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3 16:44:43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1篇

医院是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人员高度集中不可避免。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及时疏散困难,这既是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也是其管理的难点。

1)人口密度大。对于医院的高层建筑一般是门诊楼和住院部,建筑单体面积大。在医院的人员中有就诊、治疗、陪护、探望的各类人员,同时还有医院工作医护人员,机关后勤人员,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2)弱势群体多。医院里常驻人员更多的当然是病人及护理家属,而这些病人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出现摔伤、踩踏、烧伤甚至死亡等危害。

3)医疗设备多。为了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医院引进的国内、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愈来愈多。这些设备的价格昂贵,一旦发生火灾,重型医疗设备抢救困难,将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2加强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消防隐患大。医院建筑为了满足医疗需要,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诊疗电器设备多样,在诊疗过程中多种易燃易爆物品被大量使用,某些医疗设备特殊,要求长时间(24小时)接电运行,加之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运行受到制约。任何好的管理运行模式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由于,医院扩建,病床和人数不断增加,资金缺口较大,导致消防管理“无米下炊”,使得消防管理的正常运行受到制约,这样就存在发生火灾的隐患。

2)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紧急疏散人员至关重要的。医院人员集中、病员大多行动困难,医院高层建筑疏散距离长,建筑结构复杂,从而加大了疏散转移难度,很容易出现摔伤、踩踏、烧伤甚至死亡等危害。

3)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由于结构需要,通常会存在竖直连通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如果发生火灾,防火门未及时关闭,竖向井道就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最大可达6-8m/s,使火势各层迅速蔓延,会导致严重结果。

3加强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医院消防安全关系到患者及医院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医院一定要采取得力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患于未然。

3.1健全制度,强化落实

强化管理制度,抓好预防工作,把其提升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将其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使消防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做到人人管、层层管,“消”和“防”结合的好局面。其一,健全落实“四级”管理制度。医院各科室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同时进行“四级”管理制度,也就是医院、科室、班组、个人四级。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做到医院主管安全领导每月组织一次相关职能科室对全院的安全大检查,科室责任人每周对本科室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自查,班组负责人每天对责任区进行检查,个人每日每班交接对自己责任内的如物资、设备、电源关闭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其二,健全完善日常巡查制度。注重日常检查,日常工作中,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力度,对在消防安全工作检查中,要求检查人员做好检查记录,提取好影像资料,做好各项取证收集工作。发现的隐患,协调相关部门整改,要落实整改人、整改时间、落实整改结果检查人。其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定期保修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能正常运转,是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医院高层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不断折扣变旧,对于其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特别是火灾自动报警和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疏散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消火栓等,都应该有专业、有资质的消防公司进行周、月、季、年定期的严格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上报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维修,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检查情况,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3.2做好培训,提升技能

其一,做好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应利用各种媒介立体地进行宣传,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突出针对性;贴近生活,突出丰富性;贴近群众,突出实效性。其二,重视岗位技能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条款规定,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才能持证上岗;消防工作人员要熟悉各类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枪等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懂得排除其一般性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其三,重视义务消防人员的演练。重视义务消防队伍的建立,落实人员,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应急疏散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个义务消防队员熟悉预案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会引导病人疏散,会扑灭初起火灾。如,以国内外医院的重大火灾事故作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会安全”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3制定预案,设定措施

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消防应急预案,预案中重点突出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形成成熟并切实可行的预案。在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时,一定要考虑病人的行动能力。具体来说,预案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标明标识指示牌,在各房间内、每层的疏散通道明显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指示图,标明火灾发生时的疏散方向,同时各层指向标志完全,应急照明能开启。其二,科学设定疏散程序。加强入院病患、陪护人员的消防疏散程序宣教。如发生紧急情况时,对于不能正常行走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组织下进入楼层避难区暂时躲避,等待救援,并安抚病人情绪;对于能正常行走的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地从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其三,加强对医护人员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应急疏散预案程序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个医护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会引导病人疏散,会扑灭初起火灾。其四,合理分工。建立消防应急组织体系,落实指挥小组、行动小组、救援小组、联络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2篇

