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础会计笔记

基础会计笔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4 16:34:49

基础会计笔记

基础会计笔记第1篇

首先,笔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这学科有所重视。职业学校的高考和普通高中的高考不一样,它分文化科和专业科两部分。文化科只要过了分数线就可以,而且这个分数线定的也比较低,学习好的学生基本上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分数就可以过关了;再加上英语,即使学习稍不好点,三科加一块也能过分数线,自然对这60分便不欲理睬了,更不用说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点产生兴趣了。

怎么办?不想办法别说课下不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就连课上也会有学生为学专业课而占用时间。于是笔者首先将录取时的一种可能性告知他们:如果高考时,对这个学校来说专业课的分数有好几名学生是一样的,可名额却不能将他们所有人都录取上,那么就要看文化科的分数谁最高了,所以不能不重视文化科的学习;再者每年的文化科分数线是个不定数,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能过关呢?还有你们的数学、英语底子比较弱,想要通过这两科拿分也不太容易,那么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来出成绩,因为老师会从头开始像讲授新内容一样来复习这学科,而且老师会理论和操作相结合,有些知识会亲自让你上机实验后再将其记住,只要你跟住老师的思路,将老师布置的内容掌握好,60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想拿个40分以上那是再容易不过了,更别说什么分数线了,同时也弥补了你其他科的拉分情况。

其次,通过上机操作更直观地掌握好知识点,并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各类题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除了第一章是纯理论性知识外,其他章节Windows、Word、网络等都是上机的内容,虽然高三并没有安排上机课,以前教授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去上机实验,只是通过教材讲解之后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但笔者觉得这样的记忆只能是暂时记忆,并没有达到理解性记忆,之后会很快忘掉的,特别是有些知识(比如Windows中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或是在Word中添加艺术字),如果没上机操作过,那么多的步骤记下来可是会费一定功夫的。于是笔者利用晚课时间带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再记忆,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也免去了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机操作还能够让学生灵活应对高考中的各类题目。这些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考题目都趋向于实际操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很难答好这样的题目。比如在Windows中新建一个账户、在Word中对文档进行加密等内容,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讲解,这说明考试的题目与实际操作很是密切,更趋向于具体应用,所以没有良好的上机实际操作过程及计算机操作经验,想回答好高考中出现的这些题目是很困难的,因此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机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结合起来。每一次上机操作之后,笔者都会在下一次课时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下上机课时操作过的知识点,并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加以总结,对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加以补充及纠正。通过这样的回顾,学生在短期内对知识点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时间长了,他们就记不住了,怎么办?如果不加以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要和新的知识没什么两样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节数本来就少,课上的时间除了回顾上机课的内容,还要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复习的内容课上是不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课下回去看,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专业课他们还看不过来,还有功夫看这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又不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笔者构想了一个课下10分钟活动,让他们在每天的下午自习课留出仅仅相当于下课的10分钟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来复习学过的知识点,来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具体做法是除了课上时间外,每天下午自习课笔者都要定时到班级,从进门开始之后的10分钟,学生要放下手上的专业课,10分钟时间务必看笔者指定的内容,10分钟后便可以自行安排。但笔者会抽测几名学生,若没答上,笔者会惩罚学生利用更长的时间(15~20分钟)重新看,甚至内容要比之前布置得多,直看到会了为止。笔者希望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能10分钟完成的任务,

不要用更长的时间,那样只会比别人更浪费时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每天都形成了习惯,每天下午自习课时都会自觉地抽出10分钟,而且每次笔者一到,学生都亲切地说10分钟老师来了。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础会计笔记第2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基础会计笔记第3篇

【关 键 词】思维导图;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改进课堂教学中图

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78-0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经过反思与学习,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

(一)在教师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逐渐在中小学课堂中进行普及,导致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有部分的学习重复性,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如果教学手段只停留在利用PPT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很容易感到索然无味,进而变成教师的“满堂灌”。

3.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差异性。

4. 教师过多重视学生的技能性培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迁移计算机知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在学生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习行为懒散,课前不预习,课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喜欢共享抄袭,课后不复习。

