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7 15:35:52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1篇

(1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

2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技术创新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层次分析法(AHP);指标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540.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63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630196);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博弈分析及优化研究”

作者简介:贾广超(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金融;张目(1968-),男,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用风险管理、科技金融、综合评价技术。

收稿日期:2015-02-15

0 引言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者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风险因素是制约技术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与规避非常必要。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我国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代宝认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研发风险、替代风险、成果外泄风险四个方面。周仁仪、周喜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为动态管理风险,技术创新基金的财务风险以及创新产品的市场营销风险三个大方面,并分别展开分析。潘喜润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别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技术创新风险包括: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技术风险、知识型员工管理不到位引发人才风险两类;企业外部因素引发的技术创新风险又包括: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风险、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引发法律或制度风险三方面。王海刚、陈钢、程旭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链风险、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过程的风险、由行业内竞争带来的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赵红瑞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的技术经济过程分析,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技术运用风险、盲目追求技术领先风险、以及技术寿命和技术效果的风险三方面的创业技术风险。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陆卫国、郑毅认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表现为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一般分为创新构思期、项目确定期、研究开发期、工业设计与产品试制期、规模投入与批量生产期、技术实现期等几个阶段。本文对其进行参考,创新性的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研究,从科技成果的创新构思到研发以及应用的整个生命过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继而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基于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其变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需要经历研发和商品化的过程,任何一个技术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发生在技术创新生命阶段的每一个过程。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如下:

1.1 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制定一项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技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之本,技术创新伴随在整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中。产品技术创新包含了产品技术先进性、产品技术配套性、产品技术实用性、产品技术创新性、产品技术可改进性,是反应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方面的风险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面临的是决策风险。

1.2 研发风险

研发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以及支持技术创新研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风险。高新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多是间断性和跳跃式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技术的非连续的范式转移,使企业原有的技术范式完全失效,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无果而终。此外技术效果事先难以估计,即使是成功的创新,也可能产生没有预料到的诸如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副作用,从而使该创新受到发展限制。

1.3 生产流程风险

生产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活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也还有大量的转化工作要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技术创新的成果无法转换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功亏一篑。

1.4 新产品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由于企业的市场能力差、创新成果本身的缺陷等原因,使得技术创新所体现的最终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最终导致企业技术研究的投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企业因此出现财务危机而难以顺利发展下去的风险。新产品从定价到营销,营销策略及面对外界环境的应变反应能力都会给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风险。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都会给新产品带来市场风险。

1.5 财务风险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存在资金的流动就会面临财务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一样。科技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财务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融资成本高、信贷资金来源困难、创新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差、创新项目资金链断裂几方面。

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状况的标尺。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指标设计涵盖面要广,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同时,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要考虑现实性原则,根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的实际环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选取能够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

(2)系统性、整体性原则。构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各方面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动态连续性原则。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的建设必须能够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能够反映技术和管理发展的现状、潜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设计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科技创新生命周期角度对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

3.1 指标权重的计算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该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通过专家对每一个指标进行打分,分数取0~10,分数越高代表风险越大,并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最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其计算公式如(1)式:

(1)式中,F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综合评价指数,Wi为该企业第i项指标的权重,Si为该科技型中小企业指标得分。

本文选取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匿名方式通过专家打分法征询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及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打分,对专家打分进行统计、汇总,本次共发出18份调查表,收回15份,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计算出金智科技的技术创新风险结果为5.7468,属于中度风险。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应当注重增强项目组的总体实力,着力克服复杂技术,增强技术创新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小技术的可替代性,开源节流,促进企业发展,抵御技术创新风险。

4 结语

本文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体系的补充与完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权重,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个指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对各指标的权重及其得分进行综合分析,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减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参考文献

1 代宝.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J].科技与管理,2003(6)

2 周仁仪,周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5(10)

3 潘喜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防范[J].上海企业,2009(6)

4 王海刚,陈钢,程旭.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及防范探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2(12)

5 赵红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技术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师,2012(3)

6 陆卫国,郑毅,曾繁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与资金的需求[J].社会科学家,2005(3)

7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 李柏洲.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要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2篇

