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5 16:54:07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合同法;分包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按要约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要约,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就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完成约定施工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作用从宏观来讲,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讲,是规范工程承包、发包双方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有效的合同管理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质量、成本、进度)实现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管理。

1.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学会使用合同

在以往的合同管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合同签完了就归档在资料柜里,甚至有的项目快结束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等职能管理人员还不知道合同都有哪些内容,或还是按照既往习惯,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或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样的管理方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显然不适应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轻视合同的管理,常带来这样的结果:本不该违约却违约了,本可以追究对方违约责任却自动放弃了,甚至是本可以获得利益却承担了损失。所以作为总承包企业特别是合同管理人员,一定要会用合同、巧用合同。

为作好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和项目部在合同实施前必须对相关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合同答疑的培训,组织学习合同条款和合同总体评审要领,把合同责任具体地落实到各责任人和合同实施者身上。具体工程项目,该工作可由项目经理牵头,商务经理实施;要对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出解释和说明,做到人人熟悉合同中的主要条款、相关规定、管理程序等。

2.增强合同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

2.1学会甄别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就是基于法律规定产生的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的经营行为。简言之,法律风险就是一切依照法律规定可能带来不利后果的情况和行为。识别法律风险,除了要认真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总结多年来在合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在日后新签订的合同中学会规避、转嫁或谋取双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方法,降低自身的法律风险。

2.2分包合同中规避法律风险的几个方法

就工程分包如何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本文谈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中设置有效的风险转嫁条款。如:增加竣工验收质量保修条款,明确无法一次性通过验收需承担的违约责任;增加进度滞后违约条款,对因进度拖延造成其他工序连锁性滞后的情况明确惩罚标准等。

第二,对于分包商,运用双方共同承担的方法在合同中写明结算程序以控制付款节奏。如:可参照业主方的付款进程及结算步骤来订立分包单位的支付款节奏,避免出现垫资情况的发生等。

第三,运用风险规避的方法,在与分包商的结算书中注明“双方无其他争议”,这样可以在双方产生一些纠纷时免除不必要的诠释和调解;增加“本合同项下所有应得款项已经全部按约付清”字样,以免产生任何额外待付款项。

3.熟悉《合同法》,完善合同管理

在法制社会里,法律是调整和规范合同关系的规则,不懂规则就会被规则所伤。知《合同法》、懂《合同法》可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避免不必要的违约出现。按照《合同法》,本文以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完善合同的管理工作。

第一,根据《合同法》中关于权的规定,制订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

第二,根据《合同法》中关于标的物验收的规定,制订合理的收货管理制度。

第三,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的规定,制订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

第四,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变更的规定,制订合同变更审批管理制度。

4.要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

4.1合同全过程管理原则及方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风险,全过程合同管理就成为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而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对产生的纠纷运用规避风险技巧进行化解或谈判,对已处理完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就成为合同全过程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4.2注意合同履行中的证据

保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院审判的一个基本原则。事实是靠证据来证明的。要及时地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生事件的各类记录,积累可能涉及合同权利义务的资料,形成能够清晰描述和反映整个合同履行过程的数据库和证据链,为合同管理提供全面、正确、合法有效的支撑。

5.注重授权控制管理

合理的授权可加强总承包单位经营管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反之必然带来管理的混乱、失控。授权控制注意事项主要有:

第一,在发包人授权特定人管理和签认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变更、洽商、零星用工的签认、合同外工作的签认和工期、费用索赔时,必须规定除特定人之外的其他人签字无效,且发包人不予认可;所有的变更洽商、零工、合同外工作和索赔所增加款项,承包人必须在当期工程款申报时进行申报,否则视为承包人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第二,在结算时,明确结算的程序和权力,在合同中明确只有特定人有权进行结算,以及结算程序确认;结算单必须加盖公司公章方能生效,或规定“联合签署生效”特别条款等。

第三,在付款时写明收款单位,必要时需在支票上注明“不得背书转让”,并要求收款人员出具授权文件。

上述方法主要是以时间、范围、对象三个方面作为授权控制节点,由此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总包单位协调各专业分包的管理能力,同时避免了不当授权。

