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量化投资与分析

量化投资与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4 16:34:56

量化投资与分析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1篇

一、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一)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一般选择项目IRR与NPV指标作为分析对象。

(二)选择不确定性因素(假设变量)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敏感性分析通常选择对投资项目资金流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包括项目投资额、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

(三)确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

一般选择±20%、±15%、±10%,以5%为间隔,变化范围越大,需要测算的次数越多。

(四)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找出敏感性因素

分别对投资额、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按变化范围进行测算,得到不同变化范围下的IRR与NPV。如本例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选择±20%,则需要测算8(变化率)×3(不确定因素)×2(分析指标)共48次,过程较为繁琐。

(五)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二、案例资料

甲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其中第1年年初和第2年年初投资分别为70万元和50万元,第1年年末项目竣工并投入试生产;项目生产期10年,固定资产直线法折旧,预计净残值率10%;项目投产时需垫支流动资金50万元,第1年年末支付30万元,第2年年末支付20万元,项目结束时收回;项目投产后第1年营业收入60万元、第2年80万元,第3―8年100万元/年,第9年每年减少为85万元,第10年减少为60万元,项目投产后第1年经营成本38万元,第2年45万元,第3―8年65万元/年,第9年减少到48万元,第10年减少到35万元;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25%,基准折现率10%。根据以上资料,甲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简表)与基本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为进行敏感性分析,表1中回收固定资产余值(N6)、回收流动资金(N7)、调整所得税等项目都应设计为公式自动计算,因为当投资、收入与经营成本发生变化时,其结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公式:

三、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进行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设计思路

如何利用Excel进行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现有的做法归纳有两种:一是枚举法。先设计一个NPV与IRR的基本计算表,其中NPV与IRR运用Excel公式计算;然后对每个不确定性因素(假设变量)按变化率分别测算,得到各变量不同变化率的评价结果。这种方法仅解决了NPV与IRR的自动计算问题,但未简化繁琐的测算过程。二是利用Excel“窗体”中的“微调项”工具按钮设置变化程度,通过移动滚动条得到每一变量不同变化程度下的评价指标。这种做法必须假设投资是一次性投入,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的时期保持不变,而现实中大多数项目是分期投资的,收入与经营成本在投产前期受投产率影响逐渐提高,临近项目结束时因产能下降而逐渐下降。本文案例按此情况设计。另外,现有的两种做法测算的结果不能保存,每做一次测算都需要单独记录评价结果。因此在设计中应解决分别测算问题、测算结果保存问题以及分期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时期不等的问题。

Excel模拟运算表是一种只需一步操作就能计算出所有变化的模拟分析工具。它可以显示公式中某些值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同时求解某一运算中所有可能的变化值组合提供了捷径。因此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能很好地解决敏感分析中的分别测算问题和测算结果保存问题。但如何解决分期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时期不等的问题,则需要单独设计。模拟运算表中引用行或列是对应原计算公式中的一个单元格。显然,表1中投资、收入与经营成本的行引用在NPV与IRR的计算公式中都是多个单元格。因此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的难点是解决行单元格的引用问题。

为此,本文创新地设置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基本系数区域,将不确定因素的基本系数乘到基本现金流量表运算公式中,模拟运算表只需将引用行或列单元格设为基本系数就可以解决1个单元格的问题了。

四、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实现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1步:将“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复制到sheet2,将sheet2命名为“敏感性分析表”,表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更名为“表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含基本系数)”。

第2步:设置不确定性因素基本系数区域(图1)。

第3步:用基本系数乘表2中的每个营业收入、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将基本系数与表2联结在一起。公式为:

经过以上处理,项目基本评价结果与表1结果完全一致。

第4步:利用模拟运算表得到各不确定性因素±20%变化区间的NPV与IRR(图2)。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测算,设置从0.8、0.85到1.2共9个变化区间。

在E24与E25单元格分别输入IRR与NPV的计算公式,E24=$C$18,E25=$C$19,选中E23:N25区域点菜单栏“工具”―“模拟运算表”,在引用行的单元格输入$C$23(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系数),就得到了9个变化区间的IRR与NPV的评价结果(见图2)。

对垫支流动资金测算,将E23:N25区域复制到E27:N29区域,将模拟运算表中引用行的单元格改为C24即完成,同理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见图3。

第5步:编制敏感性分析表(图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图5)。

将第3步模拟运算表中的计算结果直接复制到图4中的表3、表4中,就完成了敏感性分析表的编制。公式:

设C41=F24,C42=F28,C43=F32,C44=F36,向右填充,完成表3;设C48=F25,C49=F29,C50=F33,C51=F37,向右填充,完成表4。

根据图4中的表3、表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如图5、图6。

从图5、图6结果看,甲项目营业收入敏感程度最高,当营业收入从降低20%到增长20%,IRR则从2.52%上升到19.47%,NPV从-54.12上升到79.72,依次是经营成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比较各变化区间发现,甲项目当收入下降5%、经营成本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时,IRR与NPV均不可行,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重点考察营业收入、经营成本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可能的变化率,考虑其风险慎重决策。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2篇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3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分析;局限性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简述

