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0 08:46:32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对策

一、前言

水利工程想要顺利实施,必须拥有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达到经济、安全目的的保证。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必须加强设计管理,认真研究方案、细化内容设计。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设计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状:设计管理过于分散,各个设计部门拿出的方案难以统一;市场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过多,结构不合理,极其缺乏优秀设计人才;监管松懈,工程标准过于复杂,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设计理念陈旧,跟不上时展要求。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除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的最佳效果。由于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设计报告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工作简单粗陋

任何一个水利工程设计工作都是沿着预可研、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不断深入、不断细化的。这一过程不但包括工程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也是方案进一步比较、深入论证的过程。但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设计的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

2.工程设计技术经济观念淡薄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造价中的“量”和“价”已经被确定了。设计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造价中的实体消耗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工程造价中的“价”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随行就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但是由于设计部门考虑不周,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文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3.设计单位缺少为业主服务的意识

由于投资体制的改革,水利项目的开发建设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担负着策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金增值保值的任务,这样业主就十分关心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目前的设计单位对此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对付业主。

4、规划资料的缺乏、规划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工程功能的长期发挥及社会资源浪费。

水利规划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全等因素造成大量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不足,影响规划依据,规划成果偏少,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因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市场行为的干预,规划成果的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影响工程功能发挥。

5、水利设计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工作进展缓慢

水利工程设计由于受工情、水情、地质、地形、业主要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成果千变万化,客观上存在标准设计难以统一,程序受限制条件过多,难以推广的现象,现阶段设计工作中可采用的程序和标准图集较少,大大影响了设计效率,浪费设计资源,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

6、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水利设计工作因受专业的限制,设计人员存在对工程施工的了解不足的客观事实,而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设计中无法通过细致深化的比选施工方案来遴选好的设计方案,设计产品的性价比受到一定的影响,易造成工程的投资浪费。同时部分设计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如何在规范、规程的允许范围之内更好的为业主服务的意识不够,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应付业主,找不到设计与业主要求共同的切入点,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服务质量,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7、设计工作中的一些态度问题

设计工作随着各阶段设计的不断深入,并不只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应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在工程设计中实际情况更多的是,下一设计阶段直接搬用上一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并未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工作,设计方案也未作进一步深入论证,而直接延用上一设计阶段的成果结论。而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设计周期一般较长,设计周期内的水情与工情变化较多,上阶段收集的基础资料可能因此变化而变得不切实际,直接引用就有可能严重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功能。

三、 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

规划是设计的基础,水利规划工作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论证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如何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建议从以下“五上”方面着手: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规划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在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的基本国情水情下,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转变的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已越来越多的把视野转向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生态水利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生态水利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具体的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一、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系统服务作用越来越大。不管在国民生活或产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逐步从单一走向综合,同时,对其利用的强度和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剧烈。现代水利工程在其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灌溉、排涝、防洪、发电、渔业、生态与环境等水利工程体系,而且现代的水利工程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由仅仅重视其基础功能作用转向基础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的复苏繁荣、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必要保护,通过对水量的整合,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污染,提高抗御旱灾水灾的能力,减弱洪水对水域环境的不利作用,充分发挥江河的各种功能,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若要实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与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必须尊重生态环境,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系统,特别是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对质和量的关系,应该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水利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差异广泛存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复杂而多样的地理环境,由此水利工程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作为一个复杂而灵活的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如何将专业设计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性,在对每个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和地理环境,如多雨易导致洪水,少雨易导致干旱,多雪易导致水流冰冻等等。根据不同地区当地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考察规划,并以此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性和安全性、经济性,最终保证水利工程的可行性,以不至于自影响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负荷能力问题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第一是要维持江河本身的用水流量,这是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的根本条件。而在分析水文过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机制的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为缺乏一种完整而全面的检测生态水文的资料,所以,生态系统本身的演化规律无法对未来与现状的水利工程设计理论全面的挖掘出来,现今,我国还没有对水利设计工程所需生态水文数据的资料进行更深的探索,对此的相关研究较少,严重的阻碍了未来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

