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6 05:19:49

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第1篇

第1条目的

为规范集团公司及各成员企业薪酬管理,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制定原则

(1)竞争原则:企业保证薪酬水平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

(2)公平原则:使企业内部不同职务序列、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合理。

(3)激励原则: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决定员工的薪酬。

第3条适用范围

本企业所有员工。

第2章薪酬构成

企业薪酬设计按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着重体现岗位(或职位)价值和个人贡献。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共同致力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共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第4条企业正式员工薪酬构成

(1)企业高层薪酬构成=基本年薪+年终效益奖+股权激励+福利

(2)员工薪酬构成=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各种福利+津贴或补贴+奖金

第5条试用期员工薪酬构成

企业一般员工试用期为1~6个月不等,具体时间长短根据所在岗位而定。

员工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试用期内不享受正式员工所发放的各类津贴。

第3章工资系列第6条企业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将企业的工资划分为行政管理、生产、营销、后勤四类工资系列。员工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详见下表。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表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行政管理系列1.企业高层领导2.各职能部门经理

3.行政部、财务部、业务部所有办公室职员生产系列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所有员工(各部门经理除外)后勤系列一般勤务人员如司机、保安、保洁员等第4章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标准的确定

第7条基本年薪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它是由个人资历和职位决定的。该部分薪酬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30%~40%。

第8条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由薪酬委员会确定,确定的依据是上一年度的企业总体经营业绩以及对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9条年终效益奖

年终效益奖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激励,一般以货币的形式于年底支付,该部分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15%~25%。

第10条股权激励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激励手段。股权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和限制性股票等方式。

第5章

一般员工工资标准的确定

第11条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根据该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工资标准。企业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根据各岗位所承担工作的特性及对员工能力要求的不同,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第12条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计发。企业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其标准如下表所示。绩效考核标准划分绩效工资分为月度绩效工资、年度绩效奖金两种。

月度绩效工资:员工的月度绩效工资同岗位工资一起按月发放,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额度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定。

年度绩效奖金:企业根据年度经营情况和员工一年的绩效考核成绩,决定员工的年度奖金的发放额度。

第13条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是对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所给予的一种补偿。其计算方法为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之日起计算,工作每满一年可得工龄工资10元/月;工龄工资实行累进计算,满XX年不再增加。按月发放。

第14条奖金

奖金是对做出重大贡献或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的奖励。

薪酬管理制度第2篇

为贯彻酒店经营管理思路,完善薪酬福利体系,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中所指的“薪酬”包括工资与福利。其中“工资”是员工每月根据岗位标准、部门内部管理和员工行为准则、部门经营效益所得的劳动报酬的税前总额;“福利”是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所提供的除工资以外的相关待遇。

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岗位要求制订工资标准,以工作绩效实行差别管理。

相关专题: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第二章工资结构

一、基本组成

员工的工资总额由以下部分组成: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质量奖、效益工资和相关补贴。岗位工资是根据酒店各岗位的标准与责任设置的一项固定工资;技能工资是根据各个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大小设置的一项激励性工资,体现员工的技能差别与提升程度;质量奖是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和行为准则所设置的一项绩效工资,与月度考核、日常奖惩挂钩;效益工资是根据酒店经营业绩和部门业绩所确定的工资,与大厦整体效益、部门业绩挂钩。

二、技能工资

技能工资体现各岗位员工的技术差别与熟练程度,与员工的加薪晋级挂钩,员工技能等级的评定将结合技术等级考核、比武大赛情况而确定,它着重体现员工的技能。具体见员工技能等级考核制度。

三、质量奖

根据员工岗位责任、内部管理状况、工作标准、月度工作业绩、综合表现等设置质量奖,它着重体现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与月度绩效考核、日常奖惩挂钩。

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每月开展一次管理评审;主管以下人员每月考核一次,外聘人员、试用期员工的考核办法按同等级的内聘人员的标准执行,实习生的考核标准按员工级标准执行。具体见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四、效益工资

根据整体经营效益和部门业绩设置效益工资,效益工资与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责任书紧密挂钩。根据各部门的业务划分以及对经营指标的贡献大小,效益工资基数分一线和二线分层次、按级别设置(见附件),其分配办法是以总额的形式拨到各部门,由各部门根据员工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具体如下:

1、确定月度效益工资应发总额

将编制内的所有人员的效益工资相加,其和为效益工资应发总额。

2、确定部门效益工资实发总额

根据经营指标考核办法,对应发总额作出相应的增减。部门缺编时,将缺编人员的工资总额拨发给部门;部门超编时,将超编人员的工资总额从应发总额中扣除。

为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计划的过度失控,合理协调各部门的效益工资总额,当部门业绩在因无法预料的客观情况和个人主观过度失控造成业绩变化过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效益工资总额,具体由部门提出调整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部门内员工效益工资的分配

由各部门根据岗位责任和部门分工制定效益工资分配制度,经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五、相关补贴

设以下两种补贴:

夜班津贴:凡在晚上值夜班,24:00以后下班、或第二天早6:00以后下班的员工(含季节工和实习生),享受每天2元的夜班津贴。

店龄补贴:以时间为单位,每满一年补贴10元。

第三章工资确定与调整

根据不同岗位、工种、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和发挥因素,实行等级工资制,各岗位的工资级别标准见工资等级表。

新员工入职前,根据工资等级表,用人部门与其共同商讨对转正工资

达成初步意向,其中试用发转正工资的80%,报人力资源部审核、相关领导审批。双方对转正工资所达成的初步意向不作为转正工资的依据,只作为参考。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用人部门应根据试用情况在给定的级别范围内确定其定级工资,如定级工资与转正工资所达成的初步意向一致,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后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突破给定工资范围的,需事先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并经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根据奖优罚劣,贡献为主,效率优先的原则随时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员工工资上浮或下调,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三次,一次不超过两级。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超过范围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员工因职务变动或内部调动引起的工资调整,由用人部门填写《人事变动表》,并会同人力资源部提出工资级别调整建议,报相关领导审批。

第四章工资结算

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税后的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总额存入个人银行帐户,遇节假日顺延;效益工资和质量奖以现金的形式发放。员工可在三日内查询,如有疑问,请及时与人力资源部联系。

根据酒店的行业性质,实行轮休制,员工可在季度内跨月调休,但不能跨季度调休,各部门必须根据经营管理情况作好每月排班表并认真审核,季度内可调休的,一律调休。如经部门经理审核确因工作需要不能调休的,以加班工资的形式支付加班工资。人力资源部每月审核、检查部门加班汇总情况,于季度末累计计算本季度加班费,于下季度第一个月随工资一次性发放,特殊情况除外。

员工迟到早退的扣款办法按《奖惩细则》执行。

员工缺勤按以下方式计算:

假种:法定假年休假产假计划生育假慰唁假病假旷工

旷工1天=事假3天,以此类推。一月连续或累计旷工3天(含)以上,视为员工个人自动解除劳动关系,大厦不支付任何费用。

离职结算:离职工资自批准员工离职之日起开始冻结,待员工办好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后方可发放。离职的员工需在规定日期内办理离店清退的手续,逾期未办理且未事先声明原因者,一律按旷工处理,如因未办理离店清退手续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员工本人承担,从工资中扣除。凡被开除的员工,除接受相关罚款等处分外,只结算其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不发放质量奖、效益工资及其他奖项。

第五章福利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设置以下福利:社会保险、全员劳动合同、全员免费午餐、带薪年假及其他假期、员工宿舍、生日贺礼、免费工服、提供保护用品等福利政策,具体见相关的管理制度。

除特殊说明外,本管理办法不适用季节工、试用期员工、兼职、实习和外聘员工。

薪酬体系体现了大厦的经营发展思路,是大厦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发展壮大,薪酬体系也将不断调整,日趋完善。

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如有相关规定中与本管理办法相冲突的,按本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工资等级表、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月度管理评审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第3篇

 

关键词:薪酬制度 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

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的薪酬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和忠诚度,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最终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竟争能力。鉴于此,本文对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做了如下深人探究。

一、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留得住人才,进而企业能否留得住人才的关键又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薪酬管理制度合理与否。其中,薪酬制度设计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合理且富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认可企业的共同愿景,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一队伍。可见,薪酬管理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薪酬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依照一定的规则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考核标准、支付水平及要素构成进行确定和调整的管理过程。具体来讲,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就薪酬体系设计、薪酬结构设计、薪酬调整情况及特殊员工薪酬水平等做出科学的决策;第二,薪酬管理作为一种持续的管理过程,应该坚持就薪酬计划、薪酬预算、薪酬发放等问题积极与员工交流沟通,吸取员工建议;第三,通过各种反馈,评价薪酬系统自身的有效性,并不断予以完善。