1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风险

1.1财务风险多家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相对较弱,资产的回收水平相对较低,资产负债率则相对较高,因此,电网建设项目决策的财务风险是项目决策种种风险因素中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因素。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电网建设项目往往是缺乏更多的资产,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不够强。利用风险分析、评估工具、科学计算等进行分析讨论过于简单,缺乏敏感性分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应的经济分析。投资成本和缺乏基础网格项目后的成本和项目的收益的估计,因此,缺乏科学的决策给决策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1.2外部环境风险电网建设项目包括面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有效期协议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协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不够。协议的时效性约定没有明确的最后期限,由于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较强,该协议无效。由于外部环境存在着许多复杂问题,该项目的实施阶段很难准确地落实征地、拆迁、补偿等敏感性问题的决策,特别是设计过程中,由于超出了具体的预期导致设计调整,增加了建设成本,从而对项目的决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决策

2.1加强政策研究

2.1.1电网投资政策。按照国际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等几大类。在确定项目的整体投资时,应优先进行鼓励类投资项目的选择,限制类项目则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2.1.2电力改革政策。从2002年开始,全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开始大踏步前进,投资体制的改革则开始于2004年,项目审批制度开始贯彻实施。目前,仍在进行主要输电和配电电力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化研究。除此之外,还在深入对电力系统的政策研究,预测电力改革的趋势方向,从而正确把握电网项目的投资决策。

2.1.3电网发展政策。国家关于电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电网项目的决策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国家对于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实施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充分考虑到国家对于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相关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电网发展在未来的具体需求,实现对电网建设项目决策的有效控制,从而充分保证对决策风险的管控。

2.2加强电力市场研究

2.2.1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对电力的需求。准确预测国民经济的宏观趋势,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产业布局、电力结构特点以及整个有关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等。它对于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等的估计。它可以为分析整个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或某类风险提供依据,为下一步风险评价、制定应对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图1给出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风险估计的过程。

2.2.2加强对影响电力市场重大因素的分析。由于当前对于电力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在实际分析决策中,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实际影响,并作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生活用电因素等。在对其进行预测之时,应当首先基于严格的市场调查进行,然后通过分析调查之后的有效数据,采取各式不同的模型进行评估与预测,从而充分保障其预测的正确。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天然气等各种新能源,太阳能与其他可替代能源对于电力需求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2.3加强可行性研究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应当增加电网建设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并且采取有利于电网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决策技术的风险。设计单位应当对电网建设项目作深入研究与调查,对区域内地质、岩性、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了设计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提高设计水平,以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的能力。

2.4加强项目敏感性分析在实际决策中,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在财务上可行与否进行深入评估。相应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净现值、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等。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并且充分做好相应的敏感度分析。对于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考虑改变项目相关的影响因素时,对相应的建筑成本、建设周期以及其他经济利益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促使决策具有更充分的依据,有效地降低项目决策的财务风险。

3结语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3篇

关键词:承包商投标策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分析

投标策略是承包商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包商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与经营目标,结合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工程项目类别、项目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投标策略。探究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首先在投标前要对市场综合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市场动态是投标策略的基础环节,通过研究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技术要求、施工条件及可能突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完成工程项目投标可行性的初步判断,同时对市场动态、工程背景等招标信息与潜在存在的竞争对手相关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与此同时对企业自身具备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自身优势与投标项目的契合点,做到以长制短、以优制劣;其次工程项目的报价策略研究是投标策略的核心环节,运用决策人员的推理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来对报价策略的定性分析,同时进行报价的定量分析与采用作价技巧,合理预算造价,评估中标利润,分析潜在对手优势与劣势,选择竞争方法,充分掌握工程规律标价的浮动值,消化标书细节等作价技巧,做到发挥企业本身优势降低成本以优取胜,改进设计凭借缩短工期取胜;最后报价策略方法的正确选择是中标取胜环节的重中之重,报价策略方法涵盖扩大标价法、多方案报价法以及不平衡标价法等,扩大标价法通常建立在对工程项目完成的把握性较大,竞争对手较少或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盈利,多方案报价法通常建立在工程招标书中合同条款不够明确,技术要求不符规范的情况下,投标企业在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方案的同时选择多方案报价策略减少报价过高被淘汰的可能性;不平衡标价法是以总报价不变为前提,提高某些分项工程的单价,同时降低另外一些分项工程单价,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效果。综合分析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以做好投标对象综合环境分析为前提,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相关作价技巧,合理选择保价投标策略方式,摒弃违规投标,实行精准编标,重视公关活动,实现合法中标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

