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管理方式

档案管理方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5 15:19:39

档案管理方式

档案管理方式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档案管理是指把一系列原始的、零散的档案信息条理化、系统化,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目的。作为重要信息收集、贮存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挑战。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部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建筑设计、科研、人事管理服务是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作为直接接触档案的一线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应用,提高利用率,使信息资源共享。

1.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建筑设计相关单位(建筑企业、设计院等)通过对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才有了今天建筑事业的发展。在正常的建筑设计管理、运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信息,从事档案管理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信息工作。但多数档案管理是以基本的原始图纸、资料为基础,计算机起到辅助记录作用,无论从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信息工作内容上,均纯的停留在业务、管理统计、记录、存储上,难于发挥信息工作的职能作用。

目前,建筑设计单位对开展的本单位科研项日和新业务、新技术不甚了解,工作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仅局限于本单位,忽略管理单位,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档案利用率低、利用价值不大。尽管档案利用已在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档案信息没能得到开发利用。

2.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2.1立足档案服务,提升档案利用开发技术创新手段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过去封闭式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管理模式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创新、档案管理理论要创新、档案服务工作内容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要创新。

2.2拓宽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档案管理要“上门办公”,拓宽编研范围、内外结合、联合编研。改变原有局促的“室藏格局”。因而,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彻底打破自编自传编研思想的束缚,拓宽路子,联合编研。要加强纵向沟通,与建筑设计科研单位、建筑企业的联合。这样既有利于丰富编研资料的内容,又有利于通过信息的传播利用,促进系统内的科研工作发展。还要加强同行单位档案室之间的横向联合,借鉴经验,可使资料互补,以达到编研选题具有广泛、综合和全面性的目的。如与组织人事、史志、党史等部门联合编写有关资料,既可弥补编研力量之不足,又可补充编研所需经费,还可提高编研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2.3进一步改进、开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法

目前,大多数档案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为此,档案管理应该努力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建立建筑行业的特殊数据库,提高利用率、检索率。

2.4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队伍是建筑学科科技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开发档案的前提。尤其是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都应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同时,基础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编制各种途径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成果,及时快捷地为建筑行业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通过档案的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操作信息化、信息存取自动化,达到广泛应用建筑行业的目的。

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工程发展服务。

2.5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促进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应履行档案信息反馈服务。如对档案质量的评价(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职业道德等)、对各种服务方式的评价(如阅览、复制、咨询、汇编、资料服务等)、对服务水平及质量评价(如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对利用效果的评价(对信息的需求和意见,包括今后可能需要利用的档案种类、内容、成分和数量等)。

建筑设计档案的广泛应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才能使整个档案工作具有生机。只有积极开拓档案管理的途径,才能使档案在建筑设计行业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佳档案的创新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档案管理方式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优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化方式的意义

首先,利用传统的方式开展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因为档案种类与内容的繁多而出现工作效率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在进行档案的建档、查询以及检索的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模式都会影响效率。完全人工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质量上并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其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所针对的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所占的保存空间较大,并且在查询上具有诸多不便,无论是档案的归类还是收集,都较为麻烦,加长了档案管理的周期。利用现代化方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小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现代化管理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无纸化,有利于档案的管理与查底,也有利于档案资料的便捷使用。因此,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现代化方式,有利于促进单位管理工作的升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化方式的途径

现代化方式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途径不只一种,将现代化方式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一)应用于档案检索与目录管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目录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者不需要再手写档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打印。目前,市面上已经开发出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工作软件,这些软件可以针对档案目录与档案资料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分类,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将档案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就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自动分类与统计。一旦有工作人员想要调用某份档案,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的输入进行检索。专业软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示档案文件的具体存储位置以及部分关键内容。提高档案的检索时间以及做好档案的分类与保存工作,还需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出发,对档案目标进行特色化设置,从而让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应用于档案库房管理中。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事业单位档案库房管理中也应当加入计算机这个新的成员。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同时加强现代化库房管理系统的建立,利用计算机设备对档案库房进行全方位、实时性地监控。与此同时,更要对档案库房的空调设备以及空气湿度控制设备进行监控,一旦库房的环境条件达不到档案保存的标准,则需要进行报警。计算机的智能化特点,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将计算机利用于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中,是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三)应用于档案管理辅助业务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丰富,许多辅的业务存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鉴定与保管、利用与统计分析,都是档案管理业务。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涉及这些管理类的工作,还有档案信息的处理工作。档案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有利于档案辅助工作质量的提高,更能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较多的便利。目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档案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可以针对档案的借阅与归还进行有效地统计,促进档案存储与利用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应用于档案形式转变中。目前,电子文件已经成为档案的主要形式,在进行档案的保存时,档案管理者需要将纸质文件转变成为电子档案。将现代化方式应用于档案形式的转化中,有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首先,档案管理者需要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利用现代化数据库的结构促进档案形式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其次,要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以利用,通过静态图片、音频与视频等内容的整合,促进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度。光盘,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现代化工具之一。光盘的读写速度较快,且具有较大的容量,档案管理者可以将档案原始文件放入其中,方便保存,不仅节省了文件的保存空间,更有利于文件的安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将具有较大价值的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存档于计算机,方便进行查询。最后,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要进行授权限制,只有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入档案系统查找与调用档案,以此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的方面,正确分析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的优势,了解其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切入点,有利于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作观念,利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改革,从而促进档案管理手段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延伟,郑婷.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

