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产业调研

医药产业调研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3 16:08:07

医药产业调研

医药产业调研第1篇

  一、工作思路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以抓大扶强为重点,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实现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主要目标

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递增30%以上;新增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2个,努力培育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个;力争新增省级名牌1个。

三、重点项目

1.洞庭药业纯富马酸喹硫平新工艺攻关及产业化项目;

2.康利来医疗器械异地扩规项目;

3.康普制药注射用甘草酸二胺和冻干粉针技改项目;

4.南方制药合成车间改造项目。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医药产业协调小组作用,认真做好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德山、安乡、汉寿和澧县园区分别设立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小组,由一位管委会副主任牵头,管委会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承担园区医药企业的基础设施服务、行政协调服务等工作。协调小组每月编印一期医药产业发展简报。

充分发挥医药行业协会的参谋、协调、服务、自律作用,将其打造成医药产业工作协调小组工作机构和我市医药产业发展信息库及交流平台。支持其开展医药行业诚信建设、中药质量提高系列行动及其他行业自律活动。

2.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产业(集群)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工作有效协调和资源有效配置。

⑴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小组联席会议,通报、分析医药产业运行形势;对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按分工处理;对需上报市推新领导小组的事宜作预案研究。

⑵督查落实制度。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年组织2次以上专项检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督促落实工作会议决议及交办重大事项。

⑶信息通报制度。办公室与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信息。各成员单位定期向办公室提交工作信息,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落实办公室交办任务并组织落实。

⑷学习调研制度。组织1次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发展经验。组织1-2次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鼓励和要求各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对政策导向、运营动态、发展趋势等专项调研。组织一次医药企业负责人讲评活动,对每一家医药企业目前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下步发展方向,请企业负责人相互讲评,请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找准自身问题,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

⑸招商引资制度。组织1-2次医药产业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帮助企业申报、筛选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

3.抓好企业帮扶。一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卫生局和医保处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让更多的医药产品进入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目录和市新农合目录、基本药物补充目录,支持企业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强化监督管理的同时,放开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化妆品等生活用品,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药监局要加大对医药企业药品注册审批、药品GMP认证提供服务、咨询和指导的力度,争取让更多企业药品及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市经信委要加大对企业技改、奖励等资金的申报、争取力度,积极推行《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开展ISO14001认证及EHS(环境、健康、安全)认证,支持医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市国资委要加大项目推荐、引进力度。二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开展好“千家部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有关部门要深入各自联系的企业进行调研,针对企业重点问题,建立台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协调解决。协助1-2家本地医药企业,邀请医疗机构负责人、医药产业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企业现场考察,召开企业与用户、企业与部门交流联系会,宣传本地医药产品,鼓励***人优先使用***药械,努力扩大地产药械在***市场的份额。协调小组全年召开2次以上专题协调会,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问题不定期召开协调会。

4.研究专项政策。结合“深入贯彻落实涉企政策宣传”活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我市医药产业的特点及现状,积极借鉴外地发展医药企业的经验,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财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扶持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并真正落实优惠政策。从政策上加大对本地医药企业的支持和倾斜,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问题,基本药物、医保目录增补品种问题以及药品品种招标问题等,在钻研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本地相关政策,给予企业实际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多数项目的前期工作达到具备招商引资和上报国家争取投资的条件。下大力气引进大型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鼓励社会资金以法人投资方式建设医药产业基地或医药工业园,通过政府对项目贴息等方式,适度降低企业入驻成本。鼓励企业主动与战略投资者对接。二是健全项目督导机制。对重点项目排出进度表,重点调度,强力推进,各责任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督导项目建设,每月向协调小组报告一次项目进度,加强项目管理。

6.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金健、洞庭、康普、药圣堂等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上市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将其真正打造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挑选数家创新型企业,为龙头企业和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支撑,形成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聚集;鼓励医药企业争创品牌,提升壮大现有知名品牌,培育明星品牌,挖掘潜力品牌。

医药产业调研第2篇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把握药品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要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监管工作的基础、监管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始终把食品药品监管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创新思路,优化环境。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努力形成监管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充分利用监管部门的政策和技术优势,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工作,指导企业实施GMP、GSP,改善企业的硬件设施、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能力。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净化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二、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和监管手段,鼓励支持药械生产企业资源重组整合,做大做强

(三)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要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国家和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发展等有关政策规定,形成促进产业发展合力。支持企业资源重组整合,鼓励同行业兼并,引导一批有实力的重点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支持国内大型医药集团产业转移我省;对在我省医药领域投资兴业的,要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在政策咨询、协调联系等方面做好服务。支持和指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依法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产品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四)各级药品监督机构要发挥应有作用,支持现有医药园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要加大技术帮扶力度,重点支持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工业园区的发展,发挥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支持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积聚医药资源,打造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医药产业集群。

(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等部署,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医药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主动协调,落实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各有关部门加强医药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提高我省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六)鼓励医疗器械企业优化组合,促进医疗器械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优势企业群,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

