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4 09:45:40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1篇

关键词:南京 教堂建筑 建筑类型 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architecture evolution of modern Christian churches in Nanjing. Summarizes thei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rom Architectural style, detail decoration and constructing craft, divided the modern church into four types,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church on histor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Keywords:Nanking City, church building, Architectural style, value

中图分类号:B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南京是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教活动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据统计,至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南京有三十多处基督教传教场所,20世纪之后南京的教会与教堂数量迅速增加,从1911年民国成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这段时间是其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基督教堂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分类,并简要论述其在历史、技术、文化上的价值。

一 基督教在南京的发展

历史上基督教曾经三次传入中国,第一次是在唐代,一般认为是由波斯传入,称景教;第二次是由于蒙古军队的西征,开辟了东西交流的通道,基督教在元代再次来到中国,称也可里温教。虽然唐、元时期基督教都曾盛极一时,但是由于当时的基督教与政治联系十分紧密,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基督教在华的传播也迅速消失。[1]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这一次传教士从澳门登陆。在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第一次在中国开始大规模的传播。

利玛窦是最早来到南京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从1594年起他曾经三次到达南京,希望在此建立传教场所,但直到1599年他才得偿所愿,通过购买民宅建立了第一所基督教传教所。从玛窦、金尼阁两人合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最初的基督教传教所的形式:“刘斗墟 “即刘冠南”,“宅座落在城里最高的地段,不怕河水浸淹,并且位于南京的大街上。此处街道有一投石宽,从瞭望楼四周可以看到皇宫和各处衙门。大厅起居室可供大约10多名传教士居住。这是一座新盖的房屋,建筑是准备多年之计的,宅从前后门都可出入。门前的道路通向另一条大道。”。此后南京城内陆续建造了圣母始胎大堂、天使堂等教堂。1616年南京爆发教案,圣母始胎大堂被拆毁。直到1628年,当时逃往扬州、上海等地的传教士回到南京,才另择新址在罗寺转弯复建了圣母堂。清朝中后期对于基督教采取了严厉的禁教措施,传教处于低潮;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才逐渐恢复了在南京的活动,1870年由法国传教士顾培源主持修建了石鼓路天主堂。至1949年南京共有天主教堂八处,其中石鼓路天主堂为南京教区主教座堂。

内地会是最早来到南京传教的新教教派。1867年童福根牧师来到南京传教:“他们初到南京,走遍大街小巷,没有一个人家肯留下他们。”“童福根和他的助手天福感到在南京传教太艰难,决定离开南京到别处布道去。” [2]在他们离开南京后,美国长老会、贵格会、美国卫理公会、英国来复、基督教中华圣公会相继来到南京开展活动。20世纪初,新教传教士开始大量进入南京,新教差会数量从原来5个迅速发展到十几个,信徒数量逐渐增多。“江苏省以上海、苏州、南京三城市及其周围的信徒数量最多,南京地区每万人中有信徒十一人左右” [3]这些差会的教堂散布于城市与乡村之中,至解放前新教共有71处聚会场所,其中教堂52处,外国传教士七十多人,美国人占了大多数。

二 近代南京基督教教堂类型

20世纪之前来南京传教的差会由于信徒数量很少,不需要建造体量很大的教堂,早期进入南京的差会都是租用民房或者沿用原有的建筑充当教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教后,信徒的数量有所增加,于是一些教会开始扩建原有的教堂,再加上民国之后涌入南京的众多差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教堂,南京的教堂建筑进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虽然在这段时期所建的教堂有部分具有西方哥特式教堂建筑特征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教堂建筑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相反由于天主教与基督教都提出了“中国化”和“本色化”的策略,传教士所主持建造的教堂所具有的西式建筑的特征则不那么明显,更加像杂糅着各种功能的公共建筑,这类教堂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其他类型的教堂,但是相对而言建筑与艺术的价值则要稍低,保存至今的数量很少。

南京现存的近代建堂大致包括四种形式:

(一)具有罗马风式建筑特征的教堂

在11世纪到12世纪之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地兴起了对古罗马建筑形象与结构的模仿风潮,尤其是对罗马圆拱结构的的模仿与创兴,形成了依靠厚实的墙体和筒形的拱顶承重的罗马风式建筑;罗马风式建筑开窗狭小,内部光线幽暗,有利于在室内形成神秘的宗教氛围,厚实的墙体则给人以庄重朴素之感。

南京现存的具有罗马风式建筑特征的唯一教堂实例是石鼓路天主堂。1864年12月法籍传教士雷国籍主教遹俊来到南京,1867年开始建造石鼓路天主堂,同年雷遹俊去世,其接任者法国修士顾培源耗时两年多完成了教堂的建设。教堂南北向布局,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布局,在南立面下端开有三个连续的半圆形券门,室内的中厅与侧廊都采用了连续的十字拱形的天花,虽然不具备结构上的功能,但是外观上非常逼真,与罗马风式建筑的十字拱顶非常相似。

采用典型的罗马风式建筑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西式建筑可以吸引本地居民,从而方便传教士传播基督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人们对于教堂的好奇程度得到证实 “在1868年,那所住院是唯一的西式房屋,吸引了不少好奇者前来参观”。[4]二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都取得了胜利,传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西式传统形式的教堂可以表现出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象征基督教已经征服了中国。

(二)具有哥特式建筑特征的教堂

哥特式风格兴盛于中世纪欧洲,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在我国哥特式风格是比较普遍的教堂式样,如广州的石室教堂,上海的徐家汇天主堂,青岛的圣弥爱尔天主堂,北京西什库北堂等都是比较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南京现存的采用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有:莫愁路基督堂、太平南路圣保罗堂、六合前街教堂。这类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室内空间被分为中厅和左右侧廊三个部分,长轴尽端布置祭坛,在主立面一侧设有一个钟楼,在建筑内部及门窗上大量使用了具有哥特式建筑特征的双心尖券,屋顶则使用了西式的木桁架体系,水泥、机制砖瓦等较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广泛使用。

