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7 15:35:12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1篇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将继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落实上级工作要求,严格按照省优质园标准做好日常的保教管理工作;以有效研修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借助幼儿园礼仪课题,建设幼儿园师幼同步化礼仪特色,努力将科研与教研常态化,以开放、务实、进取的心态做好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搭建广阔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2.规范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3.注重专项研讨,深化问题研究

4.加强课题研究,推进特色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搭建广阔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以“六认真”为抓手,结合“百节好课品牌建设专项活动”,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措施1: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研究阵地作用,组织组内教师继续学习与解读《指南》,切切实实做好第一备,利用教研组课程审议时间提出疑问,阐述自己观点,有效发挥集体审议的作用,对教学难点可以开展一课多研、同题构的教研,还可以开展园际教研,展开热点讨论。

措施2:借助中心力量,鼓励园内教师认领学科,进行组团活动。(中心领域研究成立了健康组和艺术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中心的明师科技网星辰网络培训“健康领域”课程的学习,给予更多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措施3:开展“翻版课”分享活动。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外出听课、学习的教并能将优秀教案搬回园内,进行翻版课活动,做到“取经回来”大家分享。

2.密切结合实践工作开展各类培训。

措施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利用好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做好外出学习分享与资源共享;挖掘教师身边的优秀事迹,加强师德教育。

措施2: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第四届阅读节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网络,指定精读《评价幼儿的6种简易方法》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继续每两周四(分单双周)1小时固定读书活动;业余时间自由阅读;借助网络平台推荐优秀文章,分享各自感悟,使读书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可在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措施3:抓好组长培训。本学期园内的2名组长新上任,进一步加强组长培训尤为重要。每月园内行政要保证1~2次参与组内的课程审议、研讨活动,加强组长的引领作用;为了促进组长素质提升,与园内各项活动结合开展,在实践中提升组长的点评课的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措施4:重抓教师成长。做好中国教师远程网全员培训的动员与监督工作,让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提供给教师的各种学习方式,拓展教师的视野,通过校本、园本培训加强对代课教师的培训与管理等。

(二)规范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1.规范一日活动组织管理,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措施1:要求教师严格遵守一日作息制度,确保幼儿每天有1小时户外体锻,2小时户外活动3小时游戏时间。要求教师和保育员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为指导领会其精神,认真做好保教工作。

措施2: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树立“一日活动皆是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把一周课程计划内容有效地落实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价值点,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效度。

措施1——日常的集体备课。一是各组要认真学习、把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通过合理借鉴、挖掘生成等形成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教研组长具体负责)。二是做到有效备课提高效率和质量。要多给老师参与和锻炼的机会,指导老师学会定目标,定领域,找出每次集体活动的重点、难点,预设的解决策略。三是把握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是认真写好有质量的教学反思记录,案例评析与反思等。

措施2——以领域为载体,开展组内一课二研活动。重点围绕健康、艺术、社会领域开展一课多上和一课多研活动,定目标、定内容、研教法和学法,并在园内展示,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研究实效,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措施3——加强游戏的指导工作。本学期要求同班内两位教师一定要相互切磋交流,反馈游戏情况,加强平行班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游戏资源,从而提高教师领导游戏的能力和水平,让幼儿在爱玩、会玩的基础上,懂得规则意识,学会礼貌交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3.做好保教一日活动调研工作

措施1:开展“促进规范、提升质量”调研,确保每月一次调研,继续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加强一日保教活动的开展。尤其要关注平常时刻,关注常态教学,关注除集体教学活动外的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

措施2:继续抓实、抓深对班级常规工作的调研,将日常常规性随机调研与园本特色专项调研相结合,真正做到关注过程质量,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改进行为。本学期将围绕“保教结合”、“幼儿礼仪行为”和“区域游戏”开展常规调研活动。

措施3:继续加强课程审议工作,落实主题、周、日三级审议,提高集体备课质量;进一步落实“相约课堂”活动,加强常态听课、评课、研课活动的质量。

(三)注重专项研讨,深化问题研究

根据中心业务计划的要求,确定好专项研究的重点,进行深化研究。

措施1:抓一日活动中值得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在明确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针对1-2个突出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出可操作的方法,然后利用网络平台或沙龙活动开展成果分享。初步想针对“种植园地的创设”、“放学前快乐十分钟”、“美术活动讲评环节”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措施2:抓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探索有效课堂。依托“百节好课”“优质课评比”“学科组活动”等,营造“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氛围,将教学研讨与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结合在一起,围绕某一领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措施3:开展游戏研修。根据活动室实际大小尽可能环境创设上做到区域化,材料投放常态化。本学期,我园将继续以“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组织”的研究为重点,结合日常游戏活动的开展和游戏专项调研、视导、与姐妹园互动等多元化的研讨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的游戏的水平,教师的指导水平。本学期将对每个年级中一个班级进行区域游戏的展示。

