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1 17:17:36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事故;故障树分析;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脚手架安全事故树的建立

(一)事故树分析方法简介

FTA是把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它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既能找到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又能揭示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因此常被用来分析事故。

(二)事故树常用符号及意义

事故树采用的符号包括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以及转移符号三大类。事件包括顶事件、中间事件以及基本原因事件。顶事件一般是结果事件,位于事故树的顶端,用矩形符号表示;基本原因事件是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基本的或不能再向分解的事件,用圆形符号表示;中间事件是位于顶事件和基本原因事件之间的结果事件,用矩形符号表示。常用的逻辑门符号有与门,或门,条件与门,条件或门等。

(三)脚手架安全事故树的建立

脚手架安全事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从脚手架坠落,二是脚手架倒塌。针对这两种安全事故,分别建立事故树{见图1和图2)。

图1人从脚手架高处坠落事故树

图2脚手架坍塌事故故

二、脚手架安全事故树分析

(一)人从脚手架坠落事故树分析

1、求最小割集

割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的原因组合,而最小割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集合。最小割集数目越多,说明整个系统的危险性越大。每一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了事故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因此为了降低系统危险性,我们应该对含基本事件少的最小割集优先考虑采取对策措施。

用布尔代数化简法求事故的的最小割集。人从脚手架坠落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由此可见,此事故树共有16个最小割集,分别

2、求最小径集

最小径集是顶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它表示这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那么顶事件就不发生,反映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数目越多,说明消除事故的途径就越多。根据对偶原理,将事故树转变为成功树,具体做法是将原事故树中的与门换成或门,或门换成与门。那么我们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是原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成功树的结构函数为:

可见,此事故树共有3个最小径集,分别为:

我们可以根据最小径集,重新审视事故系统,本着技术可行成本不高的原则,研究从哪一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来控制事故发生。

3、求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仅从事故树的结构上来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越大,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利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可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的顺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人失控坠落这个事件结构重要度最高。所以造成人从脚手架坠落的原因从大到小依次为:失控;防护栏杆不合格;踢脚板安全防护不合格;脚手架板没铺满;脚手架板没固定好;安全带损坏;支撑物损坏;因走动取安全带;忘记带安全带。

(二)脚手架坍塌事故树分析

1、求最小割集

坍塌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X1};{X2};{X3};{X4};{X7};{X8};{X9};{X5};{X6}。可以看出,坍塌事故树共有8个最小割集,即8种事故模式。

2、求最小径集

坍塌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

{X1,X2,X3,X4,X5,X7,X8,X9};{X1,X2,X3,X4,X6,X7,X8,X9}。

可以看出,坍塌事故树共有2个最小径集。其事件组合为:按照规范安装脚手架;合理设计;及时检查;不堆放重物;选择合适管材;牢固紧固件;保证扣件质量;管材牢靠不破损;保证管材不会发生过度变形。

3、求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

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排序为:l1=I2=13=I4=l7=I8=I9>I5=I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坍塌事故的原因从大到小依次为:违章搭建;设计不合理;安全检查不到位;紧固件松动;管材破损;管材发生过度变形;扣件质量不合格;堆放重物;承受负荷过大。

(三)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图1和图2,我们会发现事故树中或门较多,与门较少,说明整个系统的危险因素较多,整个系统危险性较大。人从脚手架坠落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16个,最小径集有3个;脚手架坍塌的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8个,最小径集有2个。而脚手架坍塌本身也是导致人从脚手架坠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发生人从脚手架坠落的事故是很容易的。但是只要能保证最小径集中基本事件都不发生,那么脚手架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

三、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事故的主要通病

(一)脚手架基础

基础不经夯实,不硬化,不做排水设施;立杆下不设垫板及底座,不设置扫地杆;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浇筑20cm二厚混凝土基础.有的工地为了节省.用浇筑完别的施工部位所省下的混凝土来浇筑脚手架基础,这时的混凝土大部分已经接近终凝时间,浇筑的混凝土基础很难保证质量。应设置排水措施,立杆下设垫板及底座保证力的分散。设置扫地杆保证架体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二)连墙件

