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经济本质

互联网经济本质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1 09:07:08

互联网经济本质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1篇

2015年6月13日下午,受中国教导型企业家联合会的邀请,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告别互联网经济 迎接大数据经济》的重要演讲。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最大的东方厅座无虚席,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共计1000多名企业家一起聆听了他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宏观经济形势部分)摘要:

如果把互联网经济比作鼠标的话,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水泥,只有鼠标和水泥通力合作,才是一个没有缺憾的“互联网经济”。过去的20多年,虽然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企业主们的重视,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但并不是每个传统企业都喜欢互联网,有部分企业主认为互联网毁掉了他们的生意。所以目前企业主们在对待互联网经济态度上泾渭分明,而大数据经济改变这一切。

目前,还尚未找到一种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的办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超过三年之后,就基本上放弃了跟互联网的结合,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经济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因为它不能深深植根于实体经济。我曾经多次表示过,中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一个实体经济如果没有与工业4.0去结合,只希望寄托于“互联网+”迟早会出问题。

当下,中国的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徘徊,就直接走向4.0,这就需要我们跨越式的发展,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补上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补上去之后,才能够谈与工业4.0的结合,然后再与“互联网+”初步结合。

但是,实体经济与工业4.0成功结合更是需要时间的打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中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与思维模式都相对滞后,改变这些工人的思维模式难度堪比“登天”。再者,相较于德国、日本这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国缺乏精神传承,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德国与日本的工业化也不可能领先中国这么远。即便是国民们知道了日本的智能马桶盖是浙江杭州生产,但是到了日本之后,还是会一根筋地哄抢,值得我们深思。

所谓互联网经济,不是让市场放弃实体经济,更不是让两者平分秋色、强行结合,而是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追求更高的综合质量,往产业的价值链的上游去走,通过互联网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

在我看来,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工业4.0与“互联网+”也是融合的关系,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做企业的认真思考的是,互联网经济仅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但若不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反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主,这种本末倒置的推进方式将令两者的匹配程度越来越远,最终的结果就是畸形发展。

所以我曾经多次建议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主,对一家企业来讲,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找到跟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向,就不要贸然地去凑“+互联网”的热闹,否则一番尝试失败之后,你将回到起点,失去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宝贵时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包括一些政府部门,过分夸大互联网、信息化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炒作股价和政绩。

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4G刚起步,比4G网络更快地5G就来了。在互联网时代,你的企业没有抓住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的“互联网+”没关系,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大数据经济时代。在此前,宏观经济、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来自于数据鸿沟,而大数据经济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不但能够解决企业决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肆虐全球的疾病、国家之间的战争等许多问题。

大数据经济是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总和,它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一座庞大地球村数据库,世界上的万物通过它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届时无处不在的智能机器设备和各类终端,在获得地球村海量的数据之后,能为人类自动地提供各种服务。大数据经济并不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经济模型已经过时,传统理论也被它所被终结。

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人类的价值体系和经济的发展方式,就如同人类从矿物质里发现了汽油、钢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样。过去传统经济无法解决环境、城市化等各种问题,而大数据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2篇

近来,互联网经济领域新出台的几个新政引起市场极大反响。

从跨境电商“4.8新政”、北上广深“网络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到国务院及各部委对互联网金融连发七道政令可以看出,政策对互联网经济的规范和监管明显加强。这对在宽松政策甚至是“放水养鱼”促进政策下成长、爆发起来的跨境电商、网络约车、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经济新模式无疑是“当头一棒”。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国家互联网经济未来的发展导向感到困惑,一些从事互联网经济的企业甚至表示不知道下一步该停业还是该继续经营。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推动的互联网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中国也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领跑者”,政策的规范只是为了使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无论是作为普惠贸易的跨境电商,分享经济的网络约车,还是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在政策的规范、环境的优化后仍会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实现更为强劲、稳健的发展。

新政旨在规范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

跨境电商进口“4.8新政”的出台已过半年,尽管部分监管政策延期一年执行,但自新政颁布后,跨境电商进口金额下降近50%,风险投资和企业战略投入明显减少。相关数据显示,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跨境电商领域的融资案例除C轮持平外,天使轮、A轮和B轮都大幅下滑,其中天使轮从31起下降至13起。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跨境电商的泡沫化风险、不良竞争、偷税漏税以及大平台的烧钱引流等行为等都明显好转。目前,只有天猫国际、亚马逊、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海外购等具有雄厚资金和流量支持的平台仍坚持采用保税备货模式,一些企业如小红书、洋码头等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还有一些企业表示要“修炼内功”,待政策明朗后重新布局。

2016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关于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企业接入事宜的公告》,提出对接入“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将免费提供客户端软件、清单录入功能以及要求公布了公开进口统一版系统企业对接报文标准,要求企业对于其向海关所申报及传输的电子数据承担法律责任,政策对跨境电商进口的规范仍在持续。未来,“促进+规范”将是跨境电商政策制定的主基调。

