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2 09:43:37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1篇

会议首先由“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心召集人陈圣日老师致辞,陈老师指出“视像中国”项目注重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希望和各地专家与一线学校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在线学习及中学生生涯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经验。

“视像中国”研训总监许波老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的发展及在中小学网络课程领域的实践探索。许老师指出,要以全球化、未来化、信息化的视野制定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决策、领导、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接下来由各学校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一线学校在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形态。北京四中的常菁校长分享了北京四中具有开放、合作、个性张扬、尊重学生等特征的“双课堂”实践经验;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刘飞校长分享了对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建设的实践感悟,指出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整合。

会议的第四个部分围绕生涯课程建设展开。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王红丽老师介绍了北京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实践,并根据自身课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生涯规划课程发展的建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陈晨老师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战略实施的视角分享了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情况;河南大学的梁林梅教授分享了《探索职业:航空篇》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体验及收获;北京师范大学的杨莹同学代表李玉顺研究团队分享了团队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 6月10日,“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厦门明珠海湾大酒店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协办,福建化工学校承办。会议邀请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厦门市教育局、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领导,以及教育信息化专家教授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典型院校代表到会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总编祁伟主持。厦门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福建化工学校校长张永强等领导到会致辞。

在“专家讲座”环节中,演讲嘉宾就“职业教育信息化系统性问题”、”、“社会性网络教育应用”、“创客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的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等问题展开研讨。在“学校交流”环节中,常熟理工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化工学校就数字校园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热点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思路受到启发,对教育信息化理解也更加深刻。

6月11日,与会代表还观摩了“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实践”,实地了解老师们是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的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自学,然后由老师引导,在“线下”开展课堂的学习讨论,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2篇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 信息化 校园网 校校通 网上教研 视频会议快速

昌邑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快速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快速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昌邑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 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l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快速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 ——“昌邑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快速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昌邑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快速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3篇

安徽省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巢湖横卧江淮,“天下第一奇山”屹立于皖南,组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全省常住人口5950.1万,直到2010年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万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2%;小学13997所,在校生46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9.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39.5万人。安徽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安徽还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省,拥有中科大(985、211)、合工大(211)、安徽大学(211)等全国重点大学以及诸多科研院所。

根据《“十一五”期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显示,安徽省仍处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地区。

为了提高安徽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教育强省的新征程,2012年3月,《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9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到2015年,实现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纵观安徽全省,如何优化中小学教学环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为教育重点工程来抓,《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幅度提高中小学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在中小学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基本建成“数字化校园”。

我们知道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和载体,是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基础。因此,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信息数字化环境中学习,是我省教育工作的宏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发展步伐,把建设和完善校内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保障全省所有中小学的每个班级都能连接网络,实现班班设备通、网络通、资源通、应用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加强教育资源匮乏、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农村中小学网络基础建设,提高网络普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安排专项资金为1.2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逐渐实现“班班通”,使中小学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网络,让优质资源突破时空的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与安徽省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性文件有:《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等,除此之外,合肥、芜湖、阜阳等地市和各个大学纷纷出台了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同时,我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监督保障;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这一切都为我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优化各个中小学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安徽省针对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比例设计了三种组网模式:

模式一:建设经费投入2万左右,网络拓扑图如下:

模式二:建设经费投入6万左右,网络拓扑图如下:

针对以上网络拓扑图,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旸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是资源通、应用通,但在后面的拓扑建设图中反映不够,也就是在拓扑建设图中就应该标识出最基本的资源通、应用通项目以及预算的考虑(也即网络软件应用的投入)。

2.模式一出口带宽2M太小,对网络的资源通、应用通形成一定的瓶颈,往往学校自身信息化水平越低的情况下对远程资源及应用的需求会更大,建议在现阶段ISP提速的基础上提高到4M或更高。

3.模式一图中注:使用双绞线无源网段布线理论上100米,考虑跳线,一般建议不超过90米。建议考虑部分光纤线路用于建筑物间互联。

4.建议模式二仍然使用塔式PC服务器,节约成本,汇聚与接入千兆光纤线路设计有一定问题,因为不管是出互联网或访问本地资源应用服务都会受防火墙百兆限制,建议把防火墙改为千兆接口。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4篇