[论文摘要]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 Keywords] construction key, risk factors,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is what people don't want to happen, which is a kind of events. Bu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hide many may cause accident risk factors. Clearly the accident happened to find out the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nt to understand and control can lead to the accident happened risk factors is necessary and the ke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is not happe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void or reduce lies in ensuring the safety accidents, to that of the security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ives,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e expected goal.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3篇

由于楼层越建越高,但是消防车辆、器材等装备的发展无法跟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节奏。而且,现阶段能够有100m以上举高的消防车数量很少,还要考虑当时的天气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火灾发生之后的及时救援受到影响相当大。而且,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消防直升机的配到还处于停滞状态,很多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也无法满足灭火的要求[1]。

2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原因分析

2.1消防设计有缺点

(1)一些老的高层建筑物由于改造困难,无法达到现行的消防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是无法进行改造,例如许多老高层建筑楼只有一条楼道,缺乏防烟通道,更没有防火门。(2)高层建筑物的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设计的知识不足或者对消防设计的合理性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例如,一些疏散楼梯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消防水源的不合理布置;建筑的幕墙装置过多等。(3)消防车道的不合理设置及利用。一些高层建筑住宅区未设置消防车道,且自身的进出道路都狭窄无比。甚至出现一些的消防车道利用不当,往往是被该地区过往的一些私家车占用。当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前进道路受阻,极易延误救援工作。

2.2消防设备及措施不到位

(1)高层建筑物自身的消防实施及措施不到位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物应该有多种消防设施的配备,即自动喷淋系统、排烟系统、防火卷帘系统、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但有些建筑物即使拥有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工作人员未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养。因此一旦当故障发生的时候,这些设备就形同虚设,没办法正常使用。甚至有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只配置了一小部分消防系统,而且设施质量也不高。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就目前的许多高层建筑物的消防管理部门来说,大多尚未未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当火灾发生之时,往往除了报警就束手无措。

2.3消防安全管理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是多产权建筑,各个产权所有人的责任在消防安全中界限划分不清晰,极易出现消防的安全措施无法落实的情况。此外,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有些即使有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再加之绝大部分没有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处理火灾问题的难度。

2.4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就目前的高层建筑物的消防管理而言,一般都是由物业公司在负责管理。物业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且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强,有的缺乏消防知识。而且物业公司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训练也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工作人员可能就直接拿着桶、拖把等工具进行灭火工作,自身的防护措施严重缺乏[2]。

2.5公众消防意识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公众缺少对火灾的认识,未意识到火灾事故的严重后果,因此也就没有了防范火灾的安全意识。例如对于电、天然气的使用安全不够重视,在装修房屋时,随意更改房屋的使用结构,但消防设备没有更新。而且在选择装饰材料时,部分业主只图一时好看,不考虑其耐火性,是否属于易燃材料。一旦火灾发生,对于如何自救的常识也相当缺乏。

2.6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差

由于我国的地产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而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往往无法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许多的高层建筑物由私人承包,其施工管理队伍及劳务人员基本没有承担高层建筑施工的工作能力。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的施工,其专业性就更强,即使是大型公司设计员也未必具有良好的施工经验与业务水平。这些都是火灾的隐患的重要来源。

3消防安全疏散改进对策

3.1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必须严格审查

(1)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一定要重视施工安装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和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同时,其安装设施的单位必须取得消防机构的考核合格资格,且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消防设计要合理,高层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范防火设计,合理的布置建筑总体,明确进行防火区划分。(3)加强各类消防设备的功能,加强排烟设计和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尽可能开发一种可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及要求对建筑物进行监控保护的智能火灾监控与消防系统。

3.2制定相应的高层火灾应急预案

消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特征,诸如建筑物的高度、楼层数、建筑物内部结构及通道设计,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及其耐火性,火势可能蔓延的方式及强度等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一旦火灾发生,能够及时采取灭火的措施、供水的方式、所需灭火的力量以及抢救被困人员和运输贵重物品的通道或者方式等。关于火灾外场的救援同样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消防人员登高救援的方式、消防车道的疏通和操作场地的保障等问题都应该预案。