3、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维系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自古代开始,兴修水利等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的工程项目,在长期的操作中,我国的水利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生态水利工程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经验,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保、环保等措施很难不折不扣的执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落实到位。最后,环境影响和评价制度在我国不够完善,体系还不够健全,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议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关注经济性从上文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来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关注经济性,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生态性与经济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如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所进行的“两江一湖”的规划设计就做到了这些。生态水利工程作为综合性的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如防洪、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需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除了兼顾上述需求时,还应关注生态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性,进而在确保共生符合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基本功能需求。

2、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从现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来看,将生态水文学应用在工程规划设计还较少。规划设计人员有必要加强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进而通过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两者的结合,来有效的明确生态目标在水资源时空方面的规律,进而让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设计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3、加强对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利用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对河流自我修改功能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在建立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从生态系统本身来看,其所具有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层面来讲,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河流自我修复的设计理念,进而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尊重河流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确定最好的生态工程方案,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4、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规划的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规划水利工程及相应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对水源演变过程的研究十分复杂,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和整理,由此得出水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原则解决了片面的治理环境和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还要考虑到外界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流,这样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不是单一的工程建设,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5、恢复和保持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研究发现,非生物环境空间和生物群体之间存在正相关,他们反映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当某个地区的空间异质性越强,表明环境的类别越复杂,越多的物种可以生存进化。相反,当空间异质性越低,环境系统也越单调,群体生物也会减少,由此而导致生物物种的退化。河流的适应系统也是如此,我们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使得河流的净化系统得到回升和完善,这样更有利于水利系统的建设,以至于不再继续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地综合性工程,其规划设计标准和原理是将其中的每个环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紧密联系起来,以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产业生产的需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达到共赢的效果,使之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怀蓉. 永丰倒虹吸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点[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08):1-3.

[2] 阎世忠.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硅谷,2009,(18).

[3] 张丽,罗华超,冯亚文.浅析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0,(12).

作者简介: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划;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1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56

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作为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内提出项目、论证项目、评价项目以及决策项目中成为后续实施项目建设的根本,对项目建设有效进行以及完成后的经济性、合理性乃至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水利基础建设产生良好机遇的情况下,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品质会对项目立项以及水利投资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

1 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问题

1.1 欠缺思想意识

对于水利项目前期建设而言,有些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建设部门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思想意识较为欠缺。对国家水利投资动向以及政策分析不够充分。对全局、局部乃至区域水利工作的整体思维、布局欠缺了解,对根本状况掌握不够充分。没有通过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效加快前期所有方面的工作。没有实施调研、多方调查等,使得项目储备不够稳固、进度延迟、设计不够精良等,令前期工作过于被动。

1.2 规划设计品质较低

设计作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内无法欠缺的一个方面,其令决策意图转变为适合建设法规以及各项技术准则的设计文件,成为设定项目建设以及组织工程施工的重要根据,是建设单位完成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规划设计品质较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勘测设计单位在设计方面的理念不够合理、不够经济。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无法实施。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没有严格把控设计方案,审核不够严谨。

1.3 欠缺与各级的沟通

各级行政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一旦欠缺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勘测设计单位乃至群众之间的沟通,则会酿成不理解上级部门的投资意图及政策的状况,不了解地方政府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资金配套能力以及倾向性。无法为勘测设计单位较好的传达项目建设的目标、标准、意图等,无法及时掌握群众所需的紧迫感,会使得编制规划、申报规划的盲目性以及项目进行的可行性过低。与项目立项、资金承诺、环境影响评估、征地、移民安置等相关单位沟通不足,则会使得手续办理具有工作不明、状况不清、进展过慢的问题发生,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进行有所影响。

