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健身的功能

体育健身的功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0 17:11:24

体育健身的功能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1篇

关键词:健身气功 美学特征 韵律美

健身气功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综合体育运动。它所表现出来的整齐一致,协调流畅、均衡统一可谓是唯物与唯美最充分、最完美的结合[1]。健身气功运动来源于人们的健康的向往,它的创编是以体操动作为健身气功的基本动作,在体操的基本动作基础上配合适当的舞蹈动作,加上清新优雅欢快活力的音乐节奏相融合在一起构成的。

1、健身气功运动的发展

健身气功运动发展到今天,它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健身气功可以分为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操种,通过健身气功运动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精神面貌,满足人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健身气功运动的美学是一种审美欣赏活动,观众通过健身气功动作的欣赏,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从欣赏美中得到快乐并接受了教育。健身气功运动是通过提炼加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的一项体育锻炼项目。通过健身气功运动能使人们的内心得到美化,并促进人们心理健康,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对健身气功观众来说,通过观看健身气功运动员的优美大方的肢体动作,加上轻盈欢快的音乐节奏,激起欣赏美的感觉。欣赏者很容易和健身气功运动员产生一种共同的节奏,这是不受大脑所支配的自然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活动。美是健身气功运动发展的重新定位,代表着健身气功运动发展的方向,这正是健身气功运动中得到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健身气功的人多数是因为希望得到健美的身姿,优美的形体,并能在学习锻炼过程中得到快乐,从中愉悦身心。健身气功运动通过肢体的语言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得健身气功运动成为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欣赏的一项体育项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健身气功运动也因此深受大众的欢迎,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体育健身项目之一。

2、体育美学

2.1 体育美的根源

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人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根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随着人们社会劳动的需求产生了体育,而体育美的产生经过了一个由功利为目的文化形式逐渐转变为审美追求的历程。人们审美活动是由于生产劳动中孕育出来的,体育作为人们生产实践的一部分,从开始便具备了美的根源。在古代原始社会,人类通过生产创造了人类社会,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的动物。由于早期人类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类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人类的劳动通过快速的跑来追击猎物,通过投掷石头等工具击打猎物,从而获得生存的来源。这些身体活动的方式和今天的体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目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为为了生活,现在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随着人类通过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人类逐渐能够创造和改造自然,伴随着体育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活动的不断走出来,体育便成为了人类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伴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增多,体育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体育走向了成熟的道路。而体育锻炼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美也不断汇集一起,成为了有别于其他领域特有的审美对象。正当这个时期西方的美学诞生了,为体育美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它受到了美学研究者的重视。

2.2 体育美的特征

体育美的本质属性是其表现为现象,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体育美是一种能被人体器官感受到的美,是一种能够被人欣赏的美,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非一种抽象的观念。如果不被人们所感觉到,美感就不存在。体育中的人体美表现为流线的体形,线条明显的肌肉。体育中的动作美是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如排球中的美要通过传球、垫球、扣球等一系列协调动作表现出来。武术中的美是通过武术动作的不断变化,平衡跳跃制动、精神气等技术动作表现出来,总之体育美是具体生动并且可以感知到的形象。体育中的感染美是指引起人的情感所产生的感染力。美的感染性是通过美的形象所产生的,因为形象是能够引起情感的前提。美是由于人的感官器官引起的,不是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美的事物能够引起人的情感激情,能够使人的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愉悦感。在比赛场上,每当奥运会国歌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所以体育美能够激起人心灵的震撼,产生民族自豪感。体育美的愉悦性表现在体育活动中人们通过体育活动从中得到的快乐。这种愉悦性是由于体育本身的娱乐功能所决定的。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体育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下学习。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丰富教学方式。

体育美具有创造性,体育中的创造出的美具有美学的特征。体育的审美是由学生经过体育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在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指引学生鉴别体育美,增强学生的个人意识能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欣赏体育美,在享受体育美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的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动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学到知识技能。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比赛过程中的竞争和合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快乐的体育美,但是在体育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痛苦也是一种美。因为在体育活动中经历过失败和失败后的努力,最后到成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美。体育的审美是一种多元、综合性的体育表现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于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使人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体育活动中运动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体育运动技能体会情绪情感,从而使体育活动中感受审美境界。

3、健身气功运动的美学特征

3.1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自然人化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2]

人么在生产实践当中,通过不断地认识事物,并能发现事物的之间运行的规律,人们通过反复实践,运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从而实现了对自然地改造,是之社会化和人性化,从而具有审美的价值。健身气功的自然美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变化来实现的。健身气功运动员具备优美的体形端庄的气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能无时无刻的给人与美的享受。

3.2健身气功中的音乐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系统和完整的表达方式[3]。音乐是健身气功的主旋律,健身气功运动的音乐节奏具有鲜明柔和,大方的特点, 健身气功音乐的选择能够影响到操化动作的风格。音乐和健身气功运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健身气功运动要是失去了音乐,那么将会使健身气功失去灵魂而不具有魅力。优雅清新的音乐节奏,再加上优美的操化动作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健身气功音乐的选择要与动作形式向吻合才能很好的使力量美节奏美动作美较好的形成一个整体,能使无声的操化动作变的富有感染力。

3.3形式美

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5]健身气功运动通过各种动作的不断变化体现出刚柔并济,快慢分明的整体动作之美。形式美一般包括形体美造型美动作美服装美协调美和竞争之美。

3. 4形体美

通过健身气功运动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健身气功运动中男女运动员具有天然不同的形体差异,展示出了不同的美学特征。男子健身气功队员身体匀称修长,肌肉结实饱满,整体上呈现出棱角分明的特征,通过健身气功动作的不断变化能过展示出刚健的力量美,彰显出男子汉的粗犷豪放之美;女子健身气功运动员天生具有优美的曲线,在健身气功动作的不断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柔韧力量协调和活力之美,健身气功运动强调健康力量和活力,女子健身气功运动员不仅要体现出舞蹈运动员动作的柔美,还要体现出健身气功运动的动作力度之美。