3.3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

(1)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出完善的各种规范的消防设计,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规来保障消防工作的实施。与此同时,必须加强执法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核的制度。(2)明确各单位消防的安全责任,制定单位消防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制度,定期开展防火检查。且相关部门应该对各个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系统,如各种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监管其消防措施的实施情况,以消除火灾的隐患。(3)加强培训消防管理人员的力度及完善岗位责任的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的传播。同时,增加管理人员的消防意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3]。

3.4增强公众的消防意识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高层建筑火灾是由公众对电、天然气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公众对于如何使用灭火工具,在火灾中如何自救等生活常识极度匮乏。因此,相关社会团队或者消防机构应该定期针对高层建筑的使用者、管理者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防火知识。宣传方式不能单一,应该尽量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例如住宅小区内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讲授。在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用动画的形式传播防火、灭火以及火灾中自救的方法。让公众从思想上意识到火灾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对火灾的警惕性。

3.5改善消防设备

目前,能够高达百米以上的登高消防车数量少,当遇到高楼层发生火灾时,突显出救援力量的不足。只能从其他地方增调消防车过来,这样对于火灾的救援十分不利,因此,要不断更新消防设备,确保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4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中坚持安全施工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A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B.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A.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B.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C.要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5篇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是国家最基本的国策之一,它为劳动者生产和生活提供最重要的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同时在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或管理措施都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但在针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监控措施能够更直接、高效的实现安全目标,达到国家和行业对建筑工程生产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所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实施监控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建筑工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企业生产建筑材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危险源问题,同时就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及识别方法、管理程序和控制原则以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以其为中国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给本行业相关单位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它也是国家职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天在建筑工程中丧失的人数达到3人。可见,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已成为阻碍建设行业发展的阻力。所以,在现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以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根本目标。

一、应用案例

在某市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已成功使用了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平稳运行了半年,同时实现对该企业数据的24h连续监控,在视频中对图像进行远程监控,达到了该建筑工程所要的效果。同时该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重大危险源,保证了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有效进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护周边和国家的财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该系统的设置还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应急功能,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设置应急设备,在出现各种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发出警报,同时在电子地图上绘制出泄露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火灾事故发生的范围,确定最佳方案。在这一功能的支持下,该企业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提高了员工应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在该系统运行的半年时间内,系统共出现6次报警信号,同时未出现漏报或误报的情况。在警报器发出警告信号时,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积极的通知相关人员对发生警报的原因进行处理,及时排除各种异常现象,同时采取措施,将各种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安全监控的定义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所谓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使用或者临时用于各种环节诸如运输、加工、生产、处理等过程中的危险物质,并且这类物质的数目会给施工场所或者设施,以及现有的危险物质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在存放重大危险源的地方堆积有大量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正在施工人员以及单位的财产等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安全监控的定义

所谓安全监控指的是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地点进行监管和控制,同时设置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以便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在存放地点的最新动态,为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采用重大危险源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定,建筑工程施工中重大安全源分12类,分别是防护设备类、消防器材类、行政卫生类、环境保护类、材料建设类、基坑支护类、工程模板类、用电施工类、机械设备类、脚手架类、吊装起重类以及其它的类别。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主要方法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是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和运行的基础和重点工作,它是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识别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危险初步分析法、工作的危害性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法、故障模式分析法等。在有关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著名学者格雷厄姆以及金尼所提出的作业危险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构成作业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a.事故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L;b.事故发生环境中人出现的概率E;c.事故导致的结果C;(2)确定作业的危险性D=L×E×C。(3)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对危险性进行评价。将那些级别较高的属于特别危险和高度危险的物质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同时要将其报给企业,请企业的安全部门实施统一的管理和安排控制;将显著和一般危险的,分配给部门的项目部控制;略有危险性的可分作业班组的专人进行看管。

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程序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对本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的建立有关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安全责任制、严格的人员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细化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办法、重大危险源的审批流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反馈机制以及领导负责制度等各项规定。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立重大危险源的各个阶层的负责人,明确他们在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应该负的责任,尤其要强调的是各个项目部门要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隐患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的管理措施可参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工程部分时,项目部必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该企业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碰到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建设部门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请相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在通过论证后进行工程的实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底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使施工人员经过一定程度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在特殊行业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特种行业的考核同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才能进行上岗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员要掌握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中向班长和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交底过程中,施工员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实例进行讲解,使施工人员更容易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专业术语。在交底工作结束时要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的具体知识和操作规范,同时使施工人员注意重大安全源防护措施的实施,同时制定严格的书面手续,并放在指定地点,以备各级部门检查。