(七)加大对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药品审评认证和强化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等措施,促进企业强化管理,用好用足已具备的生产条件和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医药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三、密切产学研联系,促进我省医药科技成果及时转化

(八)加强依托在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内的“安徽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药物缓控释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免费向全省开放,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全省药物研究开发水平提高。

促进有关大专院校、医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系,构建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开发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争取与长三角对接,为医药行业提供创新技术、信息、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加快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重点支持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心早日通过国家认证。

(九)指导帮助企业重视知识产权,指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经济风险能力。

支持研究机构以科研成果和技术形式入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造福公众身体健康的产品。鼓励研发单位与生产企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举办多种形式的医药创新论坛、医药创新要素对接会及药品生产研究对接会。

四、以中药材产业化为抓手,大力促进我省中药事业发展

(十)研究制定“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按照省政府部署,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对中药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提升中药材产业化科技水平、精深加工水平、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全面推进中药产业化。

(十一)按照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道地化要求,加快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发挥地域特色,鼓励建设一批道地药材基地,打牢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积极推进中药材企业申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

引导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对外出口。

五、鼓励研究创制新药、医疗器械,提高我省医药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十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医药研发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注册申请工作予以针对性的咨询和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水平。

(十三)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规范和完善新产品注册监管体系及研制现场核查管理,提高我省新产品研发整体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开发上市。

(十四)在药品注册的资料受理、形式审查、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申报速度。对于抗肿瘤、治疗艾滋病的新药以及突发应急所必需的药品等给予支持和鼓励,实行随到随审。鼓励企业采用中药制药新技术。不断完善我省中药生产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和创新体系。抓好中药新药、新医疗机构制剂的研制工作,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中药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提高我省中药新产品的研发水平。

(十五)支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研制光机电一体化、新型医用材料、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新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十六)促进我省药品包装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药品包装材料,对药品包装材料品种注册的申请,特别是新型药品包装材料的申请实行快速受理、审查上报,对企业申请工作给予针对性的咨询帮助。

六、支持现代医药物流建设,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企业运作的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具有药品现代物流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并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推动我省现代医药物流的健康发展。

(十八)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加大药品流通企业整合力度,促进药品经营企业整体水平提高。重点扶持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充分运用政策导向和监管手段,推动合肥、淮南等医药物流园的建设,支持和引导国内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入驻园区,利用其流通渠道和强大的辐射能力,拉动我省医药经济的发展。

(十九)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鼓励和支持我省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和区域性药品配送中心向农村配送质优价廉的药品,减少流通环节,形成覆盖全面、供应及时、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药品供应网络。

七、发挥技术监督优势,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二十)加快全省药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能力、提高技术监督水平的同时,为产学研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二十一)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机构人才、设备、技术和信息优势,采取帮扶、指导、合作攻关、共享技术资源等形式,重点支持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的药械生产企业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八、积极开展面向医药企业的培训工作,为全省医药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依托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专业人才集中、技术实力显著的优势,加大对全省涉药行业的人才培训力度,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我省医药产业科技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二十三)强化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医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推进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药生产经营技术水平方面的应有作用。

进一步推进药学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考试,使全省有更多的药学专业人才获得专业技术资格。

九、构建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体系,促进皖药企业诚信发展

(二十四)引导和督促企业牢固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大力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

(二十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自律意识,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信用意识、品牌意识,培育守信典范,激励守信企业,弘扬守信行为。

医药产业调研第3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药价虚高;政策建议

一、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世界医药大国之列。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产、科研、教育、设计、商业流通一整套完整的医药制造体系,医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4250.4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741.31亿元。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8.08%,26.76%,23.78%,19.91%,24.33%。利润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05年行业利润338.20亿元,到2010年达到了1331.09亿元的新高,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0.16%,56.03%,36.41%,25.36%,33.92%,反映了医药制造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GDP的比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504%上升到2010年的7.299%;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298%上升到2010年的2.927%,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提升。

(二)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环保治理不善、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推动了我国药品价格的虚高。国内外医药制造业发展实践与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药品价格虚高是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的综合表现,采取药品降价的政策措施只能治标,如果要治本,则需全面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医药制造产业的升级及良性发展。

二、药品价格过高的原因

(一)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药品流通费用高

1 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恶性竞争

从企业的数量来看,2004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4397家,而同年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国一一美国还不到2000家,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近几年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0年有7039家。如此众多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并且多数企业规模小,研发新药的能力差,多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产品呈现高度的同质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厂商们只能选择通过高额的回扣来吸引医药和药品批发商以实现销售。因此,药品市场上本应该是产品质量与技术的竞争演变为了给予回扣多少的恶性竞争,而这些回扣,又以虚列成本、虚高定价的方式最终为患者所承担。另外,我国医药业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原药出口附加值低,制剂进口附加值高,整个制药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药品价格主要受发达国家药价的牵动。

2 流通环节臃肿,药品流通费用高

我国现行药品流通按照药品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再到消费者的渠道进行,繁杂流通环节的成本加价是造成药品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竞争态势。另外,由于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流通效率也较低。因此,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较多的流通费用,再加上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药品层层加价,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二)研发投入不足,推动药价攀高