2015年度吉林省电教工作会议于3月4日在辽源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央电教馆和省教育厅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部署我省2015年电教系统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会议由省电化教育馆陈钺副馆长主持,省电化教育馆领导班子及部门负责人、省内各市(州)电教馆馆长、专家,以及辽源市四个县区的电教人员近50人参加了会议。

辽源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鹏在会上致辞,并介绍了辽源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省电教馆刘忠民馆长对2014年全省电教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201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2015年重点工作要以建设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创新平台应用方式和有效机制为引领,发挥全省电教战线合力,引导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应用模式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各市(州)电教馆长在会上交流了本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长春市继续推进数字校园项目学校的建设与应用,并计划启动“长春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长春教育专网”建设。延边州加大朝鲜族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建设“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活动”。辽源市以“智慧教育”项目为依托,以深入推进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为重点,以全面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通化市在市教育局统筹规划下,信息化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重点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

本次会议还特邀了省内教育信息化实践层面专家出席,关于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平台应用、电教教研、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专家献计献策,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榆树市教育局顾邵江副局长从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角度介绍了榆树市教育局的经验做法;榆树市武龙中学郭立国校长对学校在探索创建有农村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中的经验做了汇报;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孙高扬老师结合培训案例做了《“基于网络研修社区混合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临江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郭连兵对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集安市王彦华主任介绍了教师“研培一体化”工作的先进做法;通化市刘春莹老师分享了本市科研课题组织、管理工作经验;长春市电教馆王忠诚主任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相关赛事的组织、要求;吉林市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佘晓光老师对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提供了发展和运营策略。

省电教馆在新学期伊始即召开全省电教工作会议,并首次尝试了应用移动终端的新技术进行全程会议交流,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带动全省电教战线同志,共同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再上新台阶。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5篇

关键字:基建项目;高校; 信息系统; 管理; 系统设计

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对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认知源于上世纪后期,在近20年的不断改革变化过程中慢慢构筑起了一套成体系化的基本项目管理原则,在具有专业科学性管理理念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方法,分析国内外基建项目工程个案。培训出合格的专业基建项目管理人才。

常规的基础建设建项目一般涵盖有建设项目设立、项目现实操作性分析、项目实施程序制定、项目申报审核、项目占地分析、建设招标、施工建设协议等控管内容。基本建设管理项目资料数据庞大冗杂,牵扯面积十分广阔,其中工作内容就包含项目建设策划、建设工程监督管理、项目施工操作等,各个工作部门之间需要就基建项目为中心进行频繁对话以保证建设目标高质完成。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项目建设交流与管理的现代信息化改革,让整个基建项目从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阶段能够以最低的人力、物力投入成本,实现基建项目的科学性、严谨性,模范性管理。此外,这种现代管理模式能够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电子图纸以及电子项目建设档案。

二、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逐步落实,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部分,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剧增,建设规模扩大,针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物质投入日益增加,、政策倾斜日渐显著,加上高校作为特殊事业单位,相比基建项目管理更具复杂性。在这种特殊条件下的高校基建项目相关负责部门肩负的本校基本建设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对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室高校基建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1.高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的研究

虽然我国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还是在于教学育人以及科学研究创新,但是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高校的整体经营也步入市场化,高校教学质量的比拼,教师素质、科研创新成果的比拼和学校基本建设的比拼,都被纳入剧烈的竞争机制当中。高校的基建管理非同于常规的基本建设管理。

(1)高校是特殊的非盈利性国营单位,高校的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的目的在于为培养国家文化科技人才,发现科学规律,创新科学水平提供必须的发展条件,建设所需的物质支持均来自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项目,因此高校的基建项目要兼顾基建工程的使用性能满足和建设款项的最优化分配投入使用。

(2)高校基建项目性能设计特殊,重要表现在针对面广,使用对象复杂。高校基建有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阅览图书室等建设项目在使用性能设计中专业跨度大,涉及面广阔,因此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建设管理人才的参与。