(四)加强课题策略研究,推进特色建设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开展苏州市xx课题第六阶段的研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梳理有关礼仪的系列资料,以礼仪课题为抓手推进园所特色建设。

措施1:围绕我园课题《新形势下农村幼儿园师幼同步化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活动内容上通过四大途径来落实和推进。一是开展一系列的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亲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二是举行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三是通过举行礼仪月活动,促使师幼共同自觉遵守幼儿礼仪行为;四是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以此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措施2:在研究策略上,我们将开展“礼仪个案研究”、“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富有特色的礼仪月的研究”等,以此探讨科学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途径、策略。另外,继续开展“文明天使晨迎”和幼儿、家长、教师层面的“礼仪小天使”、“明星家长”、“礼仪之星”评比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措施3.进一步梳理礼仪课题特色资料,并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活动趋向开放、生成、对话,从单一的特色研究转向于幼儿园整体质量的提升,丰实幼儿园特色内涵。

措施4.发挥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接下来我们将和新城幼儿园开展联合科研——幼儿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题研究,重点围绕室内建构开展。

四、工作安排

九月

1.完成20xx师陶杯论文收集工作。(第一周)

2.召开组长会议:教研组台账的整理与教研组计划的撰写(第一周)

3.完成学期初各类工作计划。(第二周)

4.班级环境创设,丰富角色、区域游戏材料、创设自然角等等。(第二周)

5.各年级完成晨间韵律操的编排工作,组织幼儿学会新操。(第二周)

6.组长参加中心的第一轮培训工作。(第二周)

7.启动第四届阅读节活动。(第三周)。

8.组织教师参加中心的旭日工作室活动。(第三周)

9.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一期”培训。(第四周)

10.业务兼课题理论学习“幼儿个案跟踪观察的撰写”。(第三周)

11.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手册”的定稿。(第三周)

(2)大班组和小班组结合交往礼仪联合开展“大手拉小手”半日活动。(第四周)

(3)结合国庆节,中班组开展“迎国庆”半日活动。(第四周)

(4)各年级组开展礼仪教学一课二研活动。

十月

1.完成20xx州市陶研会的论文收集工作(第五周)

2.开展园内专项调研:环境与区域。(第五周)

3.研讨活动“种植园地创设”。(第五周)

4.园内开展5年教龄以上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六周)

5.观摩“新城户外建构游戏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第六周)

6.参加“中心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的观摩活动。(第七周)

7.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二期”培训。(第八周)

8.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9.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随笔与个案”、“礼仪论文”的整理工作。(第九周)

(2)理论学习:教师工作环境礼仪“选自《师德与教师礼仪》p235页”(第五周)

(3)结合重阳节,大班组开展“走进敬老院”半日活动(第七周)

十一月

1.鼓励教师进行原创教案参加“太仓市太仓市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十周)

2.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十一周)

3.开展研讨活动:区域游戏中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以年级组开展)(第十一周)。

4.组织教师参加幼教中心“环境与区域”专题论坛。(十二周)

5.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半日调研活动。(第十三周)

6.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7.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儿歌、礼仪故事、礼仪教案等资料的整理工作。(第十二周)

(2)理论学习:教师外在形象礼仪“选自《师德与教师礼仪》p205页”(第十一周)

(3)结合健康节,开展“我是小小升旗手”活动。(第十周)

(4)结合半日调研活动,重点研讨:礼仪在课堂、游戏中的渗透。(第十三周)

十二月

1.组织教师参加《幼儿发展档案》第三期的专题研究(第十四周)

2.组织教师参加中心“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三期”培训(第十四周)

3.开展园内研讨活动:美术作品讲评环节的设计。(第十五周)

4.组织教师参加太仓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展示(第十五周)

5.组织教师参加太仓市园本教研观摩活动(第十六周)

6.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十七周)

7.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8.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结题汇报稿(第十七周)

(2)理论学习:诚实的品质“选自品质塑造孩子的一生”第一章(第十五周)

(3)开展礼仪月系列活动:礼仪活动倡议书宣传、各班礼仪照片宣传版设计、小班穿衣服比赛、中班礼仪儿歌比赛、大班礼仪故事比赛、爱心义卖、颁发礼仪奖状等等。

一月

1.组织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四期”培训(第十九周)

2.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二十周)

3.研讨活动:放学前快乐十分钟(第二十周)

4.召开组长会议,研讨教研组总结的撰写,台账的整理打包并上交。(第二十一周)

5.礼仪课题活动: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2篇

关键词 课题教育 科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要弄清 “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怎么保证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这样五个基本问题。理清这个头绪,我们进行课题设计、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思路就会比较清楚,课题意识就会更强,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1 课题内容的来源和课题名称的确定