上图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134.5亿元。但早在2005年,美国药品研发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成员产业中的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394.3亿美金。从R&D强度上来讲,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不足1%逐渐上升,到2009年上升到1.42%以上,我国制药产业中的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R&D强度已经达到了9%,而后的30年间,其比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5%以上。

无论从绝对金额上还是强度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研发实力不强,高技术药品过于依赖进口,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来生产药品,增加了我国医药生产的成本,难以抑制药价高攀。

(三)药品定价不合理导致药品价格过高

药品定价要求较高,要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但我国现有的定价机构缺乏这种专业性,相关人员对药品价格的调查审核能力有限,而且品种繁多,定价范围很难确定。另外药品定价和审批的不是同一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定价难度。医药企业通过改变剂量、换新包装等,将旧药改成“新药”,避开降价。定价程序也没有规范化和公开化,许多企业与定价人员拉关系,存在“人情价”、“关系价”。

(四)厂商的纵向合谋,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药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商品,造成了生产厂商进行产销纵向合谋的可能性。药品消费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医药消费中,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患者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患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医生掌握了用药的自由权,而且病情的复杂性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医生在同一种病上能选择不同的药物,这样,医生可以主导患者的用药。为了收取回扣等,医生可能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提高医药价格。

三、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我国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认证,淘汰了一些落后的企业,优化了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但是,目前医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说明我国GMP等认证标准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而关于医药产业布局,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导致全国医药产业的重复建设,不利于医药产业增长极的培养和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法制化程度低。美国与欧洲都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比如:美国制订的《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扩展法案》、欧盟制订的《98/44/EC指令》、波兰制订的《医药工业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法,加大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为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医药产业科技政策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认为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努力提高化学药、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的创新能力和研制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及学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企业。有关学者对地理溢出、大学研究对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空间计量检验发现,大学研究对医药产业创新不能产生促动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医药企业研发,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

(三)医药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表现的最明显的是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的23次药品降价。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引发了其他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首先,药品降价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研究表明,药品价格下降40―50%,将导致医药研发投入减少30―60%。而对于医药产业这样的高技术的产业而言,研发投入是其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一味的降低药价导致部分医药企业进入了困境。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便以高价销售成分和功效与降价药一样的替代药,这是导致目前药品价格逐年走低,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却逐年走高的直接原因。另外,药品降价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做强做大。因此,在调控药价时,应该综合采用医药产业政策,培育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使药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完善医药产业政策

鼓励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合并、兼并、收购、联合、租赁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与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努力形成“专、精、特、新”的中小优势企业。通过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优势企业,形成共生的市场体系,从而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法制化。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应更倾向于获得规模经济的企业重组兼并政策和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培养产业增长极。我国有关药品管制的法律法规虽在逐渐增多,但法律级次不高,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因此,要完善我国医药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医药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

(二)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调整产业政策,转换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新药品研发、临床检验、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药品创新风险较大,银行不愿意提供资本支持,制药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且多投资于收益相对稳定的经营领域,创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们医药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之一。政府投资则成为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通过资本分工,使企业专注于投资新药品的商业化研究和生产工艺改进,政府参与分担创新资金,投资于新药品研发机构与研发基地建设,降低企业前期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资金成本。

药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作为药品创新的启动者和推进者,可以通过公共采购政策的安排,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前提下,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效应,使创新药品在市场开拓期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保护,同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

此外,财政资金在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和对医药科研项目资助上向急需的创新药品、高附加值药品倾斜。同时,辅之以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医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

医药产业调研第4篇

关键词:医药化工技术;技术研发;问题

为了时医药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但是要将医药化工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当中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实践,这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实践。为此首先应该分析并了解国内医药化工技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研发过程中的重点提出合理的对策。

1国内医药化工技术研发中出现的问题

1.1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与市场关系不紧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验室中的医药化工技术研发就是为了医药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化工技术研发并没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药化工行业市场、产品的需求紧密的联系起来。首先是在研发之前没有进行市场调查,深入了解市场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以及相应的参数,从而导致了研发的医药化工技术投入到市场上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没有了解市场上各个国家的产品以及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与世界市场的脱轨是无法认识到我国医药化工技术的不足,从而减缓了进步的步伐。因此医药化工技术研发部门必须开拓眼界,不要再“闭门造车”,研发前做好市场调查并且投入资金来培养专业人员、引进国外技术等。这样才会促进我国医药化工技术研发的创新。1.2对研发项目的监督不到位对于医药化工技术研发的监督不到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研发进度的监督不到位,一个是研发人员的监督不到位。在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项目中是分为多个阶段,多个环节的,有些环节还会同时进行,如果不在各个阶段安排人员进行监督的话,就会造成研发管理人员对整个研发进度的了解不到位以及对研发顺序的认识不足,从而无法宏观调控整个研发过程,在各阶段做出精确的指导。而关于研发人员的监督,部分研发管理人员没有对研发人员的素质进行评定、对其日常工作规范进行监督,很容易因为研发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责任心不足而在研发过程中产生差错,从而降低了整个研发团队的组织性和整体性。所以无论从各个阶段的项目内容到研发人员都要进行良好的监督,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到研发项目整体的质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是知识性的创新,这类专业知识复杂而多变,而且研发中所需要的数据更新速度极快,因此做好研发各个阶段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及时的调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部分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团队没有对信息进行良好的管理,从而造成了记录不便于查找,更新不及时从而出现了研发失误等等。所以在以后的研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记录,为以后的研发提供便利。