对投资者而言,可从现金流量表中获悉其股利与贷款的被保障程度,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和利息的能力可从现金流量表上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投资者可根据下列指标分析,作出投资决策。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与现金流入总额进行比较,确定各项目的现金流量所占的比重,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和现金流入流出量是否合理。相同的现金流量总额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的分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结构,通过总体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可以认清企业生命周期的所处阶段。

2.通过现金流量表进行现金盈利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能力进行分析,以便于了解企业通过销售产品产生的现金收入与支出是否配比,是否能保证企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把握获利趋势。反映企业的现金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经营现金流出净利率和现金流量净利率等。

3.现金偿付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从事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从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负债率、到期债务偿付率等指标来分析,用以权衡债务隐患。

4.销售现金流量比率反映被投资单位在会计期间每实现1元营业收入能获得多少现金净流量。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从销售收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若该指标大于销售净利率,则表明被投资单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投资者分析和运用现金流量表时,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分析十分重要,据此可预测各种风险。

二、投资者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局限性

1.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分析结果对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2.对于同一企业来说,虽然一致性会计准则的运用使其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性质发生变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减弱。

3.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事实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需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报表分析同样显得不够可靠。

4.一般来说,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企业资金营运的方式不同,企业在每个阶段的现金流量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财务信息,如果仅凭数字分析一概而论,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三、对投资者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建议

1.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

在现代权责发生制下,无论是会计信息还是现金流量信息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权责发生制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应性,只有既结合利润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的分析,又结合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变化情况的分析,才能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发现企业财务的异常状况,识别企业的虚假信息,同时借此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财务弹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

2.从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来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当期期末与期初的现金净变化量的时候,无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大于零、或是小于零、还是等于零,都不能从期末与期初数量的简单对比中来判断企业现金流动状况是出现“好转”、还是“恶化”、抑或维持不变。因此必须对影响现金流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区分出预算或计划中安排的与因偶发性原因而引起的不同情况,并对由此产生的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展开分析。从这种意义上说,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过程,甚至比对现金流量变化结果进行分析更为重要。

3.要注意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的结合。

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常是以企业自身时空范围来进行的,它将企业本期现金流量资料与本企业历史上不同时期流量表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规律。而这种纵向的分析又是与横向的比较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横向比较分析将现金流量比较分析的时空范围由一个企业扩大到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业中的先进企业,通过与之比较,来客观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与纵向比较分析相比,横向比较分析在开阔视野、认清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时,如果能够注意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高现金流量分析的质量。

4.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分析判断现金流量的合理性。

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应把握不同的尺度。萌芽期的公司一方面需要从外部资本市场筹措大量资金,用于厂房的建造、设备的购置等前期铺底资金;另一方面,新产品的售价、销售量都可能很低,从现金流量看,萌芽期的特征是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巨额正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到了成长期,公司各种性质的现金流量与萌芽期基本一致,只是现金流量的绝对额相对减少了。公司开始进入成熟期后,其突出的特征是经营活动开始产生正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也开始慢慢由负变正,最为明显的是,融资活动不再给公司带来净现金流入了,开始表现为净现金流出。最终公司将步入衰退期,此时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都产生巨额的现金流入,而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出也达到历史高位。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将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的数据与公司实际的生命周期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发现公司现金流量存在的问题。对公司前后几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则可以看出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四、结语

现金流量好比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血液”如不能顺畅循环,一旦受阻,随时会危及企业的“生命”。透过现金流量表,可以透视企业“血液”的流动状况,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不失为一张企业健康状况的验血报告。因此投资者们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应当充分考虑现金流量表信息,这也使得现金流量表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投资者应不仅仅局限于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而要结合其他的分析,对被投资企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慎重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魏晓红.浅谈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J].财税金融,2009:67.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4篇

在传统的证券投资学中,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四块基石。前两者主要依靠均值-方差组合优化的思想,后两者则主要依靠市场的无套利条件。传统的投资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类,而量化投资则是“利用计算机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去实现投资理念、实现投资策略的过程”[3]。从概念看,量化投资既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技术分析,但它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也可以采用技术分析,关键在于依靠模型来实现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为了分析量化投资对证券投资学的启示,本文从量化投资“黑箱”的各个构成来探讨量化投资与证券投资学中思路和观点的差异。

(一)资产定价与收益的预测

根据组合优化理论,投资者将持有无风险组合与市场风险资产组合,获得无风险利率与市场风险溢价。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则将此应用到单一证券或组合,认为证券的风险溢价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与风险贡献比率一致的风险溢价,超过的部分就是超额收益,即投资组合管理所追求的阿尔法值[4]。追求显著正的阿尔法是资产定价理论给实务投资的一大贡献。基于因素模型的套利定价理论则从共同风险因素的角度提供了追求阿尔法的新思路。其中,法玛和佛伦齐的三因素定价模型为这一类量化投资提供了统一的参考。可以说,在因素定价方面,量化投资继承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对于因素定价中因素的选择,证券投资学认为,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长期应主要关注基本面因素,而短期应主要关注市场的交易行为,即采用技术分析。在量化投资中,主要强调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技术分析类似。但是,在技术分析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而量化投资则强调投资的规则化和固定化,不会因人的差异而有较大的不同。另外,量化交易更强调从统计和数学模型方面寻找资产的错误定价或者进行收益的预测。

