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护理流程

医院护理流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5 17:16:37

医院护理流程

医院护理流程第1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术室;输血

手术室输血是根据术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进行输注,预防低血容性休克的发生。

近年来在国内时有输血事故发生,而手术室是输血差错事故的高发区。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输血,常用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来,我科开展了护理程序在手术室输血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对1550例病人进行了术中输血,男840例,女710例;60岁以上550例,18~60岁780例,3~18岁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联合麻醉475例,臂丛麻醉255例。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1550例,其中加输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护理程序步骤

2.1评估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1],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手术室输血的特点;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情、既往有无输血史、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估计出血量;了解成分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

2.2诊断在评估的基础上,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列出护理诊断,这是护理程序中关键的一步[2]。如对反复多次输血、术中可能大量输血或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可下“潜在输血反应”的护理诊断;对高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下“潜在心衰”的护理诊断等。

2.3计划制定手术室输血制度。根据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液成分类别等制定护理计划。如病人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心功能不好时,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滴速应控制在30滴/min以内;如术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时,必要时需行加压输血;如术中失血较多,需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预防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免加重术中出血;如病人需输血小板或冷沉淀时,临床领取后应立即输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为宜,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尽可能不将手术室输血带离手术室。

2.4实施护士实施护理计划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针对不同病人及手术创伤大小的不同特点给予。

2.4.1输血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进行术前护理查房,特别对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以免影响其在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

2.4.2输血前的准备咨询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术中可能需要输血量及成分,及时观察引流量及纱布数量,统计术中出血量,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时间长时,要求对术中领取尚未输注的血液进行科学的保存,红细胞悬液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小板保存条件为24℃~26℃;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

2.4.3认真查对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在这一点上,手术室输血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术中输血常因核对制度未能很好执行,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常因手术在紧张进行中,台上手术医生未能给予监督,此时的护士更应注意查对所输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对不可以走形式,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入手术室常规进行对病人的确认,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入手术室时取血人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注意观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无异物或凝聚,如有异常时及时联系血库,并给予更换。

2.4.4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过滤网的输血器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h以上时,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上粘着沉淀,不仅影响输注速度,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细胞破坏,故须更换。输注红细胞时,输血器莫菲管液面应取2/3为宜,因滴管内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红细胞受到的冲击及摩擦力越小,红细胞损失量越小。输注浓缩血小板前要轻摇血袋,输注过程中应经常轻摇,但忌拍打摇荡[3]。

2.4.5手术室输血反应手术室输血反应均为急性输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前15min发生,所以开始输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钟约2ml,输血总量不超过30ml,如果输血15min无反应,可按医嘱输入。手术室输血反应常见有过敏性反应、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应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输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避免术中应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以免不能及时判断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较大量库存血后,需及时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发生,避免加重术中出血。

2.4.6注意观察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如检查滴速,观察输注是否顺畅,如果病人为清醒状态,需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密切观察尿量及尿色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皮肤有无输血所致皮疹,观察血压、脉搏有无异常改变等。

2.4.7临床上常有输血器穿破血袋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将血袋还输口提起呈垂直状或水平状,扭开还输口帽,把输血器针头缓慢旋转刺入血袋还输口。如发现穿破现象,可用血管钳在穿破点上方钳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选择另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督促麻醉医师及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尽可能在手术室里将所领取血液输毕,避免转运病房途中发生输血器内血液凝聚、输血反应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对,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2.5评价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手术室输血中医疗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达到预期护理目标。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评价效果。通过评价,护士可以总结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手术室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参与人员多的一项工作。从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从血库的发出到临床输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以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护士的行为更是保证血液从血库发出到输给患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必须重视各环节的护理,不断加强对成分输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输血医学发展的需要。

3结果

我科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术中输血,本组1550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室病人的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5.

