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3 16:44:43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1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 高职

一、高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近年来,中注协制定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着力推进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将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作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会计师事务所,有国际“四大”,国内 “百强”,省内“前列”,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1所示。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不论从人员规模,还是从收入规模上看,中小事务所是占有绝大比重的。他们的业务是以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为主体的,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既需要领军人物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实际工作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一般业务的审计、审阅签证服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

全国22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国际会计公司、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高层次后备人才;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助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教学基地,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的教学方式,以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养、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了大量学子。毕业的学生大量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中,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13 026人报名,7 895人参加考试,情况如表2。

统计资料分析证实,从学历结构看,具备专科学历的考生位于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龄结构看,26-35岁之间的考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当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率较高;从专业结构看,财经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占绝大多数。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年的探索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到2007年,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拥有会计师事务所273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业务收入3.4亿元;拥有注册会计师2 670人,从业人员近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如表3: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具备专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位于队伍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于2002年开发申报,2003年9月开始招生。6年来累计招生1 318人,毕业580人,一次就业率达82%,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根据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的培养思路,对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学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人才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用人单位贴近市场。

2002年以来,学院持续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成立了由学校、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等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规律。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维系着一个学院的生命力。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定期招聘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制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师资培训费专项开支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专职专业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到36%、47%;硕士研究生占到83%;75%的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及实践经历。同时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团队总数的50%。形成了专兼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注重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执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宽的通用能力。为此,学院特别注重学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需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模块,开展各种类型的训练,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学赏析》、《管理沟通》、《计算机应用实战》、《实用英语》、《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开展了辩论赛、演讲赛、法庭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实战演练等训练;进行了“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听说交流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四)强化以专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会计凭证的编制、点钞、会计记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6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探索出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审计综合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两大核心技能体系、10项职业技能。如图1所示。

根据10项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设计了专业课程模块与体系,主要课程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科目《会计》、《审计》、《财务与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分解的专业课程,包含《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会计制度设计》、《工程造价》、《纳税筹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等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密切衔接,共同支撑了10项技能的培养。按照行业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建立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技能和知识结构,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实践项目和专业知识教学,按照“双证互通”的基本思路,撰写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工学结合的精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实践条件是落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学院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注册会计师实训室、电子理财实训室、电子沙盘演练室等,实现校内实践教学的“情景再现”。同时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依托,与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充分利用,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探索和构建了“一平台、二支撑、三结合、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平台,即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5年以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实训基地工作一直作为“加强我省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为行业发展培养、发掘新生力量,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好做扎实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要事来做,“为学校和事务所架起一座人才培养、选拔的桥梁。”每年都以文件、会议形式,组织安排所属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出具“介绍信”安排学生进入全省范围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二支撑,以全省2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共同支撑了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各实训基地高度重视,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执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年度报告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同时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季节性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在事务所业务繁忙的12月份到6月份,安排学生到事务所顶岗实习,参加审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既增强了实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一些人力资源季节性短缺问题,实现了学校和事务所双方的共赢。三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四递进,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实景模拟―顶岗实习的层层递进的实践训练步骤,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3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职前基本训练,提高了职业素养,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使学生“上手快、用得上”,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明天的发展潜质。

学院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问题及困难翔实地描述给学生,把本专业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为今后长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奠定基础,适应知识、能力体系不断更新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需要。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浩大的艰巨工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铁群.地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其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7).

[2] 吴溪.《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的意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3] 陈毓圭秘书长就高校开展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答记者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2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SWOT分析法;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70-03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而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它以独立第三方的特殊身份,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出具审计意见,从而成为以提供专业服务为主的中介组织,它填补了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后的真空地段,以一种超然独立的形象存在。

20世纪初,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就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而时至今日,我国已经进入中国2.0时代,在新时期背景下,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审计数据分析的目标以及方法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正如我们所知,注册会计师行业属于高端服务型行业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其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和企业管理升级上应当担当“智库”的重要角色,同时还应发挥其对其他行业的保障、促进的积极作用。在这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也应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现有业务。

纵观已有研究,关于云南省注册会计师发展方向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已有研究成果大部分侧重于政策导读,很少系统完整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方法,着重讨论在新时期下云南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优劣势以及具有的机遇与挑战。综合分析了云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结合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的以“集思广益共话行业提供发展思路。

二、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战略SWOT分析

(一)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优势分析

1.低成本优势

目前,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咨询等服务的收费相对还是很低廉。在国内事务所还难以与国际“四大”事务所全面抗衡之际,低成本仍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四大”竞争主要的优势所在。一定程度上,低廉的收费可以为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得到一部分客户。

2.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云南省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边缘地带,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是大西部的战略门户之一。其地理位置东邻贵州、广西,北接四川,西北紧依,西接缅甸,南连老挝、越南,并与柬埔寨、泰国、印度等国遥相呼应,形成了向内地可延伸至中国经济腹地,向外可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特殊环境,从古至今,云南省都是中华民族和周边国家及地区友好往来和开展经济贸易的要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呈现快速推进的势头,对内实施西部大开发并针对云南省提出的”桥头堡”战略,为云南省带来了近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此发展机遇下,应为积极准备走向东盟做好充分准备。

