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4 17:08:01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1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就有两种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引领学校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以师为本,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解决在学校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智慧,有利于完善和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民主与科学管理,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摘取几个案例与大家交流,并谈谈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有效沟通的做法。

案例1:2009年学校推行绩效工资改革,这本是一件好事。各校要根据上级文件制订岗位方案,教职工聘任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对于我们学校困难不大,因为已评了高级、中级的人数不是很多,没有多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全校教职工没有多大的意见。

教师岗位聘任完成后各校根据工作岗位推行绩效工资分配,难点是每个人绩效工资的30%作为活动部分纳入到学校进行考核再分配,主要根据班主任、教育科研等工作量的大小和任责轻重进行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鞭策落后,鼓励先进,问题就是这30%的绩效工资怎样分配?上级没有一个具体的文件说明和具体的操作方案,这在当时是学校谈论的热点,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关系十分紧张,学校要制订这个分配方案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学校这一重大事件,因为直接关系到教职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于是我校采取了三步走的办法来制订绩效分配方案:一是组织教职工学习绩效工资分配的相关文件,领会将绩效工资的30%纳入学校进行再分配的目的是什么,领会绩效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师要和周边和城里学校的同行打听,看他们学校是怎样进行分配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全校教职去理解绩效分配的政策,多议一议、多比一比、多听一听等,更多地将其他学校的做法和教师自己的想法进行融合来指导学校制订绩效分配方案,或许正符合老师的想法。二是学校召开行政会议,达成共识,根据上级绩效文件制订本校绩效分配的初步方案,有利于教职工交流,了解学校的意愿与全校教职工的想法有多大的差距,查找问题在哪儿。三是对全校教职工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学校制订了绩效分配的初步方案暂时不向教职工公布,但是将绩效分配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设想利用会议对教职工进行说明,这样与教职工进行分别沟通交流时具有针对性,也让教职工有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拿两周时间除了处理好学校的常规工作和上课外,每天找5名教职工进行谈心,交流的问题是:近段时间你的工作和家庭如何?你对上级绩效分配的政策理解了多少?你了解周边学校的绩效分配方案吗,有何想法?假如你要为学校制订绩效方案,你认为需要从哪几个方面人手?特别是你对行政、班主任该不该享受津贴,享受的标准是多少?你认为加班费用、课时、早晚自习、期末质量考核等的标准又是多少?我与全校46个人(包括我自己)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流,我听得特别认真,让教师慢慢地说,我慢慢地记录下来,不时询问其细节,不时对教师的真实想法给予肯定和赞许,不时对教师过激的想法进行引导,既是对全校教职工的尊重和理解,又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体现。然后,我将教师的各种想法进行归类梳理,召开行政人员和绩效分配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分析和研讨,对照上级绩效精神,借鉴其他学校方案,融入教职工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从而很快制订出了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将方案提交教职工讨论,再征求意见,教师发现方案中有很多条款来自于自己的提议,最终将绩效方案提交全校教职工投票表决,并且一次通过。我在想,虽然学校制订的绩效方案并不一定完美,但是来自于全校教职的沟通交流达成的,采纳了教职工的合理建议,相信有了这一个试行稿,不断地修订将更加的完善和符合教职工的意志,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

案例2:我原工作的学校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其经历了高中、初中和职高等多种办学体制的转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制订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社会在发展,学校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各项管理制度同样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学校才会充满生命力。

《学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是关乎全校每一位教师切身利益,也是最为敏感的学校管理制度之一。其实,我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经过多次修订,也反映了大多数教职工的意志和想法,但是在2009年教师评定职称量化后,不少老师对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中的奖励加分,论文界定和数量多少的加分、病事假扣分、课题加分等一些条款意见比较大,突出的问题是各级奖励只能加一次;杜绝做假的论文,并且要控制论文篇数,降低分数;病事假要严格考核,但要降低扣分,体现以人为本等。

于是,学校召开了行政会议和教代会,研究对学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吸纳老师对制度修订的真实想法和良好建议。主要采取三方面进行沟通:一是召开教职工会议,对教师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中老师反应比较强烈的条款进行说明,让大家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全校教职工公开征求书面建议,主要围绕要修改的条款,并且提出具体修改的内容,学校将全校教职工的书面建议进行整理归纳;三是对部分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对哪些条款需要修改,如何修改等。通过以上方式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广泛征求教师的建议,再对学校职称评定量化细则的条款进行逐一对比,做到职称评定量化细则要符合上级文件精神,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克服主观随意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为标准,这样将全校教师反映的问题和合理化的建议,将职称评定量化细则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然后提交全校教职工讨论通过,结果通过率很高,较好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体现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

通过上以两则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有适切学校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教职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规划、制度制订或修改、学校建设、教育教学、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上,采用多种方式与教职工进行广泛的交流,征求意见,让教职工感到自己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参与者和制度的制订者,能够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敬业、乐业和精业的精神,构建起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和谐的校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学校管理者如何与教职工进行有效沟通呢?

1.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十分严格,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意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因此,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高度和谐。

每一次与教师进行沟通态度要真诚,尊重和平等待人,不能树立自己是校长的观念,高人一等,如果有这种态度与教师沟通是达不到目的,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可能只是你问一句,教师表面回答一句,处处提防,时间一长,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价值。因此,与教师进行沟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沟通哪些主要问题,要写在记录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办公室要安排一把椅子,教师来后要微笑请他(她)座下,递上一杯热水,让其感到很轻松,建立平等的兄妹或姐弟关系,这样可以消除沟通者与教师的紧张心理和顾虑心理。谈话开始要从教师近段时间家庭.、业余活动、教学情况等人手,不要直接触及本次谈话的主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想考问题,突破思维的束缚;谈话过程中只需将要沟通的问题逐一提出,学会认真的倾听,不要急于插嘴,切不可与教师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讨,做到每一个问题谈完后,适当进行分析,好的建议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有些建议和问题不要直面肯定,需要多方征求意见,对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提交学校行政会研究,这一点特别重要。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2.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进行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不同的问题才会征得到教师的各种建议和真实的想法。沟通的方式有书面征求建议、全员沟通、个别沟通、会议沟通、设立意见箱等。其实,会议沟通的方式是很难搜集到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因为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一般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怕别人说是不会发言,即使发言也是表面现象。个别沟通注意选择学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的教职工,收集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学校制度制订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虑,兼顾各方面。