二 、承包商招投标过程中面临风险分析

工程风险是指涵盖从项目立项、设计及施工等所有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总和。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确定之前承包商对投标风险的系统分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项目运行结果的成败。探析承包商招投标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承包商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及自然风险等方面。从承包商内部风险来分析,首先就是承包商的决策风险,其主要来源于承包商信息缺失的风险和报价失误的风险,承包商获取的资料不足以支撑投标决策或获取信息为虚假信息造成承包商信息缺失风险,承包商对投标报价不能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导致其造成报价失误的风险;其次是承包商内部工作技能风险与技术资源风险。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评估自身具备条件与投标项目的契合度,分析自身条件在竞争环境与市场环境中的优劣势是承包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部风险的有效手段。从承包商外部风险分析,一方面来自于业主方面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及商务风险,另一方面来自履行合约阶段的风险,包括工程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物资供应风险、成本管理风险及业主履行合同能力的风险等。从承包商面临的自然风险分析,涵盖整个行业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与天然不可抗力因素的风险。在拟建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能够有效评估承包商内部存在的风险,合理推断外部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预测自然风险发生的概率是承包商做出投标决策之前必须履行的环节,决定着投标环节及中标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

三 、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工程项目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是承包商依据工程所处的风险环境和项目预期的目标,针对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推断与有效评估,进而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完成风险管理,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风险评估、工程风险识别、工程风险评价、工程风险处理及工程风险监控等。工程风险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成败。承包商在投标前,承包商须对对拟投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企业的自身实力、自身优势以及市场环境等相关因素,设定风险临界线,在风险临界线以下的项目,评估拟定选择的投标项目,做出投标决定。进入报价阶段后,着重考虑报价、工期和施工方案三大关键问题,需要承包商选定施工方案,进而预测项目工期的长短和市场价格的动态,评估投标风险。首先对费用估价风险预测,依据以成本测算价格为主的混合定价模式,其中项目报价=成本预测+项目报高率,通过此费用确定成本测算和报高率测算两方面的风险;其次是工期风险评估,项目工期是工程评标的重要内容,工期的是否合理决定着项目的整体费用;最后要对施工方案风险进行评价,施工方案的确定是工程项目评标的重要依据,是工程报价的关键因素。将承包商项目投标风险系统分析图表述如下(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系统分析框图

探究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涵盖避免风险策略、分散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及自留风险策略等。避免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对影响投标风险因素的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凭借承包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赋予工程项目风险系数确定投标报价;分散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实施项目分包与联合承包及发挥分包及联合承包企业优势降低项目风险;转移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对风险以项目保险、担保风险转移等方式予以转移,达到风险分散、共同承担的效果;自留风险策略是在风险的评估判断不足或失误的情形下,承包商通过自己准备基金完成风险管理。承包商对工程项目所处环境下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科学、规范、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实现承包商自身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风险管理的正确执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社会的实力与地位,对于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整个项目运行的成败。承包商应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和报价优势,制定详细的谈判纲要,利用技术方案优势的同时合理调整报价,注重与业主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谈判阶段的策略。

总结与建议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的主要环节,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首先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环境进行有效、合理的判断推理,在经验性的评估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学评估模型完成对项目风险环境的定量评估,决策者依据定量评估结果分析承包商内部条件,探究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劣势,选择适宜的投标策略,完成建设项目投标的最终决策;其次承包商需要意识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树立项目风险意识,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施整个工程项目有效的风险管理,最终完成为承包商带来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亟需建立、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管理模式、评价体系、自律体系及监管体系,保证投标环境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最大限度的降低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实现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春明. 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承包商的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07.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4篇

