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1 09:07:09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学涯职涯规划;调查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简析

在从事五年制高职三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学生广泛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校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未来道路没有清晰的方向,对现在学涯缺少明确具体规划,而学校对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学涯职涯规划缺少专门的指导。

二、研究目的

为了尽快解决此问题,促进学生稳步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我校教师心理小组于2015年5月份开始,对五年制高职三年级九个班270位学生做了学涯职涯规划情况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向学校提出面向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进行学涯职涯规划指导的建议。

三、研究时间

从2015年5月开始至2016年5月(整一年时间)。

四、研究对象

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全体性、同质性、科学性,参加测试的对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我校2013级五年制高职三年级九个班在籍学生;第二,思想品德好,身体健康。

五、研究人员

我校教师心理小组全体成员及2013级五年制高职三年级组教师。

六、调查统计分析

从上面表格中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和确定;学生对长远目标、学习生活规划、每天的目标等,不能准确定位或虽然有但不能坚持;学生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等不能自觉落实。学生在学习成绩与生活中遇到困惑时,能寻找改进和提升方法;能认识到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提升自己学习内动力;学生认为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为专注力等;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最大的困难是社会多元化、选择困难。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我校2013级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需要以下升学和就业方面的指导:①对自我深入了解(兴趣、性格);②能力提升(专注力、执行力及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③对大学各专业具体了解:哪些学校设立哪些专业,专业具体学什么?分数线是多少;④社会对哪些专业人才有需求?⑤对具体职业的了解;⑥不同职业需要对应什么样的性格、能力和专业技能;⑦各种不同职业待遇;⑧如何缓解心理压力;⑨如何坚定信念;⑩如何学好薄弱学科; 如何协调自己、家庭、教师关系; 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学校在构建学涯职涯规划指导方案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七、 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借鉴国内外在学涯职涯规划指导方面的先进经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从国家、政府到学校一般都O有专门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在国内,一些老师创立的新精英网站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

(2)形成专家指导、家长配合、教师专业、学生投入的多维主体参与的模式。学涯职涯教育涉及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专业知识,需要专家指导,也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应邀请家长参与,给予学生支持。

(3)建立学生学涯职涯规划的三级辅导模式。通过开设讲座―团体辅导―个案指导三级辅导模式,统一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得到针对性帮助。

(4)探讨如何以符合学生需要的形式进行学涯职涯规划指导,如通过人格测试和气质类型等测试、讲座、咨询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价值观等选择自己未来方向。还可以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了解职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5)将学涯规划和职涯规划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设定长期目标(职业)、中期目标(专业)和短期目标(学业),提升目标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6)借助相应的平台和工具对学生进行学涯职涯规划辅导。包括网络平台、阅览室、学校学涯职涯资料库、图书、报刊、杂志及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学生档案库。

参考文献:

[1]张进清.跨境高等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邓宏宝.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3]王英靓.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2篇

【关键词】MBTI;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达714.8万人,这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借助MBTI性格类型理论、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等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工具,来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测评手段和工具,但是MBTI是当今全球最权威、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测评理论。它主要通过识别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以确定适合被试者的岗位特质和工作特质,从而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

1、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同时由于其测试信效度良好,因此中国很多高校开始应用MBTI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专家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采用MBTI理论而不是职业兴趣的理论,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岗位特质、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提出其所拥有的优缺点及给出适合的发展建议[2]。而且MBTI理论在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指导中应用相当广泛。