弄清课题内容的来源,确定一个好的课题名称,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

1.1 课题内容的选定

研究课题,即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己感触最深的、有所体会的观点,想通过科研来提升;另一类是自己最感困惑的、疑虑最大的问题,想通过科研来探明。虽说这些课题不见得新颖,但都是老师们真情实感,这样的课题操作性强,实在,有价值,有生命力。

1.2 课题的名称

项目名称通常是在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语句陈述出来。本研究是最高度一般的课题,课题的名称限制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它包括了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这三部分,被称为主题名称的三大要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学生、老师和教材等。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研究范围缩小,我们只需要研究范围内的问题。

2 明确研究意义

论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我们的新视角和新观点、与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应体现:(1)教育科学价值,形成新认识。这种新认识对于教育学领域的补充、更新等作用。(2)教育改革价值,即实践意义,能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重在体现课题研究对现实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育决策等发挥的重要作用;(3)方法论意义,即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在方法上的意义,没有方法论意义可以不写。

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需要主题概念和主题表达(也叫关键词)的定义,意义和特点,这个定义是暂时的,是课题组的认识和假设当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核心概念,内容和范围连续可调,深化和完善。

第四,寻找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研究通常包含政策的基础上,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证明了一些法律规定的合理和现实的研究,在国家教育法规可能是存在的,也是当前国家教育政策。

理论基础,是提高研究的重要报告的理论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该课题的研究,是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差异。是指导理论的选择,并对研究具有支持作用。要求:(1)少而精;(2)针对“问题”;(3)可以指导操作;(4)表达简明,准确,具体的实施要点,涵盖的主题。实践的基础上,以证明其可行性的研究实践。

3 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熟悉研究思路、方法

这里涉及的是“怎么研究”“怎么保证研究”这两个问题。

3.1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是本课题要最终达到特定的目的,问题要解决具体。确定好研究的对象,一个是必须考虑的课题要求,另一个,必需考虑好课题组的实际工作条件和工作的水平。课题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目标,和一个目标可能是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3.2 研究思路、方法、步骤和安全

3.2.1 研究思路

包括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目标和过程的每一步措施,研究假设,根据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猜测,定向的结果做了研究,在研究中的作用的限制和标准。

3.2.2 研究方法、措施

研究方法通常指的是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在该种研究方法的研究中指出,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如何使用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对比研究、调查研究。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表达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3.2.3 研究步骤设计

设计和研究活动应该把每一个主要的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主要活动包括讲座,组织学习活动的特殊理论,去访问,教育研究,开展教育实验,现场观察,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专题讨论,交流经验等。这是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3.2.4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包括人员保障,政策性担保,担保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1)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2)课题研究范畴。如果集体工作,来说明如何分工与合作。(3)课题研究组织。这是集体研究,总的协同或方面研究分层形式。(4)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项目督导组,实验教师。

4 预期研究成果和效果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3篇

一、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本质及其构成要素

“教改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形式之一。“教改研究”是特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致力于改革教育实践现实的科学探索活动。它在实施上总是自觉地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提出新颖的科学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并将之投放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和措施系统,最终促进教育现实的变革。同时,也在这种改革活动中产生出一套可供借鉴的改革方案。这种活动在研究的划分上属开发性研究。在不同的学校对这种活动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有的叫“教改实验”,“教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

教改研究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教育科研能力。教改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有认识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是指在整个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将各不同环节具体化、操作化,并使之顺利完成,产生作用的一种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 审视教育现状,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

① 对教育现状是否有深刻的认识

② 提出的问题更趋向于工作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③ 所选的课题是否有独到的视角

④ 建立课题主要靠《选题指南》还是自选

⑤ 是机械使用《选题指南》还是有创见的运用

2、 运用有关理论、原理、政策,提出改革思路的能力

① 主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政策水平如何

② 是否有完整清晰的改革思路框架

③ 其改革思路经验的成分多还是理性思考的成分多

④ 其改革思路的理论、政策支撑程度有多高

3、 在一定改革思路的导引下制定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 改革措施是否体现了改革思路

② 改革措施的新颖程度

③ 改革措施的适用程度

④ 改革措施思路的广度和可比较程度

⑤ 改革措施论证的充分程度

4、投放改革措施及修改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改革措施是否以具体的形式得到了落实

②对改革中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判断分析是否准确

③是否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④是否运用了科学的检测方法

⑤能否开展实质性的研讨并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

⑥是否能根据结果恰当的修改措施

5、对研究现象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①课题的收敛程度如何,是否有成型的研究成果

②认识的深刻性、科学性如何

③《研究报告》论证的严密程度如何

④《研究报告》表达的流畅、生动、丰富程度如何

⑤资料整理的规范程度如何

“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集中在教改课题研究活动中显现,同时又在教改研究活动中形成,研究操作技能是它的显现标志。因此培养或检测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都应考察教师在教改研究不同环节中的驾驭程度。