除了跨境电商外,作为分享经济典型模式的网络约车也面临新的规范和监管。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明确给予网络约车合法身份,将此类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并对诸如私家车准入门槛、管理权限等细节做出规定,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承认网络约车合法化的国家。2016年10月8日,北上广深相继首批网络约车征求意见稿,最为严格的是北京,要求网约车辆应符合载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条件,除司机需本地户口外,车辆须是本市车辆号牌的5座三厢小客车或7座乘用车,车身张贴网约车专用标识,车辆经营权期限自车辆注册登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8年(或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车辆经营权不得擅自转让;上海要求网约车司机需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取得驾照;广州相对宽松,只表示限车籍不限户籍,按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将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相关数据直接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即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8年;深圳最为宽松,要求司机持居住证即可。《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滴滴专车当期占据了85.3%的市场份额,优步以7.8%位列第二,易到、神州分别占3.3%、 2.9%的市场份额,虽然监管政策严格,对网络约车的市场垄断、对小型网络约车企业会带来相对利好,对民众打车的人生安全等也会带来更多保障。

最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当属互联网金融。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与此同时,银监会等15部委联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央行等17部门公布《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央行等14部委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证监会等15部门联合公布《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保监会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工商总局公布《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及以投资理财名义从事金融活动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互联网金融迎来自始以来最强监管。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对P2P等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其根本宗旨是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据悉,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也于2016年不同时间段分别印发了当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建立和完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的监管长效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保障

近期出台的系列监管政策并非要遏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是在规范后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模式则不应像初期那样无序发展、粗放式发展,应集约化、效益化、高质量发展。审视中国目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状,的确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工商总局对在淘宝、天猫、易迅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国美在线、唯品会、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国内市场主要电商平台上交易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检,商品涉及电风扇、电磁炉、电热水壶、手机、电源适配器、插头插座、转换器、行车记录仪、儿童用品、儿童玩具、家用纸制品、成人服装、内衣、运动鞋、箱包、卫生巾、儿童安全座椅等日常消费品,共计抽检商品503批次,经检测共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占93%。虽然这一检测结果并不能反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全貌,但隐含的问题的确需要认真对待,否则,中国网络强国的目标也只是名不符实。

再看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更是突出。在第三方支付领域,不同支付服务主体因利益驱动引发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无证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现象突出,支付行业秩序遭到破坏,并助长地下钱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对于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问题,央行表示,目前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对客户备付金进行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在P2P领域,大部分网贷机构偏离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务小微和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本质,异化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自保、违规放贷、设立资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线下营销等行为。利用P2P平台的非法集资的案件频发,并有扩散蔓延趋势。互联网保险领域,保险公司与存在提供增信服务、设立资金池、非法集资等行为的互联网信贷平台合作,在经营互联网信贷平台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过程中,存在风控手段不完善、内控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监管,将直接毁坏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增大中国经济的风险。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36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

建设网络强国的基本路径

建设网络强国具有三层意涵:一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模式等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传统产业”和“传统产业+互联网”;二是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发挥“互联网+商贸”、工业、金融的叠加效应,促进互联网经济创新、健康发展;三是引导互联网企业国际化发展,引导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要抢占国际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建设网络强国,除了加强监管、保障网络安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还要鼓励创新,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循序渐进,具有战略意识和长远眼光,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逐步推进,尤其要注重以“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而非仅仅是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其基本路径为:

提高政府的互联网经济管理能力。加快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厘清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异同,形成建设网络强国的共识、理念和舆论氛围,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指导意见。在注册、审批、税收等流程方面推动电子政务,形成互联网经济的政府管理升级。规范互联网经济创新创业竞争秩序,消除市场垄断。

促进各类互联网经济模式创新健康发展。鼓励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各类模式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建立自律性产业标准和规则,规范行业发展。鼓励吸收和引进各类资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防止资产的过度炒作和泡沫化风险。推动建立互联网经济创业园和孵化器,以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创业创新发展。组织相关培训,维护网络安全。

推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改造传统制造业。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励改造传统产业的众筹、众包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生产、贸易方式。鼓励发展促进工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开发、咨询设计、运维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和协同创新平台。

以互联网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完善农村信息化平台和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基于“农业+互联网”的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建立国家和地区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追溯监管体系。推广互联网平台农村教育培训的O2O模式。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共建。

构建互联网引领下的现代流通体系。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智慧流通,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内外贸一体化企业运行机制,对从事贸易的线上线下平台和企业,不设国内外经营区域限制。鼓励流通企业建立互联网平台,推动实体交易与网上交易共同发展。推进商务大数据建设,逐步建立商品数据库、各类交易市场数据库和流通大数据平台。鼓励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按照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平台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机会。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推动农业的精准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网上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的范围,提高农作物产品的经营效益,推动农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是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信息技术的创新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经常说到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存在,使得互联网技术有着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和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行业联合起来,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改造。一些和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的行业在自身的行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得这些个行业的生产力都得到技术的飞升。实体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联合,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及技术创新,进而使得生产也得到一定的创新。

3“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3.1传统观念的约束

对于“互联网+”这样的概念许多人还不是很清楚,毕竟是这几年最新出现的事物,在网上进行农作物产品的销售也是最近几年在农村出现的现象。互联网销售和传统的农作物产品销售相比较有着许多益处,但在农村地区,农民一般都是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的人群,对于网络信息技术不是很了解,并且他们一辈子都是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很少能够接触到在网上交易情形。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不信任网络交易。接受能力比较差,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由于地域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没有办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从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动态,因此限制了互联网的销售模式。[1]从经销商方面来说,在进行农作物产品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只是注意考察短期的利益,但是对于网络销售而言,这样的模式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许多的经销商由此打消了这个念头。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购买农作物产品还是喜欢直接可以看到的东西,对于网上交易的东西看不到摸不到,持有怀疑的态度,严重阻碍了网上购物的发展。

