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48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专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机地筛选和确定问题,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特别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雾霾天气、水的质量、水的硬度、身边的食品添加剂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到中专化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主要阐述在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在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中专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积累信息,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首先,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了学生的好奇、探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作决定等心理需求。如中专化学课堂中有“测定水的硬度”等知识,若干巴巴地引入或讲授,不能引起学生十分高的兴致。换成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效果就大不相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测定自己身边各种水的硬度,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均可测定,虽然学习内容、教具、课本等均是一样的,但学生感受和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

其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主动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概括、总结和讨论,并且还会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比较,为什么结果不同?主动地再查找资料,无形中就做到了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说,在中专化学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中专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学习计划、步骤计划、步骤的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和反思。

1. 创设问题情景

如:我们身边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2. 设计学习计划、步骤

在设计学习计划和步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注意提醒学生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设计实验,都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计划,更要考虑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这些都可以在计划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计划不是天马行空,随随便便。如食品添加剂多种多样,在调查时该从何入手?如何去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设计计划时都要尽量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个组就做得特别好,他们只针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进行设计调查。他们的计划是:①学习有关防腐剂的知识,了解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②到市场上调查各种食品防腐剂。③成果的分析和展示。④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熟悉防腐剂。⑤学习拓展:如若以后使用到防腐剂时,如何正确使用。

3. 计划、步骤的实施

在计划、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用心观察、认真记录、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自觉主动地和教师、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亲身感受研究学习带来的快乐。此时,他们的思维活跃,气氛和谐。

如研究学习食品防腐剂的同学们,按步骤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进行防腐剂的学习:防腐剂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无机防腐剂如NaNO2,常用在肉制品的防腐中。有机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酯类、丙酸及其盐类等,主要用于饮料、酱油、糕点、糖果等的防腐中。第二步是进行调查,找一找、看一看市场上的各种食品,究竟有没有防腐剂?分别是什么?第三步是进行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最后学习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防腐剂。

4. 成果展示

在这个步骤时,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他们总结出:①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②有些食品中的防腐剂不止一种。③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吃“绿色食品”和新鲜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及腐烂变质食品。④学习是为了应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工作者。

5. 总结和反思

成功的人们总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所以,当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分学生总结和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可进行分组总结和个体总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总结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具体地评价,哪怕只有一步做得好,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性学习进行激发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在实践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训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记录实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可随意更改记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危险的发生等。

第二,教给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方法,从形态、外观和能量等方面去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好观察点,分清主次;观察与操作相结合,如有关酸碱滴定管的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如各种化学类的验证性实验,提高观察效果。

第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实验室变得像图书阅览室一样,创造条件让学生随时去做实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从化学实验题目的选取,计划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反思,切记整个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鼓励学生测定自己身边的各种水的硬度,让学生通过调查、取样、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2篇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探究式学习 劳技教学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技术性劳动中开发创造力,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实践中创造,从而逐步掌握科学方法与劳动技能,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劳动者,这是当今劳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小课题”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寓有儿童情趣的科学研究方式去主动研究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选择课题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因此课题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课题从哪里来?主要来自学生的劳动实践、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可以是劳技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在对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各种现象的探究;可以是劳技单科性问题,也可以是与劳技学科相关的跨学科问题。在组织学生选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小课题”原则。这里说的“小课题”,是指不要涉及过多的相关知识,不需要过多的深奥理论,不需要许多复杂的验证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课题。(2)创新性原则。通过研究能探明或揭示某一事物的自然现象或客观规律。(3)实用性原则。研究的结果要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某种需要,或者说研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如我校在全国创新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种薄荷诱灭苍蝇》这个课题,只要等薄荷花开了,苍蝇在薄荷花上活动时,就可以进行观察实验。这个题目很小,不需要很多的器材设备,也从没有人研究过,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制订计划