3.人才储备优势

据2013年报告分析显示,截至2012年,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共有151家,通过CPA考试获取资格的人数为1 983人,占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总和的75%,拥有其他执业资质的人数为1 252人。在执业注册注会师中,有博士2名,硕士63名,本科880名,所占比例分别为0.1%、3%和41.96%。 由此看,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执业队伍,这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省先后在两所高校建立“CPA奖学金”制,4年期间内共出资40多万人民币,对超过80名学生进行了奖励,显著的体现了政策导向的巨大作用。当前,云南省各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有会计专业。云南注协在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和云南大学还建立了CPA奖学金制度,政策导向效果明显,同时,省财政厅从2010年起对考取注册会计师的每人奖励1万元,鼓励优秀人才加入注册会计师的行列,为云南省注会行业储备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二)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劣势分析

1.执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

目前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虽然取得了突破式的发展,但在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和事务所的整体规模上来看与时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云南省事务所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且总体规模不大的情况。根据2013年3月由云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行业收入实现了稳定、持续增长,首次达到十亿元,全年业务收入总计111 707.32万元,增长率为34%。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1 182.12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25.2万元。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都属于中小规模,甚至年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没有一家(其中规模最大、收入第一的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云南分所2012年总收入为95 767 468.54元),并且大部分事务所集中在以市区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带上,短期内没有任何一家本土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事务所基本业务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类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国际上,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正努力转变自身发展策略,由单一的审计业务和会计业务扩展到结合财务咨询和管理、IT咨询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云南省的管理咨询业务虽有所发展,但业务类型狭窄(主要是记账、税务等),收入规模小。由以上分析可见,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后多元化发展进程中将面临艰难抉择。

2.执业质量堪忧

中注协从2004年开始实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确定5年为一个检查周期,对全国所有事务所执业质量开展系统检查。从2008年起至今,云南省共抽调执业质量兼职检查员155人次,检查事务所127家、注册会计师1 594人,共抽取检查报告817份,共惩戒事务所25家,其中,公开谴责2家,通报批评17家,训诫6家,惩戒注册会计师65人,其中,公开谴责4人,通报批评20人,训诫41人。可见,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弱、执业水平普遍偏低,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单独承担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问题,大部分事务所都不具备条件,更不具备做好境外业务的经历和能力。当竞争压力增大时,会计师事务所经常会出现弄虚作假情况,普遍存在同行间互相压价、不重视质量的现象。

3.人才压力大

云南省注册会计师员工队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各个方面,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上都与先进事务所有很大差距。此外,最具有地域化的特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巨大,全省只有1人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测试,离达到建制规模还差很多。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方向、贸易政策、法律框架、税收制度等具体情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没有涉及应用性研究,缺少指导研究平台。小语种方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则更加缺乏,特别是语言方面几乎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注册会计师人数情况表显示,目前该省注册会计师人数与其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不相适应的。从人数组成比例上看,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的中青年占71.6%;从地域来看,仅昆明市就占了绝大部分,为80.7%。从事务所人员结构上看,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境地,应努力提高执业人员水平,合理化行业结构。

(三)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机遇分析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随着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正式召开,在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随即全文。在其中,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将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决定》的提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和高端服务行业,发展好注册会计师行业,对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服务业发展有着直接贡献。中注协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不断完善和发展过去已有的业务,着力拓展新业务领域,努力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审计业务为主变为审计和咨询并重,以此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注协提出的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在为注会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可以为注会行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且这也是增强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是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行业影响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云政办发[2010]45号文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在经济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把握机遇,除了开展预决算审计,规范会计核算,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外,同时还应拓展专业咨询等服务活动等,使得在服务经济发展转型的同时,更好地发展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

2.“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云南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大集团、大企业战略以及“央企入滇”计划,产业西移、金融支持等举措,整合资源,重组资产,调整并对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对外投资超过百亿美元,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为“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0年,云南省加大企业“走出去”力度,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9家,实际投资4.74亿美元,同比增长75.57%;协议投资81.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列全国第10位,跃居西部、沿边省区第1位,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鉴于此,云南省的一些优秀的事务所可以通过与当地事务所合作或设立海外办事处等形式提供全球。此外,事务所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执业能力、管理经验及有关人员培训、职业道德训练方面的先进举措等,可增强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竞争能力,提高执业质量。同时,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信心,可使外资进一步增加,并使我国企业进而向海外进行国际扩张,为会计和法律等服务领域创造更多的机遇。

(四)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背景在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重要表现如下:(1)云南省目前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人口基数的特别大,消费群体所产生的数据量是十分巨大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逐步建立了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这些现状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更大的挑战,需要在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审计方法以达到审计目标。(2)被审计单位所提供资料的质量不能保证。首先由于部分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其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存在诸多的漏洞,难以保证数据的质量。这样低质量的数据,将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严重的加大了审计难度,并提高了审计风险。因此,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和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注会行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审计环境的影响;对审计对象的影响;对审计证据的影响;对审计人员的影响等方方面面。然而,目前的云南省事务所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远远不够应对时代潮流的转变,这无疑给注册会计师未来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2.计风险因素日趋复杂化