2 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方法

2.1 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分类

将水利前期工作做好,先要有效掌握前期工作的性质、方向,了解工作的层次、阶段,对各个时期的工作内容全面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前期工作的内容及步骤,才会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与品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包含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时期勘测、可行性研究、科研、设计以及相关方案编制。专题研究是为了处理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内的主要经济、环境、水利发展、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提升勘测设计能力以及前期工作品质,组建实施的勘测设计行业技术规范、定额管理、管理规定编制、行业标准、设计手册、资料采集、流域基础勘测、整编等工作,且与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关的论证、审查、推广等工作。

2.2 统筹兼顾,仔细规划

水利规划作为水利前期工作的根本,规划的层次以及规划的深度对前期工作成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综合全面、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对前期工作尤为关键。规划需要创建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状况之上,确保水利发展的重点与任务。区域规划需顾及人饮、水库建设、水保、灌溉等方面,完成综合效益。需依照下级规划依从上级规划、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依从总体规划、同济规划互相融合的方针,完成好各个层次的规划工作,为水利前期的不同阶段工作给予依据。

2.3 加强建设项目库

建立水利项目储备库对水利前期工作而言尤为关键,各级水利部门需要通过本区域水利发展规划,依照前期工作分类、规划标准、工程分类等逐步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创建水利项目储备库。并且需及时把项目库创建成果上报上级项目主管部门,为筛选项目以及水利发展给予科学的决策条件。项目库建设工作必须务实,且需协调完善内容,持续补充,真正实现动态管理。

2.4 严格执行规范程序

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所有时期的技术文件深度,必须依照水利部乃至相关部委规定进行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各阶段的上报,必须具有上报条件,且具备相关批文以及审查建议。

2.5 将项目储备工作做好

将中央、省委、市委对于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加快水利项目飞跃发展,前期工作是条件,项目储备是重点。为了良好地进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需要通过相应规划以及上级资金投向,尽快策划,做好落实,极力完成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水利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做好铺垫。因此,综合实际,依照统筹兼顾、整体发展、先快后慢、体现重点的方针完成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2.6 强化与各级部门的沟通联系

以完成前期工作为基础,强化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投资方向及重点。组织相关人员在水利部、省水利厅进行汇报工作,并不断提高与各级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获取支持。令相关部门掌握当期工作与所需,了解水利、关注水利、支持水利,并主要处理各单位工作的进度及不协调问题。因为强化沟通协商,免除了不必要的规划项目。

2.7 提升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能力

本着科学规划设计的理念,全面实施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的方针,本着加快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相融合、城乡区域相统筹、目前与未来相融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匹配的原则,实施水利规划设计。将前期管理严格化,依照基本建设程序标准,把控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透过专家进行评审,逐步把关、集体决策、以免决策出现失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且强化水利规划部门以及团队建设,强化人员引进与培训,令水利规划设计团队真正符合水利行业的发展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对水利项目建设而言尤为关键,只有各方单位真正重视,不断努力,才会真正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康春雪.政府投资水利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1).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投资,控制,影响因素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to surve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vestment: hydrologic calculation, topography and geology explor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s "bas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planning is the "leading", technical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soul"; Im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art,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roject insurance also influence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vestment.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vestment, control, 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只有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要。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加速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发展,就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初期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在目前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紧缺的条件下,矛盾更为突出。如何预测准、管好、用好这些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就要找出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

影响水利水电建设投资的主要因素:

1、勘测设计对投资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地形测绘、地质勘查、流域规划、水文计算、水工建筑、机电和金属设备、概(估)算设计、施工组织、经济评价等专业。勘测设计对工程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的优劣,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为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设计必须经过多方案综合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决不能搞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设计先行,预算早做;要先算再干,不要干了再算。对勘测设计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务必把好勘测设计关,是控制投资的关键。