(二)无套利条件与交易成本

在证券投资学里,流动性是证券的生命力。组合投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等都认为市场中存在大量可交易的证券,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证券。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各种交易都能实现,如套利交易。根据套利定价理论,一旦市场出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理性投资者会立即进行套利交易,当市场均衡时就不存在套利机会。现实市场中往往存在套利限制。一是因为凯恩斯说的“市场的非理性维持的时间可能会长到你失去偿付能力”。二是因为市场总是存在交易费用等成本。但证券投资学中,对市场中套利限制与非流动性的关注较少,这是因为传统金融理论中简化了市场结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在既定的交易规则下,金融资产交易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揭示金融资产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不同的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是不同的。因而,从量化投资的角度看,为了降低交易带来的价格冲击,能实施量化投资策略的证券往往都应有较好的流动性,因为交易时非流动性直接影响投资策略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量化投资时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交易费用,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市场交易冲击的流动性成本。

(三)风险控制与市场情绪

在证券市场中,高收益与高风险相匹配。量化投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在证券投资学中,系统性风险主要源于宏观经济因素,非系统性因素则主要源于行业、公司因素,并且不考虑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在量化投资中,较多地使用因素定价模型,不仅会考虑市场经济因素,而且会考虑交易行为等因素,只是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多模型的量化投资系统中自然包括了这两方面的因素。除了各种基本面和市场交易的因素风险外,量化投资还有自身不可忽视的风险源。一方面,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证交易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这种杠杆交易具有放大作用,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市场冲击的流动性成本也是量化投资的风险控制因素,理所当然地在图1的风险控制模型中体现出来。另外,在一般的投资过程中,市场情绪或多或少会成为风险控制的一个对象。然而,在量化投资中,更多的交易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如程序交易等,这样以来,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量化投资的风险控制模型中较少地考虑市场情绪以及投资者自身的情绪,主要是通过承担适度的风险来获得超额回报,因为毕竟减少风险也减少了超额回报。

(四)执行高频交易与算法交易

在对未来收益、风险和成本的综合权衡下,实现投资策略成为量化投资的重要执行步骤。为了达到投资目标,量化投资不断追求更快的速度来执行投资策略,这就推动了采用高速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化交易的诞生。在证券投资学里,技术分析认为股价趋势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趋势,其中,长期和中期趋势有参考作用,短期趋势的意义不大。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创新,量化投资策略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谁能运作更快的量化模型,谁就能最先找到并利用市场错误定价的瞬间,从而赚取高额利润。于是,就诞生了高频交易: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和进行量化分析,快速做出交易决策,并且隔夜持仓。高频交易的基本特点有:处理分笔交易数据、高资金周转率、日内开平仓和算法交易。[5]高频交易有4类流行的策略:自动提供流动性、市场微观结构交易、事件交易和偏差套利。成功实施高频交易同时需要两种算法:产生高频交易信号的算法和优化交易执行过程的算法。为了优化交易执行,目前“算法交易”比较流行。算法交易优化买卖指令的执行方式,决定在给定市场环境下如何处理交易指令:是主动的执行还是被动的执行,是一次易还是分割成小的交易单。算法交易一般不涉及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问题。

二、对量化投资在证券投资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量化投资的“黑箱”构造与证券投资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应当考虑量化投资发展的要求。

(一)市场微观结构与流动性冲击

在理性预期和市场有效假说下,市场价格会在相关信息披露后立即调整,在信息披露前后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证券投资学里,一般认为价格的调整是及时准确的,然而,现实的世界里,价格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在不同的频率下,这种价格形成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长期的投资中,短期的价格调整是瞬间的,影响不大。然而,在高频交易中,这种价格调整过程影响很大。市场微观结构就是研究这种价格形成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有两种基本的模型: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存货模型关注商委托单簿不平衡对订单流的影响,解释没有消息公布时价格短暂波动的原因。信息模型关注信息公布后信息反映到价格中的这一过程,认为含有信息的订单流是导致价格波动的原因。无论是关注委托订单的存货模型还是关注市场参与者信息类型的信息模型,这些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加强了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强调流动性在量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证券投资学中基本没有市场微观结构的内容,因而,为了加强证券投资学的实用性,应关注市场微观结构的内容与发展。

