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6 17:58:19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ne, two, three tim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ave driven repeatedly, construction positive information to move forward.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ntered the essence spread stage.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is financial software, ERP software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A syste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layman how to skillfully use and produce benefit, 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inking, in hop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ve a stimulative eff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1年12月26日,住建部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编号为JGJ/T 272-2012,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实质推广阶段,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和操作指南。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生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业务量普遍不足,一个工程多家承包,工期短,施工力量分散,项目人员调迁频繁,施工战线长;高度竞争下多数企业采取低价中标策略,不可控成本大幅上升,部分项目出现亏损。这就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进一步改进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势而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信息化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术语解释,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协同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建筑施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是大势所趋,别人都这搞,你不搞就落伍了;有的企业认为这个能与国际接轨,很有国际范;有的企业则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能节省人工和加快事件处理能力,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思考的问题:

1、企业哪些方面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我们要思考的是,有哪些问题使用信息技术比人工效率高或更有效,或具有人工难以做到或无法做到的优势,没有价值的信息化坚决不要上,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信息化。施工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企业内控流程,提高风险防范内力;面向企业发展战略,提高战略监控能力;面向企业主营业务,提高效率和经营能力;面向企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2、哪些是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共享信息,传承知识;(2) 提高效率和质量;(3) 提高能力和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化,一般包括:① 财务管理一体化;② 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③ 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④ 采购集中管理;⑤ 基于业务的企业即时通信与视频会议;⑥ 工程项目质量全过程追踪及监控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一定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是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对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也存在着针对性。在企业早期阶段,主抓的是业务,因为要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主抓的是管理,对管理进行规范,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等企业上了规模,需要创品牌时,主抓的是文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就摆上了工作日程。

1、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企业管理标准化是制定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管理是应用标准进行管理的过程。企业管理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固化企业的那些优秀、可重复利用的流程,以此来管理企业的重复性事物,从而达到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节约管理成本的目的。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施工企业 流程设计

建设部2007年《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该文件科技进步水平第五款明确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配套了信息化评审表以及后续出台的考评细则,把施工企业信息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年财政部也了《财政部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各省区也陆续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纲要等等,国家各部委都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尤其是资质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资质是企业进入建筑业市场的“通行证”、“入场券”、“敲门砖”,所以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一、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它对目前的会计行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企业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融入到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施工企业的各个业务能够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得到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而核算后能够及时地将各种数据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实时处理。会计也由传统的记账方式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使用在别的方面,使得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得到提高,从而让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财务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预测,为建筑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定下合理的目标。

(二)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因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网络与外界的网络是实施互联的,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与外界网络进行互联,使需要使用会计信息的人能够随时获取最新的会计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实时性与信息预测价值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一个提升。因会计信息进入了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会计数据会实时地输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去,其中能够减少人为的舞弊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实现过程应注意的内容

(一)明确目的,正确认识信息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搞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管理?还是仅仅为了资质?如何定位?——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企业推行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习、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推进企业的改制和重组,理顺企业的业务和组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更应正确认识信息化、加强信息化意识

一把手要认识到自己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信息化不能直接就交给技术人员去做,完全由信息技术人员来完成,这是不可行的。很多企业 “不是说领导不重视,而是领导不知如何重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最高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策、领导、指挥和控制,这种作用是员工不可能做到的。对建设过程中人员的调动、资源的需求、组织架构的确定、流程的梳理以及对参与者的激励等等都需领导层考虑的具体问题。

(三)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搞好需求调研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搞好需求调研,尤其是基层,不能坐在机关里面拍脑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是一次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彻底“改造”,相关的流程设计符合企业本身的特点是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所在。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企业多年管理中的 “不确定因素”在“流程设计”中确定下来,最终提升决策的效率并成为管理的出发点。要在项目生命周期前后打通、业务线前后打通、业务之间横向打通、上下级之间纵向打通。只有打通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不让每个环节成为信息孤岛,并形成统一有效、并能贯穿始终的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彻底摆脱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困局。“四通”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采取 “先热点后冷点、先现实后理想、先结果后过程、先纵向后横向、先标杆后推广”的原则,使企业的流程逐步由“僵化到优化”,再由“优化到固化”的梳理过程得以实现。将信息化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遵循的具体思路。