除了这类较为传统的哥特式教堂,一些教堂还呈现出现代主义的设计倾向,例如由李锦沛设计的南京粤语浸信会堂。教堂长21米,宽约11米,高13.5米,建筑面积约325平方米,二层砖木结构。虽然教堂的整体设计仍然具有单尖哥特教堂的特征,但是在材料与细部处理上表现出现代特色,例如礼堂采用了钢屋架,传统的双心尖券窗户做被矩形窗所替代,室内空间的宗教氛围也逐渐弱化。

(三)中西合璧式的教堂

20世纪初,基督教为了适应民族化与中国化的潮流,传教士开始建造一些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教堂。南京的道胜堂就是这类教堂的典型代表。

道胜堂现存5幢建筑,其中道胜楼为原来的传教场所,长约23米,宽约13米,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砖墙,整体形象简洁朴素。道胜楼平面成“H”型,左右两翼稍稍突出,入口居中,立面构图上采用台基、墙身、屋顶三段式构图。但是在一些细部处理上仍然给人一种生硬之感,例如道胜楼由于室内设置有壁炉,伸出屋面的烟囱破坏了屋顶的完整性,体现出了旧形式与新功能之间的矛盾。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西合璧式教堂只占中国教堂的一小部分,但是这类中西合璧式教堂是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基督教所作出的妥协,是中国所独有的教堂类型,是教堂建筑中一种新的形式,反映出了一种折中主义的设计倾向。

(四)混合式的教堂

这类教堂除了设有传教场所外,往往还设有医院、学校,就建筑而言没有什么特定的风格。教堂建筑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宗教精神上的体现,这种注重实用与舒适性的教堂建筑显然不完全符合传教士的需求,仅仅作为一种传教工具。在南京这类建筑主要属于美国的新教教会,典型的实例有卫斯理堂、城中会堂、双塘路教堂等。以卫斯理堂为例,该堂为一幢3层砖木结构建筑,一层是门房、医务室,二层为礼拜厅,牧师住宅在西侧并与教堂围合成一个院落,封闭感较强。从设计及艺术价值来看混合式教堂的建筑形式并不能较好的诠释出教堂所应具有的宗教精神,但是其造价较低,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南京数量较多的教堂建筑类型。

三 近代南京基督教教堂的价值

南京近代基督教堂建造于中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包含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京的传教士在教堂中收留了许多难民,保护他们免遭杀害,形成了与南京市民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成为南京城市记忆中的一部分,因此作为这些历史信息的载体,南京基督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

此外南京基督教堂是本地区第一批西式建筑,对于南京近代建筑转型与近代建筑工业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技术与材料首先在教堂和其他教会建筑中的运用,促进了本地工匠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从而推动了南京近代建筑工业体系得以形成。在教堂建筑的设计风格上既有中西合璧式的教堂和较为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也有出现像粤语浸信会堂这样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教堂,显示出了当时建筑师的设计思想的转变过程。对于研究近代建筑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劝募信徒之外,宣扬西方思想文化与科技知识也是传教士的另一项工作。传教士在教堂中开设学校、印刷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给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的机会,并且使得一批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人加入了基督教,例如冯玉祥、等。因此在当时的基督教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意义。

四 结语

作为一类重要建筑实例,研究其类型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利于设计师对建筑的文化内涵和风格变化规律的认识。南京近代基督教堂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形成原因也是多样,而历史背景、建筑技术、设计思潮、宗教文化这些因素对于教堂建筑究竟起着何种程度与何种意义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1] 根据《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P93至P96内容归纳。

[2] 政协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京史料选辑38.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P25

[3]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中华归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P302

[4] 史式徽.江南传教史(卷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P340

参考文献

[1]钟鸣旦,孙尚扬. 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2]史式徽. 江南传教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研究论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南京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南京民族宗教志[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5]杨秉德,蔡萌. 中国近代建筑史话[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2篇

科技发展促进了多文化形态的融合,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坚实、接受范围广泛的意识形态,“红色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本课题将“红色文化”的再设计放到当今审美认知环境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符号在新时期的时代精}申和象征意义,结合相关知识,对红色文化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原理、设计方法进行探讨,解析红色文化图形创意的具体方式和意义延伸。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红色文化 符号化

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47-02

1 红色文化及其在设计中的发展

1.1 红色文化符号的产生与发展

文章涉及的“红色文化”符号限定于政治类艺术形式,以传达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红色文化精神为主要目的,并带有鲜明的形式特征,具备图案化、图形化、程式化等视觉特征,成为精神载体的同时也构成了文化本身。由于“红色文化”产生于特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导致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国家统一执行的艺术标准,出现了一大批带有鲜明红色特征的宣传画、标语、影视作品、雕塑、徽章,并广泛渗透到生活中,如书包、水杯、火花、邮票等。可以说“红色文化”的这种程式化艺术符号成为我国特殊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具备极强的识别性。在此类设计作品中,以政治宣传画的影响力最为深刻,从抗日战争、建国初期到“”时期,均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大体经历了朴素、写实、“红光亮、高大全”三个阶段。设计目的以政治宣传为核心,推动广大民众形成革命力量。

“红色文化”符号艺术特征以“”时期最为鲜明,以红色为主题色调,采用坚定饱满的黑色轮廓线塑造简约形象,并施以平涂,构图极为饱满。画面设计以领导人、工农兵为主体,辅以口号标题。在精神层次上以积极乐观、激情饱满为总体基调,表现出满足、喜悦、阳光等单纯的通俗情调和民主意向。这种程式化的艺术形式成为政治力量的视觉载体,形成时代图像,奠定了红色文化符号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特征,在受众群体中形成概念式的统一认知。

“红色文化”符号在当代设计中的再利用正是基于“红色文化”符号所具备的深厚群众基础。将其置于全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便与和大众拉开时空感,唤起大众对那段激情岁月的回忆,建立认同感,达到设计目的。对于生长于新一代的青年群体,红色文化所特有的单纯、热情、直白正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精神信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创意推动,衍生出一批“红色”设计,此时的“红色文化”抽离了或延伸了其原有信息,成为一种纯粹形式上的图形图像,借以传达新时期的信息内涵,并成为时尚潮流,展开了“红色文化”再设计活动。

