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技精细化管理

科技精细化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41

科技精细化管理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1篇

1.1精心安排部署

林业局应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为起点,从制度完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同时,号召广大林业职工开展“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专题学习会,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使精细化管理工作成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1.2完善管理制度

在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找准工作切入点,使每项工作任务均达到明确、运行规范和操作方式清晰。制定《黑龙江省各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办法》、《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制度,并逐步制定和完善其它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改变工作方法,规范各科室、单位的职责权限,通过细化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作用;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林业系统在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重新拟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活力。此外,把精细化管理纳入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加强考评,考核结果将纳入年终评先范围。

1.3加强理论学习

始终坚持以观念更新推动管理创新,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4考虑群众利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林业行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以服务林农,服务好林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总抓手,认真落实阶段性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联点帮扶、苗木生产与销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公益林管护人员切身利益保障、做好新农村绿化、集体林权制度工作等方面强化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党支部联点帮扶、“城乡携手 共建文明”、与社区共驻共建、党员捐款、爱心助残、慰问老党员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林业工作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的目标任务。

1.5提升队伍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促进林业工作全面发展,根据全省干部培训计划,组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到高等院校林业专业进行培训学习,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了解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从规范行为、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入手,狠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精细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机关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

1.6提升管理水平

立足岗位讲认识、谈体会、理思路、定计划,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林业系统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讨论活动,并在年末召开林业系统精细化管理讨论会,通过讨论形成适合林业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管理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7鼓励科技推广

为了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通过聘请省级林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等形式,针对林业良种培育、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研究突破林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8营造宣传氛围

在网络、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社会知晓率,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形式,围绕“林业为民、管理惠民”这个主题来开展宣传工作,多形式、大范围、高频率、大张旗鼓地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林业的巨大作用,加快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科普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公众对创建林业精细化管理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1.9构建信息网络

目前,黑龙江省林业门户网站和OA办公系统已全部建成,进入运行阶段。林业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将便捷、有效传递林业造林绿化信息,宣讲林业政策法规,方便市民了解花卉苗木供求信息。同时也为市民关注城乡绿化建设,积极献言献策提供了平台,不仅有效推进了林业管理工作精细化,也将为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

2结语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传统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方式逐渐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因而要从机电设备的种类入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构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系统,迎合时代要求,提高机电设备管理的服务性。

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带动机电设备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因而在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要求实现以下三点发展。

1.1系统化管理

机电设备要求进行数据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信息数据的主要载体,同时网络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因而机电设备的管理依托于网络的顺畅运行,通过网络技术能够统筹兼顾各项数据信息,最终达到系统化管理的目的。

1.2标准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运维管理要求对整个组织机构的运行进行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的所有内容,日常管理和拓展业务进行运维。机电设备的运维管理作为运维管理行业的一个分支,同样要求对越来越复杂的交通环境、功能操作越来越复杂的机电系统、机电设备相关的维护人员等进行系统化管理。

1.3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在社会分工逐渐精确、服务对象逐渐精确的发展趋势下衍生的管理方式。机电设备在科学管理方式的引导下,必须要经历精细化的管理。在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指导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实现管理的层层递进,将管理落实到各个环节,达到机电设备管理对推动交通顺畅的积极作用[1]。

2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实现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同时,高速公路和机电设备所存在的主观因素也在推动着机电设备运维的精细化管理。2.1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而资产管理混乱高速公路中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证明其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涉及到大量的资产管理内容,如资产的存在状态管理、资产的购买报废状态等。同时高速公路还存在着多个虚拟仓库。当前机电设备多而杂,但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整体出现无序性和无效性[2]。

2.2维护单位对机电设备维护的忽视

高速公路的运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运营单位的自维;二是专门运维单位进行承包。承包的运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缺陷,在于无法对机电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质量进行跟踪监控。这主要是由于承包的运维单位是出于经济考虑进行运维管理工作的,因而对相关的质量标准的重视度不够,报告具有随意性。而对于承包方式下的运营单位而言,因为无法掌握到最新的数据信息,所以无法采取比较分析,无法为决策提供参考。