医院护理流程第2篇

关键词流程改进缩短无效等待作用

近年,“群众满意”成了各医疗单位竞争的关键。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服务尤为重要。在护理服务的各流程环节中,优化服务流程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基础。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离院等待时间的长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满意度,干扰护理服务质量。如何优化出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流程,缩短离院等待时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院内“流程改进小组”对妇产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进行了有效的流程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住院接受手术患者286例,对患者进行了住院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设及的问题即:对医院的环境、医疗技术、护理技术、收费项目、服务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整个调查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286份,收回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95%。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患者满意度优为突出的问题是患者离院的等待时间偏长。同时,对科室工作人员作调查、对比,结果相一致。这说明,患者离院时间长,是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方法:①针对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患者离院等待时间过长”是造成患者对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医院由行管科室牵头,病区护士长协助,成立了院内“流程改进小组”,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住院妇产科患者1560例的出院等待时间进行了统计,将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利用SPSS 13.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妇产科患者离院等待时间平均178.33分钟。对其原因分析显示,主要与是否输液,是否拆线,是否及时完成出院医嘱的录入,是否及时完成出院记录书写,是否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否及时领取出院带药等有关。②制定科学的项目目标:将妇产科患者离院前的有关事项进行统计、分析,将目标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确定是出院之前所能完成的部分。包括新生儿筛查的所有事项,出院记录的书写等。第二部分为确定出院才可完成的部分。包括:出院患者的录入,出院记录的书写,出院带药的领取等。同时结合国内外多家医院患者离院等待时间的参考,将我院妇产科患者离院等待时间的最佳目标制定在110分钟以内。③项目目标依据:以妇产科患者可承受的平均离院等待时间为原则。由病医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自通知出院开始计时,至患者离开病房为止,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并附以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一项为患者认为最满意的离院时间值,设定时间应达到患者满意率90%以上为标准。

流程改进措施:⑴落实临床路程,规范医疗行为:将制定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在妇产科各病区实行推广应用,要求妇产科病区患入径率达60%以上,以此规范诊疗流程。这样可使医疗护理以至患者都非常清楚住院期间的每一天的工作流程。同时,院医务科、护理部在每个月的科室月报会上对各病区的入程和单病种推行情况进行通报,监督和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⑵规范护士工作职责,增设护理文秘岗位:临床护理文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协助病区非医疗性的一切日常事务。②对入出院患者进行非医疗性教育。③协助即将出现的患者办理手续,登记并整理病案资料,预定车辆。④打印各种化验单及病区物品的整理、清点。⑤整理资料,做好各病区之间的事务传递。⑥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数据统计及临床教学所需教案、材料等。我院在各病区增设护理文秘岗位后,更加明确了护理岗位职责,减少了护士非专业性工作,使护士能有更多时间处理护理相关问题[1]。工作中由于护理文秘岗位的加入,替代了患者自己去做或者等待责任护士去做的一些事宜,大大加快了出现患者办理出院的环带流程时间,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⑶规范医嘱书写:要求各病区在文书书写及开具医嘱时要规范,药名、剂量要清晰可见,避免影响录入医嘱的速度,病历室严格按照“2012年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中所要求的时间规范及时正确的书写,以免影响参保患者出院时办理结算,报销环节的时间。⑷改善出现流程:当天早查房时,医生应尽可能的首先处理出院患者的医嘱,病历等。如遇到一早安排手术时,应提前1天下午开具出院医嘱和书写出院记录。遇到出院患者多时,应分开时间段办理出院手续,以防在当天因出院患者较多而增加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医院统一制作了规范的出院流程图表和文字说明强贴于病区公共区域。供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了解并提前备齐所需资料,出院当天需要拆线,主治医师应尽早给予拆线。⑸实行持续质量改进:为确保流程的持续推行,由院内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不定期进行临床督导,查看推行情况,使工作流程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并不断地反馈实行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

“流程改进小组”对妇产科各病区每2个月进行1次数据采集,收集了3组数据158例,采用规范软件包进行了数据处理,计算得出:改进后患者离院等待时间平均89.22分钟,与改进前的178.33分钟相比,缩短了99.11分钟,两组数据相比,说明流程改后效果显著。

讨论

通过缩短了离院患者的等待时间,可以更好的安排新入院患者入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病陪人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病区加床的使用率,缩短了护士用在转床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可预料性护理风险的发生[3]。

“流程改进”不但缩短了离院患者的等待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各项需求得到及时满足,改善了护患关系。医院有效的沟通,周到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成威望,来院就诊、住院患者也不断增加,促进了应该的双重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保障护理工作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3,3(4):42-45.

医院护理流程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导医服务过程,提高导医护理质量,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1年4月至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医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导医台由门诊服务台普及到全院各个楼层,导医护士由5名增加到30名,开展全院、全程导医服务患者。结果 导医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1%上升至99.9%,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施,实现了从门诊候诊、就诊、检查、到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病区等,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温馨导诊护理服务。

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活动。制定了《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使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开展,为提高导医台护理服务量,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的,结合导医台的特点,以人性化、整体化、专业化为理念,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1 一般资料

本院为洛阳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每日就诊量2千余人,每日入院患者150~200余人,为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导医护士由5名增加到30名,导医台由门诊一楼服务台扩展至门诊全部楼层和各住院部一层,服务范围由单一的门诊导医转变为从导诊、候诊、就诊、检查、到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病区等,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全院、全程导诊护理服务。