1.2 红色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及设计中的繁荣

红色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再次繁荣可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政治波普前卫艺术,以“”符号为造型元素,通过解构与重构,表现当下人的精神认知和文化现象。较为典型的作品有杨国辛的《参考消息》、王广义的《大批判》、余有涵的《时代》等。此类作品采用解构方式,以反讽、戏谑为表现手法,赋予红色文化符号以全然不同的象征意义,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对当代平面设计中红色文化符号的应用起到了较大影响。此时,与“红色文化”符号融为一体的精神理念在新时期已逐渐失去了本色,抽离成一种单纯的鲜明图像,同时保留下前卫艺术所营造出的时尚特征,大大加强了“红色符号”在再设计过程中的可创造性和灵活性。至此,涌现出一批以“红色”符号为视觉要素进行再设计的优秀作品。如,香港设计师谭燕玉在政治波普的影响下,运用头像为元素设计了服装,颠覆了领袖肖像的应用领域和价值体现。又如,我国设计师陈娟红以红五星、雷锋帽等符号设计的服装引起了积极反响,成为流行元素。

2 红色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形式特征

2.1 取材广泛、应用灵活

现阶段,红色文化符号的应用一般分为以下情况。其一,直接表现红色文化主题,但以现代设计手段或当代艺术手段进行重新表现;其二,提取红色符号视觉要素进行再加工,重新赋予时代内涵。也就是说,主要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再加工。红色文化在艺术领域、设计领域的流行有其生成及发展的内在动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常作为艺术形式出现在音乐、文学、前卫艺术中,如红色摇滚、伤痕文学、政治波普等。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及强大生命活力。红色文化在中国历史伟大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正面、积极、崇高、伟岸的光辉色彩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形式载体。其表现内容一直以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奋进、自力更生等伟大主题为核心,加上符号化、程式化的视觉形式,形成具有鲜明识别特征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要素。可以说,红色文化伴随了新中国的成立、发展、繁荣的各个阶段,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以演变为一种流行要素成为青年群体追捧的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到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均体现出强大的新时期生命活力。以鲜明的视觉特征和符号意义成为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并逐步开始表现出创意产业化发展趋势。

2.2 形式时尚、贴近大众

当代设计中红色文化的应用体现出独特的当代时尚性,主要体现在由反传统价值核心造成的精神抽离,即通过传统红色符号语义的抽离标属反传统形式。给予图形、图像与传达主题自身以矛盾性,达到新奇、娱乐的效果。这一过程与青年群体的审美认知方式及思维方式的吻合是塑造大众时尚性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以传统红色文化符号为视觉要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和思维方式将传统转化为现代,其中包括传统的图形、字体、色彩、编排。红色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随社会发展不断扩展,从传统的衣帽、书籍、海报、背包、鼠标垫、杯子等生活用品延伸到许多领域,甚至连红色摄影也成为青年男女追捧的对象。红色文化设计以从原始的政治宣传转化为市场文化,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建立产业链。

3 “红色文化”符号在红色文化宣传中的设计方法

3.1 借用原始形象

借用红色文化符号中的原始形象,经过现代设计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编排,使其符合视觉传达特征的同时保持本源状态。设计手段较为单纯,相对写实。如CD包装设计(如图1)采用了、工农兵等原始形象,赋予其新的设计载体,转变传达目标,从原始的政治目的转化为文化宣传(如图1)。使其不仅单纯作为一种符号体现红色特征及红色符号的当代时尚性,更抽象为一种时代精神,成为单纯、热烈、激进、信仰等积极情调的象征。

3.2 结合图形创意

结合图形创意,以现代设计手段对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使其在视觉特征上更具备现代感,这种被改变过的红色符号更容易吸引受众注意,并贴近当下审美特征。经重新创意加工后,原本严肃的政治感更多地被时尚感代替,并在一些作品中体现出轻松的娱乐性和戏谑性。以传统与现代、严肃与活泼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视觉体验吸引受众,达到宣传效果。在运用过程中,应根据设计主题合理、适度进行再设计,避免哗众取宠。如图2招贴设计,对红色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构图,得到不同的视觉感受,依靠手部特写加强民主政权的大集中,使信息传达更明确,达到准确、简洁的视觉效果。

3.3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

将红色文化符号与其他视觉表现形式相结合,扩展红色文化的表现方式,结合肌理表现、卡通创意、色彩设计等设计手段,对原有形象进行颠覆,使之成为新形式中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带有较为明显的试验特征,探索视觉形式在组合方式和表现方法上的多种可能性,丰富红色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贴近大众审美。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即便离开设计的功利性,设计实验本身也可作为一种形式探索,带有较强的艺术试验性,即图像本身的设计更多集中于艺术语言和形式表现上。如图3-3将传统的工农兵形象与现代卡通形象相结合,同时辅以电脑合成技术,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的视觉效果。

3.4 使用红色文字

红色文字在符号表现中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一是文案本身的红色政治色彩,如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二是字体形式上的典型性,多以夸张的黑体、粗壮的宋体进行传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类字体的使用需与特定的“红色”样式搭配出现,共同构成传达过程,强化“红色”特征,单独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红色文字”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起到较强的装饰作用,往往以明确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特定字体样式加强画面视觉效果。

4 红色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平面设计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创作和想象空间。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国际化、多元化、时空化和地域本土化,找到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并形成品牌效应。生长于70、80、90年代的新时期青年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要人群,主导消费方向和大众审美观念。这一批年轻人具有思想开放、追求个性、善于表现、乐于猎奇等心理特征。随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后现代、当代艺术的一拥而入,新一代年轻群体在一定程度受到西方朋克文化、嬉皮文化的影响,反叛传统,追求创新,以大胆、冒险的激进主义标新立异。在这一认知环境、审美环境中传统的“红色文化”―方面具备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下熟知性,另―方面由于生长年代的变迁表现出遥远与距离感,被给予更多关注。红色文化符号同传统手工艺、传统绘画、传统戏剧一样,均可以被看作中国符号。标属本土特色,结合时代主题,以现代设计手法对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不仅丰富设计语言,也满足了青年群体追求个性、崇尚热情的强烈欲望。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3篇

一、据理力争为人先——中国征信所的人

中国近代会计师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期,先于中国征信制度而发展,并在中国近信事业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7年8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师法规草案》规定,“会计师受当事人或其它关系人、法院或公务机关之委托,办理关于会计之组织管理、稽核、调查、整理、清算、证明、鉴定、公断及和解各项事务。会计师得充任检查人、清算人、破产管财人、遗嘱执行人及其它各种信托人。会计师得代办纳税事务、注册手续,并代订关于会计及商事各种文件。”潘序伦和立信会计师是中国征信所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和中介机构,执行的就是会计师的中介职务。