喻良涛等利用MBTI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性格类型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同,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3]。陈国胜等结合MBTI理论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研究,提出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应对策建议[4]。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采用包括MBTI理论在内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利用MBTI理论等测试软件开设有关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项目,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测评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5]。邓永超运用MBTI理论加强对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6]。潘国刚阐述了MBTI理论等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大学生在高校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后的认识和应用[7]。朱晓蓉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研究中将MBTI理论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性格探索的主要工具,给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议[8]。笔者所在的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入学始就结合MBTI理论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学生性格特征档案,并且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四年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2、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MBTI施测师的专业性。MBTI测评有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其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而这有赖于每一位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MBTI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以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向被试者详细解读MBTI测评结果并提供关于测试结果的意见反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很少有老师具备心理测量学专业知识,或是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等专业资质,因此常常出现MBTI测评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的现象,这样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二)MBTI量表的权威性。MBTI量表从问世到现在经过多年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商业性职业测评机构改编的MBTI量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评结果,应该采用权威的、专业的测评量表。目前各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表版本,有的用这个版本有的用那个版本,或者直接引进某些商业测评机构的测评软件,而没有认真考察提供测评量表的机构是否有比较权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技术顾问,是否依托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而使MBTI测评结果失去其参考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三)MBTI分析报告的准确性。MBTI通过分析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最终形成十六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均有其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等。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指导老师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人格类型就提供一份包含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宜的职业领域和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且同一种人格类型的分析报告几乎完全一致。他们没有根据学生MBTI问卷的具体得分进行再详细分析,甚至在做完测试后,没有与被试者再进一步沟通,对测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这样的分析报告是不准确的,如果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性格类型就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误导。

(四)MBTI测评的连续性。MBTI探究的是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针对面临求职择业的应届毕业生,MBTI测评也主要应用于应届毕业生,且每个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只进行一次MBTI测评。这样可能会因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而导致测评结果出现误差,使测评失去其参考价值,从而无法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MBTI理论正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效地应用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目前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MBTI施测师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施测师全程参与MBTI测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专业认证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测评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师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因此高校要加大对MBTI施测人员的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建设一支专业认证MBTI施测师队伍,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测评。目前MBTI量表有10多个版本,市场上还有专业版、体验版、精简版、改编版等不同量表。为了让MBTI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MBTI量表时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信效度高的测评量表。有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引进了有关机构自主或联合开发的职业测评软件,如果其中涉及到MBTI量表时一定要跟供应商确定该量表的权威性、专业性。在得到MBTI结果后一定要面对面详细地跟被试者沟通解释,帮助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提供MBTI结果报告时一定要专业、详细、严谨、全面,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将MBTI测评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随着个人经历、思考学习而渐渐成熟。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将MBTI测评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中。同时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定期连续地对学生进行MBTI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便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成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因素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6):80-82.

[2]郑之新.职业生涯设计的若干问题――职业指导师的重要素质和技能略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70-72.

[3]喻良涛,赵慧娟.基于心理素质测评的KAB创业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40.

[4]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等.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3-95.

[5]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73-75.

[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生涯教育的需求。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分析发现医学研究生生涯规划有如下特点:自我认知程度高;职业探索存在不足;个人调适有待提高,就业信心较为乐观;职业决策导师影响最大;生涯规划元认知较差,生涯教育需求大。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考研身份都与生涯成熟相关。结论医学研究生存在很大的生涯教育需求。

生涯教育一词,由美国的马兰德于1971年提出[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9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2]。生涯规划是指有系统的引导生涯选择,以展现个人的生涯自主和增进生涯适应[3]。在国内,生涯规划和生涯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医学研究生的生涯教育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1 研究方法

舒伯(Super)认为:生涯成熟是指人在既定的生涯发展阶段,对环境和机体需要的准备程度[4]。根据其生涯发展理论,把调查定为六个维度: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个人调适、职业决策、生涯元认知、生涯教育需求等[5]。经试测、修改、专家审阅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中发放问卷400份,涵盖所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数据分析采用SPSS14. 0软件系统,量表采用4点量尺计分法,对调查内容是完全正向肯定的记4分,比较肯定的记3分,不太肯定的记2分,完全否定的记1分。经过分析,得出结果。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样本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和56%。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25岁。

2. 1 自我认知程度高,职业探索存在不足

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对自我的了解得分较高,相比较而言,对职业世界的探索略显不足,特别是对就业政策及法规的了解度更低。对职业探索的滞后客观上是由于一年级研究生在院本部而不是在医院学习,对以后主要的就业市场医院的了解途径受到限制;主观上由于还是一年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还没有到很迫切的程度,而同时管理部门也没有提供相应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对于法规、政策的淡漠说明医学研究生法律意识还不够强。