3.5造型美

健身气功运动的造型美是在音乐和动作的不断变化的节奏中体现出来的,健身气功运动员合适的造型,是赋予健身气功运动的艺术魅力。健身气功运动的造型包括身法眼法和步型等协调的配合表现出来的动态造型美。健身气功运动通过人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包括组合动作和难度动作,通过不断变化的造型才能把健身气功的美升华到极点,人们通过健身气功动作造型产生愉快的视觉感受。健身气功的造型是通过运动员的动作和适当的配合方法产生的健身气功艺术。健身气功运动员在练习中表现出的动作力度是健身气功运动的特有功能。造型在健身气功运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造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健身气功整套动作的质量。不同的造型给予健身气功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段。运动员通过健身气功动作的不断变化,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组合不断配合,呈现出点和线的位移,静止动作和动态动作产生的各种造型,表现出力量性和转折性给人以动态美和立体美的感受。健身气功运动的造型可以分为动态造型和静止造型,动态造型主要是通过步伐和手臂的变换,所体现出来的美感是制动的。静态造型是由于动作的静止时间在几秒钟或者动作停顿超过音乐的两个小节以上的静止动作或平衡动作,这些动作通过一定的造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6动作的美

健身气功运动是能过体现出美的一种艺术运动,它通过身体躯干和四肢的屈伸跳跃和制动等一系列组合动作,来体现出各式各样的动作美。健身气功运动由于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体现出人体的自然美健康美和形体美。健身气功运动的基本功练习可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具备良好的气质,能够显著提高锻炼着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健身气功运动的步伐和手臂的屈伸动作来体现美。

动作美是通过躯干和四肢在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美,在健身气功运动中可以说形体美是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静态的美,运动的美却是运动员所表现的一种动态之美。健身气功运动员通过灵活多变的肢体动作,快慢相间的爆发力相结合到一起体现出一种青春朝气,给予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2.7服饰美

健身气功运动中队员着装往往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健身气功运动中穿着符合健身气功种类的服装,可以显示出运动员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运动员的合适的着装能起到衬托美的作用,可以健身气功运动锦上添花,健身气功的服装能有效体现健身气功的运动美,更好的体现健身气功运动员的动作美,起到烘托比赛气氛的作用,是赢得比赛的成功关键所在,合适的服装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展示自己。健身气功服装在款式上变化不大,但是服装的颜色变化多样,颜色搭配各式各样,这也是健身气功服装多种多样,款式新颖的关键所在。

2.8协调美

体育运动中动作之间的链接表现出来的良好相接能体现出动作的协调之美,健身气功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因此对健身气功运动员身体的素质要求较高,协调美需要运动员具备对动作的熟练掌握,能够灵活运用身体的弹性和平衡能力,使四肢和躯干做出各种动作变换,往往给人以美的感受。动作能否完成的协调要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和个人身体结构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李贺.健身气功的美学价值及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李戎.美学概论[M].齐鲁书社,1999年版:311

[3]金燕.论健身气功的艺术价值和美育功能[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72-06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基础上,组织创编了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2009年又发掘推出了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5套新创功法。健身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由于健身气功健身效果显著,易学易练,能够调节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气功课程开展历史悠久,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到“”和有害气功组织的严重破坏,使高校的气功课程开展和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发掘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在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才开始恢复性地开展。但是,目前针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策略研究的较少,为使健身气功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因素,提出适合高等院校推广发展的对策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等20所高等本科院校主主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关于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访问、调查长期从事健身气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了解他们对普通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1.2.3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37所本科高等院校按不同地市区选择了哈尔滨市12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1所、大庆市1所、绥化市1所、黑河市1所共计20所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其中有体育专业院校8所、医学院校4所、普通院校8所。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6.9%;向学生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0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97.6%;向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提供可靠数据。

1.2.4数据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平均数、百分比等计算,所有统计计算均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课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有37所高等本科院校,其中有24所普通类院校,有8所普通类院校中设有体育院系,有1所专业体育院校,有4所医学类院校。从调查的结果可知(见表1),黑龙江省高等本科院校已有5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其中有4所是在体育院系开设,1所在中医药大学开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和其它3所体育院系是以选修课类型开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高校还没有开设。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仅有专业体育院校、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和中医药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普通院校还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说明健身气功还没有完全进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堂[2]。

2.2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师资状况

在调查的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13所院校有能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共52人。其中在调查的8所体育院系中,7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4人(其中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占有健身气功教师10人),1所院校没有师资;在调查的12所普通类院校中,6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8人,6所院校没有师资。结果说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师资不足,分布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少数体育院校中,非体育院校健身气功师资严重不足。

对调查的20所院校中现有的52名健身气功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其中30岁以下教师占13.5%,31~40岁教师占34.6%,41~50岁教师占38.5%,51岁以上教师占13.4%;博士学位教师占1.9%,硕士学位占40.4%,本科学位占57.7%;教授职称教师占15.4%,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8.5%,讲师职称教师占44.2%,助教职称教师占1.9%。结果说明现有健身气功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少,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中;教师的学历情况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过半,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职称情况是多数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中。

对52名能教授健身气功教师掌握功法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教师了解掌握情况最好的功法是五禽戏,占67.3%,其次是八段锦占57.7%,易筋经占48.1%,六字诀占30.1%,对于新推广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五套健身气功的掌握率平均低于10%。结果说明教师对健身气功功法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特别是新创编的五套新功法了解掌握的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的推广。

2.3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具备的条件因素

2.3.1领导、专家和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开设认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领导、专家认为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可以开设的占85.7%,不认可开设占14.3%;教师认为可以开设的占88.3%,不认可开设的占11.7%。这说明在普通高校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已经得到了领导、专家和教师的认可。

学生认可开设的占70%,不认可开设的占11.1%,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占18.9%。可见,有70%以上的学生持喜欢开设健身气功课。对不知如何选择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等造成的,可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培训指导,使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不断加深,这部分学生会加入到学习健身气功行列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的开设还是受到多数学生们的认可,前景可观。

