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8:28:01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24-02

早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就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要根据入学时学生英语水平开展分类教学,A类为标准要求,B类为过渡要求,即入学时英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学习应当达到的要求。这项规定为高专提供了英语分类教学指导,让高等专科学校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英语教学效果。对于拉萨师专来讲,多数学生来自农牧区、甘肃、陕西、四川等西部省份的农村,有些高中学习条件较差,致使英语基础明显偏低。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英语课程教学分类指导的规定,拉萨师专自2013年开始开展英语分级教学到现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英语水平整体提升,英语四级的通过率连续增长。笔者通过对拉萨师专2014级高班和低班两个分级班的2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拉萨师专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

参加调查的是拉萨师专2014级大学英语分级班的学生。该年级学生曾于入学时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并由学校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分为高班和低班,其中高班占全年级学生的5.3%,低班占94.7%,本次调查从一个高班和二十个低班中分别随机选取了5名和200名学生。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12个问题,含8道选择题和4道自由发挥题。问卷方式采用匿名制。

3.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对英语分级教学的看法,二是客观了解当前我校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三是从学生提出的建议对策中提炼改进英语分级教学的措施。

4. 调查结果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205份,收回205份,全部为有效填写。调查结果根据问题分为三个,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对英语分级教学的看法及评价。在这个问题中共设置4个问题,如图1。

通过该类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我校英语分级教学从大的层面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期待,但是还是有12.3%的学生觉得没必要进行分级教学,5.3%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因此,我校英语分级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进行改进。

(2)我校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这个问题中共设置4个问题,如图2。

根据问答反映,当前英语分级教学中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心理疏导不够,使部分学生心理产生负作用,有抵触思想,其中55.5%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对其无任何影响,而受到影响的45.5%中,有1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的影响。38.5%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会助长学生的惰性,有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在低班的教学中感觉教材内容过于容易。

(3)第三类问题设定主要是从学生提出的建议对策中提炼改进英语分级教学的措施。由于该类问题为自由发挥题目,学生根据笔者设定的语境和提供的参考答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从学生答卷的情况来看,学生提出的改进建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分班方面,学生认为我校的英语分级应更加细致,希望分成三个层次。二是教师方面,提出增强趣味性、提高口语教学比例等内容。三是学校方面,提出对班级的管理措施以及如何疏导学生自卑、气馁的心理等内容。

二、建议对策

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修正,尽量保持了学生的客观角度,避免了笔者先入为主,从而希望能为我校改进英语分级教学提出更好的建议。

1. 统一管理,统一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分班

分级教学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心理上的。消除英语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做好管理上的统一。其次要做好统一对待。即在两个班之间,除英语教学方面的差异外,其他任何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学习生活均应当一视同仁,避免忽视低班。同时,我校的英语分级应更加细致,应该针对占90%的低班学生再进行分级,因为在这个庞大的队伍里英语基础仍然参差不齐,有些英语基础不错但未能进入高班的学生在低班里上英语课,助长了他们的惰性,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轻视大学英语课程,从而无法在大学里提高英语水平。综上所述,在我校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从原有的两个高低班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因材施教,从育向个性化教育跨步。

2. 创新教学模式

该类建议在本次调查中属于收集最多的。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教师英语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对新时代的科技应用不足。例如,某学生建议:在当前我校课程设计中,大学英语课程每周仅有两节课,对于程度较差的低班,倘若不进行课外辅导,学生成绩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因而建议老师通过qq、微信设立群,定期在群教学内容,并接受学生提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开展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小品、英语沙龙等活动。此外,还有学生提出应当提高口语教学比重,要改变学生会学不会说的现状。

3. 教学内容要做到实质上分级

教材不符合学生需求是此次调查中的新发现。学生普遍希望英语分级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分班,还应当在教学内容、教材设定、教师配备等方面也做到分级教学。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本建议是笔者个人建议。目前,我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学习不足的问题,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建议学校多组织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提高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为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夯实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结束语