严格验收施工现场的设施、工具以及设备

建设过程中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项目进行施工前,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严密的检查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将其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起重类机械设备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在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备案,到此时才可进行投产。对施工中用到的各种防护设施、模板支撑系统以及脚手架等在进场之后需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与重大危险源场地相关电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这些设备处于安全使用期内。

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的建设要远离重大危险源,施工人员的食堂、卫生间、浴室、宿舍等的建立必须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以及《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给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和卫生的住宿环境和工作场所。同时注意将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整齐并标全标牌,防止施工人员错误使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远离重大危险源,同时做到工完料清,为下一道工序的实施提供方便;将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清理干净同时将引起重大危险事故发生的源头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消除危险源和降低风险的原则

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施工,尽最大程度的消除重大危险源,实现安全生产,如可用无害生产工艺代替有害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无害物质代替重大危险物质、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和遥控技术等。在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重大危险源的情形下,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采取先进技术和一定的遥控管理措施,努力减少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

(二)个体防护与动态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消除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要考虑个体防护设备的实施,将其作为另一种保护措施,如在工作过程中请施工人员穿戴各种特殊的防护用品。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天气变化、施工交叉。人员流动以及环境特点等都在动态变化,为控制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动态化跟踪,在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措施

(一)安全控制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和经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施工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施工,只有良好的施工过程才能产生良好的施工结果。所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必须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监控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受到控制。

在安全中心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一套科学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请专业人员进行中心各项工作的处理;最后在安全中心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请专家或者监理进行检验和评估,然后才能投入使用。

(1)安全中心的构成

影响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因子主要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按照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必须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产生的关键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对与重大危险源的相关环境进行视频监控,同时设置应急预案和现场急救系统进行积极的衔接,实现对重大事故灾害发生的有效预防和充分控制。

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安全中心的构成主要有重要参数控制中心、视频监控控制中心以及预警控制中心和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安全中心的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控制中心、预警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以及重要参数控制中心的工作均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中心实现,而视频监控控制中心的工作则需要在视频监控控制平台上实现。

(2)安全中心功能模块的建立

1.视频监控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一些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将收集到的不同信号和数据上传到视频监控中心,使监控人员能够详细的在监控中心观察到施工场地工作人员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各个情况比如温度影响重大危险源的因素等。

2.重大危险源与预警监控中心的建立

根据国家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辨识,发现存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土方坍塌、模板工程及其支撑体系中的模板坍塌、在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中的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脚手架工程中的高处坠落、拆除爆破工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爆炸、电路系统工程中的触电,甚至可能引起火灾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预警监控系统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作为监控的重点对象,该中心的正常工作能够及时的对施工场所中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报,以便积极的采取现场的应急系统和预案系统。

3.现场施工环境的检测和报警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液,这些有害物质的泄露很容易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必须加强对施工环境中这些物质的监控和管理。根据相关需要在有害废气、废渣和废液出现的位置要安装具有检测功能的报警设备,报警仪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一定的传送渠道存储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由动态化设备完成对数据的监控。

在监控中心中确定每个监控点的上下限值,同时比较实时数据与预警设置值之间的差距,在显示的数值超过预警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声,与此同时显示屏的画面会自动的转换到预警点,监控点位置的颜色发生改变并闪烁。当然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报警模式。在险情结束之后,请相关管理人员将报警信号排除,同时保留系统的记录,数据将以表格或者图形的形式保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列表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进行检查。

4.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

建筑工程中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主要依靠智能化应急处理预案的设置,它可以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设置预案或者指定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方案。针对挥发性物质或者其它容易引起火灾的事故建立泄露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对泄露和扩散的区域进行一定的预测,同时对火灾或爆炸对周围设备或环境的影响做出估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施工环境中的报警设备发出警告时,系统认为某一部分的生产处于危险阶段,系统会给出及时的语音提示并自动将页面切换至事故需要的危险地段,同时根据当时的气象和风力情况对该情况进行处理,确定出具体的影响范围。