2.3.2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有32.9%的教师非常感兴趣,34.1%的教师比较感兴趣,只有3.2%的教师不感兴趣;有20.6%学生非常感兴趣,32.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3.8%学生一般感兴趣,12.9%的学生不感兴趣。结果说明多数教师、学生对健身气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占10%。在院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的调查中,90%的院校有音响、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仅有10%的院校没有电教设备。结果说明,黑龙江普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好,大都建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无论是教学训练场地,还是教学电教设备都可以得到保障。而健身气功对训练场地和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场地可大可小,教学训练设备简单,资金上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高等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完全具备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条件[3]。

2.3.3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表7),在调查的20所院校中,有18所院校有室内、室外练习场地,占90%;仅有2所院校只有室外场地,

2.3.4师生对健身气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有31.2%的师生认为健身气功可祛病强身,33.3%认为可调节生理,41%认为可调节心理,48.9%认为可健身养生,33.9%认为可传承传统文化,4.1%认为没有好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遍得到师生的认知,特别是健身养生价值和调节心理价值等基本到了师生的认知。

2.4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健身气功进入高校已有几年的时间,各院校开展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在全国体育院校和各别省的高等院校开展较好,但通过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调查发现,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健身气功没有被纳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开课率不高,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健身气功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迟迟没有开课。第二,健身气功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功法掌握不全面,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滞后。第三,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尽管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比较认同,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还是不够,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开这门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目标还不够明确。第四,健身气功课程仅在部分体育院系和个别中医院校开设,多数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少,不能满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健身气功功法的需求。第五,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师资的培训学习投入,缺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大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科学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中。第六,健身气功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区别对待。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要求,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4]。

2.5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对策

2.5.1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为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可通过政策法规、讲座、培训和大型表演活动等让学校领导了解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让学校领导能了解健身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功能,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下,对缓解大学生因紧张学习造成的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调理身体、调整大学生身心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大学生是一项很好的终身体育健身项目[5]。并使学校领导能真正重视加大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投资力度,支持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健身气功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有正确认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首先,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高校只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才能使更多领导、教师、学生来了解和练习健身气功,进而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第二,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根据不同类院校和学生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健身气功课程方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非体育专业学生以培养终身体育健身为主,中医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康复体疗技能为主;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类型,主要从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修课型中选择,体育专业院校多以选修、必修和专修3种课型选择开课[5],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多以选修课型开课,中医院校以选修或必修课型开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育专业院校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结合课类型,在“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四套功法和新创编“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大舞”、“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五套功法中选择,要较为详尽的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传统文化、功法原理和掌握扎实的功法技术,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可以选择“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新创编五套功法中的1~2套功法,并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健身常识等。

2.5.2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健身气功专业教师是教学推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对教师进行健身气功的培训,是健身气功学校推广的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和讲座班对教师进行培训,可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健身气功培训,也可邀请国内外健身气功专家、教授或中医理论专家来对我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等,要注重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鼓励和支持健身气功教师的职后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建立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可利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健身气功专家、师资人才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利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科研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立也可有效地解决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问题,推进高校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

2.5.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建立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的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组织机构。发挥协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功能,发挥俱乐部的组织和联络功能,发挥练习站点的培训、指导和习练功能。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大了校园内外的培训、宣传推广力度,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会员进行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第二课堂的健身气功活动,并通过练习站点形成以学生为骨干、以教师为指导的培训和习练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通过各高校协会、俱乐部和站点之间多进行的交流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提高整个高校的健身气功水平,同时能够宣传、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运动[7]。

2.5.4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推广活动加强推广传播的组织管理,加大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传播方式。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文字、音像类媒介和网络类媒介大众传播方式等,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8];通过组织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推广活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进交流;通过组织举办高校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积极性,扩大健身气功的影响力,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并不理想,高校体育院系有4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医学类院校只有1所开设,其他普通高校均未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领导、专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还是比较认同,各高校也具备了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目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

3.2建议

(1)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课程方案。

(2)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3)建立健全健身气功组织机构,组建高校健身气功协会,成立俱乐部,设立健身气功习练站点,加强对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讲座班。

(5)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比赛活动,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17.

[2]吕吉勇,富弛宇,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86-89.

[3]毛瑞秋.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健身气功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6):57-58.

[4]李炳红.浅谈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内江科技,2010(12):90.

[5]杨麟,卞伯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42-43.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3-124.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3篇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群众体育项目,其形式多样,动作简单、柔和舒缓,功效显著,对场地要求不高,习练者通过健身气功的锻炼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因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锻炼人群,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众的喜爱。推广健身气功不仅是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影响。健身气功在面临不良功法的影响和其他群众体育项目的竞争下,如何利用各种因素的合力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其推广普及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尽管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程度与同等级健身方式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对现行健身气功推广方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和同等级健身方式发展的经验,对健身气功的推广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健身气功更好地普及和发展。

1 增加站点推广

200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工作会议”,自此拉开了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的序幕。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的四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在全国进行推广,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省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协会)、各练习站点以及辅导员。站点推广是现在健身气功推广的主要方式,虽有一定推广范围且便于管理,但是涉及面较窄,推广力度不强,推广对象局限。目前推广普及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仅将健身气功的受众人群锁定在中老年这一弱势群体,其对社会的辐射力就会较小,对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是极其不利的。有相关研究表明90.1%的专家、管理人员认为可以在除中老年人外的其他人群中推广普及健身气功。中华民族的传统功法适应面是具有广泛性的.如针对青少年的明目功、针对女性的养颜功等,将哪些有益的功法先推广普及取决于群众的需要.因此根据人们群众的需求编创符合其身心需要的功法才能扩大健身气功的受众人群,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并且需要根据功法的受众人群不同,增加设置各类站点。