2.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对于难题不太愿意思考,对于文字太多的内容也没有耐性学习。

(三)在教学评价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机作业为主,局域网的教学环境既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为学生共享上机作业提供了平台。对于一模一样的作业,教师难以区分谁是原创者谁是抄袭者。

2.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过程,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存在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看到并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进行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评价,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引入思维导图改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优势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挖掘大脑无限潜力的革命性方法。它的开发和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及建构主义思想等理论基础上,通过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为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建构知识信息提供支撑,特别适用于阅读、复习、笔记和备考,后来扩展到商业、教育、政府决策等很多行业和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发展,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与技术,其理论基础、构图方法和应用技术等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在很多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改进,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建立知识框架,突出重、难点内容,避免重复性学习。思维导图一般是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通过树状的结构可以呈现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可以按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数字排序,标明主次,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是一个核心知识,承担特定的记忆,是记忆的激发器,一方面刺激大脑追寻记忆,组织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刺激大脑发散联系,建构新的知识。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有所重叠的课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重新回忆、组织已学知识,避免重复性学习。

2.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通过使用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来突出重点,吸引注意力。一幅有吸引力的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触发无数联想,并帮助记忆。色彩单一会使大脑感到单调,容易瞌睡,而色彩丰富则会激发记忆力和创造力;充满立体感的图像和文字可使事物凸显出来,更容易被记住;线条粗细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层次感,标明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对于有厌学、畏难情绪和讨厌学习太多文字内容的中职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借助于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人类大脑不是以线性和单调方式思考的,而是以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为中心触发点,朝着多个方向同时思考。同样,思维导图起始于一个中心概念,向外发散,接收细节信息,它反映了人类大脑的活动。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着重于学生的技能性培训,却导致了学生变成机械化的操作,缺乏创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不断促进和提高发散性思维,产生创新方案。

4. 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思维导图是一个自然的思维工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而且思维导图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进行制作。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上机作业前先制作思维导图,用于反映做题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检测学生对某知识或某操作掌握到什么程度,那学生就不敢直接抄袭上机作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另外,思维导图非常适合于小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经常使用到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某个项目。在整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点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然后利用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笔记,在组员之间快速交流完毕,提高学习效率。在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时,首先由各组员不受干扰地探索自己的思想,画出个人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思想,对个人思维导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集体思维导图。在这个共同思考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产生更多新的联想。

5. 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起到有效备考计算机技能证的作用。大脑的主要语言既不是口头的话语,也不是书面的文字。大脑通过感官在图像、颜色、关键词和思想之间为创建联系而工作。思维导图包含了这些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大脑联想,有助于更快地连接重要思想,准确地回忆信息、强化记忆。思维导图比任何形式的标准笔记都好,它中心主题明确,每个主题的相对重要性界定得比较清楚,关键概念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关键词立即看出来,复习信息快速、高效,这对于讨厌以文字为主的线性笔记的中职学生来说,是备考计算机技能证的有效复习工具。

三、探索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或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通过专门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软件辅助完成。MindManager是美国Learning Partnership公司开发的一款典型的思维导图软件,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初学者容易上手。

1. 整合教学资源,呈现知识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计算机是一门更新换代很快的学科,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而且信息化时代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力求将众多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系统而条理化地呈现给学生。PPT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笔者认为用PPT整合教学资源时还是偏重线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学生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多余的词语,才能够接触到问题的核心,而且PPT在呈现知识结构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漫无边际地不断延伸。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组织工具,它支持图标的插入、超链接,可以将教学的知识框架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在生动呈现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同时,能将各类资源(如有关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素材)有效地归并到一起,它弥补了知识呈现零散化的缺陷,只需点击任一概念,即可呈现相应的内容。

2. 实现知识建构,以学定教。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倡让学生做足准备进课堂,在课堂活动中自己生成课程知识。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用白纸画出思维导图,结果显示:这幅思维导图既包含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又包含了在预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这幅思维导图,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原来学生对于这一章节已经掌握的知识比我们预想的多很多,而且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在哪些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与旧知识挂钩,说明旧有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或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这时就有了学习的需要。根据思维导图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更能有的放矢地作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学习。