3.沟通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何种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学校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了多少问题,多少建议等,及时召开行政会议,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研究问题时要公正、客观,特别是不能听取某位教师的一种观点,更要杜绝某教职工的“小报告”,将沟通交流及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议事报告要实行一事一议,共性的问题、个性的问题、合理的建议、对于教师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议或暂时未采纳的建议要给出具体说明。可以采取给每位教职工发放一份,或者张贴在公示栏,也可以召开教职工会议进行一一说明。同时,对于学校在给教职工反馈议事报告时,肯定合理的问题和建议,对于教师提出暂未采纳的问题和建议不要直接反对,要含蓄地表达其意思,切不可点名批评任何教职工,以防挫伤教职工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的积极性。

4.要重视沟通“双向性”。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对应,都不是成功的沟通。在教师找校长沟通时,如果校长要么推诿没时间,要么不积极配合,导致的结果就会是教师怨上加怨,双方不欢而散,就严重打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校长主动与教职工沟通,而教职工不积极配合,双方也不可能消除误会,甚至可能使误会加深。所以加强学校内部的沟通,一定不能忽视沟通的双向性,作为校长应该有主动与教职工沟通的胸怀;作为教职工也应该积极与校长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2篇

在人事制度不断发展变革的新形势下,有些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一直沿用过时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人事管理人员完全凭经验办事,随机性工作较多,给被管理者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使自己对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劳动关系控制乏力,以致工作陷入被动。也有些高校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办事的意识,甚至知法犯法,有意钻法律的空子来“维护”学校的利益,突出表现在编制外用工管理方面,有些高校一味地为了减少学校的劳动用工成本,不按规范签定合同、不按时发放劳动报酬、不为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等等,这些现象都导致了编制外用工领域的劳动争议和纠纷频频发生。除此之外,高校教职工人员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高校没有建立预防和协调劳动争议的长效机制、高校工会没有真正发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高校内部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二、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发展过程之中,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且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人事管理体系。1.转变人事管理方式,增强人事管理的透明度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将人事管理角色由偏重对教职工进行约束和控制向关心和激励的方式转变,将人事管理的方式由自上而下行政式的刚性管理向双向互补合作式的柔性管理转变,这是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需要。要不断增强人事管理的透明度,做到人事工作信息透明化,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努力营造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人事管理部门要积极采纳教职工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双向沟通使人事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为更多的教职工所理解和支持,从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2.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制定规范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既能有效地保障高校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是避免发生劳动争议和纠纷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将来可能处理劳动争议和纠纷时能够提供的必要依据。人事管理部门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人事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和完善一系列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使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针对编制外用工领域劳动争议和纠纷频发的现象,人事管理部门还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时给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在确保双方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的同时,也为双方可能发生的纠纷调解或仲裁提供依据。3.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妥善调解已发生的劳动争议在当前高校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内部在劳动关系方面发生争议已在所难免,可以说劳动争议是依法规范劳动管理之后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因此,依法有效的调解劳动争议,避免劳动关系矛盾激化,也是高校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题中应有之义。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建立劳动争议的预警机制。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步入关键阶段,教职工原有的利益格局面临调整,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这就要求高校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要更加凸显劳动争议预警的前瞻性作用,及时预测劳动关系中不稳定的因素,并保持高度关注,主动介入协调矛盾,争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已发生的劳动争议和纠纷,人事管理部门要会同工会进行妥善解决,尽量做到争议双方通过自主协商来化解矛盾,避免将高校内部劳动争议推向社会,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

(二)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工会法》规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因此,高校工会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应坚持把“以教职工为本”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工会从活动型、福利型工会向服务型、维权型工会转型,建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工会应努力发挥在学校和教职工之间所起的纽带作用,经常深入到教职工群众中去,了解广大教职工的呼声和愿望,既引导广大教职工服从学校的管理,又能及时向学校反映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同时,工会要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集体参与中获得荣誉感和归属感。工会还要积极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当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因法律赋予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纠纷时,工会要及时参与到协调劳动纠纷中来,做到既能够支持教职工的合理诉求,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又能够客观地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从而达到通过协调矛盾纠纷来稳定高校内部劳动关系的效果。

(三)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高校成员具有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培育,是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独特校园文化的形成与传承,能够缓解高校内部各成员间的矛盾,融洽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对高校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要重视优良校风的建设和弘扬。校风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优良的校风会对教职工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增强教职工态度、行为方式和习惯的一致性。其次,高校要重视挖掘和凝练学校发展过程中能够集中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以此来熏陶和团结教职工,进而形成广泛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利用群体价值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来增强教职工的荣辱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引领教职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职业道德真正发挥出约束和规范教职工行为以及调节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学校对教职工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学校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3篇

一、今年开展*评议政风行风所做的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局党委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局领导班子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对各阶段的工作作了统一部署,并成立了行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设立了专门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下属学校开展行评工作。下属各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行评实施方案,做到上下联动,扎实推进。

二是制定方案,周密部署。6月份,我局先后召开了全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评议工作动员大会、机关干部大会和收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座谈会。在系统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为使整个*评议工作做到步调一致,整体推进并扎实有效,我局制定了《*文教局*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评议政风行风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区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树立廉洁、务实、高效的行业形象,形成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作目标就是通过深入广泛开展*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民人群众满意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促进文教系统的政风大发问和行风大转变。要紧紧围绕推动文化教育和谐发展这个主题,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以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师德师风、中小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重点,以公正评议促进有效整改为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文教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文化教育事业。

同时,明确了今年的评议对象,除局机关外,还包括全区各中小学校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为便于开展工作,局评议领导小组把今年评议内容的重点,确定为抓好在20*年*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和20*年省、市“政风行风热线”中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和师德师风问题,切实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单位建设。《方案》明确规定了今年*评议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至10月结束,分六个阶段进行,即全面部署动员阶段(5月25日至6月28日);征求意见、自查自纠阶段(6月29日至7月20日);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阶段(7月21日至8月20日);督促整改、建章立制阶段(8月21日至9月18日);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阶段。局属各文化单位、学校均制订了行风评议方案,并进行了自查,要求9月底整改到位。

