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发展措施

农村发展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2 16:35:56

农村发展措施

农村发展措施第1篇

为切实推进我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坚持以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坚持以创新专业服务组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新型股份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机械化试验示范带动为抓手,大力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全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9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中:水稻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35%和75%。发展和改造农机化新型股份合作社10个,农机大户30户。到2020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力争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市先行发展目标。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积极引进适合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的先进机具,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示范带动,引导大中小微农机具协调发展,注重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粮食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常规机械与高性能机械的协同推进。通过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改造,新型农机化股份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快合作组织先进农机具装备配套进程,引导建立一批具有规模性、规范性、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具备农机化全程作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特色的稻油茶生产基地。

(二)推进项目区全程机械化作业。针对全区稻油种植与收获机械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大轻便、耐用、低耗等中小型直播机械与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推进稻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结合市稻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在等镇,选择水源条件好、灌溉设施配套、建10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新突破;在等3个镇街,新建1000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社,提升全程机械化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组织开展好机耕、机插、机收、机械运输、跨区作业等作业服务,大力推行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三)加快园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金龙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大安标准茶园、宝峰循环蚕业示范园区等园区项目建设,围绕水果、园艺、设施蔬菜、标准茶叶、规模养殖、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等特色产业资源,大力推进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加快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

(四)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模式。依托农机协会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创新农机化社会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租赁等中介服务市场。健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培育1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信誉良好的部级农机化专业示范合作社;发展和改造10个农机股份合作组织,30户农机化大户。探索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新模式,建立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有序地引导农民实施“八统一”生产模式(品种、播期、机插、行距、行向、施肥、植保、机收),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制造、教学科研、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我区汽油机、发电机、水泵、耕整机、农用三轮车等农机企业发展,促使更多“造”农机产品进入市的农机推广重点和购置补贴目录。积极引进品牌农机制造工业企业,鼓励、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工业发展。

(六)强化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平安农机”示范建设为载体,健全农机安全监理制度,建立农机安全考核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方式,科学设置农机监理机构,规范管理安全监管人员,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配合完善农机安全生产互助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确保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执法程序化,装备现代化。加快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库(棚)建设用地、维护保养、维修站(点)用地要给予积极支持,并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市场、农机企业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机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每年从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并逐年增加。在安排“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有关农机科技项目时,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强化监管。

(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免征农机作业、农机具维修服务企业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通行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农田排涝、灌溉、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水产养殖、现代化或专业禽、畜养殖业等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将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具停放库棚,涉及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建立农机用油保障机制,在农业生产重要季节,农机用油应给予优先、优质、优惠。

(三)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对机具库棚建设、维修设备购置、购置农机具、承包经营土地、购买化肥、种子、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便捷的贷款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可以房产、机具设备等作为抵押,或采取合作社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形式进行担保抵押贷款;采用政府贴息方式,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通过贷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积极推进农机具政策性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经办机构不得拒保或者变相拒保。

农村发展措施第2篇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农,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以我市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为抓手,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领域,达到新效果。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即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找准选好科教兴农的载体,开展“五个一批"活动,使农科教结合进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市农科所建立“三明市农作物种苗基地",并以全市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为依托,建立一批高标准、设施现代化的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编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加强农业155服务网络的规范运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村会协作"要扩大协作对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使“村会协作"成为科技兴村的一个重要载体;还要总结推广服务农业的新模式,如农技干部挂牌培育示范户活动、“一站一示范、一师一项目"服务活动、一元钱科技服务队活动等。 五、抓应对入世,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和了解WTO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开放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推介工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业主广泛接触客商,寻找商机,吸引区外国外的财团、企业、客商投资我市农业,并有计划、有组织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明考察交流,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围绕实效,抓出成效。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笋制品等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

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农业基地。加强山海协作,通过与沿海地区共创协作区、共结对子、互设窗口、联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吸引和鼓励沿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山区资源开发;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就业。 通过以上“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即: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在科教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有新举措;五要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开辟新途径;六要在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内容;八要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

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农,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以我市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为抓手,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领域,达到新效果。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即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找准选好科教兴农的载体,开展“五个一批"活动,使农科教结合进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市农科所建立“三明市农作物种苗基地",并以全市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为依托,建立一批高标准、设施现代化的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编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加强农业155服务网络的规范运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村会协作"要扩大协作对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使“村会协作"成为科技兴村的一个重要载体;还要总结推广服务农业的新模式,如农技干部挂牌培育示范户活动、“一站一示范、一师一项目"服务活动、一元钱科技服务队活动等。 五、抓应对入世,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和了解WTO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