二、关于影响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因素是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考虑的。

从主观上来看,教师的需要与动机、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其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成正相关的。现实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对教改研究的正确认识,总认为教改研究是一种很神秘的、高不可测的东西,或认为此种活动与考试关系不紧密,有点搞花架子;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让学生考好试,搞研究应该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认为搞研究费时费事,影响教学,得不偿失,……。凡此种种,均使一些教师要么对教改研究望而却步,要么对之嗤之以鼻,更不要说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培养者则要注重引导。事实上,我们所倡导的教改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很明确的,只要参与进来,神秘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直接要求(分数)本身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另外,教师向专家学者型转化,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改研究也是一种必要的形式。

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发展的瓶颈。一般说来,教育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更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育现实,对现象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其思路的科学性更强,更有深度;而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的教师很难做出高水平的课题,通常表现为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就是在接受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从客观上来看,研究环境的营造,学校研究目标任务的下达,研究工作制度的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的实施都会影响到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川长宁县教改研究发展的较好的同古中学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长宁中学专门制定有教育科研的奖惩条例,安宁中学要求教师工作项目化,竹海中学制订有严密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事实证明,教改研究越受到重视,研究氛围越浓的学校,其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越快。

另外,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学任务的繁重程度与其教改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明显相关。事实上,一些工作量大、任务特别繁重的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不受到太大影响。

三、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

1、途径

①、组织各种培训是基本途径。

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可以将基本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较简洁地传输给学习者。连基本知识都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的确让教师们收获很大。

②、让学习者亲自参与操作教改研究项目是主要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现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培养能力的目的也在于要更优质高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一个教改课题的运行而言,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修改,现象的观测分析,成果的整理总结,无不由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来支撑。要培养一个教师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到教改研究的实践中去砺炼。

③、实施教改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是重要途径。

加强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使活动落到实处。例如一些课题只重立项、结题,不重研究过程;一些课题虽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组织,但实际上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些课题立起来后干脆就没人过问,成为空题……。这些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出了问题。从小的范围(比如一个课题)来看,加强管理有利于促使研究者真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能力;从大的范围来看(比如一个学校,一个县),加强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研究氛围,激励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励研究者提高自己。

2、形式

①、办讲座。宣讲培训教改研究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政策等。

②、读书。组织研究者广泛阅读教改方法、教育理论等书籍。

③、讨论。学习者讨论交流对教改研究的认识、感受、经验等。

④、观摩。实地观摩,学习别人操作教改研究的方法、经验等。

⑤、指导。专家或管理者对从事教改研究的教师进行指点。

……。

四、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学习整理思辩法。要求研究者在听完讲座、接受了指导、读完书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整理、思考、掌握其要领。

②、比较法。要求学习者在听、看、读了其它人的做法后,与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③、模仿法。仿照别人的做法。

④、改造法。在别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东西。

⑤、争论法。针对一种做法展开争论,在争论中找出更新的办法,从而提高自己。

……。

2、策略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4篇

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一个好的课题结题报告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上级科研课题鉴定专家领导小组的认可,而且又是课题研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有力佐证。所以,无论是对于课题研究者,还是对于课题管理者而言,都必须了解和掌握“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知识。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相通的。如下是“某市级一线教师课题结题报告”的一种书写结构和具体要求。仅供参考。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四)概念的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二、目标与内容(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一)

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你是怎样研究的课题,2000字)(一)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 1600字)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五、问题与讨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300字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化;反馈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自有其严谨的理论和操作规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还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全面。特别是将具体的教学评价列入教育评价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将会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必然地向我们提出一个课题: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使它能够在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尽快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的道路。

本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是将正常的课堂教学评价列入教育教学评价的系统中,全面分析与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此评价中的双向关系,试图找出当前课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设想与措施,目的是建立常规而科学的课堂评价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正常发展。

研究中涉及的问题:我国现在的课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当前还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研究及研究者的定位和声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又是教学评价中的核心。目前,我国的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正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随着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也不断深化,评价的操作和技术也不断多样化,然而教学评价模式仍较稳定和单一。特别是在我国政治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开放的大教育观决定着我们必须正视世界教育发展的现状,把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

研究领域:本课题的研究集中于教育评价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三级模式,其研究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评价”。然而,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教学评价,乃至教育评价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的有关问题,这是符合本课题研究的思路的。