首先,可在各级学校应设立固定站点和常驻辅导员。学校作为接受教育的集中场所,具有丰富的内外部资源,这是其他部门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能够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对广大学生进行健身气功知识和功法的传授,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因为随着这些学生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深入,若干年后必将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能够在其学生阶段对其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未来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毕竟“文化形成的力量是一种终极竞争力”。健身气功利用高校教学资源进行推广普及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大学生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完全有能力对其选择性地加以接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健身气功的传授也可为未来的推广工作提供良好铺垫,因为他们终究会成为社会前进的生力军。年轻的上班族,尤其是白领阶层,其收人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都较高,有的处于社会的“精英阶层”,因而对社会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作为精英阶层,是衣食无忧、地位优越的强势者,……精英阶层因其社会地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是有着更大的话语权的。这些人的话语更可能成为主流的话语,并对政策、制度的制定产生影响”。因此,在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的构成中,不能忽略了青年一代,因为“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不能因为他们的漠视我们就放弃,“从长久看,很少有哪种大众文化形态的消亡直接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霸权,而更多的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参与者、实践者、传播者自身文化能量的衰竭,或文化创新思路的变化”。即青年的不喜爱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只有符合他们的需求,才能产生认同感。

其次,可在各级医院也应设立固定站点和常驻专家级指导人员。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维系人民身体健康的职业使命,加之医院等级分类明确,已有具有逐层管理的结构优势,有利于健身气功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医院的各类病患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构成了健身气功潜在而庞大的习练人群。我国健身气功是民族体育之瑰宝,能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有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功效。习练健身气功不但可以达到传统强身健体、保健延寿的目的,同时对于众多疾病能够起到治疗改善的作用。健身气功本质上具有现代医学所倡导预防医学概念的一、二、三级预防和临床医学的治疗相结合的作用。因此,随着预防医学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医学的不断发展,今后普及推广健身气功,提高全民体质,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将是今后国内外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家在习练健身气功对于疾病改善和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证实气功锻炼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等均能产生正向良性影响,锻炼时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控制,调整不同中枢的兴奋水平,使代谢水平增加,降低人体的紧张和忧虑,愉悦身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此外,气功锻炼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增加时,由于紧张所引起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等激素的大量分泌,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脂质代谢。这些相关实验都为我国健身气功的现代临床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并积累了科学的资料。同时,也提示我们健身气功作为辅助治疗,其作用明确值得在医疗领域进行规范地推广。

再次,可在各级政府也应设立固定站点和常驻辅导员。政府作为国家职能部门,体制结构完善,传达能力较为迅速,易于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同时,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病高发人群,更应通过健身气功的习练提高人群整体的健康素质,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并且,公务员习练健身气功在社会范围内对公众也可起到示范作用。

2 媒体影像推广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和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第62个体育项目,其内涵丰富、体系繁杂。目前相关教学视频光盘和书籍已有出版,可为人们群众提供多种学习的途径。但是,其媒体推广形式远远不及同等级健身方式,如瑜伽,健美操等。“文化工业的特征不但在于批量的生产方式,也在于文化商品的成套供应。因为对任何单个文化产品的需求是不可预测的,要创建一个稳定的市场,给受众提供的并非是一种单个的文化物品,而是一份文化清单……报纸、电视和电视台都是用一揽子节目来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观众和听众,电影、录音和出版业中的高度集中也是与文化清单相呼应的”。因此,在健身气功教学演示材料方面因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制作相关流媒体教程,编译多种视频格式,如MP4、ACV、FLASH等等,同时也可以制作相关配套教学音频和练习伴奏音频,如cD、WMA、

MP3等多格式文件,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推广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媒体设备。同时在推广方式方面,还应增加报纸专栏推广,设立专业杂志,进行广播、电视、移动媒体教学,并建立相关健身气功教学信息网站等多种推广方式,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

