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9 16:16:50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1篇

【关键词】影视动画专业 实训教学 项目设计

【课题项目】湖南省十二五示范特色专业子项目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项目编号:1137901C04-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11-02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实现高职教育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影视动画教学作为我国动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连接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动画教育规模极速扩展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对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建立面向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师的设计知识,使教师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联系起来。

一、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许多国家都积极践行实践教学思想,并且产生诸多颇有影响力的职教模式,这些模式对世界职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视动画专业隶属于艺术设计大类别之中,从德国双元制、美国从70年代的生涯教育运动,90年代的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直至当前的从学校到生涯理念的职教发展走向,在知与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自主与他主等导向上有了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对实训教学思想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德国的职教思想及模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思想主要有项目教学、引导探究教学,在加州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中,其特点为:①企业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来看,理论内容是服务于实践内容的。②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③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多样化学习和情境学习环境的设置。④以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发现,对高职实训教学的探讨最初多偏重于如何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角度来探讨实训教学问题,而后来的研究则聚焦于对局部问题的关注,如在国内动漫类特色教学实训体系上,包括了由浙江海洋学院文仕江提出的“实验教学模式”,由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李高峰提出的“以项目导向的职业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顾严华教授提出的“多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对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关系的处理上作出了根本性的变革,确立了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这些无疑为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切的课程框架。也有的学者尝试着从系统论视角对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进行研究,如有学者从建构主义的实训教学理论出发,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提出构建:“职业能力目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些研究大多注重实训教学体系内容的研究,很少有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高职影视动画专业“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依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动向,精准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时间空间合理配置、渐进式多层次、项目化实训”的基本思路,探索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职业岗位要求,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进行真实项目训练,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

实训教学项目化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与基本实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以校内仿真实训室为主体、工作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以“项目工作经验的获得”为目标,实施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实现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条件、环境与实际工作的条件、环境基本一致,知识学习和技能传授同步进行,技能形成和项目实施融为一体。以实训教学项目化为突破口,通过师生工作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为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进而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分析研究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实训教学的项目设计进行研究,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形成仿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性质不同,单一项目、综合项目渐进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包。借助校内“仿真实训室”、“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实施“模拟与实战结合”的实训教学。

三、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计研究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教育三年六个学期可分为四个阶段,采用分段、分方向、分层次、逐渐累积的方式,围绕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基本素养、专业单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影视动画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逐渐累积的递增式教育过程,每个阶段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难度也要随之递增:

第一阶段:2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从基本素质提升入手,通过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动画设计、游戏动画设计前期策划、创意技能和软件使用能力,同时以讲座和座谈的形式进行职业道德培养;

第二阶段:2个学期(第三、四学期)通过真实项目、商业项目实训,并通过项目实训课堂、校企合办职业竞赛等多渠道提升职业精神和岗位素质,重点培养学生新媒体动画制作、游戏动画制作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

第三阶段:1个学期(第五学期)进行真实项目、商业项目演练和实战,同时通过项目实训课堂、顶岗实习实训和毕业生回校座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岗位素质和核心技能、拓展技能;

第四阶段:1个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或原创项目、商业项目的制作),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实训教学分阶段项目设计图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把理论知识和项目制作融合为一体,每个阶段的理论教学都以项目为支撑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注重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由于众多项目的引领,实现教学生产一体化,学生获得充分的实习实训机会,优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能在合作企业获得正式带薪岗位,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就业。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走出一条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路径。

四、高职影视动画专业“项目化”的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项目”包括模拟项目(为知识体系服务,完全虚构出来的项目)、真实项目(曾经承接过的典型而富代表性的商业项目)和商业项目(当前承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现实项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入校企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向纵深推进“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特别是入校企业商业项目为载体,将商业项目引入课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一致,教学环境和条件与真实生产环境和条件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习标准与企业标准一致。此外,由于项目的开发与合作既锻炼了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未来工作的理解和与企业的联系。

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项目实施教学,也可通过一个项目带动多门课程共同实施。所有的案例都是模拟或真实项目、商业项目,这些项目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或共同制作。如教师导入校内动漫企业正在或已经生产和开发的项目,使商业项目的完成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商业项目按照制作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的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与实践。老师就是该项目的导演或者项目负责人,学生通过完成他所接到的典型工作任务,由此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职业技能。

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态,开发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改变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代之以主动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更为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快速更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2篇

关键字:素描;色彩;动画专业;教学

美术基础课程一般意义上来讲即是素描和色彩课程。对于动画专业而言,素描更多的是培养造型能力,不论二维还是三维动画或是游戏动画,都是以造型能力的培养为先决条件。色彩则是色彩搭配能力和动画背景、场景的绘制能力。首先从素描教学在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作用以及针对动画专业要求如何开展教学这两方面论述,接下来再对色彩课程如何加强与动画专业衔接,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要求等方面展开论述。