6.分包合同的签订应以总包合同为基础

在签署分包合同时,要以业主方与总包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和基础,订立分包及采购合同条款,要关注和把握总承包合同与各专业分包、采购合同的联动性,使合同成为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订立分包合同时,要关注以下节点和事项:

第一,在时间上,对分包合同及采购合同的约定要以进场或到货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为前提。

第二,以业主方付款为前提,使分包及采购合同的付款节拍与总承包合同保持一致性;付款进度可根据总包单位收款的进度安排,避免出现垫资情况。

第三,将分包及材料供货单位的违约责任与工程总包施工合同约定事项相联系,有效规避施工进度风险。

第四,将施工合同对质量的要求贯彻到分包及材料供货合同中,明确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办法。

7.注重对甲指分包单位的管理

7.1甲指分包管理不善会造成很严重的负效应

进度、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往往是由于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或者实际施工能力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施工经验以及自身生产协调能力上存在明显的欠缺,不能按既定的进度计划完成节点工作,造成后续其他相关工序连锁性进度延误;供货单位产品质量达不到合同所要求的标准,专业分包人所完成的工程部位无法通过质量合格验收造成返工等。由于分包单位是业主方指定的,不可避免地使分包人存在心理优越感,对总承包单位的协调管理消极怠慢等。这些负效应的产生势必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结果。

7.2管理甲指分包的方式方法

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和健全合同管理工作,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第一,应留下做过总承包服务工作的证据。文字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结算的时候可作为有力证据,但仅仅有落实在纸面上的文字而不签字不盖章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最终也会在结算的时候增加确认证据的难度。

第二,应该争取获得更大的管理权力。权力的表现应体现在合同上,从进度、质量、安全、付款进度等方面争取最大的权限,做到权利有依据,奖罚有出处可寻。

第三,养成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的工作习惯。对已发生的合同索赔应及时向业主方申报,在双方约定的时效内争取问题的解决,不把问题都留在最终的结算环节。即便双方暂时就费用或其他内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要清楚地记录问题解决到了那个环节,对已确认的内容双方签字,这样便于后续的工作。

8.培养和提升工程总承包条件下的分包管理能力

8.1培养工程总承包的意识

工程总承包就是承包项目的设计、采购与施工等全部工作内容,工程总承包合同一般采用EPC合同,这是未来建筑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而施工总承包只承担施工环节的工作。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培养和承担对各专业分包人的总承包管理的角色势在必行。

作为分包单位可能会突破现有法律规定的分包不能再分包的规定,所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对一级分包进行管理,还要增强对二级分包的控制能力。

8.2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分包管理的准备工作

第一,大力培养具有总承包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电梯工程、空调工程、消防工程、幕墙工程、智能化系统等专业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的设备采购人才。

第二,大力培养设计人才,逐步培养设计与施工、设计与采购的协调能力,培养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指导能力和施工人员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逐步培养对工程项目整体的规划和策划能力。

第三,建立工程总承包的合同管理系统,培养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合同管理人才。

第四,先从工程项目的某些部分着手,培养工程总承包能力。

9.结束语

总之,合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能实行有效的企业管理,也就更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合同管理意识,重视合同管理,提高自觉履行合同义务的意识,提出避免法律风险的方案,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合同管理经验,切实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

[1] [2] 

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实行合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救济”作用。法律事务部门有权介入重大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实质性谈判和正式签约、审查以及合同履行、争议解决的诸阶段、全过程的动态活动。企业应制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配套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3篇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8.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9.实行合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救济”作用。法律事务部门有权介入重大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实质性谈判和正式签约、审查以及合同履行、争议解决的诸阶段、全过程的动态活动。企业应制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配套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10.加大对合同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促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自觉依法办事。企业应制订《合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序列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根据工作布置,每季度末重点对有关业务部门所签订、履行的各类合同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要求上述业务部门整改;如未能整改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则按《合同考核办法》处分。