(二)业绩评价与高杠杆

对于证券组合而言,不仅要分析其超额收益和成本,还要考虑其风险与业绩。在组合业绩评价中,一方面要考虑风险的衡量,另一方面则要分析业绩的来源。在证券投资学中,组合业绩来自于市场表现以及管理者的配置与选股能力。对于量化投资而言,市场时机和管理者的能力依然重要,然而,量化投资的业绩评价还应考虑另一个因素:高杠杆。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证交易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这种杠杆交易具有放大作用,在市场好的时候扩大收益,但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会加速亏损,这些与传统的业绩评价就不太一样。在一般的证券投资学里,业绩评价主要考虑经风险调整的收益,很少考虑其杠杆的作用,这不仅忽略了杠杆的贡献,而且有可能夸大了投资者的技能水平。

(三)人为因素与模型风险

在量化投资中,非常注重计算机对数据和模型的分析,这突出了量化投资的规则性和固定性。然而,实际中,别看量化采用了各种数学、统计模型,但策略设计、策略检测和策略更新等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决策。量化交易策略与判断型交易策略的主要差别在于策略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实施。量化投资运用模型对策略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借助计算机实施策略,能够消除很多认为的随意性。但是,量化策略毕竟体现投资者的交易理念,这一部分依赖于投资者的经验,一部分依赖于投资者对市场的不断观察与更新。实际上,人始终处于交易之中,对于市场拐点以及趋势反转的判断主要还是依赖投资者的经验。光大的乌龙指事件充分表明了人为因素在量化投资中的两面性:决策实施依赖于人的设定,而人的设定不仅依赖于经验,而且人还会犯错。人之所以会犯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市场的认知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则是人们使用了错误的模型。经典的证券投资理论中,股票价格的变动被认为是随机的,小概率事件出现的机会比较小,但是经验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具有肥尾现象,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机会超出了人们原先的认识,即市场还会出现“黑天鹅”。更为关键的是,量化投资更依赖数学和统计模型,这就使得量化投资存在较大的模型风险,即使用了错误的模型。为了防范模型风险,应采用更为稳健的模型,即模型的参数和函数应该适应多种市场环境。近年来,研究表明,证券收益及其与风险因素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非线性,同时,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噪声”,采用隐马尔科夫链等随机过程和机器学习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成为量化投资的重要技术支持。

(四)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5篇

关键词:江西;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表面上直观地来看,江西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着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它们之间是否又存在着因果关系?本文将利用过去20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西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

贸易投资一体化是指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同时存在或融为一体,微观上两者有分工又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宏观上二者高度融合、相互依赖、共生发展(陈阳和王延明,2007)。国内外对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由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之中,而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则以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分析问题的前提。因此,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独立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不分析国际直接投资问题,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不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试图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出现了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的融合与交叉(张天桂,200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vernon(1966)的产品周期理论较早地把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但真正尝试建立一种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它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融合。WWW.133229.coM迄今为止,理论上已经形成了mundell(1957)的替代论、k.kojima(1977)的互补论、patrie(1994)的不确定论三种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不同观点。

国内外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检验。除早期的实证研究和部分行业研究证明了贸易和投资的替代关系以外(adler and stevens,1974;gopinath eta1.,1999),大多数实证研究都支持投资与贸易的互补关系。r.e.lipsey and m.y.weiss(1981)、g.c.hufbauer(1994)、gramham(1996)等学者分别对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与出口总量作比较,结果发现,在整个时间跨度中,出口总量与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一直保持着正相关关系。gokdberg and klein(1998)、eaton and tamura(1994)分别采用引力模型、回归模型进行研究,都证实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进出口起到了促进作用。blomstrom、brenton、narula and wakelin等分别用发达国家的数据对fdi与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都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出口竞争力高度相关。nakamura等和maryamiti等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对fdi与国际商品贸易间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检验,也均认为两者呈互补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相关关系,fdi对我国的进出口规模及结构优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江小涓(2002)首次对fdi与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的定量研究认为,fdi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陈继勇和秦臻(2006)对1992年至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长均存在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然,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也并非完全一致,如goldberg and klein于1998年的另一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减少了双边贸易额,两者呈替代关系;史小农(2004)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认为长期内fdi流入对我国商品进出口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对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国家宏观层面来对贸易与投资关系进行研究,而就我国各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对江西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江西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能给学者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江西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

1.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直接效应。尽管江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还较小,但是这一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带动江西的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回归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1)江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将直接带动江西对外贸易的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近些年来,江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1995-2007年,江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49.7亿美元,增加了24倍,年均增长率为30%;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从2002年到2007年6年时间增加了4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2.5%。第二,江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的比重有所上升。江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1.9%增加到2007年的52.6%,13年增加了40.7个百分点。从1999年开始,这一比重大多维持在1/5以上,1999-2007年年均比重为25.5%。因此,江西不断增长的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比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回归分析显示,江西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直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考察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的直接作用,本文利用江西1987-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进出口总额(tr)、出口额(ex)、进口额(im)为被解释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解释变量,分不同的二个阶段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对外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进口的作用大于对出口的作用。从1987-2007年,江西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出口、进口之间有着密切的线性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贸易倾向、边际出口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分别为0.34、0.28和0.51,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平均导致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加0.34%、0.28%和0.51%。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作用大于对出口的作用。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江西对外贸易的作用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通过分别对1987-2007和1987-1999两个不同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的回归可以看出,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单独就出口和进口而言,1987-2007年的边际倾向都要大于1987-1999年的边际倾向。1987-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边际进出口倾向、出口倾向和进口倾向分别为0.25、0.24和0.30,都明显小于1987-2007的边际倾向,说明近几年(2000-2007)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作用有所加强。