3.2“互联网+”难以打开销路

人们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因此,想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转变成网上的销售模式存在一定的障碍。比如,在线农作物产品的管理以及交易和平台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投入多少的人力、财力等,这些都是阻碍网络销售的问题所在。比如,目前河套地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意识薄弱,品牌化程度低,[2]人们还没有完全的适应网络购买农业类商品的模式,因此,要想使得在网络上进行农作物产品的销售是一件需要仔细斟酌的事情。

3.3“互联网+”农业经济收效甚微

从现在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的网络销售平台已经开始进行运营,有的已经向着农作物产品销售的渠道进行迈进。但是在这样的销售平台中,农作物产品的销售平台只是占到了特别小的部分,带来的影响也很小。比如在淘宝这样的销售平台,人们在平台上购买衣服和化妆品以及生活用品比较多,对于农作物产品查询的就比较少了。因此,可以看出的是,即使有了农作物产品的销售平台,但是在这样的平台上,还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大,人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也不是很多。[2]

3.4“互联网+”网站缺少专业的人才

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离不开大批的互联网专业的人才。然而,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时间并不算太长,因此,互联网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少。专业人才的缺少就导致我国的农业网络相对比较落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就需要提升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问题。只有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农业的互联网普及和应用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作物产品在网上的影响力和销售量。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农民的专业技术和素质都不过硬,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够的,对网络信息的发展接受能力也是比较缓慢的,这对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互联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4.1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从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发展条件能够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提供必要的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根据“互联网+”的社会环境特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显现出更具开放性的全新特征表现形式,从而更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作物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对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开放性特点进行分析,提供了更为健全的农作物产品交易环境,充分满足农户对市场信息获取的需要。农户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农作物产品交易市场的各项实时数据信息,按照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整方针政策,从而实现自身种植规模以及经营战略的调整工作,更好地抵御农作物产品市场的效益波动。同时,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将当前农业市场信息资源按照数字信息化的方式完成高效率的资源整合,从而确保农业产业结构更好地呈现综合性特点,实现农作物产品交易相关联市场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农业运作模式以及生产模式优化效果,努力发展智慧农业。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性特点,在充分落实高效便捷的智能化农业管理,开展农作物产品的研究活动形式,增强农作物产品附加值效用,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2实现向技术型农业转变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背景要求下,必须从根本上发挥农业经济的引导作用,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技术转型过程,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应用和生产运作的高效性功能发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率以及发展质量水平。随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技术型转变进程的持续推进,传统的生产运作模式已逐步被取代,农作物产品种植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对开展农作物产品的电子商务生产模式具有重要建设性指导意义。对于当前我国所处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环境氛围,加大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含量,从根本上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趋势性发展需要。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农作物产品种植的技术理念以及方式选择缺乏新颖,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运作模式,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规律,继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质量水平。通过应用“互联网+农业”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业经济技术化发展与时代进步不相适应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性建设过程。

4.3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由于“互联网+”本身能够为农户们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农作物产品的数据信息,确保农户能够根据自身所种植农作物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时地完成营销战略任务目标调整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所独有的灵活化变革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整体的效益水平。农户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生产运作技术知识内容,转变落后的生产运作模式,在根本上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效率。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科学技术,在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获取稳定的发展动力支持,维护农业等农作物产品的营销策略需求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农村地区种植户通过推广使用农作物产品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交流沟通,从而在拓展农作物产品的销售范围以及受众群体等方面展现出卓越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地区提升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5“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5.1转变“互联网+农业”管理理念

与传统的农作物产品营销模式相比,在农作物产品营销管理过程中引入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从而为更好地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所产生的全新农作物产品营销模式。对于此类新兴的农作物产品营销管理模式,为增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从转变传统的思维逻辑观念做起,按照认可接受的眼光看待全新事物,逐步树立发展的农作物产品营销观念。也就是说,需要对全体农作物产品营销管理过程的参与者进行“互联网+”时代特质的农业经济全新观念的培养工作,确保具备专业互联网络使用技能的人员得到任用。对于国家政府等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注重互联网络应用的思想教育宣传,逐步转变农户、消费者在内的农作物产业销售链参与者的传统农作物产品营销观念。要求农户必须充分了解并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农业经济体系框架结构中所产生的重要积极影响,帮助农户获取农作物产品互联网营销知识内容储备,提升其互联网农作物产品的销售技巧,从而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综合评估判断农作物产品营销的市场规律,显著提升“互联网+农作物产品营销”模式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而经销商需要制定长远的农作物产品营销战略,增强“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认识程度,引导培养农作物产品消费者的互联网络购买消费习惯。[3]

5.2优化“互联网+农业”路径选择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打破农作物产品市场交易的固有模式,必须注重农作物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过程。通过采用多种销售策略方式选择,更好地为农作物产品销售提供资源渠道。

5.2.1创建信息数据库农作物产品本身具有一般性的特点,但是为更好地展现农作物产品的影响效果以及销售数量规模,需要数据库信息资料作为支撑。按照构建数据库的信息资料收集要求,对农作物产品销售市场内多种农户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特别是对于农户的初级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同时,对于农作物产品消费者的初始交易期限,农作物产品购买需求和偏好程度以及交易品种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记录,逐步创建形成农作物产品的营销数据库。通过对农作物产品销售全过程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及综合性的深入分析,细化数据库中的农作物产品消费者,挖掘潜在客户,为该类客户的农作物产品消费需求进行量身打造营销策略措施,从而提升农作物产品的销售量,增强农作物产品的销售效率规律探究。