[2]张巍.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3(24).

档案管理方式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方式;分析

当今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新技术体系的革新化出台,而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技术以及科技技术的整体推动下以一种较为完善的形式对整个发展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因此时代在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过程中逐渐向“互联网+”化变动。而这一变化在最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层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将网络技术与档案的管理相结合,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动档案管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两方面的共同转型,藉此来全面推动我国相应建设性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一、“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现状

(一)档案意识性不足。档案意识有待提高,领导重视方面有待加强。首先是意识上的欠缺。由于对档案管理了解不够,人们对其重要性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其次就是领导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档案意识很淡薄。不少领导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程度。上行下效,领导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做好难上加难。

(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并且基本都是半路出家,相对来讲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第二,部分基层单位在人员配备上不重视学历及业务素质,而且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也比其他部门差得多。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够公正,与相关联的图书系列相差较大。

(三)基础设备薄弱。设备不到位,硬件设施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的专项经费作为保障才能完成。有些政府和单位由于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硬件建设的迟滞和落后,具体表现在:没有固定的档案存放场所,档案柜乱摆乱放,管理无序而混乱;硬件设备不够齐全且性能落后;现代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技术设备陈旧落后。

(四)管理手段不合理。管理手段呆板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的单位,是既没有设备也没有人。有些档案管理部门一直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操作,不具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另外,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大力度宣传,从而造成档案工作不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和认知。

二、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具体方式

(一)推行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始终是技术推动、发展与完善的必备要素,而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层面也不例外。因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进而以较为系统化的方式为人才提供一定的培训环境,首先通过较具权威性的理论体系的普及来全面革新档案管理人才的意识形态,以促进其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以此来完善自身的理论储备。其次还需要通过实践使档案管理人才在知识培训环节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架构切实地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全面促进相应档案管理人才的整体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才切实地进行相应的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切实地培养自身的工作执行能力,进而使自身的工作水平得到较为系统化的提升。

(二)完善档案信息素质教育。档案信息素质与实际的档案的完整性以及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处理有较为直接的联系,并且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中也是尤为关键的。而员工的信息素质很容易影响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员工在工作层面的信息素质修养进行进一步规范并强化。而其中最需要强化的就是员工对档案的主体性意识,以及员工在实际的档案获取环节的意识性教育,以此来对员工的档案信息保密处理意识进行较为集中的强化处理,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员工进行档案转化的熟练度以及档案传播过程中的严谨性,而这些作为档案信息素质的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得到相应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制定合理的标准。现代化档案工作的核心是对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对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掌握,因此,网络技术的掌握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来说有着较为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因此需要以科学化的手段来对相关的档案管理执行标准有一个较为细致的规划。而与此同时,这一规划性体系的构建也能够间接提升相关电子系统的实际运算速率,进而使相应的工作环节得到较为细致化地简化,而这对于相对而言无明显操作规律的档案管理环节来说,就显得尤为关键。因为计算机是无法进行具体管理控制的,即便可以,因运算程序的复杂也不会有很高的效率。只有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体系的构建是迎合当今“互联网+”时代潮流的一种表现,因此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因此相应的体制应进一步囊括尽所有类型的载体,进而以这些载体为基础,建立较为稳定的一体化数据库,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能力。而这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使我国的档案管理模式更为成熟化,同时还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并完善相应的档案体系的构建,进而推动我国的档案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以此来完善我国的整体档案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洁.“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方式分析[J].才智,2016.