一方面,随着会计行业的信息化,会计处理技术方法和会计环境也随之改变,会计系统产生了新的安全威胁。与手工会计相对比,在网络化环境下,会计安全的威胁因素具有手段更加先进、隐蔽性更强、舞弊发生时间具有前期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以及后果愈加严重等特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对审计提出了新的任务。另一方面,在会计师市场国际化的同时,审计风险同时也呈现出国内风险与国际风险并存的繁杂局面,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必须对各种因素全面考虑,不但要遵从国际惯例,而且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在国家、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

此外,执业环境严峻,也是审计风险日益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行业内部无序竞争严重,行业外部执业环境严峻。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混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泛滥,无序竞争非常严重。行业内部互相压价,以远远低于省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承揽业务,为达到争取客户的目的,对委托人和被审单位相关人员运用经济手段。由于事务所之间的无序竞争,引发了许多其他问题,很多事务所存在收费低、回扣高的现象,一些企业对审计费用的承受能力相对有限,企业出卖审计需求,事务所花钱买审计需求的恶劣现象泛滥成灾。事务所较为重要的费用主要包括市场开拓和维持费用、人力资源成本等内容。

三、SWOT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促进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快速发展,必须要有符合国情省情的战略定位。总体来看,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应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中型规模事务所业务拓展战略及实现路径;第二部分是中小型规模事务所业务拓展战略及实现路径。对于大中型规模的事务所来说,应实施规模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和差异化经营战略,并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审计和非审计服务,实现其战略;而对于中小规模事务所来说,则主要实施差异化或专业化经营战略,通过提供市场必须而大所又不愿提供的一些业务来发展自己。

但是,不管大中型还是中小型事务所,都应该结国情、省情考虑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计算机审计,拓展审计业务、适时进入政府行业进行第三方监督等都成为必然之势。例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提出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注会行业要把握这一机遇,发挥专业优势,依托财政资源,积极拓展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审核业务,并不断提高收费议价能力。再如,“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必然是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方向之一,其特点为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未来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挖掘具有价值的数据为审计所用。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审计的对象、要求、内容、方式均有别于以往。所以,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放眼未来之路,顺应时展、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技术创新,只有掌握了审计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从而走出一条富有云南特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碧湘.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J].科技信息,2013,(21):107.

[2]程平,温艳好.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121-124.

[3]王帆,王芸.基于SWOT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思考[J].财会通讯,2008,(6):33-34.

[4]林东川,佘晓燕.“桥头堡”背景下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新领域拓展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9):25-28.

[5]王静.论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与审计独立性[J].经营管理者,2013,(20):19.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3篇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中天勤)由于为“银广夏”上市公司出具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而被吊销执业资格,其签字注册会计师也被吊销执业资格,并受到司法机关的调查。连同以前的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黎明服装、麦科特、大庆联谊等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会计师事务所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严重。注册会计师提供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不仅造成了证券市场的混乱和投资者惨重的投资损失,也日益引起整个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步入了信誉危机时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寒冬。“银广夏”公司自上市以来,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为之提供包括审计在内的鉴证服务,按常规,合作的双方应该彼此相互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主审会计师没有发现“银广夏”公司如此大的造假行为。在整个事件未调查公布之前,我们未敢妄加评论,但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未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未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是“银广夏”公司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带有普遍性。本文结合“银广夏”案件,就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一、遵循独立审计准则与“银广夏”公司审计

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和实务公告基本涵盖了审计工作的重要领域,是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权威性标准,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尺度。尽管国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给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了较好防范风险的制度保证,但是从目前证券市场多数审计失败事件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都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准则,没有认真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工作具有很大随意性。下面分别加以评述。

1.《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1)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多层次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复核。多层次复核制度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尽管当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制定有这一制度,但真正严格照章办事的不多,制度往往成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摆设,或者成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工具。有时为了赶时间,抢任务,即使有三级相关责任人的签字,也是敷衍了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只进行了两级复核;(2)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必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于重要的审计领域和重要的审计问题,必须委派经验丰富,有较长审计经验和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但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按照会计报表科目分配审计任务,一些重要的会计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一些重要的分公司、子公司审计也分配给无足够审计经验的助理人员或新入门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节省审计成本,甚至交由实习的大学生。负责具体审计项目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和现场项目负责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疏于复核工作底稿,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时,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规定,编制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总体审计计划就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的关注、审计小组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对专家工作的利用等内容。现代经济生活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特别是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面对的上市公司不仅业务复杂,而且涉及的行业也很多,审计目的也各不一致。当前,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常年老客户,出于对他们的信赖,往往不编制完整的审计计划。当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发生重大的交易事项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客户,如果缺乏事前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对重大事项的关注,其后果可能更是严重。“银广夏”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一直都是中天勤为它提供审计服务。可能出于对老客户的信任,当该公司1999年变更主营业务后,盈利和收入都增长得离谱,中天勤却未引起关注。如果中天勤事先将一些引起关注的事项通过编制总体审计计划的形式落实下来,然后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告知每一个审计人员,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规定,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充分必要条件,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须考虑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等因素,对于重要审计项目,不应将审计成本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在索取审计证据时,除了应取得足够多的证据外,还应该判断证据的真假。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审计证据,即使有时无法函证,也必须进行详细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或采取间接函证方式,以排除伪证。可是,现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对客户的信赖,或为减少麻烦,却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也未要求被函证公司将回函直接寄送会计师事务所,