三是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制订了《*文教局*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宣传工作计划》,加强了此次评议工作的宣传力度,编发了《工作简报》6期,并通过专栏、板报等形式及时宣传了*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进展情况和成果,及时传达了省、市*评议工作的精神。强调人人都是行评对象,个个都是文教形象,激励广大教师齐心协力搞好行风建设。

四是开门评议,恳求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召开了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校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局领导和机关相关责任股室,于7月19日走上街头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群众对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在局统一安排下,各基层单位也采取了各种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并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解决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三小的“百名教师走访千名家长”的问卷调查活动独具特色,效果明显。聘请政风行风评议员,建立了意见箱,公布了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自查和意见、建议征集,经疏理共有7条意见被列为我局今年必须整改解决的问题。

五是边评边改,强抓落实。局行评办公室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类,局领导及时批转到局机关有关股室或局属有关单位,要求按照时间表、责任人方式及时落实措施,及时整改。对疏理出来的问题和省、市反馈来的意见、建议以及件,件件都制定了专门方案、明确责任人予以整改落实,做到了不拖延、不护短、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了边评边改。

六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评议工作中,我局根据反映较集中的问题,为切实改变作风,从建制度、抓长效着眼,出台了“七个严禁”、“五个查处”和“一个不准”,用铁的纪律确保本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出实效。具体做法是:严禁机关干部的消费让基层埋单,严禁各单位集体组织用公款外出旅游,严禁单位内小团体经常处理单位钱物,严禁系统内干部职工在任何时候和场所进行,严禁到业务单位索要、吃喝,严禁以联络关系为由肆意开支,严禁经常用公款出入高档娱乐消费场所。查处大额资金开支不明情况,查处中心小学大额收缴村小公用经费、杂费补贴情况,查处挪用工程款项情况,查处专项经费的余额处理情况。不准收费补课。针对学校财务规范管理问题,制订了《*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校长离任审计制度,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以此来逐步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各类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1、20*年省教育厅回馈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在今年的*评议工作中,省教育厅回馈给我局的20*年的意见和建议共8条,内容涉及收取借读费、学校(教师)收费补课费和服务项目收费问题。

关于反映实验小学收取借读费和练习本费的问题,我局在收到回馈信件时,立即对此问题进行了复查,经复查,家长反映的情况源于对有关政策不清楚,对交借读费和练习本费问题存有疑虑。此问题在今年的*评议中进行了整改复查,已落实到位。

关于反映学生参保交费问题,我局已在去年的*评议中整改到位,在今年的自查自纠中,我局又把此问题列入了整改范围,对各种服务项目的收费工作明确了更严格更规范的操作程序,始终把学生的自愿放在首位。此问题已整改落实到位。

其它反映学生交报刊费、学校(教师)收费办培训班、补课班等问题,我局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查实,有的问题是人的疑问,有的问题主体不在学校,也有反映不实的问题。但对所有的问题,我局都作了认真的调查,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问题做到了件件有落实,有回复,全部进行了整改,都已落实到位。

2、20*我局满意度调查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在20*年*评义政风行风工作中,我局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共11条,分别是反映教育政策方面5条,反映教育教学管理问题2条,其他问题4条。这11条意见和建议,内容涉及公办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的落实、教师工资的到位、小升初学区的划分以及薄弱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此,我局在今年的*评议工作中,再一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复查落实,把十一条问题分别落实到了财务股、普教股、人事股、办公室等相关责任股室。各责任股室高度重视,再一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回访,分别写出了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意见,整改情况已全部到位。

3、20*年我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在今年的*评议政风行风自查阶段,我局先后召开了多层次的收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座谈会,自查中共疏理出7条意见和建议,分别是反映教育政策问题1条、反映教育教学管理问题4条、反映收费问题1条、其他问题1条。在这7个问题中,涉及教育政策问题的是反映“个别学校民生工程款发放不及时,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局责成纪检监察股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中学对住宿生困难补助2万余元未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文教局及时进行了督查,学校也进行了整改,校长因此受到了行政警告的处分。关于极少数学校违规收费补课问题,我局已对20*年存在收费补课的*中和*中学校长分别给予了免职和撤职处分,今年以来未发生学校收费补课现象。对于学校财务管理有待加强的问题,我局着重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全区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指出了问题和不足,要求改进;二是对财务管理规范的予以表彰,通报表彰了8所学校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三是制订了《*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发至各校,在20*年9月起试行;四是对离任、调动的学校校长进行了离任、任职审计;五是召开了学校财务人员会议,进行业务学习、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关于“少数服务部门对学生服务性收费项目宣传不到位,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我局召开了服务部门负责人会,强调了开展服务性项目的要求和纪律。规定凡经区联席会批准可由服务性单位上门服务的项目,一律在开学后一周才能办理,由服务单位聘请非在职人员为代办员去开展,代办员必须有聘书、上岗证或委托书,学校不统一组织,不代收代办,不强行推荐,必须完全尊重家长或学生自愿选择的意愿。服务单位印制了《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于众。服务项目收费必须一人一票,票款相符,对未经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在学校开展。同时,为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的岗位责任,分别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在自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均已作了整改,并有专项措施予以落实。

4、20*年由市局收集到反馈来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在今年的*评议工作中,由市教育局收集到的列为我局整改落实的意见和建议共20条,分别是关于教育政策问题1条,关于教育管理问题3条,涉及收费问题16条。

反映教育政策问题,主要是指*中学20*年下学期国家下拨给住宿生的2万余元补助款,没有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此事已在我局自查时已进行了自纠,对有关责任人员已作出了相应的处理。

关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3条意见,经我局纪检监察股、财务股等责任单位督查,有的问题反映不实,有的问题主体不在学校,调查结果均已在第一时间向市局作了汇报。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教代会;创新

当前高等学校都在进行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制度改革,总体来说,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机制,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内部管理、监督权力运行。教代会制度作为教职工行使民利、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立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和动力,这一观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管理者的共识。

一、教代会的内涵

现行的教代会制度是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要求的高校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教代会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为广大教职工搭建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平台,是现代大学实现民主治校的重要渠道。