2.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间接效应。为了考察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的间接效应即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本文依据江西1987-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以初级产品出口额(exp)、工业制成品出口额(exi)、初级产品进口额(imp)、工业制成品进口额(imi)为被解释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西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进口商品结构影响不大。

(1)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江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exi)之间有着密切的线性关系,江西工业品出口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弹性为0.29,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平均导致工业品出口约增加0.29%;而江西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初级产品出口(exp)之间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江西外商直接直接投资还不能促进初级产品的出口。因此,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对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明显大于对初级品的作用,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2)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江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初级产品进口(imp)、工业制成品进口(imi)之间都有着密切的线性关系,初级品进口和工业品进口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弹性分别为0.41和0.49,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平均导致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品进口分别增加0.41%和0.49%,两者相差不大,说明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商品结构影响不大。

(二)对外贸易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江西对外贸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本文同样依据江西1987-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外贸总额(tr)、出口(ex)、进口(im)为解释变量,分不同的二个阶段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回归结果的r2值、f检验值和t检验值都比较显著,说明回归效果较好。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江西对外贸易对外商直接投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江西对外贸易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西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对外商直接投资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们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是不是就意味着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呢?本节将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granger因果检验是检验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果检验认为,如果x是y的granger原因,但y并不是x的granger原因,则x的过去值应该能够帮助预测y的未来值,但y的过去值不应该能够帮助预测x的未来值。因此,granger因果性检验一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可由一个变量自身的过去值来解释以及加入其它解释变量的过去值,能否增加解释力度。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的假设前提,所分析的数据要求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

(2)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87年至2007年,所有数据来自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及《国家商务年鉴定》(1988-2008)。由于4个变量大体上都具有指数特征,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

2.实证结果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扩充迪基-富勒检验即adf检验来进行平稳性检验,原始序列的adf值均大于临界值,说明原始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以后的adf值均小于5%、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序列经过差分后达到平稳,因此,可用其一阶差分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2)因果关系检验。由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因此我们用4个变量的平稳序列即一阶差分序列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进行检验。从检验结果看出,江西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与进出口贸易总额,还是单独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之间都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尽管江西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但是由于江西的对外贸易与外

商直接投资的总量毕竟相对还较小,并不能构成彼此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江西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能够相互促进。一方面,江西外商直接投资不但可以直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回归分析显示,这种作用正在不断加强;同时,江西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改善出口贸易结构,但对进口贸易结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江西无论是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还是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第二,尽管江西对外贸易与外商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果检验告诉我们,江西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说明:一方面,江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还太小,而且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出口额占江西进出口额的比例也较小,其对江西对外贸易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同时由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不高,其外溢效应也没有充分的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江西的对外贸易发展也相对落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考虑更多的是江西的软硬环境、优惠政策、市场规模等等,而不是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因此对外贸易也不是江西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主要动力,不能构成其granger原因。

第三,要努力协调外贸与外资政策,促进江西外贸外资共同发展。在目前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施对外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时不可仅仅偏爱于任何一个方面,而要两者并举。要努力克服外贸与外资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使其同步发展,逐渐实现一体化。因此,江西在制定经贸政策时,就必须要使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政策的合力,才能实现外资政策与外贸政策的高度结合。目前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来提高江西外贸的规模。第二,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要大于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而且要远远高于内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比重,因此可以通过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来提高江西加工贸易的比重,改善贸易方式结构。第三,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也将会提升江西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第四,逐渐实现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多元化,可以扩大江西的外贸渠道,有利于推动江西的出口市场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陈阳,王延明.我国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12):24-29.

[2] 陈继勇,秦臻.200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影响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62-68.

[3]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6篇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重要地位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各地区也都逐渐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许多学者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和行业选择等。如:刘红忠(2001)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江小涓(2001)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一些特点,分析了对外投资和建立我国跨国公司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等等。已有实证研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与出口贸易的关系以及与国际收支关系的研究。张广剑,潘志玄(2006)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对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GDP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用显著,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净对外直接投资也有着很好的关联关系。王咏梅,王兆帅(2007)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2~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DI)、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GDP和OFDI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性的长期的、均衡的关系,出口对我国的OFDI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刘志伟,高利,陈刚(2006)运用1983~2004年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规模较小等方面原因,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影响不大。二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研究。范欢欢,王相宁(2006)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二产业结构比正相关,与第一、三产业无关。三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刘建光,丁卫国(2006)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聚类后各类地区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是有差异的,并且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影响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区位优势有明显的正的影响。