(3)高校基建投资单位与受益单位不统一。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经费计划申报审核获批后所得。基建的承办者没有最终的利益收益,所以在资金投入上有所保留,但是又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需要的要求,因此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在建设资金上的控制十分关键。

(4)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展也是高校市场化运营的一部分,除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领导层的发展文件规定进行基建项目管理外,还需要遵循市场规律。

高校开展的管理课程各种培养的众多的基建项目管理人才,因此我国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大部分是通过内部自主研究设计完成,如已经研发试验成功的c/s与B/s结构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在现实的基建项目管理中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管理的时间成本投入,基建管理系统窗口能够建设效率和质量也有了安全的保障。

2.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的特点探究,表明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根据高校单位机制的运营特点,分析其中的内外包含、管理关系,设计出符合高校基建项目落实发展规律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该信息系统在设计理念上也需要实现项目建设详情归纳、项目投资成本审核与计算以及建设项目规划等功能,整体上能够表现基建项目建设的进程作为后期的项目建设决议参考。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联系整合不同的基建部门工作内容为目的,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管理功能,针对基建项目建设的进行阶段审核以及整个基建项目建设日志的记录,方便后期的历史工作数据查询需要,保证基建项目管理的合理科学性,提高高校基建工作总效率。

另外,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同时针对单独的基建项目内部具体建设信息数据以及多个基建项目之间的建设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高校基建中的建设策划、建设成本、建设效率、建设数据以及基建项目协议等内容,这种成联合统一体系的管理系统运转资料数据十分庞大与复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作管理层次划分处理,从基建单位最低层设计部门建立数据归集库,并且随着基建工程的阶段性实施需要参考具体情况做详情添加,数据更新等动态化调整。

高校的基本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基建模型的建立,直观立体地表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个单元,为了高教基建项目的建设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建立了畅通的对话窗口,避免了因为对基建阶段信息的接受不全面导致的项目建设配合默契不足,也是全体基本建设项目策划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督审核单位之间的成果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换实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络资源,强化了基建管理的及时性,确保高校基础项目建设紧跟世界基建信息管理水平,实现高校校园基建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总结

针对高校的特殊基本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结合高校内部具体的运营管理情况,在建立项目协议管理、建设文本资料管理和协同办公的基建信息资源管理时必须构筑起基建项目各类文档数据资料的传输应用程序的合理的框架才能优化后期的各大设计模块的信息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党建 办公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35-0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推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学生管理社区化的改革背景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及新挑战。尤其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来看,都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新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淡化院系、班级概念,逐步向社区化管理模式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更加灵活与自由。由此,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间的交流、学习与讨论,组织生活的开展等也随之面临新的问题及挑战。相比较其他大学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理论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实训、实习时间则相对较多,生源地多为山区、农村,导致学生党员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组织培养时间相对较晚,学生党员的组织培养考察也呈现周期短、连续性差、锻炼机会少,以致存在学生党员的作用不强等现象。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党建信息化建设,能更好地建立党群关系,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给学生管理和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利用好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并且在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下,可以避免因缺乏相关工作人员而导致的矛盾,实现传统管理与现实需求的统一。但是,现今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数字化信息平台仅类似于一个“电子图书馆”,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推广及管理作用、交流及便利服务的作用,缺乏明显互动、覆盖面较小、基本无人访问,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效果收效甚微。

在数字化信息模式深化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也被纳入了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中,成为数字化信息模式的一部分,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发展的管理情况,不难发现,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仍是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这样就避免不了出现管理效率低下、查询麻烦、统计繁杂、材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党建等。所以,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的采用,能很好地规避此类问题,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党建管理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有效建议。