为使小课题研究有目的有步骤进行,活动之前必须制订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应包括:①研究的目的。目的正确,实践操作才能正确,取得的结果才能达到研究的本意。②研究时间。预计研究时间多长、何时完成。特别是劳技类研究项目季节性很强,要搞好研究必须准确安排时间。③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计划的核心。它包括:研究前的材料准备、研究在什么环境下进行、研究采取什么技术手段等。我还是以《种薄荷诱灭苍蝇》这个课题为例。研究的目的,用薄荷的花去诱灭苍蝇;研究的时间,这个课题时间的选择很有讲究,什么时候种植薄荷要计算好,保证薄荷花开了,苍蝇成虫正好开始活动;研究方法,像这类课题要分阶段进行效果较好,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薄荷花引诱实验,第二阶段,进行薄荷花诱灭苍蝇实验。因此,一个完善的研究计划预示着成功的一半,作为指导老师一定要抓实抓好这一环节。

三、实施步骤

在制订好选题实施计划以后,就可以进入实质性的研究步骤中去。首先,要让课题组的同学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计划;其次,要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奠定有关知识基础;然后,再进行观察、实验、访谈、调查;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在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地深入,做到不遗漏每一个步骤,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实施过程中要随时与研究目的相比较,哪些达到了要求,哪些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成功了,哪些方面不完全,采取什么方法补救。既要注意观察预想之内的情况,又要观察预想之外的特殊现象。预想之内的情况是满足预定的目的所必须的;预想之外的特殊现象是意外收获,是新发现,往往这种收获具有更大的价值。如《种薄荷诱灭苍蝇》这个课题,学生发现很多苍蝇喜欢在薄荷的花蕊上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有关昆虫专家后,推测花粉有引诱苍蝇作用,因此,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就先预设花粉有引诱苍蝇的作用。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学生发现把薄荷叶的汁液与花粉混合使用更能引诱苍蝇,这一有价值的发现让有些专家都感到意外。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而放任自流,而要与他们一起,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指导;还要告诫他们,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做,不依赖老师,不依赖家长,把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系统;重视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灵活应用、综合运用;重视学生个体、小组之间的交流、协同学习。

四、成果交流

学生的研究成果出来后,首先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与交流,请学生相互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修改。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成果共享,信息互补。通过相互评议,可以使学生思维碰撞,彼此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进一步改进或深化自己的研究成果。

小课题的成果交流还可以利用学校的信息平台进行网上交流。我校是科技劳技教育特色学校,每年的科技节上,很多有新意的设想都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小课题成果也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亮点。

小课题的成果还可以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有机会和各行业专家学习和交流。如我校学生的《夹竹桃叶提取液杀虫效果的探究》在参加全国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有机会与植物学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得更多夹竹桃叶子的知识,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成果评价

学生研究的成果经过展示交流并经修改完善后,指导教师要组织有关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答辩评价。答辩评价时,一要看学生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二要看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观察记录、数据统计表、重要环节的照片等)。

评价以开放式、激励式评价为主,不对研究成果作孰是孰非的简单结论,彻底打破传统评价中教师设置好评价标准,把学生学习结果往里套的束缚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做法。主要看学生对调查、观察、实验、材料检索与整理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否有所掌握,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有所发现与创造等。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分出论文报告或方案设计的水平高下,而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参与和学习目标的达成,重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重视批判精神、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可持续研究与创造的后劲。

总之,小课题研究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更多的空间“消化”、“吸收”知识,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他们的特长和爱好,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3篇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②,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课例研究一般有如下特征:

①主体性。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②问题性。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入手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的真实情景。③思辨性。课例研究虽然是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思辨,引发新旧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撞击、交锋。④过程性。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课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整个过程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紧密结合的过程。是反思的过程,是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过程,是同伴互助的过程,是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为新教学行为的过程。⑤互。课例研究是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即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⑥叙事性。课例研究的方法注重叙事研究,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⑦科学性。课例研究的思维方式注重假设、归纳与演绎。它不是对某一种理论的简单验证,而是以科学研究为手段,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引进科学发现模式,使之具备双重机制――既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为建立科学假说或理论构想提供素材。

二、“课例研究式”校本培训的基本步骤

1 学校制订课例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组织领导、实验步骤、评价办法、保障措施等。

2 教研组制订课例研究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点、试点教师、具体措施等,邀请专家、教研员参加。共同组成研究小组。