分级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有力促进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分级教学不仅仅涉及教和学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创新。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英语分级教学经验,以期促进教学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郭淑英,曹东霞.分级教学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影响的研究[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2篇

>>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研究 高校日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 浅议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语音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体育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语音课程的研究 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的思考 论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的建议 小学英语低段语音课如何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谈低年级语文作业的趣味化设置 师范专科院校中的英语语音课程研究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校内实训教学探讨 浅议英语专业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改革 大学低年级日语泛读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日语语音课堂上的实践 西班牙语专业低年级泛读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邹洁.浅谈日语教学中名词声调的问题.文学与艺术,2010.2(1):247-248.

[2] 余弦.日语基数词的声调.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9(4):23-29.

[3] 张军.日语声调教学初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4):187-189.

[4] 高淑娟.教学方法探讨之日语语音课.商情,2010(20):93.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41-03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2011),他认为企业家们应该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目前这种观点已经被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目前有不同的定义[1]。笔者理解无论如何定义互联网思维其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其带来良好的体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彼此渗透和交叉学科的涌现,均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针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3]。因此,本文拟应用互联网思维就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

1.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含义。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4]。

2.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特征。应用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语音、语调、词法、句法、章法正确表达能力等;二是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三是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四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是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4]。

3.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意义。目前我国因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要拓宽人才培养模式[5]。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严重脱节现象[6]。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社会实践能力,其直接能够参与与英语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之中,即能够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等活动,同时也能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营销和研究等项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外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引进,以及频繁的外事往来,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使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也为管理者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

1.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关系。在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时,我们可以将高校视为“企业”,高校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培养出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出的不同领域科技成果(注:本文以下仅涉及讨论应用型英语人才),而高校的服务对象(“客户”)既包括学生主体又包含各行各业、各个用人单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为用人单位输送英语能力强、语言文化知识全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英语人才,如何在培养应用型、国际型英语人才方面打出特色,在全国众多的英语专业中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新的理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更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本文试图引用互联网思维先进的理念来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2.互联网思维与需求分析理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围绕“客户”进行考量,高校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英语人才的前提一定是基于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7]。在英语人才培养中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制订英语教育培养方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对现有英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8]。在互联网思维中“需求分析”恰恰是最重要的,而需求分析中应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为基础,毕竟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并以社会需求分析即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分析为重点考量,因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实施于英语教育的改革中,以此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生态的改观,语言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语言长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带动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达到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9]。

三、应用互联网思维建立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不断改变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马钟元等(2011)曾指出“应按照培养市场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实施新型的培养方案”[10]。

(一)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中核心的内容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高校培养的英语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满意度。虽然需求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各个领域,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和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但一些高校涉及到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往往与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何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1.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英语教学模式改善之前提。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建立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提供交流渠道,这种交流渠道的建设则非常有利于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一方面高校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及对高校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反馈性评价。这是高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前提。

2.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按照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在动态收集和及时总结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有关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后,高校按学年、学期动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英语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安排。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采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12]。以笔者所在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除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心理学等12个专业的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授课任务外,重点承担本学院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人才培养。英语教学任务涵盖医、理、工、法四个学科门类和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继续教育等四个学生层次。

(二)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价值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扩展是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如何为社会各个行业用人单位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其要求的英语人才呢?从培养人才的价值链层面考量,建议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本校毕业生将主要就职于各医疗机构(医院)、医药卫生企业、公共卫生、医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教育、国际交流、国际医院管理等医学相关领域,由于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差异较大,建议学院在原有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基础上增设“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建立学院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各种交流平台并分别与学生及用人单位建立交流渠道;不断收集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及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动态评价,及时总结学院亟待改善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变化新的要求;向学院提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调整方案,并监督及评价执行效果;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对实习生及毕业生开展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服务及在线培训;负责学院招生、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等。