一 高职学生党员发展流程

根据《》和《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党员发展管理工作通常由团支部、党支部(学生社区党支部)、院系团总支部、院系党总支部、院校党委组织部、院校党委等部门承担。其中,团支部负责推荐优秀团员为入党培养对象,团总支部审查,党支部(学生社区党支部)负责推荐优秀入党积极分子进党校学习,讨论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和重点发展对象,讨论确定预备党员,跟踪考察,讨论确定预备党员转正;党总支负责各环节的预审工作;院校组织部审查;学院党委负责党员审批工作。为了体现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在组织发展的各个环节还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公示。根据对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分析,得出党员发展工作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平台

1.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

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是指党务管理部门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学生党员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整理和利用。在学生党建日常管理活动中,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例如:以在校学生的花名册为序,以发展学生党员的流程为主线,建立学生党建数据库,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党员组织发展的全过程化管理等,并对入党申请人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重点发展对象考察表、党校学习、综合政审报告、入党志愿书、团支部向党组织推优材料等采用电子表格来收集整理材料,由通过授权相关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处理,最终把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形成全套规范性的综合电子档案材料。

2.建立学生党建数据资料库

根据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特点,学生党建数据库至少应该包括基本信息、考试成绩、日常表现、奖惩记录、奖学金、勤贷助、就业信息、综合测评、党建信息等,收集、整合以上信息将有助于考量学生在校的综合情况及表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除了有助于党务工作人员对组织培养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合、调用、管理、转档外,还可以运用到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如奖助学金的评定、评先争优、就业推荐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建系统数据库构成如图2所示。

三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管理系统的实现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可设计、开发一个基于B/S架构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管理系统。可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教育管理、组织发展、组织关系接转等过程,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任职、奖惩等情况进行网络信息化平台管理,从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管理的工作水平。

1.应用环境开发

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使用Visual 2005开发工具及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端使用Windows Server 2000操作系统,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作为WEB服务器,客户端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

2.系统总体设计

目前,我院的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动态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两个主要模块。动态网站主要是用于呈现来自于党建数据库采集的相关资料,及链接相关信息、公告、表格等内容,如党员一览表、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公示、党员联系班级、奖贷助勤一览表,以及对贫困生的帮扶情况总览、学费缴交信息及反馈等;也包括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输入、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相关人员主要包括:学院领导、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生社区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班长、团支部书记等。其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系统模块:搭建数字党建核心平台,主要包括党组电子信息库、党组建设管理、党员互动、统计分析、掌上党建五大功能模块,并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业务顺序,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由各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处理。

功能模块:

第一,组织建设。

党组建设。(1)组织建设管理:通过组织管理模块将组织建设全流程信息化、组织化,包括党委换届、支部换届、新增党组、党组撤销、党组织排序、党组织的查询等全程电子化办公。(2)组织荣誉管理:获奖组织在获奖之后,支部委员、党委委员进行组织获奖归档;经支部书记审核后进行组织获奖的公开。

党员管理。(1)党员档案管理:新增党员、党员变动、党员发展、党员调出时的全信息存档、更新及删除。(2)党费管理:设置党费标准、党员缴纳正常党费、党员缴纳特殊党费、支部党员党费情况、党费支出、支部党费统计、党委党费情况等进行报表生成。(3)党员荣誉管理:确定表彰范围,制定评选标准,推荐评选,确定对象,考察审批,做出表彰决定,宣传先进事迹。党员获得相应荣誉后,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对个人荣誉进行归档。

组织发展。完成入党全流程,填写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全流程电子化审批。

民主评议。通知开会,电子化进行评议,将每次会议评议结果公示、归档。

计划总结。支委、党委、党组分别制订年度计划书,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修改、存档。

党员建设。制订党员计划(本年度)、党员承诺、党员民主评议进行归档。

第二,党组电子信息库管理。(1)电子档案管理。对各级党员的人事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2)文件资料柜。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扫描纸质档案自动录入等文件资料管理服务,每条记录包括文档编号、文档名称、人、时间等信息。(3)数据导入。填写党员信息等相关内容后,将信息导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主要组织架构及人员信息。(4)年度报表。将系统数据中党员信息按指定格式导出,自动生成上报组织的基础报表样式。(5)组织设置。设置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基本信息。(6)人员设置。提供按党组织和按部门两种查询人员的方式。可以查看修改人员信息,可以添加人员。(7)流失党员汇总。运用LBS通过基站定时轮巡党员位置,对党员流动轨迹进行记录,最终提供数据以供统计分析,汇总党员流失情况。(8)电子通讯录。将所有党员的通讯地址信息统一录入,通过PC、手机终端两种呈现形式便于党员之间相互沟通(将电子通讯录接入PC、手机端)。