    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工作,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休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特权性,即企业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过程几乎不涉及;二是敏感性,即此项工作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敏感的部分,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利益;三是特殊性,即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管理休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薪酬的功能

    所谓薪酬指的是员工被企业雇佣之后,为弥补其付出而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收人和福利待遇等报酬。其中,薪酬按照货币支付的形式可以划分为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前者又分为直接金钱(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和间接金钱报酬(社会保险、休假等)。薪酬在现代企业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效应。薪酬水平的高低、薪酬结构是否合理都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

    当员工受到薪酬的激励时,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升,进而会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相应地企业会给员工更高的报酬。员工在获得报酬之后,会结合内部公平、外部公平、自身努力程度等因素来判断企业的薪酬体系是否公平。如果员工评价结果是公平的,那么其会感觉的到满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将满意程度体现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工作,接着取得更好地业绩,形成一个良性的“薪酬一激励”循环。

四、不同职类人员的薪酬构成

    以往,企业不同职类人员的薪酬构成是不同的,即传统的薪酬体系是基于职位的。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对职位的分析和描述来确定该职位上员工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然后再按照其相对价值组织职位排序,最终确定不同职类员工的薪酬水平。然而,这种按照职位来确定员工薪酬构成的做法不利于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现代企业中薪酬的确定更加倾向于基于员工绩效评价的弹性薪酬体系。笔者认为,当前虽然我们以绩效考核的方式确定薪酬是主流做法,但是依照职位来确定薪酬构成的做法也有其合理之处,如何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有助于企业薪酬体系的合理设计和实施。

五、薪酬制度的设计

    既然薪酬的主要功能在于员工激励,那么文章主要就激励性薪酬制度的设计分析如下:

    第一,薪酬制度的设计要结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实际上,薪酬制度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将工资分配给员工,薪酬激励的目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因此结合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设计薪酬制度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而且对员工的激励效果也会更加长远。脱离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薪酬制度必然会导致企业员工凝聚力的下降。

 第二,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坚持全面、有效的原则。上文已经提及,薪酬不只是包含货币形式的报酬,它还包括晋升、培训、工作环境和氛围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而且有时精神方面的激励更加有效。因此,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内外薪酬制度的有效结合,保证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第三,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坚持科学规划,杜绝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在企业薪酬制度设计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杜绝。因为不同的人员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在企业员工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是他们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部分员工来讲,归属感、成就感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往往是其发挥自我才智的重要动力,但是上述因素都是以丰厚的薪酬为前提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可以设计结构工资制,如股票期权制、年薪制等等。

六、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

    同样,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也应该以激励为宗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强化基本工资的激励性。通常来讲,基本工资是企业普通员工关注的重点,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基本薪的激励成分。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将基本工资与员工绩效挂钩,将其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非固定部分则主要依照员工绩效来确定。这样以来,企业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非固定部分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效率,基本工资的激励作用得以发挥。

薪酬管理制度第4篇

论文关键词:薪酬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生产

1关于薪酬管理与煤矿安全的思考

首先从煤炭企业自身来说,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是以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矿党委书记、副书记、矿工会主席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督促、处理。

第二层是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层次是由煤矿的各级各部门、各区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本区队的日常安全检查、措施制定、现场监护等方面的工作。

第四层是由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及职工家属委员会等各类组织成立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委员会、安全生产协助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职工及家属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性检查、教育活动,组织群众搞好安全生产,形成了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

为什么煤矿企业有这么严格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安全事故呢?剖析事故原因,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下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在现有人员素质和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对职工采取“要我安全生产”的管理方式,必须换位思考采取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改变管理方式,使职工形成自下而上的“我要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只有达到这种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的不足和缺点:

1)煤炭企业薪酬分配过于简单化,不能全面反映职工的真实贡献。从煤炭企业目前的薪酬分配方式来看,企业薪酬对资本要素的参与在分配上已有所重视和考虑,但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却明显重视不够,大多数职工的角色单一,取得薪酬的方式也就单一。从目前的薪酬水平来看,企业薪酬水平较低,增长缓慢。

2)薪酬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现阶段煤炭企业完善的薪酬考核体系比较少,即使制定了薪酬考核体系,也往往束之高阁,薪酬管理过度人性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考核也往往是停留在上级对下级的经验判断上,职工的薪酬很难与个人贡献紧密结合,考核制度缺乏科学的依据。