在建筑工程处于紧急状况时,确定受重大危险物质干扰的区域,提供具体的应急处理方案,此外,应急处理系统作为具体的处理中心,还需要包括以下几项的技术内容。(1)针对不同事故的初发状态,在计算机中模拟不同危险源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所影响的区域,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2)建立火灾或爆炸预防的数学模型,确定在火灾或爆炸发生之后该着火设备对相邻设备的影响,并要根据消防力量的分布和影响的区域,合理的安排救援车辆,提供具体的灭火方案。(3)各种预测方案的制定,同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智能化的处理方案,并实施保存和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关行业的要求和规定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需要,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技术和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如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预估和评价风险、电子地图信息的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重新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重大危险源在企业中的分布范围,企业的主要预防爆炸区域、防护隔离区域、周围环境信息、施工场地的具体信息、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和数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危险性概述、在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及其主要特征、主要的仪器和设备等的各项技术指标、能量供应中心的各种与安全有关的如电力系统、水源系统、消防系统等以及事故发生的隐患与整改情况等。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提供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建筑工程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

(2)预估和评价风险

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的设置过程中,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可请相关管理人员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主要平台上对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现状进行风险的预估和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预估和评价辨识出存在于施工单位中的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对重大事故的影响和结果做出预测,同时清除的提出预防、控制以及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3)制定应急管理救援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管理救援措施,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1)建立企业应急预案的具体信息,主要由企业主要的应急救援机构、主要的事故管理中心、事故的启动程序、应急处理的主要措施、应急救援的队伍构成、应急救援的主要设备、应急联系信息以及预案的附件等构成。(2)应急基本资料库的建立。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的基本资料和信息库、有毒有害物质等各类事件的处理办法等。

结论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如何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是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被动防范事故的发生,积极的转变思想,将重大危险源的工作控制于源头上,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工作。积极的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认识与其它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建设施工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森林.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0(11).

[2]李继伟,李伟,程五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

[3]建筑安全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郝永华.如何搞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J].安全管理,2006.

[5]吴惠娟 2002 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建筑安全,2003.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7]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8]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冯长根主编,《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2000.

[9]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10]刘茂,吴宗之 工业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 化工安全与环境,2002(14).

[11]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12]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3]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1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15]石金涛,顾琴轩,韩蒙编著.安全人机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16]汪元辉主编 ,《安全系统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6篇

访问量:372 区信息办 2008年1月23日

第81条 目标与防护要求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减灾应急能力和救助能力,提高减灾管理水平,确保昌平新城安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1)合理控制新城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2)治理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3)重要目标应相对分散布局,充分考虑和满足人防要求。

(4)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5)加强本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7)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8)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第82条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 建立统一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

(2) 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3) 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4) 加强救灾和应急队伍建设。

(5) 加强减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6) 进一步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7) 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减灾应急地方法规条令和新闻机制。

第83条 防洪及河道治理规划

(1)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市防洪规划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河流分布、自然地理情况及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确定昌平新城各组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及南口镇根据其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 根据城市防洪标准,新城范围内河道治理要按20年一遇洪水位基本不淹没城市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的标准设计,并根据流域内防护区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人口数量确定其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对于雨水需要直接排到较大河流(如南沙河、北沙河)的地势低洼地区,当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平接河道20年一遇洪水位有较大困难时,若建设区雨水与河道洪水错峰几率较大,则建设区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可与河道10年一遇洪水位平接。

(3) 穿过建设区河道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非建设区河道要注意保持自然

生态景观。跨河构筑物应满足防洪要求,跨河桥梁应与规划洪水位之间保留适当净空,其中南沙河、北沙河、蔺沟河等跨河桥梁梁底高程须高于规划50年一遇洪水位1.0米以上。

(4) 为了满足昌平区防洪排水需求,需要在区内实行上蓄下排、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水方案,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势条件,蓄滞洪水、限制下泄洪峰流量,综合利用雨洪,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标准对河道进行治理。根据《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需对温榆河上游支流河道进行限泄,其中北沙河流域需通过上游现状低洼地、沙石坑以及规划的西峰山水库等蓄滞洪水2600万立方米以上,蔺沟河流域需通过上游现状低洼地、沙石坑以及规划的牛蹄岭水库蓄滞1000万立方米以上。