(四)提高人员素质,成立专门的信息部,并给予足够的支持

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从组织结构上,我们应成立专门的信息部,吸收部分专业人士专职来推信息化,不能仅靠各部门兼职来做。

(五)信息化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

软件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流程梳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管理。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软件公司获取别的企业的一部分信息,取其精华,但估计我们未定合作方以前他们不一定给我们;另一方面我们的人走出去,主动吸取别家精华。第三方面集结我公司各方面专业人士,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梳理我们的流程,建立我们自己的的知识库。不论和任何一家软件公司合作,一定要知道我们要什么,他们又能给什么?合不合拍?而不是他们给什么,我们就拿什么。

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搞好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和修正,从而建设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会计信息转换为对企业领导有用,外部相关决策者有用的决策依据,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探析[J].财经界,2010(05)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3篇

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及灵敏度高等特性,进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属于规模较大的核心组织部分,也是联系其他管理职能的重要系统。主要原因是由于财务管理的倾向于价值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全体的人、物、才的变换,都能从财务绩效进行体现。但要充分实现价值管理的目标,应满足一下几个先决条件:一是应将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与财务管理紧密连接;二是企业运作状态应全面的反映在财务账目上;三是合理处理的财务信息,应及时向经营管理者反馈,进而促使决策层、管理层级执行部门能够快速反应,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而达到提高绩效加强管理的目的。由此可知,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能够加强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使资金管理更为严格,财务预测越发精确,相应报表快捷无误,财务控制集中有效,逐渐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现路桥施工企业的各环节流程的高度集成,并实现互动。无论具有多少个分支机构或项目,也不管在何种场所进行施工、有多种经营业务,在企业中也能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中心的高度集成的管理体制。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其具有多个信息子体系。财务信息化是整个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合理的掌握的资金的流动,才能有效控制物流,进而对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另外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渐进秩序原则,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他系统的信息化发展,最后全体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的措施分析

1.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模块。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系统初始化模块,在系统构建中所需的各类参数;构建数据库;建立总账并还原初始数据;采取规范的计算公式,制定表格;设置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具体权限及人员配置,操作口令等。二是财务账务模块,即在计算机中进行填制、审核相关凭证、设立账户、科学记账,管理财务账簿等。三是财务核算模块。主要分为,单项核算模块和成本核算模块,其中单项核算模块包括制定合理的财务核算、材料核算、薪资核算、销售核算等子系统。成本核算模块包括成本核算标准模块、实际成本核算模块及误差分析模块等。

2.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以财务核算为基础构建的更高水平的具备管理职能的子系统,是结合计算机先进的数据保存与处理能力,进而及时、有效的对繁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施工企业财务预测及决策、财务分析及控制等工作得到了加强,促进企业在发展中能够合理的筹集资金、加强资金效益、控制施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科学分配收益、加强财务监督、维护企业纪律等,使企业的支付能力与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等。虽然在路桥施工企业的内部以开展了财务核算信息化,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尚未正式运作。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繁多,处理方式复杂,不同企业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难以统一有效的进行开发。但路桥施工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合理的设置为以下三大功能系统。

2.1财务预测及决策系统。财务的预测主要包括资源前景预测、项目进度预测、项目消耗预测、回收计量及利润预测、市场价预测、优惠税收预测及技术,设备,工艺,能源等条件因素变化的预测;财务的决策大体可分成投资、筹集、成本、利润四大决策类型,其中投资类决策多指投资规模、范围、设备换新;筹集决策则是指筹集资金的方式方法、数量;成本决策包含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最低成本决策;利润决策包含最大利润与目标利润决策。