1.1水文计算、地形测绘和地质勘探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水文资料数据、地形和地质资料数据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工程施工的指导,还是工程运行的依据。这些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既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败,也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投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业主必须从这些基础工作抓起,充分重视水文测验计算、地形测绘和地质勘探,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例如: 我州贵定县四寨水库灌溉工程于1999年开工,因为前期的勘探工作量不够,导致工程施工后,在坝基和隧洞开挖过程中,陆续揭露出一些不良地质段,如左坝肩后部岩体的卸荷裂隙,重力墩基础存在软弱夹层,输水隧洞内岩溶发育,多段出现垮塌,并在洞内遇到暗河等等, 大坝完成至坝高27m,重力墩18m,副坝基础按原设计进行开挖,完成输水隧洞2458m,配套渠道51km。由于大坝基础处理、隧洞施工处理和不可遇见因素的投入,原审批投资已全部使用完,对拦河坝工程后续实施已没有资金保障,工程于2003年宣布正式停工。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 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与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范围内所提倡的绿色节能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建筑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传统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慢慢凸显出来,并且其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节能的要求,建筑给排水设计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是整个城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供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以及循环水系统设计的一个系统化工程,通过对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使水资源在收集、供给、净化、使用、以及排放各环节中实现相互协调,给排水建筑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由于城市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对其建筑进行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高,为了便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整体给排水设计中的给排水设计、某一区域设计中的给排水设计、某一区域的详细设计三个方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给排水系统的整体布局、给排水体制的确定、城市给排水总量预测以及排水范围的确定。而排水系统的整体布局有具体包括建设的规模与用地的确定、给排水工程位置确定以及污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理程度。通过总体设计与分区域设计的结合,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提供依据。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所存在的缺陷

1. 给排水设计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

城市在用水管理上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也给给排水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水利局、环保局以及市政等不同部门对给排水设施进行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工作人员的责任分配不明确以及相关管理法规不健全,导致给排水系统中存在诸多缺陷以及当新情况出现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2. 给排水设计缺乏科学的依据,

进行给排水系统合理设计的前提是要由科学、准确的数据来作为依据,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是收集相关指标、基础数据以及所需的分析工具,而在这其中,水量预测与水平衡分析是整个基础性工作的核心。目前我国进行水量预测工作参照的城市给排水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水量预测方面还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论在总体还是区域层次上没有完善的检测系统来对用水工艺、用水器具以及用水行为进行有效的检测管理;对水资源利用缺乏结构性与综合性的分析;在新型用水技术方面的投入还不够。

3. 给排水系统设计跟不上城市整体建设设计的步伐

就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给排水设计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给排水设计的不完善也给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速度与规模相协调,落后于城市的整体建设步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对于公路来说,往往会出现排水施工的设计跟不上道路建设的施工进度,此外有的排水设计图纸虽然已经设计完毕,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需要进行修改,影响了施工进度,给使工期延长,同时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排水设计的滞后,也造成了一些施工项目没有按照设计图标要求进行施工,设计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合理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措施

1. 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完善我国的给排水体制

目前我国的给排水设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排水体制规划不够完善,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顺利发展。对此我国应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给排水制度与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范围,问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加大对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引导更多的人来对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树立全社会的合理用水意识。

2. 实现给排水设计与城市整体设计的协调

基于城市水系统对于城市整体发展的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使其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这对于推动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的水系统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的用水、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等因素进行综合布置,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具体实施中,应按照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水资源利用的专项规划设计,包括地面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平衡利用;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等平衡;节水计划与污水处理再利用规划设计;水的循环利用计划、水工程的设施规模与布局等。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计划不协调与管理不统一问题,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要注意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的协调发展,确定水资源利用的详细实施与管理方案。

3. 合理进行用水规模预算

水量预算主要包括总体设计阶段的水量预测、总体设计阶段的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设计阶段的水量预测、详细设计阶段的水量预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生活、建设等的用水量都在逐渐提高,城市供水量的增长也与过去有了不同,因此在进行用水规模预算时应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用水情况来进行。

4.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自然界的发展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水资源也是一样,在自然界中,给水与排水是一个统一体,人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将用过的谁进行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结:

给排水系统作为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划是否合理对城市能够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应结合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给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俸文,张真真.简述现代化城市中建筑给排水设计[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07-01.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学 生态规划 景观规划 人工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60-02