国外知名大学的管理科学与运筹、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都开设有《风险建模与分析》等相关课程,本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统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系统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防采办大学[1-4]等教育研究机构所开设的同类课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1]:《工程风险分析》(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A)与《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B)。其中,《工程风险分析课》主要讲授工程系统中风险管理决策的相关技术方法,内容包括:技术、人、环境方面的权衡分析,决策分析的元素,概论风险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事故后果的经济分析,以及相关技术在航天系统、核电工厂、医疗系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案例实证研究。而《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是在学生先修《工程风险分析课》(MS&E250A)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指导学生个体或成立小组,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抽象、建模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风险评估、沟通和管理三个阶段,解决实际风险管理问题,学生需要做口头陈述和完成报告,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概论工具解决风险和不确定决策问题的能力。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的这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相互支撑,从课程代码上也可以明显看出,MS&E250A是MS&E250B的先修课程。MS&E250A特别注重风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通过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等基本模型与方法为载体,阐释风险分析过程,并结合案例进行详细展开;而MS&E250B在250A基础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某具体背景问题,建立小组,分工收集材料、建模、计算,并完成陈述报告和答辩,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研究精神的锻炼。

(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工程管理》(ProjectManagement,代码1.040/1.401)课程,其中包括专门几节内容讲授“风险分析-风险与不确定下的决策”,主要包括五部分:风险与不确定定义,风险偏好、态度和效用,决策树分析;涉及效用函数、风险评估、跟踪和控制,风险层次化建模、风险结构分解、风险矩阵等分析工具,风险预算、风险预防措施、风险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计划制定的方法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知名工科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其核心课程《工程管理》别注重“风险分析与决策”的讲授,将风险分析作为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其内容设置上,主要结合决策分析理论,将风险与不确定、偏好、效用、决策树等决策分析方法融入到风险分析中,并通过风险措施、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方法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可见,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统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开设了《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Riskmodeling,assessment,andmanagement)课程,主要讲解等级全息建模、决策树、多目标权衡分析、风险过滤排序与管理、极端事件风险管理、多目标风险影响分析、多目标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并结合复杂系统协同风险建模、国防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水利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软件系统等领域的风险建模与分析开展案例研讨。此课程的负责人是Y.Y.Haimes教授,他是国际风险分析与多目标决策学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常年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很多著名的风险分析方法都是他提出并推广的,比如HHM、RFRM、MRIA等,这些方法现已被美国国防部、NASA等机构采纳。可见,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建模、计算、决策的方法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以解决新的更复杂的系统风险问题。

(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Univ.)系统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开设了《风险、效能与决策分析》(Risk,PerformanceandDecisionAnalysis)课程[3],作者在留学期间曾全程跟听了本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多准则决策与风险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方向,包括四个专题,10次课,每次3个小时,主要内容有:风险、决策树分析和效用概念,效用理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中的效能评估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与偏好建模,过程与集成方法,集成方法、工具与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模型、方法、工具与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概念、模型、方法与应用;以及在商业和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此课程的特点如下:一是将风险基本理论与决策技术有机结合,注重风险应对的科学决策,如DTA、MCDA等;二是注重数据分析处理与不确定性推理算法的讲授,包括DEA和ER等;三是将优化技术引入风险分析,建立风险优化的模型与算法,比如MOLP等。此外,作者还调查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析、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开设的相关课程,结合上述四所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现状,可以发现如下特征:(1)注重基础理论。各高校或机构都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讲授,几乎都涉及不确定性建模、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等基础知识点,可见打好基础,是灵活运用技术工具的基石。(2)联系决策分析。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比如MIT讲偏好、效用、决策树,Virginia讲MTOA,MU讲DTA、UT、MCDA等。(3)通过数据说话。风险分析的结果结论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因此各高校都注重定量化数据分析方法的讲授和运用。比如MU讲数据包络分析DEA、Virginia讲多目标统计分析MSM等等。(4)学术研究引领。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工具,风险分析学术研究扩展了风险方法库,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促进了风险分析学术领域的研究。(5)注重实践能力。各高校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讲授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前沿文献、发现问题并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能力。比如Stanford专门开设MS&E250B的实践课。

二、《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思考

通过对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的调研及特点分析,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对《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一点思考。