3 首轮研究――原行为阶段观课,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步骤。即试点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学科组)全体成员听课、观察(或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召开反馈会议,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反馈会议程序一般分三个步骤:

①试点教师做反思性说课。阐述课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教学过程、优缺点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反思性说课可以从深层次上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教学评价等,其中有些方面具有个体性,有些方面具有共同性,这就丰富了下一步交流讨论、评课的内容。

②同伴合作反思、讨论。首先要从听课、说课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新课程实施的热点、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确定合作反思与讨论的主题,并研究讨论问题解决的主要目标并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教育理念方面的。哪些是教学方法方面的,哪些是评价方面的等等。然后将学员分组,就观摩课中的问题展开互动讨论。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指导教师作为问题的外部研究者,其核心任务是激发学员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要避免用自己的意志、观点去干扰讨论,整个过程实现个人反思合作化。最后形成评课材料,推荐出评课发言人。

③同行与专家评课。评课不是批课,无论是同行还是专家,都要在充分尊重授课人人格的前提下发表见解。同行是指授课教师所在单位同学科教师及参加培训的教师,他们在新课程教学一线,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同行评课就是把首轮研究中第三步骤的讨论成果由发言人代表本组叙述、解释、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通过他们对观摩课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从面上反映r出新课程实施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发他们对自己过去教学经验的反思。专家评课是在试点教师说课及同行评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评价,以微观的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客观、准确地进行评析,提出建议及推广的方法,进而进行拓展,实现微观问题与宏观理念的结合,从而使课堂教学升华,使培训内容深化。

4 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观课,仍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基本步骤。所不同的是先由试点教师围绕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是教研组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上第二次研究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听课、观察(有条件的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召开反馈会议,对这位试点教师的第二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5 第三轮研究――新行为阶段观课,参照第二轮的步骤,上第三次研究课,进一步调整教学行为。若有必要,还可继续进行第四轮、第五轮研究。

6 撰写课例。由试点教师执笔、教研组其他教师一道参与,认真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部分。撰写课例主要是要有合适的主题,有独特的思考,着眼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突出教学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寻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赋予事件以教育的意义。

7 课例研究总结。首先教研组进行小结,然后进行全校总结,对课例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反思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下一轮开展课例研究的初步方案。

三、其他形式的课例研究

除了上述“一人同课多轮”课例研究外。还可以探索以下课例研究(行动教育)的变式:

①多人同课循环。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研制的。

②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确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③互助式观课。通过观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也是课例研究的一种新形式。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

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观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很多困惑:什么样的自主是真正的自主?什么样的合作是有效的合作?什么样的探究是有价值的探究?……自己吃不准,想请别人来指点,又不敢在专家面前“献丑”,同时也害怕学校领导的“评价”,那么互助式观课便是最安全的选择了。这种观课由于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在课堂中无需刻意展示自己的长处而隐藏自己的短处,完全可以真实地表现自我,使课堂保持自然性。而观课者由于能观察到真实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授课教师进行反思。

互助式观课的步骤一般是:第一,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第二,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第三。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第四,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落实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④反思式观察。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实行的,其流程一般是:学校在“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然后,由授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思式观课使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

⑤邀请式观察。以前听评课,教师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安排的。邀请式观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如果说,互助式观察侧重于问题――诊断,那么邀请式观课则侧重于成果――鉴定。教师就课改的某一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后,取得成果,课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了从理论上多角度地对自己的改革探索成果进行评价,教师主动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和同事前来观课。其流程一般是:第一。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主题;第二,填写邀请卡,向其他教师发出邀请;第三,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第四,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科研,步骤,课题选择,原则,来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界最为流行的口号,“教师即研究者”也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起码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变成一中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而且,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拥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研究,问题是我们未能掌握科学使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而且在初步的研究之后,缺乏“成果意识”,而是未能对研究进行理论化的工作,并进而知道我们的教学实践。这对于辛辛苦苦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缺陷和遗憾。

新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更为迫切。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不确定性、教学内容不确定性,教师教学位置的不确定性,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教学情境发起挑战进行研究。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它能使教师形成新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育科研讲步骤