2.2财务考核及预算管理系统。首先,财务预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以该单位各方面预算如施工及销售预算为前提条件,各方面预算主要内容由成本、资金收支、现金、利润、财务变动等各项预算组成。其次,财务状况的执行与控制要在财务预算的前提下进行,期间必须制作出相应科学适用的控制准则和执行方式,尽量保证现实与预算之前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完成相应任务和指标。最后,将实际的执行后财务核算结果同预算标准进行相互比较,对财务运算的实际执行活动进行合理评估,进而对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进行结论性评价。

2.3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财务情况分析,对比财务指标,结合系统模块进行指标情况的预测,掌握指标的发展与升降趋势;二是盈利分析,对盈利总额与盈利构成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影响盈利的因素;三是资产分析,结合系统模块对动产及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掌握对流动资金周转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等。

三、结语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涵义;现状;成就;问题;步骤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传统的低附加值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施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建筑施工企业能否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势必将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命运。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策划、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涉及的范围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采购、供应、设备、人力资源、财务、后勤、客户关系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工程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共享与运用。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招投标信息等。

(2)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等。

(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业数字集成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用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统;第三,ERP/EAI/E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部分特级资质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达80%。其中,财务软件占60%;业务/商务软件(如,招投标、预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都是财务软件。

3.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就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广大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业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建设部设立了政府部门网站《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地方管理网站 ;全国还有不少专业的建筑网站,如《中国建筑资讯网》等;大型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

(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领域,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等)、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

(4)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办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和资质审批,包括企业资质网上申请、审批、年审、动态管理(资质升级和降级)、变更、年审、备案、资质证书管理和相关资质申请审批工作处理情况查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过启动系统设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该系统与建委内部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可获得企业在一级市场承包情况、在二级市场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情况和企业施工过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况等。

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主要以开发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力企业

1 前言

随着网络工具的普遍应用,互联网时代已正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在电力施工企业已逐渐普遍。相关的工作者通过电脑等网络工具将档案信息实施记录整理,使工作速递得到了显著的增加。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资料众多,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整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和对人员的教育才能使其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 电力企业的档案工作的现状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有两大重要改变:档案管理领域的拓展使得档案种类也不断增长。例如部分企业成立一些临时机构 ,并拓展了其服务领域。在这些机构和服务领域中由工作形成的重要的照片、文件、录像等都应进行及时的归档、保存、整理,以便相关部门查阅参考从而做出相关决策。在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和行政活动也有很多档案资料的产生。如企业相关工作中的许可证资质申报资料、建造文件资料以及相关合同证书等;企业的档案根据它准确、完整、权威的主要特点,使其采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现今,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的采用人数的相关数据显示为:2001年为100多人次,共选用档案500多件;2002年达200多人次,共选用档案 500 多件;2003年随着超高压的运行工作的接管,利用人次及其卷数均呈上升趋势,全年共选用的档案卷数达600多卷,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的采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文件传真,网上浏览等方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信息化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中建立档案的信息化刻不容缓。

3 我国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1)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相对落后。

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目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相关规范的标准化推广不够完善,缺乏规范的信息化标准。同时电脑软件技术的开发也处于初级阶段在普遍和方便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造成计算机市场上相关软件功能各异,标准存在差异,使消费者无法准确选取合适的系统软件。电力施工企业档案建立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不能对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而建立完善适时的档案工作规范尤为重要。

(2)档案管理人才紧缺。

信息化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是一新兴工作,由于原工作环境的影响,使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缺乏。首先档案信息化人员的自身修养及技术不适应其信息化的需求。现今,档案管理工作者已经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但是,这些工作者缺少相关的知识教育已经相关技术的训练,使其在理论知识和信息化的实践中是相对较缺乏的。其次具有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是相对较缺乏的,若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有软件开发、维修、咨询此类型人才,由于多方面人才的缺少,也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阻碍,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

在众多电力施工单位中许多领导对其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对档案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少,从而使管理档案工作的硬件设施差,机械设备不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工资低等情况发生。这些情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关工作者的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电力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不能准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性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4 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采取的措施