(一)从教学目的来看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研究生学员,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包括数学知识、计算知识、查找阅读文献能力等。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致如下目标:(1)培养学员在工程项目研究中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的意识。针对管理学领域中研究对象复杂性和随机性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有效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在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员在其研究领域中积极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意识。(2)增强学员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从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三个方面学习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等管理环节的地位作用、关联关系和研究热点,增强学员在理论探索和科研项目研究中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

《风险分析与管理》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其重要环节是对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优化、组合,难点在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因此,提出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三步:(1)讲———讲概念、讲理论、讲过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授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化四阶段及其相互关系。(2)学———学方法、学技术、学工具。学的主体是学生,学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与应对中的经典方法;同时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实现初步的模型求解与运算。(3)做———做练习、做案例、做研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和“学”最终要落到“做”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简单示例;能够围绕某背景案例,实现从风险识别、建模、分析到求解的全过程求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论;最后,能够在案例中捕捉到问题,查找文献,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完成“做研究”,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三)从教学内容来看

在上述教学目的和过程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相关高校和机构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我们的实际,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实践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形成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和灵活运用技术方法的基石,风险分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基本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改进实践,工程实践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源泉。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理论,学好理论用于实践。二是系统性。风险分析管理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监控为主线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涉及到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对应讲授一到两种经典方法,使得整个课程学习成体系。三是时代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中,要紧跟时展,多选多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及工程建设中的出现的事件、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课程内容设置中,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风险分析方法技术的改进,尤其是一改以往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局面,大量引入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课程建设中引入国际研究最新成果,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四是综合性。风险分析与管理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与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交叉。从上述国外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应当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概念、理论、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解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理论,使学员掌握基本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热点;领会风险分析与管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基本概念与定义,了解本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基本过程包括: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过程,各阶段之间的联系;了解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过程,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基本阶段以及相互关系。二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方法、技术、工具。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应对,每个阶段有其特有的技术方法支持,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在风险识别阶段主要设置风险识别一般方法、情景分析法、级层次建模方法HHM等内容;在风险分析阶段主要设置风险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风险故障树分析,风险过滤、排序技术(RFRM)等内容;在风险评估阶段主要设置风险矩阵评估法,贝叶斯风险评估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学习并掌握风险矩阵评估、贝叶斯风险评估及其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等内容;在风险应对阶段主要设置风险应对的概念与措施,风险监控过程,多目标风险管理方法等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研究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风险分析处理模型与技术,并提高其自我学习新方法的能力。

(四)从教学方法来看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我们急需创新教学模式。(1)通过阅读汇报深入掌握基本技术方法模型。根据学员研究领域,从国外高水平顶级杂志上选取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方法文献,由学生组成3-5人小组,通过任务分工,阅读、研讨、实验,并对其他小组学生进行陈述,讲解方法、思路及其优缺点,接受提问并答辩。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达到深入教学目的。(2)通过案例与研讨式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组织中注重开展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入案例;在课程教学中,加大教学的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能力。同时,结合学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斯坦福和弗吉尼亚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本校从事科研攻关任务的实际,我们可以围绕以下案例进行研讨:大型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软件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航天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装备采办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反恐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通过案例研讨,掌握所学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三、总结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5篇

关键词: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企业项目风险投资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行为,但在风险投资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无时无刻不充满了风险。本文论述了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企业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为我国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提供建议和参考。

1.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1.1缺少专业人才。如果企业想进行风险投资,就一定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这些专业性的人才不但要懂得管理,而且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性知识。对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来讲,人才素质的高低所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然而,我国目前缺少懂得项目风险投资运作的专家。

1.2缺少有利的风险投资外部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市场环境不到位,政策环境不到位,以及体制环境不到位。我国的科研开发经费是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政府财政部门层层分配的,科研跟商品化的生产不统一。当前,我国还是缺少对项目风险投资的规范化管理策略,明确的规划,以及有效的激励策略。同时,跟发达国家相比较,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还远远不够,对项目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不够,对高科技术产品增值税的征收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1.3缺少科学地决策风险投资。在考虑投资的时候,不注重决策之前的可行性研究与细致地调研,导致投资的科学依据缺少。风险投资的基本前提是理性决策,需要分析和论证各个方面,以使投资的不确定性降低。商业计划书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是由于报喜不报忧,没有分析风险,仅仅是宣扬高回报。大多投资企业只是大肆宣传高收益,使企业会受到迷惑,致使忽视了风险,在面临风险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一些防范风险的策略,投资比较盲目。有一部分企业走进另一个极端,感觉风险投资的风险大是理所当然的,忽视了风险投资是为了取得收益。