2.3机电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督滞后

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因而要求全面掌握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而现实中的机电设备使用巡检监督的方式是靠人工定期巡检,具有时效性差、巡检不全面等缺陷,而导致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等机电系统在遇到故障时,停止运营时间长[3]。

3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式

根据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可知,实现运维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对策,展开实践活动,从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目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3.1实现机电设备专业咨询小组,提供集体决策

实现机电设备运维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成立专业的咨询小组,发挥个人的力量,收集把握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发展现状,为机电设备运维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在机电设备运维进行项目成本运算、工程任务分析和机电项目库管理等工作时,专业小组能够发挥集体才智,进行查缺补漏与科学决策。3.2执行机电设备仓库化管理,规范使用行为由于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容易制造更多的问题,从而增加管理的难度。因而要求对机电设备进行仓库化管理,将全处的运维项目实行三级入库管理,同时三级管理方式中分别对不同的项目负责,项目入库程序清晰明了,相关资料齐全,从而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

3.3定时展开机电工作会议,落实各项工作

机电工作会议主要参与人员有机电管理人员、运维专业咨询工作人员、运维承包商和机电设备商。主要是通过总结在场各个代表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掌握最新的行业消息,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这种形式对于工作内容公开化、工作内容细致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还有利于监督管理。使全处机电运维精细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5]。

3.4进行管理业务培训,加强科技力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包含4个系统,这4大系统中依托于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如电子信息、计算机存储和传输等,体现了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加强科学技术同样成为运维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因而最重要的方式在于加强人的科技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具有精确化业务技能的队伍,通过不同渠道进行科学学习和交流,实现对运维人才的培养。

3.5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资料库和档案室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各个时期各个机电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掌握,提供给下一阶段的运维管理一个真实的工作状态反应。所以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各运维人员对信息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求实现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同现代信息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4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是由当前机电种类繁多、机电监督滞后、承包维护不重视所决定的。而真正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精细化管理在于集体的力量,机电入库的规范性在于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信息收集的全面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质量,因而从实践中加以证实和优化创新[6]。

作者:薛志伟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廊坊北三县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唐红斌.基于ITIL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系统[G].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北京: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2.

[2]张明月,韩彬.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与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0):331-335.

[3]余振耀.论广东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系统[J].广东科技,2013(14):137-138.

[4],许伟强,王永春.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5(17):130.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3篇

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建设的内涵,同时从树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意识、建立健全体制改革以及引进科技手段三方面分析了如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以期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精细化

如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提高,对水利工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是水利工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符。就目前而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速度较快,水利工程避免水灾以及提供水资源的功能则更为明显。故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也应得到相应提高,同时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以便为我国提供经济效益,维护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内涵

1.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标志着水利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工程管理体系必须科学,与实际情况相符。其二,无论是水利工程管理所使用的硬件设施,或是软件内容,都应具有现代化水平。其三,相关管理人员的思维不应局限于传统管理思维,其应具备现代化思维。现代化管理体系应当是呈现动态的体系,即随着水利工程的实际发展而不断变化。管理制度既能够不断完善与发展,且其管理方式以及调控方法也保证局域先进性,企业管理团队所使用的管理思维也较为先进。此时,便可称该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为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倾向于细节问题,注重现代化管理的进行力度,其所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除此以外,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也注重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使得管理流程更为精细,强调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细节把握。所谓“精”,指管理工作应达到最佳效果。而“细”,则指管理工作的细分与实际工作的细致。故而,管理工作精细化建设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以及管理意识。

1.2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我国水利发展,使水利发展进入现代化进程。就目前而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各部分管理工作还需进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共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水利工程相关企业需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制定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趋向于现代化。其二,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等,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硬件得到升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完成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措施

2.1树立现代化与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现今,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落后,自然影响了管理效率。虽然我国党与政府不断帮助水利工程企业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依旧没有完成向现代化与精细化的转变。因此,我国应将改革工作重点放置于对人们观念方面的转变。即改变管理人员传统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制度,明确自身责任。同时要求企业将责任落实至每一个岗位之上。部分企业频繁建立管理措施或是制度,但并不加以完善,不仅不利于管理体系的发展,反而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往往导致新建立的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企业可召开会议,向每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其所具有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每一名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与权力,以便其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企业需使每一名员工了解自身责任,便于工作当中产生问题之后,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确认事故负责人,并进行相应处理。企业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为注重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管理工作更为精细化。