(一)职权范围

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规定了教代会具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四个方面的职权,这些职权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明确了教代会行使职权的范围,具体包括:其一,审议建议权。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关系到学校建设和发展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对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二,审议通过权。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如职工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励办法以及上一届(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等。其三,审议决定权。学校重大事项的决定,尤其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必须提交到教代会或其常设机构进行审议表决。其四,评议监督权。现阶段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照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从德、能、勤、绩、廉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测评和评议。

(二)运行机制

从制度层面看,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民主治校的实践措施。一方面其规范了权力的有效运行,让权力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其规范了利益的合理分布,维护了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公平正义。从体制层面看,教代会工作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工作,在管理活动中参与决策与监督,既是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一环,又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渠道。从社会层面看,教代会是一种群众性的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它代表的是全体教职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教代会反应民声、体现民意,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媒介,更是现代大学实现科学高效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代会的法律地位

教代会作为高等学校实现民主管理过程中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工作和制度形式,具有严格的法律依据与权威性。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教代会的地位、作用、意义、职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定位和民主角色给予了详尽的阐释,在法律层面上界定了教代会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合法性。

(二)教代会的政治地位

党的十提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利”。深化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会日益复杂,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难题亟待破解。教代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会得到极大发挥,教代会的优势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得到逐步的显现。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突出教代会的地位、加强教代会建设,必然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教代会是权力构架的平衡器

一方面,通过教代会的监督,学校的行政权力更加规范,决策会更加科学和符合民意。教职工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切身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学校领导权力和教职工的民力在教代会的框架内找到了平衡点,形成一对和谐的利益关系,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学术治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学术权力与原有的行政权力的再分配,必将成为一个长期的磨合的过程。权利再分配的过程中必然要存在摩擦,要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教代会职能决定,它可以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调和,平衡各方的利益,发挥一个音量调谐器的作用,减小或消除不和谐声音。

(四)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

现代大学制度把内部管理权力划分成三部分,即政治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来明确各自的权力范围,协调三种权利间的关系,使其长期处于和谐的稳定态。民主管理就是维持这稳定态的催化剂,保证管理顺畅高效。教代会是高校民主管理最有效最重要的形式,因此说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内容。在学校内部治理中,教职工以主人翁身份通过教代会这一民主管理平台,直接或间接参加学校管理。现代大学的标志是民主治校,学校的内部事务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使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其实质就是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通过教代会这一载体,以民主的方式协调好行政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学术利益团体和行政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和谐与科学发展。

三、现行教代会制度存在的不足

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背景是以服务于行政化管理体制为特征的。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代会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处于不断地变化和调整中,但囿于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羁绊,它在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中所表现出的民主性作用,不论从范围还是程度上还存在局限性,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权威性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一)民主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充当管理角色的权利架构没有给教代会留出应有的空间,教代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足够大的舞台。一些行政管理者对教代会缺乏认识,对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缺乏深入的了解,教代会的职权得不到彻底发挥,教代会常常处于无事可做的境地。管理者常常不能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忽视了教代会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教职工民主意识淡薄,对教代会的职权不清楚,对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缺乏准确的了解,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水平较低。客观上,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热情不高,民主政治文化氛围不浓,受传统体制束缚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管理行政权泛化

教代会是高校的权利机构之一,在有些时候还得不到完全承认。有些行政管理者存在狭隘主义,认为强化教代会职能会削弱行政权的主导地位,弱化自己的权威性。在政策的制定与决策过程中,不顾及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将行政权力凌驾于民利之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职能部门行政化现象严重,没有处理好权利和服务的关系,将服务职能等同于权力行为,行政、服务、监督权利之间的关系混淆或倒置,事实上弱化了教代会的权利地位。这种行政权力泛化造成了民主管理要听从行政指挥棒指挥的局面,民主观念体制性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长效机制缺失

教代会职权全面落实,必须有科学完善的长效制度作保障。目前,高校教代会落实各项职权的直接依据是教育部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配套实施细则,具体工作的开展要靠党委文件一事一文的布置,缺乏系统配套的制度支撑,随意性较强。没有形成与学校《章程》、重大决策制度、干部监督制度等有效的协同,缺乏长期的规划,工作连续性不强。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决策没有纳入教代会监督范围,教代会的职权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教代会形成的决议不能够完全执行,提案办理常常避重就轻,落实不到位。

(四)地位与作用未充分展现

在部分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多数时候还是停留在形式上,党政领导没有把教代会视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监督决策机构,没有把积极为教职工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行政权利运行、实现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方针落到实处,没有把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放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局中去考虑,没有认识到全面贯彻教代会制度是加强对干部监督和管理、反腐倡廉的重要形式。有的时候教代会还只是起到学校党委回避矛盾、寻找借口的“挡风墙”的作用,教代会的地位被削弱,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四、对策与思考

建立和完善以教代会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代会需要在职权范围、运行机制、组织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充实, 在制度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适应,在切实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进程中,发挥教代会应有的作用。

(一)教代会内涵的再定位

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作用发挥的程度,是由其地位和权限决定的。高校内部治理从传统体制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型过程中,教代会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真正实现民主管理的目标与作用,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权力环境支撑。明确治理环境中各个部门的职权范围,教代会的权力方能回归。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处理好外部和内部两个领域的权力关系。在学校外部,要处理好高校与政府、社会、市场的权力关系,明确相邻两者的权力边界,保障高校的独立法人资格、社会主体地位和享有的自力;在学校内部,要正确对待党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权力之间的关系,遵照现代大学的制度模式,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教职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在内部权力领域中,要通过凸显教代会的地位,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权利,实现民主治校。教职工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使是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来实现,势必要对教代会权利的范围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丰富教代会的内涵,将传统管理体制里属于社会、政府以及学校行政的部分权力转变为教代会的职能,这既是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保障,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需要。

(二)科学长效机制的再完善

其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制定落实《规定》的配套措施,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执行、监督、考核等工作环节的制度进行整合,形成有机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保障教代会工作顺畅运行。其二,要建立教代会与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联动机制,将教代会对干部的民主评议结果纳入到党委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和任用机制中,将教代会对干部的监督情况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范畴。其三,要完善教代会与学校行政协作制度,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确定每年召开教代会的时间,即教代会日,并写入学校章程,将学校行政的年度总结、计划、提案落实情况报告和财务预决算报告作为教代会的固定议题,接受教代会的审议和监督。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5篇