[参考文献]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4篇

(一)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最直接的风险来自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经济合同,例如,企业未对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核,如果无法按期交货,则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再如,企业对于一些老客户,在销售过程中未与其签订经济合同,当客户无法偿还货款时,企业则面临举证责任难等问题。企业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隐藏的潜在风险、减少由于工作人员马虎使企业面临风险、提醒企业按时、按量履行合同、提高对企业合同保管重视程度,最终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二)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度。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若想生存并发展,不光应有合格的产品、诱人的价格,而且应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保证企业与良好信誉的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可以对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保证按时交货,在企业面对违约、合同变更中,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减少客户及自身的经济损失,并给客户留下守信用的形象,利于今后与客户长期合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加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规范、合理的经济合同可以保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利益,但由于企业对于合同条款的漠视,将导致企业出现违约时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实时跟踪,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义务,正确地处理合同变更、纠纷,使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领导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产品成本上,对于签订的经济合同重视不够,甚至在发生买卖行为时未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无法保护企业经济利益,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二)企业经济合同行为不规范,易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企业对经济合同管理重视不够及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匮乏,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未将交货地点、违约责任、自然灾害免责条款等内容列入合同中,甚至缺少必要的法人签章或企业公章,一但发生法律纠纷时,则面临复杂的法律诉讼过程。

(三)缺乏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手段,降低合同风险管理效率。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落后,对合同编号管理不严,经常造成合同丢失,当发生法律纠纷时,无法向法院提供有效凭证;未能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使用合同管理软件等网络计算机技术,合同签订、修改、变更存在随意性,合同条款的修改及管理无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及人、财、物的浪费。

三、加强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防范潜在经济合同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未能按照合同法律规定条款进行合同签订、履约,最终导致企业间产生合同纠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丧失商业信誉。企业应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学习、更新法律知识,以法律武装头脑,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争取最大利益及避免发生违约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可由法律咨询部门或聘请法律中介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针对本企业存在的潜在不利条款,并对合同中担保人及资产抵押物价值、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保证客户违约时企业利益得到足额补偿。

(二)建立健全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济合同行为。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本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在签订、履行、归档过程中能够按照制度执行,降低企业经济风险,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制度的内容不仅应涵盖合同签订等全过程,包括对合同的洽谈、审核、终止等全部程序。例如,在与某客户签订合同前,由销售人员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取证,如果选择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还应取得客户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并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避免企业由于客户无法支付货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应该详细规定各个业务部门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职责范围,给予合同管理部门一定的配合、支持。同时,制度中应体现部门、员工合同管理奖罚制度,督促、鼓励员工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促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企业内部成立法律咨询机构,由该部门专职负责经济合同涉及的法律事项。同时,该部门应与合同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合同审核、归档、纠纷处理等制度,保证企业经济合同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并通过采取事前审查、事中跟踪、事后监督手段对经济合同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保障企业合法利益不被侵害。三是合理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合同审核、签订、履行跟踪、变更、终止全过程进行监控,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恶意篡改合同行为的发生。

(三)录用、培训合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水平。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5篇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合同已经突显出其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合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企业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上升,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也提上了日程,由于企业的合同档案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好企业合同档案,为需求者提供便捷准确的服务,需要对企业的合同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对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分类管理、集中管理。

1 企业合同档案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的合同档案是企业活动中的重要分支,是重要的凭证,详细记载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也是企业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全部资料,是企业预算、评估和审计不可或缺的内容。合同档案与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

企业经营合同、企业技术合同、企业劳动合同、企业销售合同、企业工程合同等,在企业的合同档案分类中,可以呈现出更为直观和简单的特征,这些合同档案都具有其共性和个性,有一般档案共同的价值和职能,而合同档案还有其个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律性特征。企业的合同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档案,它的内容载体为合同,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应的资料,在《合同法》的背景之下,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合同档案自然也具有法律效应,这与合同档案的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终止相适应,体现出企业的合同档案的法律性特征。

②凭证性特征。企业的合同档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必然会产生较多的经济纠纷,而合同是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实施权利的凭证,也是处理经济纠纷的处理凭证,因而,合同档案显现出较为明显的凭证性特征。

③规范性特征。企业的合同签订、变更和终结是在《合同法》的范围之内有效,可以这样认为,企业合同档案不仅具有法律性的特征,而且还有合同档案所特有的规范性的特征,在法律范畴之内,企业合同档案必须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合同数量、价款,并且还有规定的格式,如果没有依照合同的格式条款,则难以展现出合同全部的法律效力,会使企业合同不完善或不规范,这样,就在无形中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2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分类优化措施

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要克服分散、无序的缺点和问题,要正视合同档案管理的混淆、分散化的状态,实施优化的分类管理措施,减少合同档案分类管理的难度,有效地查找、利用、统计和管理合同档案。