2.2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应不断深化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改革,使用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制度体系,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以及现代化建设。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考评制度等各方面管理制度,企业都应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得各方面制度能够可靠运行,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针对工程日常的维修与保护,可实施程序化以及合同化制约,以此控制水利工程的实际质量。由此可见,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且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大部分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都存在一定漏洞,管理人员需通过实际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如管理人员制定考评制度方面,不仅需要建立出勤、任务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基本的考察项目,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察项目。以设备管理工作为例,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与安全状态,确认检修人员的工作质量。之后,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考评,确认员工工作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

2.3引进科技手段加强水利工程现代化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高科技技术引入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检测、自动化工作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预测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控制。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建立管理队伍时需注意,应当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强化与同行业或是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借此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改革。以考评系统为例,管理人员便可使用信息技术对工作人员的出勤率以及实际工作量等数据进行计算或是统计。相比传统记录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得的数据更为精准,计算速度也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财务管理系统也可引入信息技术,如Excel软件,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该软件,能够核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核算结果基本不会出现错误,运算速度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企业应当引进科技手段,强化自身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到明显提高。

3结语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各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改革自身管理观念,以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工作,完成管理工作想现代化与精细化的改革。并借此提高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琳.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5:230.

[2]孙容,华新钢.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18:120.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4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最早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文化,精细化管理立足企业实际,以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导向,构建以运营管理为基础,管理流程为载体,细化措施为手段,强化执行为重点的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是精细化管理的显著特征,它以服务能力与管理质量提升为主要目的。精细化管理对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分工和细分,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权责利统一,充分调动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保证管理目标顺利达成。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漏洞与隐患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条件比较复杂,而且,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因而施工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会导致管理出现漏洞或隐患。例如,建筑材料堆放不科学,导致建筑材料损坏或发生性状改变等;施工工具摆放缺少秩序,随意的放置,导致工具顺序混乱,使用某一工具的时候,难以快速找到;没有根据标准要求,进行建筑垃圾堆放,给周边环境及施工现场带来很大影响。有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质量意识不高,导致施工过程中,其自身安全和施工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一些设备线路出现老化,而施工管理人员出于节约成本或责任意识不强,而未对其进行及时更换,不仅给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影响,也制约了施工进度的顺利、高效进行。

2.2建筑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利润,而忽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在采购建筑材料的时候,没有本着质优价廉的原则,选购合格的建筑材料,而是采购假冒伪劣或未达标的建筑材料,来以次充好,其结果是严重降低了工程质量,给工程投运后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有的施工单位为降低人工成本,在招聘施工人员的时候,比较随意,过于注重人力资本价格,而忽视施工人员的技术考核,导致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不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低下

管理出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直接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成本控制。在建筑材料方面,只关注价格,而不关心质量;在施工方面,只关注进度,而忽视质量;在人员管理方面,只关注人力成本,而不注重施工质量;在施工技术方面,只关注技术应用,而不关注技术培养和创新,等等。上述诸多方面的不足,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成本,也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提升。

3精细化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精细化管理在施工前期的应用

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标时,施工单位管理者必须要立足实际,在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力和技术,来科学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要对施工项目各环节进行细分,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身上,使他们明确自身的权责利,以便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卓越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科学考核,配齐各种安全警示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3.2精细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巡视,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相应的负责人要根据管理制度及时进行处理。进行精细化施工管理,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在施工工人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给予施工人员更多关怀与指导。同时,也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管理,防止违规操作和疏忽大意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鼓励施工人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定期开展技术比拼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有序,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做好统筹预算工作,对施工预算与成本进行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并做到账目清楚,以严格控制施工成投入;在资金配置上,要从工程实际出发进行资金配置,防止资源浪费,以优化资金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与文化,是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而发展起来的。它在建筑工程施工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每一个环节都能降低成本、扩大收益,从而提升整体执行力与效益。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对于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而,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需要具备更强烈的责任感,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确保建筑项目顺利推进并按时竣工交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内容庞杂,牵涉的部门比较多,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等问题。管理人员要在全局观念指导下,积极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以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益。作为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了管理的创新和行动的指引,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实际施工有机结合起来,以效率与质量危险,有的放矢地制定施工战略目标和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目标和方案契合实际。