最早的申请是1933年7月,潘序伦代表中国征信所向上海市社会局提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上海市社会局认为,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事关重大,仍按照公司成立程序转请实业部核准。8月7日,实业部将中国征信所申请案例转回上海市社会局,并批复不便核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实业部令称:“查该公司第三条所列业务,均非商业之行为,所请设立登记未便照准,兹将原呈文件费银一并发还,仰切转给具领。”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其营业 内容 不符合所谓商行为规范,公司性质首被定为非商业性机构。至此,中国征信所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以未获批准的结果而结束第一个回合的申请。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多次向实业部提出注册成立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在呈请上海市社会局并转呈实业部的文件中,充分表达了关于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登记艰难、并按照有关规定照办的意图。“查商公司之组织,完全依照公司法各规定办理,前次呈覆之甚详,但自呈请登记至今,相隔已一载有余,如此延宕时日,致使商公司业务之进行剧受不利之 影响 ,且各股东之责任,因久不确定,亦属万分不妥,迫不得已,惟有再请钧局转呈实业部请其体念商艰,免于稽延,迅行核准,发给执照,实深公感。”

二、维护中国征信所权益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登记事件上,做到了 经济 查证、完全的 历史 作用,为后来中国征信所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良好的所际往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实业部最后参照日本成例,核准中国征信所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但在潘序伦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办理申请过程中,同主管官署之间展开的公司属性、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问题之辩,显示了潘序伦和立信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征信所申请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潘序伦结合民国民商合一 法律 体制进行力主中国征信所的合法性地位。潘序伦在申请中提出,中国征信所的设立在法理上符合现行法律。我国在传统上是采用民商合一体制的国家,商法只是民法的一个部分,可以说民法是基本法,而商法是特别法。商法以营利性的营业行为为调整对象,而营利性的营业行为仅仅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民法而言,债权制度则是关于流通领域的商品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定,民法与商法联系紧密。潘序伦以民商合一的法律体制为基础,提出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合法性原理。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民族资产经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民族资本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家阶层的壮大。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现代经济生活与现代社会制度变迁产生积极影响。信用、制度、社会生活等概念逐步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 理论 关于信用制度与制度变迁关系的论述中提到,“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基础”。从企业到股份公司制度的变革,是一种经济现象,股份公司使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在法律问题的处理上,法律制度的变化就要处理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概念和定义。民商合一体例把商事处理问题,纳入民事处理的立法体系,在民法中建立商法体系。民法与商法对公司法人制度、公司董事等问题的规定可以互为补充。“在商事关系的法律调整中,民法的一般适用是一个重要原则,诸如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等,均应无一例外地适用于商事活动,贯穿商事活动的始终”。民法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之别,仅仅限于是否应将规制营利性主体营业行为的基本商法规则纳入独立的商法典的问题上。与民商分立的法律体制相比较,民商合一更加适应了经济发展与现代公司制度变革的需要,表现了一种法律进步的趋势。从这一点来说,不论实业部如何看待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但这个事件本身就说明是一次法律制度的进步。

三、“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之辩

中国 征信所申请注册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非常困难,是因为当时在 社会 上及政府部门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征信所的成立有违于中国传统风俗。中国征信所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困难之际,潘序伦作为中国征信所按照法定程序聘请的人,“援引民商合一立义则 法律 行为不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为原则”,“声叙该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仍请登记。” 参事厅在随后转送商业司的公文中,针对潘绪伦所称中国征信所 企业 营业性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观点进行批驳。“由查该公司所营业务为:甲 调查工厂商号、个人之身家事业财产信用。乙 调查市场状况。丙 发行信用调查报告书、工商行名录及其它刊物。丁 代收帐款。戊 办理其它其它附属业务。除戊款不计外,丙款虽可比附出版业,但仍为甲乙两款调查之结果,是其以调查他人身家事业财产发行信用报告为业务之主体已属显然。此种社团视为公益法人能否勉强比附,尚未可必,乃以营利为目的则流弊所至恐有不堪设想者。该人即援民商合一立义则法律行为以不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者为原则。民法第72条有明白之规定,何得以此种行为为营利之目的,况调查报告而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公司,则各种学术视察团均可以营利为目的。而组织公司矣,宁有是理,至于丙款应另依出版法办理,丁款侵入自由职业范围不得作为营利事业,该人所称实属毫无理由,应请贵司酌予批复为荷”

关于中国征信所征信活动是否有违“善良风俗”之事,中国征信所第一任董事长章乃器在申请股份有限公司之前,曾撰文就类似问题有所阐述。针对“不应该把中国工商业家的 内容 ‘和盘托出’地告诉给洋商会员”的问题,章乃器指出,和外商的营业竞争,还是要靠营业 方法 的敏捷与知识的充分。不肯出面的股东在法律上是一种隐性合伙人,是应当秘密的。但出面股东则没有秘密可言。征信所的报告既要告诉别人若干内容不良的工商业者,同时也要告诉别人许多内容良好的工商业家。就如同“一堆品质高低混杂在一起的商品一般,……我们把这大堆的‘统货’按登记整理清楚了,总价格 自然 马上要抬高”。关于男女婚姻方面调查事项,将要结婚的男女调查对方的人品,这属于一种人事征信的范围。“在外国,有些女子怀疑他的丈夫的行为,有些男子怀疑他的妻子的行为,往往也请征信所给他个调查报告。……有专营这一类的调查事务的,叫做人事征信所”。中国征信所作为主要为工商业客户服务的机构,也为一些工商业客户做过一些雇员信用的调查工作,但对人事征信业务较少涉及,更没有承做婚姻伤害事情的调查业务。上述情况说明,中国征信所应该不存在有与“善良风俗”相背离之事。

四、同心兴业为中华——技术指导与互动

中国征信所是中国近信制度设立的核心机构,为了准确把握信用信息,该机构聘请了 会计 学知识方面的专家。中国征信所聘会计专家的原因:“本所鉴于工厂商号及个人身家事业之财产信用,对于会计学原理,颇有密切之关系,故拟聘请著名之会计师数位,担任顾问,每年酌送酬劳,以便编制报告书时,咨询意见。”