第三,党员互动。

视频在线学习由接入服务、视频播放服务、学习信息存储、播放客户端四个部分组成。(1)接入服务:负责提供视频列表,判断客户端的类型及带宽,根据客户端信息指示视频播放服务器播放不同分辨率、不同码流的视频课件。(2)视频播放服务器:负责播放视频课件。(3)学习信息存储: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要将用户信息及播放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作为学员学习的过程记录。(4)视频播放客户端,兼容Windows XP、Windows 7及Android 2.2以上的版本。

四 结束语

依托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效率,方便信息查询,规范各阶段材料收集、整合等环节,也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组织发展、教育管理、组织关系接转全部过程以及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综合表现等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本系统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并根据相关情况与培养人,或支部书记,甚至是党委组织部进行沟通、交流。各级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情况和总览,并进行汇总分析,对党建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大大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管理的水平,进一步以党建工作的开展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娅敏、周伟、王黎等.高校学生党建管理系统的开发[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25~27

[2]卢宁.论我国高校党建网站建设[J].高教探索,2004(2):78~80

[3]蔡中涛.以经营的理念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网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94~95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文件档案管理 规范化 系统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30-02

数据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各个单位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单位,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繁重性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紧密联系决定其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改变工作方式及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目前,高校正逐步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务系统、财务系统、通知发文、其他各项审批手续等。这些信息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的依据,对高校本身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归档、合理保存重要信息关系到高校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长期保存。建立健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机制,是高校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尤其是文件档案初始信息的管理,作为整个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高校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其发展进程缓慢。因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指导,各部门虽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但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使得信息无法在一定层面上共享,导致各部门间信息的重复录入保存,甚至出现同一信息各部门更新状态不一致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由于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具有易流失、易更改等特点,文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高校信息化管理不完善,权限不明确,缺乏监管机制,也是导致信息缺乏准确性的原因之一。另外,受传统归档思想影响,高校更侧重于纸质文件归档模式,纸质文件归档与电子信息化进程不同步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对高校文件档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 建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制度

实施科学合理的文件档案管理目的在于精确有效的利用以及永久性保存的适时利用。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较为混乱,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的制度标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档案归档实行部门立卷,即由档案材料产生部门进行立卷。档案馆进行归档保存前,需通过数据审核,即部门用户也就是立档人进行确认,确认后才能接收、打印、归档保存。这样可以解决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电子数据与纸质档案不一致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范化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为各部门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立提供导向,最好能够提供标准化建设流程及细节要求,使各部门完成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针对文件档案的特点,从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保存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规范及职责范围显得尤其重要。

二 对高校各部门业务系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集成

传统各部门业务系统的集成方式多为点对点的紧耦合对接方式,当业务系统需要更改或者升级时,就会显得非常脆弱。应根据高校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建设集成化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在不改变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电子数据实时归档,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

以江苏某高校为例,其科技部门统计的各位老师的科研成果等信息应和本人的人事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以管理服务对象为导向的管理服务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同样,该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中,实验材料类的财务报销应和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等其他类别的报销一样,实现报销进程信息共享并且可跟踪。这样可以避免纸质材料上交后出现无法了解报销进展的情况。尤其是可以避免因报销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不符合规范的单据一直处于未被处理状态而错过年度内报销时机。

三 坚持信息资源的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

现行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其管理的成败,因此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积极进行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若要防止信息失误、控制差错,需重视信息建立的初始阶段。高校对文件电子格式、数字信息凭证等要求必须在文件形成之初就严格加以规范,以确保档案自身质量及管理质量,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电子文件在运行和利用过程中遭到篡改或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重复作业和滞后作业,优化管理功能,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四 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所以,一要注意招聘一支有档案管理知识、有档案管理专业技术的人才来壮大档案管理队伍。二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培养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内容的需要,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工作内容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因需施教,注重实效,学以致用。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财务信息、人事信息、国有资产信息等实际管理工作技能的训练,根据有关要求对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录入、明确阅读权限,适时上传给相关领导进行审核,做好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维护等日常工作。