一是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对于一些发展层次比较低下、还没有建立起良好学校文化的学校来说。行政会议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校长需要处理的事情不会很复杂,上级的各种检查以及各种奖励评优也很难落到他们头上,他们所做的主要是一些常规方面的工作,很多事情通过行政会议口头传达即可、行政会议开起来也比较方便,会议成本也会较低。在这些学校,文件公示和书面通知往往不会引起有效的关注,同时由于这些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自觉性不高,在工作上敷衍了事的也比较多,通过行政会议当面布置工作或商讨事情效果相对会好一些,效率也会相对高一些。

而对于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学校来说,学校文化建设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良好的学校文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会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而这些困难和矛盾往往需要班子成员共同面对和解决。在很多事情都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马拉松”式的行政会议就会变得比较普遍。这时,行政会议频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未必是效率不高的表现。但不可否认,随着开会时间的延长和开会频率的增加,与会人员难免倦怠,精力难以集中,会议效率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这时,校长应抓大放小,抓住一些核心问题和核心矛盾开展深度研讨,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则应本着从快、从简的原则解决。这样才能提高行政会议的效率。

对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校来说,教职员工大都能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都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这些高位发展的学校基础设施较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设备,一些行政上的事情大都可以通过网上办公平台进行传达,而不需要召开专门的行政会议。在这些学校,行政会议的功能发生变化。不再是行政命令传达,而是成了主题报告、典型经验交流等学习和培训的场所。这时,传统意义上的行政会议趋于消解甚至可以完全取消。

二是学校规模。学校规模大小对于学校行政会议的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行政事务相对而言不是很多,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复杂,学校管理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行政会议大多是上传下达,即使有矛盾需要解决,由于人数少,协调起来也相对容易,有时想开成“马拉松”式的会议也很难。而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以及人数的增加,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而行政管理也有不断僵化的趋势。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行政会议的层级也越分越多,行政指令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效益逐步衰减。同时,由于学校规模扩大。班级、部门的增多,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也会大量增加,学校领导层协调、平衡、控制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各方利益博弈的情况下,“马拉松”式的会议势必越来越多,会议的效率也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学校规模的扩大,成了学校行政会议官僚化、形式化的一个催化剂。

总体来说,学校行政会议究竟要不要取消,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程度而定。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管理情境和个性化的管理环境,一项管理措施能不能取得效果以及取得的效果如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学校行政会议是学校管理的方式之一。其本身没有过错。现在大家之所以在此讨论行政会议要不要取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行政会议的效率低下,存在着很多弊端。而这种弊端的产生大多是人为导致,而不是管理方式本身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学校行政会议要不要取消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提高学校行政会议效率的问题,是涉及学校行政会议如何转变职能、改进程序设计、如何进行形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议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强化“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尚未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充分重视。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新起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掌握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具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好、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建议,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明确了新起点、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举措。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管理队伍。

2.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校教学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机制,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永恒主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教学管理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人员肩负着组织实施教学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没有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重视

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中等专业学校纷纷“升格”,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建议,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育办学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将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到了校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方面,却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未引起高等职业院校的足够重视。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相关政策面的支撑,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培养、考核、激励等机制。

2.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又比较困难,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工作量和管理责任不断增加,工作节奏明显加快速,教学管理人员感受到很大的工作压力。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有的专职管理人员一有机会就转向了其他岗位建议,有的兼职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致使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系(部)教学秘书人员变动频繁。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给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人员构成复杂。有长期从事教学管理的老同志,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有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转岗的人员,有兼其他工作的“双肩挑”人员等等。二是学历层次不高。和教师队伍相比学历层次明显偏低,高学历管理人员极少。三是教学管理平均年限偏短。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新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比例高,加上人员的流动大,导致教学管理平均年限偏短。四是性别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队伍中,女同志偏多,男同志偏少。五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少,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和掌握职业教育管理理论的人员更少。

4.教学管理队伍创新意识不强

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疲于处理大量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议,静不下心来潜心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多,培养的少。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外出参加会议或参加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有参加教学管理专题培训和脱产进修的机会了。另外,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管理人员被动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和领导的意志,养成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惰性;加上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评价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一个样,创不创新一个样,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政治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教学管理人员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和教学服务的思想,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议,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步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3.出色的业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一是要具备教学管理基础能力。熟知教学管理内容、要求,掌握教学管理方法、流程,熟练使用教学管理软件、工具,精通教学管理业务。二是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全面贯彻与执行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能科学制定与实施教学规划、方案、程序,能有效对教学管理进行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建议,教学管理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都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管理人员要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5.健康的身心素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增加,工作节奏加快,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建议,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心理。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韧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淡泊名利,并能够承受各种挫折和误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搞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认真分析,统筹规划,科学制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将教学管理建设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三是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为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他们努力有方向、工作有奔头、干事有平台、个人有发展。

2.健全教学管理队伍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津贴。根据教学管理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从事工作的年限,设立不同津贴标准,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同龄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各项制度,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设立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给予相应的荣誉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建议,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给政策性倾斜,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结构

一是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完善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设置专职和兼职教学管理岗位,系(部)设立教学管理办公室或相应专门机构。二是制定教学管理岗位标准。研究确定各级各类教学管理岗位数量,制定各岗位标准和职责,明确各岗位任职条件。三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选聘。研究确定教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严格坚持标准选聘管理人员,并加大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4.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理论学习。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组织开展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理念、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二是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制订管理人员培训计划,选派人员参加教学管理研讨会,开展院校之间的考察交流活动,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层次业务培训班,对新进人员的岗前专项培训。加强计算机应用、教学管理软件等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支持鼓励管理人员攻读高等教育管理硕士及以上学位建议,提升整体管理人员层次。

5.培育教学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树立教学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挂牌上岗,热情周到,认真负责,主动服务教师,主动服务学生。二是倡导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拓进取,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思路,不断探求新途径。三是进行管理研究立项。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研究,申报管理研究课题。定期组织教学管理工作研讨,进行教学管理论文评奖,逐步形成教学管理研究良好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娄玉琴.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7,5.

[2]刘毅勇,杨晓降.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 延边党校学报,2009,4.