5.2.2创设网络社区选择性创设网络社区,对具有共同消费偏好的人员借助互联网络的技术表现形式进行网络社交平台集合。也就是说,以农作物产品销售为基本核心原则,构建创设网络区域化管理群体,随着该类人群数量的持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集合潜在的农作物产品消费者,从根本上印证了“互联网+”农作物产品营销策略,成为重点的消费培养对象。同时,引入已经参与农作物产品交易的人员成为互联网社区平台成员,进而开展网络平台区域内的农作物产品交易经验交流,为农作物产品促销活动注入的宣传动力。

5.2.3优化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价值对于“互联网+农作物产品营销”的结构框架体系,将农作物产品包装按照用途细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种形式,因此,对于农作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平台来说,优化农作物产品包装表现形式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使用相似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包装,因为“互联网+”销售模式规律下,客户订单的数据信息较多,对同一类型的农作物产品采用相似包装可以有效地节省包装设计费用以及制作成本支出,便于客户能够快速的寻找自身所需农作物产品。更有利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农作物产品可能存在的艺术品收藏价值需求,提升整体农作物产品档次和品质。除此之外,对于农作物产品的包装优化必须考量消费群体的客观条件需求,所以注重分层级的设定农作物产品包装。“互联网+”时代下,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作物产品销售面向群体范围十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偏远地区的农作物产品包装实行更为保鲜的包装形式,对于有送礼需求的客户匹配相应的礼盒包装等都是更好的提升“互联网+”农作物产品销售量的方式。随着“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时期,注重营销策略的使用,展现多样化的营销模式,转变传统农作物产品只能采用线下的消费方式观念,注重农作物产品包装的作用功能发挥,从而更好地扩张农作物产品的消费群体范围,通过营销方式提升品牌的价值,实现农作物产品销售数量提升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目标。[4]

5.2.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古板的农作物产品营销观念,必须在推进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农作物产品营销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通过开展农户范围内的培训活动,逐步扩展农户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宽度范围,增进农户的培训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作物产品的生产水平,提升农户整体的综合素质知识积累。站在农户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本身农户的人员数量较为庞大,但是专业性的人才却寥寥可数,特别是对于“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储备程度不够。因此,增强农户参与全新的互联网络农作物产品销售的培养机会,采用针对性的重点培育形式。对于农业内具有突出作用的种植大户以及农村专管部门机构人员进行前期细化的培育工作,包括农作物产品营销知识的内容讲授以及“互联网+”的综合能力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推进“互联网+农作物产品营销”专业人才的培育计划进程,进一步引领我国农村内农作物产品销售的经济发展过程。对于农作物产品营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此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处于初创阶段,但是随着互联网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农作物产品的销售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适应农业经济转型的需要,[5]终将有利于实现“互联网+农作物产品营销”产业人才的孵化培育。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4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和应用性,包括常见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在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一经提出就在各行各业引起反响,随之被应用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之中。笔者提出“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介绍了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目标、基本构架和各个子系统模块,并提出发展这一新型模式可能会遇到的现实障碍,对这一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提出及内涵

 

1.1“互联网+”的兴起及内涵“互联网+”这一概念正式传播开来是源于2015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关于“互联网+”的含义众说纷纭,该研究引用国家信息中心的规范定义: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行业的本质化、数据化[1]。

 

1.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传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照自愿加入、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组建,按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以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经济组织[2]。当前比较兴盛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都属于这个范畴。2006 年 10 月中央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定义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3]。

 

1.3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对于“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在“互联网+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相关研究中有所提及,并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统一概念。结合“互联网+农业”及“互联网+商业”等其他行业的信息,该研究将“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定义为: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相结合,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新模式[4]。

 

2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探析

 

2.1构建“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目标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进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信息、分析数据和预测趋势的功能,突破时空局限,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克服资金不足、盲目生产、资源浪费等症结,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规避市场风险,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为合作组织成员和顾客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适应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进而带动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

 

2.2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基本构架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由单一的技术或者工具直接构建而成,而是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由多个功能子系统复合构建而成。根据各个组成子系统重点功能上的的差异,将“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划分为内部模式和外部模式两大组成部分。其中,自动化、精准化的智能生产控制子系统和传播快、针对性强的现代农技农资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主要针对合作组织内部发挥作用,构成内部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子系统和可追踪、可配送的现代物流体系子系统的重点放在对外交流方面,构成外部模式。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基本构架见图1。

 

2.3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主要子系统介绍

 

2.3.1自动化、精准化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智能生产控制是指以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3项基本功能为基础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广泛使用智能控制设备和技术,使农业生产的主要作业和决策均由智能化机器和系统完成的控制系统。类比物联网的基本框架,可以将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分为感知层、传导层和处理层3个层面,其中感知层主要是利用各类传感器将作物生长的自身状态信息和周边环境信息准确、快速地收集起来形成信息源;传导层则通过各类有线和无线传导器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处理层在分析告知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设备的可靠控制[6]。各层的基本关系见图2。

 