“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的设立,起初可以“虚拟机构”的方式存在,如在学院办公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各抽出若干专业人士组成学院“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条件一旦成熟,学院便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正式设立“英语人才服务中心”,并规定其职责及编制等。

(三)以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高校虽然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但其C2B(customer to business)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即用户对企业模式完全可以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进行尝试。所谓C2B模式是指先有用户需求产生而后由企业组织生产;其用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即可理解为先有用人单位具体岗位要求,而后由高校按照协议要求为用人单位打造满意的人才。

1.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意义。基于对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原则上完全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有效对接。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即可掌握与未来工作有关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因为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则更加明确,高校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2.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C2B模式。在高校拥有大量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后,根据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可以分成不同模块定向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而对于具体的培养细则,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则可以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科学地进行统筹安排。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在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基础上,按照双方的协议要求进行有针对性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仅要针对某个单位,也要以行业作为分类基础,高校应根据各行业实际需求情况制订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C2B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持续性。高校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应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便未来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要求。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专业为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相对固定的医学基础英语系列课程和医学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在三年级开设通识英语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协议要求开设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四年级将重点安排实习生在协议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体验,上岗培训,直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学生结合本身在学校学到的医学英语基础知识、医学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能迅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工作实习及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将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并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四、结语

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而本文应用互联网思维方式进行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实际上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所有其他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务院总理在今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让职业应用型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由此可见,高校建立和创新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何等重要。

参考文献:

[1]谭天.“互联网思维”深受推崇背后[J].人民论坛,2014,(16):54.

[2]段晋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78-180.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2000.

[5]张瑞民.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20-21.

[6]刘燕维,谭清文.探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J].学园,2013,(21):57-58.

[7]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73-76.

[8]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9]杨佳宁.浅析需求分析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2013,(6):68-69.

[10]马钟元,毕长泰,等.独立学院“市场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2):63-72.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4篇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5篇

校级领导干部率先学习领会北京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项目开展要求,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教学团队,并确立了“整合外教资源,助力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学生:具备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了解西方文化;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改进英语教学方式;管理:增加民主与尊重的元素,更加开放与多元;办学:利用外教资源助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根学段学情,精心进行课程设置。将外教课程引入一、二、六年级,并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将外教课程引入低年级,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语音,认识西方文化。高年级外教课程的安排,旨在基于学生学情,通过外教课堂优化学生语言思维及表达,提升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

2.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外教作用

加强教研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每周举行一次课程教研会议,就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外教学方法的互补、教学资源的共享等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同时,还要求外教写出教学纲要、提交教学计划、拟定教学进度等,规范教学行为。

加强教学评估,提高聘用效益。成立评估小组,依据学校制定的评价表,针对外教的课堂准备、教学内容、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学效果等开展教学考评,反馈教学意见和改进建议。学校还定期向学生、家长征集意见和建议。

增进师生互动,创设多彩课堂。举办特色课外活动,增加外教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为外教配备了专职英语老师协助管理。授课过程中,协助外教组织教学;课后进行定期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和工作心得。助教的配备能够规范外教的课堂教学,对意识形态也进行了正确引导。

3.关心外教生活,建立温馨的沟通方式

学校为外教配备专用教室,为外教引进和实施国外先进教学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专门配备一名英语教师与其沟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6篇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的就业教育,而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完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个学校在专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及特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个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这其中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专业发展规范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规范和教学评估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全体教师通过认真调查,并研究分析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习同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建设的宝贵经验,结合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自身条件和发展态势,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一)召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会。

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多年发展和摸索,在全体商务英语教师的集体努力下,人文外语系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门的讨论,集思广益,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基本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目标和构建方式概括为三个英文字母:BEC(Business,English and Capability),即商务、英语和职业能力。本专业着力培养掌握商务知识与英语技能,以及相关职业能力的专门型人才。人文外语系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人文外语系召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确定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完善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文外语系骨干教师赴本地企业调研团队进行多方考察和学习,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与本专业相关企业的交流,专业教师团队收益良多,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了解到更多市场信息。调研后,积极思考专业结构调整,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研究相关课程的改革方向。