2 方法

2.1 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多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召开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三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对照标准逐条梳理,逐一落实。结合导医台的特点进行分析与讨论,明确护理服务的内容,在导医服务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护士自觉改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的理念[2]。

2.2 提升护士自身素质,塑造窗口服务形象,导医护士是医院的“形象大使”,使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导医护士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医院形象[3],邀请礼仪专家为导医护士传授礼仪服务知识和现场指导,从坐姿、站姿、接送物品、指引路线时的手姿、与患者交流时的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塑造窗口护士形象:淡妆上岗,服装、标识统一,导医标识醒目,实施站立式、流动性服务。推行护理服务“三主动”:导医护士主动迎接、问候患者;年老体弱者主动上前搀扶;行动不便者主动提供轮椅、平车,同时将主动服务患者的质量和例数纳入个人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2.3 规范服务用语,增强护士语言沟通能力,本院大部分就诊患者来自农村。如用医学专业术语与其沟通交流,患者可能无法理解导医护士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标准的普通话,使导医护士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当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使患者倍感信任和依赖,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帮助解决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缩短就诊时间。

2.4 优化服务流程 针对门诊患者流量大,医技检查、检验高峰期多集中在上午,患者停留、等候时间长等特点,完善导医各环节工作流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各岗位工作有章可循,既缩短了患者的侯诊时间,又提高了服务质量。

2.5 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 大厅内设置温馨清晰的中英文标识提示栏,布局合理安排,保持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定时通风、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挂号、收费、办理入院、新农合直补等服务窗口专人负责,设置一米线,保护患者隐私,实施弹性排班,就诊高峰增加导诊人员,及时管理疏导,分流候诊人员,避免三长一短现象,创造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3 讨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规范了导医护士的服务行为标准,改变了工作作风,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关爱,为患者提供温馨、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和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

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施全院、全程导医护理服务过程中,融入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有了归属感,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增加,及时发现候诊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护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活动开展以来,门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窗口一米线、候诊秩序明显改善、患者候诊时间缩短、大厅各类治安事件减少,导医护士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评及医院领导的奖励,实现了导医台护理服务零投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

医院护理流程第4篇

北京地坛医院是中国第一所政府举办的传染病医院,从1946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开始于2005年12月30日,2008年8月投入使用。正如市领导所说本工程的落成使北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地坛医院迁建工程自投入使用已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甲型流感防治等实战检验,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地坛医院迁建工程用地位于京顺路与来广营东路交汇处东南角,院区北侧为来广营东路,院区东侧为东营路。距机场路500m,距五环路3km。总用地面积89.670m2,其征城市道路面积16.200m2,建设用地面积73.470m2。总建筑面积74.787m2。设计床位600床。日门诊量800人。迁建工程为涵盖医院医疗,行政、生活、后勤保障等内容的全新的医院院区建设。主要包括门急诊医技科研楼,住院楼,行政培训综合楼三组主体建筑群。

主要规划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患者及家属以方便,快捷、舒适、愉快的身心体验及医疗环境。同时兼顾长期在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

2 功能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洁污分区及流线:

根据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从总体到单体建筑贯彻切断传染链,控制传染源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计合理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做到从整体到局部都应达到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通过建筑手段使医护人员获得最大的安全保护,给病人更好的医疗环境。

3 充分重视医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安全:

传染病医院是收治传染病病人的集中区域,肩负着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任,同时保证周围环境不受污染。方案中按照《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讨论草稿)中的要求,医院中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的部门如实验室、解剖室,设计符合生物安全性的标准,避免使医院成为传染病的疫源地。对医疗垃圾收集,焚化,医院污废水汇集处理予以高度重视,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4 创建高效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在高效、快捷、安全与秩序的基础上。体现传染病医院的工艺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建筑布局合理,流线路径短捷,工程管线集中短程,努力做到现代化医院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达到合理的平衡。

5 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

本方案强调绿色景观与建筑融合,将自然的阳光与空气引入建筑内部。自然园林的“治愈力”和现代医疗一起,共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具备改扩建灵活性以及在总体布局上应为医院的持续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应保证发展部分不影响医院原有的洁污分区和分流。传染病医院作为特殊功能的公共建筑,在规划发展设计中应为其考虑可拓展空间。

在保证医院卫生安全前提下,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采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手段努力降低建筑能耗,使地坛医院迁建工程符合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6 现代化创新技术的运用:

为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减少感染几率,保护医护人员卫生安全,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物流运输手段和信息通讯系统。其中GPS导航机器人运输车系统是由设计人员参与引进,在国内医院建设中的首次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80个站点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是国内目前一次建设并投入使用规模最大气动传输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自动检测系统、PIVA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和PDA系统,门诊自动分药系统、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大量现代化技术结合设计在工程的应用,为国内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平面布局

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建筑退用地边线30m,30m隔离绿化带内不得设计建筑,道路,停车位。可建设用地形状为南北300m东西137m的狭长矩形。

1 功能分区

从传染病传播的传染源、宿舍、环境三角形关系切断传染链,控制传染源。在建筑总体布局与竖向布置上明确功能分区,明确各部门洁污分区与流线。

医院主要功能划分:

(1)医疗区: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科研中心、太平间等。

(2)非医疗区教学培训中心、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区、综合楼。根据该区域的城市主导风向结合用地狭长的特点,本方案将非医疗功能区布置在用地的北侧,污染源较多的医疗功能区布置在城市常年平均下风向,用地的南侧。根据医疗流程和传染病学的防护要求依次为门急诊医技部、一般传染住院部、呼吸道住院部。

非医疗区与医疗区主体建筑之间为70m隔离绿化带,满足防护距离的同时也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医疗区各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各医疗功能联系便捷。建筑之间以绿化庭院间隔,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及景观环境的要求。呼吸道与其他住院部之间为35m×90m的绿化庭院。满足传染病学防护距离要求,同时为住院部患者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

后勤保障区放在住院部地下一层,靠近各种负荷中心。

2 主要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医院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基本布置原则:

(1)严格划分洁污分流。

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流线严格控制,尽量短捷,保证院区环境安全。

(2)细化医院各种主要流线,保证入流物流顺畅便捷。

根据医院功能分区,医院设置:主出入口(病人出入口)、次出入口(医务工作人员出入口)、后勤物资出入口、污物出口及呼吸道应急出入口。

院区设环行道路,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减少车辆对院区环境的影响。东侧道路中部连接病人出入口,安排各类病人及探视人员流线。西侧道路连接医务工作人员出入口、后勤物资出入口,安排医务人员、清洁物品流线。

门急诊医技部、各住院部门诊、急诊患者人流、住院患者、探视人流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建筑东侧,通过入口广场与主入口连接。尽量减少控制病入院区内的活动区域。医院各部门医务人员出入口均布置在建筑西侧。中心供应、厨房、洗衣房,太平间等后勤保障设施布置在医疗区地下一层,外购物品的接纳验收、配送物流发送、污物尸体的存放运输安排在地下解决。各种复杂的物流减少与地面人车流的交叉。物品供应车流定期、定时、定线路作业。废弃物车流:夜间作业。由专用密封车辆完成。降低了污物对整个院区环境的影响。

3 绿化系统

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崇尚、亲和自然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空气,阳光和绿色土地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支撑资源。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这也正是地坛医院所需要的环境品质和场所特征。

用地周边布置30m宽绿化隔离带。

非医疗区与医疗区主体建筑之间为开阔的绿化隔离区。

门急诊医技楼布置庭院绿化、屋顶绿化。

呼吸道病房与其他住院部建筑之间的大型绿化休闲庭院。

形态丰富的绿化形式,通过隔离绿带联系在一起。在绿化景观与建筑之间形成穿插与渗透的亲近自然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景观。

主要建筑功能设计

1 门诊

门急诊医技楼采用医患分流、洁污分区的布局。患者由东侧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由电梯到各层诊室,各门诊医技候诊区由景观共享大厅连接,使患者的就诊检查路线尽量短捷。医护人员由西侧进八门急诊医技楼,经过卫生通过,由医护专用电梯经医护通道到达工作区域。门急诊医技楼由中部核心交通厅分为东西两部。东侧两翼主要门急诊。西侧两翼为医技科室与科研中心。景观庭院、门诊共享大厅将阳光、绿色引入建筑的内部。

门急诊首层布置急诊部、门诊大厅、门诊治疗、输液、性病皮肤科门诊。门诊大厅除布置挂号,收费外,还设置自助、银行花店超市、咨询服务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门诊药房靠近急诊,与急诊药房合设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门诊大厅宽敞明亮为患者提供宽松、温馨的诊疗环境。

性病皮肤科门诊位于门诊大厅南侧,与主入口联系方便,既相对独立,保证患者隐私,又减少了单独出入口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