1 素描教学

(一)高职不同专业对素描的不同要求

一般高职类艺术设计大专业需要素描课程的是环境艺术、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动漫设计、产品造型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都需要基础的造型能力,需要在素描课程中进行训练和提高,同时这些专业对素描课程的需要又有区别,例如平面类专业注重画面的构成多一些,素描n程的重点是平面形体的重新组合和再创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空间中形体节奏和韵律,光影和结构素描的相结合,形体结构与空间的相结合;数字媒体及动漫设计专业不仅注重形体空间造型,还要注重画面构成,对于学生进行素描训练的重点不仅要有人物各形体的造型能力培养,还要有场景空间透视能力的塑造,以及画面分镜头构成语言方面的训练。对于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要求更多一些,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引导,还要与其他专业区分开,不能笼统的按照一种素描教学方案实施。

(二)素描在动画专业方面的重要性

动画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是科技、影视、绘画、音乐、建筑、戏剧等诸多领域知识的高度统一。在一部动画片中,绘画设计是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创作者进行动画创作的基础条件之一。作为一个优秀的动画设计者,其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空间的把握,场面的经营位置,以及绘画节奏的理解,都是跟素描的培养分不开的,而此时所说的素描应该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是更加贴近动画专业或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素描训练,这也是本文下面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三)以动画专业方向为例,素描课程的建议

1、学生的学习观念上

对于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调整,一般进入高职校的学生都经过了高考美术考试,对于美术应试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尤其是在素描绘画上,形式和内容都很程式化。而考入高职院后进行专业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抛弃那种应试美术观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放在专业方向上,而不是应试效果上的突出。此时动画专业的素描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应该是造型能力和形象设计能力以及速写表达能力。

2、教师的教学理念上

加大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动画专业或数字媒体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性,在绘画上多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积极性和持续性的训练,以学生的实践过程为重点,放低对结果的看重,主要在入门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为重。此时可以更多的引入一些动画影片创作的花絮以及国内外优秀动画人创作手稿和视频教程的赏析。

3、实际教学操作上

加大对专业方向上投入,更多的从人物造型,形体塑造,结构把握,比例准确,动态优美,以及场景的绘制,透视的练习等方面上的训练。可以通过大量的临摹已有的优秀动画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四视图、动态画、人物效果图等方面入手,从专业要求出发,更加贴近专业方向。还可以通过观看实际的案例获优秀的动画影片,通过截图分析动作,临摹动作,来达到理解创作意图以及镜头运用。通过视听结合的观赏优秀动画影片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贴近专业,培养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影片中的风格、色彩、画面、音乐、动作表演、镜头等等都是一种学习。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种有针对性的动画专业素描课程开设最好是本专业的老师来进行。其实,在此扩展开来说就是对该专业的所有课程安排的统一性、目的性要求,承前启后的连贯性要求。所有的课程开设都是为专业服务,包括文学赏析、音乐赏析等等。

4、在课程延展方面

可以通过命题四个漫画创作的形式,一个主题一个漫画,培养其故事性和绘画表达能力相结合,图文并茂,画面组织能力和镜头语言的运用。这也是对想象力和造型能力的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进行写生。人物写生或场景写生,然后对写生完的素材再创造,人物上进行提炼,概括,达到符合动画人物造型的形式,场景上也是不断的精简或艺术手法上处理,更符合动画背景需要。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课程更加贴近专业,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2 色彩教学

把色彩课程融入动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加强与动画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本文将在下面的段落中主要探讨如何有效的集合专业特色上好色彩基础课程。

(一)动画专业色彩教学

针对一些院校担任基础课程的老师大都是偏向纯绘画领域,缺少对动画专业的了解,不明确色彩基础教学在动画专业上的目的,不善于根据动画专业天特点进行施教。在教学中,大都是按照纯绘画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于专业侧重点不够突出和明确,致使与专业脱节,最好的办法则是动画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基础课程教学,其次让美术基础教师采用一些方法加深对动画专业的了解,通过阅读动画相关书籍,熟悉动画专业培养计划,明白基础课程在动画专业上的帮助和作用,更多的与专业教师沟通联系,听取专业课程上课的内容,结合实际制定与动画专业联系密切的、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而改变基础课程教学偏离专业的现象。

(二)具体的问题和对策

新生入校应该尽快抛弃应试美术高考的训练思维和作画方式,专业上的要求则是更加准确性、严谨性、统一性,甚至是线条的简洁,表现力强,能够适应动画制作的需要。以色彩学习为例,无论哪种专业的色彩教学大都习惯以水粉技法为主,而以水粉技法练习为主实施教学在动画专业中的意义不大,因为水粉技法对于多数美术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水粉技法在实际动画创作和动画设计中应用较少,实用价值不大。