[3]池碎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用的再认识和素质要求的几点思考[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7篇

高校后勤集团高校食堂管理服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作为满足师生一日三餐的高校后勤食堂,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就餐压力,同时在管理上也承载着众多的关注。随着高校后勤集团化、公司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食堂在服务师生、服务商户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学生对餐饮的需求与餐饮部门提供的餐饮服务不一致,高校后勤集团对餐饮部门的要求与餐饮部门提供的服务效果存在不对称。如何提高高校食堂的服务水平,如何及时有效解决在高校食堂餐饮供应商户提出的问题,对稳定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将结合当前高校后勤食堂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当前我国高校后勤食堂管理现状及特点

高校食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高校后勤集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食堂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饮食保障,业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人数激增,给高校食堂带来巨大的餐饮压力和管理压力。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龙头产业,如何进行正确的定位,如何在物价上涨,面对学生对饮食多样化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干净、卫生、味美价廉的饮食服务,高校后勤食堂和后勤管理部门都在进行尝试。

当前高校食堂一般有对外承包和自供两种方式,由于其隶属关系不同因此管理特点各有优劣。外包食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来核算自己的成本,在管理模式上追求成本经营理念,精细化管理手段,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要比自供食堂效率更高。但随着承包费用的不断提高,物价上涨,竞争加剧,导致饭菜质量有所下降,致使经营户利润锐减,压力比较大。

而自供食堂由于基本沿袭高校后勤集团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在人员构成上比较复杂,有事业编制,也有合同工、临时工等,在管理上由于采用任命制,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经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和矛盾频现,有人事关系上的矛盾,有菜品采购上的漏洞,有高校固定资产使用不当的问题,有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实现对高校食堂管理理念转变

1.高校食堂管理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服务校园的理念

树立“学校食堂为师生”的理念,广开言路,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高校食堂建议,比如借助于网站,建立一套以师生、后勤、商户三方和谐发展的稳定餐饮服务机制,既要通过网络来征集好的建议,也能通过网络来对高校食堂进行评议,改进其餐饮服务水平。通过学校统一制定对外承包的协议,为商户提供部分费用减免,结合政府给予的补助和政策上的支持,切实保障高校食堂为师生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消费问题,倡导健康的饮食观,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注重健康,合理饮食。同时,结合高校食堂实际,面向学生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餐饮到高校食堂的服务中去。

2.改善高校食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不断改善高校食堂的硬件设施,比如桌椅,餐厅消毒设施等,为学生就餐营造整洁、卫生、温馨的环境。增加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既可以减轻贫困生生活负担,又可以减缓食堂用工难题。对餐饮管理强化监督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减少浪费,合理控制成本。严把米、面、油、菜品等物资供货渠道,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卫生、价格合理。对员工管理实施岗位制度,量化指标,量化成本考核。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公示市场信息,做到各类食品价格公平合理,为师生提供满意的餐饮服务。

三、对高校食堂管理的探索与建议

结合高校后勤管理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公平、合理的就餐服务。为此,需要高校后勤食堂管理部门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后勤食堂餐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抓好高校食堂餐饮工作,不仅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添光彩,也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办好后勤工作的光辉使命。高校后勤食堂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完善后勤食堂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对餐饮服务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对各食堂商户和负责人进行统一检查,积极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餐饮卫生、饭菜质量、价格水平等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者,强制取缔其经营。对高校后勤食堂必须抓规范、抓标准、抓制度,对食堂管理目标实施责任制,规范用工劳动,规范食品安全措施,定期组织培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确保后勤食堂统一规范,安全可靠。

2.建立多样化餐饮服务标准,适应师生多样化需求

对高校后勤食堂管理应该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多样化餐饮服务标准,以满足高校师生对饮食的不同需求。比如引入不同口味的个性化餐饮公司,快餐、特色餐厅、民族餐厅等,既要考虑到不同收入师生的饮食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师生的饮食习惯,真正做到“以人文本”的餐饮服务。

3.加强对高校后勤食堂的人员科学选拔,提高管理者文化水平

对高校食堂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选择优秀的人员担任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实际条件,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因此,加强对高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竞聘上岗,适时调整后勤食堂的人员结构,因才适用。

4.广泛吸纳学生参与管理

高校后勤食堂要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代表来参与到学校食堂的管理中去,比如参与餐饮服务评选,学生建议征集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食堂管理,比如通过建立学生食堂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和食堂师傅一起采购食材,为食堂的管理制度提出合理建设性的建议等。

总之,高校后勤食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后勤食堂管理者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用博大的胸怀迎接师生的评议。逐步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不断改善管理思路和理念,因校制宜,努力将高校餐饮工作推向更高的标准,为全校师生提供满意的、优质的餐饮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高校食堂向管理要效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6).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 理论依据 教代会 实施策略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界定

“现代学校制度”①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最早由黄兆龙在《中小学管理》(1998年第1期)上刊发的《现代学校制度初探――兼论国有民营学校管理模式》一文中提出。他从现代学校实际出发,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理论,对现代学校制度进行了探讨和届定。此后,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呈上升趋势。比较权威的是由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博士牵头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家庭、学校互动机制的探索》总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目前理论界对现代学校制度有这样一些观点:

*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规范政府与学校的新型关系,政校分离,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由教育管理专家负责日常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②。

尽管有关现代学校制度的界定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现代学校制度较之传统学校制度的基本属性特征:第一,时代性:一定时期产生的学校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学校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现代学校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学习型学校等先进教育理念。第二,自主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对学校的包揽和对学校的统一规划、管理,导致学校与政府之间单纯的隶属关系和学校主体地位的丧失③;在现代学校制度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发生转变,强调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第三,民主性: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增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形成校本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基础,改变学校内部体制的专制僵化和学校效能低下的状态;第四,开放性:打破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的状况,主动寻求社会、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参与和监督。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前沿课题。现有研究基本都从现代学校产权制度、现代学校组织制度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维度上推进,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及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三个层面。如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建立开放式校本管理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验,浙江省台州市椒江进行的“教育股份制”实验,浙江省宁波市万里教育集团进行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实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和新型资本结构实验,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小政府、大社会”,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验,等等。可见,政府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办学、校内民主管理、家长和社区参与管理是人们公认的特征要素。