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连墙件数量不足,没有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布置。设置连墙件。连墙件不仅是为防止脚手架在风荷和其它水平力作用下产生倾覆,更重要的是它对立杆起中间支座的作用。试验证明:增大其竖向间距(或跨度)使立杆的承载能力大幅度下降。这表明连墙件的设置对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施工现场大部分搭设的连墙件距主节点距离超过了300 mm,只有连墙件在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刚度较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横向变形的作用,这对脚手架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纠正;很多工地没有在第一步设置连墙件,由于第一步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是保证脚手架稳定性的控制杆件。在该处设连墙件,也就是增设了一个支座,这是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第一步连墙件必须设置;开口型脚手架没有设置连墙件,若开口型脚手架两端不与主体结构相连,就相当于自由边界而成为薄弱环节。将其两端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再加上横向斜撑的作用,可对这类脚手架提供较强的整体刚度;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没有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不允许上斜连接,上斜连接是绝对错误的作法。连墙件在使用过程中,既受拉力也受压力,所以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三)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施工现场作业层没有满铺脚手板,或没有铺实铺稳固定,对接或搭接不规范造成脚手板倾翻。其板的两端没有固定于支承杆件上,至使脚手板的稳固层度降低;脚手架沿架体密目式安全网,没有全部封闭;作业层没有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脚手板距离墙而大于150 mm;以上这些问题至使脚手板铺设的安全防护和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应将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 mm-150 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 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 mm ,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 mm

(四)横向水平杆设置

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体长度小于180 mm;有的框架工程搭设单排脚手架。至使大量横向水平杆没有固接点;脚手架主节点处没有全部设置横向水平杆并存在随意拆除横向水平杆的情况。在主节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并严禁拆除,这是因为,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现场调查表明,该杆挪动他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下降。这正是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杆件连接

施工现场部分纵向水平杆没有采用对接,采用了搭接方法搭接长度不足1 m,固定的旋转扣件也不足3个。扣件距杆端部不足100 mm;相邻的同步同跨内有两个接头,纵向水平杆对搭接长度的规定与立杆相同,但中间比立杆多一个旋转扣件,以防止上面搭接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纵向水平杆设在立杆内侧,可以减小横向水平杆跨度,接长立杆和安装剪刀撑时比较方便,对高处作业更为安全。

结束语:

随着我国当前的建筑经济不断扩大,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不断地增多。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脚手架作为维护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工序,在进一步的工程施工和建设进度中,能够进行全面的保障,只有将脚手架的安全事故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范化管理,才能进一步的将脚手架的安全事故管理问题落实。

参考文献:

[1]孔令秋,高凤歧,韩鸿,王鑫.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管理研究[J].才智,2013,35:302.

[2]陈振雄.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4,06:120.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2篇

大模板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中模板堆放、吊装、支设、拆除及运输保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1大模板施工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1.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重要的受力构件,其构造形式因模板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组拼式大模板使用组装式吊环,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直接焊在模板上。但无论何种吊环,设计时均应按吊环受力状况进行强度设计,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或焊接长度等均须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吊环易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其发生强度破坏致使大模板高空坠落。原因主要有吊环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整体式模板的吊环焊缝长度不够或焊接质量低劣;组装式吊环在使用过程中紧固螺丝松动、脱落等。

1.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

大模板斜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在模板支拆过程中调节模板的倾斜角度,使大模板堆放相对稳定。由于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在支撑模板重量、调节倾角中反复使用,因而是比较重要且易忽视的安全部位。

斜支撑的地脚螺栓使用过程中易引发的安全事故表现在模板的倾覆上。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大模板经多次起吊和落地,由于未能轻吊轻放,地脚螺栓中的螺母在多次反复冲击下焊缝开裂。堆放过程中受外界荷载干扰,螺母脱落致使大模板倾覆。

1.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外挂三角架是大模板工艺的配套技术和产品。近30年来尚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但工程中的险情时有存在,主要表现在外挂架挂钩的弯曲变形和安装外挂架时混凝土强度偏低两方面,其原因如下:

(1)外挂架提升安装时,挂钩外伸悬臂过大,安装时挂架在冲击作用下挂钩发生弯曲变形;

(2)挂钩原材料不合格;

(3)挂钩设计计算偏小;

(4)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外挂架提升过早。

1.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模的底模

整体提升的电梯井筒模在高层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底模是其生根之所在,钢爬梁给底模提供支座。施工中底模由塔吊提升,除供筒模支模外,也为钢筋绑扎提供了操作平台。底模的钢爬梁安放平稳、提升灵活是顺利施工的前提,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中曾因底模倾覆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其原因有二:(1)考虑安装的方便,底模设计时预留了一定尺寸的安装间隙,底模就位后支筒模时,撬动筒模使底模产生水平位移,支座搭接面积不够混凝土破坏而坠落(冬期施工中尤应注意);(2)由于建筑垃圾等污染使钢爬梁端头的平台脚不能及时归位,或因平衡自重偏小,不能呈水平状态进入预留洞,导致底座坠落。