针对上述的原因,动画专业的色彩教学应该简化传统型的水粉教学,可适当加大或偏向水彩技法的教学,增加彩铅或水溶性彩铅或马克笔的教学内容,哪怕是教学尝试。水彩技法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掌握,而且水彩技法能达到动画专业对学生色彩能力的要求,彩铅和马克笔技法难度更低些,更容易学,也很实用,并且在动画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其次,抛弃单调的以静物为主的写生教学,加大人物和动物和场景的写生内容。有条件的同样可以采用数字绘画教学,配合传统手绘教W,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后续专业课程。并且在色彩基础课程中适当加入场景设计或创作效果图等环节,针对性更强,这方面的开展可以从优秀动画影片中背景的临摹开始,目标明确,收效快。还能加强学习动画镜头语言和画面节奏感,感受色彩在动画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动画专业学习实实在在的打下基础。

通过色彩基础课程的练习加强对于色指定的训练。这方面的学习需要额外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把握色调、色彩塑造、整体观察的能力训练,还要加强对色彩基础原理,色彩搭配的学习,了解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视觉、象征、联想等方面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优秀的动画影片来分析人物和场景的色指定,如何运用色彩表达和剧情相符的主观情感,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渲染场面气氛和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在丰富整个动画画面视觉感受上,画面情节表现上,塑造动画场景与角色生动鲜明的形象上又是如何达到的。

在实际临摹中,可以建议学生选择宫崎骏影片的御用背景画师男鹿和雄参与绘制的较为新的动画影片《辉夜姬的物语》中的背景,这部动画影片是以日本最古老的故事《竹取物语》为题材。由高x勋督继《我的邻居山田君》之后时隔14年的电影新作,于2013年11月23日公开上映。对于男鹿和雄的绘画风格在继承前面的同时,在《辉夜姬的物语》中又有所突破,画面色彩依旧唯美,但更多的是得心应手的色彩处理,游刃有余的色彩掌控,更加的随心所欲一些,艺术感更强。担任美术的是男鹿和雄,对于他所参与的宫崎骏影片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例如《龙猫》、《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等优秀动画影片,这些影片的背景都可以借鉴,进行临摹和欣赏。相信只要能把二维的背景效果处理好了,三维的背景自然也会轻车熟路的顺利进行的。

3 总结

根据上述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论述,以及对动画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不难看出,素描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涉及动画制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素描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根据专业和行业制作结合起来,合理、科学、有效的建构教学体系,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贸然进行毫无章法可言,一切从专业角度出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对各种动作的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快速准确的捕捉对象的能力,以及概括和描绘能力。这将是动画专业素描课程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动画专业色彩的训练更是必要也是必须进行的课程学习,是动画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动画色彩应用中,有客观的色彩表现也有主观的色彩表达和夸张的色彩表现,这都需要我们在基础的色彩训练中不在以简单的客观色彩再现为主,而是要根据动画专业特点和设计需要绘制符合剧情发展、渲染气氛和动画角色性格特征的色彩。这样的彩色才是专业需要的,也是真正的动画色彩。综上所述对专业教学和动画行业都将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著剑,基于本科动画专业手绘基础教学创新研究,科教导刊,2010年2月(中).

[2]李丽娟,关于高职素描教学的探讨,科教文化,2011年1月(中旬刊).

[3]吴云初 ,动画基础技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1.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 产学研互动合作

"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其中"建三高"是指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培养人才?怎样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自2005年以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动画专业教学上一直都致力于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论文就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高质量大学生人才。

一、动画教学改革的目标--社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影视动画学科是集美术学、设计学、影视学、电影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同时涉及到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以及设计等艺术。它是艺术、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其综合性、特色性、专业适应性、社会需求性要求影视动画学院动画学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第一,必须了解产业及产业的市场特性;第二,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第三,必须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及创新、研发能力;第四,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与内涵素养;第五,必须具有团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如何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如何满足我国影视动画行业对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是摆在影视动画学院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既要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意识,也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真正能参与到行业中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的真实需要。

这些决定了影视动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建构产学研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带学,以研促学,以学助产,形成有效互动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关注教育,介入教育,参与教育,推动教育,共同研究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流程、教育方案,并借助教育资源和人才来促进影视、动画产业良性的高效率发展。

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1.坚持"课程项目化"的理念,通过课程与项目的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工作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对研发动画的意识与研发动画的技能进行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动画专业密切联系的来自某动画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课程项目化"的理念支持下, 2007年9月,动画教学实作班正式启动,并开设了专门的动画专业教学区域。动画教研团队对教学实作班的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取自愿报名、精心挑选的方式,选拔了一批热爱动画创作、有着扎实基本功底的优秀学生。

教学实作班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单位分组实战的方式实施教学,结合合作单位某动画基地、电脑报集团漫天下杂志、成都新华文轩集团、少年先锋报、龙门阵杂志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作项目,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教程和实作演习。现各组均有二维动画片成品、三维动画片成品、动漫读物作品发表成品、以及实作作品成品获奖,其中部分学生参与或独立创作的《鹿回头》、《财主》、《塔塔日记》等作品被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爱画电影》栏目组选中,并播出。

学院对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并且将动画、影视编导、动漫产品、互动媒体、戏剧影视美术、摄影等专业课程整合在项目之中,以项目来带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完成项目的不同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形成完整的学院自身的课程项目。最终能够实现将教学转化为产品。