(四)举办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商务英语专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人文外语系全体教师参加的研讨会。会议对商务英语专业已取得的成绩和尚存在的问题做了概括,对商务英语专业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建设重点做了描述。系部的各位授课教师都从自己所带课程角度,结合专业发展和改革目标做了精彩讨论。通过合作办学,互派师生进行交流学习,使商务英语专业在对外合作教学上走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前列。全体人文外语系教师团结协作、找准方向、打造特色,对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乃至整个人文外语系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举办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讨会。

人文外语系赴企业举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讨论会,邀请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以及核心课程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就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和《外经贸英语》2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进行了热烈讨论,从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定位、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教学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学时分配及实施建议等7个方面认真审阅,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宝贵建议。会后人文外语系将对校内外专家的建议逐条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做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调整。

(二)完成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进行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完成2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5门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上,继续推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专业能力与课程核心能力挂钩,各门课程核心能力培养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普及任务型课堂,每堂课围绕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教学。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专业教师采用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的方式,以老带新,互相听课,共同研究,不断夯实每位专业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共同讨论并与时俱进地调整授课内容,使课堂教学始终有科学方法的指引。同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核心课程的授课重点。与外语外贸用人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听取来自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能力和素质目标,提高人才培养内涵的“效度”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三)建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三个模块,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第一是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第二是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课程;本模块课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应用类课程,第二部分为商务交流类课程;第三部分为外贸操作类课程;第三是个性化发展模块课程,本模块分为两个选修方向,方向一是为学生继续深造开设的课程,方向二是为增加学生就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课程。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完成校内新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本着“实用且有前瞻性”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暑期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向学院提交了新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中心”及新语音室的设计方案和具体软硬件配置信息。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与经济贸易系联合建设新的“国际商务流程实训室”。目前,新建语音室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且使用情况良好。

(二)实训教学中引入行业专家来校授课。

在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中,引入相关外贸企业人员参与综合实训指导,使学生的报关实务操作和国际货运操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中引入外教团队进行指导,外教团队长时间悉心地分组实训指导,使学生的口语技能和英美人文知识得到有效提高。

(三)注重提高专业学生与外国人深层次交流的能力。

应校企合作单位艾斯通外语的招募邀请,专业派遣学生应征并参与艾斯通外语培训的外教助教和外教中文老师岗位。这些课余的社会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与外国人深层次交流的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向“双师素质”发展。

要使教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能力,就要鼓励教师跟企业密切联系并接受其培养。教师在企业中的锻炼有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非常有益于未来教学。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赴外贸公司和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实习教师认真对待各自的工作岗位,坚持天天上岗,有很大收获,为后续专业教学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了实践教学经验,为向“双师素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开展“学评教”、“公开课教学”、“教评教”和“集体备课”等活动,特别是“学评教”活动中,认真听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详细分析和点评,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提炼并积极向相关老师反馈。通过这一渠道,加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学位水平,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先后派遣三位教师赴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多位教师参加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多位教师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商务英语专业共培养五名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三名院级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

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建设

(一)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训促改”的人才培养方针。

人文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和技能性转变,提高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通过大赛训练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为备战英语口语大赛,人文外语系高度重视,组建职业技能大赛团队,在备赛周期中考察参赛学生的准备情况,集体研究和分析选手的表现,为选手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比赛以英文话剧的形式进行。参加比赛的选手经过长时间认真排练,有效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不仅语音语调表现准确,还能体现角色话语的情感,同时使同学们感受到英语的乐趣和魅力,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赛过程十分精彩,取得理想效果。