1.5大模板堆放

未合理堆放大模板,造成大模板堆放失稳或倾覆。

2预防大枝板车故的对策

2.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受力构件,补偿刚度、保证强度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根据对吊环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北京市利建模板公司在设计大模板吊环时,对组拼式大模板采用组装式吊环,以对称骑缝和平面外补偿刚度(图1);对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以保证足够焊接长度、双面满焊、焊缝饱满(图2)为安全原则。大模板吊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和焊接、包括组装式吊环的连接螺栓型号及双螺母紧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吊环,若发现螺母松动或被吊环碰撞而损坏时应立即紧固或更换。 转贴于

2.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和模板堆放

(1)有斜支撑的大模板应该面对面堆放,自稳角为75度~80度;无斜支撑的大模板应在现场搭设脚手架,只要模板不在墙上,就应该直接放大架子内,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免下脚滑移倾倒。

(2)拆除后的大模板,不得堆放在施工层上。

(3)模板拆装区周围应设置栏杆,并挂有明显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4)高处作业时大模板安装应有缆绳,风力过大时应停止施工。

(5)大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斜支撑的地脚螺栓最容易受损伤,因而在设计时增加双面护板,延长焊缝;使用时尽量避免着地时冲撞地脚螺栓。

2.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1)外挂架挂钩是主要受力构件,其材质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材质证明。

(2)经常检查挂钩是否有因不正确操作而弯曲或变形。

(3)大模板起落时,应注意平稳,模板就位时应避免冲撞外挂架,模板提升时应注意不要剐碰安全网。

(4)施工时外挂架上只允许放置操作工具,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支拆外墙模时应避免多名操作人员集中在一处。任何情况下外挂架的堆放荷载都应小于120千克/平方米。

(5)外墙洞口处应按设计要求附着,防止在风载作用下外挂架摆动和内倾。

(6)外挂架安装时,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7.5MPa。

2.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的底座

(1)提升底模时,须严格检查底模与井筒壁四周的间隙(25mm),底模就位后,须按施工图在底模四周用木楔顶紧,防止小范围的水平位移。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水利水电功能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功能,其在实际施工中不仅要挖坝基、浇注混凝土,同时也要在导水洞和引水洞中安装相应发电机组。而要完成这一系列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施工程序复杂等原因,容易出现相应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发生,应该影响安全事故因素进行分析,做好预防工作,并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如何更好的对水利水电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并采取相应对策,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必要性

随着水利工程不断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逐渐增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部门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工程规模较大的工程,其不仅形式多样且技术复杂,施工场地也多为开敞式。从中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要比一般工程安全隐患要多得多,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水电站。大规模水利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需要多家承包商各自完成相应部分。在施工单位众多的情况下,并未有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就会使不同单位组合成的联营体在实际土建、机电工程及业主授予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出现不和谐局面。为了使联营体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生产环境,并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不断的提高相应工作人员意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为只要是工程施工,就一定会存在安全事故问题。虽然认为对施工安全有一定认识,也知道其中的危险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难免会因为领导或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使施工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工单位领导和相应工作人员重视施工安全并始终保持严谨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也能提高施工单位施工效率,从而保证水利水电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进行相应预防。

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因素

1.受安全生产资金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企业未来追求利益,重视效益,而不重视安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们常常未来减少成本支出,而不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安全人员,使得安全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一些施工企业因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重,而不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技术改造中,而使施工设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再加上一些施工单位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安全投入方面没有相应强制性标准、约束,使得相应安全设施得不到增加或更新。

2.受安全意识因素的影响

水利水电施工相对与其他工程来说,其施工周期相对较短,这就使得一些人产生盲目思想,甚至使其安全意识弱化,认为短期施工内是不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再加上一些施工单位习惯按照常规经验办事,对安全生产方面知识没有充足的认识,使得其在安全生产中不能以预防为主去解决相应问题,甚至将安全管理核心和重点混淆。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还会出现与安全管理脱节现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明确相应责任制度,也不将相应责任制度落实到班组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单位安全隐患,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解决水利水电安全施工安全事故对策

1.做好保障工作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必须有良好的物质保障。不仅要有安全器械设备作保证,同时也应该有多余的经费,以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紧急开支。在计算费用时,应该将安全生产相关费用列入间接费用中。为了更好保证现场安全,将安全事故降至最低,最好在施工现场建立事故医疗抢救室,以便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也应该购买相应劳动保护用品、器械及火灾消防器材,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及时处理,延缓事故蔓延态势,将水利水电安全事故隐患降至最低。