3)混淆了薪酬体系的效能的正确涵义。大多数企业过度崇尚薪酬的激励效能,把薪金制度看作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万能钥匙,把激励等同于现金奖励,忽视激励因素中领导赏识、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与此相对应,有些企业则过度轻视了薪金制度功能,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过分强调“讲奉献、讲忠诚”,漠视薪酬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中的巨大作用,不注意调整薪酬制度以适应企业外部的市场大环境,从而导致了员工积极性的丧失。更严重者,致使企业的核心员工外流、企业竞争力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可采取多种形式的经济管理方式,适合市场机制的措施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运用薪酬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是最简洁易行的。

2薪酬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薪酬管理广义上讲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薪酬体系,实现激励员工的管理活动;狭义上指具体制定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福利政策、员工培训计划及选择薪酬支付方式、时间、次数、每次金额等活动,达到管理员工,实现管理目标之目的。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激励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运用的方法。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和有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管理对员工具有可塑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行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薪酬管理就可明确引导。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薪酬管理对员工具有的可塑性,充分运用其特殊性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具有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没有与利益挂钩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薪酬管理最直接关联员工的利益,是最见成效的管理手段。薪酬管理中明确了全体人员的责权利,全体员工为了自身利益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因此,薪酬管理是员工的安全管理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具有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有利于节约安全投人费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可估量,他们一旦自觉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主动排除不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将给企业节约大量的安全投人费用。

3煤炭企业加强有效薪酬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3.1加强与公司管理制度相匹配的薪酬管理理念

员工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者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人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晋升职务、尊重人格、授予职称、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的职工,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岗位津贴等可能就更为有效。

3.2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解决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要抓住三个重点:薪酬要反映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绩效与薪酬的挂钩。对此,一是建立科学的职位体系,并按价值创造理论进行公平、公正的职位评估,以职位的价值创造作为进人职级与薪级的主要依据;二是改变现有的薪资结构,根据责任与贡献的层级,确定不同的固定/浮动比例;在薪酬体系中,给出员工晋升的双通道。三是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真正与薪酬挂钩。业绩管理系统包括公司整体、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其中,整体与部门指标,可采用平衡记分卡的办法确定。如高管层实施年薪制,年度考核;其他管理人员实施季度考核;研发人员的奖励和研发项目完成情况直接挂钩;生产工人采用计件奖励的办法。

3.3科学运用薪酬激励艺术。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就要在薪酬制度上增加激励功能,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一些技巧。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望。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人“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样企业和员工都会有一个加速度的发展。

3.4建立科学的薪金制度考核体系,完善健全增资机制

企业在确定薪酬标准和考虑增资时,必需依据科学的考核体系,全方位考核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结合劳动力市场价位详细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力状况,综合评价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职位差别来决定。同时,还要理顺职工追求个人报酬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运用分享经济理论,把职工作为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建立职工与企业同荣俱损的工资管理方案。

4设计多层次的薪酬管理机制,创新薪酬管理战略的基本原则

动态薪酬的核心是企业薪酬总量以及员工实际薪酬所得能够随着市场薪酬、业绩贡献和能力发展进行变化,其关键就是企业必须依据环境变化对薪酬进行检讨,决定薪酬的调整时机和方法。首先,企业应及时关注所在行业的薪酬变化情况,以及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者采取的薪酬竞争策略,增强薪酬的动态适应性;其次,员工业绩贡献应在绩效工资或业绩奖金中得以体现,而不是在薪酬等级晋升中体现。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设计时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四个公平原则:即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别公平和程序公平。外部公平是指煤矿职工的平均薪酬要在煤炭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是指煤矿内部应有一套公正客观以衡量薪资差异的准则;个别公平则是职工个人业绩应在薪酬中得到充分反映;程序公平则是煤矿与职工之间就薪酬问题应该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程序。

2)战略性薪酬体系原则: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有战略意识,不能局限于解决煤矿眼前的安全问题、薪酬问题及人力资源问题等。否则暂时解决了眼前问题,新问题一旦出现,薪酬制度无法适应又加以调整,经常变动薪酬制度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3)80/20效率法则:薪酬分配向煤矿企业的相对少数关键职工倾斜,少数职工在保障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和一般职工有较大区别,也起到激励作用。

4)全面薪酬原则:将外在的报酬与内在的报酬有机相结合,也就是将直接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激励和以各种非直接用货币表现的奖励相结合。