2.3.2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 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可以直接沟通农户与顾客,充分发挥B2C、B2B的优越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产品销售时主要有2种途径,其一是与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和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借助已经迅速发展的电商来发展自己,如阿里巴巴公司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村一淘宝”,京东更是多次强调服务好农村“最后一公里”,这些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其二是积极构建自主的销售平台,真正实现与顾客的直接联系,增强了销售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降低经营销售的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电子商务子系统模块见图3。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在销售上,该合作社建立绥滨大米官方网站,利用OTO、B2C等形式,在中国网库、黑龙江绿色食品商城等多个交易平台开通电子商务,在淘宝、微商城建立销售店铺,注册微信公众号,招聘电子营销人员,实现管理信息与销售信息现代化。合作社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销售点,负责与大型超市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合作,将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3.3传播快、针对性强的现代农技农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资农技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用于收集来自各个方面的种植、生产、销售和运输的信息,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的弊端,为合作经济组织各方面的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014年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市场规模为9.3万亿元,农资市场规模超过2.2万亿元。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主要通过农业电视节目和农民自身经验2个途径来获得,导致缺乏判断的科学性和信息量的充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运用信息服务系统,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可以通过网络主动收集各方面的农业服务信息,向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网络咨询,与大型农业公司进行服务联系,从而为自身科学生产、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奠定坚实的基础,其运作模式见图4。

 

如成立于2014年2月的“云农场”,作为一家农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等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截至目前,云农场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16 000多个村级站点,市场覆盖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十几个省份。通过这类农资平台,农民能够打破农资服务的时空界限,获得更可靠准确的农资信息[7]。

 

2.3.4可追踪、可配送的现代物流体系模块。运用互联网技术,形成产品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由源头到餐桌的可追踪物流体系,明确责任体系,以此倒逼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农产品生产操作,提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给农产品的流通带来了带来了机遇,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具备独自承担运输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与物流公司建立联系,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作用。

 

如大庆市肇州县著名农业企业老街基与黑龙江政府一起搭建起一个质量平台,拥有独一无二的“质量追溯系统”。根据自己产业下的种植基地,从原材料开始标记,标记能够做到精确到每一个农作物。将原材料加工成可出售的商品时,每一个商品都会有自己单独的二维码,使得出现问题的产品可以快速地追溯到源头,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证。

 

3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主要作用及发展障碍

 

3.1“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主要作用

 

3.1.1有利于降低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升级。 组织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图3)和信息服务系统(图4),通过整理市场需求信息,实现客户需求与农户供给的准确对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农民分散的个性化供给和需求聚集起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减少搜集信息和付出劳动的成本[8]。当前逐渐流行的B2B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意义就在于利用互联网联合数量巨大的小规模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与采购商、消费者之间便捷、廉价的交易。

 

3.1.2有利于全面提高合作经济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能够大量、及时地向使用者分享信息。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系统(图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掌握更广阔的市场信息,及时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可以借鉴其他组织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可以向外界引进对口人才或者转移组织内部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向外界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促进资本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能够在组织内外,进一步促进组织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合理配置。

 

3.1.3有利于提升合作组织生产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互联网信息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及时性和多元性,大数据技术可以精确地预测客户需求,农户据此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为确定农业生产结构提供指导,科学地确定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建立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图1)可以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施肥、浇灌、包装等环节进行智能控制,节约了人力和资源成本。例如数控技术、光合感应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掌握作物生长和机械操作的实际状况。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农民的生产操作提供指导,为农业人员的培训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互联网+”在生产、流通、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促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为依据,以农户利益为出发点向智能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9]。

 

3.2实施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

 

3.2.1缺乏具备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由于城市生活条件优越,工作机会较多,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城市,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人才障碍。如何吸引到既具备专业性操作知识又具有农村组织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

 

3.2.2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互联网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10]。

 

3.2.3参与农户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和技能欠缺。 虽然互联网技术近几年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的普及度仍然较低,农民主动利用互联网信息来指导生产实践的意识和使用技能仍有待提高,要克服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采取课程培训、人才指导和定期座谈会等形式对参与农户进行培训和教育。

 

44卷13期樊文翔等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探析

 

4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发展展望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结合带来了“互联网+农村合作经经济组织”这种不同于“互联网+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的崭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型模式是由

 

智能控制、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等4个主要子系统构建并融合和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优势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的效率。虽然这4个子系统都已经在一些部门和地区的组织取得过成功经验,但能否高效率的相互结合并推动“互联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农村实践,尤其是面对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人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意识和技能薄弱的现实不利环境,更需要政府、社会、科技工作者和农村工作者共同发力,改善现状,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和规模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5篇

1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互联网应用范围不广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仍采用集市批发等传统的销售形式。销售者不仅难以获得基本的利润,甚至会造成农产品滞销及供销不均等情况。例如2015年山西吕梁红枣滞销和2016年春节期间城区大蒜价格高居不下、农村地区则大蒜滞销,这样的情况在农村的销售市场中屡见不鲜。随着时展,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更难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2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专业人才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生活,而农村地区极度缺乏适合高素质人才就业的岗位,造成人才流向单一的局面。负责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人员,互联网思维不够系统与完善,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参与到农村的生产与生活中,没有很好地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

1.3农产品种类复杂

种植业是农村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种植仍是以农户自家自留地为单位开展的,每个农户所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不同,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的产业优势,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互联网应用成本较高

对一些地势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架设的成本以及使用效果都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互联网推广造成了较大的阻力。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很多农民家中根本没有接通互联网的条件。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此所产生的恶性循环,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效果[2]。

2对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优化

2.1政府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引导

政府应强化对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与普及,以此为基础,积极帮助农村的经济管理与发展。同时针对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也应加强融入互联网技术,强化互联网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此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吸引更多的互联网优秀人才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在经济层面,应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提供资金支持,必要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与引导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技术发展。