2.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工作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先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可以在作业现场利用不同班组交接时间召开安全会议并进行安全教育。实际会议内容应该以班组实际任务、操作难易程度、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安全监察责任等为依据展开相应相应教育工作。在实际会议中,应该抓安全教育内容重点,并阐述安全事故利害,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发挥不同部门职能作用,以达到科学防范目的,使班组在实际工作中能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同时也应该进行安全隐患治理,可以执行安全工作浏览表,也就是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制作出可以移动的安全宣传板,并将其放置在不同作业面上,以警示相应施工人员,使施工安全能在动态过程中进行并消除相应安全隐患,以达到预前预防目的。

3.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水利水电在实际施工中,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而引发相应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法律体系。一旦出现相应安全事故,可以以安全法规为依据进行管理和执行。同时也能使水电监管和水利水电安全监察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并依照相应法法律法规制定长久安全生产机制,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制定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利水电安全事故,并为安全事故处理提供了有效数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还会出现新的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法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更好满足实际安全事故处理需求。

4.加大环境管理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环境因素作为影响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重要因素之一,其对事故发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并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对施工环境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以便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施工环境。同时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应该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在施工之前尽可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减少环境因素而影响工程进度,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其不仅能防洪、发电,同时也能供水、灌溉。而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时会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要想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率降至最低,就应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秋.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预防及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3) .

[2] 郭燕梅. 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与施工安全的几点建议[J]. 科技风, 2010,(15) .

[3] 赵展锋,孙建锋.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1) .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4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但是隧道建设的施工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会给施工人员和隧道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就应该积极开展隧道安全工作,加强提高风险意识,保证隧道施工能够有效、安全的进行下去。

一、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隧道工程主要是修建在地下或者山体中,辅助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通行的建筑物。隧道建设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由于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基本取决于周围的地质条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因此导致隧道施工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破坏规模极大,造成的损失难以想象,所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要非常重视。而且造成隧道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很多,存在很大的随机性,施救难度也会非常困难,降低了人员的生还率,同时也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

二、隧道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要想让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就必须要了解造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所以,通过结合我国近几年隧道施工出现的安全事故的相关资料,进行具体分析,加强事故产生原因的全面认识,吸取相关教训,才能对隧道施工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自然性的地质灾害。而且多数都是突发性的,前兆现象几乎不明显,且这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活动性强,对于预测、预报和预防比较困难,使人措不及防,会给隧道施工的相关作业人员带来很大的伤亡,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设计问题

我国很多隧道施工建设出现的事故,多数都是相关设计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勘察,对周围岩层的实际情况掌握的不够充分,以至于获取的相关数据和参数与实际存在很大的不符,而在后续工作中也没有对设计进行完善和变更,从而在建设施工阶段出现坍塌的现象,后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通常造成的损失几乎都是毁灭性质的。

(三)施工问题

由于我国的隧道建设起步较晚,相关的施工管理措施并不是很完善,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施工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更有的甚至擅自改变施工程序,导致最后的施工质量严重不合格,还有的建设单位为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偷工减料,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手段,这样就会造成隧道的主体结构不够牢固,支撑力不够,无法承受住周围地质条件施加的压力,当受到地震或是震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坍塌的现象,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隧道项目的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的施工设备管理不善,并且很多施工作业人员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落实好管理工作等 [2]。

三、隧道安全事故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现场勘查力度,规范设计方案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隧道工程项目的建设全面实施,隧道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困难局面。相关的设计单位必须要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的勘查工作,所以往往在勘查设计的过程中,对现场的研究掌握不够充分,对地质特征的的勘探手段不足,所以就造成了对地质的深层区域的结构和相关影响判断的不够准确,最终导致出现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导致采集的相关数据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给后续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增加了工程投资。因此,设计单位必须能够合理安排勘查时间,严格落实好现场的勘查工作,保证现场采集数据结果能够符合要求,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促使后续施工过程能够安全的顺利进行;另外,建设单位还要发挥主力引导作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监督设计单位的勘查工作,做好协调准备工作,为施工阶段打下基础[3]。

(二)实行安全风险管理

隧道施工本就是一种高风险作业,为了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就要对整体施工过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在项目施工前,就要对项目所存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以减少风险在后续工作中带来的影响。其次,还要在勘查阶段,通过各种数据的测量结果来作为参考,进一步确定风险隧道施工时会带来哪些影响,有针对性的制定优化方案来进行有效的预防,保证施工阶段都能够正常进行。最后,定期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及时掌握现场的施工进度和状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保证隧道工程能够安全的进展下去[4]。