4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起步相对交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来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益。如今,精细化管理已经在我国个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施工管理人员应在施工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与施工管理进行有机融合,以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效益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4):49-50.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5篇

【关键词】油田;科研经费管理;创新

一、引言

科技研发是企业提升整体素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工作的基础,对于油田企业同样也是如此。近年来,油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油田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是目前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过管理举措降低其它费用成本已不具备太大空间的情况下,通过科研提升产品业务的附加值以提高利润率是可行的途径。因此,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帮助企业的科研工作。本文对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对油田企业的重要意义

资金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油田企业更是如此,油田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比较大,其中占据相当比重的一个部分就是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管理的精细化。

企业要集中研究,制定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额,然后出台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经费的花销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经费真正的花在刀刃上,才能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研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公司针对具体的情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了管住、管好、管活、管出效益的要求,力争让企业投入的资金真正的收到相对应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将每一笔经费的来源和支出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管理。

三、进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手段

随着油田企业对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服务的深入和课题的不断增加,公司的研究任务也越来越重,承担了国家项目,集团公司的项目以及新疆油田公司的各类研发项目,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以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共同融入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的促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1.推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预算的制定,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一个预先的判定,从而在之后的科研管理当中可以更加的有序。预算的管理中,一个核心的词语就是精细,我们必须要把科研经费所使用到的各个方面都想到前面,才能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条理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应当首先成立一个科研项目预算领导小组,因为油田企业的科研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需要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制定好准确的预算。

2.搭建科研经费管理平台

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油田公司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科研经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解下放到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对各个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便于审计和监督部门对于每一笔科研经费的花销进行审核,这样,就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3.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体还是人,我们要做好科学研究经费的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素质和水平。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更加精细的角度和更加全面的想法以及更加实用的产品、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对油田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对于精细化管理要负起责任,从经费的支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着手,明白每一笔资金的流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我们要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精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管理层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注重科研项目的效益分析

随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科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及时获得科研成果与加快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科研计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重点提高质量。财务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投资计划决策;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跟踪项目管理,加强经费控制,合理支出,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我们要进行分析评价与全面预测,促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四、结语

油田企业的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细节出发,弄清楚每一笔钱的来源和支出,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建敏. 浅谈油田企业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12,01:33-35+70.

[2]张京先,刘晓煜. 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会计师,2013,06:73-74.

[3]黄琨. 制定成本定额标准 细化科研项目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08,01:61-64.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fine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e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and points out how to will become fine idea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highways;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4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任务日益繁重,交通量的剧增和车辆荷载加大.使高速公路桥梁的损害也日趋严重。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养护”理念在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方面的具体体现和有益探索,是为适应公路桥梁养护和发展需要,规范和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养护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必由之路。

一、 当前桥梁养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桥梁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如何养护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

1.1 交通荷载逐年增长问题

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剧增,加快了桥梁老化的步伐。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加重了桥梁的负荷,致使许多公路、桥梁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路面损坏、桥面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桥梁的损坏。

1.2 设计构造上的原因, 限制了公路运输能力。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小;材料质量低,导致混凝土开裂;施工施工组织不当,造成不应出现的施工缝(冷缝);服务期养护管理存在检查不到位,养护不及时.措施不妥当等。

1.3 养护管理缺乏细致到位

由于受传统养护观念的影响较深,各级公路养护部门特别是一线养护部门对于桥梁养护还不能足够重视,防微杜渐。他们不注重发现细微处埋下病害发展的隐患,桥梁各构部件养护不到位及病害处理维修不及时。诸如引道路面与桥衔接处不够平整,导致桥头跳车;泄水孔堵塞问题以及由于施工和交付使用出现的变位、沉陷空洞、裂缝等毛病,在日常养护中得不到及时修补,造成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病害。这不仅降低交通安全舒适水平,而且其发展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