策,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开放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推介工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业主广泛接触客商,寻找商机,吸引区外国外的财团、企业、客商投资我市农业,并有计划、有组织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明考察交流,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围绕实效,抓出成效。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笋制品等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农业基地。加强山海协作,通过与沿海地区共创协作区、共结对子、互设窗口、联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吸引和鼓励沿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山区资源开发;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就业。 通过以上“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即: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在科教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有新举措;五要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开辟新途径;六要在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内容;八要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农村发展措施第3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解决问题;展望未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224-01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考虑的核心问题,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地位。发展农村教育不仅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其子女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而且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经费短缺,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们农村里的学校连正常运行的所需的经费都难于保证,我们学校没有图书室、音乐室、电脑室等功能室;教室里还是黑板和粉笔;教师连基本的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都不允许参加,这样必然导致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本来就是需要经费支持的,学校没有配套的设施,跟不上现代化,必然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更缺乏,老师整体素质偏低。在我们乡镇的农村小学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于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这些老师却是农村小学的顶梁柱。因为农村小学里只有他们这些“陈旧”的老师。教师待遇少,环境差,没有培训,有能力的老师都涌去了城市,就都剩下年纪大、学历低、效率低等严重问题的老师,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实际

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农村的孩子学习知识,成为人才,走出农村,建设农村。然而现在的农村教育偏离了这个方向。农村里的文化程度远远达不到设想的程度,很多孩子上完小学就不再继续读书了。这样的事实很让我惊讶,教育的内容和学科的选择脱离了农村实际,成为村的经济和农村孩子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二、展望农村教育未来及对策

1、改变农村教育观陈旧的思想

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校就是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来学校,老师就要负责孩子的全部教育。在学校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时候,家长就把责任都推给老师。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农村教育需要实事求是,各界支持,家长配合。

2、政府需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要想把教育搞好,不能说空话,最重要的支持还是政府的经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了才能够配备齐全的设施,现在国家也进行了义务教育薄改。但是,拔下的仪器设备等等,在没有专业的教师,这些设备也等于浪费,经费没有用到实在的地方。当地财政要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和法规,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现状。

3、合理安排城乡教育资源

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教师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建设好强大的师资,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农村教育基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4、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教育要不断的向前发展,必须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独善其身,有交流有发展进步。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资源,才能走出教育的本本框框,能更好的改革创新教育体制。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谋求农村教育发展未来是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责任。

5、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扎根农村的教师才是根本。首先,要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定向培养农村师资;其次,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完善培训体系,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培养大批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和音、体、美学科老师;再次,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保证他们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立合理的工资结构,增加劳动报酬;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设立农村教师住房基金,各种社会福利,保险,退休金等。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农村教育的困境与超越(一)》青年教师, Young Teachers,编辑部邮箱 2009年 03期

[2] 张 俭:《农村教育现状与改革》教育革新, Educational Innov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1期

农村发展措施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措施;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38-02

纳雍县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貌山区,全县地形破碎,土地零星分散。共有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40万hm2。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温饱问题已不再是农村的主要问题。为了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土地流转已成必然趋势。同时,现代农业发展也需要适度规模土地资源[1-2]。

1 纳雍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1 流转基本情况

近年来,纳雍县按照“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取向,以推进规模经营为动力,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主导思想,积极引导和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据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44万hm2。其中“四荒地”流转面积8 146.67 hm2,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6 213.33 hm2,共签订流转合同2.45万份,确定流转面积3 620 hm2。流转主要形式有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其中出租面积2 440 hm2、转包面积1 206.67 hm2、互换面积440 hm2、转让面积553.33 hm2、入股面积993.33 hm2,分别占耕地流转总面积6 213.33 hm2的39.3%、19.4%、7.1%、8.9%、16.0%。

1.2 流转去向及用途

据调查统计,纳雍县农村承包耕地多向茶叶、经果林、蔬菜、中药材及烤烟等优势主导产业流转,向规模种植、养殖项目流转,向经营能手、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农牧业生产企业流转。其中流转入农户面积1 886.67 hm2,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30.4%,流转入农民合作社面积1 680 hm2,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27.0%,流转入企业面积1 953.33 hm2,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31.4%,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为693.33 hm2,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11.2%。

1.3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作用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加快农业经营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大量农业人口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加速了城镇化发展进程,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与综合生活水平。并且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资金、专业技术的引进,有利于推动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现代农业精品化与标准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种养能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种植大户集中,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拓展农业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农村各项农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和精品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收益和农业效益。通过土地流转,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户不仅可以从出租土地中获得租金收入,还可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