本研究“先行者”的文献综述:本课题宏观的研究比较充实,比如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从当代教育及教育学发展的角度,在探讨教育与人的关系的背景下,系统而有效地论述了当代教育评价的诸范畴与“一般理论”,肯定了“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①张大均、郭成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纲要》,虽然是一部研究教学心理学的论著,但对教学评价表现了独特的关注,专门开设了第十二章“教学评价”,并且着重探讨了“科学性”“发展性”“整体性”“民主性”等四个教学评价的原则,②使教学评价更为具体化、可操作化。张楚廷在《教学论纲》一书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其学习效果应该成为教学评价构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出:“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检查和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的教学效果,又要检查评价态度、习惯、鉴赏、兴趣、意志、品德以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的教育效果。”③笔者认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建构课堂教学评价的完整体系。正是在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力图吸取各家所长,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力图找出更有力、更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研究中关键词的定义: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在一定场所,针对一定课程的系统而连续的教学活动;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活动的理论认定和效果判断;指标,对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环节的概念描述,有人为设定的具体判断对象;量化,与课堂教学性质相对应、相符合的具体实验指标,可由统计数字说明的定量分析活动;反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所获取的一系列信息,提供施教者或受教者参考并予以改进的能动接受过程。

本研究的拓展及主要观点:本研究着重在于“问题”与“措施”这两个方面,弥补以往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当前教育科学现代化的高标准、高要求,显然需要对此有较为理性、深刻的反思。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以推进此领域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南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统计结果,并对之进行系统分析与归纳,导出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期与另外几位学者所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比照分析,力图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

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尚有许多可探讨、可商榷的问题,但基本思路和目标是正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将之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继续强化量化指标,并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首先是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描述,既应该有对课堂完整进程和各种事件的有血有肉的语言描述,也应该有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的定量记录和各种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的深入揭示;既应该有对可观察的外部行为的描述,也应该有对师生内部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体验)的描述。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信息将对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遗憾的是,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只评价,不反馈”,甚至“评价”结果,即教评值“只供领导参考,不向教师公开”;或“只公开教评值,不公开具体教评项的分值”。这一种模糊操作,尽管有种种理由,却仍不能给受评教师以真正的、明确的、有深度的帮助。

当然,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应加强以具体量化为目标的实证研究,大量积累对课堂教学原生态的客观准确的描述。如能够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想必会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注释:

①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58.

②张大均,郭成主编.教学心理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423-424.

③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3.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6篇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调查对象中64%为中职校长、副校长。其中主管学校全面工作的校长占20%,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占44%。调查对象37%来自东部地区、33%来自中部地区、24%来自西部地区,在区域分配上较为均衡。其中84%来自于部级重点中职学校,19%为国家示范校。

中职科研基本现状

中职科研尚待加强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存在科研、教研,但教师参与度不高,成果一般,科研论文较少。53%的学校在近5年承担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有10个以上,25%的学校有几项。这表明,科研在中职学校还是存在的。

在教师参与度方面,只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学校教师参与科研教研较为普遍,27%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参与度一般,16%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少。在学校科研成果方面,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科研或教研成果较多,92%的人认为学校的科研或教研“有一些”。在科研论文方面,只有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很多,9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些”。这表明,中职科研有,但尚待加强。

对待科研态度积极 并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中职学校不重视科研教研。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校重视科研教研,且校长参与度较高。在对“贵校有专门的教研室或相关机构吗?”问题的回答中,83%的被调查者选择“有”,12%选择“没有”;在对“您认为中职做教研或科研有必要吗?”问题的回答中,90%的人选择“有必要”;在对“贵校对科研或教研的态度是?”问题的回答中,76%的人选择“积极”,16%的人选择“一般”,8%的人选择“不积极”。对“您本人参与科研工作吗?”这一问题,所有参与回答的人都选择了“是”,占92%,而这其中约64%是校长,说明校长参与科研程度较高。

调查表明,中职学校普遍比较重视科研、教研工作,尤其是校领导,自己带头参与科研情况普遍。

科研成果应用推广效果较好 调查发现,在中职学校仅有的一些科研成果里,有些应用和推广效果较好,占参与回答此问题人数的54%,57%的科研成果还能获国家、省级、县教科研成果奖。笔者认为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效果在高校都很难达到一半的水平,在中职却能达到54%,非常难得,这可能与中职学校科研选题大多来自实践需要相关,这更加说明了中职学校具有科研教研的能力与必要。

中职科研稚嫩的原因探求

调查表明,中职学校普遍重视科研、校长亲自带头示范现象普遍,而且中职科研的应用推广效果较好,但为何中职科研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发展一直不充分呢?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虽然重视科研,但是实际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措施却不足,科研的外部支持缺乏,而且大部分中职科研受资金所困。

激励措施的缺失 调查中,在对“贵校对教师搞课题和出教科研成果有无激励措施?”这一问题的回答上,57%的人选择“有”,45%的人选择“很少”。这与学校重视科研的调查结果有些相悖,显然中职学校对待科研的“积极”还仅仅停留在“态度”上,并未落到实处,抑或是学校力不从心。

激励措施的不足,使中职教师对科研的愿望不高、行动迟缓、研究不深入。这成为中职科研发展稚嫩、中职教育整体发展不足的直接原因。

外部支持的不足 调查显示,只有14%的人认为上级行政或业务部门对学校科研工作很重视,42%的人认为上级行政或业务部门对学校科研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12%的人认为上级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对学校科研工作不重视。