3 社会办班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身气功认知的增强和健身气功站点建设步伐的加快,功法教学人员的需求必定会急剧增加,目前仅仅依靠体育行政部门培训l辅导员的方法必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和力量进行推广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借助多方面的力量,而且众多其他体育项目推广普及的成功经验也是采取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的。有调查表明:专家、管理人员认为除体育行政部门及辅导员以外,可以进行健身气功推广的组织和个人依次为:健身气功爱好者、街道居委会、体育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41%、36.1%、16.4%。由于健身气功爱好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功法知识,而且随着自己“体悟”程度的加深,其话语无疑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是应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以切实提高健身气功爱好者各方面的素养。健身气功爱好者这种人际传播对于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意义重大,随着推广普及程度的深入,必然会成为推广普及中的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此,借鉴瑜伽、健身操等成功发展的经验,健身气功的社会推广也需要通过更为广大的社会力量来支撑,广泛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学模式,如健身会所、俱乐部、课程班等,将会为健身气功的发展带来更为全面的发展空间。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4篇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法等对川南健身气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川南健身气功的发展提供依据。川南地区健身气功困境对策研究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渐渐把体育需求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什么样的体育锻炼符合现在人的养生健身需求。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安全、易学;具有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治疾病、促进康复,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等功效。健身气功的推广和普及符合现在人的健身养生观念,是“全民健身,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地区健身气功练习者,指导员和管理者共计312人。1.2研究方法。专家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法。2结果与分析 2.1练习者的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练习者基本情况:年龄50岁以上的占78%,30~50岁占22%;女性占84%;学历初高中的占67%。习练健身气功半年以下占21%,半年到1年占52%,1~3年占16%,3年以上的占11%。有82%的习练者是通过指导员的教学学习健身气功,18%的自学或跟亲戚朋友学。大部分练习者认为练习新老9套功法能够满足健身需要。通过练习感觉健身气功能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修身养性,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练习者占86%,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练习者大多数对练习场地、时间和练习内容满意,认为练习健身气功费用不高,每月花费在十元以下。练习者认为健身气功推广多以办培训班、讲座、功法表演交流、比赛影像电视宣传册的形式有利于推广发展的占87%。练习者认为影响健身气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缺乏专业社会指导员,缺乏管理,缺乏监督,完全由民间自发传播难以保证科学性的占76%。在实地调查中,有很多参与其它体育锻炼的练习者反应对健身气功不了解不清楚,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受不良气功的影响,有谈“气”色变的感觉,想练不敢练习。2.2健身气功站点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各市站点不少,每周坚持练习3~5次的站点占54%左右,15%的站点偶尔练一下,只申请注册了站点而根本就没组织练的站点占31%。有的站点没人管理,没社会指导员指导,同时也没人练习。活动地点大部分选择在户外的公园、广场、街边、小区和单位场地。站点练习方式主要由指导员和站点骨干统一安排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主要是老功法和新功法,新老功法每周循环进行练习,每次练习1~2套功法,然后进行其它体育项目的锻炼,练习的站点人数在30~50人左右。2.3社会指导员从调查结果来看,社会指导员严重不足。社会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高的社会指导员站点发展不断壮大,练习者技术动作规范。有一部分社会指导员理论知识较薄弱,对动作的理解不透彻,不清楚。2.4管理部门从调查结果来看,每年的四川省的健身气功培训各地市州都选派人员参加,但对培训回来的合格指导员缺乏管理和监督,没有落实其站点的教学任务。有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够,畏难情绪严重,管理部门供给弱,指导监督少。3调查结论3.1领导思想认识不够,畏难情绪严重,对站点缺乏管理协调,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站点建设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经费缺乏,人员少。日常管理松懈,缺乏激励机制。3.2地区发展不协调,在川南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宣传不够,群众对健身气功了解不多,兴趣不浓。市级城市比县级城市好,健身气功开展好,县又比乡镇好。哪些地方领导重视管理到位,健身气功开展就好。3.3社会指导员缺乏,指导员文化水平低,号召力弱;热心于健身气功的社会指导员少,推广模式单一。3.4习练者多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居多,文化水平较低,体育消费意识淡。3.5场地设施落后,供给不足。4建议4.1确立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培训为重点,通过培训讲座和考试等方式推动健身气功管理和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觉悟,练好气功技术和技能。选拔培养好站点负责人和指导员,培养一支优秀的健身气功骨干队伍。建立健全健身气功服务体系,加强业务培训和站点建设,用健康、科学、规范的健身气功活动的队伍占领阵地。积极倡导政府机构及媒体加大对健身气功科学性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学校对健身气功的宣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2加强健身气功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加健身气功的指导员数量,提高健身气功指导员质量,培养专业的健身气功指导员队伍。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好,能发挥余热的人员进行培训。从功法技术上提高指导员技术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中国的中医知识,中国文化,加强对中国民族的传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从思想上要求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有一定的指导教学能力,思想觉悟高,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热爱健身气功事业。在完善的法制保障下对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考核,颁发资格证、上岗证。4.3加大健身气功的宣传在社区、街道办事处,各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健身气功活动,力争各行各业都有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加大宣传,加强管理,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健身气功,认识健身气功,消除不良气功的影响,加入到健身气功队伍中来,通过练习体会,认识健身气功,喜欢健身气功,练习宣传健身气功。4.4加大高校健身气功教学与社会相结合通过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建设,利用高校具有的知识平台,提高健身气功教师的科研层次,健身气功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为高校健身气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公共体育课和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教学。与站点和老年大学结对子进行健身气功教学,与各地方的太极拳协会,老年体协联手进行健身气功教学,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健身气功练习中来,高校教学与站点和广场公园结合起来推进健身气功的发展。组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到各市区县、农村、厂矿、广场、公园、小区进行不同形式的健身气功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健身气功练习者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表演、比赛、宣传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参与到健身气功练习中来。站点、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向社会辐射,共同影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要辉.河南省健身气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2007,10.

[3]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四种健身气功健身效果研究.2007,09.基金项目:四川省川南地区健身气功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编号(SCQG2012B014)项目负责人:李炳红。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5篇

摘 要 健身气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小,现在南方发达城市开展状况较好,健身气功对人体具有很多方面的保健价值,推广健身气功不仅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影响。黑龙江省在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推广策略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期促进健身气功在黑龙江省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健身气功 研究现状 推广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健身气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2003年健身气功被正式列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它包括“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易筋经”四种新的功法[1]。2009年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大舞”五种新的功法也正式开始推行[2],为群众性健身气功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

(一)代表性地域练健身气功人为数比较

调查走访了黑龙江省5个城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晨练人数最多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地方采集的平均数据,经习者人数较多的是哈尔滨约为500人,其次是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约为300人,再次之的是牡丹江和大庆约为200人,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晨练的人数比较多,但练健身气功的人数不是很多,集体性练习的人数较少,单人练习的较多。

(二)练习健身气功人员年龄结构比较

走访调查得知:练习健身气功的人员年龄集中在35-65岁之间,占到了练数的80%,对于65岁以上的人员较少,占练数的17%,对于35岁以下的人员几乎很少,仅占练数的1.7%。

(三)练健身气功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

锻炼人群中锻炼人数最多的集中在大专及本科学历,占到锻炼总人数的61.8%以上,研究生以上的次之,占到锻炼总人数的25.6%,中专及技校人数较少,占锻炼总人数的10.3%,初中以下学历人数最少,仅占2.3%。

(四)其它因素比较

在调查的5个城市中,建立了健身气功练习站点的仅有5.6%,而在练习者当中进行过专业培训的指导员仅有1.6%,在周练习的数次指标能够保持3次以上的占37%,每次练习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达到了98%。

三、黑龙省健身气功开展策略研究

(一)加强舆论氛围的营造,提高全民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度

从调查结果可知,目前黑龙江省健身气功的练习者绝大多数是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年轻人中不多,而社会相关部门关于健身气功的宣传和指导很少在公共场所看到,市民对此了解甚少,更别说是锻炼了,所以社会相关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关于健身气功的锻炼氛围,提高群众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调动群众的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积极性。