2 纳雍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大范围进行土地流转不利于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有些人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应由农民自愿自发进行,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认为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难以有现实利益,因而不愿积极推动。二是流转双方心存顾虑。农户怕丢失土地,宁愿让土地抛荒也不愿流转。流转受让方则担心政策不稳,对于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感到忧虑。

2.2 流转规范问题

主要是流转规程不完善。很多土地流转行为没有流转合同,即使有书面流转合同的,也没有按省农委、省工商局下发的合同范本拟定合同,使得合同约定不明、权利义务规定模糊。由于缺乏流转规范,无法有效保障流转双方权益,易引起土地流转纠纷[3-4]。

2.3 服务机制问题

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县各乡镇名义上成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由于经费和人员问题,没有正常开展业务,形同虚设,不利于土地供求双方信息畅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2.4 政策扶持问题

纳雍县虽然已有一些乡镇尝试性地制定了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规范性的文件,政策规定不完善,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践性仍不够高。土地流转双方积极性不高。

3 合理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的措施

3.1 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领导和管理

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认真抓落实。一是认真抓好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保障工作开展必要的经费和所需人员。二是建设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信息平台,方便供需双方信息互通,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管理、更新、咨询、联系等服务,确保信息平台稳定运行[5-6]。

3.2 深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农村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经营已难以适应当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和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和谐发展。

3.3 培育土地流转主体,引导土地流向

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茶叶、蔬菜、经果林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二是培育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鼓励农业大户典型引导、规模示范,带动农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广大农民发展规模化农业。三是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引导土地向特色农业、高效产业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姑开乡云雾坡茶场、乐治蚕箐茶场实行经营权流转后,进行有机茶叶种植、加工,使投资者得到了利益,集体经济有了创收,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

3.4 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激发流转活力

一是出台补贴政策,激励土地流转。建议在县财政农业资金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土地流转双方进行补贴,对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土地转入方给予适当奖励。二是从银行贷款、项目倾斜等方面促进土地流转。银信等部门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金融政策支持,以保障土地流转资金需求,农业和计划等部门应对土地流转从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城市和外来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3.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化解农民土地流转忧虑

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应加强农村医疗、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消除农民对于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农村土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完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保障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制定土地流转风险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农业风险保险基金等,支持开展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降低农村土地流转风险。

3.6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模式

一是严格坚持土地承包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二是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媒介作用,积极开展土地评定、评估、登记、签证等工作。三是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严格按照省农委、省工商局下发的合同范本,详细明确合同内容。四是加强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县制定的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办理申请、登记、签证、备案等相关手续,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五是加大土地流转执法。对浪费、闲置和撂荒土地采取停发国家政策性补贴,并按标准收取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地块,要依法收回其经营权。对骗租、强租、倒包等非法行为依法查处;对不按流转合同履约、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行为的依法,终止流转合同。

3.7 努力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形式

对于边远山区闲置土地,可以鼓励有能力、懂技术、有资金的大户进行承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茶工程,兴办林场、牧场、茶场,将土地资源转化为优势经济。对于城镇郊区农用地,可以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采取公司或合作社经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三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农民依靠土地实现增收。对于农业园区建设,可以采取分期补偿、多占少征的办法进行流转,解决园区建设用地,保障农民的长期合法权益。

4 参考文献

[1] 胡波.山区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90-391.

[2] 戴友英.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9(3):23-27.

[3] 黄远芬,赵庆祥.纳雍县流转土地发展蔬菜规模生产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86-387.

[4] 成素英,张秀兰.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4):121-124.

农村发展措施第5篇

在开展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谈心的基础上,存两委班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和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正值秋收和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忙时期,农村事务繁多,每名村干部都担负了繁重的工作和生产任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够,没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

二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所欠缺,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二)党员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由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村两委班子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过程中多是依赖一些老经验、老做法,缺乏创新精神,再加上目前村子发展现状很好,所以对今后的困难和风险估计不高,对全村今后的发展想的不多,看得不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弥补。

(三)对年老体弱以及妇女等弱势群体关心不够

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广大农民群众交流不够深,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还停留在表面上,对群众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刻,对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村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领悟。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并作出了深刻的剖析,主要是:

1、对学习认识的重要性有待提高。主要原因还是思想在作怪,意识不够强,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全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

3、对弱势群体关心不够。主要原因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户时间不多,了解群众的思想不及时,没有充分体量广大农民群众的困难之需。:

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村班子全体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对科学发展观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推进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在村今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当前经济国际社会经济普遍低迷的大形势下,农村党员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推进社会和谐、健康、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当前,我村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农村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思路方面,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村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全村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的引导。当前,有部分村干部只凭借既有经验从事农村建设,而没有真正想过应该以怎样的理念、思路指导自己实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缺乏系统、清醒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村两委班子深刻感受到制定和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着重强化了对村长远发展思路的引导,帮助制定符合村实际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领导班子认识到,解决村中存在于工作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三、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村两委班子思想建设,提高水平。坚持每半个月学习一次,作好学习笔记。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发展措施第6篇

1 农村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很难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就目前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依托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飞速发展,而工业得到优先增长。(2)在空间分布上,居民迅速集中。由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以往的“自然和谐型”向“自然危害型”转变。原来的农村生态环境良好,而且环境自净能力很强,但现在农村的自然循环被打破,环境的自净能力已经无法自然的消纳生活污染物。

1.2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并没有充分重视农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用于防治一些重要点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染方面,并没有特别重视农村污染。同时,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这样的结果主要会导致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在农村环境问题解决方面,缺乏力量,而且适用性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当前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建设项目等方面,往往存在“自上而下”决策、重复建设、资金分散等问题。

1.3 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强烈的质量管理意识

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证实性,因此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如何提高监测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加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是最核心的工作。员工培训是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往往都是多个部门临时组织技术培训,这样的员工培训缺乏计划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培训效果自然不高。而且在培训后,各种质控考核以及质控审核工作并没有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基本上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

2 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发展分析

2.1 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对于人类生存而言,人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的安全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各地区应该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切实解决好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应该将这一问题纳入到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政府以及县委应该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应注意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周边环境,平时应该加强监测和管理水质,结合农村供水方式的不同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应该在全县建立很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形成一个系统的饮用水源监控点保护网络。

2.2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药与化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药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洒,这样就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针对农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要科学使用农药,合理规划用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污染小或无污染的农药,并要把握好施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采用化学防治以外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有效的降低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管理,控制病虫发生发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及时注意农作物的生长。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特别是针对农药的有机项目监测,包括苯并(а)芘、DDT及其代谢产物与分解产物、六六六等。

2.3 农村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置

村镇地区的特点决定了其污染治理不能沿用城市的污水处理模式。国内外研究机构相继提出了多种处理模式,如:分散污水处理模式,其中主要提倡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小型污水处理技术、沼气池和沼气净化池处理技术等,其技术特点是以低能耗生物处理和自然处理为基础. 农村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方式。农村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沙坑或者低洼地直接进行倾倒和掩埋。事实上,城市周边农村可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一般进入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倡导“村收集一镇运输一县(市)处理”模式

2.4 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认真落实损害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而且应该严格监督、全面落实,而且应该不断强化市场活动监管,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并且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在政府工作中,应该将农村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突出出来,明确农村生态保护的目标责任,并且制定关于农村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同时,应该全面落实领导的责任,编制一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离任时应该严格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其次,应该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如果发现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情况,应该立即找到责任者追究责任,根据损害程度要求赔偿或者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应该对农业区域以及城乡建设规划进行统筹编制,主要应该解决本地农村生态环境资源问题,始终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土地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各种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综合治理农村环境。

应该根据生态城镇、生态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标准明确农业种养殖业、农村土地整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管理目标,而且应该将各种监督资源高效整合,建立一套长效建设监督以及管理机制,将监督管理工作和目标考核工作有机结合,综合整治乡镇企业环境以及局域污染,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尽可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2.5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

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法制化管理是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国家应该时刻了解、掌握农村环境监测情况,不断完善、修整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至于法律监督机关也应该将监督工作常态化,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执行。定期组织创建生态文明乡村活动,尽可能把控好政策源头关卡,严防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将生态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另外,可以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采用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公共财政、环境资源税等多种经济调节措施,而且应该在农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综合采用环境损害责任保护制、抵押返还制、排污权交易制、排污许可制等多种制度控制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发展措施第7篇

关键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措施;西部山区

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际包含着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传递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全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要实现有效推广并取得实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技术供给系统、传递系统、接受系统和组织协调系统之间的关系,认真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每个环节。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操作规程,并改变传统的生产行为,采用技术、应用技术于生产,依靠技术实现增产、增收。现就西部山区农村的农业科技推广作一探索。

1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

农业和农业技术都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每一项农业技术都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推广,在任何一个地区都适应,都能取得较好技术效果的技术,在立体农业特征极为明显的西部山区是很少见的。因此,作为西部山区农村,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选择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技术作为推广突破口,取得实效后再逐步试验、示范其他的农业科技成果,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2重视试验示范