在对“您所在的市(地区、州、县)有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3%的人选择“有”,24%的人选择“没有”,9%的人选择“不清楚”。只有18%的人选择“很密切”。

这表明主管部门对中职学校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地区性的科研教研机构不完善,对中职学校科研的指导服务不足。缺乏这些有力的外部支持,中职教育的科研课题缺乏管理者,中职科研成果缺乏鉴定者,致使中职科研依然稚嫩。

科研经费匮乏 在“贵校有专项科研经费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48%的人选择了“有”,44%的人选择了“没有”,21%的人选择了“很少”,没有人选择“50万元以上”。这表明,中职学校的科研资金普遍匮乏,科研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学校一年的科研经费都不足50万元,那么科研的确很难实施。

多管齐下 力促中职科研发展

中职学校科研的发展壮大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需要政府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资金的保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力促中职科研的发展。

学校要加强科研实施能力 中职学校科研工作获得长足发展,仅有停留于口头的重视是不够的,仅有校长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积极的态度落到实处,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将积极的态度落到实处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教研究室做起。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发展还不够规范,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应建立或完善学校的职教研究室,给予研究室适当的人员编制,制定学校科研的管理与评估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管理,将工作做细、做实。

同时,中职学校应该制定鼓励教师参与科研的措施,激励措施应既有物质的,如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加分等,又有精神方面的,如给做科研较为积极的教师一定荣誉等。

完善外部支持环境 完善和有力的外部支持,是中职学校科研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完善外部支持环境可以以上级部门或业务部门的积极重视为基础,以建立或完善区域研究机构、加强研究机构服务中职的能力为抓手,以形成全社会支持中职科研局面的形成为目标。

上级部门或业务部门是直接管理与评价中职学校的部门,他们对中职学校科研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参与的积极性。2011年6月,我国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科研会议,已经彰显了国家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科研,尤其是中职科研的重视,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积极引导中职科研健康发展。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7篇

(一)工作计划。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及本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本计划,要求内容详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开学两周内上交教研室,学校留存一份。

1.教学工作计划。按学年制定,内容包括教学成绩提高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如教学进度安排、“六认真”检查、管理措施、“四清”工作等等)。

2.教研工作计划。按学年制定,内容包括教研目标、实现教研目标的措施(如教研常规要求与检查,常年赛课安排及要求、课题研究要求与检查指导等等)。

3.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来制定。内容包括教学教研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如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措施、“六认真”检查、“四清”工作、学科教学赛课、评课等等)。各教研组计划齐全。

学科教学计划,制定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按学期制定。填写情况真实,重难点清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进度合理。计划要起到对教学的控制、规范和指导作用。及时制定,书写规范。计划齐全。一式两份,一份附在备课本首页,一份于开学一周内上交学校。

(二)教学活动(教学“六认真”)。

1.教学设计(各学科均手写)。

(1)每课时(新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讲评、测试课、试卷讲评课等)均有教案,备课节次够量,书写规范,超前备课。依据课标、教材、学生实际分课时备课。

(2)积极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设计教学:“学习目标”准确、明确、具体、通俗;“自学指导”“四要素”齐全,简洁、通俗;“检测题”紧扣目标,数量适当;“后教”针对性强,突出体现“兵教兵”,突出体现抓差生,教师讲解清楚;“当堂训练”强化目标,当堂完成;各环节过渡语精要,有激励作用。

2.课堂教学。

(1)积极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课堂教学要携带教案,教学活动既要与教学设计有较强的一致性,又要动态使用教案。

(2)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该理解的能理解,该记住的能记住,该运用的能运用,努力做到“堂堂清”。

(3)小学使用规范的楷书字、中学可使用规范的行楷字进行板书。

(4)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积极使用“目标实现情况——行为分析——改进措施”的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课均有“教学后记”。

3.布置和批改作业。

(1)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学生作业改错要及时。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学生作业一般不搞集体订正。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次数不得少于该科周课时数。

(2)作文、英语听写、语文字词听写作业单列。课本上的所有作业务使学生人人过关,题题过关。

(3)学生作业书写笔画清楚,占格合理,规范整洁。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4.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真填写《活动课记录表》。“梦想中心”管理有序,梦想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5.认真开展学科成绩考核。

(1)各校按时开展月考和期中期末学生成绩检测,严格纪律,做好成绩统计,认真完成学生成绩考核工作。

(2)每学期学校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交流活动,要求学科教师、各教研组或年级组长、学校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分管业务副校长进行交流。

(三)教科研活动(教研室将检查相关资料)。

1.片区教研。片区活动要根据承办学校的教学进度确定上课内容,不得教学已学过的内容。承担学校在活动前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后撰写简报,并在一周之内上交教研室。