具体办事人员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整个管理队伍的统筹调配也需重视。因此,要明确各工作内容的分管领导,确定文件档案的报送员和审核员,文件审核员一般由本单位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秘书科长等担任,对上报的文件进行审核把关,以便正常开展工作,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保管。

同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使相关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总之,文件档案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行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高校文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高校管理者应有的姿态。为了保证高校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使高校信息化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建议,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实践、改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劲松.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刍议[J].华章,2013(23)

[2]余红叶.基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J].大众文艺,2013(8)

[3]符昌慧.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情况分析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5(2)

[4]向禹.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3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9-0072-02

自2012年国家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各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幅加快。截止2014年底,宁夏中小学校80%实现了宽带互联网络接入、60%中小学的班级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20%中小学的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人人通空间。大武口、惠农区、贺兰县、灵武市等县区的所有学校实现了互联网光纤接入“校校通”,辖区所有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并网络连通,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所有教师每人配备了1台计算机设备,学校基础信息化教学设备和网络建设已全部完成。下一步,这些地区的学校将进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

那么具体到一所学校该如何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认为宁夏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要面面俱到、全面实施,而应讲究策略、重点突破,具体如下。

一、掌握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

掌握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上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整体安排部署,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由国家和自治区(省)级建设,中小学校不进行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目前,宁夏已初步建设了“宁夏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免费为宁夏中小学校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学校综合服务空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易等服务。同时,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建设了“宁夏教育数据中心”,全面部署教育部的各项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部署了学生学籍系统、学校安全信息系统、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等6项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他教育管理系统也在逐步安排部署之中。

掌握和了解了国家以及自治区(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内容,学校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一方面可避开国家或自治区计划建设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在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下,实施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府资金支持。例如: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就不再进行教育资源平台、个人学习空间、行政办公OA等系统的建设。

二、量体裁衣,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有针对性

尽管中小学校具有太多的共性特点,但就每个具体的学校而言,学校与学校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特点,因此,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时,学校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点、特色、优势和长处,以及不足之处。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其重点是发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使其亮点更亮。例如:兴庆区回民二小的办学特色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他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依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即实施“数字化(魔方)科技体验中心”建设项目,以体验教学为主,融入电磁、声光电、力学、能源、人工智能、自然等新奇趣味元素,使学生通过实物与多媒体鲜明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学校的优势,使学校的亮点更亮。因此,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完善校园网络内外部环境、围绕课堂教育教学、围绕学校最具特色的亮点工作而开展。而在大数据存储、与其他学校相比共性特点较强的教学管理应用方面,就要考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可能统一建设和部署。

三、以一线教师为中心,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使用者和应用者,数字化校园应用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所以,学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以学校教师的实际为基础,广泛征求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这样,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才更贴近实际,建成后的效果才最好。以固原市实验小学为例,该校在第一次设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中,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后经学校教师专题讨论商议后,学校对方案进行重新调整:以发挥学校优质师资优势(学校拥有“塞上名师”1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4名、固原市级骨干教师4名)为中心,在完善学校内部网络环境的同时,重点建设名师工作室和学校数字化微课堂教室,以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提高本校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网络帮扶固原市山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样既可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广泛服务的作用。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面向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务虚、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务实,用信息化手段、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实际效果。此类问题具有普遍性,学校开始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经常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例如,某中学,千人左右学生无住宿生(全部走读),学校没有公车、有1间会议室等等,而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中,却看到以下建设内容:住宿学生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会议室管理系统等等。这种典型脱离学习实际情况、盲目准备建设的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现阶段经常会遇到,因此笔者在此加以强调: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不要贪大、贪全。希望其他学校加以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向企业学习,尝试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