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进入西部山区农村后,首先要进行试验,然后在扩大示范和推广,切忌一哄而起,以提高技术推广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一个县、市或者是一个乡、镇,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进行示范,其作用:一方面进一步验证技术成果在当地的增产增收效果,另一方面为农民群众做出样子,使农民群众看到技术应用的效果后跟着学、跟着做,产生辐射效应[1]。作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山区农村,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起步阶段,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一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供群众参观学习,不断扩大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

3注重宣传和技术培训

一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领域之初,它是不被应用者所掌握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媒体,大力宣传,特别是在当地试验成功并且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更需要大力宣传。既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也可在当地农民群众居住密集的地方或者集市办宣传专栏、黑板报、宣传车等,使农民群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面向农民的技术培训;在示范推广之初先培训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及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然后再逐步展开,不断深入到村、组的农民群众。培训的形式,既可以举办培训班,请省、地、县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和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家授课[2],也可采取召开现场会、小组群众会,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只有向群众讲清楚道理,他们才会主动应用农业科技。

4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

乡镇农业职能部门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部门的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着收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的任务[3],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使用和组织指挥对农业发展十分重要。使用得当、指挥得好,农业科技的发展就快,使用不当、指挥不力,农业科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要取得成效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西部山区农村,从农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出发,认真使用好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创造开展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努力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强化行政领导、技术干部和农民群众相结合,政、技、物相结合,农业科技的推广才能取得成效,农业才能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5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推广

农业的发展没有粮食不行,但是只抓粮食,农民虽然可以解决温饱,却难以富裕。在西部山区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方针非常重要。一方面依靠大力推广粮食增产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当地的农业资源,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4],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组织科技力量,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使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方特色,防止产业趋同,要寻找市场空白,使开发的农产品在地方及其省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6参考文献

[1] 戴聪,佘宇平.云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3):16-19.

[2] 窦铁岭,张笑归,王铁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1):65-67.

农村发展措施第8篇

近年来,镇雄县委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一目标,按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重视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工作、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从实际出发,坚持“四个三”措施,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落实领导责任,实施“三个一”工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都把发展农民入党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对发展农民入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其纳入党建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和奖惩。在发展农民入党工作中,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分别是本级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全县35个乡镇、244个村(居)委会实施了发展农民党员的“三个一工程”,即每名乡镇党委委员及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个村党支部,每名村党支部委员负责培训1名入党积极分子,每名正式党员负责启蒙1名进步青年,建立农村发展党员的责任体系。

强化培养措施,扎实抓好“三个教育”。一是抓好在校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全县各乡镇中学,都把党的知识的启蒙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完善了培养教育网络,以校党支部为主体的核心网,以校团委和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功能网,以学生干部和广大共青团员为主体的基础网。通过政治课、历史课和团课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的实践教育。二是对广大村民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利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乡镇党校开办优秀青年农民培训班,把教育覆盖到全体村民。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民主与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文化素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2000年以来,各乡镇党校办培训班215期,受教育对象9000余人。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教育。针对农村党员“两偏”、“五少”(“两偏”,即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五少”,即生产一线党员少、少数民族党员少、妇女党员少、青年农民党员少、村组干部党员少)的状况,把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各村党组织指派专人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村党支部委员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心,扎实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注重实践锻炼,用好“三个载体”。一是以党群共富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锻炼。全县各村党支部在党群共富活动中,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特长,落实党群共富责任,提出“三位一体”的责任目标,即通过本身苦干实干,率先致富;协助村党支部和党员做好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综合服务等工作;无私奉献,帮扶有困难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以农村中心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针对农村税费征收、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在农村中心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及时缴纳各种税费、带头推广科技措施等,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以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锻炼。为了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全县244个村(居)委会分别确定了1—2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其组织领导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2000年以来已有352名入党积极分子走上了村组干部的岗位,工作比较出色,群众较为满意。

狠抓制度建设,严把“三个关口”。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制度,严把党员队伍“三个口关”。一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严把档案齐备关,即凡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或发展对象的,做到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花名册及有关统计表齐备。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责任追究关。即在发展党员中,出现违章规定的人和事,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出问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三是实行“六不发展”制度,严把入口关。即入党前没参加培训的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没经过二年以上培养的不发展,党内外群众意见较大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不了解的不发展,不经公示的不发展。同时实行公示制度,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准备转正的预备党员都要进行公示,不经公示的一律不予发展。2001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农民党员578名,其中,占乡镇发展党员总数的78.2%,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党员475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2.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138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23.9%;发展妇女党员96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16.6%;少数民族党员44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7.6%,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基础,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