2.坚持"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组成教学团队进行项目研究来推进学院的科研建设

学院采取以教师自主承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建立项目组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教师成为项目组的骨干力量,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指导示范的作用,带动学院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有利于缩短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教师的带领作用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为学院营造出一种师生上下,齐心协力进行科研建设的浓厚氛围,并有利于推出成果。如青年教师王茜濡带领8名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红色幽灵》(Red Spirit)在"'中国-欧洲'国际短片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此奖项为大赛三个大奖之一,并且是中国唯一的获奖作品。

3.坚持"调整方案、行业认可"的策略,根据行业需要调整学院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

学院构建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动力就是来自行业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学院开设课程、实施培养计划必须将取得行业认可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影视动画学院从生产管理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者通过讲座、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合作开展科研活动。通过与行业人才的接触,专职教师更加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以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和培养方案;行业人才还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吸纳他们参加科研活动,带动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符合社会需求,并及早进行成果向产品转化。

(二)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周边同类高校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实战为特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7%以上,不少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和高校动画专业的骨干力量,部分学生还在国内艺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各地高校、创意产业部门、动画企业来校考察学习络绎不绝。同时,学院成立了重庆动漫高校联盟,将我校动画实验教学平台作为重庆高校共享平台,免费培训高校动画专业师资,为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2.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发展。

由于成果显著,学院动画专业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教学模式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通过实战项目和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和总结,影视动画学院教师编写出版了《动漫角色设计》、《影视动画工程规划》、《动画原理与动画设计》等动画实践课程教材14部,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对国内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影视动画学院也承担了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庆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课题"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及技术实力提升方案"、市教委科研项目"重庆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及高校技术支撑研究"、"重庆创意产业发展与思考--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认识层面上,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院的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走出象牙塔的意识和状态,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跟不上形势,进一步在校内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舆论动员和政策引导,促进学院师生的观念更新,进一步增强面向市场应用发展、提升专业技术的能力问题亟待解决。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国家教育部、重庆市教委、学校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系统外,家长对这种培养模式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逐步增强,相关企业、动画学术协会主动积极地为学院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并提供实质性指导,已逐步形成一种参与、支持的社会氛围。但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尽管主战场在教育系统,主阵地在校园课堂,其影响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政府各部门、各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管理需更进一步完善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如加强评分系统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考勤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教师带领学生持续参与项目研究。虽说学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及改革,但在强势推进产学研互动合作的大背景下,还显得不够同步和及时,在管理上还出现了一些弊端,在操作规程上有待进一步细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提高和培训

动画学科是最能反映前沿科技和理念时尚的文化,由于其特殊的超前性,使其变化甚快,其蕴含的科技含量和观念需要我们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应对和准备,师资建设尤为重要,适应发展,适应需要,快速接受和掌握,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需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才能落实"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

(五)人才培养战略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4篇

[关键词] 动漫产业; 职业; 人才; 培养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二三维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它不但具有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显著特点,而且是融文学创作、美术创作、影视创作、计算机技术操作和创意、策划、制作、生产、推广、展示、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庞大产业。然而,在我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人才供求矛盾却越来越严重。目前全国约有500所以上的普通高校开设有动画、动漫类专业,设有相关院系的高校更是多达千所,动画专业的在校生有40万。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虽多,但是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开发能力等这些企业需要的能力培养则比较弱,导致了现阶段动漫产业人才供需失衡。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动漫企业发展要求的职业人才就成为现阶段动漫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我国动漫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已基本形成了高端人才研究生教育、本专科院校和企业培训三者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然而,从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效果上来看,当前的动漫人才培养与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动漫产业高速发展,企业急需却招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的人才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国际动画产业已被美国、日本和韩国垄断,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是带有民族性的、民族风格的、极具民风的动画作品。但是,动漫教育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动漫的表达形式和基本内容对创作者的水平要求都很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及计算机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但是,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的形成非短期内速成的。如果在生源上不作严格的选择,拔苗助长的教育势必导致人才质量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我国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动漫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国内,除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动漫专业历史较长,积蓄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外,目前大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动漫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动漫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动漫专业的教学,基本遵循在第一学年开设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学习一些PHOTOSHOP、FLASH、3D 、3DMAX等最基础的软件知识,第三学年学习一些专业设计课程。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只学到一些美术技法和基础软件运用,而动漫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术能力却几乎为零。

(三)教师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有限

动漫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型专业,多数动漫教育的师资不是专业的动漫教师,本科类高校动漫教师大多是跨专业跨学科,不懂动画生产流程的教师担当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过于理论化、“纸上谈兵”。更多的职业院校则是由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充当教学带头人,虽然具有从事动漫制作的经验,但是作为专业授课的教师,欠缺的不仅仅是授课经验,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去讲授动画课程,导致动画教学“江湖化”。