对于不能进行正常函证或回函率低的情况,也未认真实施应有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有时,对于非常重要的函证事项,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如果仍未取得相关回函,也就不了了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将该公司所有的函证交由公司人员发出和回收,这样就难以避免回函不被涂改或被伪造。

4.《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分析性复核》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都可以运用。通过分析性复核,将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以及将被审计单位与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进行比较,比单纯依靠抽查凭证、核对账簿报表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将公司一些重要的财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若指标数值异常,企业又无合理的解释,那么在审计中我们就应该给予重点关注。如果通过一般审计程序后还难以消除疑虑,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注册会计师完全有理由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例如在“银广夏”审计中,该公司2000年实现盈利4.17亿元,较1999年增长226%,每股收益由1999年的0.51元在股本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攀升至2000年的0.83元,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有违基本规律。

5.《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利用专家工作时,应当考虑相关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其导致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由于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许多重要的审计领域,如房地产项目的完工程度、矿山储量、农(林、水)产品存货数量和质量的确定、生物(制药)及IT等高科技产业、一些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化学反应等,必须借助专家的工作,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管目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就注册会计师利用专家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由于受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等诸多原因影响,利用专家工作还远远不够,由此导致的审计失败也屡见不鲜。例如在“银广夏”事件中,对于“银广夏”公司鼓吹的萃取技术,如果没有专家的协助,一般的注册会计师不可能获取满意的审计结果。

6.《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当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与业务流程、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等情况,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以识别和理解对会计报表、审计过程或审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同时,准则还规定在注册会计师连续接受委托时,应当及时更新和重新评价以前获知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在很多案件中,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会计是经济活动的反映,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就可能发现不了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包括利率、财政、税收、出口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国家对行业的鼓励和限制发展措施,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背景,重视从电台、报纸、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技术权威、国家相关部门定期的国民经济景气指标等方面收集同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有关的背景资料,特别是要重视收集同被审计客户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同或相近,规模、技术水平相当的同行业其他公司经营和财务指标,从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客户的整体情况。此外,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购买和股权变更情况较多,伴随每一次重大产权交易,上市公司都会不同程度地变更主营业务,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更新和补充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以“银广夏”公司为例,根据相关背景资料,该公司上市之初,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后通过兼并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但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银广夏”公司“咸鱼翻身”的奇迹,是该公司1999年从国外进口一套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对于“银广夏”公司生产经营的上述重大变化,作为主审会计师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相关背景知识及从事同类产业相关企业的情况。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做到这一点,“银广夏”公司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地造假到如此地步。

二、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项目经理人员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要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以警觉心理从事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将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促使注册会计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加强工作底稿的内部审核工作,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

2.必须改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在人员招聘方面,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具备工程技术、管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单纯的知识结构。在后续教育方面,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律风险意识教育,重视加强除会计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如银行业务、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证券业务等,培养他们对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观察力,改变注册会计师知识过窄的状况。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4篇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应用; 法律风险意识

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正式,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审计准则较之旧的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因此,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及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直以来,审计风险来自于被审计单位某些固有风险因素。例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因此,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实施抽样审计就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抽取样本量的大小也很难说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制度基础审计存在的缺陷,国际审计组织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质量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首先,它要求注册会计师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并鉴别会计报表重要组成项目;其次考虑到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审计目标;最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WWW.133229.cOm它克服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即审计资源在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分配不当,防止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不足。

二、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是为了适应当前审计环境的诸多变化及注册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调整,然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同时也面临着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和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在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审计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操作时会遇到重重阻力。虽然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但其中许多内容还是非常原则性的,相当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层次,内部控制尚缺乏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由于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风险导向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

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注册会计师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新的审计模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作量,审计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然而现实市场竞争激烈,该部分成本无法转化为审计收费的同步增加。

(三)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主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市场状况,还要对其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注册会计师仅熟悉审计、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掌握战略管理、营销分析、业绩评价、金融分析、信息系统技术等一切与公司运作相关的管理学知识,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职业判断的水平,进而影响审计效果。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坚持以职业怀疑态度并实施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发现可能发生的重大错报,而且职业怀疑意识和能力越强,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

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实质性测试主要以分析性程序作为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寻求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模型,这也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这势必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在更广范围内应用。

(四)与风险导向审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风险的增加,如果法律风险越高,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越强;反之,注册会计师会低估审计风险,导致必要审计程序缺失,不能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目标,从而产生审计失败。目前,判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等。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些规定并不统一,使实际司法判决不一;有些法律用语还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标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审计职业界和司法界对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分歧。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6月11日了《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但对于其中诸如“不实报告的认定”、“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等还是未有一个清晰的说明。这些都将导致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风险仍然较小,有悖于架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初衷。