(三)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为使参赛选手在了中取得好成绩,人文外语系还专门成立竞赛指导委员会,组织培训材料,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在竞赛期间安排专业教师随行指导,为本次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参加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由于我院是首次参加此类大赛,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摸索和精心指导,辅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悉心指导,为今后参加此类考试逐步积累经验。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教学改革;阅读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与社会进步关联紧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新教育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也获得了改革的机遇。对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策略,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虽然教学改革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创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及全面实施。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过于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各项英语能力关注不够。教师、黑板与录音机,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体,影响了多媒体优越性的发挥。其次,部分教师的个人素质没有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一些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对创新型的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学生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受到生源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要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不牢且阅读量较小,词汇量有限。其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选择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强,一些学生的英语能力过差,使英语教学出现两极分化。

二、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在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手段实施教学,弥补教师队伍素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英语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多媒体环境下,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打造高效课堂,高职院校要重视现代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要积极聘用具有较强英语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教师,使学校本身的师资结构得以完善。其次,学校要重视高职英语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大课堂的开放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职英语课堂中,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让教师具有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商讨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应用多媒体革新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推广,使教育工作者能够站在更宽广的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创新手段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会变得更加宽广。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情感基调为学生创设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是音乐作品的播放,也可以是相关视频与图片的展示。如在讲解The Way Americans Greet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找一段典型的视频,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观看。形象且真实的视频,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活动。比如在以“My holiday”为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去呈现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出更多的写作想法,更可以将自己的假期经历做成一个小的展示课件,将多媒体作为自己与学生互动的一个桥梁。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刺激下,会更乐于思考,也会在师生互动中,与教师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明确英语写作的思想与素材。发现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使多媒体成为提高课堂魅力的手段,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更能让高职学生主动上英语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将多媒体技术正确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才会让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天虹,赵春漫.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17-02

近年来,随着中外高等院校学术交流的愈加频繁与深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内高校中广泛开展。一般的合作方式为选取个别专业,引进国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一般采取“2+2”(两年国内大学学习,两年国外大学学习),或“4+0”(四年本科学习全部在国内进行,其中一部分课程由外籍教师来华讲授)的形式。学生在通过中外两所高校的课程考试并取得足够学分的情况下,可被授予两所高校的相应学位证书。

在合作办学的教学实际中,英语教学成为决定合作办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英语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说,能否最大程度的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合作办学的意义和成果,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自2013年起开始担任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办学班的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吉林农业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合作,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采取“4+0”形式,专业核心课程由意方派教师用英语进行授课。笔者为合作办学的学生教授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从2013级的2个教学班到2015级的3个教学班。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及教学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提出更为合理、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师共同探讨。

一、教学现状

(一)生源现状

由于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班在招生时采取降分录取方式,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科尤甚。在2013级首届中外合作教学班招收的59名学生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在高考英语中取得及格分数,在入学英语分级考试中,只有7名同学可以达到进入我校英语A级教学班学习的程度,在剩余的学生中,大约三分之一应该进入C级教学班学习。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大多数学生读写能力相对强一些,而在听说方面基础很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省在高考英语中对听说方面欠缺考查造成的。而中外合作班的学生几乎所有专业课均由意大利外籍教师讲授,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尽快提高低起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使其适应中外合作班的学习,成为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重大挑战。

(二)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基础英语课时数量明显偏少。学生本身基础很差,但是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只安排三个学期,每星期4个课时,而正常非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为四个学期。对于要接受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的中外合作办学班学生来说,这样的课时安排显然是不够的。

2.所选用的教材对学生专业的针对性不强。目前,中外合作教学班的学生多为生物技术专业,意大利外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也都是生物技术方面的专业课。而我们在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材选取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针对性。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班和普通本科教学班共用一套基础英语教材。这样的教材选择对学生今后全英文专业课的学习并无太大帮助。

3.英语基础课程、外教英语听说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在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衔接、教师沟通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在意大利外教已经开始讲授专业课时,才在同一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词汇课程,而之前开设的外教英语听说课程没有涉及任何生物化学专业知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课程体系构建建议