(四)专业硬件建设不到位

动漫专业涉及的相关教学设施分为二维中间画实训室、动检实训室、动作捕捉实训室、动画上色实训室、音视频实训室、非编实训室等,主要设备是工作站、专业设备和各类动漫制作软件。由于这些设备相当昂贵,并非每个院校都具有如此雄厚的资金,现在只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院校能够提供优秀的设备资源,大部分院校的动漫专业仅仅拥有普通计算机实训室、画室等基本教学设备。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就业前还需要由企业负责组织相当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达到就业的技能标准。

动漫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动漫产业教育现状,要想彻底改变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供需失衡问题,就应在专业教育中做如下方面的改革:

(一)动漫教育分层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阶段教育应当摆脱天之骄子的姿态,以实践为根本,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动漫基础制作人才为主,而非一味追求理论。对于高层次的研究与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从有多年动漫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人群中进行选择,进行精英化教育。

(二)重构动漫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首要的是准确定位动漫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基础,这是革新动漫课程体系的前提。从当前动漫产业发展的形势看,现阶段动漫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影视动画创作、制作流程为核心能力,培养既善于创作设计和软件应用,又懂动画制作工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可考虑走适应市场需要、适应商业动画制作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之路,全面整合影视动画设计的课程体系,把与动漫专业相关的课程做成一个链接群,设置以基础专业课程、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专业辅助选修课程、实践实训系统课程为主的四大模块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置要适合动画产业的特点

动漫专业的学习对美术绘画基础的水平要求很高,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在设置动画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动漫专业其自身特点。动漫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综合美术素养的体现,不仅综合了电影、音乐、自然规律、网络等多门学科的艺术创作过程。动漫基础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辛苦的学习过程,大量地学习电影、音乐、戏剧等相关的动画知识,了解镜头语言、动画角色的创意,角色动作过程的创作,场景的设计等都需要扎实的美术绘画基础。除此之外,动画创作人员对于物理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可以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动画的高级控制。

(四)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传授者转为教学活动组织者,从一个单纯教学演示角色转变为一个复合型的教学导演角色。在教学改革中,将重点放在教案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在具体教学中,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重点强化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鼓励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方向,因材施教,阶段性地培养教育。由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教师组织策划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讲评,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处在一个互动的模式中,将单纯的课堂讲课与实训室、图书馆、互联网、动漫市场、动漫游戏博览会、动漫游戏公司等有形的或虚拟的教学资源贯通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大量的课外训练结合起来,把课堂集体传授与课外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结合起来。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制作小组,分别按照不同的岗位,同一种设计风格,模拟商业的制作形式进行分组,制作动画。这样既能保证动画作业的质量,又能按照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五)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技术骨干的重要阵地,必须首先重视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院、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只有汇集了一定数量的高水平教师,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实力才能得到提升。由于动画专业是近几年的新兴学科,动画师资一直是个比较薄弱的问题,在动漫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除了学历、职称结构要合理外,应当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产学研”结合的方法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专业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六)校企合作是目前动漫教育的最佳方式

动漫发展的方向和空间离不开校企合作,应当探索“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委托培养、以岗位定生源、以需要定规格”的人才培养途径。这种途径是以高校为培养基地,以动漫企业为人才培养的委托方,在动漫人才培养上实行“人才订单”“以岗定才”。它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岗位培训,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大型动漫开发项目的项目设计与开发的专门人才培训。这种途径的优点是针对性强,是高校为动漫企业进行“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定向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技能,把企业的项目的内容融进教学大纲中,根据项目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实战性的动画创作。同时,企业定期跟踪项目进展的过程,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校企达到了双赢的效益。因此,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动漫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增强办学活力,推动专业建设朝市场运作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业要腾飞,必须走动漫教育为先的道路,动漫人才的培养要从动漫教育上寻找突破口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学校更可以根据地域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合理设置动漫专业课程,加强对动漫编剧、动漫编导制作、动漫产业化运作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养院校与业界、市场的良性互动,走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只有在对我国的动画产业与人才培养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动画教育体系,努力探索,大胆革新,才能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职业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6〕32号.

[2] 傅立新,顾亿天,徐大鹏,史光辉.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漫人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

[3] 冯文,孙立军. 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 王忠源.中国动漫教育产业四人谈[J].漫友,2005(12).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5篇

关键词: 高职;动画专业;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31-02

0引言

动画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是艺术与科学的高度结合,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影视、漫画、游戏的原创和制作等艺术领域,又融合当今高新科技数字技术等多方面的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涵盖动画、漫画、游戏、授权业等诸多行业的文化产业―――动画业,成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急速发展的动画产业,其中潜在的市场和动画发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显现。于是,为充实动画人才队伍,弥补动画人才缺口,近年来,我国的动画教育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动画教育主要依托高校的学历教育和社会短期培训。在学历教育中,高职动画专业以其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契机区别于本科动画专业教育。在近年的发展中,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动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解决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是摆在高职动画专业面前的首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现状及问题