[2]唐霜.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整理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刘阳.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

档案管理方式第4篇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方式分析

引言

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用户的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项服务管理模式最早是根据企业要求而产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服务行业尤为重要,特别是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信息服务行业,此类公司的用户量较大,而且信息保密性要求较高,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尤为繁重,这就需要有更加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优劣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1.1 时展潮流提出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兴起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时展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是知识、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分配。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了知识在经济中的自身作用,通过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不断顺应知识经济对“空前关注知识的价值”的要求,进而成为重要的管理范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想要实现知识管理战略,就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档案管理信息部门通过档案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满足客户档案管理要求,发挥知识信息的价值。

1.2 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想要获得市场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战略性、非模仿性、独特性的资源。这种独特性的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通常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文化密不可分,既有通过文档管理存在的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因此,需要通过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优化来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利用档案知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合理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服务。

1.3 用户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传统档案管理自身存在许多弊端,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难以满足客户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要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重视度,要将档案信息、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提高档案信息、知识的管理要求,不断积累企业档案信息、知识,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评价、服务、组织服务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运用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知识的需求。

2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由于知识服务性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模块为编码进行的档案管理,能够通过知识编码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进而建立完善高效的用户信息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知识性档案为主,以个人资料、信息文件、内部资料、外部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而传统档案管理则是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档、文案;另外,在资源管理方面,知识服务档案管理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而传统档案管理则将档案和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再次,在服务理念方面,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则主要以档案机构为主,简单的从事档案管理,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在提供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开展工作;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核心主体是专业团队,而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单个员工。

3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知识编码和人性化服务。

3.1 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通过知识编码能够将知识更加标准的变现出来,而且能够将档案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的显性程度,将隐形的知识转化为显性,实现档案知识的有序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的分类,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库,这样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输入将数以万计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找出需要的信息知识,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加方面知识的查询和整理记载,还建立了专门的“不透明”知识案例库,案例库主要以图表记录为主,通过案例库图表能够清晰的将业务流程中的知识表现出来,这样将图表、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图文结合的信息知识库。只有以知识编码为基础,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不然只会“一场空”。

3.2 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强调人性化的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档案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体现服务的人性化需求,用心关心用户,将客户的需求当做自己的最终服务目的,在工作中充分体现知识服务型的人文关怀,以高标准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树立企业形象。

人性化服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人文素质。在此基础上要将这种人性化服务嵌合到知识编码的理论中去,将其融为一体,作为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进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人性化的服务同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在技术优势的引导下,展现服务特色,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4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

4.1 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档案视为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强调充分实现档案的知识价值;应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拓展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进而能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推动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强调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业务活动提供档案信息、知识服务,使档案管理由后台性、辅的工作变为前台性、支撑性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4.3 对于公共机构档案管理也有启示与参考价值

知识服务型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为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而且此种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也有启发作用,对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在各个企业内部要切实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通过实施,进而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宏正.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01-106.

档案管理方式第5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工程档案;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档案的管理的科学化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就目前而言,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档案管理将迎接新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所以说创新管理方式是满足现代工程需求,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工程档案的信息化

工程档案指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记录。但是工程档案的信息化不仅仅包含档案本身,同时还包括把这些原始资料同社会其他资料相融合之后产生的更广泛地信息。因而从所指意义的范围来看,我们就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狭义上的,狭义上指的是对工程档案自身内容来进行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广义上是指同工程档案原始记录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工程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围绕着以上内容来进行操作。

二、工程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一定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的支持就很难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积极采用新技术,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对于管理的技术要求可以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硬件要求。

硬件设备的配置是最基本的要求。计算机、路由器、服务器、扫描仪以及交换器等设备都必须要配备齐全。再者把工程档案中心目录和全文来进行数字化,这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对于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档案必须要及时予以整理并录入到计算机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信息化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则采用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实施数字工程档案同纸质工程档案双套制的工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这对于加快工程档案信息化进程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对此,我们在现实工作的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网上的信息来进行密级界定。制定专门的密级标准,然后根据该标准来对信息化的档案来进行界定。而在管理期间对于那些使用者也需要进行专门的网上身份验证。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