2. 2 个人调适有待提高,就业信心较为乐观

如表1所示,入学以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是很高的,学习压力总体比较居中,学习计划性和未来生活的规划处于水平位置,对于目前的学习状态,表示不满意的学生略占上风,但未来的就业信心还是比较乐观的,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比较清晰。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高度的专业性和较大的市场需求使在校学生对就业表示出一定的信心,而专业发展路径的定向性也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清晰。

2. 3 职业决策导师影响最大,性别影响就业得到认同

如图2所示,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于职业决策影响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导师、父母、恋人、朋友和同学。导师在学术上的地位、对本专业的了解、在本行业的人脉等因素都是导师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对于“先就业后择业”观点的认同,得分为2. 62,说明学生总体上对此观点还是认同的。对于“性别影响就业的认同度”得分高达2. 85,目前的研究生大都经历过本科就业,因此对就业的现实情况有一定了解,就业过程中的男性性别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2. 4 生涯规划元认知较差,生涯教育需求大

如表2所示,学生们对“生涯规划的含义”认知程度不是太高,而另一方面,又认为生涯规划很重要。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未来发展存在职业困惑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给我们一个不小的警示:并非是读到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就没有职业困惑了。有职业困惑愿意求助专业人士的学生和愿意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学生很多,说明生涯教育与咨询存在很大的需求,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相关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职业规划状况与研究生的个体属性,如年龄、考研身份、性别等都表现出相关性。(注:** Correlation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1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5 level(2-tailed). )

3. 1 性别与生涯成熟相关

表4示,男性比女性在生涯规划的很多维度上表现出优越性。在生活规划、就业信息搜集、就业信心等方面优于女性。在遇到职业困惑时,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求助专业人士,女性也更愿意参与生涯规划活动,这说明男性即使碰到问题,也比女性更少愿意求助专业人士。

转贴于

3. 2 年龄与生涯成熟度相关

如表5所示,年龄越大,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了解自我、职业探索、就业信心等方面都越好,对生涯规划元认知也更好,相应地,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困惑就越少,生涯成熟度越高。

3. 3 考研身份与生涯成熟相关

如表6所示,按应届毕业生、待业考研、辞职考研、在职考研的顺序,对自我的认知、职业的探索和生活规划的程度呈递增的趋势。这表明,总体上越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生涯成熟度越高。

4 结论及建议

4. 1 研究生生涯教育应引起重视

在开放题中,有81位学生表达了希望开展生涯教育的意愿,其中有5位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生涯教育,表达了想了解的强烈愿望。有学生说,“希望多开展生涯规划的讲座和培训,因为即使读到硕士、博士阶段,很多人仍然还是迷茫的。”数据显示医学研究生对未来的就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不乏困惑,因此,广泛开展医学研究生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应引起重视。

4. 2 生涯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开放题中,学生们对生涯教育的内容比较关注。有17位学生说“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多位学生建议要多提供往年的就业去向等信息,让低年级研究生对未来有更多了解;也有几位学生建议邀请医院、科研机构、公司等的职业人士来介绍各行业的情况。的确,医学研究生对职业探索的不足,在生涯教育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 3 生涯教育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不少学生建议采用生涯教育讲座的形式,有多位建议开展个别咨询,有2位学生建议把生涯教育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在信息时代,生涯教育也应有更广泛的载体,这也是调查中学生们表达出的意见:有学生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考虑开通咨询热线等。生涯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同时需要有丰富的形式作为支撑。

4. 4 生涯教育应尽早实施,贯穿所有年级

有9位学生建议生涯教育要尽早开展,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生涯发展是连续的、动态的、前后影响的,学生的生涯教育不是仅仅毕业生才需要的,生涯教育要实现全覆盖,贯穿所有年级。

4. 5 生涯教育应由专业的生涯教师实施

联合专业的咨询机构,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咨询和辅导,这是几位学生所特别提出的。这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实施生涯教育的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多是由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进行,由于缺少生涯教育的专业背景,教育效果也难免受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生涯困惑并不少,生涯教育需求也很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医学研究生中及早开展行之有效的生涯教育。让我们呼唤:生涯教育的时代早日来临。

参考文献

[1]Edwin L. Herr, StanleyH. Cramer著,余鑑译.终生之生涯辅导与咨商[M].台北:国立编译馆, 1999: 38.

[2]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4): 365-366.