1.4 桥粱养护专业人才缺乏

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桥梁养护方面大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妨碍了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养护”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桥梁养护管理规则的制定,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桥梁养护管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员工、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项工作内容都精细、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把养护者的焦点专注到了满足行人、行车的需求上,达到全面提升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目的。

2.1 精细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高速公路桥梁,安全至上。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防止当如渡海浮囊,忽容一针之罅漏”。因而,这就要求积极稳妥地转变观念,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细化管理、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传统经验型管理到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构建系统化科学的管理体系,力求做到“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理新思路,使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说过:“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三、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探析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不到位或出现问题,都可能成为木桶中的“短板”,都可能制约桥梁运营安全。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是我国公路养护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构建科学的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体系

3.1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应转变服务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手段研究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起“严、实、新、细、精”的科学管理体系。“严”即严格管理制度。“实”即倡导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新”即强化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细”即把管理进一步细化、量化、数据化,各个层面伞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精”即制度上的精心,作业上的精心和人员的精心。

3.2完善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

对原有的管理制度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和“科学、创新、高效”的思路进行梳理和完善,突出主要目标,突出精细化,突出简洁性,以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l)、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组织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实行负责制。监管单位和管理单位必须明确负责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管行政领导和具体技术人员,保证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落实。

(2)、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实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桥梁养护工程师的资历要求、履行职责、培训考核,严格执行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保障桥梁安伞运行。

(3)、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链条式”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为建立伞局良性互动、职能协作的精细管理机制,按照责、权、利、效一致的原则,把桥梁养护目标、养护责任、责任追究三项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人、每个环节,形成目标逐级细化、责任层层深化、责任追究逐级明朗化的良好格局。

(4)、坚持公路桥梁安全检查 评定制度。为系统地掌握桥梁技术状况,及早发现桥梁的缺陷和异常,进而提出合理的养护措施,必须对桥梁进行检验、检查与评定 桥梁榆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榆查和特殊检奄。其检查的内容、方式、周期及相关要求,按照《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进行。桥梁检验是对桥梁结构及部什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方面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测、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5)、推广应用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并及时更新桥梁技术数据,保证高速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真实完整,实现电子化管理。

(6)、桥梁养护大中修改建工程的管理采用“四制管理”模式,即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明确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和责仃,各方严格按合同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7) 、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针对桥梁养护现状,有必要加强对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掌握桥梁检查、检测维修及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强化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提高养护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

3.3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的施工过程要实行精细化作业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细致、程序繁杂的科学养护方式,工作中的各项实施过程都要精细化。桥梁养护施工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项基本环节:一是细化工作过程,细化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艺、每一项工作内容,深入、执着地追求细节的完美,将制度、目标、人员管理等要素细化;二是量化工作目标,通过目标、人员、材料、设备等要素量化,使养护管理任务精确化和可行化;三是施工流程化,将养护任务分解为若干工序单元,将工作过程分解、简化和改进,实施流程化作业;四是生产标准化,标准化的建立就能克服工作中随意性、无序性和粗放性,实现传统计划管理到市场化运作。

四、 结束语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大跨径桥梁在我国建成或即将建成。也就是说,我国桥梁建造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随之而来对桥梁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交通管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全面贯彻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7篇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 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细农业”在发达国家也不过五、六年的应用试验历史,部分支持技术手段还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其中,获取农田小区产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作”的基础。有了小区产量分布图,农户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分析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选择经济适用的对策,在现实可行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实施调控;也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调控。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图1. 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示意图 (来源:FieldStar, Messay Ferguson Ltd.)