2.1 强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机制

在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之中,积极健全和完善合同档案机制,要对合同档案的相关工作如:收集、整理、编目、上架等,进行制度化的完善和优化,这样,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效能,从安全的角度上来看,强化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机制,还可以确保企业的商业机密,减少企业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2.2 要加强合同之间的联系,做好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理

在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中,要增强合同档案之间的联系,要使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更为顺畅,并且在对企业合同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注重合同文件之间的联系,单立类目、分类组卷,实现科学的保管和管理。同时,企业要指定独立的部门负责合同档案的管理事宜,避免合同档案管理中的分散化和无序化状态。

2.3 实施合同档案的统一编号,利用分类管理

在对企业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中,要将不同的合同文件进行统一的编号,这个工作要依照一定的规则实施,具体如:将年度内的合同文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物资类、工程类等,再加以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分,确定好不同的类别号,然后再依照时间的顺序或者科目的不同编制小的编号,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企业合同档案的保管、统计和利用。

2.4 注重附属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合同档案的完好 与齐全

在对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进行分类优化的过程中,主管单位要负责合同的齐全和完整,要注重对合同档案的附属关联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对于这些相关文件资料要加以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从而确保合同档案在移交之前的齐全和完整性。

2.5 注重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材料的变化情况

在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分类优化过程中,规定在每年的一定时间要进行合同档案的移交,主管部门要移交上一年度的所有合同文件资料,这个工作相当繁琐和细致,还存在一些合同档案的变化情况,诸如:合同签订后还会有合同的变更、合同解除、合同作废等问题,这些相关的合同文件变化情况都要进行及时的把握,由于这些合同文件资料的不确定性,不能一次性地终结,因而不主张将刚签订的合同归入档案室,而需要关注合同的变化情况,将完结的合同档案统一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这样就会使合同档案分类管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

3 优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方法

3.1 集分式归类原则为核心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

企业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要重点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科研内容以及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具有技术性和保密性较强的特点。对于文书档案的分类整理,包括企业的行政事务的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档案内容不利于查找和统计,在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而,需要依循集分式归类的原则,以此为核心,进行合同档案分类管理,要依照《合同法》中的无名合同和有名合同的不同种类,进行重新拟定和分类,从而增强对合同档案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3.2 集分式分类表

我国企业的有名合同主要涵盖了九种不同的合同形式,又称为典型合同,是具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而无名合同又称非典型合同,是没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这九种不同形式的合同要以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为前提,拟定规范而科学的集分式分类表,并且要在集分式分类表中,对合同档案进行分类归档,进行统一的编号和整理。

3.3 分类表的使用方法

在分类表的分类归档整理过程中,年度、分类号、件号是合同档案分类表中的重要元素,其中:年度是合同签订的年份,合同对应的分类号码为分类号,件号是在同类的合同档案分类中的流水号。这三个要素可以用于企业合同档案分类管理中,便于实现对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统一收集、整理和保管。在这种优化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方式下,可以实现同库保管,利于整理和查阅,实现科学有效的合同档案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措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在最近几年之中,房地产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也在从“黄金时代”向“白银时代”过渡。原来那种居住及投资性需求巨大,房地产企业以大量相同类型、属性、观感、乃至营销手法极尽相似的项目高速填充市场,绝大部分企业都能产生较高的收益的情况正在发展改变,在新阶段下这种同质化竞争模式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最大障碍。开拓细分市场,探索房地产相关服务领域可经营性,进行差异化竞争,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也推动房地产企业采取必要的革新,来开发新市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缩减投入-产出周期、优化资本配置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具体执行。针对房地产行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吸引和保留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成为当下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中。

一、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意义

企业是通过员工来产生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协助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目标,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员工积极努力的工作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使用就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将人才视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特殊资源,通过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内在价值,为企业服务。现代企业愈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加大人力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房地产企业性质特殊,需要使用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怎么样留住这些人才、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团队内部良性竞争,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有效提升企业效益,取得竞争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多种主题贴切、内容和形式上容易产生共鸣的激、奖励措施组合,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房地产企业产生更大的价值。