(三)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培训

在隧道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现场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积极与各个建设单位相互沟通和配合,严格落实好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安全管理单位还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当发生事故时,要求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逃生技巧。

(四)规范施工作业流程

要想保证隧道的施工现场能够安全的进行,就要保证隧道施工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够严格规范的操作,认真落实好安全管理措施,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根据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实施作业施工程序;其次,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员劳动力的使用,提高整体施工水平;同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对隧道出现的异常点进行如实掌握,并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报,保证工程的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最后,在对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施工时,要做好灾害应急预案和措施,防止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结语:综上所述,隧道建设施工是一项高风险作业的施工项目,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想保证隧道建设的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安全、顺利的进行,就要加强对安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前期的现场勘查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同时还要规范施工操作流程,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并且相关安全管理机构要严格落实好安全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对隧道安全事故做到有效地预防,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9):159+161.

[2]张建强.浅析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西建材,2016,(03):210.

[3]袁长安.地F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50):16-17.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5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隧道施工由于具有围岩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施工机械化程度低, 施工环境条件恶劣, 职工素质低等安全特殊性,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若某一方面、阶段、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因其直接关系到人身、设备及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中应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实施中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一、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对近几年发生的25起安全事故分析, 隧道塌方事故最多, 有16起; 其次是突水突泥事故, 有3起;另有洞内火灾和火工品爆炸事故各2起; 其他事故2起。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 隧道施工工作面前方或开挖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腔壁, 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突然, 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

2、对围岩稳定性判释不准, 设计支护措施偏弱。大部分发生塌方的隧道, 是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 而在施工过程中又没及时地进行变更设计, 致使采用的支护措施偏弱, 稍有不慎, 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塌方。

3、施工方法不当, 初期支护措施的力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很多隧道在施工时, 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 有的隧道是擅自改变工法, 有的是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 有的是偷工减料, 有的是施工方法不当。例如某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施工时改为CRD法, 但横向支撑施工不及时, 数量偏少,造成坍塌; 有的隧道是由于拆换侵限的初期支护拱架时发生塌方; 有些隧道是由于上台阶施工太长, 没有及时进行封闭, 衬砌滞后, 造成坍塌。

4、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不健全, 施工管理不到位。对施工现场的爆破器材管理不善, 用电线路、钢筋焊接等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 台车拼装和边坡刷方作业安全意识淡薄等。例如温福线某隧道由于风枪打眼时碰到了隧道内的哑炮上, 发生了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洛湛线某隧道是洞内火工品爆炸造成了安全事故。武广线某隧道斜井工区由于洞内漏电保护器失灵、电线过热引燃排架和防水板, 石太线某隧道斜井因为电焊钢筋头引燃排水盲管和防水板造成火灾; 另外有些隧道是由于洞口边坡滑塌造成安全事故。

二、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1、施工组织措施

隧道软弱围岩施工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施工组织围绕这一原则开展。隧道开挖后先使用机械找顶排险,后进行人工找顶排险。找顶完成前由专职安全员跟踪观察,发现落石或由于暴露的岩面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员机具应立即撤离现场。找顶工作结束后,为防止风化作用,尽快使开挖面稳定,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初喷混凝土一般为5cm 左右,随后打设锚杆、铺设钢筋网,再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施工中狠抓工序质量,尤其是开挖支护工序质量,做到一次成优,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施工中推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狠抓炮眼、装药及连线的质量,特别是周边眼和掏槽眼。根据爆破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强大的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均为似2 小导管,为提高其支护效果,小导管采用加厚无缝钢管,局部围岩极差地段钢管中插入钢筋,增强其刚度。每循环施作长度4 m。