1.4项目领导的风险管理观念较差。在我国,由于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的起步较晚,一些项目领导的认识不够。通常情况下,项目领导能够意识到存在的风险,可是基于成本的思考,不想在缺少资金的前提下增加风险管理的费用,针对项目面临的风险,实施不合理地转移或者是风险自留的策略,进而导致更大的风险;或者实施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可是仅仅注意到威胁而未曾思考到项目会带来的机遇。还有一些项目领导期望小风险或者是无风险,这种项目不是成功的,这是由于收益和风险常常是成正比的,小风险意味着收益小,无风险意味着无收益。

1.5风险投资单一化。在实施项目风险投资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感觉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或者只要是高投入就有高产出,他们仅仅对一些高投资项目感兴趣,却不关注那些尽管投资少,可是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被投资方也盲目地做大项目,以吸引投资。

2.解决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面临问题的对策

2.1大力培养专业素养较高的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人才。

人才专业素质的两个主要方面是实战经验与知识储备、更新,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为他们的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二,高度重视项目管理证书的认证工作,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项目管理人才。第三,高等教育学校需要开设关于风险管理的一些课程,金融界与企业界应当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条件,以增强学生的风险投资管理观念。

2.2改善企业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首先,政府需要加快风险投资制度建设,并且要根据我国实施的各种开发性计划制定出创新企业技术的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企业要跟国家的科研部门加以配合。只有如此,项目风险投资者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与收益。其次,不断地完善市场环境,要使风险投资规模化,政府需要对市场交易秩序进行规范,倡导长期投资的思想观念,大力培育机构投资主体。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主体,让提供技术的人员迅速地为市场提供先进的新技术产品。

2.3增强项目领导的风险投资管理观念。增强项目领导的风险投资管理观念决定了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项目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企业项目的风险投资管理,积极创设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的良好环境,从战略的高度,以系统性的思维来关注企业项目的风险投资管理,把它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同时要充分地意识到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融合了机会管理与威胁管理,进而更加注重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2.4科学地决策风险投资。企业的风险投资决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仅仅依靠个人进行决策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在决策风险投资的时候,不可以专断独行,此外,要调查技术与市场,认真地调研风险投资项目,在可行性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决策企业的项目风险投资,在评价调研的时候,要请法律上、财务上,以及风险投资企业的专家来调查和评估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2.5重视风险投资要素的集成化。投资企业要一定要具有市场前景与投资价值的产品或者是技术,这样,风险投资企业才可以进行投资与融资,以使资本膨胀与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企业实施风险投资的第一要素是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是技术。与此同时,投资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由于科技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在产品走向市场与生产力扩张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总之,企业项目风险投资管理是企业项目管理中重要内容。企业项目风险源众多,涉及面广,风险因素复杂,因此,在项目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存在和面临的风险的性质及其潜在影响,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置对策,进而提高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风震.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

[2] 郑锐.基于AHP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J]. 企业导报.2010(10)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6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5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目前处于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高峰期,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时间越来越长,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大多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和技术,抵御风险能力弱等不足,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拖期、项目预算超资和重大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使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能够降到最低。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透彻,本文引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对风险管理及其应对策略进行逐一分析。

案例: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该国政府,项目监理是英国某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2005年8月,项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的约1,145万美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但是,由于政府对该项目的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的认可,2006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和律师的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的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的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的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的合同。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无论如何努力,这无疑已经是一个失败的工程了。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方在投资和施工建设的风险管理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更没有很好地应对风险,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失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是指造成建筑工程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指那些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即是对这些不确定性的管理,它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履行的是一种管理的功能。就是在识别,评价及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有效地处置风险,使其向有利条件转化,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风险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用它来系统地、连续地识别风险存在的过程,风险因素的识别这项工作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识别,其中最重要的也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去了解并寻找项目所有可能遭受损失的来源,也就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目前,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核对表法(Checklists)和面谈法(Interviewing)等。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自己所熟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汇总确认。建筑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均可进行风险的识别,这样有利于实现项目风险的动态管理。