[3]林清文.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4:12.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教育咨询服务系统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民办高校

2008年以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看起来很被重视,先是被列入必修课,各年级全面展开,各级职业规划大赛轰轰烈烈地举办,GCDF、TTT、职业指导师等培训项目纷纷展开,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首先,来源复杂且专业水平欠缺的教师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广受质疑;其次,职业规划教育归口不明,令全校性的教育规划和协调难度增大;第三,缺乏具体考核指标体系或评价标准,很难直观地显示出教育成效。

民办高校在经费来源和师资培养方面先天不足,其经费来源有限,主要依赖与学费收入,且大量的资金不得不用于学科建设、硬件投资。整合全校的各种资源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并将职业规划教育归口问题、教育内容纳入统一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来说,非常关键。

如何使投资方和学校管理层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在招生、学生管理、专业发展以及就业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愿意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和师资培养力度,需要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咨询体系、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民办高校自己的生涯教育咨询服务系统。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分时段、师生合作的教学体系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为36个学分,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四个时期进行。

第一,新生入学教育是一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及的机会,在充满憧憬的学生心中种一粒种子,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建议2课时,以讲座形式进行。

第二,大学课程开始之后,学生对专业、学习方法、自我、大学生活满怀好奇,也有着很多的困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领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逐步完善自我概念,可以使用测评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非正式评估的手段;进行相关职业领域和社会环境的探索,通过课堂或网络逐步了解未来的职业环境;学习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步决策,并进行计划。建议16课时,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主要是介绍方法、推荐书籍和实施初步测评。

第三,大学专业课程结束之前,学生对专业认识比较充分,即将考虑就业、深造、创业等方面的决策,此时需要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可以是讲座,对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介绍;可以是课程,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开始做就业前的准备。建议8课时,以讲座、课程、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形式进行。

第四,大四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之前,存在困惑、不安和担心最多,此时帮助学生树立走入职场的信心,也给予学生脚踏实地和稳步发展的引导。建议4课时,以讲座、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形式进行。

二、建立涵盖课堂、校内、校外多方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并非独立地存在,而是融在大学生活的各个地方,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外实践。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对校园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和引导,学生则作为主体在其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1.在课堂上体验自我与他人的职业生涯观念的区别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职业生涯课不是为了学习职业生涯的理论,也不是掌握那些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知识,而是掌握方法去规划个人的未来。普适性的理论对学生个体来说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有何体验,对自身有何反应,对内心有何触动。

2.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是形成职业素质的土壤

除了课堂上的体验,学生最常参加的就是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他们在其中能够体验合作配合和孤身行动、坚持和妥协、工作的困难和收获的不易等等,很多职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在此时慢慢形成、沉淀。有怎样的职业生涯目标,将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选择和面对实践活动;任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以在人生中留下痕迹,为未来职业决策、行动产生影响。

3.社会和学生共同作用的校外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初涉社会

校外的社会活动,主要是企业提供的假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体验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了解的职业。学校需要在企业及职位的选择上,审查企业资质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组织企业进行实习生的招聘;帮助学生进行薪资和工作条件谈判;实习过程中继续跟进指导,不能因为学生在企业实习而免去自己在教育中的责任。

社会活动的主要角色是企业和学生。企业提供职位和机会,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因此希望选拔优秀的学生;学生在各种实习机会中也会选择相对感兴趣的、专业对口的或条件好的企业。比较完美的结局是企业满意学生的实习表现,将学生作为正式员工聘用,或者对学校的教育产生良好的印象,愿意保持实质性的联系,继续接纳学生实习。

也会有些社会大型的公益活动或赛事,招募志愿者或临时岗位,学生通过竞聘获得职位,在工作中与形形的人相处,通过体验、观察、交流或者访谈,能够得到广泛的职业信息,对职业认知更加深入,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有时可能产生新的火花和创意。

三、基于师资建设构建能应对团体和个体困惑的咨询体系

1.针对具有共同特点或共同困惑的学生设计的团体辅导课程

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困惑,这也是前面分阶段设置课程的基础。在课程和实践之外,学生仍然会产生种种困惑,常见的有新生如何面对入学后的种种茫然,学生面对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或找工作时的选择困难,实习前的焦虑和担心,或者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却不得不读的烦恼。团体辅导的课程可以预先设计、运作成熟后可以普及,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某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状况临时设计。