三、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应进一步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其设计、运行、评价、改进等环节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职责,使决策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各司其职、有效制衡,严格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及企业财务的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强化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督,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

(二)提高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

第一,中注协以及各地方注协对执业注册会计师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时,应把对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作为培训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审计人员大多是财会相关专业背景,应在培训中开设管理咨询、营销、金融等课程,注重在风险评估与分析性复核中分析方法的运用,提高注册会计师运用现代分析方法的能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聘人员时,可以考虑聘用法律、金融、管理、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相关的审计项目组,以便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其他专业知识时直接提供支持,使审计人员尽快达到风险导向审计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第二,由于审计是一种依靠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的职业,在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他们的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并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通过后续教育和工作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要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快信息库的建设,在平时就要注意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搜集行业资料、参加行业组织的交流活动、查阅客户永久性档案等方式,充分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状况、生产经营的季节性与周期性、行业的关键指标与统计数据等,以此作为与审计客户具有可比性的行业数据。考虑到即使在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差异仍然很大,注册会计师还应具体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等,从而确定所审报表中项目数据的合理性。对于经营活动特别复杂的客户,可考虑利用外部管理专家的工作,行业指标可关注一些金融界网站上的行业板块部分。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支持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之间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四)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

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客观实际,以及目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当前主要工作就是修订相关法律,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首先,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应以《注册会计师法》的规范为主,其他法律法规的规范为辅,主要以修改《注册会计师法》来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加以明确。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责任,要加大赔偿额度与处罚力度,并对赔偿之外的处罚程度给予更加明确的规定。其次,就是要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各种违法情节按其对会计报表影响程度的高低予以明确划分,即哪些构成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哪些构成犯罪,对于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应按其程度追究民事、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最后,考虑到对注册会计师出具业务报告这种专业行为有无过错以及对业务报告本身是否存在虚假的判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法院由于缺乏专业水平而对案件认定偏差的情况。笔者建议应成立专门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构,负责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中是否存在过错和出具的业务报告是否虚假或者符合准则要求做出专业鉴定,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应该作为司法机关追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参考依据。这样做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不得不考虑因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法律后果,从而在客观上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泽霞,邓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辨析.财经论丛,2006,(3).

[2] 王朝元,林琳.审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会计之友,2006,(3).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5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评估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八大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6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成本;规模经济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不断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和技术。

一、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宣布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步入了实施阶段。其中涉及审计风险的准则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一般原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审计证据》。

二、我国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必然会在降低审计风险、发现并揭露管理层财务舞弊、提高审计效率、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思想和审计理念,无疑给习惯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缺乏大量能够满足要求的人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经验要求很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涉及较广泛的经济、金融、价格、估值、法律等专业知识;而审计单位的经营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必须使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知识对其进行测定和验证,以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分析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分析、评估。这种高素质人才的相对缺乏,已经成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广泛有效开展的瓶颈。

从审计人员招聘的角度看,多数事务所在员工招聘、使用方面过于强调其会计、审计背景,这种“窄口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知识背景雷同,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

(二)短期审计成本提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初衷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减少以后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在推行初期,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审计成本增加。

首先,在对企业经营环境、法律环境、战略管理、内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数据必须充足,风险分析和评估才能成为可能。由于目前我国的信息系统建设仍然比较落后,银行、企业、税务、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了信息的采集成本。同时,企业的经营战略、竞争战略、新产品开发等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信息采集困难。

其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性复核为主,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需要审计人员大量的职业判断。为了解决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事务所需要大量借助外部专家的工作,并通过不断加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培训以及相关行业专长的构建培育自身的专家团队。这也导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短期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三、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开发审计人力资源,重构知识框架

为了贯彻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需要重新构建专业知识框架。专业知识是指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组织和机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其中会计、审计、财务、税务及相关知识,为其职业生涯提供核心的技术基础;组织和企业知识能够提供有关客户运营及其环境的知识,并为职业技能的运用提供背景;信息技术改变了注册会计师发挥作用的方式。将我国注册会计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与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相比较,尚欠缺的是组织和企业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涵盖了下列学科领域:经济学、商业环境、公司治理、商业道德、金融市场、定量方法、组织行为、管理和战略决策、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与全球化等。所以应在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前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位教育中加入相关学科的学习与考核,并通过案例教学使注册会计师能够根据战略目标对上述内容进行整合。同时应开发一系列教育培训教材,为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教材支撑。

审计技术的计算机化,是适应财务会计信息电子化、提高审计质量的现实要求。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以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分析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和评估,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可以适当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使用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控制的技能,还应当能够与团队一起在评价、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协会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积极支持事务所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审计软件。同时,组织依托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咨询,为大型事务所应用和推广相关计算机审计技术提供服务。注册会计师协会还要大力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进一步实现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并进一步做好为事务所提供法规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的工作。

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从招聘入手,改变事务所从业人员的结构。人员招聘要更多强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招聘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财经类专业和部分理工科专业,要引入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人才的多样化能够较好地实现专业分工,根据不同的行业设置专业化的审计队伍,便于对行业环境、行业的特殊政策进行全面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并根据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从而大大提高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会使会计师事务所的短期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审计成本提高。同时,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长期内经营成本也降不下来,从而造成事务所最终利润的减少。另一方面,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才多样化,以便根据不同的行业设置专业化的审计队伍,而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提供的服务品种单一,人员结构单一,客户面狭窄,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适度扩大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实施、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