理论上一般来说,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步骤:

选定课题。根据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客观条件和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即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主观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难易度及研究价值等因素,确定力所能及的课题。

查阅文献。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些尚待解决?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弄清以上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根据这个计划,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在实施研究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

搜集并整理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是指在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新资料。在集体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一切变化现象都尽可能及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并要求做到全、实习、细,以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分析研究。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脑力加工。如果发现原有材料上有欠缺之处,还应该继续挖掘材料。在分析研究中,最关键的是下结论,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做出判断。

撰写报告。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的表述出来,教育科研成果一般有观察、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著述。

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不是知道了研究步骤就行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期间会发生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可供选择的课题研究。对于某个具体单位或教师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只能选择一两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问题与矛盾要转化成为课题,就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

二、课题选择讲原则

(1)科学性原则。也可视为实事求是原则。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规律 和全面实施为基础。可以说科学性原则是教育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2)需要性原则。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好教育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实践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给予理论上的回答。我们吃了对当前教育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优先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外,还要对某些具体有超前性的、预见性的、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性课题进行研究。(3)创新性原则。要保证选题具有创新性,选提前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好调查研究,弄清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或一定区域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地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此类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课堂具有创新性的基础。(4)可行性原则研究者从自己所具有的主观、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去恰当的选择研究的题目。(5)扩展性原则。扩展性原则是指在选择科研课题是要考虑课题应有一定的横向涵盖性和迁移性,即研究成果能应用于较广泛的教育教学领领域。

三、课题选择讲来源

(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线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微观方面的情况,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如自己参加的具体活动、正在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了某种材料、目前教学的具体教材、班级、学生和使用的具体教学手段等。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通过对他们的结构、功能、形式及其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思考,照岔子、寻不足,就能看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直接的课题来源。

(2)从科学领域的接触点上寻找课题。当代科学发展趋势是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大量相互交叉与渗透在总体上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学科与学科、领域与领域之间会形成接触点,这些接触点易被双方忽略,在这些领域的接触点上选题,往往容易突破,易出成果。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WwW.133229.Com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6篇

一、以实验环节为突破点

一个实验,即便是最简单的实验,也有几个步骤。几个步骤中,必有最为关键的步骤,这个步骤一错,实验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乃至错误,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提取出一个实验中最重要的步骤作为“点”,以点到面,扩散至整个实验环节,就能有效提高实验效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其实验步骤为:①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②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拧紧,观察实验现象;③把水槽里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④拧开饮料瓶盖,将点燃的火柴棒迅速插入瓶内观察实验现象。可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往往忘记步骤③或者没有把水加到相应高度导致实验失败。抓住步骤③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水?而且还要加到饮料瓶内外一样高?如果不加或者少加会怎么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探究之后明白了,加水到饮料瓶内外一样高是为了使饮料瓶打开时不会产生压力差,这样子瓶外的空气就不会进入瓶内,当点燃的火柴棒插入瓶内时就能够发现瓶内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就会在瓶盖打开的一瞬间由于压力差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找准这个突破点,学生的认知障碍就扫除了,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二、以课题为突破点

科学课题不同于语文课题,科学课题一般直接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少有修饰,这就为以课题为突破点创造了条件。如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一课,可以以课题为突破点,向学生提问:你见过会变颜色的花吗?花怎么会变颜色呢?你猜测是什么原理呢?然后进行变色花表演,让学生见证奇迹,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变色”背后的秘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科学概念为突破点

对于科学知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要注重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而不是仅停留在各学科的具体知识上。”教学中可以以科学概念为突破点,引领教学,注重理解,在科学探究中领会,在实践中应用。如教学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一课》,可以以“折射”的概念为突破,设计以下环节:①光进入透明的物质的时候是沿直线传播的吗?②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折射现象?③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这样就以折射的概念穿起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提纲挈领。另外,科学教材中还有导体与绝缘体、传导、对流、辐射、解释、质疑等科学概念可以作为教学突破点,就把全课所有教学环节联结成一体了,就像用一条红线串联起无数珍珠。

四、以学生的错误实验为突破点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7篇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转贴于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第8篇

2017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