2完善医药化工技术研发的合理建议

2.1加强研发项目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首先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团队要和市场营销团队进行合作和交流,在进行研发之前需要实时市场调查。对客户期望的产品需求以及国内外专业技术的最新动态都需要详细的了解。同时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可以通过市场营销团队及时了解最新的情报和动态,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做出相应的调整。研发人员也应该自主的对专业知识和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并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这样才能够提高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水平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2加强研发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首先要对研发人员进行良好的监督,对其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素养都要进行测评,保证各个环节的研发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胸怀大局意识,能考虑到整个研发项目的利益。其次要对各个阶段的研发进程进行监督,保证研发项目可以顺利进行。2.3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医药化工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及时记录下研发中产生的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而且要收集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和相关信息,为研发人员的查阅来带便利。

3医药化工技术研发过程中所应注意的要点

3.1反应温度的允许范围反应温度对医药化工技术来说是一个重点,所以在研发过程中对这一点也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升温降温的时间,另一个是温度。在研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控制的精度,否则会对产品质量产出极大的影响。3.2PH值的调节国内目前的研发过程总医药化工技术的PH调节都是靠技术人员经验和知识储备,往往会出现极大的误差,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在新的形势下,应该使用更为精密的仪器,减少失误,调高医药化工技术的水平。3.3反应时间的确定在化学合成工艺当中,反应时间也会随着操作技术和仪器的变化而变化的。首先要考虑到企业规模和使用的仪器大小,在根据合成的具体内容确定出最佳的反应时间。

4结语

医药化工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医药化工技术的研发仍是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的。相关企业应该注意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化学合成工艺的要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将实验室的技术进行实践改进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当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大刚.医药化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导向[J].科学与财富,2013(1).