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追求规模经济,就是根据生产力诸要素的量化组合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控制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通常体现在注册资本、注册会计师数量、业务量、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所数量及分布地区的广度等指标上。内涵发展和合并联合是事务所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事务所通过自身内涵发展、扩大规模,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走合并联合之路。即通过事务所之间、事务所与其他专业服务机构之间、事务所与境外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规模化的发展。合并各方通过联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迅速扩大规模的目的,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设立分所或发展成员所,实现利用分所或成员所的区位优势,开拓其所在地的业务,节约

执业成本。选择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为其成员所,可以享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完善的培训,学习其先进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理念和审计技术,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执业水平。

事务所做大做强,应以专业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不可单纯追求规模扩大。在实现机构之间合并联合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文化理念的认同。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整合,以统一品牌、统一执业网络管理、统一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统一财务制度与分配、统一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持,实现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靖,王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综合),2006(1).

[2]张鹏飞,徐利飞.论提高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策略[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2).

[3]杨转转.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7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职业资格 国际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各国注册会计师的差异性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境外各种注册会计师资格差异化分析

通过考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境外各种注册会计师资格国际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认定所需最低教育标准的差异(the Minimum Level of Education Required)

满足所需最低教育标准是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最基本的前提,主要包括准入标准(Entry Requirements)、学习年限(Length of Study)和知识结构(Subjects Studied)。研究各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报考条件,我们发现,境外获取注册会计师资格所需的最低标准有以下3种模式:一是不依赖学校教育,以协会自己组织专门教育为主的模式。如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日本公认会计士(JICPA)等,考生报名时不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但要求考生经过协会组织的深入浅出的较多门考试科目的学习与考试的专门培养;二是依赖学校教育模式,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甚至要求是经认定的学历或限制为会计学专业,如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澳洲注册会计师(CPA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等;三是在大学学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考生拥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如德国法定审计师(WP)、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等。

(二)资格考试标准方面的差异(Examination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标准的规定各异,各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其内容、难度、范围、考试方式和合格标准等均有差别,但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相比,具有以下3个特征:

1.考试内容涉及面广泛,体系完善。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不仅注重专业知识,而且注重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包括财务信息处理、营业分析和评估、税务、审计、内部稽核和咨询、资产管理、企业战略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能力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和交流技能、会计职业道德等。考试科目较多,体系完整,除测试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核心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专业科目外,还设置相应的综合科目。另外,有的国家还增加了战略管理等相关课程作为专业阶段的考试内容。

2.考试的内容循序渐进、分层逐步深入,考试阶段以及考试科目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如ACCA考试分两个阶段,只有前一阶段的单元课程通过考试以后,才能继续学习后面的单元课程。

3.考试方式多样化。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时间有的一年多次,考试方式多样化,有开卷笔试、机考、口试和工作坊方式等。考试的合格分数线每次考试确定一次。

(三)注册所需最低经验标准方面的差异(the Minimum Level of Experience Required)

会计职业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规定,各会计师组织的会员在取得会员资格前应至少具备3年的实务经验。尽管各国均要求在获得执业认可之前,申请人应当至少具备相关领域的、一定年限的、经认可或经监督的执业经验,但各国对于会计师注册所需经验的时间长短和内涵规定不同,ACCA至少需要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CGA需要有两年或两年以上会计相关工作经验;WP是要求在报考前就具备3~4年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业并经所在事务所合伙人确认的从业经历。香港HKICPA要求在参加高级阶段考试时,需要具备经授权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督导人的督导下的1年实务经历。

(四)后续教育制度方面的差异

后续教育制度是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获取信息和拓展、加深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世界各国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方面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1.后续教育的时间差异。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9月13日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在每个考核周期内接受的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个学时,且任何一年均不得少于30个学时。有关职业道德的培训,每个周期不得少于4个学时。上一考核周期超过的学时数不得滚动到下一考核周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于那些从事公开业务的会员(Members in Public Practice),即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每3年必须完成12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且每年最低不得少于20小时;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JICPA)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每年完成至少40个学分的后续教育;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CANADA)2005年3月颁布的《后续职业发展准则》规定:每个会员在3年内必须完成120小时的后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每年至少学习20小时,且至少有60个小时的学习能够得到证明,会员必须要保留近3年的学习纪录。

2.后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差异。AICPA在《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Sponsored Learning Activities),另一种为独立的学习活动(Independent Study Learning Activities);JICPA规定后续教育方式分为集中培训、自学、编写专业书籍和在培训班授课4种方式;CGA-CANADA规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课堂教育、组织学术讲座、召开研讨会、网络或电话教学以及自学等方式;我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规定,可参加有组织形式及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有组织形式包括各级协会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事务所经批准后组织的内部培训等,“其他形式”则包括出版著作、、参加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等。注册会计师参加有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至少45分钟为一个学时,按照实际参加时间确认。