2.2增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宣传,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消费方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农村地区的经济,一方面要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网络素养及上网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农民群众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挥程度。为此需充分引导农民加深对互联网的理解,提升农民群众对互联网的使用意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农民群众培训学习必要的互联网技术,普及与推广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农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效果,激发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和使用热情。当农民群众掌握了互联网技术,并将其应用在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中时,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及销售模式,获取更大的市场,赢得更多的利润。对市场而言,买家也能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减少了农产品的浪费[3]。

2.3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必要性,支持与鼓励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引导建立规范的电商产业园,并对电商产业园提出了“品牌推广、质量安全、物流集散、技术支持”等相关要求。2016年,我国各类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初具规模,产业园的数量占全部电商产业园数量的12%,进一步印证了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的广阔发展空间[4-5]。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率不高,二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为此政府需继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培养农民群众学习计算机技术。在物流发展方面,也应予以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各大物流品牌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此外,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保障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6]。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6篇

电商是一个不断被演化的词汇,最早看到电子商务的时候是一个落魄的词,我们很难用什么词描绘清楚,也许今天来看,用“电子商务经济体”好像比较贴切,但未来五年、十年这个概念会不会被替代?我也不知道,因为它发展太快。

新政之后会给大家带来信心,这有三层含义: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按可比的物价,IMF已经测算出中国的购买力已经超过美国,这是对美国人很大的震动,对阿里巴巴上市也是很大的震动。

未来的时间仍然是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爆发期,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镇痛、前期刺激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叠加。经济驱动技术的发展,技术又驱动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升级必须要由技术升级,当产业又由技术升级驱动的时候,这个产业是不会停下来的。

所以当中国更大规模地利用技术和新商业驱动的时候,这个脚步就不一样了,电子商务恰恰是这样的东西。从整个淘宝的交易规模、从整个中国交易规模超过美国来看,我们应该看到这不仅是给我们一个信心,也给中国电商一个信心。

我们从“克强经济学”基本逻辑出发,调整结构,就是新产业要转型升级,这个升级还不是句号,不能一句话讲完,所以调整结构是后面发展动力的潜在储备。稳增长背后最重要的是就业,今天网购的发展会给中国带来上千万的就业。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今天的政策不得不支持电子商务,因为支持它就相当于支持整个经济三角关系。最终就是今天正在做的,就是“简政放权”。等市场活力释放出来以后,让互联网把垂直互联网体系和行政制度打破,把它碎片掉,把它变成可支配的经济要素,用它构筑新的商业体系,机会就越来越大。这是我看到从整个宏观和国家政策改变的认知。

未来受益于这样改革红利的背后,其实更重要的是看到增量的市场,就是改什么,不改什么,以及传统和互联网的讨论和争执是不是在替代。

我们可以看到三块大增量:第一块是八项规定,把当官完全没有效率的时间挤出,这个挤出的盈余会释放给终端;第二个是农村市场,在三四线地带有大量的潜力,而这些地方没有商业基础设施,是块巨大的蛋糕,未来要有方式、办法、途径加入进去;第三个是跨境电子商务,所谓“买全球、卖全球”,要让世界经济体系的东西卖到中国,而不只是把中国的东西卖出去。所以供应链的服务体系、技术标准、全球网络经济规则的制定是未来增量市场值得看到的地方。

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背后还是互联网对整个传统或者各个领域的颠覆和重构,今天批发产业集群、制造业、金融、房地产、能源都在讨论互联网问题,因为第一波、第二波的改变已经开始影响第三波。很多中间环节被剔除之后,很多行业随着技术社交化使它可以重新构建一个未来。

看到这个变化之后,就可以看到它改变的基本逻辑是从消费者端开始的。今天品牌商的地位开始降低,更多是由服务商主导的消费者倒逼制造商自己去升级自己的电商化,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的变革以及金融的变革,就随着逆向的互联网化在发生。

我觉得这个过程在未来五年会加速进行,如果从零售端回看到批发、零售、生产,已经是全数据化的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经济体,所以未来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

这个过程中,产能、生产线和档期也被当做商品,卖的是供应链,大部分的淘宝商不知道供应链,但今天开始挑战供应链。这种全流程、全数据的大规模在线定制,可能是未来下一步我们的看点,能不能大规模的呈现,取决于制造商自己的升级,取决于中间的流程商插入式的改变,这会倒逼制造商的转型。

看完宏观,再看微观。微观要看C端,C端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主力消费人群,要看到3亿网购人群中,40%是20岁到25岁的,再过五年他们会变成25岁到30岁。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是左边的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右边的人,左边的人是学会如何去超市和淘宝店买东西,而右手边的人生来就在互联网上,天天拿着手机,没有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就活不下去,所以在这样的体系支撑构筑出来的商业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商业回归一定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数据升维,是重新回归本质。不要以为产品为中心就是商业的本质,今天的产品是被消费者创造出来的,价值链也变得和B2C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重新评估价值链的价值。

未来要走消费者为中心的走向,未来是消费者的数据在中间,所有的商业链条是围绕产品设计实现商业的设计。我认为未来五年有机会可以让更多商业主体转为下面的商业主体,中间人会出局,那些零售、分销、甚至品牌商的中间部分都会出局。从更大的尺度来看,就是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零售、大规模定制、C2B模式的背后,有海量的品种、小批量和快反应,这个范围经济是大家要关注的。