医药产业调研第5篇

中药现代化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后续支柱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政府和企业制定、实施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政策的需求。 1建立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贵州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快速发展,新药研究开发效果显著,制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3.333万hm2,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80.61亿元。2005—2010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9.5%,中药现代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中药现代化产业已成为支撑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已纳入贵州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范畴。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增强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竞争实力,为规范数据上报,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态势,课题组在贵州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统计局的指导下,联合贵州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研究制定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的依据和目标及原则 2.1制定依据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以《贵州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贵州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基本单位统计制度》《吉林省运行监控体系构建方案》,贵州省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贵州省统计局)、林业统计报表制度(国家林业局)、医药工业统计报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药品流通统计报表制度(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报表(科技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系统培训手册(贵州省、贵州省统计局)、交通运输科技统计报表制度(交通部、国家统计局)等统计制度和手册为依据。 2.2总体目标 围绕《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2006—2020年)》《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十二五”时期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以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为目的,结合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3基本原则 能够反映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原则:必须坚持系统性、科学性、特殊性原则;必须坚持联系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分工负责原则。政府统计机构负责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价值量指标统计的组织实施,部门统计单位负责相关行业实物量指标的统计[1]。 3中药现代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统计范围 中药现代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规范和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中药产业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中药生产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艺、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二是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研究,了解不良反应,阐明作用机理,建立和优化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药-中药;中药-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进一步夯实临床基础。三是加强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技术装备,实现工艺再优化、质量再提高、剂型系列化。四是在中药开发、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要全面制定和实施GAP、GCP、GEP、GUP、GLP、GMP和GSP等各种标准和规程。 基于以上分析,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实物单位复杂,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统计工作,其统计的概念、指标内涵及外延不同于常规统计中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分类。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考目前国家的划分标准,我们将中药现代化及相关产业分为4个门类和26个小类,包括:中药材的种植、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和生化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诊断和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和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及人工器官和植(介)入器械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西药批发、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药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科学研究、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其他科技服务等。统计范围包括贵州省范围内涉及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林业、中药产品及以中药为主要原料非药用途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等研发、生产加工、中药商业及流通、药品监督管理、中药科技等6个方面。 4调查方法及行业界定 采用全面调查、全数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4.1全面调查单位 #p#分页标题#e# 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71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20)、中药饮片加工(2730)、中成药制造(2740)、兽用药品制造(2750)、生物和生化药品制造(2760)、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2770)。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制药专用设备制造(364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包括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3681)、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3682)、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3683)、医疗和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3684)、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3685)、假肢和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3686)、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368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7540)。专业技术服务业:技术检测(7650)。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技术推广服务(7710)、科技中介服务(7720)、其他科技服务(7790) 4.2全数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单位 中药材种植业:包括中药农业和中药林业领域的中药材种植(0140)。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业:包括西药批发(6351)、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6352)、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6353)。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业:药品零售(6551)、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6552)。这3个行业大类单位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确定划分标准,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两部分,限额以上单位采用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采用抽样调查。个体经营户分别以中药农业和中药林业领域的中药材种植、药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等4个行业为子总体进行抽样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主要内容 5.1统计报表 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表分为基层表和综合表。基层表适用于中药种植业、中药林业、中药药品(以中药为主要原料非药用途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和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综合表适用于以中药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对象填报,它是其他综合汇总表在基层表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的综合统计表。 5.2主要内容 部门中药产业综合发展情况、中药药品销售情况、中药产业基层单位名录情况、资产情况、生产经营及财务情况、人员情况等。 6调查时间及报送方式 6.1调查时间 实行年报制度,报告期为第二年的2月—3月。各县(区)报市时间为2月28日,地州市汇总报省时间为3月10日。调查单位实行网上直报,报送时间由各地自定。各县(区)综合表以传输方式上报。 6.2部门统计 (1)中药现代化产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统计。 (2)中药农业统计包括3张表[2],分别为基层表2张:中药农业企业财务状况,中药农业生产情况;综合表1张:中药农业基本情况。此部分由省农委主管部门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农委主管部门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3)中药林业统计包括2张表,分别为基层表:林产中药材生产情况,综合表:林产中药材生产情况。此部分由省林业厅主管部门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林业厅主管部门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4)中药工业统计包括4张表[3],分别为基层表3张:制药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制药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制药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生产能力;综合表1张:制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此部分由省经信委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经信委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5)中药商业和流通业统计包括6张表[4],分别为基层表3张: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情况,典型药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综合表3张: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情况,典型药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本部分由省商务厅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商务厅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6)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包括6张表[5],分别为基层表3张: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基本情况,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和制药企业(GMP)认证情况,中药企业GSP认证情况;综合表3张: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基本情况,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和制药企业(GMP)认证情况,中药企业GSP认证情况。此部分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7)中药科技统计包括10张表[6],分别为基层表7张:中药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中药企业科技项目情况,中药领域事业单位科研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中药领域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课题)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建设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项目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科技成果情况;综合表3张:科技项目(课题)情况,科技成果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情况。本部分由省科技厅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科技厅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7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流程 课题组通过国内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结合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现状,在不断完善现有医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统计涉及的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6个领域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课题组建立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部门联动协调机制,通过与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经信委、贵州省农委、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商务厅等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合作开展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形成了一种既分工协作,又能拓宽统计口径,逐渐填补中药现代化产业总额、总成本、增加值等历史数据空白的统计机制。#p#分页标题#e# 8结语 本文制定的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是以国家相关报表制度和贵州省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为依托,通过对相关行业进行确定,对个别细分行业扩大到全面调查范围。统计体系构建秉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报表制度的设计体现了既能全面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又能满足产业增加值核算的需要。通过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结合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基础资料,对有关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报表,并及时搜集整理全国有关中药现代化产业的统计信息,为各级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做好统计工作。

医药产业调研第6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66-01

医药营销,已成为医药生产及供应链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了医药行业能否得以高效、稳健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医药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降低医药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医药市场营销概述

1、定义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医药生产公司通过市场营销业务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导购及药学服务、药品价格、药品质量保障措施等。

2、特点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患者导向。患者导向,主要是指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医药公司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医疗机构及患者的真正需求是开展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关键。

(2)目标市场。医药公司根据市场的细分策略,将市场进行细分为若干个特定需求的子市场,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市场作为营销目标,并为之研发特定的医药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3)整体营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更为关注所开展的医药营销活动所应用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策略,是整体营销理念的真正体现。

(4)利益前景。医药公司所开展的意义市场营销活动所关注的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获取的营销利润,而更为关注营销业务活动所能够获取的长远利益。

二、医药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一)医药产品自身风险

医药产品自身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医药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性差、进入市场时间不合理等原因以至于医药产品在市场中销路不对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

1、 药品质量风险

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容易致使消费者对医药公司的产品产生不信任感,同样会致使医药公司面临着巨额的赔偿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医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系到老百姓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医药市场中由于医药产品种类过多,可替代性较强,竞争过于激烈,如果医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困境。

2、 药品功能风险

如果药品的功能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医药产品的医疗作用,所适用的范围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不相吻合,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停滞不前。

3、 药品品牌侵权风险

医药产品品牌商标被劣质产品侵权所产生的营销风险。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时,不但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样对医药公司的信誉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医药市场营销过程中该如何联合监管部门开展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打击活动,保障医药公司的正常效益,对医药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产品分销渠道风险

分销商作为医药公司所指定的特定销售人,通常包括各医药公司、个体医院及从事医药行业的个体等。在实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医药公司面临着以下方面的市场营销风险:

1、 分销商违约风险

医药公司必须防范的关键风险就是由于信誉问题等因素导致分销商不愿意继续履行医药合同而产生恶意拖欠医药贷款的业务情况,而致使医药公司的货款难以收回等。

2、 分销商亏损风险

在医药公司实际市场营销业务活动中,极其容易受分销商的信誉问题影响,并且假如分销商处于销售亏损状态下极容易致使医药公司款项难以回收,因此,防范分销商经营亏损也是医药公司市场营销活动务必考虑的关键内容。

三、降低医药营销风险策略

(一) 强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医药公司市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从根源上控制营销风险则是最佳营销策略,而确保良好的产品质量则是维持良好医药营销的重要因素。因此,医药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及流通环节,都必须灌输风险理念,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控等管理内容。

另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该不断吸引精英人才,从选料、工艺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努力提升自身的产品生产质量。并不断加快产品研发创新节奏,不断生产出与消费者需求更吻合的功能更为强大的医药产品,提升医药公司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

(二) 强化市场预测,做出市场调研活动

随着现代化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效的市场调研活动是医药公司进行有效营销活动的重要基础,调研工作开展地越细,调研活动就越为准确有效,就越能够深入了解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实际行情,也就更能够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对本公司所生产的医药产品自然更有信心,所制定的医药营销策略自然更有利于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高度关注医药市场调研活动,认真细致地开展医药调研,避免凭借个人经营,过于直观地判断市场行情,以避免市场营销活动中不必要的损失。

(三) 完善规章制度,提供职员素质

统计数据显示,医药公司职员素质不高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医药公司市场营销各种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公司职员素质,所开展的员工素质培训不仅仅需要包括职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包括职员的道德修养等层面的培训工作。只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及内外资形象,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利润,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另外,医药公司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不断激发职员的市场营销工作积极性,降低各种风险产生的概率。

(四) 加强分销渠道管理,完善购销合同

1、 完善分销商档案

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对象仅仅局限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相关证件齐全。另外,对于频繁欠款的客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双方的合作关系,并可视实际情况拒绝发货。同样还可借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

2、 完善购销合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医药公司与分销商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务必清晰,相关细节也必须准确无误。而对于公司内部信贷信息内无历史信息的分销商,一律实行现款现货的策略,以最大化地规避各种市场营销风险。

参考文献

医药产业调研第7篇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2006年4月26日向中国医药产业大泼冷水:“国外老是炒作中国是世界工厂,我们千万别沾沾自喜,这‘世界工厂’的说法并不是很全面,比如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很滞后,所以要泼泼冷水。”

龙永图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上说这番话的,这也是博鳌论坛今年召开的第一个专业论坛,选择在中国医药大省江苏召开,举办地则在江苏的医药大市泰州。“正如博鳌论坛以前关注的中国文化产业和物流产业一样,中国的医药产业也属于薄弱产业,落后于世界潮流,所以我们邀请相关的世界强手过来,面对面地虚心学习。只有发现差距,才能增强我们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龙永图说。

龙永图说,医药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业,而中国医药产业缺少创新,因此希望通过与世界强手的对话来给中国医药企业增加压力。

龙永图认为,中国医药产业的突破口应该选择传统中医药。龙永图说,“如果我们连中药都不能占较大份额,将愧对老祖宗,因此当前一定要做好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工作。”据了解,全世界中药产值目前约130亿美元,日本却占了80%,韩国占10%,中国仅占3%。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26日-27日在江苏泰州举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官员共同与会。会议重点讨论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

博螯亚洲论坛国际产业大会主题演讲摘登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李光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挪威卫生部原部长华纳・克里斯了蒂、巴基斯坦人口福利部部长夏巴兹・侯赛因先后主持了五场主题演讲。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今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突出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快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5年内,国家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的县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的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同时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建设。2006年,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将扩大到全国总县数的40%左右。覆盖人口将达到3亿多农村人口。第二,在农村建立起新兴的农村医疗制度,同时还要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城市医疗工作人员到农村定期服务制度,大力发展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第三,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第四,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重大疾病的防控,主要是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的防治。

亚洲制药业的崛起将造福全世界

美国昆泰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吉林斯:制药业不光为员工创造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它使所有的公民能够过上一种非常有创造力的生活。这是其他许多行业无法做到的。不管是从生活质量,还是从经济的价值来讲,亚洲经济的崛起,特别是亚洲新兴的制药行业的崛起,将为我们整个制药工业作出贡献,将把世界的人民纳入到这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树阴里面。

制药业以及生物技术行业在亚洲快速增长主要有三大趋势。一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不断增强。二是在法规和安全方面的标准将走向一体化。三是制药服务的外包行业快速增长。

非洲发展医药产业离不开中国这样的伙伴

津巴布韦卫生部长大卫・帕里伦亚特瓦:非洲得到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医疗支持。但非洲更加需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医药产业,我们需要技术向非洲转移,不管是大的医药厂还是小的专业医药厂,我们都需要。