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生物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国会要求联邦政府所有机构“在资源导向型项目的规划和开发中,倡导并使用生态信息”。

景观是使某一区域的地表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构成特征,是多素的组合,包括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并由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而在。景观是人眼所见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与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雕琢的作品。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论述在景观规划中要明确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探索和思考。

一、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将生态学运用到景观规划强调的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与知识,并将之运用于规划与变革,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创造更为可居的环境。景观,作为人与自然过程的综合体,也成为现代规划较为多的一个尺度。但在新的时期,大量的经济、社会与技术力量推动着一系列变革,同样,这些变革也影响着全球的景观,如:人口的迁移与消费,城市化,连通性与网络化,科技、经济与政治,文化与艺术,教育与人类服务,全球性与区域性的环境过程等方面。用生态学观点去反思我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收获,而将其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可以提供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观念主要有两种理解方式: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并不损及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而新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未来的环境潜力,依靠利息生活而不消耗自然资本。

因此,将生态学的生态规划方法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将能够综合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麦克哈格对生态规划的框架的总结认为:“适宜与相符是健康的标志,而适宜的过程也即是健康的馈赠。”对于任何生物,人工、自然与社会系统,最适宜的环境即是能够提供维持其健康与幸福的必要(能量)的环境。这一观念并不受尺度的限制,它既适用于在花园中确定植物栽种的位置,也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生态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学与“反规划”思潮

在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基于对现代规划的反思,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规划设计过程当中的“反规划”(Anti-planning Methodology)的思潮业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无疑将成为后现代规划界的新思维。以逆向思维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的“反规划”理论则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如果把“城市与环境”比作“图与底”的关系的话, 传统规划理论是将城市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的;而“反规划”理论则是“图”、“底”易位,将环境作为“图”先行设计{1}。俞孔坚等人就此方面在国内较早进行了尝试,并运用于台州等地的规划实践中{2}{3}{4};彭德胜以沅江市为例,探讨了“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5}。邱强以重庆都市区规划为例,“反规划”理念应用在山地城市空间拓展中。作为“反规划”理论的核心概念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是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规划理念的体现{6}。同时,EI思想的启发意义还体现在强调从单纯的“保护”开始走向利用EI来引导城市的开发,从而实现“EI导向城市发展”途径{7}。俞孔坚,李迪华、李伟等运用EI的理念和对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8}。在我国湿地资源面积逐渐萎缩,质量持续下降,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日趋明显的背景下,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到区域生态安全{9}。因而,对于诸如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价值的自然基底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则应当更加注重其生态服务功能的保护和实现,即将其视为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更为充分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三、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战略

以生态学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我国著名的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先生提出了规划的“十大战略”{5},得到了众多学者和规划者的关注。笔者认为从生态学的视角下来探讨和学习景观规划,他的这一理论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现简要介绍如下:

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

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我们毁掉了太多独具特色而弥足珍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地。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

3.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关。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而结果却使欲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如水泥护堤衬底,裁弯取直,高坝蓄水等等。

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湿地是地球表层由水、土、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5.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稍加注意,原有防护林网的保留并纳人城市绿地系统之中是完全可能的,这些具体的规划途径包括:(1)沿河林带的保护。(2)沿路林带的保护。(3)改造原有防护林带的结构。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市绿地转化。

6.建立社区无机动车绿色通道。利用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和工作及休闲的绿色步道及非机动车道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绿道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完全脱离车行的安静、安全的绿色通道,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学校、居住区及步行商业街相结合。这样的绿色系统的设立,关键在城市设计过程的把握,它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活力。

7.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单位制是中国城市形态的一大特征,围墙中的绿地往往只限本单位人员享用,对围合及领地的偏爱,形成了开放单位绿地的心理障碍。而现实的安全和管理等考虑也强化了绿地的“单位”意识。让公众利用开放绿地的过程,正是提高其道德素质和公共意识的过程。