2.校级教研。

(1)学校每周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主要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中心内容,学校和教师及时认真记载培训、学习情况,填写在《教师理论学习记录表》中。

(2)开展人人赛课活动,熟练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教师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上课,赛课内容按正常教学进度确定,不得上已学过的内容。相关学科教师要全员、全程参加学科赛课活动。

校长要靠前指挥,全面领导赛课工作,深入各个赛课组听课、评课。这是赛课工作高效的基本保证。

学校人人赛课工作的职能科室是学校教科室,负责处理赛课的日常事务。学校教导处要配合教科室,协调好教师的赛课活动和教学工作,确保相关学科教师全程参与赛课活动,确保教师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赛课时间要与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协调一致,最好安排在同一天。评课与赛课相隔时间不宜过长,问题不能过夜,教学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条件成熟时,也可利用“当堂训练”的时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进行精要评课。

每次赛课结束后,学校要召开全体教师参与的赛课总结会,在总结会上各赛课组长要对教师的赛课作出评价,校长在自己听课和听取赛课组意见的基础上,要对整个赛课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每学期结束时,要对一学期的赛课工作进行总结,并评出教学能手,引领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每个学科的献课,该学科教师全员参加。

3.课题研究活动。

(1)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要素齐全,措施、办法切实可行。及时制定,书写规范。根据课题的级别按时上交学校或教研室。研究人员分工合理,均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和学校各存留一份。

(2)各课题按计划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档案资料齐全、规范。研究活动必须融于日常教学活动,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力争结题。学校认真组织校级课题的立项、开题工作,进行各级课题研究的过程检查与指导工作,认真进行结题与成果推广工作,作好记录。

(四)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与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具有高度一致性。总结有事实,有分析,有结论,有改进措施。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末按时上交教研室。教师学科教学总结交学校保存。

(五)教学教研常规评优。

各校每学期要评出优秀教案、优秀作业批改和优秀听课笔记。

二、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中小学统考科目完全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备课和上课,其他学科备课和上课要积极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课后反思重点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来进行。

2.学校备课检查要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为导向,绝大多数内容使用该模式备课的才能评为优秀的档次。

3.学校领导要每周深入课堂听课,检查各学科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情况,

4.学校每学期要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案评比。

5.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6.搞好“四清”工作,促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

学校开展“四清”工作要促使每位学生夯实课本,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有学生能做好课本上的所有作业。

学生通过自查(学生认识到自己未达标的内容后,通过自学、自背、自练等方式自行达标)、互查(学生之间相互抽查,看问题是否解决,学习是否达标。对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要高度重视此法)和教师检查(学生少,可以全查;学生多,可以采取抽查的形式。对差生,教师要坚持天天检查)的形式进行“四清”。

学校对四清工作的管理建议:

(1)掌握四清:学校教导处要确定各班各科“四清”重点对象,了解各班各科“四清”工作情况,掌握“四清”重点对象成绩(重点是“周清”和“月考”成绩)提高情况。学校教导处可制定全校“四清”情况一览表,一览表项目包括:学科、年级、学生姓名、周清分数、月清考分数等。

(2)抽查日日清: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日清”抽查小组抽查各班各科日清情况。抽查时科任教师要在场,要将抽查结果当面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要注意的是,“日日清”只是抽查,抽查的内容仅限于当天学习的内容,抽查的重点是差生或部分差生,每班每科每周抽查的一、二次即可,不可天天抽查,否则会影响教师和学生进行“四清”的时间,效果反而不好。

(3)检查周周清:由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组成“周清”人员,于每周星期四全面进行“周清”,周五由学校校长反馈情况并提出“日清”和“周清”的建议或意见。检查的内容要覆盖本周所学。对没有达标的班级和学生,要限时间,督促落实。对确实没有清好的,要利用下周星期一的时间重复进行“周清”。

(4)考核月月清:由学校教导处制定考核“月清”即“月考”的办法,统一考试进度、考试标准、考试时间,确定交叉制卷人员、交叉监考人员、交叉阅卷人员,并组织月考工作。考核内容为本月所学课本基础知识加易错题(都是课本原题),不得用其他试卷进行考核。原则上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月考,每学期进行三次。对“月清”未达标的可再给两三天的时间重复进行“月清”。