3. 贯穿于项目教学法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操作性较强的课堂,其中的“教学项目”综合知识较强,具有一定难度。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展示成果等环节。在每一环节中,学生都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制作个人思维导图打开思路,然后再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以此激发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创意与灵感,同时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把发言者的创新想法加入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不断扩展并改进彼此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一幅集百家所长的集体思维导图。每一幅集体思维导图就是一个达成共识的小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只需按照这个决策来执行便可事半功倍,如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时,可以通过再次讨论制作集体思维导图来解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项目教学活动中引入集体思维导图的制作,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自发开展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训练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照顾到计算机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发挥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4. 体现思维过程,防止抄袭,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思维导图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而每个人的思维过程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知识也会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思维导图。利用机房局域网的便利,某些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可以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成品,但完成作业的思路却是无法抄袭的,因此笔者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会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思维导图来体现完成作业的思考过程,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依据,这一措施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作业抄袭现象。

5. 取代线性笔记,用思维导图备考计算机技能证。思维导图具有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明白、激发联想的特点,其特有的图形化比文字材料更容易在大脑中长久保持,对强化记忆效果更好,更适用于复习备考。以往学生在备考计算机技能证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强化记忆、掌握技巧,都用文字整理出一些复习重点和操作步骤,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一向厌烦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愿意去参考它甚至说根本看不懂,结果这种线性笔记既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又收不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后来,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复习备考,反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思维导图可以用最少量的词语总结出最大量便于回忆的信息,犹如记忆激发器强化了学生记忆,所以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都能很轻松地把握复习重点,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计算机考证总体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顺应其学科特点要求,符合计算机教学规律的。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可将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利用思维导图改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的,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还有很多,需要广大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不断探索和推广,以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英)Tony Buzan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英)Tony Buzan著,丁大刚,张相芬译.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8.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基础会计笔记第4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要想了解会计基础工作,必须弄清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制取、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帐薄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帐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的软件要求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应当说,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有的甚至将与会计工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作,如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也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的范畴。这充分说明了会计基础工作在范围上的广泛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举例说明,有的单位总帐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以“未分配利润”代替“利润分配”科目,但却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帐。《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随意使用,甚至乱用会计科目。《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的会计科目,其中有”银行存款“,”现金“和”利润分配“科目,而没有”货币资金“和”未分配利润“科目。显然,一些单位总帐不设”银行存款“,”现金“”利润分配“等科目,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容易造成企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2.随意填制会计记帐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帐凭证,《规范》明确指出:“记帐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即会计分录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原凭证。”而有的单位会计随意填制记帐凭证。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其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3.记帐、结帐不符合要求,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有的单位记总帐时,不记发生额,只记余额;有的单位用铅笔记帐;有的单位没有按“记帐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明细帐和总帐,以致于明细帐和总帐不相符。《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帐,记帐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帐内。每一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帐,一方面要记入该总帐所属的明细帐。记帐要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发生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登记入帐。某些会计人员用铅笔记帐,不是会计人员不懂规矩,而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去做。总帐与明细帐不符,也是记帐不规范造成的。结帐不符合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每一帐页登记完毕结转次页不规范,有的会计任何标记不做在次页第一行直接记入新的经济业务;有的只打上“过次页”、“承前页”字样,不做任何数字结转。二是年末结帐不规范,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帐,不能从帐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有的单位会计在年末结帐时,画蛇添足将有余额的帐户分别将其余额从该帐户的借方或贷方转出,使其余额为零,特别容易和没有余额的帐户混淆。《规范》规定:年度终了结帐时,所有总帐帐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的年末余额,有余额的帐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上述单位的做法,易混淆有余额的帐户和没有余额帐户的区别。

4.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薄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照、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1.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抓无所谓,只把会计部门当成收、付款的一个窗口,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也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致使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进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基础会计笔记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上机操作 重要性