程惠芳、阮祥(2004)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并揭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水平流动的趋势。但是目前对地方对外直接投资的定量研究不多,并且主要集中对沿海地区的研究。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较早,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居全国首位,截止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居全国前列,但是近年来相比其他沿海地区或城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慢。已有研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但是不同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就存在差异,对于北京来说,其对外直接投资对北京经济发展到底有何影响,有必要对北京外直接投资与北京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研究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对相关政策和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2002年12月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外经贸合发[2002]549号),自2003年起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公布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也主要来自2003年以来各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看,2003年,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0054亿元,在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在全国位居榜首,占地方省份合计的40%。北京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格局,涉及的产业门类较多,投资最多的是制造业,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等,投资于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和软件业的企业较少。这里所分析的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外直接投资与GDP之间的关系;二是对外直接投资与北京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2.1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经济变量之间关联程度高低的最简便方法是进行相关性检验。为了分析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且由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2003年起才有比较系统的统计,因此这里选取了2003~2010年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OFDI)与GDP按照不变价计算的增长速度(GDPSD)进行相关性检验。这里之所以分析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定量分析所运用的时间序列较短,GDP序列不稳定,为了能够反映对外直接投资与GDP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了能够通过平稳检验的GDP增长速度来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

2.1.1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GDP增长速度(GDPSD)的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与检验结果。(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路是:按常理,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如果变量X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特别地,如果说“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变量X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应有助于改进变量Y的预测,即在Y关于Y的过去值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变量应当显著地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第二,Y不应当有助于预测X,其原因是如果X有助于预测Y,Y也有助于预测X,则很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其他变量,它们既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基于此,Granger(1969)和Sims(1972)建立了被称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模型。常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为:Yt=α0+∑mi=1αiYt-i+∑nj=1βjXt-j+εt(1)式(1)中,αi、βi是常数,{εt}是白噪声。X的变化不是Y变化的原因,相当于对原假设:H0:β1=β2=…-βn=0,进行F检验。如果β1,β2,…,βn同时显著地不为0,我们就决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参与检验的变量必须是平稳的,即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我们首先对两个时间序列变量各自取对数(LnOFDI、lnG-DPSD)后的单整性(Integration)进行ADF检验(Augmented-Dicke–FullerTest)。结果显示两个变量均为非平稳时序变量,然而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DlnOFDI、DlnGDPSD)均具有良好的平稳性。由表1得检验结果可知,时间序列LnOFDI、LnGDPSD本身为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这说明LnOFDI、LnGDPSD都是一阶单整序列。(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利用计量软件EVIEWS5.0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是GDP增长速度的格兰杰原因(F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拒绝原假设);相反,GDP增长速度的变化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动的原因(F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接受原假设)。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GDP增长速度是经过一阶差分后表现出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从短期角度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会影响GDP的增长速度。

2.1.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GDP增长速度的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还不能确定,协整关系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1)协整检验。要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先要经过协整检验。前面在进行单位根检验后,两个变量经过差分后达到平稳,但依然不能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因为这个分析结果体现的仅仅是经过差分后的变量关系,而不是原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首先用OLS法对两个变量的方程进行回归估计,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e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残差平稳,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可以继续进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经过对残差的检验,发现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LnGDPSD与LnOFDI之间存在相互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可能性。

(2)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得知这些变量偏离他们共同的随机趋势时的调整速度。这个问题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加以解决,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因此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包括误差修正项在内的误差修正模型(ECM)以此来研究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动态调整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DLnGDPSD=0.124DLnOFDI-1.534lE(-1)(2)T检验(-1.9925)(-3.9681)模型中各项均通过检验,两个参数分别在1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GDP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由此可见,LnGDPSD关于LnOFDI的长期弹性为-1.5341,LnGDPSD关于LnOFDI的短期弹性为-0.0124,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LnGDPSD与LnOFDI都存在替代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长将影响GDP增长速度,两者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都将影响北京GDP的增长速度,其中长期的影响更加显著。综合上面的分析,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动是地区GDP增长速度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影响GDP的增长速度;北京GDP增长速度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加会有降低GDP增长速度的作用,并且对外直接投资对GDP增长速度的长期影响较短期影响显著。因此,应该合理把握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他经济行为结合起来,如与外商直接投资结合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下,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对GDP增长速度的负面影响;而又在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下,能够起到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功能。

2.2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产业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北京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中,一次和二次产业比重都呈下降趋势,而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一次产业的比重为0.9%,二次产业比重为24.1%,三次产业比重为75.0%。从历年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即新兴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2.2.1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整分析。这里依然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来分析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净流量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关系,其中所涉及到的变量有: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OFDI)、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X1)、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X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3),并且仍然选择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X1)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OFDI)都是对数一阶单整,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X2)以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3)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OFDI)为不同阶单整,因此这里只能分析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X1)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OFDI)之间的协整关系。经检验发现LnX1与LnOFDI之间存在相互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可能性,并且所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ECM)结果如下。DLnX1=-0.0779+0.0626DLNOFDI(-1)(3)T检验(-4.1883)(2.4957)模型中各项均通过检验,两个参数分别在1%、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一产业比重(X1)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由此可见,LnX1关于LnOFDI的短期弹性为0.0626,两者呈现同向变动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加将导致第一产业比重的上升,且主要表现为短期影响,影响程度不大。