为了方便学校开展“四清”工作,编制“四清”科目教学进度安排一览表、“四清”工作安排一览表等。

三、开展学科教学水平评价和学生基础知识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第8篇

(一)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专业建设基础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专业建设的载体。没有高质量的师资,不可能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也不可能培养高质量人才。“211”理工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比较薄弱,师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福州大学自设置该专业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1)从“985”高校引进优秀博士6名,这6名教师现已成为专业的骨干教师;(2)支持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使得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聘请“985”名校博导兼职担任专业教师,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和交流会,承担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充分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把师资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尽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建设目标、实现方式等差异,专业建设有着自身的逻辑和特点,高质量的师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的专业。所以,做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工作,非常有必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发每一个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把师资的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1)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对于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的教师,学院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如参加1项校级教改项目,相当于完成了1/20年工作量;(2)鼓励教师发表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根据学院政策,发表在一般刊物的学术论文不计工作量,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论文则计算工作量。根据目前学院工作量计算方法,每篇教学研究论文计7个工作量,高出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工作量40%;(3)提高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中,提高教学工作量系数的权重;(4)要求并鼓励教授担任本科教学工作,规定教授每学年必须承担最低本科教学时数,并以相应权重计入工作量;(5)认可各项校级以上教学奖项的工作量。通过以上措施,避免了重点高校广泛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极大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有效地把师资力量转化到专业建设上。

(三)调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专业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由于社会治理环境的变化,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治理社会的理念、模式、方式、政策等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不能只从理论和学科逻辑上研究,而非常有必要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为确定特色方向,优化课程体系等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专业人才培养才能经得起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检验。第一,调查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口径很宽,至少有二十几个专业方向,选哪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取决于师资情况,更取决于社会的需要。2007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突破口,是经过人才市场调研反复认证的结果。第二,加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建立多渠道的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系统,多渠道了解信息,采纳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方式、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多渠道了解就业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的要求。通过会议、集体或个别交流、专门调研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知识、实践等方面的要求,并作为调整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第四,到其他兄弟单位,尤其是公共管理类专业较强的“985”大学调研,了解和学习他们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和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为我所用。第五,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公共管理改革和动向,为课程设置、调整以及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提供依据。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公共管理也是专门服务于政府等部门的学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需要政府改革的动向,这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显著特点。最近党的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很多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社会治理、廉政建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或开设专题讲座,或安排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讨论等,这也是本专业建设下阶段重点努力的方向。

(四)结合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征,不同学校根据师资力量和办学传统在理论和实践上各有侧重。一般而言,“211”理工类大学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内的文科专业总体上比较薄弱,突出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福州大学理工见长,文科相对薄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时,专业基础政治学学科比较薄弱,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几乎是从零开设,和其他很多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985”高校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重复其他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道路,无疑永远落后。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结合学校理工学科优势,走靠特色取胜的发展道路。1.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发展方向1998年专业调整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口径非常宽广,涵盖了以前十多个专业,每个学校的专业方向各有优势。自2005年起,经过两年的调研以及院(系)内部反复讨论和论证,2007年最后确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并从2007年起,逐步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按照“成熟一门、开设一门”的原则,逐年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现已开设了8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把人力资源管理确定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年级公共管理类学生选择专业时,第一专业志愿的人数从不足10%逐年提高到50%,约占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总人数的一半。2.突出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福州大学理工见长的优势学科,在专业课程中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信息技术与定量分析、行政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定量分析理论与技术的课程。在体现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特色和优势的同时,拓宽了专业口径,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了更好的专业平台。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内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突出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鉴于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相对薄弱,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且也应成为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建设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特点的实习场所。现已建成了7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可满足全部专业学生课程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其二,提倡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鼓励案例教学与讨论。提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其四,要求毕业论文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后,夯实实践性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了11门专业实践性必修课程。

(五)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思路、特色和措施等是一定外部环境下的产物。有关专业建设宏观性纲领性文件(如相关制度、人才培养计划等)以及微观的措施(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前者为专业建设奠定制度保障,后者使专业建设落到实处。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并要随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运行的相关制度,如请假制度、调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相关制度,通过完善以上相关制度,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2.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关于学生培养的目标、课程安排及要求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可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方向不断体现的过程。以特色课程为例,从最初的1门增加到了现在的8门,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的核心课程。3.积极承担各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抓手,也是做好专业建设,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公共管理系就一直重视各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自2009年来,共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1项,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5篇,获各类教学优秀以及教学成果奖20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4项。通过以上措施,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近四年来,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了120多篇高品质的学术论文,承担了60多项的横、纵向科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纵向项目22项,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项目4项,有代表性的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三十多项。专业建设有必要解决教学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专业建设和科研相结合,使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具体措施如下:(1)开设教授专题讲座,原则上要求每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每学期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2)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3)毕业论文选题,尽可能让学生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据近三年的毕业论文选题统计,90%的论文选题时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确定,或作为导师研究课题的构成部分;(4)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高年级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结论

(一)“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充分利用理工学科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以人文社科见长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而“211”理工院校一般人文社科较差,理工学科较强,如复制综合性大学专业建设的模式,无疑永远处于追赶的过程中。所以,“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应充分利用工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融合,突出优势和特色。

(二)“211”理工大学同样可以建设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在文科专业中,“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相对较小,只要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理工学科优势,找准特色方向,完全可以构建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成功的专业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