。从今年4月中旬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可以窥见中国医药工业强盛之一斑。

2,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56万亿,同比增长26.5%;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累积实现1.88万亿,同比增长20.1%。其中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行业增长最明显。我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2011年达到了1688亿元,2012年同比增长20.4%,达到1821亿元。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增幅均高于2011年水平。其中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

3,医药流通企业竞争格局

全国医药批发企业达到16295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853家。商业销售总规模达到9426亿。医药流通企业平均毛利率7.2%,平均利润率2.2%,平均费用率5.3%。5000万以上的批发企业数达到577家。医药流通企业较低的利润率促使其需要规模的支撑!商业百强集中度达到73%,可见医药批发企业已经两级分化很严重,百强医药批发企业举足轻重。其中上海医药年营业收入达到了549亿元,九州通248.39亿元。另外3家百亿以上的医药流通企业分别为南京医药、国药一致和华东医药。

全国药品零售药店总量达到42.4万家。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了2300亿元,零售毛利率20%-35%。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1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连锁企业仅为131家,连锁百强集中度仅为38.2%,零售连锁企业前10家销售额达到了363.78亿元,年销售额均超过了20亿元。其中直营门店数量超过千家的企业达到7家,直营门店最多的高达2132家。全国零售连锁销售额超5亿元的企业数量为47家。2012年药品连锁企业百强合计销售878.77亿元,同比增长17.5%。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每年一个变化,但仍然由中小连锁及社会单店主宰市场。连锁大鳄的成长之路还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2011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为1461亿元。同比增长27%。基药配送总额在2011年达到了583亿,同比增长24%。可见,随着农民医药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医药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用药需求稳步增加。

二,终端市场重点品类点评

1,零售市场感冒用药份额变化

感冒用药零售市场总规模187亿元,其中化学药105亿,中成药82亿。化学药集中度较高,前十品牌有7个属于外资、合资企业产品;如泰诺感冒片、白加黑感冒片、新康泰克胶囊在西药类感冒用药份额达到了34%。而中成药市场分散,产品间竞争激烈;份额占比3%以上的药品为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在中药类感冒用药份额占比仅为11%。

2,零售市场止咳化痰用药品种份额变化

止咳化痰用药零售市场规模约114亿,其中化学药54亿(此类药品销售表现良好的如惠菲宁、沐舒坦等),中成药约60亿元。(其中独树一帜的为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份额占比高达18.97%。)

3,零售市场咽喉用药品种份额变化

咽喉用药零售市场总规模约58亿元,其中化学药25亿(表现突出的为华素片和意可贴,份额占了一半以上);中成药约33亿元。(份额占比超过10%的仅金嗓子喉片一家,其它品牌表现有待提升)。

OTC用药:感冒咳嗽及过敏药占比29.41%(代表产品999感冒灵冲剂)、维生素矿物质及滋补剂占比13.43%(伊可新胶囊);生活方式调理药15.33%;胃肠消化药12.6%(江中健胃消食片)、解热镇痛药12.85%(仙灵骨葆胶囊);妇科用药7.47%(妇炎洁);皮肤用药5.33%(999皮炎平);其它类用药3.58%。

三,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趋势展望

1,十二五规划:

发展规范化连锁,拓展跨区域和全国性连锁网络,发挥规模效益。鼓励连锁药店积极承接医疗机构药房服务和其它专业服务。连锁率将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连锁百强集中度提高到60%;因此,医药零售连锁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必然趋势。

已经实施基药制度及取消以药补医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将受到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药店将逐步获得处方药销售资格。社会单店需要增加特色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方能立足未来医药零售市场。

国家也必将会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网上药店也将受到鼓励。药店也将会被要求24小时服务,并要求配备执业药师或相关药学技术人员。当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覆盖范围将会扩大,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将会呈现递增趋势!

2,中国新医改政策对OTC市场的推动

展望一:医保覆盖面扩大,2015年基本实现医保全覆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倡预防为主,鼓励负责任的自我医疗。

展望二: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二三级医院基药目录将增加品种。现有307个基药中OTC药物104种。中药基药105个中62个是OTC药品。这个数字未来必然会增大。

展望三:医药分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价,药价水平总体下降。试点推行医院药房社会化,合理引导处方外配。

展望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提升零售市场集中度,增加零售连锁规模。新开办社区医疗机构不设立药房,社区药店承接其药学服务。

展望五:人口老年化加速带来用药需求增加。2000年到2020年,年均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586万人。2020到2050年年均增加620万老年人。在大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66%的人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消耗的卫生资源占全部人口平均资源消耗量的1.9倍,属于药品消费主力人群。

展望六:药店业态呈现多样化趋势。分化为专营药店、平价药店。将派生出大卖场、健康生态馆、新特药店、药妆店、店中店、专科药店、网上药店、自动售药机等。

药店多元化转型升级加快,经营方向将从治疗向预防、保健、康复、养生延生;服务范围从个人治病到家庭成员健康生活管理转变。服务人群从疾病人群向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转变。盈利模式从产品经营向产品+服务转变。经营品类从治病药品到健康生活形态与健康生活方式所需商品的转变。药妆、器械、日化洗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大幅度上升。

展望七:网上药店上升潜力巨大。美国医药网络零售在2010年就占到医药零售总额的30%,而我国仅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