二、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现有学校制度面临如何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影响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障碍之一。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与发展的能量,开发学校发展潜力,形成自主发展能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④。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结合现代学校制度的属性特征,我们发现至少有三方面的矛盾需要面对:

1.上与下的矛盾: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的分离,强调政府将本该属于学校的权利还给学校。改变传统对学校实行的全方位的管理方式,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整,赋予学校相应的自主管理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自1985年以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校本管理逐步成为现实。

2.内与外的矛盾:传统学校制度缺少开放机制,学校基本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将社区和家长隔离在外,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严重缺位。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组织的开放性,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管理框架之中,并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有效的互动机制。

3.破与立的矛盾:现代学校制度是对传统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需要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观念定位,在改章立制中将涉及很多人的利益得失。

(二)制度创新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在依法确立学校办学自的前提下,必须使广大教师依法享有充分民主的制度,并有效体现在决策、管理、监督各个环节上”⑤。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曾提出: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第一大阶段,应该以能够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推动教职工、社区人士、学生和学生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制度为建设的重中之重。可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现阶段的重大任务就是对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制度进行积极探索,以更好地应对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以教代会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是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的民主化越来越成为学校生活中的核心内容,但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要求的民主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在中小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民主管理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比如:目前的“校长负责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校长对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的意识相对薄弱,距离学校内部真正实现民主管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社会民主化和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在学校内部,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意识愈来愈强,他们更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兴衰,要求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希望有一个能对学校发展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渠道,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民主管理,为办好学校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代会是教师参政议政的法定形式和主要机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干部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可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代会制度,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改变学校民主管理薄弱现状的法定途径。

2.是推动学校人本管理的需要。人本管理理论渊源于20世纪中期的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研究并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重视人、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动机,激励员工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⑦。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如下:(1)把师生员工的需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用各种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注重对教职工和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减少强制性管理,使他们的劳动从被迫变成自愿;(3)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激励教职工和学生发表意见,提倡教职工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决策,发挥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促进学校的发展;(4)注重协调人际关系,化解行政管理的人际矛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实际上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到学校广大教职工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都应看到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直接承担者,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政的“群言堂”,是保障教职工知情权、表达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的主要平台。推动教代会建设就要彰显人本主义的现代管理理念。

(三)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

心理学家利克特(R.likert)提出四种管理系统的观点,并依此作为测量学校组织气氛的工具。1.利用―权威型;2.仁慈―权威型;3.协商型;4.参与型;利克特认为,这四种类型中,组织气氛愈接近后一种,组织的效率就愈高,成就就愈大。由于学校是“人―人”系统,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其中人的积极性是关键中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温姆和耶顿1975年就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让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争取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识,并付诸实施。

心理学试验证明它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效⑧。通过教代会实行民主管理,能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心理需要,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文化,能充分调动教职工投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其良好工作行为,从而成为提高组织效能的有力保障。

(四)健全学校治理结构的需要。

近年来,管理学界常常在讨论一个颇为时髦的话题――组织的健康问题,说的是组织由于机构设置不当而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良好的组织机构其本身并不创造良好的业绩――就像一部好的宪法并不保证产生伟大的总统,好的法律并不保证有一个道德的社会一样。但是,糟糕的组织机构会使企业与良好的业绩无缘,无论管理人员是多么出色⑨。(同其他组织一样,某些学校组织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表现出“健康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如下:

1.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机制。如教代会从不开会,或即使开会也不过讨论一些小事,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根本体现不出参与决策的作用。

2.信息沟通不畅,只有学校管理者对下的单向沟通,即下命令,做指示,很少有下对上的沟通,教师有想法不愿意对领导说,觉得领导不贴心。

以上两个常见的学校组织病理症状都和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设置不当有关。在传统学校领导体制中,校委会、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责权模糊、混淆,存在不能很好地行使各自权力甚至越位的现象。校长负责制作为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配套的制衡机制,引发了一些问题。在现代学校制度下,依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健全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刻不容缓,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其中包括校长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评议,发挥教代会的咨询审议、监督作用,并形成具体制度予以落实。要使学校的工作取得成绩,一定要使学校组织保持健康。以教代会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实际上是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解放教育生产力。

三、实施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教代会工作愈来愈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各个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教代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特别在《浙江省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出台后,教代会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成效显著。由于教代会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通过对十所中小学教代会的调研数据分析,有如下三点较为突出:

1.教代会不规范。学校缺乏本校的配套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时间安排、工作机构设置、议程安排上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代会的严肃性和教职工的参与热情,影响大会的实效。

2.教代会品位低。一些学校还停留在讲私利、要福利的低级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大会目标和中心议题,或有中心议题但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领。

3.教代会实效性差: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教代会职权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影响教代会应有作用的发挥。在教育立法日益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学校民主管理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以规范程序建设,夯实民主基础。

教代会职权的真正落实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程序作保证,否则教代会就会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就会落空。为此必须迈好三步。

第一步:完善制度。根据《浙江省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制订、完善本校的教代会工作条例,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宁波市基层工会直接选举工会主席试行条例》,制订完善本校的工会委员会选举办法、提案处理办法和校长民主评议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教代会的各个重大环节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第二步:明确职权。教代会职权能否得到落实是衡量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和教代会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明确是党政工的共同任务,工会仅仅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学校党政工组织要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教代会制度,以互动的合力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它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监督干部的权力机构,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具有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审议监督权和审议评议权等四项职权。

第三步:规范操作。一抓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关注学科、处室、年龄等方方面面的平衡,同时,要开展培训以提高代表素质和民主参与的能力;二抓组织机构设置的可操作性,包括工作小组、主席团、代表组的设置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和兼顾性,这是保证会议有序推进的重要因素;三抓议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尽可能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为基点,但党政工联席会议、代表组讨论、主席团研究等重要环节绝不可以草草了事,因为这是关系大会成功的关键;四抓总结反馈的及时性,以规范化提高关注度和权威性,为民主管理夯实根基。

(二)以中心议题建设,营造民主氛围。

教代会中心议题是整个大会的灵魂和方向,也是保证教代会品位提升的关键。

1.重视中心议题的提炼。提炼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由党政工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另一种是向广大教职工征集;中心议题的内容可以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或主要的管理理念,比较典型的如“积极营造共同愿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等等,往往与学校本年度或今后几年的工作重心相关,与学校主要领导的管理理念合拍。