医药业主要集中于工业化的国家,中国也越来越成为这样的工业国家。而非洲的研发能力非常弱,很少有非洲国家可以做研发。我们还需要加强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我希望大家以积极的姿态来看待非洲。在非洲有很多的机会,非洲的人口比较年轻,他们已准备好接受新鲜事物,准备好利用市场,准备好走向市场。

多种因素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产业新力量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多种因素正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新兴力量。首先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的国策,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中国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调查后认为,中国是最适合参与全球创新药品研发的国家。

其次,国家关于医药行业的“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行医药技术创新和医药企业国际认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加快中药国际化和现代化,积极完善药店和药品的建设,规划的制定将有力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全面、迅速和协调发展。

再次,中国良好的临床实验条件吸引着国际上的研发机构纷纷来中国开展新药临床实验,众多国际医药企业来华建立研发中心,中国正在变为跨国医药巨头理想的研发基地。

此外,巨大的研发成本优势让很多的跨国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到中国,必将加快新药在中国上市的速度。

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追求的核心

中国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公司总经理王海波:技术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大,中国医药企业依靠仿制的道路将越走越狭小,但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医药研发企业必须与产业合作,二是要敢于面对新药研发可能出现的新挑战。新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长期投资。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够被国际同行认同,那么我们未来成果的价值是不足以补偿研究所投入的资金的。当然,医药的竞争和IT产业不一样,它是一个长期的宽领域的竞争。中国医药公司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在世界上创造出自己的新药。

新西兰PROTEX生物制药公司首席执行官 拉里・埃林森:中药是中国的传统医药。但是多数中药还没有找到它们的化学成份,为此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决和开发药品,要率先让中药成为中国有竞争力的医药产业。

现在研发的花费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支持研究,而比较便捷的办法就是同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合作,大学和研究机构有人力、物力、知识优势,医药企业必须找到他们,并且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中国将成为世界医药研发外包中心

万全药业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郭夏:世界医药行业的生产和研发,现在进行了东移,在这个东移的机会当中,亚洲,尤其是中国,面临着较好的国际化机遇。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可以分成仿制药、仿创药、外包药、创新药四个阶段。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浪潮,有很多的企业已经进入到委托创新药的研发阶段。

在亚洲,是把委托研发和生产拿到中国去还是印度去呢?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印度由于语言等方面原因比我们有优势,但是从市场来说,中国能够迅速成为2001年世界上第五大市场。所以,在中国做研发,首先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优势,另外还有人才优势。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世界医药研发外包中心。

中国医药获得国际专利的三大策略

美国从达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陈炽:目前,中国的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所占的比率很小,医药市场大部分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获得知识产权少。目前中国医药企业在发明创造和国际专利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与欧美、日本的公司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与印度的公司相比,也要落后10年。

在国际市场获得知识产权,是中国公司在全球医药领域立足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要获得国际知识产权,必须抓好三大策略:一是医药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自己创造出知识产权来;二是采用收购的形式来获取,然后再进行商业化;三是用服务交换来获得国际知识产权。

医疗保险体系改革将打破药品垄断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邱家洋: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削弱医疗机构对药品零售的垄断力,促进医生处方的规范化和社会化,允许患者持处方到社会药店购买药品,这将终结医院的高额利润时代。

保险公司可采用诸如设定定点医院、甚至直接从厂家进药等多种费用控制手段,从而降低卫生服务和医药产品的价格和数量,并促进药品价格合理化;通过对药品目录的增加和调整,调整医药行业的产品结构,根据“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保证各阶层群众的基本医疗行为;通过对医保目录以外的药品报销范围的调整,促进医药企业开发、引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多样化需求。

公共事业呼唤医药产业发展

挪威王国原卫生部长、挪威王国驻华科技参赞华纳・克里斯蒂:提高公共事业发展水平是当前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公共事业的提升必然拉动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医疗产业的发展。

医药产业调研第8篇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建设成绩初现的湘西州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必须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好湘西州丰富生物资源,特别是中医药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既能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动力,又能拓展农产品的用途并提升其附加值,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工农业增长方式,建设好绿色湘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湘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二、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已现雏形

目前,湘西州共有医药加工生产企业15家,其中通过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企业8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9个,已取得“国药准字”文号58个,并具有数百种饮片的生产加工能力,销售规模比较大的产品有妇炎康片、复方桐叶烧伤油,以及利用青蒿、虎杖等药材提取原料药。2012年,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873亿元,销售产值7.261亿元,总资产8.3482亿元,流动资产4.7676亿元,营业收入7.6788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5763亿,营业税金及其附加435万元。湘西州生产的原料药、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用敷料共计130余个品种,其中获国家准字号生产的片剂、颗粒剂及原料药共52个品种,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