(二)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指导站

健身气功的管理中心要由专人来进行管理,并对当地的健身气功的推广起到总体的协调和任务的安排,为了扩大健身气功的受益面,最好还要在社区建立健身气功的指导站,指导社区的人从事健身气功的训练.并要定期开展比赛,扩大健身气功的影响面.特别是建立树形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层层有组织,层层有落实,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规范健身气功发展,建立健身气功发展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健身气功站点组织管理规范与监督机制,各级区市县共抓公管,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为健身气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各级社会体育组织参与管理,加快健身气功的普及推广工作,为全民健身气功事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三)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增加健身气功的专业指导员队伍培养

高校是国家社会后备人才的主力军,从黑龙江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的调查中了解到,黑龙江处现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而且经过正规培训的很少,虽然健身气功站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练功群众的认可,但都是业余的,相对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说还存在相当大的理论与技能差距,缺乏专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倡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借助高校的有效教育资源,特别的师范类的专业学生,可以利用实习期间对健身气功指导站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另外要适当的给予奖励,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为黑龙江省健身气功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将健身气功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健身气功练习者的后备人才

健身气功对于培养学生的心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高校学生掌握知识快,动作灵活,将健身气功的内容有效的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健身气功的练习功法,这对于黑龙江省健身气功的推广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体育局2013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T13-13。

参考文献: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6篇

关键词:健身气功;发展;浙江省;群众体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401-03

推广健身气功不仅是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也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健身气功以其独特的健身理念和运动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动作简单、形式多样、功能显著,适应不同人群锻炼,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调查,进行个案分折和研究,提出发展健身气功的合理化的建议,以及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身,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浙江省11个地、市健身气功骨干辅导员、管理干部,部分专家、学者。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参考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检索有关全民健身其它项目发展战略的资料。

1.2.2专家咨询法调查管理健身气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辅导员等,了解他们对健身气功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1.2.3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健身气功骨干辅导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5.06%。

1.2.4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处理分折。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健身气功发展现状2.1.1健身气功站、点建设现状浙江省作为全国第三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站点省份,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关怀和省610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年10月开始,首先在杭州、金华两市共设8个站点开始至今,经过几年努力,裁止2006年全省共有部级,省级、市级健身气功点110个(图1、表1)。

参加活动注册人员从几百人增加以现在的近万人(图2)。

图2

从各项数据分析,由于对健身气功缺乏了解、认识,对推广健身气功与繁荣群众体育的关系认识不清楚,导致全省健身气功发展不平衡,人数差别较大,部级站点偏少,有一些市、县尚不能开展推广,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和其它先进省市有一定距离。

2.1.2健身气功站、点管理现状为了加快全省健身气功运动的发展,从2003年初,省体育局专门召开了全省健身气功工作会议,会同省公安厅、民政厅、科办等部门研究探讨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以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工作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文件、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了各项管理办法,建立了管理规章制度,创造性地把健身气功活动站点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2002年从杭州市拱墅区湖墅街访健身气功站点开始,全省许多健身气功站点都先后建立了签时党支部,形成了“街道――站点――健身锻炼者”“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有固定地,有管理班子,有相应制度,有经常活动的“四有”工作制度。并创办《浙江省健身气功管理工作简报》,发至各市县健身气功主管部门和各站点,进行传达精神,交流经验,扩大宣传。然后,由于许多市县健身气功社团机构尚没建立,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发挥社会力量,管理干部患得患失的思想,缺乏资金的投入和基层辅导员不足等等因素,极大的制约了浙江省健身气功工作的推广和发展。

2.1.3健身气功站、点辅导员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浙江省健身气功辅导员队伍,还是比较合理(表2)从其性别年龄结构上分折,男性辅导员略高于女性,年龄结构偏中老年化,61~70岁年龄段成为辅导员队伍主力军,从其文化程度结构看,文化水平较高,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辅导员占调查人员的74.3%,而小学及文化水平的辅导员仅占3%(表3)。

从其职业分布情况来分折,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其次是教学工作者、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图3)。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健身气功运动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保障,是推广发健身气功的主要力量,从调查数据看,要加强具有一定知识、较高的学习接受能力、组织能力的年轻健身气功辅导员的培养。从职业分布分析,农业生产人员较少,要鼓励农村健身气功爱好参加健身气功辅导员培训。从总体上说,浙江省健身气功辅导员的职业分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没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参与健身气功的局面。

图3浙江省健身气功辅导员职业分布图

2.2浙江省健身气功发展对策

2.2.1建立与推行力度相一致的健身气功组织网络体系从试行推行四种健身气功几年来的情况分折,四种功法受到了习练者的好评和欢迎,要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省、市体育局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组织管理体系上的问题更加凸显,各地、市的建设发展不平衡。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健身气功要形成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体育局各地、市的体育局和街道(乡镇)四级管理网络,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管理的工作方法,基本点在社区,通过街道、居委会等多种渠道、辐射四周,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员,从广度上“横向到边”,从深度上“纵向到底”(图4)。

图4

2.2.2加强宣传推广,构造和谐社会自试行推广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和杭州、宁波、绍兴等市先后组织了四种健身气功的交流展示和表演,既有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上的展示,也有四种健身气功的专场表演,不仅极大的激发了练功群众的热情,而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但是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认识程度的不统一,人员紧缺,资金亏乏,造成了全省各地发展不平衡,部级站点偏少,辅导员缺少,许多县级尚未全面推广。经验和教训证明,气功具有双重效应,搞得好对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社会稳定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搞得不好,不仅会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稳定增添不安定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一个沉痛教训。要加强对健身气功的正面建设,为科学的气功正名,伸张中国传统气功文化的正气,投入资金,加强站点建设,到广大练功群众中,宣传科学健身知识,讲授科学健身方法。练习健身气功,强健体魄,以减轻家庭和个人的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2.3优化结构,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骨干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健身气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都较强的工作,对从事健身气功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内涵和技术,还要具备对方针政策的贯彻能力,具备对精华糟粕的鉴别能力,具备对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具备对齐抓共管的协调能力,具备对风险防范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加强对一级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