2.围绕中心议题开展引领。在为期一个月的教代会工作期间,一方面,开展中心议题相关宣传;利用学校所有宣传阵地,如网站、宣传窗、黑板报、广播台、横幅等开展宣传;分发配套书籍,进行宣传和引领,渲染气氛,提高教职工的理论修养、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围绕中心议题进行校长中心发言。对于校长而言,专题发言较之以前做工作总结报告难度加大,但也获得一个很好的宣讲自身管理理念的平台。围绕中心议题开展的宣传和中心发言无疑成了对全体教职工的一种引领和提升,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接受前沿的管理理念;教代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阵地,为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组织愿景服务,是教代会质量和品位的保证。

(三)以提案机制建设,推动民主参与。

提案征集是充分实现教职工作为学校主人翁的角色地位,是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下情上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必由之路,古人云:“积力之举,无不能胜也,而众志之为,无不成也。”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对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前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提案工作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提案质量低下,基本集中于提高福利待遇,着眼于个人利益或本学科本科室的利益;二是提案数量少,由于长期达不到要求等原因,一些学校教职工缺乏提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全体教职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就成为提案机制建设的关键。

围绕激励方法,管理学家提出过很多理论和假设,其中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这类理论都有一个特点,即强调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我们把这类理论称为强调需要型激励理论。将这类理论运用到中小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就要想方设法了解教职工的需要,尽可能满足或引导教职工的需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⑩。

需要满足的操作法

落实到提案机制建设中:一要强化审议评价。主席团对每一条提案都要进行认真地审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交流提案和立案提案,凡是正当的合理需要均可以作为立案提案,而对于当前不能解决的合理需要则确定为交流提案,而对于那些不正当的需要,则不予立案;二要重视解释说明。交流提案和未立案的提案要求提案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校长本人,向提案人做好个别的解释说明工作,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三要注重表彰落实。对提案的重视与落实,是关系到教职工进言献策热情的关键。可从立案提案中评选出优秀提案进行隆重表彰;加强对提案落实情况的监督反馈。如有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落实的提案,由校长向全体教职工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并需提出提案落实的最后期限,以获得教职工的谅解;四要尝试围绕中心议题征集提案。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征集提案,往往能够使教职工更多地从各个细节关注学校工作和学校发展,提高提案质量和大会实效。如围绕“积极营造共同愿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中心议题征集提案,共同愿景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涉及学校理念系统各个子项目:包括学校使命宣言、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总目标、学校形象定位、培养目标、学校精神、学校三风、办学特色、校徽、校门口箴言、校歌等,征集本身就是对全体教职工创造力和智慧的一种肯定,被采用更是一种荣誉和精神激励。有效引导全体教职工关注学校的传统和积淀,体会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设计学校的前景和未来,在集思广益中完成学校理念系统的构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新台阶。

总之,提案工作的实施策略,要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要能充分调动和保护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进一步引导教职工把目光投向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学校的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长足进步。

(四)以票决制的实行,保障民主决策。

管理大师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可见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参与决策不仅作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学校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更要使教师把“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为团队目标作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当前随着学校管理民主化步伐的推进,参与决策正在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管理方法。研究者们发现,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决策活动,能够带来以下好处???:

1.能让学校管理者获取更完整的信息,得到更多的备选方案;

2.能培养教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3.能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及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满意度;

4.能增加决策方案的可接受度,有利于方案的贯彻落实;

5.能改善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关系,使学校的组织气氛更加和谐。

根据参与决策“认可区模式”理论,对当事人来说既有利害关系,又有能力参与决策的问题,属于认可区外的问题,应从一开始就让当事人参与决策。例如,学校的绩效工资或奖金分配问题、教职工聘任条件问题、评优标准问题等,这些都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有能力参与方案的讨论,这类方案最好让教师最大限度地介入决策程序,即从决策过程的一开始就听取教师的意见,这样可大大增加决策的接受度,减少执行中的阻力;学校管理制度作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最终的贯彻执行者是学校每个成员,为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群众中去”,就应在制定的源头上做好“从群众中来”,多方面征求师生员工对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教代会上一般有三种表决方式:鼓掌表决、举手表决和投票表决,前面两种方式是运用较多的,正因如此,民意无法真正表达,使教代会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成为一句空话。教代会票决制是指属于教代会审议通过或审议决定的决议,实行会员或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制度。票决制的推行,一方面是保障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需要,随着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内部利益格局调整的频率加快,许多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措施要出台,许多制度要重新修订,教职工利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增大,要维护教职工利益就必须推行票决制。另一方面是减轻学校党政工作压力的需要。“越是棘手的问题,越要充分发扬民主”,由于票决制坚持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表达了代表的民意,保证了表决和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一定程度解决了以往决策后可能出现的争论和纠纷,减轻了学校党政领导的决策和执行压力,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充分的讨论酝酿是成功的关键。在票决制推行过程中,把握好小组解释讨论汇总意见―主席团讨论修改―再小组讨论―再主席团修改,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过程是消弭矛盾高票通过的关键。这样既兼顾了党政需要,又维护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提高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热情,使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校园和谐。

教代会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决策观的关键途径,是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教代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关系学校发展的一个大课题,提升教代会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是时代的要求,是改革的要求,是学校前进的要求。以教代会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进而推动现代学校制度是人本主义的体现,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注释:

①黄兆龙.现代学校制度初探.中小学管理,1998(1).

②“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若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校变革研究.

④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变革研究.

⑤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钱江晚报.

⑥⑦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⑧论校长负责制及其有效实施.

⑨[美]彼得・德鲁克著.毛忠明等译.管理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⑩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章),P119.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章),P72.

参考文献:

[1]黄兆龙.现代学校制度初探――兼论国有民营学校管理模式.中小学管理,1998(1).

[2]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7.

[3][美]彼得・德鲁克著.毛忠明等译.管理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57-258.

[4]郑贵胜.对加强教代会制度的思考.淄博师专学报,1998:38-39.

[5]范履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08-12-11.

[6]刘天锁.深化三结合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