(二)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基本完善

从空间布局上看,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分布于各个县市,以吉首市最为集中,市区集中了湘泉制药、老爹农业科技、华立制药、宏成制药、百草堂生物科技等企业,位于河西镇的边城醋业有限公司也有一定规模。在吉首市周围的各县均已发展了一些相关产业,从泸溪县经吉首市到花垣县已经显现出医药健康产业带的雏形。在永顺、古丈和保靖三县交界处,集聚了较多的生物制药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其中以茶叶和黄姜为原料的企业独具特色,如古丈的小背篓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毛尖茶和七叶参等产品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市场前景广阔。在湘西州的东北部,以龙山县城为中心,集聚了新世纪实业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中药饮片的产业集群。另外在永顺县北部和凤凰县县城附近也集聚了一些制药厂或酿酒厂等,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

(三)生物医药产业民族特色初步形成

目前,全州生物制药工业企业民族特色不断呈现,体现出富有湘西土家族和苗族传统习俗的产品不断增多,产品的社会认可度也逐步提高。主要产品有青蒿素、妇炎康片、肠康片、茶多酚、伤湿喷雾剂、桐叶烧伤油、中药饮片、皂素、双烯等。州内青蒿素的生产能力位居全球第一。湘泉制药的主导产品妇炎康片、肠康片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其中妇炎康片单一品种销售收入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皂素和双烯目前湖南省只有湘西奥瑞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一家工厂在生产,产品属于激素药中间体,销售市场广阔,下游产品系列开发优势明显。茶多酚、桐叶烧伤油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尽管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势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该产业发展仍举步维艰,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物医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

一要瞄准趋势,长远规划。制定《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立足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对策、机制等进行详尽的规划,充分体现湘西州中药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建立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化、规范化、标准化。二要结合实际,统一规划。要统筹有关县市药材发展规划,做好区域种植规划,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限度地发展药材种植基地,避免因一哄而上地发展导致价格异常波动,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三要抓住特色,合理规划。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医药历史悠久,以其神奇的疗效闻名于世,但目前的开发非常滞后。政府部门应当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广泛搜集各类民族药,要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民族名药数据库,与州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广发合作,利用神秘湘西的良好地域品牌,推广民族名药,凸显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四要统筹推进,协调规划。各县(市)的各专项规划和下层次规划应充分落实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完善基础

一要加强种植基地建设。推进种植基地规范化、集约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对基地建设进行GAP改造,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鼓励支持企业和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强化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成果推广示范。同时要加强良种的繁殖与培育,坚持选用优良种子,建设稳产、高产的药材种植基地,实现集约化生产。二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以建有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完善和延伸从“技术研发—药材种植—原料提取—终端产品生产—国际营销”的产业链。提倡和鼓励企业大力走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之路,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现有生产企业加强监管,避免企业“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要加强市场秩序建设。以种植环节作为突破口,坚持“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努力培育发展企业与种植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保护已签约企业的权益。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青蒿生产企业引入国际有竞争力的企业,鼓励外商参股、带制剂投入或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抢占国际终端消费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原料产品出口价格的监控,防止低价销售,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突出重点

一要突出技术升级。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整合湘西地区的科研资源。以吉首大学为平台,搭建公共分析检测平台,搭建公共基础研究平台,建立企业高校仪器共享平台,建立开放技术平台,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建立这些品种的种质资源库,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二要突出产品开发。对民族医药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鼓励土家医药苗医药申报知识产权。推动土家医药苗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土家医药苗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二要突出人才保障。要努力打造高水平人才生存的良好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国内外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入建立基础。以吉首大学和湘西的医药健康企业为载体和依托,加强与国内的大专院校(特别是中山大学)、科研院所的联合,与省内外的医药专家建立广泛的友好联系,形成“养鸡下蛋”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体系。同时,通过引进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帮助湘西培养本地人才、输送人才。三要突出金融支持。对于确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协助其申请上级政府的有关专项基金,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和鼓励本地矿业资本进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医药健康产品加工企业。

(四)打造品牌

一要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湘西州应抓住机遇,与“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等地域文化特征相融合,加大宣传力度,将企业品牌整合为区域品牌,突出湘西特色,提高其知名度与认知度,进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湘西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品牌建设,增加产品科学和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民族特色。培育省级名优产品和部级名优产品。切实加大商标注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二要加大品牌特色进程。湘西州大量道地药材、土家族苗族的民族药以及“富硒”都是最具特色的资源条件,围绕这些“特色”,建立地域品牌,是湘西州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三要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对于已开发品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四要加强品牌对外交流。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形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相关重大博览会、研讨会,开阔眼界、增进交流、提升档次。同时,也要借助湘西旅游的国际化之路,通过湘西旅游大打药缮养生牌而积极将湘西医药健康产业推向国际市场。

(五)促进融合

一要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湘西州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重组。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生特医药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创造农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快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借助湘西州旅游业的重大影响力和大量客流提高医药健康产业知名度,树立地域品牌,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下夯实的基础,提升湘西州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档次,让每个到湘西州旅游的人,既带上湘西州医药健康产品,又带上湘西州医药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满载而归。具体而言,要借助“神秘湘西”的旅游品牌,挖掘文化内容,规范生产和经营,并结合开发休闲园推广湘西食疗养生、药膳、药浴等特色项目,融合到湘西旅游中。并进行必要的对外宣传和推广。

(六)优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