2.针对有较大困惑的或毕业1-2年的学生实施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在开展了普及教育、测评、课程之后,学生仍然存在矛盾、困惑,这种困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活状态,需要职业咨询师提供较为针对性的辅导。通常需要较多的时间,咨询师陪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找到造成现实学习、专业或职业问题的原因。

面对毕业1-2年的学生,也应该继续提供职业咨询服务。这个阶段学生跳槽频繁,对职业的体验更多,困惑也会更多。为历届毕业生提供职业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也能与社会保持紧密接触,为在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知识积累和更新。

3.打造职业化的职业咨询师队伍

不管是授课、指导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实习,或是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离不开的就是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化意味着从业者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熟悉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测评技术,对学生有着充分了解、理解和包容,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有着深入了解。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说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单纯是讲台上的师生关系,而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挚友关系。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起到导航灯的作用,能够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兴趣、愿望、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自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不够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师,有可能误导学生,制定的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相差甚远,或者替代帮助学生决策,看似帮助了学生一时,却造就了未来的更加茫然和更多困惑。

打造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需要选拔有一定知识背景、工作经验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教师担任课程设计和个体咨询的主力,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纳入到职业生涯教育队伍中,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新方向,不断收集和关注学生的困惑,不断保持对社会职场变化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在实践中操练和督导。实现了职业生涯教师的个人成长,对学生的成长帮助更大。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务为辅助的短期和长期质量评估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有效,会影响就业率、招生数,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还需要研究,因此其效果不能用就业率、招生数来评价。必须建立起适当的质量评估体系,以检验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健康有效地发展。这种评价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以教务为辅助,通过选拔对职业生涯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生涯学生社团,组织和参与职业生涯教育评价和监督。

第一,短期效果的评价在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课堂教学、辅导、咨询和实习实践,可以采用专门设计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团体辅导满意度调查、个体咨询意见反馈的方式。困难的是对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评价,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他所参加的活动、实践和实习等都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因此在学生参加每种活动之前,都可以举办职业生涯教育的宣讲动员,让学生带着充沛的职业发展意识去实践,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学到了与未来职业决策、规划、素养或是能力方面的知识并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期效果,需要跟踪毕业生1-2年,仍然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之后,在职场发展的情况和困惑以及建议。一方面了解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影响,一方面也收集了对校内职业生涯教育的改进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承担职业历程的预测与整体规划。包括一系列的过程,即从学习到工作最终离开工作岗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摸索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就业指导及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与培训,减少学生择业盲目性,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不断的深化改组,现代经济制度确立,管理现代化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高度重视职业规划。在第三产业中专门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人力资源咨询职业规划机构。由于我国在此方面发现起步较晚,加上缺乏经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职业规划方面抄袭欧美日韩较多,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生根但未枝蔓叶茂。

国内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未形成量体定做、因地制宜的系统规划,目前还属于完成任务临时突击的无的放矢状态。据笔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指导老师较少,个别学校找一些校外机构做几场专题报告,零散而不集中,典型而不系统。就业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及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课程很少关于某专业的实用性、信息量大的实践分析,主要集中在所有专业的融通性理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有限。很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还停留在收发协议书、盖章、签字等行政性的事务职能,从内容和形式上均看不出就业指导,更有甚者一些就业指导中心从来没有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从学生身上获取利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就业指导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是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

自1999年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均高度关注。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每况愈下,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招聘会、宣讲会、建立就业网站、对口沟通等多种方式提高就业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尽管各方都在努力,短期内部分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大学生就业瓶颈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要长远解决,需要洞察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即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要脱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明确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对用人单位来讲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前景发展脱节。其二,未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要求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贯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要转变思路,不仅仅将学生送出校门,更重要是要辅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定位自己,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因此从大一新生开始,就业指导就要迅速展开。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学习的知识,获取相应能力,在毕业择业方面能够做出正确选择。该观念转变的主体是大学,核心是就业指导中心,辅助是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及相关教师教辅人员。