(1)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电力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在企业中建立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使员工能依据档案管理标准完成自身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国家也应对档案管理工作软件进行规范。使其软件开发公司能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开发完善。

(2)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国家应在相关学校开设有关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课程,使学者能在相关大学或技术院校中学习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此同时,电力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息化档案管理的教育,通过再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技术,使其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

(3)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电力施工企业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者都应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也是电力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综合电力施工企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电力施工企业的改革方向,充分了解到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对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采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开展,以严谨的态度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进行整理,将档案工作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应提高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感。只有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明确并认真履行,才能使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4)加强指导思想,制定总体规划,信息化作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档案馆工作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5)加快人才培养,注重管理创新和思想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技术总会在不断变化、升级和更新,是需要有人不断维护,要面对这种变化,电力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收集存储和传输平台。电力施工企业综合档案室加快计算机存储系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速度。

5 结束语

以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电力施工企业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教育方面和标准规范的制约才能使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电力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才能方便人民和相关工作者使用。社会信息化也将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3)64-78

[2]张新.企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化探析[J].北京档案,2014(08)77-89

[3]孙萍.浅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山东电力,2015(04)34-76

[4]李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建筑项目档案管理[J].湖北档案,2016(03)34-56

[5]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 (67)213-235

[6]吴佳宜.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运行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36 ( 18 ) :23-3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6篇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7篇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企业 信息化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38-02

一、施工总承包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随着建筑市场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深入,中国承发包模式也逐渐呈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外,还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EPC/turnkey)、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代建制等。

尽管中国建设主管部门在积极推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等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工程总承包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施工总承包模式依然是国内建筑市场主要的承发包模式。施工总承包,国际上称为“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方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最为常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传统模式,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基本上参照的是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论” 指出人类的需求遵循某种特定的金字塔层级。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层级中处于低级的需求全部或大体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级的需求才会得到关注。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遵循着由低到高的层级递进。有的研究人员将企业信息需求分为五个层级:通讯需求、运营需求、分析需求、知识需求和简化需求的金字塔层级。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础设施、人员IT技能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等企业现状因素差异,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如:数据处理电子化、信息共享网络化、业务监督信息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软硬件情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十五”期间对中国全部二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其结果,中国二级及其以上资质施工企业一人一机占40%,二人一机以上占60%;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尚未连通任何网络的占17%,已经联网的占83%。其中具有局域网的占79.5%,广域网占13.6%,因特网占46.6%,企业间联网的只占6.8%。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的硬件基础环境。另外,在中国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施工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3年调查表明,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各类企业都重视财务系统的建设,数值的离差不大;建筑业中53.1%企业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建筑业的企业在具体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远低于平均水平,已经建立业务应用系统的仅为12.5%,为各行业最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调查样本显示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中67%拥有办公自动化系统,93.2%拥有专业软件,21.6%拥有管理信息系统,30.7%拥有项目管理系统,4.5%拥有决策支持系统,6.8%拥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3%拥有知识管理系统,6.8%拥有大型数据库系统。尽管由于机构不同,调查样本及问卷的设置等有所不同,使得两家调查结果不太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中,都在使用专业工具类软件。

3.现状总结。在建设主管部门、学术界、软件开发商等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下,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在信息化软硬件、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培训等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己经具备了良好的企业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业务系统建设落后于其他行业,建成业务应用系统比例很小,构成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

三、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难点分析

1.工程建设行业本身特点。工程建设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周期长的一次性的复杂工程项目,各种计划的准确性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突发临时性事件较多,不适应信息化管理的独特特点较多。所以许多其他行业适用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殊需求,突破其他行业不存在的应用难题。与国际工程行业相比,中国工程建设行业还具有许多中国特色,如,监理制、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共存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独特的分部分项概念、形形的地方标准等。所以,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产品也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还必须适应这些中国特色。