2.2.3.1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人为本。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帮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注重协调各个部门,资源整合,立足基层,规范运作,使广大健身辅导员成为占领健康、科学、文明健身气功活动阵地的战斗队。

2.2.3.2加强业务培训,拓展交流平台健身气功是一种身心同练的整体性锻炼,讲究“形、意、气”三者的协调统一。因此,作为骨干辅导员掌握足够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形以”,更重要的是教学练功者调身、调息、调心。实践已经证明,开展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符合体育项目的发展规律,有助于群众提高习练水平,树立健身气功的良好形象,为普级推广创造良好氛围。定期主办健身气功观摩、比赛,论文报告会,理论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必不可少。

2.2.4把高校作为普及和建立科学气功养生观的主要基地高校师生具有文化程度高,专业分类广,影响程度大的群体,是中华民族是否能够进一步崛起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高校健身气功的教育,普及和建立科学健身气功养生思想,对进一步消除封建迷信和有神论思想的残余影响,使他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从“学科育”到具有科学唯物的分别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再影响其家人和周围群体,使那里的封建迷信,具有毒害性的伪气功无隙可钻,并通过体育科学的研究和管理,更具有生命活力,反过来也促进健身气功更加健康发展。并以健身气功为代表在开发出一些符合我国经济状况,人文特点的健身方式,在提高全民素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浙江省是健身气功开展比较好的省份,组织管理,站点布局较为合理,参加锻炼的人数较多,但还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网络不健全等问题。

2) 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健身气功辅导员,但对蓬勃发展的普及推广活动中,骨干辅导员尚不能满足广大习练者的需求,影响了群众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并需提高理论技术的业务水平。

3) 能够坚持健身气功的正面宣传,科学宣传健身观念。但各种交流展示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缺少交流勾通渠道,新闻媒体参与较少,从而影响健身气功的推广和发展。

3.2建议加强组织管理,健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广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力度,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以高等学校和社会站点为主要渠道,培养健身气功的骨干队伍,提高管理部门的自身素质,扩大交流平台,为健身气功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管理工作资料汇编[R].2002:62.

[2] 张英根,李承道.健身气功运动导论[J].武术科学,2005,2(1):28-29.

[3] 虞定海,李卫民.上海市健身气功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72-77.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7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落实,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学校体育而言,在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并使其在体育文化、锻炼习惯、体育修养等方面终生受益。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中。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健康教育偏重于生理、心理知识的灌输,体育教学又过于偏重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及体育情感的培养,很容易造成两者分离的现象。为此笔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改革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加快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进程有所促进。因为这不仅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需求。

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任务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目前中学体育的任务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个性;培养体育骨干和后备人才。体育的功能则包括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从中学体育的任务和功能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

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健康教育为体育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理论依据和科学保证,对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反之,体育实践可为形成新的健康认识理论提供材料,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体育这一实践活动,可为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加深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促进健康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3.1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然而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受高考的牵制,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失衡现象明显。针对学生这一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决定中指出的“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指导精神,从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出发,在教学中改革课程设置和内容,打破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材体系,建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材新体系。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内容一方面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宗旨进行设置;另一方面从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素质的关系出发,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清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3.2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和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运动实践中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中不仅要随堂讲解和介绍一些运动文化、技能知识,还要将生理保健等健康知识分解地、巧妙地安排和融入到每节体育课里,使学生真正受益。大学阶段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时期,必须培养他们掌握一种或两种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手段增进健康。掌握体育锻炼手段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前提条件,不掌握它就不可能很好地应用它,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锻炼的技能一项都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积极地锻炼身体,终身体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养成一种积极自觉参加运动锻炼的习惯,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运动参与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的手段,以便今后能够用其进行独立锻炼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其次,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3.3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评估在一般意义上讲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具体到体育教学的评估,就是对体育教学的效益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目前,随着新大纲健康教育的实施,体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都应当相应逐步深化。要改革以往教学评价方法,破除单一的技术评定和达标评定,在评价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加运动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其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体育健身的功能第8篇

关键词:功能训练;健身气功;体能;应用

1.引言

功能性训练最初是作为运动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的内容是有肢体损伤、功能的病人通过徒手或持器械进行锻炼来恢复健康。在欧洲和北美,功能性训练多用在大众健身,主要用来改善受伤人群关节的稳定性、神经肌肉控制、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而在竞技体育领域,由于功能性训练可针对性的锻炼人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肌肉力量的特点,帮助运动员减少受伤概率,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以至于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赢得比赛。所以近些年来,很多的运动队将功能性训练引进到竞赛运动员的训练之中来。健身气功竞赛功法需要运动员具备很高的力量与柔韧素质,且神经对肌肉、人体重心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为了使竞赛功法的参赛运动员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预防损伤,将功能性训练应用到竞赛功法运动员体能训练中进行研究。以期整合科学的训练方法,为竞赛运动员、运动队服务,增强竞赛功法比赛的观赏性,促进健身气功的传播与发展。

2.功能性训练的概述

2.1功能性训练的概述与特点

功能性训练时多关节、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1]功能性训练很早就被应用到运动损伤的治疗之中,经过中国体育的辉煌期2008奥运会之后,功能性训练在中国得到重视,并且开始在全国体育领域广泛的开展。在康复领域中,功能性训练时康复治疗的核心,[2]是用以改善伤残人士的基础治疗。在康复医学来讲,功能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等的特征活动,而功能训练时未了恢复组织、器官、肢体功能障碍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是康复治疗的核心,属于作业疗法的重要内容。[3]功能性运动表现金字塔是运动模式、运动效率和运动技能之间平衡发展的模型。功能性训练的理念认为:最优化竞技能力金字塔是以人体最基础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其次是人体高效的运动模式;然后通过综合训练,使技战术在牢固体能基础上得到高效的整合并在竞赛比赛中得以稳定的重现。竞技能力金字塔结构中功能动作是基础、功能性竞技能力是纽带、功能技术是关键。[4]