动画人才的缺乏给教育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很多院校纷纷设立了动画专业,形成了动画专业吃香的局面。几年过去了,这些院校确实为动画界培养了一批人才,使我国的动画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本身三年制学制的制约下,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矛盾日显明显。

1.1 动画课程设置定位不明确动画的定义比较广泛,它的含义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狭义的认识。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涵盖了网络动画、游戏动画、广告动画、建筑游览、多媒体、影视动画栏目包装、片头制作、影视特效、动画衍生品开发、动画衍生品授权等。近年来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多数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都是原有的美术专业或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加上一些动画基础,并配合一些二维、三维、视频编辑软件综合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专业不够细化,对学生的就业定位也很模糊。

动画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动画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事实上我国动画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动画专业毕业生真正进入动画公司的只占少部分,大部分都走向了需求量大、薪酬较高的广告、游戏、电脑、电视和出版等行业。所以,根据院校和学生自身的实际进行科学的定位,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是最切实可行的。

1.2 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动画专业起步晚,向社会提供的动画人才还不够,特别是没有向教育机构提供足够的专业教育人才。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又难以吸引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师资匮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从美术、油画、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有些高职院校在不具备师资、资金、设备的条件下就匆忙开设动画专业,结果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形成。

1.3 教学缺少校企合作,实践环节缺乏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来制定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之设备缺乏,校内外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教学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状态。尤其是内地院校以及二、三线城市的院校,受其地理位置的制约影响,当地很少有与动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也就少之更少。校企合的缺乏,使院校缺乏相应的实践场所,学生的实践更多的停留在对一些理论内容辅导验证,对操作流程的模拟。虽然近两年,各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设计制作都是假设的课题,沉迷于软件工具的应用,一味追求制作各种电脑特效,导致不了解企业真正需求状况而得不到有效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2实践性教学模式建设

通过笔者对实际用人单位的走访,总结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熟练的动画制作技术以及强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便进入公司后能很快地投入工作。

2.1 创办适合自身条件的动画专业以动画概念建立动画专业,可以确立很多办学方向。动画由艺术过渡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经历了媒体革命,如网络、移动性媒体动画、多媒体技术应用、游戏、教育软件、智力玩具、电子出版、军事及其他行业的虚拟现实等等。动画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创意创作类、设计类、技术类、经营类等几大类人才,但以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设备、学生素质等状况来看,很难实现。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有文学、美学的功底,需要有心理学与市场运作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也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此,在进行动画教育定位时,高职院校应认清动画的应用范围,根据自身的性质与办学特点找准市场,根据自己的长处分类进行动画人才的培养创办适合自身发展的动画专业。

2.2 具备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任教师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师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为了保证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实行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对于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然后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外出培训可以加强专业交流,避免孤军奋战,有利于学科发展。另外,可以在社会上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来自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是兼职,时间和排课上学校应予以照顾。针对一些动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聘用兼职教师的聘用更加有利于教学。

2.3 告别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实例贯穿法传统动画教育是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动地参与的模式进行的。这种授课模式学生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据高职教育学制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动画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为平台,贯穿整个课程讲授基本技法的方式。比如软件类课程,大多数传统授课方式都是以介绍菜单功能为线索,单一的讲菜单、工具、特效,导致学生学完后只会做单独的特效,而不知道特效该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而以案例为主要教授内容,在案例中消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们能够自然的接受,而非硬性地记忆。笔者在讲授Flash课程中,并没有将软件每个菜单每个功能从头讲到尾,而只是将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通过案例讲出来,让学生在系统的实例讲解与实际操练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2.4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项目帮助教学依据实际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师资、资金、设备都不允许自己独立的开发某个动画项目。而引入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的场所、使学生完全接近实际岗位的技能要求,还可以使教师与企业更紧密地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带来的益处不是单方面的,还能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和谐。

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实训与课程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操作中获取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根据学校的设备资源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特长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小组,提出制作任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长在二维的做二维动画实训,特长在三维的做三维动画实训,特长在栏目包装的做栏目包装实训。每组都有实训的实际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参与任何小组的创作,只起技术指导的作用,辅导学生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难题。这种项目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对就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并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动画专业教学在引入项目过程中,应注意跟踪市场动向,把握市场需求,而不能只单一地适应某一企业或公司,或只做单一项目训练,否则学校就可能成为某个企业或公司的“外包加工厂”,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其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3结语

高职动画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合理定位,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上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避免自己的劣势,不能盲目攀比本科院校,而应以培养技能型动画人才为主要目标。当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各个领域的复合型高级动画人才,所以就更应该面向的更为广泛的职业岗位群――不仅仅面向专业的角色动画,还应包括广告、出版、电视、游戏、网络等等泛动画设计制作所涵盖的各个职业岗位。只有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做到课程与实践接轨,高职动画教育才能在动画领域之林培养出具备职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文,孙立军.动画概论[M].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2006.

[2]冯四东,付洪萍,吴荣光.高职动画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12).