TSP203 地质超前探测技术。施工中定期进行TSP203 地质超前探测,了解前方围岩特性,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杜绝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监控量测。新奥法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监控量测手段指导施工,通过监控量测结果判断围岩稳定性,判断支护参数是否合理,施工中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制定不同阶段时期的量测计划,汇总分析数据,反馈指导施工。隧道开挖方法。为了保持洞口的稳定,要尽早进洞,上导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拱部设似2 小导管超前支护,喷锚网、I 20 型钢钢架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填充,使支护体系闭合成环。软岩地段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围岩的特点和新奥法的理论基础,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宁强勿弱”的理念,合理的支护体系,使支护强度一次到位,避免后期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初期支护。a 、钢架施工。在搬运过程中应绑扎牢固以防发生碰撞伤人、车辆倾覆、构件坠落等事故。钢架的架设应由专人按规定的信号进行指挥,随时观察围岩动态或喷射混凝土的情况,防止落石、坍塌引起伤人事故。其次作业人员在紧固螺栓时,要站在平稳牢固的脚手架上,并配戴安全带,防止发生工人坠落事故。b、 锚杆施工。为了防止由于锚杆选择不当,或因地下水的影响锚固用的砂浆流失,将得不到足够的锚固力,从而导致锚杆脱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的抗拔力。同时注浆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皮手套、口罩、眼镜、防护罩等,注浆作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清洗机械管路及接头,检查后应经过试运转方可开始正式作业,以防止发生剧烈振动、管路堵塞现象;当发生注浆管路或接头堵塞时,需在消除压力之后,再进行拆卸和维修。c、喷射混凝土施工。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开始前应仔细检查围岩受喷面,彻底清理危石;同时应有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在喷射时因软管破损、接头断开等引起的事故。进行喷射作业时,必须配戴防护用具,应根据喷射方式、混凝土配合比等条件,采取合适的防尘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从事喷射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安全制度措施

制定各级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参加施工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都必须遵守执行。要规定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填报各种安全统计报表,分析安全动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常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施工安全规则、危及安全的工点,应要求工地立即纠正,必要时停工整顿,直至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施工各工班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应将本班组工作情况及有关安全问题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记录簿内,工地负责人、领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4、施工应急措施

制定施工应急预案。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时,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该地段设计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依据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5、工程事故处理措施

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按照已制定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报告安全事故一处理安全事故,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做好标识,保护好现场一安全事故处理一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一编写调查报告并上报。

综上所述, 隧道安全事故常发生在隧道的开挖、装岩运输等过程中。坚持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6篇

【摘要】: 化工工业发展在工业和人民居住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几乎都是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物质,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严酷条件下完成,危险因素多。文章 化工工业发展在工业和人民居住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几乎都是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物质,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严酷条件下完成,危险因素多。文章论述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事故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化工生产往往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一个化工厂从建立到生产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包括环境评价、产品和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等。这些企业虽然表面上可以获利,但实际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隐患。因此,目前国家仅有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来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在化工就不吭能够健康正常的发展。 安全生产时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否则便不能进入实际生产。 二.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3)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生产原料的腐蚀、生产压力的波动、生产流程中的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导致的压力容器破损;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加工工艺存在缺陷,都易引起事故发生。 (4)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人素质往往不高 , 职工对作业系统的操作事,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 , 误操作或在设备检修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高。特别是在检修工作时 , 焊接与切割、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往往都是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装置区域内进行。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 违章指挥 , 动火审批不严; 贸然动火酿成火灾; 现场监督、现场措施不力。 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失,上述列举的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由人造成的,那么人们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2)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责任事故。从领导到管理人员,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建议 化工企业部门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化工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编制的指导性导则,企业一句导则的只要内容以及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对企业职工进行实施应急措施培训和教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按照应急措施反感进行救助和躲避,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在发生重大事故后的应变能力。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五.参考文献 [1]王洪林,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化工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2]方志勇,沈阳市消防支队《小型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成因及防火对策》;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劳动保护,2001; [5]田震,《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人类工效学,2005;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7篇

关键词:PVC 生产工艺 爆炸事故 安全防范 措施

一、工艺流程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从乙炔装置送来的精乙炔气,经乙炔预冷器预冷和砂封后,与氯化氢装置送来的干燥氯化氢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串联的石墨冷凝器,用盐水间接冷却。混合气中水分一部分以盐酸形式排出,部分则夹带于气体中进入串联的酸雾过滤器,由氟硅油玻璃棉捕集分离。然后该气体经预热器预热,再进入转化系统。

二、典型事故案例

2005年5月26日凌晨7:04分,树脂分厂聚氯乙烯混合器因系统急剧升温,紧急切断阀未动作,混合器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多人受伤。此次事故由于离子膜电解槽冷却水循环水池排污阀被人打开,致使离子膜电解槽无冷却水,部分电解槽工艺连锁跳闸后氯气系统波动,从而使氯化氢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氯,在氯乙烯车间混合器与乙炔发生剧烈反应后造成混合器爆炸着火。

三、易燃易爆物质性质分析

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还可能存在氯乙炔等物质(还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氢气,其对系统影响不大)。