(二)软件要求。

对于软件而言首先是要按实际需要开发出相应的专门软件。其次,在信息化工程档案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合理的选择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软件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工程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故在选择软件上应该注意与单位工程的自身特点相结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来进行录入、开发利用。工程档案管理软件是一种专业的,具有高效、智能、便捷等特点信息化管理软件。在应用期间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种设备,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另外,软件的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方向,对软件进行科学的安全设置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其中可以利用用户安全级别、访问授权以及密码设置等功能,以此来确保档案的保密性。最后,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软件操作的培训和推广。

以上两点的软硬件要求是我们在工程档案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按照要求做每

一步工作,才能使档案管理走上一条稳健,安全,高效的道路。

三、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探讨管理措施之前,首先是需要明白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这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信息化管理同传统的工程档案管理有显著区别,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一)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的种类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革新。这就提升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才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形势。档案管理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包括素质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

(二)档案服务的社会化。

在人们档案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的驱使下,档案用户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档案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致使档案出现跨区域、跨行业利用的局面,这将更有效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逐渐适应现如今的管理形势。

四、信息化管理的新措施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程档案管理面临着全新的形式,在工作过程中只有采用科学的措施,创新管理理念,才能使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一)做好长远规划。

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及时认识到这点并制定长远的管理规划,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实现管理水平质的飞跃。然而,在制定长远规划之前,要提高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管理,让他们认识到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为领导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管理水平。关键一点,企业领导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支持,更要在资金、设备以及技术等方面采取实际行动来支持信息化管理。这不仅仅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效果,还对于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应该相互协作沟通,共同配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理应由档案管理的主管领导来负责,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技术部门相互合作和技术支持。资源配置、网间合作、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是在管理过程中会必然面临的难题。对于此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可行性,要能够协调配合共同发展,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来予以确定。将其纳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素质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要想提升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就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在今后的管理中不仅要更加熟悉档案管理业务,同时还要掌握外语、计算机操作等必备技能,符合现代科技进步的发展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里应该主动参与到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中来,及时熟悉软件,使自己在管理中能够得心应手。向现代管理模式靠拢是今后工程档案管理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企业要经常开展培训课程,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数据输入管理。

企业的数据输入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档案的数据化,加大数据输入量是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功能。对于数据的录入,不仅要注意数量,同时还要注重质量,今后的工作要严把质量关,所输入的数据必须要全面且准确,不允许半点失误。基于此,建立和完善数据审核制度,在数据输入完成之后对其进行认真的校对审核,若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改更正,确保万无一失。

五、总结

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工程的重要信息资源,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工程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新方式转变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而,在转变期间,对于档案信息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标准规范,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促使工程档案管理更高效、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梅.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J].科技风,2012(20).

[2]廖玉玲.信息环境下的项目档案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档案,2013(9):68-70.

档案管理方式第6篇

事实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新型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的出现、高新技术在档案保管与利用上的逐渐的采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法,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展。

试想,当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纷纷利用及计算机管理档案时,如果没有统一的著录规则、没有规范自际引方法,没有事先确定的通用性很强的智能化软件系统,就很难体现出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优越性,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只能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当缩微最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保管技术时,人们普遍注意到,如果事先不对缩微现象进行科学、规范的整理,不对缩微品的标记作出统一的规定,最后获得的缩微品既不能替代原件利用,又可能造成一种新的浪费。

当一座座全新的档案库房拔地而起之后,如果我们事先没有选择与建筑相匹配的标准化的装具、设备等,那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惑与麻烦。

当我们走出统管理方法进人高新技术管理之中时,如果我们忽略直接采用当今世界通用的手段为.法,而一味哩头苦干、自己摸索、自己研究的话,那么顿悟之时必然已经失去许多许多……

无数事实早已证明,标准化渗透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三夔前提和基础,也正是失之个意义上我们才说,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一般来讲,每一项标准的制订、实施,都是对国际、国外先进技术和方法的间接采用,或是对实践经验的,邵吉,或是对业务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符合新形势的质和量的利学规,.档案工作领域的标准,无论是基础标准还步自比务技翁准或管理标准,绝大多数来自于实践而高于实践,也有少部分来自于国际标准。这些标准所规定的某些数量和质量指标是较为手俘的,标准所推荐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对而言是较先进的。因此在档案工作中认真地推行这些标准,不仅能够借助于标准提供的技术引导来规范业务工作,而且可以依据标准来摆脱大量的重要性的女释毛时耗物的工作,使我们利用别人捌共的有效捷径,去高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实现减能增效、获得最佳效益。