(2)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大学要构建职业生涯培训教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立体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级,第一,学校层面。学校校长及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专业研究职业生涯培训的教师,主要做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指导各个二级院系。第二是院系层面。由院长或副院长牵头,本学院相关知识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主要从院系实际出发落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同目标管理,分层进行,院级层面主要深化和细化学校层面的设计,根据本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特征设计。除校级院级层面之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广大学生参与实施。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社会较少,受各方面影响,学生在职业生涯决策方面存在困惑,专业指导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3)整合资源扩展平台。我国职业咨询发展起步晚,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和人才缺乏,现有咨询机构资费标准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现有专业咨询机构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大学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西方晚,专业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基于此,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校外资源,整合资源为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平台。

(4)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外界作用总是有限,归根结底,学生职业生涯需要自身进行积极探索、思考、挖掘,在实际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积极计划自己的未来职业,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环境,学生成长经历,短期内对自身定位,对未来职业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平时学习任务较重,难免会开始热情高涨,最终骤减直至放弃。因此需要学校范围内以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组建职业生涯探讨小组,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合理规划,克服困难。在该环节,大学辅导员的指导和督促对学生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实际上一个辅导员管理学生数量较多,工作量颇大,需要校方给予资源配置支持。另外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学生并合理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6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现实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政策,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同时,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求职经历,只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或校外的一些兼职活动,不能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盲目认为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自然就会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发展的问题上过分依赖于他人,比如“借鉴学习”“克隆复制”他人的职业生涯。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8%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很淡薄。

(二)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就业的热点在不断变化。一些热门专业等到毕业时,有可能已经转变成冷门专业,那么他们就面临着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大学生中多数人认为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计划跟不上变化,也就觉得没有做规划的必要。但实际中,职业生涯规划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每个人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预见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对个人后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体系不完善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辅导,但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学校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非常有限,信息平台建设也有待改善。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与学生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大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由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实际上由于这些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业指导的内容过于空洞,仅仅是走形式而已,实用性较差。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这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大学一年级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使他们认识自身兴趣、了解个人能力、探索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到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以后,再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引导,要求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不断地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做好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应主动思考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学业生涯规划,便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具体是指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订出大学期间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实施方案。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剖析职场情况,只是将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模仿照搬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这是大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的内在原因。

科学地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明确目标,从而不断地督促自己、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所以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形势,冷静思考、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确发展前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建立高素质职业辅导队伍,积极开展咨询辅导

职业测评可以提供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但它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由于测评本身的局限性和实测过程中的干扰,在结果上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职业辅导老师使用一些非正式评估手段,包括座谈会、谈心等帮助学生解除疑惑,然后协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仅仅依靠职业测评是不够的,还需要咨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评估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实际操作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以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需要。当前,高校也可以加强与专业的职业生涯机构合作,借助他们的职业测评产品、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资源和良好的职业培训师资,共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7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指个人发展和企业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无论是员工个人还是企业自身都是有现实意义。

(一)对员工而言,组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同时帮助员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将各种分离的事件联系起来,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二)对企业而言,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建立多形式的职业发展通道,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把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统一起来,形成生命共同体,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说,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缺少实践经验。很多企业把生存、扩大市场、取得业绩作为第一要务,更多关注的时企业效益,而无暇关注员工,也就谈不上为员工做规划了。从主观上说,由于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素质还尚未成熟,加上管理者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未正确认识。

(一)缺乏正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自身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往往简单认为提高薪酬待遇、福利水平是留住企业现有的人才和引进外部人才的有效激励措施,而忽视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没有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企业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个全面的认识。管理者往往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事情,和企业无关,而且很多员工根本就不知道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回事。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没有在这方面财务的财务预算,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自然就处于零阶段。

(三)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业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几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人才发展模式。在很多企业里员工职业规划与管理做得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没有能力去做,或者说他没有相应的工具。

三、有效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

措施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晋升通路是否通畅,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这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愿景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吸引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本身前途堪忧,也谈不上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开发。在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案,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与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1.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人员情况建立相应职业发展通道,使具有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所有人都在拥挤的管理跑道上。