二、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激励的措施

企业常用激励方法一般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种。常用物质激励方式有很多种,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奖励激励等等。物质激励通过直接的物质奖励,为员工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来达到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满足员工在物质方面的需要,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房地产公司在薪酬设计时,通常提供给企业自身员工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不仅如此,还针对不同类型人员,采用不同的薪酬模式来达到最佳效果。如对销售团队采取底薪+提成模式,以销售业绩和去化率为薪资体系的基础。而对于团队中核心员工和企业管理层,采取绩效工资、股权激励这些长期措施激发他们工作的高效率。虽然大型房地产企业与小型房地产企业会采取不同类型的薪酬体系,但大多都是基使用于不同类型岗位选择不同薪酬模式这种富有弹性的方法,使各种类型专业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作用。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在选择的人才素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薪酬成本之间达成平衡,使公司在合理的薪资付出范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因而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使用相似的薪酬激励方法来吸引和保留高素质人才。那么如果要想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通过设计更体贴的福利措施,来区别于其它公司。福利激励比起薪酬激励所需支出的成本更低,但是福利激励可以更多的渗入人文关怀,如果能与相应的非物质激励措施相互结合使用,就可以产生绝佳的使用效果。

非物质激励措施实施的好与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与措施,使公司与个人形成良好互动。非物质激励手段灵活多样,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使用如职业规划-专业培训-职位晋升机制、沟通与情感培养机制、精神激励、以及通过参与团队决策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公司凝聚力。现代企业管理更加重视员工能力、意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真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法,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非物质激励方面,人力资源部门更应该重视员工的具体情况,在执行激励措施和培养企业认同感方面,着重突出“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实施手法,避免那种程式化的操作方式,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使用效果。

三、在设计激励措施时相辅相成,突出主题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

房地产企业是一个集成多种功能岗位于一体的复杂的集合体,经济效益的产生依赖于各岗位之间密切的配合与协作。构建合理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团队,提升并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凝聚团队协作精神,开展良性竞争并杜绝其向恶性竞争发展,这些具体的协调工作需要在一个大的运作环境和主题概念下来实施,企业文化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行;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电力企业为确保在新时期的经济优势,应加强对市场经济因素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行现状, 制定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和运行措施,以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在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前提需加强对市场因素和电力运行的情况全面分析,从而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优势和稳定发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针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通过对生产、运行和经营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实现控制经济成本的目的,确保企业的经济优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全面掌握运行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必要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和了解,制定合理的改善和挽救措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针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加强对企业生产内部构造和外部运行环境的全面分析,以实现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二、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加强对成本的科学管理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是结合时代因素和经济因素,全面分析电力企业运行现状的必要措施,以市场因素为导向,设计相应的服务措施和服务内容,是确保电力企业经济优势的基础。成本管理的运行,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紧紧把握市场经济的影响,以此设计电力企业新型服务产品,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科学分析市场影响,设计新型服务和产品,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行实际,设计相应的物美价廉服务和产品,实现对人力资源和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为电力企业的运行确定积极导向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为电力企业运行和发展树立积极导向,即电力企业的发展,应注重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电力运行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成本管理的运行,要求电力企业应把握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加强对管理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电力资源的高效管理,确保满足工业和家庭用电的不同要求,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注重对市场经济因素的分析和运用,加强对电力运输和统计等工作的管理,以确保科学管理电力资源,减少人为情况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电力资源流失,是新形势下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成本管理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及时分析电力运行过程中人力消耗、设备维修等各种经济支出,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详细数据信息,是维护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

三、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主要受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影响,造成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深度不够、管理不够全面,从而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发挥实质性维护效果。管理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形势较为单一,缺少相应的灵活性,造成对电力企业运行的相关情况,不能进行全面指导,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管理理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应的工作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指导,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和电力运行实际有效结合、发挥实质性管理作用,严重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运行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益。

四、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科学运用市场因素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科学运用市场因素,加强对市场需求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以打破传统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运行的束缚。电力企业科学运用市场因素,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对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都应加强关注,结合电力企业运行的相关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结合市场因素,科学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运用在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

(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以实现对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全面认识,从而制定合理的应用措施,确保其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行中发挥实质性管理作用。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应就经济运行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规定,同时加强对经济预算的管理,确保对电力企业成本的全面管理,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电力企业的预算机制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完善电力企业的预算机制,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全面管理和科学管控,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电力企业预算机制的完善,应加强对电力企业运行实际和发展规划的全面研究,就企业的生产目标、运行规划和营销目标等进行全面干预,完善对电力企业运行中能源消耗、电力流失的管理,是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

五、结束语

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运用,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应完善管理体系和预算机制,结合对市场因素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确保积极引导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明.当前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研究[J].经济,2016,(01):238-239.