8.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在现代城市中,公园应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向郊区化扩展,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正在溶解,而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化和开放的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产业园区内,并与城郊自然景观基质相融合。

9.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面积的乡村农田将成为城市功能体的溶液,高产农田渗透人,而城市机体延伸入农田之中,农田将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这不但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得以消费的农副产品,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

10.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在中国广大城市的绿化建设中除了不惜工本,到乡下和山上挖大树进城以外,很难看到各地丰富的乡土物种被有效地使用。城市建设者和开发商普遍酷爱珍奇花木,而鄙视乡土物种;缺乏培植当地乡土植物的苗圃系统。因此,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应作为每个城市未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战略。

四、生态学与人工基础设施设计

相对于作为自然系统基础结构的人工基础设施概念,生态基础设施的另一层含义是“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对人工基础设施采取生态化的设计和改造,来维护自然过程和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

1.自然湿地的恢复及湿地水系的梳理。依据现有河流和湿地进行人工水系疏通与改造,且通过人工修建湖泊等水力设施进行水情控制,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生境多样性,特别是鸟禽生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

2.废弃物的生态化生物处理设施和工程与生态化的能源生产相结合。进行废弃物的生态化生物处理,并将其与生态化能源生产工程相结合,以解决景观内部生态基础设施的要求。在能源选择上,优先考虑如水力、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和循环经济利用模式,提高物质利用率,以生态化的模式,有效地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

3.人工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和构建。在限量的人工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考虑将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景观体验性评价相结合,将景观敏感度分析与生态敏感度分析以一定方式叠置和量化,进行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强调人工小品设计风格与湿地自然纯朴的风貌相一致,取材的本土化;在植被配置等人工景观介入方面也应注重乡土植物系统的合理选择及其生境营造,以达到人工基础设施的生态化。

注释:

{1}弗雷德里克・斯坦纳著.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6.

{2}刘海龙,李迪华,韩西华.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城市规划,2005(9):69-75

{3}俞孔坚,李迪华,李伟.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4(1):1-12

{4}俞孔坚,李迪华.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Z].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2004,115-124

{5}俞孔坚,李迪华,潮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9-17

{6}俞孔坚,李迪华.城乡和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27-31

{7}俞孔坚,李迪华.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A].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C],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8}俞孔坚,李伟,李迪华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1:69-75

{9}彭德胜.“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0.12(5):31-36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城市宜居水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现代城市扩建、改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影响城市宜居水平、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使得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科研机构与管理部门加快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工作,进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目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传统城市规划中,过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这一现象使得城市加快了对周边的扩张与规划,进而使得城市周边湿地、自然环境等收到了影响。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出现,城市周边湿地的含水蓄水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对以往经验与不足的分析。同时,利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以及政府引导入手。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增加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四、注重城市基础设施中生态环境理念的运用

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应注重节能技术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的运用,以此促进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镂空步道板与植草技术的运用进行露天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以此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与宜居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老城区改造过程中绿化工作的开展、注重原有面积中绿化工作的开展。以垂直绿化、垂直幕墙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绿色容积率的价

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

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七、结语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应针对城市建设发展需求以及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运用。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排水规划,市政,排水工程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peopl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needs more and more high. Urban drainage system as a city other engineering facilities to internal normal use of security facilities, to improv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and ensure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life of citizen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engineering project design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examples, urban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existing common problem i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drainage planning, municipal,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及结构的稳固性关系着城市防涝及防治地下水或土壤被污染的生存问题。因此确保排水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1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

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等。而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主要指建设在市政道路上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城市雨水、污水的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

2 城市排水规划存在常见问题

2.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协调

工程实例:

某海滨城市沿江的滨江路道路工程设计,该道路位于规划新区内,新区规划面积10km2是该市新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规划新区内主体河流内江由北往南流入大海。该市海岸潮汐属于不正规日潮为主的混合潮型,最高潮位3.75m(标高采用黄海基准,以下同),多年最高潮位平均值为3.55m,低潮位平均值为-2.30m,20年一遇高潮位3.63m,50年一遇高潮位3.82m。规划新区内水面平均高程0.91m。