档案管理方式第7篇

转变思路,强化监督。创新载体,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实现大转变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

一是宏观把握档案事业中“基础”与“主体”关系,由“偏重基础”向“突出主体”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是从1999年年初开始的全省国家档案馆和省直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三年攻坚”工作,扭转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省档案局比较偏重于对机关、企业事业等档案事业“基础”单位档案工作达标(目标管理)的督促与检查,而对综合档案馆这—档案事业“主体”单位的检查督促不够有力的这—偏差,促进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把握“业务”与“体制”的关系,从专注“档案业务”向重视“管理体制”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有二:其一是及时总结与报道顺德市“三档合一”管理新体制,探索区域性档案资源科学整合之路。其二是首倡镇级建馆全新模式。2006年12月,省档案局在大朗镇召开全省小城镇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镇设立档案馆同时挂市(县)档案馆分馆的模式。会后,经东莞市政府批准,大朗镇成立镇档案馆并加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牌子,省档案局提出的镇级档案工作“一馆两牌”模式成为现实。三是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从“立足现实”向“着眼未来”转变。2003年明,省档案局在惠州召开全省档案工作暨馆库建设会议。这是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的档案馆库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省档案局对全省档案馆事业已从立足“三年攻坚”时的“现实”,向着眼于“做大做强”档案事业的“未来”转变。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

从1998年起,省档案局陆续开展了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年度评估等活动,将业务指导与行政监督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一是开展档案达标复查,强化对档案工作行政管理。达标复查为防止已达标单位档案工作滑坡起了重要作用,也对档案工作出现明显滑坡单位产生强烈震动,并促使其工作得到及时整改。二是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从行政执法检查到人大执法检查,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从1999年开始,省档案局组织检查组对省直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事后向有关单位发出了监督检查通知书,引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对有些档案工作“老大难”单位,则请省人大有关部门带队执法检查,效果显著。三是开展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实现档案行政管理“五个结合”,将行政监督常态化。2004年和2006年,省档案局先后制定和文件,开展对综合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的年度评估。年度评估实现了目标管理和年度评估、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行业主管和专家评估以及档案部门与地方政府(或各单位)的“五个有机结合”,收到很好效果。由于年度评估是一种定期检查,从而实现了档案行政监督的常态化。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

广东省运用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载体形式很多,其中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管理效果最好的是:

档案达标升级(目标管理)。从1987年起,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当然,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省档案局对升级或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

示范档案馆(单位)创建。2004年在全省开展创建示范档案馆活动,目前已有5个档案馆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示范档案馆”称号。2009年又在省直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已有6个单位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省直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多年实践说明,年度评估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项目档案金册奖创建。自2006年该奖项创立以来,已有17个项目获奖,许多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都以争创“金册奖”作为项目档案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视野更宽广,工作更主动,管理更到位,管理方式转变对广东档案行政管理影响巨大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视野更宽广

同样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带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例如“三年攻坚”工作,从目的和要求都有别于以往达标升级或目标管理活动。这是一次针对之前一段时间全省档案馆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各地档案馆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为了促进全省档案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开展的专项活动,是一项着眼于全省档案事业的宏观决策,是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开展以来省档案局从“注重个体”到“关注整体”的转变。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实施效果明显,实现了全省综合档案馆全部达标升级,缩小了全省馆际之间、珠三角地区与山区档案馆之间差距,为全省档案事业全面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可以说,自从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广东档案行政管理的视野也变得更宽广更全面。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工作更主动

实践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由于提高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首先,由于监督工作是由监督者主动实施的。什么时候进行、对谁实施监督都是由监督者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其次,由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主动性提高,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对全省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第三,由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党委和政府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服务性工作,使档案工作能够紧贴中心,服务中心,避免档案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从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实践同时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档案行政管理效果更加明显。实际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显得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是档案部门手段“太软”,一旦动“真格”,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后,管理更到位

近十多年广东省档案局之所以不断创新档案行政管理载体,使管理载体逐渐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目的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管理需要,使不同工作有不同管理载体,从而使档案行政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管理工作更加到位。以2004年开始的综合档案馆年度评估为例。这是对实行多年的“达标升级和目标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由于年度评估将“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一律纳入年度评估范围”,改变了达标升级(目标管理)活