潘序伦是中国征信所聘请的顾问,在技术上不断给中国征信所以指导。征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获取和收集相关委托客户的信用信息资料。信用信息资料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和具体的是财务状况的资料信息。特别是在企业信用调查过程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状况变动及收支表等是专业性质比较强的信用信息。在当时中国会计信息资料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中国征信所对资产状况方面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大多是由潘序伦等人进行技术指导的。例如中国征信所在对一个发电设备企业进行调查时,遇到会计科目的处理问题,在潘序伦等人的指导下,中国征信所制定了统一的固定资产、经营资产等会计科目。作为中国征信所顾问群的一员,在会计科目处理和信用信息规范方面给以正确的指导。

中国征信所不仅请潘序伦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注册公司的人和中介机构,同时还把许多重要的事项交给潘序伦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除了上述登记设立公司人委托外,中国征信所还委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潘序伦为“呈请备案之人”、“呈请派员检查之人”。中国征信所作为一个主要出版征信报告、征信日报和征信行名录机构,出版物是其重要的业务之一。中国征信所在1933年4月,还委托潘序伦为“呈请著作权注册之人”,这也是近代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案例。

潘序伦创立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与中国征信所本来就素有往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陈文麟会计师曾任中国征信所编审,潘序伦还经常聘请中国征信所的章乃器等人为1931年成立的立信同学会做关于中国 经济 方面的讲演,向立信同学会传授爱国知识。

五、联合保险公证——民族保险征信事业之嚆矢。

金融 征信事业 发展 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即银行业务征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保险征信业务发展 问题 。保险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征信事业的支持,潘序伦早年在上海成立有关保险业征信及信用评估业务机构,为 中国 近代民族保险征信事业之嚆矢。

1935年8月,为适应华商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需要,上海著名会计师潘序伦继设立益中公证行之后,成立专业保险查验机构——上海“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改变之前公证与拍卖合而为一的服务模式,打破上海洋商保险公证行独家垄断的局面。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全称为“潘序伦会计师、王海帆会计师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是潘序伦与王海帆联合成立的,并于8月15日起开始提供保险公证服务。其宗旨在于以公正无私态度为保险公司及保户双方提供查证服务,并决意革除一切陋习,“以增高此项职业之地位”。成立两个月,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就接办案件四五十起。1945年11月,为了更好地提供专业保险查验服务,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延聘上海著名技术专家作为专门顾问,以便在提供相关保险查验估价时能力求准确。所延聘专家计有土木工程师李叔和、建筑师赵琛、机械工程师王尔陶、沈泮元、电机工程师寿俊良、卫生设备专家朱树怡、自动放火设备专家陈祖光。专家人才库的建立,是上海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 科学 地开展保险查证的人才保证。

潘序伦在近代上海征信事业发展过程中,从支持专业征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到亲自创办民族性的联合保险征信评估机构,在近代上海征信事业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 参考 资料:

《财政与会计》编辑部编,《潘序伦回忆录》,中国财政 经济 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章立凡选编:《章乃器文集》上卷,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孙建国:《潘序伦与会计科目名词统一运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年1期。

《立信会计季刊》第16期,1949年9月1日出版,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发行。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自然环境;设计理念;审美特征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艺术审美特征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学科多且复杂,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发挥其实用功能,给社会群众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渗透现代化的艺术设计理念,保证小到室内设计,大到城市规划都能发挥影响作用。

1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艺术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

1.1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理因素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古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地理因素,我国幅员面积辽阔,在南方一代,气候温和,花草植被丰富,自然与人文的相融合在我国南方环境艺术设计中处处体现,在布局设计中追求自然美,无论是园林还是建筑,追求的是人与自然更为贴近,在南方古代建筑中假山非常常见,利用层次分明的结构,建造花园池塘等,使得我国南方化境艺术设计独树一帜,但是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就有呈现出另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了,我国北方地势辽阔,气候较为干燥,在建筑外观上通常表现为气势磅礴,逐渐形成了以整齐为主的艺术审美特征,环境衬托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明确的中轴线,如故宫,自然景观加以辅助,使得故宫在整体上显得更为气势宏大。另外,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环境艺术设计受地理制约的同时,也利用地理环境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比如在印度北部地区,由于印度地处赤道附近,北面高山影响了冷空气的进入,但是三面环海的地理形势,使得生活在印度北部地区的人民利用海运的形式出行和运输,在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审美上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西欧文明的开端。

1.2经济发展现状因素

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在过去,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主要依靠手工业和农业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表现出以人为的干预为主导,希望与自然贴近的同时,能够掌控自然的发展,人民希望通过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水平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通过工业生产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对环境的破坏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在资源的利用上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开始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忽视态度得到了重大的转变,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审美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1.3社会制度因素

社会制度因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审美特征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大自然是一种既定存在的美,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审美特征,如我国的故宫,正是由于皇权制度的影响,使得故宫在艺术表现特征上呈现出壮观、威严的全貌,由社会制度产生社会文化同样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古代人文思想中追求的是从容洒脱,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在对自然的设计和艺术审美上更多的是保留大自然的原始美,不去刻意的创造,而现阶段我国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设计上要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由于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因此,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上侧重点考虑的环境与发展[2]。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2.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城市的绿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也顺应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人性化设计主要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根据人们真是的需求,来设计整体的环境规划,在设计中既能方便于人们的活动,又能体现自然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尊重民俗文化,要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丰富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生态型城市国际倡导的一种城市发展趋势,环境的破坏,治理工作的难以落实,地球资源的枯竭,成为当今最为棘手的难题,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自然环境的破坏离不开人类的发展[3]。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对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理想的环境艺术设计同时也能提高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起到宣传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这要求在设计上要注重对环境资源的整合利用,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改善城市的环境,同时注重对外在自然条件如空气、阳光、水资源和人工科技如现代化的浇灌系统等的协调配合,要重视对环境的治理和维护,只有在科学发展的环境观上才能真正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元化理念