在笔者每一年担任的教学课程中都少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笔者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如下是笔者这几年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理论与上机操作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课程表的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四节课程。其中两节是理论,两节是上机操作。也就是说,上完理论课接着的就是上机操作课。所以,我们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上理论课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紧接着的上机操作课有所操作,而不能在上了两节理论课之后的上机操作课上学生什么操作内容也没有。在理论课中,不但要讲授理论的内容,也要讲授一些需动手操作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浪费上机操作课程的时间。

总地来说,就是我们不能够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目录的内容按“部”就“搬”的来教学,而是应该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内容的侧重点等实际情况来调配好理论与上机操作课程,这样才会得到“教”而“学”,“学”就“会”的效果。

二、要重视计算机的入门基础,即注重指法(英文打字)、字根、五笔输入法的练习

首先,指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今后字根、五笔打字的效果和速度,还关系到今后学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效果和组合键的正确使用。其次,字根的熟练与否是掌握五笔输入法的关键,不会字根就不会打五笔。再次,五笔打字与以后文本录入或学计算机的其他操作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汉字输入法是不只五笔输入这一种,但是相比较之下输入速度最快的还是五笔输入法。所以说,我们不可以对基础入门调以轻心。

三、要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恒心

练指法对同学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很枯燥无味的事情,练来练去无非就是这二十六个字母和一些标点符号,同学们刚开始也不知道练这指法有什么用。很快,他们就厌烦不想练习了,在那里做些和课程完全无关的事情,或者干脆就坐着。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让同学们知道练指法的重要性,要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练指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次,就是要鼓励同学多练、勤练。老师应该尽量更换指法练习的应用软件,练习的时候还可以找一些具有娱乐性的练习(如吃苹果打英文字或调皮地鼠打英文字母等等的软件)来调动同学们练习指法的积极性,尽量驱走他们枯燥无味的心理,锻炼他们不烦、不厌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甚至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进行指法比赛或者用指法游戏来测试他们的速度,借以打消他们的厌烦情绪并提高他们的兴致。总之,要学好计算机,必须要持之以恒,要多上机,多动手,保持一种恒心。

四、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练习

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教授同学们五笔字根的时候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字根表。我不主张同学们背字根,我不支持学习计算机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主张的是:同学们应该通过打字根的方法来记字根。根据字根分布规律去打字根,很快地就会把字根牢牢地记住了,然后再多打多练就会很快熟练字根。我为什么不主张背字根,而是主张把字根硬打熟呢?因为,背字根有以下几个弊端:首先,就算你已把字根背得滚瓜烂熟,如果隔了一段时间不打字,也不背字根,那么,很快就会把字根完全忘记掉,那样又需要重新背字根。其次,把字根背熟的话在打字的时候要一边打字,一边反复一句又一句地背字根,每背一句字根又要想这句字根中是否包含了需要的字根在里面。背字根时要花时间,想字根时也要花时间,总地算下来花的时间就会更多,打字速度也就慢下来了。再次,字根口诀中的字根并不齐全,口诀中字根只是包含着一部分简单、易见的字根,还有一小部分少见,但是一些经常用的字根,口诀中根本就没有的,所以说背字根是不能全面熟练掌握字根的。

但是打字根就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要打熟字根很难很难,所以刚开始就退缩了。其实不然,字根的分布也有规律的。只要你掌握规律,根据字根分布规律一次、二次、三次……多次地反复练习之后,很快地就可以把字根打熟了。而且只要你一旦把字根打熟之后,那字根就会永远牢牢地记在你的脑中,熟在你的手上。打字的时候只要你一看到字或字根,一分一秒都不用想你就可以马上顺手的打出来。另外打熟字根的优点就在于:越打越熟,越打越快。这就是我主张同学们多动手、多练习的原因和好处。

其实,对于计算机其它任何的操作也同样需要多动手练习,计算机关键是在于多用、多练。用得多了,操作得多了,不会的也就会了,不熟的也就熟了。

五、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同学们新操作、新知识点的时候,能举例的尽量要举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而且要尽可能举一些与周边生活或某工作行业中常见的贴近例子,尽量的要让同学们知道知识点的用途,可以用在哪里,是用在生活中还是用在某行业中,及其具体用法,那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某些懒惰、不爱学习,哄不了,也诱导不了的同学,必要的时候老师的也可以给这些同学施加一些压力。