2.2.2北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首先,从前文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不大,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主要影响的第一产业比重的变化。这与所选取的时间序列较短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不显著。并且,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GDP的比重较低,2010年北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地区GDP的0.34%。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其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影响非常有限,导致与前面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其次,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2003年及以前,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2003年以后,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投向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2006年以后,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根据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应该将本国或地区已经比较成熟和趋于劣势的产业转移到国外,转而发展新兴产业。那么,按照这个规律,北京应该向国外转移农业和一部分工业,将从传统产业中转移出来的要素资源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去。随着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有所减少,或者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新兴产业的比重应该表现为大幅上升。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继续发展下去,第三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越快,则越不利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3主要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是GDP增长速度变动的原因,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短期和长期的替代关系,即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GDP的增长速度,因此应该考虑对外直接投资的适度规模问题。(2)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对北京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所以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应该注意到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向外转移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同一产业内部,投资比重也有很大差异,北京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等类似产业的比重较高,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则明显不足。

3.2关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适度规模的建议

根据邓宁(JohnH.Dunning)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时,较少吸收外资,几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2000美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但是对外直接投资额较小;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000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快于吸收外资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减小的负数;第四阶段,人均GNP在4000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比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更快,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且呈增长趋势;第五阶段,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虽然为正,但是呈现减少趋势。因此,相对北京的人均GDP水平,当前北京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比较小,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水平低。北京对外直接投资额占GDP总额以及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北京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来看,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2003~2006年期间,北京净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又迅速回升。根据邓宁的五阶段投资周期理论,北京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推进这个进程。但是,鉴于对外直接投资与GDP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北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应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适度规模,在尊重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努力使效果达到最优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虽然我们知道应该继续吸引外资进入,同时还应该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但任何超越发展阶段的急进行为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应该与北京的经济发展程度一致。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7篇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量化投资与分析第8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战略 比较 分析 融合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战略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都认识到,证券投资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投资机构或个人能否在激烈的投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其实,证券投资战略问题一直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理论界和投资实务界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早期的比较直观的研究方法,到现代的高度理论化与体系化的研究方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过程,并且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对证券投资战略的理论研究流派可谓繁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学术分析、心理分析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各自都有杰出的投资理论家和投资实践家为代表,并各自发展出投资风格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

一、四大流派的对比分析

基本分析流派是机构投资人的主流学派,它以价值分析理论为基础,即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基础与投资决策基础的投资分析流派,它的分析方法体系体现了以价值分析理论为基础、以统计方法和现值计算方法为主要分析手段的基本特征。基本分析流派的两个假设为“股票的价值决定其价格”、“股票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值是其测量价格合理与否的尺度。

技术分析流派技术分析流派是指以证券的市场价格、成交量、价和量的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等市场行为作为投资分析基础与投资决策基础的投资分析流派。该流派以价格判断为基础,以正确的投资时机的抉择为依据。也可以说,它是以历史交易数据为基础,直接对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学术分析流派的哲学基础是“效率市场理论”,投资目标为“按照投资风险水平选择投资对象”,投资理论主要是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值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投资目标的原则是“长期持有”投资战略以获取平均的长期收益率。它对机构投资人有较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退休和养老基金和指数基金家族的发展趋势上。

心理分析流派主要对个体和对群体进行心理分析。个体心理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群体心理分析是为了解决投资者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把握问题,旨在保证投资者在研究投资市场过程中的正确观察视角。比较起来,这四个流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区别。

1、投资理论思想基础

在这一点上,学术分析流派与其他流派是不一致的。学术分析派属于消极投资战略。学术分析流派认为人是不能战胜市场的,任何的分析和预测都是徒劳,从长期看,没有人能够对投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采用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战略。相反,基本分析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心理分析流派都属于积极投资战略。积极的投资战略认为人可以战胜市场,人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对投资市场的未来运行轨迹做出准确的预测。

2、投资时间周期

学术分析流派强调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强调买入后的长期持有,否定投资时机的判断,否定预测的可靠性,是真正的长线持有者。基本分析流派在宏观决策时带有时机抉择特征,微观决策时带有长期持有特征,总体上说,以长线、中线为主。技术分析流派强调对市场波动性的掌握,认为短期市场价格的趋势较长期价格趋势更为重要,在短期价格波动中,依据价格技术图表和指标,逢高卖出逢低吸纳可以赚取更大利润。所以,技术分析流派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波动来赚取差价,以短线与中线为主。心理分析流派在市场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对市场价格长期波动的捕捉,以长线、中线为主。