(5) 昌平新城范围内,温榆河两岸绿化隔离带为200米;南沙河、北沙河、京密引水渠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100米;东沙河绿化隔离带宽度为70~100米;其余河道绿化隔离带宽度为30~50米。(见图9-1)

第84条 防震减灾

(1) 基本完成本区内主要隐伏断裂的判定及详细探测研究,新城布局要避开地震活断层,各项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新城重要建筑、居住区应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对新城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震害预测,完成现有房屋建筑、人口经济、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等资料更新调查。建立和完善城镇抗震设防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完成新城和重点镇预定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加强农居地震安全建设,建立农村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地震安全要求的农村居民点。

(2) 建立区级抗震应急指挥部,建设地震指挥子系统,完成区级地震信息服务中心机房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并与市抗震应急指挥部的技术系统联接。根据全市地震遥测台网、前兆观测台网和强震动观测台站系统建设的需要,落实本区内各新建台站点的选址,保护观测环境,保障台站间的通信联络。

(3) 编制本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避难场所规划指标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有效人均用地标准确定为1.5~2平方米,固定(长期)避难场所为2~3平方米;一般临时(紧急)避难场所由于地点靠近居住地,规模较小,设施不完善,避难人少,因此服务半径应控制在500米左右。固定(长期)避难场所,设施完善,规模大,避难人多,服务半径为2~4公里。新城每年要完成2~3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建立本区应急避难场所电子信息数据库和防震减灾宣传基地。结合应急避难场所,配套建设区级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抗震救灾,将部分地下空间作为抗震救援物资储备场所。

第85条 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对本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做到长期监测,及时预报,逐步治理,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1) 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为基础,构建区-镇(乡)-村-人的逐级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根据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站建设的需要,落实本区内新建监测站点的选址,对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实施重点监测,制定本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 建成相对完善的本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提高监测预报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主要地质灾害信息实时查询,并与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联网。

(3) 完成本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城镇和隐患区(点)的调查,以及交通干线、

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项勘查、可研和立项。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与管理。

(4)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做好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矿山地面沉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区中的居民逐步实施搬迁。

第86条 消防规划

本着"防消合一"的原则,建设城市、森林消防体系,整合报警和通讯网络,均匀设置消防站点,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消防能力。

(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进行消防安全布局。城市中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和其它一些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设置在安全合理的位置,与周围的建筑或场所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

(2) 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

(3) 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城市配水管网、河流湖泊、再生中水、山区水库塘坝等多种水源,结合城市各项建设、水系整治、避难场所设置消火栓、吸水井、取水码头、蓄水池等消防取水设施,确保城市和森林火灾扑救的需要。

(4) 扩大消防队站的综合救援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按照接到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设置,各区(县)设立一个消防支队。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和防火三个系统建设。

(5) 建立综合性航空、水上等消防救助体系,改善消防备防环境(见图9-2)。

第87条 人防规划

在昌平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的有效资源,发挥抗震避难,防御衍生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多重功能。

(1)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布局坚持人员掩蔽工程按与人口密度成正比配置和专用工程均匀配置、合理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达到地下吃、住、行、医、穿、用等设施配套,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要求,提高城市总体防护能力、战时生存能力和战后恢复能力。达到国家人防规定的人均1平方米掩蔽面积的要求,保障城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 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干道应多环相连、纵横贯通。各类建筑应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并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结合小区开发、高层建筑及大型建筑的建设,修建防空地下室,战时作为人员掩蔽工程;新建居住区按建筑面积2-3%修人防工程,对已竣工未按规定修建地下室的建筑,应按其总建筑面积的2-3%进行补建。