乙炔:乙炔性质活泼,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即2.3~81%(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形成爆炸混合物。它属于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s。

氯乙炔:氯化氢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此物质很不稳定,遇光、振动等就能发生爆炸。

四、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PVC电石法工艺路线已经趋于成熟,导致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超负荷生产导致混合气体在管道流速过大,以至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在静电接地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当气体流经管道截面积突变较大的部位时,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从而点燃了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在密闭的管道或容器内就有爆炸的可能。

2.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和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气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剧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脱水系统的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

五、 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导致发生爆炸的2种原因,提出以下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在混合器前各设置氢气缓冲罐和氯化氢缓冲罐,并安装自控调节阀门,以控制气体流量和流速,防止由于流速突变且过大时产生过多的静电荷。

2.在氯化氢合成工段采用自动调节氯、氢比例替代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法,准确地控制氯化氢含游离氯量,防止氯化氢含游离氯量过高。

3.在混合器前安装事故阀,当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事故时,事故阀自动关闭,将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与乙炔系统完全隔离。

4.在氯化氢总管出口处安装游离氯自动测定仪、游离氯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游离氯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游离氯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5.在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及其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温度自动测定仪测定管道或容器内的混合气气相温度(还可以安装温度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温度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气相温度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6.在混合器、管道的某些部位等安装超压爆破膜和排空等安全装置,当发生爆炸事故时,压力自动排空,防止容器和管道被破坏。

六、结束语

目前、国内乙炔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聚氯乙烯技术比较成熟。据统计,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事故最为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对氯化氢含游离氯量仍采用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方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方法,在氯、氢比例突然失调的情况下,操作工难以做到准确、及时地调节,这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保证氯化氢游离氯不过高,一般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都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参考文献

[1]袁捷才,关于氯乙烯合成工序混合脱水系统爆炸事故的浅析[J],聚氯乙烯,2006年第1期.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第8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系统;钻探施工

一 前言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和规模化,各种危险物品推陈出新,生产和生活中防止灾害和损失的范围不断扩大,安全保障的技术难度也相应增大,而已经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和设备,由于陈旧和老化,潜在的危险也日益暴露出来,一旦发生灾害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招致人身安全,严重时可危及到社会,造成社会性灾难,其例证很多、教训惨重。

安全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勘行业也不例外。安全工作必须科学化,必须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和解决安全问题。

钻探工程是地质勘查中对查明地下矿体、采集样本最直接有效的探矿手段。在最近几年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多种投资渠道进入地质找矿领域,地质找矿勘查项目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于上世纪80、90年代地质行业普通不景气,导致钻探行业萎缩,钻探管理技术和人员大量缺乏,而现在需要大量的钻探管理技术和管理人员,由此形成了钻探项目管理人员供需矛盾突出。

在地勘生产中,安全保障在施工生产中应作为最根本的方针。安全管理要把主要解决已发生或者即将发生事故问题的被动局面扭转到两个长远目标上来。即:一是把事故降下来,降到最低极限;二是不断改善并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形成一个施工现场无隐患即防患于未然的局面。

二、钻探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 施工环境条件差,防范措施不到位

在施工准备阶段,有的项目部往往忽视对施工不利的各种条件、因素的调查研究,对当地水文地质、地震灾害、最大风速、昼夜温差、运输工具、通信手段等资料调研不详实、不具体,无法编制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应急预案。

2 工人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多隐患

地勘单位已多年不招工,处于生产一线是大量的农民工,据计,去年我局野外施工人员有1550人,其中农民工就有1300人,占野外施工总人数的84%,他们中不少人存在临时观念,对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缺乏积极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时有发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点。

3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

地勘单位仍处于求生存求发展的阶段,要投人大量的资金保障生产安全,经济上有一定困难,导致保障钻机安全的硬件设施不到位。如钻机远离项目部,这些地区道路崎岖难行,且大多处于通讯信号盲区。如果没有好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施工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生产事故,就会贻误最佳救援时机,甚至会使事故扩大化。

三、安全管理系统的简介

安全管理系统作为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法、重要武器,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推广应用。

所谓安全管理系统就是应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以及消除工作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施工生产安全的一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它包含有系统论、预测技术、最优化技术、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学、工程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提供了一套数据模型和层次形象模型的管理方法由。传统的“安全”与“不安全”概念,上升到由数量和层次形象来描述,由根据经验用安全系数等求得安全,上升到从工程设计阶段自觉地进行安全设计及危险性分析和评价,把安全活动贯穿到生产的计划、设计生产及成果使用的过程,实行费用、效率和时间的最佳配合,最终结果是费用最少、时间最合理、成果最大。