3、投资管理成本

证券投资管理成本主要由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科研成本等方面构成。学术分析派采用长期持有战略,在选择投资组合、买入时机、持有投资组合方面都不需要人为的干预,管理成本低。基本分析流派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既要研究众多上市公司的情况,又要研究宏观经济、产业景气度,因此,信息成本、科研成本最高。技术分析流派从股票的成交量、价格、达到这些价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时间、价格波动的空间等几个方面分析走势并预测未来,完全以证券交易的历史数据为分析对象,管理信息成本低,但科研成本较高,它需要不断开发和检验新的技术分析方法,又由于它是以中、短线操作为主,交易成本较高。心理分析流派也需要构建证券交易的心理测度指标体系,因此其信息成本与科研成本较高。

4、投资时机选择

心理分析流派在四大流派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在股票市场大趋势转变的初始阶段,学术分析派、基本分析派与技术分析派都缺乏有效的投资思想与技术手段加以认定,而心理分析流派对战略性投资时机的判断从性质上而言有较为准确的把握,重视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市场的群体心理特征的把握。学术分析流派在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上采取不做判断、不予理睬态度,基本分析流派无法判断,技术分析流派则会频繁地判断并频繁地改正判断,追逐热点。

二、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验证

基本分析流派促生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而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反过来又批判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产生了消极投资战略的学术分析派。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反复验证,促进了对证券市场非理性成分的研究,诞生了行为金融学等心理分析流派。

1、有效市场假说的孕育

基本分析流派兴起与繁荣孕育了有效市场假说。美国1929年证券市场的大崩盘直接促进了证券分析科学的发展,使得以Graham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流派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大萧条后成为证券市场主要的投资战略流派。基本分析流派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股票市场价进行比较,低于其“内在价值”便买入,高于其“内在价值”就抛出。1965年,法玛(Engene Fama)注意到这一现象,提出:数以千计的专业人士在积极地寻求着被错误定价的证券,一旦找到这样的证券就会对之进行交易从而影响其价格,使之趋于合理。如果他们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这些信息,那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是高效的,这就是市场的有效性。

2、有效市场假说对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流派的冲击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形成后,给基本分析流派与技术分析流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当给定当前的市场信息集合时,投资人不可能发展出任何交易系统或投资战略以获取超出由投资对象风险水平所对应的投资收益率的超额收益。这一结论是投资学术界最重要的观点,它从根本上否定了绝大多数职业投资家的存在价值及绝大多数职业投资家所使用的投资方法的存在价值。按照投资学术界的比较形象的说法,一个赫赫有名的职业投资家与一只大猩猩相比,实际上具有预期相同的股票投资能力。

3、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质疑

“理性投资者”、“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是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前提,但在实际中,我们看到人们并不按照理性预期理论所描绘的方式行事,投资者也许不知道如何解读所有已知的信息。证券市场充斥大量的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如股票收益的日历效应和规模效应。所以,有效市场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市场行为。从否定投资人是理性人这一角度出发,行为金融学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理论。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

三、借鉴与融合各个证券投资战略

虽然证券投资战略分为泾渭分明的四大流派,但四大流派之间经常取长补短,往往以一种流派为主,兼收并蓄其他流派的投资思想。

1、科学运用投资组合理论

学术分析流派的投资组合理论,不仅是学术派的投资战略的核心,而且是各种投资战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投资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现资组合理论表明,只要不同资产的报酬率不完全正相关,合并不同资产成为组合就会降低投资风险。价值投资战略以投资分散化作为保障利润的条件之一。这是因为该方法认定自己对股票价值的判断不能保证完全的正确,由于判断过程或操作过程都可能发生失误,那么投资分散化便是十分必要的补救措施之一。技术分析流派与心理分析流派虽然都有自己的战略重点,但无疑都要运用学术分析派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这一结论。

2、综合运用消极投资与积极投资战略

根据对“投资者是否能够战胜市场”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积极型股票投资战略和消极型股票投资战略。积极型股票投资战略认为人能够战胜市场,而消极型股票投资战略则相反,认为人不能战胜市场。双方分别在自身哲学基础上构造相应的投资组合。在投资实践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借鉴和吸收各自的有效成分,有助于降低风险或提高收益。有的消极型股票投资管理者可能在不偏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积极型投资管理的因素。加强指数法(Enhanced Indexing)就是一种与积极型股票投资战略相联系的指数化管理法。这种策略通过设计,能利用预期收益率准确估计风险和能够控制风险的多样化投资组合。加强指数法的出现反映了投资管理方式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积极管理与消极管理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3、投资战略之综合运用

投资者可以充分吸取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各自优势,在股市运行的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在选定买入对象时,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在买入的具体时机上运用技术分析,在股市的转折点运用心理分析,等等。

投资是一门科学也是门艺术。从理论所积累的知识基础、描述性知识和程序以及运用的方法等方面看,投资理论是一门科学,但从运用投资理论进行实践来看,它又是一门艺术,包括了决策和行动的艺术。当我们研究证券市场并进行实践的时候,要综合学习基本分析方法、学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和心理分析方法,先把理论方面的方法掌握好,再进行心理的修炼,从而才能进行科学、理性、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参考文献】

[1] 波涛: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