环境设计的参与主体众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到的不再仅仅是环境、建筑等部门,还涉及到城市的规划,环境的检测等工作,因此,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多方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以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安排保证现代艺术设计工作的有效进行,要重视环境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再设计过程中,应当要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环境设计工作不再是社会群众被动的接受,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设计项目过程中,社会群众往往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受益主体的需求,这对于完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的特征

3.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层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规划的作用越来越强,艺术设计的受益群体还是社会群众[4]。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满足社会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使用上要方面和舒适,要根据受众主体的不同,设计方案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在城市广场中,要选择适宜的花草,在建筑上要以雕塑为主,方便人民群众的休闲活动[5]。其次,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要考虑美观性,在设计中不能将各种感官因素相重叠,而是要注重点、线、面的统一,注重色彩和建筑的搭配,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享受,最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要给社会群众的思想得到升华,要能够体现城市规划的理念。

3.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联性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多,无论是在居室还是在城市规划中们都有体现,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重关联性,不仅仅要注重环境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还要重视空间上的统一,要在空间的多样性上进行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要避免急功近利,如杭州西湖周边的建筑过于复杂,给城市规划埋下了隐患,给杭州西湖的发展带来了局限性。而我国江南地区的园林设计就是空间统一设计的典范,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营造了园林特有的意境,因此,正确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各要素的关联性是发挥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方面。

3.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

环境艺术是美的表达手段,也是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必然要考虑其实用性,只有满足了社会群众的需求,才能在功能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艺术实用性随处可见,比如公园的长凳,在设计上既符合了公园的主题,又能方便与人民群众的休闲,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里存在的垃圾桶,在设计上既要满足其使用功能,外观上也要体现含有当地特色的造型设计,既能合乎了人机,又能发挥实际的实用功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必然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只有更加科学的对待生态环境,才能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特征,思考.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4,02(02):302.

[2]晏杰雄,陈国雄.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考察[J].文艺争鸣,2011,10(08):18-20.

[3]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11(03):38-41+46.

[4]万然,朱华亮.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06):108-111.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医药分析鉴定中医药辅助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迅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和其它学科一样也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西医药领域,各种应用应运而生,而中医药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起步却比较晚。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方法、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的速度和质量稳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药分析鉴定识别

由于中药材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因此一些珍贵的中药材出现大量赝品,虽然传统的中医药检验方法经历长期实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人主观经验、地方局限性、中成药组方和工艺的复杂性以及方法的准确性和广泛性等原因,鉴定分析结果容易造成失误。而计算机具有下面几大功能: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图像被完全格式转化后,可用特定的图像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测定;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衍化为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正是利用了计算机的这些功能与常规的中医药分析鉴定方法相结合,才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中医药分析鉴定技术。

1.中药材质量及真伪鉴定。应用计算机图文管理功能,将生药原植物图、生药标本图、药用部位图(多幅),通过彩色扫描或者数码照相摄像采集信息,形成GIF或PIG图像文件,经过图像标准化、压缩、编码、分类建立图文数据库。同时选用生物标本对生药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等特征建立特征代码库,其特征代码库可以包括近红外图谱、提取物的紫外光谱、毛细管气相色谱裂解图谱、挥发油成分的闪蒸气相色谱图谱等。鉴别时只需输入其外形的特征代码,通过计算机检索其图象,利用辅助特征代码数据检索来确定某种药材,提高鉴别速度和精确度。

2.中药制剂成分分析。药物分析是计算机应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引入,给药物分析注入了更强劲的活力,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分光光度法,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正交函数法、导数光谱等值点法等,在中药制剂的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方法均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可不经分离用紫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混合物的组分,通过数学方法消除干扰因素。但由于中药本身因原料来源等的差异,一些干扰组分的不确定性,有时会造成试验重复性不理想等问题。为此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也衍生了不少新的方法,如遗忘因子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回归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系数倍率法、互补三刺激值法等。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一种全新的模拟人脑功能的信息处理方法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它主要借鉴了人脑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以数学网络拓扑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巨量并行性、高度的容错能力、信息加工和存储的一体化、自组织自学习功能为特征,其处理复杂信息量的速度和能力是传统的处理方法无可比拟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已初步得到了应用,随着方法的不断完善,其应用将会更广泛。

二、中医药辅助设计

中医药研究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最为多见,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了解复方相关组分的信息,采用计算机模拟筛选方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再利用实验加以验证,方便实验进程的实施,快捷地达到实验目的。

近年来,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经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将大大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高通量药物筛选是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操作、高灵敏度检测、数据处理和自动采集和处理于一体,以药物作用靶点为主要对象的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筛选模型,通过样品于靶点结合表现,判断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实现药物大规模、快速、微量的筛选。高通量筛选促进中药研究主要体现在:①对中药中各种成分进行大规模生物活性筛选和开展全面广泛研究,真正做到对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②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阐明中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高研究水平和层次。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6篇

本文主要就近代天津中西合璧建筑的背景、形式特点、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法来阐述近代建筑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中西合璧;天津;近代;融合;建筑环境设计

1天津近代建筑环境设计的背景

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由于九国租界在天津的设立,使其成为近代史殊的城市。此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留洋归来的建筑设计师,给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冲击。首先,处于近代的天津建筑,正值国际建筑的发展。此时城市建设因租界也发生改变,英、法租界形成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貌,法租界劝业场一带形成新的商业中心,自成体系的意租界成为住宅区等等。中西建筑风格杂糅直接影响近代天津形成独特建筑风貌。其次,在这一时期内,西方各国建筑还基本上都处在由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等。中西建筑元素融合,是形成独特建筑风貌背景的关键原因。

2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形式及装饰特点

2.1近代建筑的主要形式

较短时期内各种类型、风格的西式建筑一起涌入天津,与以往的建筑形式互相交织到一起形成新的建筑风格,主要的建筑形式有以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为主的建筑,不同历史时期样式的结合的建筑,异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

2.2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装饰特点

(1)建筑装饰以雕刻为主,简洁实用。

(2)延续西方建筑的简化、折中、抽象.