动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把年度评估结果分别抄送给各馆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并建议以年度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有关的馆进行奖罚”的做法,也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工作水平的提高。再以项目档案“金册奖”的设立为例。由于切合了当前国家和省对项目档案管理的需要,而且,“金册奖”的设立宗旨、产生方法和激励机制都与其他奖项不同,具有明显特色,因此,在奖项无数的当今,这个纯属“荣誉”的奖项依然引起许多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注。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发挥人的作用,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启示

1 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必须随环境改变而改变,与时俱进

例如,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省档案局逐渐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了行政监督职能,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早在1989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法制局就提出“依法治档”概念,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法治”氛围还不浓厚,“依法治档”基本停留在口号上。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从1998年起,广东省陆续开展的档案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和年度评估等活动,就是省档案局适应“依法治国”大环境要求,进行“依法治档”的具体举措。又如,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省档案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通过委托或授权将一部分管理权限(如机关档案综台管理省特级评审、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单位复查、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组织等)下放给各市档案局,并逐步实现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党和政府将会有更多新的治国方略出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环境都将会发生新变化,档案行政管理方式也必须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不断与时俱进。

2 档案行政管理应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

近十多年以来,广东省档案局一直把搞好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工作和档案安全保管工作作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内容。国家档案局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和“三个体系”要求后,省档案局进一步明确方向,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三个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为全省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超过2125万卷,省档案馆与广州、深圳市档案馆通过互联网建立的跨馆查阅利用系统已经开通,以档案安全问责制为基础的档案安全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在今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档案工作中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

3 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必须有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精神,发挥人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广东省档案局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系列重大变化,充分说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一论断的正确性。1997年以后,随着省档案局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相继更换,广东省档案局先后推出一系列措施,从而开创了广东省行政管理新局面。可以说,广东省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发生大转变的直接因素,源于省档案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源于有关人员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

档案管理方式第8篇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现在的社会已经全然变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档案是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信息载体,也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然而,在这个科技化、现代化的世界里,以前的手工管理档案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现状,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本文就是针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方式的利用的分析。

关键词 新形势 档案管理 现代化 分析

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需求剧增、信息数量剧增、信息机构剧增的时代里,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益往往成为各档案部门竞争的标志,其中不仅仅是看其储存的信息量,而且更为关注其是否可以有效地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发挥信息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档案管理方式,才会使得管理档案工作得到最大的效益。

一、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方式的利用的重要意义

所谓现代化管理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的基础之上,对各项活动进行组织、计划、调节、指挥和监督的总称。

档案的管理水平也是体现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绩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可以说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物品,因为它里面记录着整个部门的发展过程,这是部门今后可以用来研究和分析发展方向的首要材料。从中,可以通过分析扬长避短,提炼精华再加以升华,有力地促进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档案的研究找出自己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一条正确的道路是相当重要的事情。如果将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很好的话,有利于高层领导随时查看了解部门的经营情况,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而且随时可以通过档案的分析,制定出更为优秀的经营方案。在部门准备与其他商家合作的时候,档案可以作为最有利的证据来展现出部门的实力,这将会大大增加合作的几率。而且档案也为社会认可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材料。

二、必须壮大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应用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的种类以及其载体也是五花八门,并且要求的是执行的科学化管理,这使得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自然对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职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必须对档案管理的职员进行培训,或是雇佣新的人才。对于从事档案管理的职员来说,最优的选择是“复合型人才”,因为从事这项工作的员工,首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道德素质;做事必须谨慎仔细,要有耐心,不能马马虎虎;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乐于奉献,不斤斤计较;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档案管理必须要运用到现代化技术,需要懂得如何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经验;拥有很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灵活性,较强组织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管理的手段;能够十分清楚自己整理的档案资料,可以第一时间找出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料,成为部门里面有力地助手。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现在的科技迅速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必须现代化起来,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想很好地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其中包括的内容有:管理人才、管理手段、管理组织、管理思想。总之,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是实现档案现代管理重要保证。

首先是管理思想的提升。必须要建立起先进的管理思想,围绕着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在档案的管理上,做好思想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科学性和适应性这两个方面。科学性体现在,这项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统计学、经济学、信息论、运筹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领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十分复杂,所以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来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较少出错的几率。

接下来就是管理组织。只有建立起优质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协调好整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努力建设好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计划地进行一切工作事项,减少盲目性,设立好目标,集中向目标前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建立起合理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组织机构,便能够合理安排好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

结语:总而言之,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只有与社会步调一致,档案管理才会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积极主动思考,来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延伟,郑婷.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