要想学好计算机的各门技术、要想在计算机技术行业发展的话,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关键。

以上就是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学习。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笔记第6篇

一、有效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而算法是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是算法的解释,算法是体现算理的行为规定。

传统计算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认为计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记住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至于算理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只是一带而过。而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态度价值观这样隐性的目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绝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过程性目标的体现,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这样的理念反映在现代计算教学上就成了“重算理,轻算法”的理论根基,这种偏重算理、忽视算法的做法,使学生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为此,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落实,两者不可偏废。

二、有效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由于一些教师对鼓励算法多样化理解的偏差,结果在计算教学中片面追求算法的全面化与学生学习的群众化,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和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上经常会听这样的声音: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试想,在眼花缭乱的算法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会理解和接受每一种算法吗?一节课下来,对基本的算法都不清楚,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基本算法,讲清基本算法的算理,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教学效果。如,教学口算40÷2(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例1)时,学生自主探索得到这样几种算法:想乘算除,看图分铅笔算,利用4÷2迁移“4个十除以2得2个十,2个十就是20”等。在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算法,进行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和同桌说说你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先算4÷2,再在结果后面加0”这样的快速算法,并训练学生说“4个十除2得2个十,2个十是20”这样的算理,然后练习时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又通过学生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三、有效处理好笔算与口算、估算的关系

口算是计算者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地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而计算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瞬间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是口算价值所在。现行教材编排是把口算的内容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用来说明笔算的算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促进笔算能力的提高的必要途径。如,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学笔算46÷2内容之前,先学习的是40÷2口算除法,这样就能通过复习口算除法的思考过程,来让学生找到笔算除法与口算除法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笔算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将口算视为笔算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更不能本末倒置,将笔算方法迁移到口算上来,出现“笔算式的口算”,口算教学应先于笔算。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运用估算可以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如,教学计算32×102时,通过正确估算可以知道这个乘积应比3200大一点,既为理解新的笔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又能减少计算错误。估算还可以培养数感。如,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张纸大约厚多少米?这些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学生形成对大数的理解,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它们理解、认识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此外,估算也是一种解题的策略。现行的教材中许多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呈现了估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这样安排体现了“加强估算”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重视笔算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估算的作用,笔算、估算教学两手都要“硬”。

基础会计笔记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56-03

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的电子加工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电子技能型人才。随着笔记本电脑制造业技术的更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作为中职学校不但要培养出笔记本电脑组装技师,还要培养出 “会检测、能维修”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有一技之长,因而学校开设了《笔记本电脑维修》这门课程。这里笔者提出基于以能力为本的中职《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课程职业能力分析

《笔记本电脑维修》是学校电子专业 (电子产品维修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真正达到延伸企业岗前培训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岗位群的分析,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在校理论与企业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首先在知识设计上从最新笔记本电脑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笔记本电脑的部件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原理,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介绍笔记本电脑维修常用的维修工具、元器件的检测方法,让学生快速入门,对笔记本电脑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另外,除了给学生介绍一些笔记本电脑检修过程常用到的工具软件,学校还开设硬件维修实训,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笔记本电脑组装、检测和维修的操作技能,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企业需求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整个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该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中职生虽然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耐心,但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为此,教师教学采用任务导向法,给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制定维修检测方案、找出故障完成维修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师资要求。由于这门课程涉及范围包含计算机和电工电子两方面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电工电子知识外,还必须对计算机基础(即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有过硬的要求。这样才能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从外部结构到主板电路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在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找出问题电路,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三、课程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1.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核心思想。

(1)设计思路。基于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前提,以教学过程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主题,以教学课程为载体,对笔记本电脑制造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要求进行分析,把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教学任务化,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先知后行,“做中学、学中乐、乐中做”的目标。

(2)教学内容组织。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笔记本电脑维修专业技术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学项目任务。从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分成几大模块,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围绕笔记本电脑组装、测试与分析、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展开。模糊了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例如,讲解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这一章节时,给学生设置实训课题《主板BIOS芯片故障维修》。