为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服务。在发展研究中,个人认为需要重视如下问题:

加强对国际有关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九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技术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注重其支持技术产品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开发。“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在国际科技界共识的基础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即认识农田内小区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实施定位处方农作。它是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在我国可先在规模化农场、部分大城市郊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开发试验区,力求在农田小区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实践。我国广大农村农田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仍较落后,实现广域的现代农田精细经营尚需有较长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先以村片、农田的尺度上对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进行示范试验研究,并可着重结合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中,开拓出新的服务领域。这样,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国情特色、有利于在农村逐步推广先进的农作技术体系。

通过“精细农业”的试验示范研究,大力传播基于信息与知识的农业系统精细经营的技术思想。现今实践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应该扩展到种、养、加,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即过渡到建立“精细农业”的技术体系。实际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早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已优先在发达国家奶牛场,基于动物个体编号电子自动识别技术,根据奶牛产奶量定量配料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全自动化设施园艺业的发展和养殖业中动物生长预测模型与配料、环境调控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加工、分级,为达到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都已吸收了电子信息科技前沿的成就。在我国,“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尤应在设施园艺,集约养殖,农产品品质优选、储藏加工等增值产业中先付诸实践与推广,这对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农业的结构性调整时期和开始重视强调实现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中,依靠先进技术装备和农业精细经营技术的支持,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精细农业”试验研究实践过程中,注意组装一批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单项适用先进技术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如:GPS、GIS技术用于农村规划、农田管理、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的实用技术;农田信息快速采集、存储、处理技术与仪器;农田耕作、土肥管理、农药利用、污染控制等适用技术;机电仪一体化的农业机械装备;精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快速实用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及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开发等。

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在“精细农业”的示范试验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尤以田间信息实时快速采集先进传感技术,生物信息模式识别技术,空间信息处理与图形自动生成技术,计算机化的定量管理农艺技术与系统分析等,都需要作物科学、农艺学、生物物理、数学方法、信息软硬件技术和技术经济学的支持,这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机遇。

参 考 文 献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J.K Schuelle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Warwick University, U.K. 8-10, September 1997.

Kenneth A. Sudduth, Engineering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Copyright 0 1998,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Inc.

汪懋华,“精细农作”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 周光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8.9。

科技精细化管理第8篇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曾专门立项组织了一批多学科着名专家对有关发展研究进行了评估,研究报告经过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估组进行审议后,于1997年发表了“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研究专着,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支持技术产业化开发研究的机遇。近两年来,我国科技界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对国外这一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闻媒体陆续有了一些报导,有的单位已开展了有关研究和试验示范工程准备工作, 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联系开始活跃,国外有关产业界开始向我国推荐其技术产品,密切关注中国走向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这一巨大的潜在技术市场。可以预言:“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及其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将在世纪之交成为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革命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开拓新的前沿科技应用研究领域中,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起跑线拉近了距离,时间上的差距在缩小。在某些重要领域实现技术发展上的跨越,将是机遇性的挑战。主席1998.9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电子信息互联网络、卫星地面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我们必需有紧迫感,尽快迎头赶上”。 “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其应用研究发展必将带动一批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者服务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与工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推动我国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传统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精细农业”,即国际上已趋于共识的“Precision Agriculture”或“Precision Farming”学术名词的中译。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

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 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S)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因此,作者认为采用“精细农业”或“精细农作”译名来表达当前实践的这一技术思想的内涵可能更为确切。诚然,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精细农业”技术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者服务的技术,这一技术体系的早期研究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从事作物栽培、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管理的农学家在进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与植保专家系统应用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揭示的农田内小区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明显时空差异性,从而提出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变量投入,或称“处方农作”而发展起来的>!<;在农业工程领域,自七十年代中期微电子技术迅速实用化而推动的农业机械装备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监控技术,农田信息智能化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的发展,加上八十年代各发达国家对农业经营中必需兼顾农业生产力、资源、环境问题的广泛关切和有效利用农业投入、节约成本、提高农业利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减少环境后果的迫切需求,为“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广泛实践。使得近20年来,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作物科学、农艺学、土壤学、植保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和智能化农业装备与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系统优化决策支持技术等,在GPS、GIS空间信息科技支持下组装集成起来,形成和完善了一个新的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和开展了试验实践。迄今支持“精细农业”示范应用的基本技术手段已逐步研究开发出来,在示范应用中预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五、六年来,已有数千计的研究成果,实验报告见诸于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每年都举办专题“国际精细农业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示会;在万维网上设置有多个专题网址,可以及时查询到有关研究发展信息;美、英、澳、加等国一些着名大学设立了“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研究方向及培训课程;日、韩等国近年来已加快开展研究工作,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国际上对这一技术体系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有了广泛的共识,将成为世纪之交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 “精细农作”技术思想的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