(3) 加强指挥、通信警报建设,逐步建成无线电遥控警报网、有线和移动通信网。按照国家标准增设警报设施,使城区警报覆盖率达95%以上。

(4) 规划一定数量的地下通道,平时作地下商业街或过街道,战时用作疏散人口抢险抢修救护用。结合城市建设情况,修建人员掩护工程,对地铁车站、地下商业街经过适当处理,皆可作为人员掩蔽工程。

(5) 政府要使新建居住区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人防工程,并尽可能弥补城市空间功能的不足,以利于平时的充分利用。要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防灾,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地下防护空间体

系。

(6) 人防工程结合政府东迁、城区西扩和旧城区改造,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建设。

(7) 重要经济目标的规划和建设应当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同级军事机关的意见。对应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项目,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消防等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

第88条 防止气象灾害

建立对暴雨、大风、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10种气象灾害的预防体系,保障新城的气象安全,减少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损失。

(1) 根据《北京市实施办法》,必须加强气象设施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2) 气象主管机构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评估气象灾害。建设综合气象监测网络以及气象灾害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网络,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为新城的各行各业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的气象跟踪服务。

(3) 各级媒体应安排固定的时间、频道或者版面,每天刊播当地气象台站的公众气象预报。必须天气灾害来临前的24小时内,气象部门将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市民预警信号。

(4) 在机场、火车站、主干道、景区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灾害性天气警报设施。 此外,露天的大型娱乐、游乐、体育设施等五类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政府还应加强重点区域的气象设施建设。

(5) 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做好雨水再生利用和排洪的平衡。

(6) 政府要加强气象业务和设施建设,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努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7) 政府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反应、救援能力,完善雷暴、暴雨、大雪、沙尘暴、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的专项预案,以及衍生灾害的应急反应预案,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

第89条 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与综合减灾

在昌平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管理水平。

(1)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生命线系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协调机制,定期开展维修和检查,特别是地下部分的维修和检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 建立城市水、电、气、热、通信等生命线资源的战略储备和应急供给机制,保障生命线资源的可持续性。

(3) 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应急预案,防御恐怖袭击、地震、洪水、生产事故、气象等灾害。

第90条 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卫生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和医疗急救网络,形成卫生安全设施布局合理、反应快捷、监督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1) 必须制定针对传染病、流感、人间禽流感、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九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确保首都公共卫生安全。

(2) 对传染病突发疫情四级预警,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预案。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发生疫情时,将按预警级别分别启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强度启用相应数量的病床。

(3) 开设特殊门诊和患者的病床。

第91条 综合救灾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7篇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 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1.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 、 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1.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 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2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3 明确安全责任 ,定期安全检查 。 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 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建筑工程消防应急预案第8篇

为提高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实施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拟定本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做好全县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理事故和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 菏泽市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东明县建设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指在东明县域内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一次死亡重伤合计10人及以上的事故,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的事故。

事故类别包括:

(一)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二)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发生重大火灾。

(三)适用于因暴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地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倒塌;

(五)整体模板支撑体系坍塌;

(六)多、高层建筑外脚手架倒塌;

(七)其它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建委、县城管局和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及应急工作程序,负责建设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制定并实施本行政区域内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2)以人为本,明确职责。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强化政府监管与企业规范经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质量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统筹协调,快速反应。统筹协调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发现、报告、处理、控制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应急处理

(一)特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建设局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

(二)成立东明县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建设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建设局分管安全的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建设局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组成。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设在县建设局,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工程综合治理站,负责落实值班和应急处理具体工作。

四、应急处理指挥部职责

(一)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三)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和占用场地。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五)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六)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八)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布。

五、重特大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情况及时、如实地的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县政府。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企业规模;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定;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部门事宜。

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二)指挥部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县政府并通知相关单位,同时派人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必要时可将事故情况通报给县公安局或驻军及武警部队,请求给予支援。

(三)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具体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四)县建筑工程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电话:- - - - - -。

报警电话:110或119。

医疗救护报警电话:120。

六、应急处理方案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县建设局主要领导,并迅速上报县政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建设开发单位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支援预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需要的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及突击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技术专家根据工程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同时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必要时请求武警、消防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预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自我保护

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七、其它事项

(一)县建设局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二)各建筑开发单位要根据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的内容,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把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按照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