3.后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AICPA的后续教育课程按会员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具体分为基础课(Basic)、中级课(Intermediate)、高级课(Advance)、更新课(Update)和星级课(Overview)。JICPA的继续教育课程包括审计、会计、税务、咨询、信息技术、职业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CGA-CANADA设置的后续教育课程主要包括3个部分:会计、审计、财务、税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课程和信息技术。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没有规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一般随形势发展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五)会计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存在差异

所谓会计服务业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其他国家的经济要素通过一定的渠道,按照一定的条件进入本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程度,是国家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本国会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一种宏观掌握和控制。每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上对会计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做出了规定。

在我国,法律规定的会计服务业开放方式有以下几种:允许国际会计公司在华设立成员所;允许成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允许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允许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来华临时执行审计业务,并自2006年3月2日起取消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行政许可收费;港、澳、台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自2004年1月1日起申请临时执业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领取许可证时不再缴纳费用,并自2006年1月1月起,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澳门核数公司申请的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两年内有效;对外开放注册会计师考试;允许通过考试的外籍人员注册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美国对外国注册会计师入境职业资格上要求通过其本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同时美国同许多国家签订了会计师资格相互承认的协定,但是协定大多是美国与一些英语国家之间签订,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除了签订协议还会要求参加一定科目的考试,一般是税法和商法两个科目。在机构准入方面,美国执行国民待遇原则,只要具备其本国执业机构应具备的条件,一般都能取得在美国开业的资格。在居住、人员流动限制方面相对较少。

英国采取的市场准入态度与美国相似,也要求取得英国本国的职业资格方可在英国执业。取得资格后可以加入英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成为正式会员。同时,英国也与很多国家签订了双方承认资格协定。欧盟成员国会计师在英国申请执业,只需在任一行业协会注册、并在贸工部备案即可。

德国对会计师服务市场开放的态度相较于英美保守。德国将进入德国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外国会计师分为3种情况:一是欧洲共同体或者欧洲经济圈内部的会计师,经财政部批准可取得在德国的职业资格;而对WTO成员中的注册会计师则要求通过其考试方可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但考取后从业范围等没有限制,可以加入其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协会,取得会员资格;而对非WTO成员的国家和地区,则在市场准入、执业范围等方面设置了一定障碍,如规定互惠条件等。德国在机构准入方面有较严格的资格审查条件,虽然没有资金、年收入方面的法律限制,但在审批时往往会成为考虑的因素。

日本《公认会计士法》(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Law)规定对外国会计师及其机构准入采取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在资格认定方面必须通过其本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外国执行人员进入以后,在执业范围上也作了较多限制,如规定外国会计师不得单独受聘从事对日本企业的审计业务。

二、注册会计师资格国际差异的原因剖析

注册会计师资格国际差异是客观存在,这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但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角度剖析其差异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的结构存在差异

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发展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注册会计师执业许可会因国家集权或分权而有所不同。一般,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执业许可证常常是由一个中央机构发行,但在那些分权的国家,执业许可证可以由多个机构发行。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存在差异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一般结合实际情况对注册会计师行业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2002年7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的创建,标志着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进入独立监管的时代。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纯粹的行业自律模式,逐步向行业自律和独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该模式的特点在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微观层面由既独立于行业自身、又独立于政府的独立管制机构实施控制。它独立性最强,权威性、灵活性一般。德国采用改良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双重监督体制(即政府对公共监督机构和行业协会进行监督,公共监管机构对行业协会进行公共监督)。这种监管模式的特征是: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的是“到位而不越位”的管理,尊重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尊重专家的专业判断。日本采用的是政府监管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微观层面的事务实施全面控制。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采用的是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即由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行业协会拥有一定的行业自律权,以引导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各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存在差异

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趋同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适应不同国家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而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存在差异也是客观的,即便是准则本身条款已实现国际趋同,但在具体运用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更何况一般情况下,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本身就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立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法律结构上、以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制程度上都不同,这导致在不同法系下会计准则制定、实施等方面存在差异。英美法系国家,会计准则通常是由国家和政府授权的民间组织来制订,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注重会计惯例,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会计处理程序或方法。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准则通常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具有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三、结束语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背景下,从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认定所需最低教育标准、资格考试标准、注册所需最低经验标准、后续教育制度和会计市场准入几个方面分析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国际差异及其原因。据此,笔者认为,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国际间互认,并规范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在中国的发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在“人才兴国”战略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改良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如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经验要求、后续培训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美]H.T・麦吉尔等.《注册会计师职业――机遇、责任和服务范围》,耿建新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1年9月.

[2]王学军.《会计服务业市场准入与法律监管机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9月.

[3]中注协注册会计师协会考试工作考察团.《英国和法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察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1月.