3.健身气功竞赛功法的概述

3.1健身气功的定义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调神、调息和调身为手段,以这三者的完美结合为准则的自我练习,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健身文化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又适应新时代人类健康的养生追求。

3.2健身气功竞赛功法的内涵与特点

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包括竞赛功法易筋经、竞赛功法五禽戏、竞赛功法六字诀、竞赛功法八段锦四套。它们是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由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套大众功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动作,缩短规定套路的习练时间所编成。竞赛功法的问世不仅可以规范健身气功的发展,还增进了健身气功比赛的可比性和观赏性。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对于此项目的发展是相当的重要,应抓住以竞技为规范化发展的契机。因为“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6]因此通过创编四套竞赛功法可以有助于扩大习练人群,增强观赏性,进而推进健身气功的传播。

竞赛功法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运动员在6min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规定成套动作。竞赛要求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动作时,必须将动作、音乐、呼吸、神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要做出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且需要表现出人体柔韧与力量的人体美和运动美。

4.功能性训练对竞赛功法的意义

4.1对专项能力发展的意义

竞赛功法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量、力度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度和美感的运动。从项群理论角度看,健身气功和目前全国体育大会中的技巧、健美、体育舞蹈、健美操和舞龙舞狮等属同一类比赛项目,都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7]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需要运动员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体能上,需要优美的形体,表现出动作敏捷与灵巧;技能与战术上,需要表现出对时空的判断准确,对身体姿态控制,与同伴的协同配合;心理与智能上,需要感知灵敏度高,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敢精神。[8]

传统的竞赛功法训练主要集中在柔韧和四肢力量的训练上,而忽视躯干的核心力量,忽视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训练,缺乏对小肌群本体感觉的训练,势必影响专项技能的发挥。而功能性力量训练注重关节链的整合,注重本体感觉训练,强度动作技能的整体协调发挥,势必为竞赛功法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4.2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竞赛功法运动员为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会努力的提高专项能力。追求柔韧性的最大化和稳定力量的最优化,而当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及其他耐力、灵敏等素质发展不平衡时,人体就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如,增加肩、髋、踝等关节的柔韧与力量,控制不好力量与强度,极容易受伤。功能性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通过静力性力量训练、离心收缩力量、抗阻力训练、超等长训练[9]等,改善稳定肌群、短小肌群、单关节肌群力量。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神经肌肉募集能力和抑制肌肉萎缩的作用,增强肌肉反应速度,减小运动损伤。核心力量训练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如此预防或减少急性损伤的发生。[10]

4.3对竞赛功法套路理解的意义

功能性训练是一个方法体系,通过有机整合如核心区训练,平衡性训练,超等长训练等不同的训练内容,提高训练的经济型和有效性。从整体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将健身气功竞赛功法中“调心、调息、调身”更加趋于三调合一,达到最佳的健身功效。并且从功能性训练中体会到人体各局部对整体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健身气功中的整体观。

5.功能性训练在竞赛功法中应用

5.1以核心区域为主的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区域是指是指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竞赛功法运动员需要保持对身体姿态的控制,保持难度动作的完成(如竞赛八段锦中第二式的后举腿动作),以及维持要求的固定姿势(如,竞赛功法五禽戏中鹿奔的起脚平衡动作)等,这些动作都需要核力量作为基础来控制身体平衡来完成。

核心区域训练方法可采用王卫星、郑楠[11]等人的体能训练方法,采用悬吊器,瑞士健身球等器材,如:

( 1) 悬吊训练: 运动员单脚或双脚固定于悬吊器上,紧接着进行多方向训练,训练核心区域各部位的肌肉力量。

( 2) 收腹剪腿训练: 运动员半仰卧在垫子上成 45度角,双手撑地,收腹,双替摆动,训练髂腰肌、股直肌腹直肌、等核心区腹部以及侧部的肌群力量。

( 3) 腹部触球挺身训练:

运动员腹部触球,双手抱于头上身向上挺,训练腰方肌、腰大肌、竖脊肌等核心区背侧部的肌群力量。

5.2以稳定性为主的膝踝关节功能性训练

健身气功竞赛功法中有大量的单脚平衡支撑和双脚前脚掌支撑动作,这些动作对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力量性、柔韧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稳定性为主的膝踝关节功能性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加强膝踝关节的稳定、力量、柔韧训练不仅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的发挥有着重大意义;同时由于比赛中需要完成静力性的支撑性动作,对于膝踝关节的损伤和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膝踝关节的稳定、力量、柔韧的训练可采用,平衡垫训练: 训练动作由易到难,先采用双脚站于垫上,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变为单腿站于垫上,还可增加与专项动作结合的一些难度动作,如半蹲,提膝平衡,燕式平衡等[12]。平衡垫闭目蹲起、橡皮带抗阻力前跨步加旋转训练等。[13]膝踝训练主要注重关节整体运动功能的发挥,以关节所关联肌群、韧带的训练及神经支配为主,注重踝关节的本体感受性训练,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

5.3功能性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组合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以提高人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强化整体的协调性,让身体运动更具有经济性和实效性。功能性训练时专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专项能力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的升华,其包括更具强度的核心区等长肌力、核心区稳定性、人体平衡能力、身体柔韧性。

6.结论与建议

功能性训练体系是强调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能达到运动中动力链的高效,强化身体的动作模式的稳定性。

在竞赛功法的训练中融入功能性训练可以起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降低运动员遭受损伤的概率,加深运动员对竞赛功法套路的理解。(作者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2.高塘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丹阳,胡法信,胡鑫. 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2]卓大宏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与新技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388-390.

[3]纪树荣,康复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0

[4]Bill Foran .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刘爱杰,袁守龙,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4.

[5]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三百问 [M]

[6]虞定海. 开展健身气功竞赛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1:68-71.

[7]运功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6:46-47

[8]曹晓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表现力培养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383-385

[9]王建琴. 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探析[J]. 运动,2011,04:44-45+14.

[10]黎涌明,于洪军.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7

[11]王卫星,李海肖.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8:1119-112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