一般门诊患者挂号后,由患者专用电梯到达门诊各层,由核心交通厅分流到各科室候诊空间,经护士台电子叫号后,由患者通道到达各诊室。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专用通道到达各诊室,实现医患与洁污的严格分流。医护人员设有污洗和专用卫生间,及其他辅助用房。

根据传染病患者的特点候诊空间相对较大,候诊区由绿化隔断与公共空间分隔,有良好采光和景观。

2 急诊

急诊靠近院区主入口,分为普通门诊和急救两个区域,危重病人可直接由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普通急诊患者可由急诊部筛查室检查后,进入留观病房或通过患者走廊在急诊区域就诊。急诊与放射科临近布置。急诊患者可在门诊关闭情况下使用放射科等医技,实现资源共享。

3 住院部

住院部共600床,分为呼吸道住院部和消化道及其他住院部两大部分。每护理单元30~40床,每层各设两个护理单元,四个护理单元形成一个组团。由于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住院部每个护理单元的病人,医护人员、清洁物品,污物自成系统,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便于分区隔离。

传染病区标准护理单元,采用三区三廊的模式,即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在各区间设消毒通过处理。走廊也根据三种功能分区相应地分为清洁走廊,半清洁走廊、污染走廊。

在病区中,病人与医护人员流线严格分离,医护人员离开传染区或半清洁区时有严格消毒通过,物品只从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

医护人员由清洁区经卫生通过,进入工作区即半清洁区。由医护人员专用走廊经缓冲间进入病房。病人由患者电梯经污染走廊进入病房。呼吸科两个病房之间设一个前室,为医护观察缓冲空间,病房靠外廊设卫生间,并设有专门的双层传物窗传递食品。

医护人员与患者各走一端的布置方式,同时缩短了医患流线。护士站位于护理单元的中部,减少护理半径,同时护士面对患者电梯,可以方便控制病区人员的进出,保证医院的卫生安全。

护理单元设专用污梯及送餐梯分别与地下一层污物处理、太平间、营养厨房相通。

呼吸道住院部首层为呼吸道出入院及呼吸道门诊、医技。二层以上为呼吸道住院部及呼吸道、手术室,ICU。呼吸道患者医疗区相对独立,并预留应急出入口,平时呼吸道患者在主入口就与其他病人分流。当发生类似SARS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呼吸道住院部启用应急出入口,独立成区。

住院部患者出入院通道完全分开,并设有独立的收费及更衣用房。

医院护理流程第5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介入性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有创治疗、介入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对护理人员按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承担了不同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能。为此我们将全院护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1 行政职能人员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

1.2 重点科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这些科室其工作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就医院感染管理是重点对象,因此归为一类。

1.3 外科系统 普外科,妇科,产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烧伤皮肤科,急诊科,注射室。

1.4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血液科,儿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蒙医科,中西医科,肿瘤内科。

2 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

2.1 对行政职能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主要承担护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对此类人员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特别是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着重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护士的无菌操作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方能正确指导、监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此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操作技能相对独立,因此共性方面集中培训,涉及专业方面的我们采取单独培训的办法。

2.2.1 共性方面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建立在许多基本的管理上的,所以,对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培训无菌操作规范,每日对医疗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程序。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和污染的处理,以及终末消毒的要求和实际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基础工作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有章可循。

2.2.2 专业方面 (1)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本院新建了层流手术室,经多次深入手术室及调查了解,发现手术室的硬件设施虽然上去了,但软件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着重加强人流、物流和消毒、灭菌管理以及三区的严格划分,严格控制术中手术室门的开启、术中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中空气、物表的细菌培养的监测。由于感控科专职人员每月对手术间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层流手术室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器械设备处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检查、清洁、定期更换,以确保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专人监管,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质量。(2)口腔科护理人员:口腔科诊疗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来,对于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有了技术操作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我们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实地操作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做到四手操作,每诊疗一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把关,对口腔灭菌器按要求每日进行化学工艺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对已灭菌的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发现有问题的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3)内镜室护理人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而内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我们根据国家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我院所有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每一个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特别是内镜及活剪钳导丝的清洗,必须将所有的关节、孔道都用毛刷刷洗到位,洗够时间,酶洗程序不可省略,酶洗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1]。这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保证诊疗过程中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供应室护理人员: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清洗灭菌,对供应室除了区域的严格划分外,人流、物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供应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对供应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严把关,从器械的清洗到保养、打包到灭菌,特别的清洗,必须将所有器械的关节、孔道、螺纹处清洗到位,必须进行酶洗程序,含酶洗液能消化和乳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效清除粘于器械上的有机物,以确保灭菌质量。同时加强灭菌物品的管理、发放。定期对无菌室进行环境监测,每日对灭菌架上的物品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包、不合格包立即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设备的监测,特别是每月B-D(Bowie-Dictest)试验,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以确保全院灭菌物品的质量[2]。(5)婴儿室产房护理人员:新生儿、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而对产房,婴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更为严格。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及用具方面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在操作方面加强培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对婴儿室产房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在隔离病房住院,并按要求做好其终末消毒[3]。对产科所有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发生问题要及时追踪解决。以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2.3 对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多、外伤多的特点,加强对处置室、无菌物品、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完善操作流程,确保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