正是信息技术革命为这一技术思想的实践,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千百年来的作物生产,都是以地区或田块为基础,在区域或田块的尺度上,把耕地看作是具有作物均匀生长条件的对象进行管理,如利用统一的耕作、播种、灌溉、施肥、喷药等农艺措施,满足于获得区域、农场或田块的平均产量的认识水平,很少顾及对农田的盲目投入及过量施肥施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后果。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品种选择、土肥监测,通过地区试验积累的适于当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农户推荐使用。实际上,即使在同一农田内,地表上、下影响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的明显时空分布差异性,包括农田内作物病、虫、草害总是先以斑块形式在小区发生,再逐步按时空变化蔓延的特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几世纪前,农民把土地划分为小田块来耕作经营,正是受到对作物生长环境和产量空间变异的感性知识的影响。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在小块土地上经过劳动密集的投入和积累的丰富生产管理经验而形成的“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也可以在小块农田内达到很好的经济产量,只是没有现代科学方

法的定量研究和现代工程手段的支持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力。本世纪初期,科学家就研究报告过作物产量和田间土壤特性,如N、P、K、pH、SOM含量等在田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929年,Illinois大学C.M. Linsley和F.C.Bauer 发表文章劝告农户应绘制自己田区内的土壤酸度分布图和按小区需求使用石灰的建议。 之后,一直都有关于农田土壤和收获量空间变异性研究的报导。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在农田中实施土壤肥力、植保和作物生产定位管理(Site 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的技术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着名厂商先后向市场提供了装有空间定位和产量传感器的现代谷物联合收获机,已可以在收获过程中自动采集以12-15m2为单元的小区产量与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数据,并进一步通过模糊聚类分析软件自动生成农田内作物产量分布图。多年的试验实践表明,田区内小区平均产量的最大差异可以超过100%。由于作物生产还受到气候变异的影响,经连续多年对同一田区积累的数据表明,同一小区年际间的产量差异性也可能是十分明显的。田区内产量上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显示了农田资源利用存在的巨大潜力。现代农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定量获取这些影响作物生长因素及最终收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基于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分布式调控,达到田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产量成为可能。图1是精细农作技术思想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联合收获机每秒自动采集田间定位及对应小区平均产量数据 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产量分布图 根据田间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墒情等参数的空间数据分布图,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投入、产出模拟模型,作物管理专家知识库等建立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决策者的参与下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 根据处方图采用不同方法与手段或相应的处方农业机械按小区实施目标投入和精细农作管理。

由图1可以看出,这一技术思想是通过多次循环的实践,来不断改善农田资源环境,积累知识,逐步达到作物生产管理精细化的过程。由于大田作物生产受到众多时空变化因素的影响,利用生产潜力的处方措施,还需要兼顾生产力、经济性、环境后果的优化目标,因此,其技术思想并不是单纯追求技术措施的“准确”。事实上,目前应用于获取小区产量数据的空间尺度为12-15 m2, 获取农田土壤信息的尺度大多还只可能精细到60 m左右。在实际操作上,对获取的空间信息还需要通过模糊聚类处理,生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方图来指导处方农作,因而还谈不到“精准”的操作。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农田土壤、作物苗情、病虫草害信息实时快速采集技术的突破,农业处方操作也将愈益精细化。上述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在许多发达国家的试验和应用表明,可以显着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节约良种、化肥农药和能源投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户的欢迎。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 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细农业”在发达国家也不过五、六年的应用试验历史,部分支持技术手段还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其中,获取农田小区产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作”的基础。有了小区产量分布图,农户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分析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选择经济适用的对策,在现实可行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实施调控;也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调控。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