薪酬管理制度第5篇

论文关键词:薪酬问题分析对策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回报或答谢,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便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

一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平均分配主义还是主要倾向。公平付薪是薪酬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合理而公平的劳动报酬可以充分调动大多数职工的积极兴、避免劳资纠纷。但传统观念将公平的概念绝对化,将其等同于平均、同等。导致薪酬的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和员工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距没有拉开,其结果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

二是薪酬分配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根据实际工作、人员差别和岗位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薪酬制度,薪酬分配与岗位、员工业绩存在着脱节现象。

三是分配行为不规范。薪酬分配管理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问题较多,如员工的工资结构不合理、奖金过低、在分配中管理者个人意识参与过多等等。

四是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工作薄弱,特别是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存在误区。作为基本薪酬的决定依据更多的是行政级别或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了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如,中层管理人员都拿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

五是技术骨干和重要岗位的薪酬与市场脱节,缺乏竞争力,造成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积极性不高,薪酬的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员工满意度不高。

二、对策探讨

薪酬的作用就是要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一,但这些能力必须是所在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水平。因工作能力的不同而工作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劳动者得到的报酬也不应相同。所以应建立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制度,实行定员定编,根据员工工作能力和成果以及担当的岗位责任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将报酬与贡献挂钩,使薪酬管理逐步摆脱经验管理,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

首先要在企业的领导层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各项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分配机制,在企业内部进行人事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此推动和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二是加强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工作。通过工作分析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合理界定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针对具体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条件、权限以及任职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分析,从岗位本身明确了对组织发展的相对重要性及对其任职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起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一岗多薪的宽带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是完善企业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以科学的考核制度为依托的。薪酬体系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只具有对人才的吸引和短期的激励作用,只有将薪酬与企业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才能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是制定多种薪酬分配方式。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注重工作机会的获得、有的注重物质奖励、有的注重荣誉获得,有的着眼于改善现有工作环境,因此,要想使薪酬制度发挥更大的效果,需充分了解员工需求的多样化,根据员工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分配制度。可采用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雇员持股计划等,而且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可充分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以充分调动员工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薪酬管理制度第6篇

论文关键词:薪酬问题分析 对策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回报或答谢,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便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

一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平均分配主义还是主要倾向。公平付薪是薪酬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合理而公平的劳动报酬可以充分调动大多数职工的积极兴、避免劳资纠纷。但传统观念将公平的概念绝对化,将其等同于平均、同等。导致薪酬的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和员工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距没有拉开,其结果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

二是薪酬分配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根据实际工作、人员差别和岗位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薪酬制度,薪酬分配与岗位、员工业绩存在着脱节现象。

三是分配行为不规范。薪酬分配管理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问题较多,如员工的工资结构不合理、奖金过低、在分配中管理者个人意识参与过多等等。

四是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工作薄弱,特别是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存在误区。作为基本薪酬的决定依据更多的是行政级别或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了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如,中层管理人员都拿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

五是技术骨干和重要岗位的薪酬与市场脱节,缺乏竞争力,造成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积极性不高,薪酬的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员工满意度不高。

二、对策探讨

薪酬的作用就是要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一,但这些能力必须是所在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水平。因工作能力的不同而工作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劳动者得到的报酬也不应相同。所以应建立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制度,实行定员定编,根据员工工作能力和成果以及担当的岗位责任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将报酬与贡献挂钩,使薪酬管理逐步摆脱经验管理,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 首先要在企业的领导层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各项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分配机制,在企业内部进行人事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此推动和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二是加强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工作。通过工作分析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合理界定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针对具体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条件、权限以及任职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分析,从岗位本身明确了对组织发展的相对重要性及对其任职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起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一岗多薪的宽带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是完善企业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以科学的考核制度为依托的。薪酬体系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只具有对人才的吸引和短期的激励作用,只有将薪酬与企业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才能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是制定多种薪酬分配方式。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注重工作机会的获得、有的注重物质奖励、有的注重荣誉获得,有的着眼于改善现有工作环境,因此,要想使薪酬制度发挥更大的效果,需充分了解员工需求的多样化,根据员工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分配制度。可采用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雇员持股计划等,而且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可充分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以充分调动员工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薪酬管理制度第7篇

关键词:薪酬分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工作路径;重要性分析

一、引言

薪酬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做好相关工作,提升薪酬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成效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发展环境下,部分企业对于薪酬分配工作的开展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前新的发展需求,企业应该对薪酬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更好的完善,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更好的适应当前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