上面的案例中,中国在投资建设方面就有两大风险因素:1、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复杂,地主阻工时常发生,施工天气条件险恶,每年只有1/3施工日,这就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2、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方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的实施,会导致项目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

(二)风险估计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存在于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中,这些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风险识别是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和认识风险因素,但是要想掌握风险,就必须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分析和评估的量化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辨识主要的风险因素,其量化分析的结果有利于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现在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敏感性分析(Sensitive Analysis)、调查打分法(Checklist)、模糊数学(Fuzzy Set)及影响图(Influence Diagrams)等。

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量(值)=概率(P)×风险影响(I),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据是:(1)风险管理计划;(2)已识别的风险;(3)概率范围与后果;(4)假定的条件;(5)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发生后的影响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强管理。

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图1)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在上述案例中,中方公司在招投标前期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的熟悉和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的风险并未做出有效的预测和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针对案例中的工程项目风险,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总结如下:1、有效的风险规避。例如,中国承建方在面对国情复杂和施工条件恶劣的业主国,应及时减少或中断投资建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合理的风险承受;3、尽可能降低风险。例如,中国建设方在面对不可抗力等情况下,应及时做出合理的管理和施工方案,将施工风险降至最低点;4、必要的风险分担。例如案例中我国建设方要选择保险公司对所施工工程进行保险,确定恰当的保险险种、保险范围、免赔额、保险费等,这样可以对风险有一定的分担,减少一定量的损失。总之,风险应对策略往往是结合运用的,同时单位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以上应对策略,案例中中国建设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泛滥地使用设备,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不适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造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成本大大超支,工程质量也不如意。

(四)风险监控。风险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都很难完全消除风险,而且即使将原有的风险消除后,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就是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风险监控的内容包括:评估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跟踪、评估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提供启动风险应变计划的时机和依据。通过风险监控尽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对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中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和某省工程公司双方共同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中方人员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在一个以道路施工为主的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最后导致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二、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风险越来越重视,因此对风险的管理正在成为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项目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又添了一把保护伞。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只有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通过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采取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将工程项目风险降至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许霞.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7.

[3]胡波.浅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7.

[4]刘伊生.建设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7篇

一、可行性研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正确与否、是否科学的重要保证,对于减少“钓鱼项目”、杜绝“拍板项目”,避免盲目、重复建设,降低损失浪费,发挥投资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项目投资收益计算失真。由于项目调查研究工作肤浅、没有收集掌握研究所需的相关基础数据,投入产出计算比较随意,时常低估项目成本,夸大产出效益,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二是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评估决策的需要。按照投资项目要求,可行性研究应达到能够确定方案的程度。但审计发现,许多可行性研究达到不到要求,存在不同年度、不同项目间可研报告内容与深度趋同,甚至雷同、翻版、复制等问题。

三是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无决策选择余地。多方案深度不足或单一方案论证,使决策者无法进行最优化比较选择,势必导致项目绩效低下,造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对内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wWW.133229.CoM审计发现,一些受托单位或咨询公司对受托项目存在利益博弈,投审批者所好,掩盖矛盾及风险,为“可行”而研究,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是研究分析中不注重对敏感性问题和风险性因素的分析。可研报告对投资敏感性和风险因素分析往往不足,不少研究对风险因素分析缺失,制作项目“可行”的结论,不做不可行性论证,使据此作出的决策的项目风险较大,效益下降,甚至是背离实际情况,导致重大损失浪费。

六是投资单位重咨询轻评估,追求可研审批“通过率”,造成一定隐患。组织评估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工作存在走过场,只重视技术方案评估而忽视绩效分析评价,没有真正对可研结论起到把关作用。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师对诸多投资项目实证分析后,查找问题症结,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是对可行性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把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可批性研究结果。其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些单位为使项目得到批复,弄虚作假,拼凑事实,主观得出项目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结论;其表现形式之二是另一些单位或部门先作投资结论,后再补可行性研究,其结论为不当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和方案支持。