[2]刘海英.探讨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J].通讯世界,2016,(09):210-211.

企业合同管理措施第8篇

在施工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当前,施工企业只有树立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企业经营风险防范,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这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和信息不完整造成的。认真分析和研究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类经营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施工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一)投标报价风险

投标报价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因报价失误造成项目投标失效或因技术因素造成项目低价中标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亏损风险。由于工程施工招投标一般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确定中标单位,多数业主片面追求最低中标价。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采取让利的方式来降低报价,由于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微利高危企业,巨大的让利幅度势必导致施工业企业因不能有效消化压价让利损失而引发工程项目生产和安全管理难以到位,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等风险。

(二)垫资风险

垫资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未正式中标或者正式签订合同前就把大量资金借给业主,或提前交纳大量履约保证金,或工程款长期被业主拖欠不付等原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违心地进行垫资施工。这些现象正是当前建筑领域不规范,建筑行业供求失衡,甲乙双方合同主体不对等,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结果。施工企业的垫资行为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如垫资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工程款不能落实、应收账款逐年递加等,这类风险规避难度较大。

(三)债权债务风险

债权债务风险是指施工企业由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权无法回收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同时由于无法按时清偿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等有关债务,造成被债务人、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问责等风险。近年来,巨额的工程款拖欠带给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帐准备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及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严重危及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合同有关工期、质量、价格、技术、安全等相关条款中存在的瑕疵或缺陷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而产生的风险。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知施工合同中存在着对自己诸多不利的苛刻条件、漏洞、陷阱,却不及时予以回避,从而对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技术和工程安全进行高品质承诺,并把奖惩标准列入合同条款。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无法履行合同承诺,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为此,施工企业将面临巨额的工程延期违约、质量等级违约、安全事故违约等扣款风险。

二、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投标报价风险的防范

施工企业要有效防范投标报价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报价,增加科技含量,

努力降低施工成本,不断增强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促进施工企业的由规模效应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首先,竞标阶段合理报价。在施工项目的竞标阶段,施工企业必须全方位搜集建设项目和建设方的一切资料,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深入施工现场与施工市场,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深入了解现场状况,理解和吃透建设方的意图以及合同文本中的相关条款,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评估决策。在投标报价前就应该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

(二)垫资风险的防范

由于施工企业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生存不得不接受业主提前注入资金或拖欠工程款的要求,因此,垫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但是可以控制的。在此种情况下,施工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首先,要收集资料,对业主的资信状况严格审查,详细了解业主的基本经营情况和信誉状况。在谈判前或谈判中,要调查、了解、摸清业主方的情况,向业主提出查看相关资料和文件、证件的原始依据的要求,对疑点要向业主落实情况,以便做出投资决定。其次,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分析,确定项目的投资性质、投资额及投资效益分析,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债权债务风险的防范

对债权债务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有效防范债权风险,防止发生资金链断裂。为此,施工企业要强化工程结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有效化解企业的债权债务风险。首先,强化工程结算管理。一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时效监控,及时预报潜在的问题和可能风险。对由于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企业应收帐款,要认真测算其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帐损失成本以及融资遇到困难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危机。二是要不断强化工程款拖欠的清收力度。针对不同工程拖欠款的特点,适时洽商或实物抵债等多种有效措施,回收工程拖欠款,以控制工程款坏帐风险。

(四)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

施工企业要有效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必须具有履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在施工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提高法律意识、履约意识。为此,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阶段必须逐字、逐句地研究合同的专用条款,发现并采取措施杜绝合同瑕疵和合同缺陷,拒绝不公平合同或协议。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必须加大过程监控,做好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风险的规避,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质量安全措施等,确保工程项目按工程施工合同约定顺利开展。

三、结语

施工行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管理。一是要严格项目管理。始终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质量、安全、进度为管理重点,以组织协调为保证的项目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一次性的项目施工组织保证体系。二是要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