二、优化薪酬分配的必要性

第一,保障员工个人利益。薪酬是广大员工最重要的切身利益,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对于每位员工来说都是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企业如果能够给予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保障,员工才能拥有安全感,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对于员工来说,薪酬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企业员工满意自身的薪酬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认同和认可,才能更加满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为了获取更高薪酬待遇而进一步的努力。如果薪酬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员工对薪酬不满意,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企业发展。第二,企业发展环境的基础。在当前环境下,企业的薪酬体系主要可以分成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两种。经济性薪酬是企业结合自身标准,利用货币的形式而直接支付薪酬方式,间接性薪酬则包括了一些食宿和礼品等。非经济性薪酬手段则是企业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为员工提供一些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例如活动场所、读书场所、免费旅游、体检等福利待遇。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如果薪酬福利体系足够合理,那么就能够打造一个良性的适合员工发展的氛围,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基础。第三,保证人才队伍稳定性。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薪酬结构如果能够保证足够的合理性,那么就能够适当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于薪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达到挖掘人才的目的。合理的薪酬结构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是当前企业人才队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三、新时期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构建思路

1.思想意识上充分重视薪酬管理工作

在当前新时期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其薪酬管理制度的构建应该融入更加科学的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入手,让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形势及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需求。企业在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当前新的工作特征,对于薪酬管理制度进行更好的完善,将其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整体薪酬管理工作才能具备更强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基础。一套科学完善并且适用的薪酬管理体系,这也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协调,提升管理的公平性与分配合理性。在实际薪酬管理工作上,我们也需要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角度,做好相关的优化和调整,让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的具体需求。

2.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工作目标

薪酬分配模式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战略性的特点。在具体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角度进行优化,提升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构建长期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结合的工作模式,让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能够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具体经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适应。合理制定相关工作目标,这样能够让薪酬分配工作的开展紧密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并最大限度对以往工作中的限制进行突破,保障薪酬分配的有效性。科学地制定薪酬管理工作的目标,这是提升薪酬管理工作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提升后续薪酬分配模式优化效果的必要举措。我们有必要做好深度的探讨和分析,围绕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情况进行工作目标的合理设计,让其目标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3.做好岗位方面的细化管理

薪酬分配模式的优化中,也应突出针对性的特点,结合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细化。通过对薪酬制度的合理调整,使其能够真实的反应岗位工作情况,提升和岗位人才自身能力的匹配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在对于具体分配制度的调整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引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动态化的做好相关指标的调整,突出薪酬分配制度优化的合理性与激励效果。结合关键岗位,我们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调整,并设置专项的资金给予相应支持。在完善相关制度落实过程当中,需要确保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并且保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定酬,更好的对于每个岗位员工的自身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和团队高效紧密挂钩的灵活的薪酬中的激励成分。

4.让薪酬分配实现员工和企业利益的充分联结

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一致化的“呈现”,这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企业管理者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每一位员工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不因为职位高低而对其忽视。对于企业内部员工遇到一些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和解决,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让员工真正的感受到企业的关注和关心,体会到家的温暖。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给予每一位员工充分的信任,并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方面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企业本身只有构建一个更加具备人性化特征的环境氛围,员工才能具备更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才能更好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在具体的薪酬分配模式的优化中,我们应该充分听取每一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充分地进行参与,让薪酬分配模式的优化工作的开展具备一个良好的人员基础。

5.让薪酬分配体系具备一定的人才培养支持能力

新环境下,人力资源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如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充分的体现。在薪酬分配体系的优化上,我们也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全方位的适应与改进。人才的激励,也是当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的一个重点。企业必须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薪酬体系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人才的激励效果,并实现对人才的有效培养,让人才具备一个良性的成长空间,能够真正的在企业这个舞台上展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薪酬分配体系本身在制定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特点,能够通过薪酬体系和标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岗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给予广大员工一个良好的“发展、奋斗”标准,这样才能最终打造一个优质的人才成长发展体系,同时也能够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新工作环境和空间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上,必须要给予薪酬分配工作以充分的重视。结合当前发展需求,对薪酬分配体系进行合理优化和调整改进,让薪酬结构体系更加科学,更好地满足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需求,为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葛志敏.企业激励机制与薪酬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6,(24):47-48.

[2]李志远.浅谈员工薪酬和人才流失[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145.