[4]中注协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察团.《西班牙和德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年8月.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第8篇

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传统业务方面已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一些新领域的业务发展迅猛,其中法律服务业务占有很大比重,如普华水道国际会计公司在西班牙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并与当地两家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合并,正在筹划建设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计划5年内建立拥有10亿美元、3000名律师的全球第五大律师事务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只有20年历史,截止1998年全国共604家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事务所规模小,其他专业人才缺乏,普遍没有系统开展法律服务业务,我国不久将加入世贸组织,正在起动中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必将成为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是很有前景的。

一、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性质及特点

1、专业性和综合性。受国家对跨行业经营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自身专业范围内。综合性与专业性并不矛盾,专业性指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针对自身专业方面的问题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法律及方法。

专业性表现为:一是结合传统业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二是开展自己专业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或培训。三是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为企业设计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综合性表现为:一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综合应用相关的法律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二是按整改方案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改。

2、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具备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法律业务也如此。客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性表现为: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注册会计师传统业务的技术。二是要求其精通相关法律,并能熟练运用。可操作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服务,其工作人员容易操作。二是客户采纳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后,能很自如地进行整改和执行。

3、咨询性和服务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多是咨询服务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开展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服务业务。(2)客户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常常向会计师事务所咨询。(3)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经办业务时,常常出于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而指出其违法行为。(4)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还能发展到为公共事业服务。如日本注册会计师担任各省、厅的审计委员会、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会等。我国政府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立的社会组织,为国家的立法提出建议,在执法和司法中提供法律服务;政府可大胆利用注册会计师参与某些政府审计,如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及其他专项审计,或接受法律方面的咨询。

4、强制性和自愿性。强制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如审计、评估等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在报告中对其合法性发表意见。自愿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专业组织,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为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等原因,自愿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客户服务。二是客户在某些专项法律咨询业务中具有委托的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接受委托的自愿性。

5、效益性和社会性。效益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专项法律服务委托时,要衡量其风险、业务量和效益。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一般业务时,额外进行的法律服务,要考虑时间性和效益性。社会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为树立良好形象,常参与社会的一些法律援助活动,这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界定和发展方向的定位

从广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分为综合法律服务和专项法律服务。从狭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就是专项法律服务。要界定清楚其法律服务业务的范围和发展方向定位,应处理好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并要认清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其咨询服务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随着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看,其法律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是由其咨询服务业务带动的。如德勤会计公司1998财政年度业务收入90亿美元,其中,咨询收入达32.4亿美元。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德勤也开始大举进军律师业。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业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税务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法律业务咨询服务等。会计师事务所要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必须发展全面的咨询服务业务,这样才能培养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知识的人才,并能获得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实践信息。另一方面,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也促使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

2、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定位。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开展何种类型的法律服务业务应分析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资产规模等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小所只能开展一些日常小型法律服务业务或结合其他业务开展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大所聚集了各种类型人才,既可以开展小所进行的业务,也能开展诸如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律咨询服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改造战略等法律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一些大型法律服务活动等。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时小所也有知识全面的人才或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

3、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分阶段进行。从全国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法律服务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以高起点发展,并规划好各阶段的发展蓝图,实现高起点、分阶段发展。从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执业水平不高,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如资产、客户、内部管理、经验积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定位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法律服务范围和方向。

4、正确处理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从以上论述看到,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最终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市场状况和前景。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其他业务时,应关注委托方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并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积累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若对一个单位既提供法律服务,又开展其他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相互参照各种业务的信息,并相互映证。

5、正确认识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业务的关系。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在多数国家都有行业竞争禁止的规定。国际律师协会已号召各国立法机构阻止会计公司向其所审计的公司提供其他服务;二者传统主业也是不同的。尽管很多国际会计公司已经与律师合作开展业务,但各自的业务还是径渭分明的。一些国际会计公司也通过其法律服务公司直接提供一些律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内的法律业务,这些法律服务公司已具备了律师事务所的很多特征,或者就是独资或合资的律师事务所,其提供的这些法律服务已不是完全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

当前二者法律服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律师事务所开展的一些主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还不予获准经办,如律师事务所能直接参与法律诉讼程序,经办刑事、行政、民事等各领域的业务;而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其业务范围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尽管当前二者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还不能统一,但笔者认为:二者的法律服务是相互联系的,从长远看,二者在法律服务的很多领域将出现统一的趋势与更多的合作。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为律师事务所提供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律师派出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律师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常年法律顾问;相互获取对方占有的客户资料;相互聘请对方工作人员参与自己的工作;签订协议,进行某些业务领域的长期合作;合资创办法律服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笔者认为,二者均是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尽管二者所坚持的执业原则不尽相同,但只要两个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执业水平和国家法制高度发达时,可以选择执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相互出资持股,但相互出资组建的事务所必须有一方绝对控股,并按控股方业务性质进行注册,只能按所注册业务性质和范围开展业务和纳入一个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律师协会)管理,否则将出现两个行业之间的混乱。从长期发展来看二者甚至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利润分成。

三、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对策

1、转换机制,改变观念。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对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要求有更大的发展,要不断开拓市场。从国际形势和我国实际情况看,法律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潜力巨大的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应以此为契机,勇于转换自身机制,抢占这方面更大的市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审计,我们应放眼世界与未来,转变传统观念,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开拓业务。

2、引进和培养法律人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精通所有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或利用一些精通业务和知识全面的人才,同时将自己的注册会计师培养成既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又精通法律知识的人才,以便更好地开展法律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