2.各企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需求现状又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需要实现企业业务部门和下属项目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网络化、自动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到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定期填报成本、资金、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等业务报表,取代人工纸质报表,满足企业对项目/分公司业务结果进行网络化监管的需要。(2)需要把企业项目管理业务如招投标、合同、物资、机械设备、成本、分包、劳务、质量技术安全等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处理,建立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需要实现原始基础数据自动汇总处理,完成对公司数据的上报;公司领导决策层随时能查看系统自动对项目部原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形成的各类报表、图表,进行决策支持,纠偏纠错,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业务处理过程需要设置自动控制,如物资采购进行量价控制、物资出库限额领料、成本核算对比分析控制等,能实现事前、事中控制;实现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闭环管理等。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34 071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信息化需求也是参差不齐。

3.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项目从投资主体、承发包模式、规模、工期、施工技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特点。项目自身的管理模式差异也决定着信息化的模式差异,从事不同类型项目施工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所以进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建设要重视这种差异,提供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具备多项施工资质,从事多种类型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内就存在不同项目管理模式需求,这进一步要求即使是同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要能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化的信息化需求。

4.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在全国各地都承揽施工项目,必须面对中国各行业各地方都有各自施工标准的现状。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不同行业的各省市的众多版本的企业定额数据库、材料编码库、市场价格库、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库等,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

四、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业务模型、信息化模型。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是开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现成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可供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目前实践中一般采用实地需求调研,为每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业务模型的方法。由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多种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共存、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和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等特点,同时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同的独特行业特点,施工总承包企业业务复杂多样。而且系统开发人员往往不熟悉施工企业业务,而施工企业业务人员不了解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建模的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难以保证质量。这就急需建立可供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2.开发实践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和开发能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应用系统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有大量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但真正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相对较少。为检验和进一步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理论,同时为其他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需要进行示范性实践应用。

所以,应根据实践构建出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求的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最终走上管理信息化正规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早生访谈录[J].建筑经济,2003,(3).

[2]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J].建筑经济,2003,(3).

[3]周长标.大型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李政.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李建伟,徐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第8篇

由于水利施工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其信息化的推进速度落后于别类企业,其表现具体有以下几点:1.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信息交流的层次上。

2.信息化基础薄弱。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才发展了短短的几十年,信息化建设也是从最近几年才起步,因而信息化基础薄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企业网络设备普遍落后,更新慢、软件的拥有率低,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层次较低。

3.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虽然明白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但是总是抱着“够用就好”的思想,对信息化的投入非常有限。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能明显产生经济效益的方面。

4.信息人才资源匮乏。水利施工企业往往在信息化建设中较重视硬件资源的建设,引进的人才大多偏硬,缺乏管理及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很好得结合起来。这也造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

二、改善水利施工企业现状的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主要通过加强管理部门、企业自身以及软件供应商三个角度来改善水利施工企业的现状,具体措施如下:

1.对管理部门来说。①应该积极创造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给予资金支持,提高对水利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视,对水利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给予技术支持。“自上而下”地推动地区信息化建设。搭建知识交流平台,创建“示范工程”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更快地让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培养企业的核心专业,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②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从消除企业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信息在各个企业之间的共享。

2.对企业来说。①消除企业内落后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不思改进,不思创新的观念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说是致命的。只要改变了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②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要从硬件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更新,还要积极引进行业软件如: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规划、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以配合企业的科学管理。只有利用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拥有更强的时代竞争力。③加大人才资源管理意义重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储备,水利施工企业更要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引入。只有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都有所掌握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有目的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④企业应该改变“市场如战场”的偏执观点,选择合作、共赢战略。只有相互合作,实现行业间的互通有无,在兼容和涵盖全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建设下才能促进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才有利于各个系统的集成,尽快消除企业间“信息孤岛”现象,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更持久的优势。

3.就软件提供商来说。软件提供商应该先看清水利施工企业对软件需求的特殊性。水利施工企业惧怕大风险,另外,水利施工企业由于性质所限,不可能配备很多专业的IT人员,因此他们需要的提供信息化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集成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多在产品的集成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上下功夫,切实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