2.4 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内科病人虽无明显的外伤或手术,但其病人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侵入性的诊疗,如呼吸机的使用,还有一些危重病人,如血液科的病人其医疗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严格,针对这些,对内科系统的护理人员着重培训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培训,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特殊科室如血液科、透析室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杜绝流入社会。

4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

对医院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之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分组对全院各护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汇总,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指导整改,差的通报并按规定扣罚奖金。同时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进行全院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而通过落实督导整改这个循环模式,确实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规范逐步融入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从被动要求到主动遵循。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灭菌、防护,但所有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诊疗行为,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院从2003年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通过监督指导,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近3年医院环境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均符合标准,灭菌物品合格率10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合格率98%以上。临床中使用的灭菌物品无过期存放现象,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转运均符合要求,近3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1] 赖晓全.内窥镜污染的现状及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60-62.

医院护理流程第6篇

【关键词】 护理秘书;服务窗口;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01-01

我院护理秘书即为主班护士,相当于有些医院的办公室护士。我院实施“主班负责制”,担任护理秘书者一般相对固定,以便工作的连贯性。我院一般将不能胜任夜班的护士进行培训作为护理秘书:比如孕产妇、病假等等。护理秘书在病房管理中根据主班工作流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关, 督促指导各个岗位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及护理常规进行操作[1]。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既协助护士长进行物资、药品、财务、服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护士长的后顾之忧,还充分发挥了特殊时期的护士作用,一方面缓解了因病假产生的人员紧张压力,另一方面使那些不能胜任夜班的护士需请假而影响年终考核。现将护理秘书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1 护理秘书首先是一个病区的服务窗口 从接待患者入院到办理出院,以及与行政、总务后勤、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等交往,都由护理秘书完成。因此护理秘书的言行举止、

服务态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一个医院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1.1热情接待新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当患者怀着焦虑不安、不信任、不知所措的心情进入病区时,第一个要接触的便是护理秘书。我们面带微笑、起立相迎并及时安排床位、介绍病区环境,通知首席医生、首席护士(主管医生/护士),使其及时得到治疗、护理。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住院期间的诊疗、护理的沟通打下基础。

1.2护理秘书的“桥梁”作用 护理秘书的素质、修养体现在科内以及与各科室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在科室内传达医嘱时注重充分沟通、多理解、多提醒等,避免“命令”式口气及责任语气。在与药房、供应室、后勤以及各兄弟科室的交往中,尤其在科室间相互借用急需用品时,绝不能因自己手头工作太忙而找借口拒绝,缺乏真诚、热情,应该在不影响自己科内工作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别人。只有这样,在自己有困难时,才会得到人家的帮组与支持。另外,在接听电话或口头交流时,注意热情诚恳、礼貌大方、语言柔和、口齿清晰也,以赢得别人的好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快乐工作,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3简化出院流程,把好“终点”服务关 患者病愈出院,不但是件高兴的事情,而且是对我们服务全过程的总评价。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要求办理出院手续。因此,我们注重简化出院流程。在医生查房结束时,及时了解各医疗组的出院信息,在医生正式下达医嘱前将拟出院的患者账户进行仔细核对,并请医生先及时开出正式医嘱及出院带药,以便及早领取出院带药、办理出院账户,争取患者尽早办理出院手续。这样既帮助了患者及家属,提高满意度,又避免因出院流程的繁琐,而引起患者对我们护理全过程的全盘否定;同时还提高了床位的利用率,让新病人得到及时的安排,从而形成提高满意度的良性循环。