前提条件: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包括BIOS的功能及BIOS芯片的引脚功能。

实施过程:若BIOS芯片故障造成笔记本电脑无法正常起动,学生在检测时可以遵循的检测流程,如下图。

刷新笔记本电脑BIOS芯片的一般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下待刷新的BIOS芯片。如果BIOS芯片集成在主板上,学生可用热风焊台将其取下;②拉起BIOS编程器的拉杆,按照编程器上标明的方向将要编程的芯片正确插入编程器中,再按下支杆;③编程器连接线一端与BIOS编程器相连,USB端口一端与电脑的USB连接;④BIOS程序芯片编程完成后,退出BIOS编程程序。拉起BIOS编程器的支杆,除去BIOS芯片;⑤打开笔记本电脑中BIOS芯片编程程序,更新BIOS新程序。

笔记本电脑进行BIOS升级时突然断电,重启后液晶显示屏没有任何显示,但指示灯、硬盘和光驱正常工作。则考虑故障原因:BIOS原程序遭到破坏导致笔记本开机无显示。学生提供的解决方案:把BIOS芯片从主板上拆下来,再通过编程器把原程序重新写入。解决步骤为:①拆下笔记本电脑的主板;②再拆下硬盘挡板,可见一层黑色胶布,揭开即可看见BIOS,拆出焊在主板上的BIOS芯片。(注意:BIOS引脚较密,用力过大或吹风温度过热易造成损坏);③把BIOS芯片原程序通过编辑器进行再写入,完成后按步骤将拆卸下的部件重新安装;④开机测试,笔记本电脑显示正常。

以上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由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排除故障完成维修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这部分知识。

2.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课程实施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教学的基础工作。

(1)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独立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2)教学实施过程。对每个教学项目,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基础上设计评价表,而且每个项目后有自我测评,便于教师教学和测评。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这种学习有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方式,也有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方式,还有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程考核。学生考核抛开结果性评价而采用开放式、全程课程考核,把学生参与课程情况,包括到课律、实际操作参与情况、数据波形记录(读取)质量、测试报告质量等,都纳入考核范畴。

(5)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工作过程性评价,并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把教师的项目教材开发成果、学生职业技能(资格)的提高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加强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评价模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参与教学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目前,怎样使教学项目最大限度地负载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怎样使项目的确立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更接近,怎样动态地调整项目内容,以确保项目及时体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尚有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有待于加强。尤其是丰富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的实践性经验,以提高《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的项目开发能力,使学生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想目标,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笔记第8篇

1.体系进修掌握好,以讲义为基础使用好课本。

2.拟定好,短、耐久筹划

3.学会调整,要有一个试用期

4.学会进修别人

5.思索题目留意归纳

6.做好预习,卖力听课,划出重点

7.题目多想几遍,只管用自己全部的资本去解答

8.学会剖析考试 成绩;错误

9.做好预习,复习

10.不能仅范围于册本,要多看奥赛……要普遍涉猎,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读书要透彻

语文:⑴讲义是统统进修的基础看课后词语,下面解释,课后资料,作好每道课后训练题;⑵课文必要,接洽期间靠山,及上下文语境,一再读,把课文读透彻,并且简朴写上自己的感受;⑶用一本笔记,随时摘抄精彩刹时(喜好的歌词),精彩的文章,可背下来,留意考察生计,感悟生计,写有感而发的漫笔;⑷多读书读报

数学/:⑴多质疑,勤思索,好下手,重归纳,客气,留意应用;⑵记好数学/物理笔记(对概念的领略,数学/物理规律);⑶做题要有针对性(如计较差,做简朴的计较题,磨炼思想做困难);⑷调整心态(做好基础性的标题)⑷多对公式举办推导,探求其他办理方法。

造作业的时辰先用铅笔做;解答题想好再做

英语:多说,多听,多写,多读(背单词,词组,课文)

政治:多看书

汗青:记清晰人物/时刻/地点/靠山/过程,效果,记清晰相干的图,多读,多背。

生物、地理:记清晰相干的图,多读,多背

物理:依赖例题来相识定理,运用好公式。记着格式。电学,力学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