[3]赵继学.高职动画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08(9).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6篇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7篇

【关键词】 动画 课程设置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3-02

观察目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应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此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具有设计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一.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课程贯通

目前,在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基本上与专业课程独立。从总体上看,从事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多为纯美术的研究方向,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甚至不清楚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技术要点。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造型写生为主,以静物、头像的模仿性绘画为主,以光影和结构绘画为主。

然而,这种对培养纯美术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成为专业课和创作课的有效铺垫。因为一是目前基础课阶段往往忽略动态特征的手绘训练,仅依靠后续《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讲授,学生知其原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绘制出合适的动作幅度、节奏、预备动作、跟随动作、角色反应、相互关系、表情口型以及夸张变形等;二是目前的基础课程显然没有培养学生以简化和夸张的动画手法思考对象、表现对象,于是学生进入后续《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时,往往另开炉灶,以模仿动漫作品中的造型为起点;三是而基础课教学却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动态对象和组织连续画面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进入后续课程时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静帧的角色和场景设计,难以组织成整体性的连续画面。

因此,针对目前动画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脱节的现状,以动画专业自身的特点为导向,建立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指,一方面,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规律和设计需求作为基础课的授课侧重点。其一,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对“动”的把握,因此在基础课中应侧重动态速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动态特征的把握;其二,动画作品的创作有自身造型规律,应侧重培养学生以简化夸张的动画方式捕捉对象特征,进行手绘训练;其三,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操作的“可行性”,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设计等,不仅需要静态“可看”,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动画制作阶段技术上“可行”。因此应在基础课教学中侧重动画思维习惯的培养,训练组织连续动态画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以基础课的课程作业为起点,在《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中做进一步深化训练,以基础课训练促进专业课教学,使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室为单位的互动教学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flash、3D-max、premiere、AE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

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

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

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

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三.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结语

通过以专业特点为导向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贯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专业特长的强化;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使学生熟悉市场生产流程、发挥专业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能够强化学生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王珉,薄芙丽.论动画教学链接式课程模式探究[J].装饰.2008,(10)