2 护理秘书是医院管理网中的重要角色 护士站实际上是一个“中转站“,而护理秘书是“中转站”的主体,起着医院管理网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2.1主动参与医院纵向管理,确保医院管理指令畅通无阻 护理秘书每天上班后首先了解科主任、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内容和去向,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领导不在时,担任传达医院的各种指令、精神,遇到重要紧急事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2.2把握科际间横向管理,增加医院内部凝聚力 工作中我们重视与兄弟科室之间互让、互利、共同提高。作为护理秘书的责任首当其冲,首先在收住急诊或转科时,从医院的整体利益出发,绝不能推诿、挑剔患者,尽量在科室内部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对于各辅助科室物资供应,做到计划领取,集中派送,节约人力资源。当科室邀请专家讨论、会诊时,做到主动让坐、并准备好病历、通知主管医生介绍病情等,从而节约了专家的时间。综上所述,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医院处处充满和谐、协调,增加了医院内部的凝聚力。

3 护理秘书还是个具体的管理者 护理秘书在病区直接负责物资管理、医嘱管理、经济管理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究科学,简化工作流程,运用统筹安排,做到有的放矢。

3.1运 用“5 S”方法进行物资管理,满足病区物资需求 每天清点固定物资和药品,发现与账面不符及时追查;检查各种无菌用品有效期;领取的一次性物资按近效期先后有序摆放,且一目了然、方便取用;尤其对于急救用品,如抢救车、氧气装置、吸引装置、呼吸囊等,除按“四定”保管外,做到每天检查把关,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2有效管理医嘱,确保安全执行 护理秘书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医嘱是医疗安全的有效保证。护理秘书是这一重要环节的执行者。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医师下达医嘱出现差错并不罕见,护理秘书在处理医嘱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核查对,以阻止有问题的医嘱进入执行环节,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差错[3]。同时在接到医嘱时,严肃审核后按轻重缓急及时落入各班职责,并督促执行者在医嘱单上签名。对于口头医嘱,严格按口头医嘱执行流程处理,督促医生尽早补开医嘱,检查执行者签名。

3.3抓好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社会经济效益 护理秘书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医疗护理收费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执行,不多收、不漏收。每天下班前联合管床护士核对当天收费项目,保证“医嘱-操作-收费”三统一。另一方面,每天发放“住院患者每日费用清单”,以便患者查对,发现疑问及时核对纠正。因此,我们在本地区物价收费检查、医保抽查中均被誉为信得过医院,获得了更可贵的社会效益。

4 小结 护理秘书在临床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关系着医院及科室的形象,协调着各种人际关系,直接参与病区具体管理。一方面协助护士长管理工作,减轻其负担使之更好地进行全面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管理,不仅满意了自身的心理需求,而且在工作中获得了学习、培训的机会,有利于发挥个人能力。从而增强自觉性、自信心和责任感,更加完善自我,为走上管理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ZK(#〗 张 敏, 赵东娥.履行新型主班职责提升病区护理质量[J].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2 ,6 ,(4 ): 347.

[2] 董凌玲.主班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苏实用医技杂志,2007,1,14(1):102.

医院护理流程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卫生院临床报告181例,其中药品核对漏洞100例,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30例,对患者护理不及时33例,护理人员的服务不全面18例。根据《临故处理条例》规定,以上缺陷均属于一般责任差错。

1.2方法 通过对181例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得出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风险并寻找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通过对181例临床报告分析,得出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1制度不完善,组织内分工不明 乡镇医院没有设立专门护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即使有护士长也与其他护士一样,在临床一线工作,这样导致护士长没有时间处理管理方面的事物。这样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管理范围模糊。卫生院一些制度不够完善,如:消毒制度等,护理人员在病房以外的区域无菌意识不强,在外科换药室、检验科等科室没有做到规范的杀菌消毒,而医院对于此类问题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

2.1.2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规范 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一般采取的护理措施都是死板的护理流程,并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并且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不规范,也会增加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如:护理人员在进行配药时没有进行核对,这样可能增加护理中的风险,并且药品查对的缺陷是目前临床上出现护理问题对多的。还有一些护理人员没有认真的进行三查七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流程不规范,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并且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2.1.3其他因素 一般来说,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不佳,造成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而对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较少,对于高危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能完全胜任;同时,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不足,出现一个护理人员同时护理多个患者的现象,这样也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上的缺陷,如:病例书写不规范,体温描计不准确、检查不完全等。这些因素都在极大程度上导致护理风险的存在[2]。

2.2解决对策

2.2.1提高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卫生院来说,应尽量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培养,多组织人员进行进修和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项培训,多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可以在卫生院制度相关等级考试制度,以等级考试确定奖罚,督促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2.2.2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能够提高医院的治疗效率,由于卫生院的条件较差,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卫生院应首先改变医疗环境,可以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为护理人员创造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了保留人员,医院可适当提升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治疗有关有直接关系,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在极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护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3]。