[3]刘西林,刘启德.以人才开发为导向的激励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15):41-45.

[4]顾建良.基于管理实践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4):105-108.

薪酬管理制度第8篇

关键词:薪酬理念 薪酬结构 绩效考核 效益薪酬 津补贴

一、我院薪酬改革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院为江苏省最大的三级综合性企业医院,因体制问题,执行的是自主开发的薪酬管理制度。早在2003年初,为缩小与市内同规模医院职工收入的差距,特别是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出台了《薪酬改革方案》并沿用至今。十年间,随着市内同行业职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加剧了人员的流动性。为此,对原方案进行多次修订、补充,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薪酬管理制度复杂,薪酬结构缺乏激励性

薪酬政策、薪酬给付办法虽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后为补贴高级职称等高年资人员,留住医院发展所需的核心人才,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津补贴给付办法。但整体薪酬管理制度和薪酬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某些薪酬项目还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职工切身利益不相适应。

至今沿用的薪酬项目之一的岗位薪酬,是十年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综合考虑薪酬给付能力等因素后,参考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薪酬级差的设计办法制定的,现在看来,已明显跟不上形势。该薪酬项目将人员划分临床医疗、非临床医疗、护理及其他四类,分别赋予不同的岗位系数;按职称系列划分6大薪酬等级,同一薪酬等级按职称任职年限中又划分若干薪酬基数,六大薪酬等级共划分56个薪酬基数,岗位薪酬是以岗位系数乘以对应的薪酬基数确定的。这种薪酬给付办法,足以说明薪酬管理制度的复杂性,加大了薪酬管理的成本,反映同一薪酬等级中薪酬级差较小,即使岗位系数相同的职工(如临床医疗),正高职称最高的岗位薪酬与住院医师最低的岗位薪酬相比,也就相差720元,薪酬激励性不强,而且仅凭职称级别享受待遇并非可取,这里忽视了对职工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2.给付的津补贴,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薪酬结构中设有多种津补贴,其中部分津补贴主要用来提高高级职称和(博、硕)士这类人群的收入而特设的。诚然,提高该类人群的收入,使其收入更具市场竞争力是必然的,但享受的待遇与个人能力是否匹配,并没有考量过。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形成该类人群只讲待遇不讲贡献,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无形中加大了医院薪酬支付成本,暴露出薪酬管理理念的滞后,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

3.效益薪酬内部分配显失公平

医疗行业通常把奖金称为效益薪酬,在我院该部分占整体薪酬结构近70%的比例。可以说,职工缴纳社会性保险及福利后,到手的可以支配的薪酬只剩下奖金了,所以该部分收入是职工关注的焦点,尤其从事各项医疗诊治、检查和护理活动工作的职工表现得更为明显。

效益薪酬是根据各考核单元收支结余一定比例计算得出的,然后将各考核单元整体的效益薪酬交给负责人、护士长分配。总体的分配办法原则是: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职工享受某考核单元平均效益薪酬0.6的系数,次年享受0.8的系数;不担任诊疗组长、科主任和护士长职务的其他人员享受1.0的系数;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员享受1.4—1.8不等的系数。这种分配方式表面上看合乎逻辑,但毕竟没有通过效益薪酬反映出不同职工的实际贡献和能力大小,而且下属无论创造多少效益,付出多少劳动,总有部分待遇被上级人员拿走了。所以说,它是根据职工的资历分配的,而不是完全按照实际贡献,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论资排辈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加剧了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性,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科后备人才不足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种分配方式常见于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医务人员为了能够多获得效益薪酬,引发同事间的不良竞争,注重短期效益,不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不讲团队合作,同事间关系紧张;同时这种分配方式,也的确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但是医务人员要想获得更多的效益薪酬,必然会采取“多开药、开贵药、多检查”等一些过激的医疗行为。由此不难看出,为什么医务人员会频频触发医疗道德底线,值得所有的医疗单位反思。

二、薪酬改革新思路

1.转变薪酬管理理念,构建富有行业竞争力和内部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理念对单位采取怎样的薪酬策略、薪酬支付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反映出单位的组织和管理效率。所以,应对现行的薪酬政策、结构、给付办法重新梳理,精简出能够切实反映职工价值的有代表性的薪酬项目;设计合理的以贡献和个人能力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模型,作为支付职工因贡献和能力的不同而享受不同薪酬的依据;开展本地区同行业薪酬调查,综合考虑本单位财务状况,至少要保证关键职工、核心人才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确因财务支付能力问题,其他职工达不到同行业平均水平时,只要坚持以职工贡献和能力作为薪酬分配的唯一原则,也不会导致职工过多的流失。因为这里强调的是贡献和能力,潜移默化中,向职工传递的是医院的一种文化和价值取向。