(一)分级教学

2015级中外合作办学班总共招收了3个教学班,95名学生。由于采取随机分班的方式,导致每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建议,可以在入学时组织分级考试,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筛选,按水平分为A、B级分班教学,这样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课程内容、讲授方式等方面有所侧重,更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对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课时数应多于其他本科教学班学生。相比较于目前的三个学期,应至少保证学生四学期基础英语课程的开设,如果能够开设五个学期,可以给学生打下更加牢固的英语基础,以适应合作办学的需求。每星期的课时数量也相应由现有的4课时增加为6课时。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班级,应该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本科班级的英语课程设置,应该单独制定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要求,并着重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只有充分考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优化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才能收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兼顾语言文化知识/生物化学专业学术英语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结合实际,笔者建议,中外合作办学班应总共开设6门英文课程: 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外教听说以及专业英语词汇。一二学期主要为学术英语的听说读写,并多开设一些文化类选修课程;三四学期强化听说训练,引入外教听说,并进行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第五学期以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为主。

(三)优化教材选用

常规的大学英语教材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和需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使用自己单独的教材,这样才能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因材施教。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可采用托福TPO(Toefl Practice Online)网上模拟试题以及雅思剑桥模拟试题4至10册中与生物、化学科目相关的材料进行讲授。外教听说课可由外籍教师自由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材料,主要致力于让学生了解外国大学生活、学习的情况,可以参考托福雅思听力、口语材料中关于校园生活学习的部分。

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在选择教学材料上有着很强的先进性。托福、雅思官方模拟试题为美国ETS和英国剑桥考试机构的外籍专业人士编写,其内容多模拟国外大学课堂专业课程的讲授方式。这样的优势不但使得学生们对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英语词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可以让他们尽快地融入意大利外籍教师的课堂。通过托福雅思材料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参加语言考试,申请去国外大学进行研究生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师团队分工

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课程需要两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讲授,一名教师负责听说两门课程,另一名教师负责读写两门课程。在外籍教师的聘用上,尽量挑选曾经工作于国外大学,担任过教职员工的专业人士。另外,也需要安排生物、化学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学科支持并开设专业英语词汇课程。同时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传授给学生最地道的英文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

实施英语班主任制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英文教师为合作办学专业担任英语班主任工作,与本专业安排的班主任一起,加强沟通,掌握本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针对每名学生提出英语学习建议,安排外教对学生的一对一强化辅导等。[1]

(五)加强教师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英语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先进的教学视野,以及对国外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深入理解。因此,除了在组建教师团队时重视引进国际性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外,还应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的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教师每年都会安排去合作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而其中并不包括英语教师。笔者认为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应选派优秀的中青年英语教师定期去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培训。通过参观、交流,感受合作院校的教育理念,并且可以沟通讨论双方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不断改进、提升整体办学效果。通过学习、培训,进行语言、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提升。如果可以,在培训完成后应该对参加培训教师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经过学习和培训,使中方的英语教师将语言知识的学习、沟通能力的提升与西方文化的熏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

(六)改善考核制度

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都执行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合作办学的学生而言,也应贯彻此种方式,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应有所侧重。建议加大过程评估所占的比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更多完成平时课堂中设定的任务,参与互动,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学生的评价,看其教学方法是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是否对学习效率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以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

(七)加强文化交流

既然是中外合作办学,而且还有大量外籍教师授课,那么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合作办学的外方院校和国家的风土人情,将更有利于学生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可以给学生放映一些合作办学院校和国家的纪录片、电影等,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还应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环境氛围,比如开办英文讲座,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戏剧比赛等,还可以组织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到外方合作院校进行假期游学,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前面提到的在一二学期时多开设一些英语文化类的选修课,也是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

三、结论

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中意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自己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设想与建议。考虑到生源实际,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需求,从分级教学、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团队分工、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和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希望能够与国内外高校的英语老师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讨论。

【参考文献】

[1]于险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