规划新区整个场地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小,高程小于11m的区域占84%,小于5m的区域占54.4%,规划新区防潮保护标准采用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整个场地最低控制标高4.2m,规划的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3.5%,最小纵坡不小于0.3%。

按上述的规划,滨江路的道路设计为:路线l为=1.78m,全线最大纵坡0.581%,最小纵坡0.300%,道路中心线设计路面高程4.2m至6.1m。相应其道路两用地高程为4.5m至6.4m。

2.1.1无法保证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排水工程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

本工程设计雨水按就近排放的原则,工程设计范围的雨水管分3段(相应分3个雨水排出口),各段的管道长度分别为480m/340m/980m。3个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分别为4.05m/4.07m/4.05m。由于与内江潮位相比道路设计路面高程相对较低,使各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与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15m,与多年平均高潮位3.55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5m,如果要保证最不利点在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或多年平均高潮位、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年的情况下排水畅通不造成积水,设计雨水管无论采用压力流或重力流设计均不可能达到要求。

可见,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太低,导致了排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

2.1.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地面排水、防洪以及项目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矛盾,只有通过用地合理的竖向规划来解决。在规划新区内类似本工程的排水状况尚存在,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在规划新区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的协调或者是仅考虑提高用地高程会增加土方工程的造价,并且没有考虑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

2.1.3采用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在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雨水设计中对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处理为: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安全潮位是指当内江潮位不高于此高程时,设计雨水管段能在满流的情况下以压力流的形式排水,并可保证排水畅通。计算结果:

第1段管道总长l为480m,最不利段管道l为120m,安全潮位3.05m。

第2段管道总长l为340m,最不利段管道l为260m,安全潮位2.65m。

第3段管道总长l为980m, 最不利段管道l为640m,安全潮位2.65m。

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每一设计管段全部按重力流排放形式设计的雨水管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当然在同样的设计坡度下,由于加大了管径,也增加了工程造价。当出内江潮位高于设定的安全潮位同时下暴雨(暴雨重现期为2年)时,最不利附近区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规划新区内适宜的位置设置排涝雨水泵站。

2.2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的设置站缺乏合理性、系统性的论证

工程实例:

某市新的城市开发区城南区,规划面积约13k,规划污水排放量44300每日,在规划区内污水主干管末端设置了一座规模40000每日的污水提升泵站,即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后才能排至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为城南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道,红线b为28m,路线l为1.9km,设计路面标高为124.526m至127.372m,设计污水管单侧布置,按原规划污水提升泵站在路线中部的西北角,泵站所在位置地面标高129m至132.5m,由于有其他道路的污水管接入,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管的管底高程为112.11m。

2.2.1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

按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进行本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11至15m的长度约为路线长的50%,且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

(1)工程造价较高: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报告,此路段上除局部为d 约1m的残积土外,从高程100m至130m的范围均为灰岩,管渠埋深太大,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

(2)泵站原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129m至132.5m,则泵站的进水池开挖d 为17至20m,泵站的建设投资相对较高。

(3)管渠埋深太大,不仅施工及其困难,今后的维护将是十分困难的。

2.2.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技术、经济论证应结合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当地的管材来源、施工条件及今后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运行、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论证。

3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编制和执行管理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设计实例的分析,现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执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认真做好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使规划内容更符合当地的条件。

(2)在规划编制中应注意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的相协调。

(3)应重视规划的科学的,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避免片面的因素干扰

(4)应重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严肃性,需更改规划时应作充分论证。

(5)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环境水平。

4结束语

城市道路排水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城市道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及城市建设成本,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行施工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要注意改进排水工程规划工作,确保更科学、合理的排水规划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王占军、于长江,《城市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与施工探讨》,《科技促进发展》,2009(5)

[2] 张正文,《浅谈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甘肃科技》,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