第二是项目选择的前期工作不充分。未按国家要求先列入行业、部门或区域发展规划,对拟建投资项目未及时做机会研究,对项目背景及资源条件等未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对项目方案未进行初步的技术、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投资风险或不可行未及时作出初步判断。

第三是可研人员水平低、调查研究不深入。尤其是大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由相关技术、财务、评估等专业人员组成可研论证小组,从各个角度对拟建项目是否可行进行考察和分析论证。但实际上一些可研编制人员未作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既无专业技术资质又缺少经济知识,不具备可研编制应有的资格,这样必然造成项目前期决策及研究结论失真可靠性差。

三、改进和完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对策及审计建议

1.提高对项目可行研究的认识。

对项目整体性效益而言,前期可研经费投入多少,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却很大,稍有失误会导致项目失败,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即使消耗一定资金证明项目不可行,也胜过不作可研就盲目建设投资。审计建议发改、建设、规划、财政等有关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可研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切实履行其各自的职责,为节省资源减少浪费各施其职。

2.对可行性研究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审计建议实行从业资格制度。

首先,地方政府对较大型项目组建可研编制小组。组建一个专业齐全的工作小组,集思广益,各负其责。,促使这项工作独立、公正、客观。再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其次,加强对可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相关处理处罚法规,健全制度

3.严格规范可行性研究工作。

首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准确评估项目效益,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必须依据投资目标重点确定评估指标元素,建立一套完整评估指标体系,为完成高质量可研报告提供前提条件。

其次,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项目前期研究及决策的主要载体形式是可研报告,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绩效成果,因此,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和获取信息资料,编写出论证可靠、行文简练、条理清晰、深度和广度适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要做好敏感性和风险分析。拟投资项目决策分析和考虑的风险通常主要有投资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资源风险、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分析是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可行性研究分析的薄弱环节。在可研进行项目评价时,根据风险种类分别作出不确定性分析,并选用或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模式化定量处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第8篇

关键词: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在全球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嵌人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贸易、投融资和战略与政策管理等多类活动当中,成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研项目选择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系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成败和有限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当成为政府科研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查新检索,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法律、经济、市场等多方而的因素。在立项阶段,项目的知识产权的各个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都应当成为被研究和考虑的因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可以为项目初筛和立项管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研发效率。

二、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原则

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应当坚持“紧扣需求、分类评议、讲求实效”的原则。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除了需要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机构名录、提供知识产权评议资金等支撑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外,最关键是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需求,探索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产权评议内容和方法,规范评议范围和程序,防控重大知识产权风险。针对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应该着眼于中微观层面,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深入的内容还包括创新启示及控制与预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对项目立项与未来知识产权布局策划提出建议;跟踪监测国内外研发进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需要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知识产权布局调整与风险规避建议。

三、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研究现状

梁栋介绍了我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比较其它类型的政府行政模式,提出建立政府指导型评议模式的构想;详细阐述政府指导型评议的机制的目标模式。董婷文建议为规避政府投资风险,完善管理体制客观要求,应将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政府科研立项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科研立项的决策依据。李宇华着重了介绍立项涉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主要内容及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撰写,但其只侧重于项目技术的分析评议,缺少了项目负责人及单位的分析评议内容,缺少了项目组获得外来专利的分析评议内容等。

四、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

(一)项目前期论文和知识产权的评议。主要从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风险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申报(负责)人、申报(承担)单位、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项目负责人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评议从项目负责人作为发明(设计)人的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权属纠纷情况进行评议。项目组成员、项目申请单位及合作单位的评议,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合作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状况;是否在国外取得知识产权、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等内容;评议项目组前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和被引情况等内容。(二)项目申报(承担)单位评议。主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行评议,包括是否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口或专门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是否设立和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门经费、是否具有较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权属状况等内容。(三)外来获得知识产权状况评议,包括知识产权是否为实际权利人或是否取得知识产权的合法处分权、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知识产权是否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了相应权利转移手续或合同登记事项、知识产权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