2.建立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为促进员工发展,培养管理队伍,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管理职务任免办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结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倡导公平竞争机制,推行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对满足晋升、降职条件的员工予以晋升、降职,对有突出贡献者实施破格晋升。

(二)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使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机会,从而有计划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把握和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机会。

1.提高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引导员工深刻了解组织的目标、岗位的要求,使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使员工能够把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与组织的兴衰荣辱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应当让员工认识到,在组织发展与变迁的趋势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进而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仅应当有目标,有规划,而且应当随着组织发生的变化,及时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提供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仅靠其个人力量所能解决的问题,相反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及其可行性需要得到来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咨询和指导,从而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切实建立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

(三)多途径开发员工的能力

能力开发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保证——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能力开发的条件。能力开发的措施可以包括培训、工作实践和业务指导等。

1.教育培训

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更快地体会到岗位的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较少的失误和浪费,得到更好的产出。

2.工作实践

工作实践可以是扩大现有工作内容或工作轮换。通过这种时间,可以给员工提供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机会,同时能够给员工提供多通道发展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培养多面手人才的方法。

3.业务指导

业务指导是一套主管或资深人员在工作现场直接传授工作技能及相关知识给现场员工的一种有系统的教导方法。这是传授现场技术及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员工正式培训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

(四)进行检查评估与反馈修正

1.检查评估

企业应成立独立检查小组定期组织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独立检查,评价各个部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执行结果。把这一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让各个管理部门在实际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同时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析员工是否达到或超出目前所在岗位资格要求,距离下一步职业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2.反馈修正

反馈修正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一方面检查小组在检查评估结束后,向各个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人员反馈评估结果,要求其就工作不足之处做出改正;同时被检查人员向检查小组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另一方面检查小组向员工反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分析前进途中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或者建议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只有做到这点才算是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五)制度与保障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流程运转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需要,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组织实施、考核评审、成果运用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使职业生涯规划中各职级上升的评价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纳入了日常管理范围,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不断总结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落实责任

组建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组长,各事业部副经理与部门经理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部门各职级通道、岗位要求的审批、人员定岗及转岗研究决定、考核测评审核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该领导小组的运作,定期召开会议,计划和总结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并负责保管与及时更新。

四、结束语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200—02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一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为了有效地实现自身价值,顺利谋取职业并逐步取得成就,每个人都需要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路径进行全面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有意识地进行专业知识、技术与能力等的储备活动。随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相继展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逐渐得到了高校、职业学校的重视,纳入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没有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待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中引起重视,真正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作为实现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护理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层面

1.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不足

高职(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14~16岁不等,基本还是离不开父母呵护的娇娇女,她们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和价值观、职业能力等还处于懵懂状态。她们虽然就读了护理专业,但是仅有很少的学生是出于了解和喜欢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意愿抑或是上不了高中的无奈选择,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今后要从事的护理职业更是一头雾水。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足,必将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和空洞,个性化不足。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漠

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对职业生涯规划毫无概念的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习而已,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缺少基本认知。表现在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学生工作部门每学期都布置的要求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敷衍应付,不少学生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交差了事,完全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潜意识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二)学校层面

1.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但仅仅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可谓是一次性的教和学,没有后续的、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教育指导体系。

2.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人才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由德育课老师承担,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而德育课教师欠缺规范、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受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局限,在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时难免力不从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信息,每年举办一次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洽谈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参考意见的几乎没有。陪伴护生学习生涯五年的年龄稍长的班主任,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门外汉(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很多人没有真正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被要求督促检查学生工作部门每学期例行布置给学生必须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业,不得已去学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根本不能为学生提供全程的专业性指导。

3.个性化辅导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参与各种竞赛获奖的优秀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相关理论、类型、步骤,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整齐划一的程序化教学内容。优秀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展示能够参与的学生很少。课堂教学或作品展示,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缺少了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为规划而规划。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对专业认同才能为职业生涯设计比较实际和清晰的职业目标。针对大多数学生无奈、被动选择护理专业的情况,学校要在学生入学初,利用入学教育对学生作初步的专业介绍,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前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产生认同感。学生认同了专业,就能激发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可行的学习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校应转变育人理念,统一思想认识,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更需要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为确保工作的常规、长效性进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培训,倡导师生更多地关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