2.2.3严格规范制度 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尤其对于病例的书写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重法律文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在书写病例时,应注意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合法,还应注意字迹清晰,应与其他医疗文件保持一致。

3讨论

护理缺陷主要表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两种,其中护理差错对患者没有较大的损害而护理事故是对患者造成轻度、中度或重度的损害,影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较为严重。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细心,避免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4]。

通过对181例卫生院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得出卫生院的护理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由于卫生院的环境较为简陋,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等都是导致护理存在风险的因素。其中,卫生院主要的风险是卫生院的人员分配不合理,制度不够完善,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大多兼任管理部门,这样导致护理人员不能专心进行护理,再加之卫生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这样的行为潜在许多危险因素[5]。其次,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不够规范,在卫生院,一般都是一个护理人员护理多个患者,这样会严重分散护理人员的精力,使护理中较易出现差错。

针对以上问题,卫生院应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尽可能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可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动性[6]。可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医院的规模和环境,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7]。

通过对卫生院存在的护理管理因素进行研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完善自己,减少医患纠纷,建立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56-157.

[2]王树香. 当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09-110.

[3]Jack Welch. Prudent managers[M].Beijing:Kyushu Press,2010:85-87.

[4]陈丽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3.

[5]张雪莲.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401.

医院护理流程第8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管理措施

门诊作为综合医院的直接窗口,日常工作中会面对大量的流动就诊群体,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能够影响着门诊就诊工作的开展。门诊的服务质量与护理水平能甚至直接代表着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能够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带来直接的就诊感受,加强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对整个医院有战略意义。本文结合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开展,着重探讨了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措施。

1.综合医院门诊部护理工作特点

1.1护理随机性明显且集中性强 一般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就诊时间具有固定性,在就诊时间就诊患者密度大,甚至会出现就诊窗口患者分配不均,这便需要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就就诊窗口的利用程度进行平衡协调,以分诊、分流,提高门诊部门就诊的工作效率。这种协调分流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随机性与集中性。

1.2护理效率高且技术性强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患协调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体现最高的工作素质与工作技术水平。护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目的在于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这便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有综合化的护理技术与服务技能,并且能够总结就诊患者的病情观察经验以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开展中病患满意度的提升。

1.3交叉感染护理工作责任重大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流动性大,且人流密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便增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交叉感染护理工作也成为护理工作开展的难点与重点【1】。门诊就诊患者居多,因病情复杂多元,传染性病菌感染较难控制,护理人员应该着重加强就诊通道的划分,尤其做好抽血、抢救等环节的消毒隔离工作。

1.4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 我院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创新将健康教育宣讲加入到护理工作中,借助门诊部门人群流动性强的特点,强化健康教育,帮助就诊患者树立自主化的健康意识,全面提升门诊护理工作水平。

2.护理措施的探讨

2.1简化就诊流程,提升就诊的便捷度 综合性医院门诊部门人流密集,护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我院着重进行了就诊流程的简化,以全面提升门诊部门护理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简化就诊流程,着重改变了传统的就诊程序,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再在门诊部门内多次穿行缴费,实现了挂号与就诊窗口同一化,便利了患者也降低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我院还对高龄患者专门开设了就诊窗口,并有护理工作人员帮助高龄患者就诊,对于护理及就诊效率的提升作用突出。其次,我院还开设了网络挂号通道,综合医院门诊部门每日接待的就诊人员众多,这便影响了患者的就诊质量,为了保证患者的就诊质量,我院开设了网络挂号通道,并辅以相关的就诊医师的信息,帮助患者的选取适当的时间前来就诊,在保证就诊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就诊效率。最后我院护理工作人员还合理分配了挂号窗口,将门诊窗口安置分布到各科室楼层中,对门诊人流集中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疏通。

2.2基于门诊护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前面提高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在短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便需要护理管理及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2】,并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应对更高的工作要求。我院就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培训流程,以基于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便利条件。在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面,还着重制定了激励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还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升着重训练了护理工作人员的仪表及服务态度,以全面提升就诊人群的满意度,还强调了抗感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抗感染护理工作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3完善门诊护理应急方案,着重训练护理管理人员的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复杂,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诊断常识及应急反应能力【3】,以及时对一些应急时间做出有效的解决。在门诊应事件处理中抗感染护理是关键,针对门诊部门内存在或遗留的病菌感染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短时间内造成交叉感染,影响到其他病患的身体健康。

3.小结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护理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应该充分认识门诊部门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改进措施,以全面提升医院管理与医疗水平。笔者认为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医院门诊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护理管理及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提升自身的技能与服务水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秀玲.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