影视动画专业培训第8篇

在国家发展与促进创意产业的良好宏观环境下,中国创意产业成为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宁波现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兴起了创意的产业发展新高潮。为此,相关的动漫产业发展及动漫人才的培养成为地方高校关注的重点。高校动漫人才教育要求具备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凭借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与宁波镇海区合作,在宁波首个部级大学科技园区内建立了动漫产学研教学基地,为应用型专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接轨提供了平台。动漫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学院较强的动漫产业研究力量,聚集了动漫行业的相关专家,从而提升了高校动漫人才的竞争力。 一、高校动漫教学基地建设状况 国内专业高校动漫专业不少都建立了动漫教学基地。例如,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在联合组建的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动画教学基地建设中,他们侧重于动画人才培养、动画节目交流以及时动画技术研发方面的探索。 北京电影学院与北京宏福集团共同打造了中国影视动漫游产学研基地。在组建过程中,它以动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为主,与海内外的影视动漫教育培训及科技研发中心等相关行业形成关联,并拟建影视动漫形象主题乐园的,组织国际动漫影视艺术节及高峰论坛等相关项目与活动。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在动漫教学基地建设中,旨在建立起以动漫专业产学研为一体的、面向宁波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影视动漫行业,培养具有较高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此,学院以由专业学科群体组建的动漫产业研究所为依托,吸纳动画制作公司等创新创业团队,提升宁波高校动漫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宁波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动漫教学基地建设基础保障 动漫教学基地场地场所扶持主要从两方面同步进行:一方面学校依靠政府对场地场所建立提供的专项基金,鼓励和帮助学校获得专项建设的场所;另一方面学校从基础建设基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扶持动漫教学基地建设及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动漫教学基地建设与动画专业发展并轨,推进影视动漫产学研的发展,制定规划,开发动漫项目,提升区域内动漫研发的能力。政府和学校也要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 (二)动漫教学基地建设定位 新型的教学基地建设是为了完善动漫专业结构设置,合理制定动漫工作室规划,完成高质量的动漫项目式教学,吸引动漫行业的优秀专业人士教授相关课程,逐步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动画制作的品质。学校自主创建的教学基地引进的创意项目涉及动漫连续剧、动画短片、政府宣传片、电视台栏目包装、企业产品与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内容是根据宁波地区动漫行业承接的业务范畴进行分类的,依据业界的验收要求作为教学评估标准,将课程教学要求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教学基地向毕业生组建的创业团队开放动漫工作室和实验室,既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拓宽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营造动漫教学基地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效用。 (三)动漫教学基地建设功效 设施设备资源与教师资源双赢举措。 其一,设备使用高效化。动漫专业建设的设备投入和硬件要求较高。目前,学校建有三维动画工作室、二维动画工作室、插画工作室、影视动画工作室和黏土动画实验室,能够完成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卡通漫画的制作和影视拍摄及后期合成等,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和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这些条件吸引了相关影视动画企业进驻教学基地,他们作为学校的校内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达成资源共享,影视公司的录制设备能够提高学生上机操作的时效,学校的相关设备在非教学时间内可以租借给公司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 其二,教师资源扩大化。动画专业发展迅猛,行业要求日新月异,动漫教学基地对师资结构及师资能力的要求较高。高校师资任教资格与对社会专职人员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动画专业制作水准高的人员未必符合高校任职的要求。动漫教学基地为双方提供了交流平台。 高校教师通过参与项目运作,可以直观感受到行业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软件实际应用效果,加深实践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行业从业人员在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特性和要求,这有助于他们总结实践经验,掌握专业的前沿理论信息,增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感知敏锐度。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运行管理方式 为提高动漫教学的社会竞争力,基地教学要以基于行业价值链服务支撑体系的地区企业的规模为基础,以相关企业需求为发展导向,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构建规范化的以项目式教学为依托的教学机制。在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多方配合和协作下,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建构一定要考虑到地方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与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相契合的问题,一定要体现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和实施途径。 (一)项目组建适用性选择 项目驱动式教学要严格考虑项目的合作内容、合作要求及项目时间的进度要求。首先,项目源自动漫行业日常业务范畴。项目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动漫制作环节和相关流程的技术技巧要求。其次,项目实训环节与学生能力、课程进度安排相适应。教学基地内所设的工作室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内部循环过程,完成一个循环周期之后方可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促进学生能力的稳步提高。 #p#分页标题#e# (二)项目实施过程监督 项目通过筛选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监督项目的进度又要监督项目执行者。项目进度安排依据动漫行业流程中对应的系统表单进行进程控制和管理。按照行业标准的规范化图表及标准化格式要求对各个制作环节进行分工细化,确保按照进度高质量完成任务。同时,监督项目责任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将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抽离出来,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方式辅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局部着手进行,并扩展到一个环节乃至一个过程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他们认识团队合作的作用。动画制作需要团队协同能力和有效的协调能力。因此,项目实施过程需要一个项目组的教师进行全方位控制,在课程分解中他可根据工作量进行绩效评估。 (三)项目评价体系建构 项目完成后,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总结和评估,及时对后续的项目内容安排做出调整,避免项目内容的过多雷同。项目中一个流程结束,以自评、小组评议和指导教师课程综合评议作为考核依据,考核通过后再进入下个环节。教师以学生所填写的表单作为分析评估的依据,并根据完成作品的质量为作业评分。小组评议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协作精神、组织能力、执行力的考核,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对待合作者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目前,动漫教学基地的项目运行在持续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合作项目开发需要高校具备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群体策划优势。公司有项目运作的能力,教师具备将项目制作分解到相关课程和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进入到良性高效运作的情境中。相应地,教师的应对能力、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将在教学中面临到全新挑战。 三、动漫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项目驱动式教学需渗透到基础教学环节中,每个项目训练的终点都是创意思维训练的起点。创新思维训练在韩国、日本的动漫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侧重于对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作灵感等方面的系列培养。 (一)创新意识培养动漫作品的创新意识体现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以前期策划中的剧本构思为例,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进行适当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了解各种风格、各种表现手法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和变革。同时,要增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对某个图形、符号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形象叙事训练,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相似物体的联想训练,从无序的想象逐渐到有序的排列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动漫作品追求一定的趣味性,每个人对趣味的理解和表达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架构剧情、解说故事的方式和方法,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剧情走向、情节设置等相关细节。在讨论中,教师提出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之后再分析问题,归纳理论知识点。学生在反复尝试中可以提高认知水准,并进而提高剧本创作能力。 另外,及时掌握影视作品中新的视听表现方式及拍摄手法在动漫作品中的应用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剧情结构设置和音画组合方式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通过了解动漫作品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探索对应的动漫表达形式和画面组织方式。 (二)创作能力提高学校自主创建的动漫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动画制作提供了平台。基地内工作室的师资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动画研究生,二是在动画公司任职并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这样的专业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传承学院派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动漫创作的形式和语言,在制作过程中以娴熟且流畅的动作设计和镜头语言表达方式提高画面的品质。两方面的结合构建了动漫创意人才培养的教育团队组合,它既有共性方面的技法、技巧的学习,又有创作个性方面理念、观念的表达,从而形成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习的过程。 (三)创业环境提升学校的动漫教学基地为部分具备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团队提供了创业的场地。这些掌握了动漫创作的实践技能、熟悉宁波动漫市场状况、熟知公司营运模式的团队,经历过国内多项专业竞赛的磨砺,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只要有发展空间,他们就能成为生力军。据此,可制定创意团队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学校为其提供发挥潜能的平台,来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使其能够在实践中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展现创新能力和创作实力。 将高校动漫教学纳入创意产业发展的框架体系中,来探讨社会需求与公众认知有助于扩大现阶段动漫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在地方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尽可能地拓展高等动画专业教学的应用视野和范围,提高动画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动漫教学基地运行,创建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模式,培养符合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动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