2.制定符合当前医院状况的薪酬结构

前已述及,效益薪酬占我院整体薪酬结构近70%的比例,这是典型的以经济指标为导向的薪酬结构。从薪酬管理的角度来说,处于快速成长期或初创期的单位一般采取这种薪酬策略,因存在行业差异和整个医疗市场的大环境问题,很多医疗单位都在使用这种方式。我们并不能因此做出以经济指标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是最佳的,就像本文分析的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那样,说明这种薪酬结构在医院使用并不是最恰当的,故提出以稳定职工队伍、强调内部薪酬分配公平为指导思想的组合薪酬结构。

组合薪酬结构的特点是将薪酬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依据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或岗位)、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薪酬额。组合薪酬结构使员工在各方面的劳动付出都有与之对应的薪酬,某员工只要在某一因素上比别人出色,都能在薪酬上反映出来。

根据这一原理,调整、压缩现行薪酬结构,从而制定出能够切实反映职工利益、实际贡献和个人能力的各薪酬项目及比例。考虑医院实际,笔者认为效益薪酬与其他固定薪酬部分应各占50%,效益薪酬以下详述,其他固定薪酬部分应精简出五至六个有代表性的薪酬项目即可。

3.构建以贡献和个人能力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模型,合理确定效益薪酬及津补贴

医务工作是一个复杂且风险性极高的职业,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责任心、职业素养,又由于医务工作千差万别,不同专业的工作性质、方式方法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个专业由于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不同,故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会非常的繁杂。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敏感度好、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从而将职工之间的差别体现出来。滕怀金在其论文《医生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对医生的绩效评价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论述,在此借鉴这一模式(见下表)。

一级

指标 占总分权 重 二级指标 占上级

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占上级

指标权重

基本

素质

指标

0.2

基本情况

0.3 学历 0.2

职称 0.2

职务 0.2

受训经历 0.2

从事本专业时间 0.2

知识技能 0.3 业务技能 0.5

业务知识 0.5

医德医风 0.2 责任心 0.5

服务态度 0.5

职业素质

0.2 协作精神 0.2

学习能力 0.2

应变能力 0.2

创新能力 0.2

亲和力 0.2

医疗

工作

指标

0.5 工作数量 0.5 门诊人次 0.5

收治人次 0.5

工作质量

0.5 诊断质量0.3 初确诊符合率 0.5

三日确诊率 0.5

治疗质量0.3 治愈好转率 0.2

院内感染率 0.2

并发症发生率 0.2

抢救成功率 0.2

平均住院日 0.2

管理质量0.2 甲级病案率 0.25

处方合格率 0.25

医疗事故 0.25

患者满意率 0.25

费用控制0.2 病人总费用 0.5

病人药费 0.5

贡献

指标

0.3 医疗创新 0.3 新业务新技术 1

科研工作

0.7 在研课题 0.2

科研成果 0.2

发明专利 0.2

成果转化 0.2

论文专著 0.2

表中,每一考核指标都有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根据每一指标评分结果,按各考核指标的权重换算成积分值,就可以很容易地加总计算出每位医生的绩效考核成绩;然后将所有医生的绩效考核成绩排序,即可划分出不同的效益薪酬档次,具体划分多少档次及各档次的执行标准以多少为宜,取决于医院实际的薪酬支付能力。

这种绩效考核模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强调个人贡献和能力,它打破了职工处在相同岗位不同科室间的界限;通过多指标对职工全方位考核,充分体现内部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也不会发生自身获得的报酬被别人分割的情况发生。

同理,借鉴这一模式,把它推广应用到护理、医技检查和职能管理科室中。需要强调的是,该模型是针对每名职工考核的,如果单纯手工操作是不切实际的,故应开发这方面的软件。再者,享受特殊津贴的高年资人员,除按该模型考核外,还要另设带队伍、培养下属两项考核指标。这两项考核指标,不是考核他们自身的,而是通过考核所指导的下属实际工作的运用程度、理论水平等方面,来反观、求证高年资人员是不是尽心尽职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