四、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实施方法

安全管理系统的中心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实现生产系统安全。它是由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管理两大部分组成的,其实施方法有事故树法、安全检查表、安全操作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

安全管理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才能逐步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不只是一线施工单位的事,管理部门应该承担对施工安全评价和安全技术开发的任务,施工单位掌握实际生产的安全操作技能。只有紧密结合实际、分层次、定目标地实施,才能被广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所接受,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五、以事故树分析法为例说明安全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在安全管理系统中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体系:一种是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装备危险度的定量评价体系,另一种是对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定性分析体系。在此重点阐述以事故树分析为代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和简明、形象的特点,体现了系统管理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分析,是一种以表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对既定的工程项目、生产系统或作业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导致灾害的后果,按工艺、生产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逻辑方框图。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设备、装置故障或误动作,作业人员的误判断、误操作及受周围或地层环境的影响形成一定的危险性,为不使这些危险因素导致灾害性后果,用事故树逆推法找到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消除危险。

1 事故树分析的作用

事故树分析法具有以下作用:发现和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明确系统的缺陷,为改进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采取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1)搞清楚由于设备、装置的故障和误动作、误操作对系统的影响,找出重点和关键,并使作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灾控制要点。

(2)能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作出全面、简洁形象的描述。

(3)可以对已发生事故,通过事故树全面分析事故原因,以充分汲取教训,作为拟定防范措施的依据。

(4)便于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2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实施事故树分析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编制事故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及制定防范对策和改善系统。

第一阶段:编制事故树的过程就是研究工程施工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和生产工艺中的异常、机器设备运行中的故障以及人和环境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的过程。

首先,要明确所要分析的对象系统,充分掌握所分析系统的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和操作项目,搜集事故事例,根据可能发

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把对系统影响大的灾害或事故,作为分析对照的顶上事件,然后由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的逆程序逐项展开。如钻探施工中的工程量报废事故,按着形成事故控制逆程序,先分析可能导致工程量报废事故的直接因素:一是无法处理的井内复杂事故,二是钻孔严重偏斜无法纠正,进而分析引起上述故障的因素,这样层层分解,按着它们之间的输入(原因)与输出(结果)的逻辑关系,编出事故树框图。

第二阶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事故树的定性分析主要是求出导致发生事故的基本事件的组合,分析重要程度。对于有重复事件的树进行化简。

定量分析应根据需要和条件来确定,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具有数据和误操作率数据。已编成的树应包括全部的故障并考虑到人的因素,通过计算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第三阶段:制定防范对策和对管理系统进行改善编事故树的目的是找隐患,找薄弱环节,查明系统的缺陷,然后加以改进,在考虑投资和技术等方面条件之后,选择最经济、最合理、最切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

以岩心钻探工程量报废事故为例阐述事故树分析及评价方法

从编制出的事故树中我们可以得出:

(1)从事故树的结构上看,从顶上事件(工程量报废)向下有许多层次,距离顶上事件最近的两个因素危险性最大。因为只要有一个事件发生,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距离顶上事件层次越远的,其危险性相对比较小。

(2)同一层次事件中,输人事件越多的危险性就越大,形成事故的机率就越高。

(3)为控制和防止顶上事件的发生即发生工程量报废事故,应从哪一个层次进行控制更有效呢?从事故树结构上看,虽然中间事件距顶上事件近,但它们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因素,而是受着若干原因事件的影响,所以应从基本事件着手采取措施。因此,要想杜绝工程量报废事故的发生,除了人员技术水平外,首先应该保证钻机、钻具等配套设备的完好率,保证设备、工器具的材质质量,施工中减少钻孔长时间裸眼,以降低孔内复杂程度;开钻前钻具要按规定装配好,测试好开车、立轴和孔口轴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确保开孔倾角和方位;当钻进通过覆盖层到达基岩时,按规程要求及时下好孔口管(套管),并做到密封、牢固;对于漏失地层,应采用适合防漏的冲洗液,防止漏失严重;坍塌、破碎地层要及时采取护堵措施;对于流沙等遇水松软地层,要控制钻速、泵量,选择渗透性小的冲洗液,提下钻速度适当放慢,钻进回次不要过长;遇有夹钴、烧钻处理时,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此外,在钻进过程中要按规定进行测斜,以确保钻孔的方位和倾角等,总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形成工程量报废事故的最基本因素,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