(3)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杂糅融合。

(4)本土文化受南北方各地习俗的影响。

3近代天津建筑环境的主要设计方法

3.1西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有机结合

东莱银行是典型的欧洲折中主义与中式元素交融的作品。建筑顶层塔楼西式攒尖顶,将西洋尖顶与中国传统的圆锥形屋顶相结合。其建筑入口的柯林斯柱廊与中国方形回纹图案柱头相搭配,西式建筑的建筑风格中带有中式元素,装饰纹样十分丰富。

3.2西方建筑形式与传统本土建筑材料相结合

疙瘩楼是本土建筑材料与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杰作。其建筑外壁采用琉缸砖,并因其斑驳凹凸得名,老百姓称之“疙瘩砖”或“过火砖”。建造师运用琉缸砖材质营造出肌理变化的建筑立面,达到了天津传统本土建筑材料与西方建筑风格的统一,在气氛上加强了西化建筑在当地的自然性与融合性。

3.3天津本土装饰元素在西方建筑在的运用

大清邮政津局是当时中国邮局的心脏。在建筑艺术史上,是西方建筑与天津传统砖雕石刻艺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建筑外墙采用中国传统建材青砖砌造,配以美丽的砖雕花图案。窗户大部分采用弧形拱券,窗间搭配精美的砖雕纹样,并用传统的砖雕技术雕刻西方纹样,立柱采用罗马券柱式,使建筑显得连续而饱满。

4近代天津建筑环境设计对当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4.1近代建筑对现代建筑发展的有利之处

第一,有利于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中西杂糅式的建筑装饰手法在天津近代建筑中被充分表现。第二,影响城市建筑的装饰手法。“中西交融”与“中国本土建筑形态”的结合对建筑业产生了极大地启迪。

4.2近代建筑队现代建筑发展的弊端

第一,削弱城市建筑本土特征。天津的西方建筑形式,在给天津城市带来新风貌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城市建筑本土特征。第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运用。西化的文化模式会导致中西审美的趋同性。

4.3由近代天津建筑对现代建筑环境设计发展产生的建议

第一,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带有地域特点的本土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呼吁保护的。让中国更多地建筑在时展的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点标签的象征。第二,沿袭城市发展脉络,保护城市特色。在进行现代建设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原城市独特风貌。用新技术新材料去修复老建筑,维护好城市建筑发展的脉络,对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具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传承中国带有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使本土文化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沿袭城市发展脉络,对现代建筑环境设计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赵亚 钟意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视觉框架 三维表示

中图分类号:TP3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33-01

1 计算机数字视觉技术研究的地位

长期以来,人类持续不断地试图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生物视觉和神经系统的奥秘,这些努力的阶段性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计算机视觉(CV)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机分析景物的二维图像,从中获得三维世界的结构和属性等信息,进而完成诸如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和导航等任务。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会产生深远的经济和科学的影响。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很多研究者都曾试图通过视觉传感器和计算机软硬件模拟出人类对三维世界图像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学习能力,以便使计算机和机器人系统具有智能化的视觉功能。今天,数字图像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数字图像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信息来源的重要构成因素,各种图像处理与分析的需求和应用也不断促使数字视觉技术的革新。数字视觉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数字图像检索管理、医学影像分析、智能安检、人机交互等。

数字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信息论和语义学相互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边缘性和学科交叉性。

2 计算机数字视觉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

视觉问题复杂性的本质在于相对声音等物理信号的描述,视觉信号充满了非常丰富的信息,描述起来也更加困难。如何攻克图像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一直是当今计算机图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在科学家们还未完全破译生物视觉系统的奥秘的前提下,大多数问题只能采用逆向推导机制,依据已知或假设的关联将视觉系统的输入数字图像和输出语义描述对应起来。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数学模型是最适合解决这类逆推问题的工具,这也是目前领域普遍采用各种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本质原因。

物体的三维表示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八元树(octree)表示法是一种紧凑、简洁的物体三维表示法,近年来这种表示法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领域。广义八元树表示法的优点是不受视图个数的限制,通过增加观察方向可以计算出更加精确的物体三维表示。主要缺点是需要进行多次坐标变换,在计算机上实现时需要研究相应的离散技术。线性八元树(linearoctree)是较八元树更加简洁的表示形式。

3 计算机视觉技术结构及其研究基本框架

计算机视觉技术内在的逆推机制决定了其在系统开发时必须将原始图像数据与其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语义鸿沟加以弥补,在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图像内容简化和假设,形成目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视觉系统结构:即图像数据层、图像特征描述层及图像知识获取层。由于各种图像特征都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目前趋势是结合不同种类的特征对图像内容进行综合表述,以建立较为可靠的图像信息模型,比如利用时空体数据结构 对人体行为等视频内容进行描述。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四个基本理论框架:以Marr视觉计算理论为核心的深度重建框架;以感知特征群集为主线的基于知识的视觉框架;以“感知一动作”为基础的主动视觉理论框架;以综合集成理论为指导的视觉集成框架。其中,视觉集成理论框架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一个较新的理论框架,并越来越多地受到cv研究者的关注。视觉集成理论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的研究内容是关于视觉信息与其它类型信息的集成。第二方面的研究内容是关于视觉表示和视觉模型的集成。视觉表示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图像表示、表面表示、物体表示。视觉模型王要分为图像模型、结构和形状模型、运动和动态模型、不确定性模型。集成的视觉系统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方法的优点。第二方面的研究内容是系统的集成。

4 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一般认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二维景物图像的分析。区别在于,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处理原始图像得到在某一方面更有利的新图像。模式识别关心的则是将一些模式归入预先定义的有限类别中,主要研究的是二维模式。而计算机视觉主要考虑的是对三维世界的描述和理解。

一般来说,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起始于1965年Rboesrt开创性的工作。Rboert对“积木世界”研究取得的成功激起了人们很高的期望。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很多工作是关于低层视觉处理,从图像中提取重要的强度变化信息――边缘检测。然而,人们很快就认识到很多重要的物体属性无法只通过分析图像的灰度变化得出。到了70年代初期,问题更加明朗化,低层视觉处理无法从单幅图像中普遍地获取对景物的有用描述,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领域普遍地发生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计算机视觉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作指导。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领域首次出现了一个理论框架:视觉计算理论框架,将视觉系统从概念上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80年代后期,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主动视觉(`vtievsiino)的理论框架。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图像特征描述机制,无论是对底层像素级特征的描述还是顶层语义特征的描述。都仅能在有限范围内对图像的内容进行建模。巧妙融合多种图像特征因此成为近年图像信息描述方面的主要趋势,近年来,计算机视觉的另一个理论框架――视觉的集成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用于识别真实世界中较为复杂的图像内容的技术,适合描述真实场景的各种特征不断得到发展。随着目前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势是计算机图像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技术等其它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6 结语