2016年可能会看到更大的倾向,也许淘宝会超过沃尔玛。这不是一个中国企业超过一个美国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互联网经济体、互联网商业超过一个靠传统供应链组织起来的商业体系的问题,是一个在线经济、网络经济全面超过零售业巨头的问题,这背后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五年一定会发生。

今天讲得最多的是讲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这样的话题到处散播。我两年前去中央政研室参加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会议,四个老总和我一起参加了,有一个民营老总谈到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我摇头,他认为我不同意,他说互联网音乐是不是音乐。后来我也跟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互联网音乐不是一个互联网加音乐的概念,而是一个化学反应。

很多年前有人在讨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不是商务,其实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假命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商业的本质肯定是交易,肯定是成本,肯定是利润。今天的市场产生了最大的改变,它是混合的,但它逐渐有了新的商业本质,新的商业本质就是产销合一。

所以当新的经济讨论商业本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是客户。什么是客户?买卖关系是客户,但互联网金融时代讨论的是用户,互联网经济说的是用户,用户使用叫客户,我可以告诉你互联网的本质是交易、是价格,这是一个术的问题而不是道的问题。

当大众创新以及消费者全程参与产品创造的时候,其实产品的生产、交易以及产品的使用,已经分不清B和C,分不清企业和个人,或者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和个人的边界已经消失,所以未来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很值得讨论和反问。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央电视台一分钟讲完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的时候收入被百度超越这件事?这就是一个创立十几年的企业可以超越创立五十几年垂直垄断的企业,这个整个媒体传播行业的里程碑的背后是什么?它的背后有深厚的商业逻辑。中央电视台有几万名员工和几十万供应商一起共创媒体的收入和渠道,但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引擎是由机器创造内容,它是由每一个参与的人创立的,所以每天有3亿人参与搜索引擎。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创新;支持基础;实践路径

1“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内涵

“互联网+”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信息挖掘、技术升级、信息与技术充分应用的数字化技术。利用“互联网+”的辅助,可有效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互联网+农业”是在“互联网+”功能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贯彻落实到农产品计划、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产业。其中,“+”代表的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直接拼凑与组合,而是结合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农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进而促进农产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使互联网为农业生产与运营提供有效支撑,全面推动农产品实现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简单而言,“互联网+农业”,就是将传统农业产业链以互联网的方式转化成新型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向新业态方向继续发展。当前,“互联网+农业”主要实行了三种相对有效的模式:①在生产领域,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涵盖范围广的智慧农业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精确化,减少劳动力及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农产品的时空分配效率,为农民、农业争取最大化的经营效益;②在流通领域,接入互联网,构建农业电商模式,使农产品流通由原来的线下单一渠道转化成线上线下共同流通的渠道,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高效销售;③在产业链方面,使互联网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即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使更多人的能够获取农产品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并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和融资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互联网+农业”的竞争力。

2“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基础

2.1农业生产愈加趋向规模化,农业发展需互联网支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利用局面形成。尤其是在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后,我国农业生产与经营明显趋向规模化。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规模化还不够成熟,粗放管理现象严重。尤其是在资金周转、农资产品大批采购方面,缺乏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基于这个农业生产与发展现实,我国农业向前发展亟需取得互联网的支持。尽管我国已有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构建生产资料电商,但其经营模式还不够完善,互联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2.2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向前发展

我国中央机关曾在2015年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粮食与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了生产发展的重点。同时,中央部门高度强调,必须要积极贯彻落实农业科技,使互联网农业转化成解决农业发展困境的主要方向。而后,相关部门为推动互联网农业落实,又提出了一些意见,明确提出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使农村农产品能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良好的农业服务,推动农村电商加快网上购销对接,进而全面降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还特地出台了清扫“互联网+农业”发展障碍的相关政策,为农产品实现互联网化提供了较良好的优势环境。直至今日,我国各地依旧高度倡导支持农村电商向前发展,使“互联网+农业”真正落实到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经营中,实现“互联网+农业”更上一层楼,并反过来助推农业经济向前进步。

2.3农村网络普及,农业产业互联

网技术条件具备近年来,随着网络迅速普及,农村居民家中几乎都配备了完善的基础信息设备。如当下,光纤、宽带进村,农村宽带提速工程全面开展等,就是在农村网络普及理念下执行的具体工作。其次,我国大部分农业经济产业都已开始贯彻落实云计算、遥感等互联网技术,农业经济已由原来的技术荒漠转变成了新兴技术“当家作主”,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再者,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工具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我国农业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合速度,线上线下互通,共同推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趋势明显。而且据电信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成为了网民增量最大的地带。随着未来互联网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农业”将拥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3“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3.1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智慧农业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首先要在现有“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创新智慧农业。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举措:①将互联网及其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肥灌溉的效率,节约农业经济成本,并保护环境。如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功能,能够使农业经营的每个步骤,包括育种、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都实现数据精细化,进而提高农业经济创新效率;②利用物联网的功能加快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物联网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将农业经济信息采集、通信等集合为一体,使规模化农业经营者能够通过远程控制等方式管理农业生产、销售等事宜。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体系实现了感知技术、GIS技术等技术的集成,有利于各地区农业机构的数据共享与农业数据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率;③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如引进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加快农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在农业物联网基础上构建符合畜禽生长实情的优化调控系统;建成集智能感知、传输等为一体的农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率;打造专门监测农田水利、病虫害情况的智能信息化系统,提高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监测能力。