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其技术的有效性、易用性、实时性及稳定性能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其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领域的发展亦有过激烈的争论和反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在许多应用领域的应用前景都是广阔的、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马玉真,陶立英,王新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6(01)

[2] 潘春洪,张彩霞.计算机视觉简述[J].自动化博览.2005(05)

[3] 孙瑾,顾宏斌.计算机视觉系统框架结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12)

[4] 王天珍.计算机视觉研究进展[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8(01)

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第8篇

今天所讲的风格通用与各门艺术类别中,主要用来指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相当于外来语style。风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细分为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这里探讨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用色风格,就是在借鉴中西方先哲们对艺术风格的见解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偏重于一个整体的范畴,指的是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形象特征、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自由主义”或“个性化”风格

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个性化的、自由的色彩运用随处可见,把我们生活其间的社会装扮得五颜六色。我们现在所生长的环境,就是一个色彩审美自由、可以全方位运用、享受、表达色彩之美的时代。这种自由化、个性化的用色风格,既包括色彩选择自由又包括色彩表现自由的色彩观。

1.平面设计色彩选择的自由

从今天设计逐渐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最新色彩发展趋势中的模式,将最终进入和极大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师本人在这场设计运动中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自由的寻找现代社会适当的色彩,而且从中获取灵感,他们实际上是色彩的塑造和管理者,使色彩可以吸引或愉悦消费者的眼睛。在这个全球信息沟通非常迅捷的时代,平面设计师可以迅速了解和适应最新的色彩趋势,并做出色彩预报。由于色彩选择使用的自由,所以近年来平面设计艺术行业发明了许多有创意的和独特的视觉组合,色彩陆续在各种地点“轰炸”公众,从商店到印刷精美杂志、报纸、产品手册和户外广告牌,以及无处不在的MTV时尚报告,娱乐频道与流行网站……而在作品中自由的色彩表现的结果,是使消费者体验到这些色彩后,比过去更加有理性,他们希望在更多产品中看到新的视觉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公众的态度和兴趣,不仅仅通过娱乐和时尚偶像,他们所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需要、希望、恐惧、幻想在自由色彩观的天空下不断促进最新色彩趋势的发展,同时设计师为了保持在色彩设计发展潮流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自主地从纯粹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以及生活方式中的许多方面,寻找刺激色彩趋势发展的因素,这便为设计提供更了广阔的空间。

2.色彩表达的自由

创意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设计的创意和视觉表达就更应具有能自由表现自己个性精神的个性化风格。创造新事物,创造者必需超脱于所知,有身心的自由。个性化是设计师对设计的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基于对传统的理解通过视觉传递的模式,去无限超越自我,随心所欲的表达。当然,我们所说的设计色彩表达的自由并不是对自由的放任,更不是设计师个人风格的随意发挥。对那些喜欢张扬个性的设计师来说,设计师的自由也许就变成了滥用自由,纵观我们今天的设计领域,那些发挥自由个性的劣质设计作品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在设计师发挥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受众群的特点、需要,乃至政治、民族的差异。“目标受众”是为消费者、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方便与高品质、高享受的视觉设计作品和设计自由发挥的基本前提。

三、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简约主义”风格

社会纷繁复杂,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简约主义”的设计风格却蔚然成风。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喜好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搭配,简单的色彩指的是他们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运用到设计中,或者选择色环的邻近色中的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已经是深入人心,雪碧的绿色同样也相当鲜明。走进可口可乐的专营店,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都用统一的红色白色进行设计,那种视觉冲击力和标志性是其他品牌无法比较的。为什么现在的标志设计都选择单色或者比较少的颜色,就是因为简单、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而且让人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读者的再次联想。在平面设计作品当中,这样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波士顿的克拉克·高沃德的信笺设计,设计者选用的是绿、紫、品红、橘黄、土黄及其明度轻微调整的色彩分别进行设计。轻松的色彩对比给了画面不太强烈的对比,营造了轻松、典雅的视觉效果,由近似色的搭配得到了更多的搭配方案,供使用者选择。黑利·约翰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理查·德波顿为马特尔公司设计了《马特尔公司信笺》,在设计之前考虑到该公司的主要营业内容是播放15秒到30秒的电视节目。黑利·约翰逊这样理解这组设计作品:为了与电视结合更紧密,突出公司的整体形象。理查·德波顿分别使用了红、黄、蓝这电视的三原色进行设计,在图形上,选用了大部分老观众们都很熟悉的老式电视测试图形设计,采用凹凸压印的方法制作出电视的外轮廓,让标识和地址要从钻孔或压有凸饰的原孔中投射出来。钻孔和凸饰圆孔象征着聚焦,也使人联想到摄影师是从旧式的孔聚焦摄像机中取景拍摄。由设计师兰妮·萨姆斯设计的一副环境保护海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色彩,只有黑和白。这张画面复杂精细的海报,正形和负形交织,长36英寸,宽24英寸,描绘了宾西法尼亚洲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设计师兰妮·萨姆斯力求艺术化地展现各种动物的外形和相互关联。在绘制的时候,萨姆斯首先将已经整理出来的物体外形周围顺势勾勒出一些形状,在形象与形象之间用黑色进行填充,同时保留间隙,萨姆斯仔细地分割树叶、树枝、树干的边缘以及保留出海报四周剪切的边缘。形态之间的部分用线条圈成小块分割,以达到从黑色看到树形的正负极效果。两种效果同时存在,也增添了画面的欣赏程度和情趣。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述“简化”时曾特意说明:“结构特征是为了总体式样而确定的,局部成分的特征、色彩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色彩的数目反而可能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可能越复杂,”因此“简洁主义”绝非“简单主义”。对于平面设计艺术来说,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使人在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往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才是“简约主义”用色风格的真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连生.色彩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摘要]色彩运用是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往往会在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呈现出两种明显的风格特征:“自由主义”与“简约主义”。其间我们可以窥见时代的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