3.2创建并完善农业电子商务

如果说创新智慧农业是农业经济创新的首要步骤,那么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则是最直接的创新表现。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并不是帮助农民更好地买卖农产品,而是帮助农业经济更好地明确其消费导向。即市场需要什么,农业才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农业才生产多少。由此可见,创建与完善农业电商的最主要目的是转变农业经济的传统经营观念,使农业经济纳入互联网思维。据悉,目前,部分农村已开始构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农产品网络交易愈加活跃。而且,部分农村地区也逐渐回归到市场端口,全面扩展网购市场,企图利用推广网购来提高农业经济的水平,使农村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足够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创新农业经济过程中,还可设置具备中介性质的、专门解决用户低订单密度问题的“中转站”,使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实现有效流通。通过这种设置,农产品销售速度还可适当加快,规避农产品买卖信息的不对称风险,提高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3.3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必须要先明确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链。首先,毋庸置疑,借助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重新塑造农业产业链,能够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问题。如解决传统产业链中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脱节问题、农产品销售的合同问题等。据悉,在传统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买卖时,双方一般以口头协议为主,违约风险较大。但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农业产业链则不同。它不仅为农产品买卖合同提供了良好社会信用监督环境,还能够通过搜索、索引等方式借用其他同行的电子交易条款制作纸质合同,实现农产品交易双方良好合作,规避不必要的买卖争执,提高农产品买卖效率。其次,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还要特别注重培育具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全面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增强龙头企业的信息专业化程度,进而推动龙头企业成长为一个竞争力强、影响广泛的企业。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改造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优化生产过程,确保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效率与质量能够同行;四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形成相对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五是在农业经济生态圈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农村电商,并使金融业务逐渐和农村经济相互挂钩,实现大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从而有效满足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研究

3.4构建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

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看,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农产品市场相互衔接的准入机制,扩大追溯范围;②结合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打通农产品的“种子”到“舌尖”流程,实现信息互通,上下游质量追溯无缝对接;③以标签的方式记录农产品所有环节的数据,并尽可能让扫描终端全面读取农产品标签,包括农产品的生长区域、生产环境、质检报告等所有信息;④针对该互联网追溯体系存在的漏洞,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的追溯有法可依;⑤加大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作用的宣传,向消费者全面普及相关的质量安全知识。同时,若在农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通报全社会,使农业各生产环节都能意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4结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管是二三产业,还是农业,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都离不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农业运营模式乃至农业经济融资方式,都将大大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坚持在“互联网+”视域下,构建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

互联网经济本质第8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让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共享成为可能。互联网强大功能推动下产生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创新 经济发展

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无论是日常工作学习还是科技的开发、运用与创新都需要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互联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帮助人们实现了对大数据、大制作的收集与处理。在网络技术不断被细化、深化的今天,也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到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事业中,希望能够挖掘出互联网更大的经济价值,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国家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互联网经济作为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产物,自从诞生之时起就有着新事物的全新的生命力,它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与动力,使我国能够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及时捕捉到各方面的机遇。互联网经济与互联网产业是密不可分的,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媒介,对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都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同样的,没有信息产业的崛起,也就没有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与输出,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相连,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生产水平,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的论述,深入挖掘其内在意义,希望为我国经济的长足进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一、互联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潮,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军事等其他方面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不得不说,我国互联网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有所不足。传统行业一直以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而近几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状态良好,互联网产业几乎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并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传统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市场已成熟甚至饱和,部分企业产能过剩,成本过高而效益过低……如果不及时采取新的策略,很多传统产业将步履维艰,难以进行正常的产业运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为传统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它将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二)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受传统经济模式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并不合理,第三产业贡献较小。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互联网经济深入各领域,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传统产业也在不断转型。作为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市值位居亚洲榜首的腾讯可以说是我国互联网经济下的第三产业的成功案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开辟了互联网产业的新时代。不仅如此,传统产业中的第一、第二产业也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不断优化升级,注入创新活力,在新的时展要求下,更加具有适应力与创造力。

(三) 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下,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加剧,“毕业即失业”已不再稀奇。而传统产业日渐饱和,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贡献率也并不高。同时,大学生经过大学几年的教育与培养,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对传统行业职位并不十分合适,而这些要素正是互联网行业需要具备的特质。互联网行业需要新的想法,需要活跃的思维与创造力,大学生的引入,必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更多的造力。可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就业可以说是互补的,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使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走在世界前沿。

(四)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应当时刻保持积极向上而又谨慎前行的态度,紧紧抓住互联网经济为我国带来的经济活力。互联网经济下,我们能够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国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密切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增强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更加丰富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二、推进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互联网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我国互联网经济起步较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发展追求速度而忽视系统建设、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加深。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法律建设并不完善,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经济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加强互联网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快速行动,将互联网经济置于法律的严格监管之下,保证其有一个健康发展、秩序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各行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互联网经济也因此日趋激烈。为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研发核心技术,使企业在互联网行业领域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完善我国互联网经济盈利结构和模式。互联网经济涉及领域广,带动性强,我们可以由此出发,深入挖掘互联网经济下的每一个环节,完善盈利结构与模式。互联网经济与传统行业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传统行业缺乏一定的创造力与活力,而互联网经济也不能紧紧依靠广告、媒体娱乐来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将二者的经营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传统行业的基础性发展优势,又融入互联网经济高效、便捷、信息量大等等的特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另外,还要增强对互联网新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