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投资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2 15:11:16

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投资分析第1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投资分析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博弈投资 企业

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面临增长动力日益减弱,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环境与资源日益紧张,内外部不均衡日益扩大,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等一系列严峻形势。作为高能耗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一)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严格的环境监督是保证环境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关键,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对环境的监管可以分为一般监管和强化监管。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把某地区的企业看为一个整体。已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与低碳的成本、执行低碳标准的情况及是否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等十分清楚,即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信息上是对称的。假设如下:

1、企业不进行低碳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为W,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大部分成本在企业规模形成时就已经投入,因此我们假设为0。

2、当政府强化监管时,S为政府所增加的监管成本,此时若发现企业有环境污染超标的情况,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处罚所增加的罚金为M。不论企业是否投资政府所获得的收益都为H。

3、企业进行低碳投资所产生的全部成本为B,此时所获得的收益为W’;为了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在强化管制时会给予企业补贴μB, μ为补贴系数,0

4、政府强化监管的概率为a,企业低碳投资的概率为b。作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矩阵见表1。

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Eg(a,b)=a[b(H-S-μB)+(1-b)(H+M-S)]+(1-a)[bH+(1-b)H]

因此,政府监管(a=l)和不监管(a=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g(1,b)=b(H-S-μB)+(1-b)(H+M-S)

Eg(0,b)=bH+(1-b)H

令Eg(1,b)=Eg(0,b) 可得,b*=(M-S)/ (μB+M)

上式博弈均衡结果的经济含义为:企业进行低碳投资的概率为b<b*,则政府的最优选择是进行强化监管;概率为b>b*时,政府可选择一般监管;概率为b=b*时,二者的期望收益相同。

同理可知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Ee (a,b)=b[a (W’-B+μB)+(1-a)(W’-B)]+(1-b)[a(W-M) +(1-a)W]

令Ee (a,1)= Ee(a,0),可得,a*=(W-W’+B)/(μB+M)

上式得出企业与政府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结果为:a*=(W-W’+B)/(μB+M),b*=(M-S)/(μB+M)。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矩阵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成本、收益、政府的罚金以及政府的监管费用。由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政府而言,a*与M成反比,意味着政府有可能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而放纵企业破坏环境;a*与μB成反比,意味着政府有可能因为给予企业的补贴过大而放松监管;a*与W-W’成正比,意味着企业传统收益与低碳收益的差额越大,政府越应该加强监管,增强企业低碳投资的积极性;a*与B成正比,表明如果企业为投资低碳项目而增加的专属成本越大,政府越需要强化规制,支持企业发展低碳项目。前两种可能性的存在表明投资低碳项目存在“政府失灵”的情况。对企业而言,b*与B成反比,即企业是否进行低碳投资与增加的专属成本密切相关,当投入的成本越大时,企业就越不愿意选择低碳投资。b*与M成正比,说明政府对环境污染罚款越重,企业选择投资低碳项目的概率越高;b*与S成反比,意味着企业希望沿用一般的监管模式以减少成本。

(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是否购买低碳产品对企业是否进行低碳投资(即生产低碳产品)影响很大。企业积极生产低碳产品与消费者是否主动购买低碳产品之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对企业是否生产和销售低碳产品并且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低碳产品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已知企业生产一般产品或低碳产品,政府进行环保监管。消费者的行为为购买和不购买。假设如下:

1、以L与L’、F与F’和P与P’分别表示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利润、成本和价格。

2、U与U’分别为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和一般产品所获得的效用。

3、消费者购买的概率为g,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为f。企业与消费者的收益矩阵见表2。

类似于以上的分析思路,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Ee(f,g)=f [ gL+(1-g)(-F) ]+(1-f) [ gL’ +(1-g)(-F’)]

令Ee(1,g)= Ee(0,g),可得,g*=(F- F’)/(L- L’+ F- F’)

同理,消费者的期望受益为:

EC(f,g)=g[f (U-P)+(1-f)( U’-P’)]+(1-g) [ f0+(1-f)0 ]

令EC(f,1)= EC(f,0),可得,f *= (P’-U’)/(U -U’+P-P’)

上述博弈的经济含义为:当g*0,即FF’,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成本与生产一般产品的成本相差很小时,企业会选择生产低碳产品。若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f>f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购买低碳产品,此时其效用会更大。

通常,经济因素决定消费者低碳产品的购买行为。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是个人的收入、商品的质量和商品的价格,在个人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质量是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动力。二是追求商品效用的最大化。在此模型中消费者的选择取决于是价格低的商品带来的效用高,还是低碳产品(高质产品)带来的效用高。所以消费者和企业的博弈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商品质量之间进行的选择。

二、结论与建议

第一,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政府对低碳监控措施及鼓励政策不到位,多数企业低碳投资的理念没有完全树立,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观念淡薄,企业的选择将是倾向于投资传统项目。说明企业要实施低碳投资项目,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中看出,当政府实施一般监管时,企业可能会更趋向于不进行低碳投资;而当政府实施强化监管时,企业会更趋向于进行低碳投资。从博弈中可以看出,在企业进行低碳项目投资时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应设计出一套既不损害政府的利益,又能对企业进行低碳投资产生激励的监管政策,从而使得双方都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第三,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中,消费者将围绕产品质量和价格及其带来的效用进行博弈。只有当消费者选择高质量的产品(低碳产品)时,企业会更趋于投资低碳产品。因此,需要增强消费者低碳意识,以促进企业进行低碳投资的意愿。

参考文献:

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R].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

②庄贵阳. 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③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企业投资分析第3篇

正文:

笔者曾经做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就是提起跨国投资,然后观察人们的反映,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什么可口可乐,麦当劳的;提到外资,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如何引进和利用外资,很少有人将这些同中国的企业联系到一起。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的确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殊不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和中国加入WTO,赢得了国际化的资源配置环境,大多的中国企业都应该走出国门,为自己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跨国投资是公司为了获取预期未来收益而将资本投放到国外的活动,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实现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以资本增殖,生产力提高为目的的国际跨国投资活动是科学进步,国际分工细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国际跨国投资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踏步发展,十多年来跨国投资金额超过了10000美元的大观。在过去的9年中,全球的跨国投资保持了极高的增长速度,投资金额从1995年的3311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0750亿美元,2000年更是超越了12700亿美元。统计资料显示,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超过了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对外国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1/4。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其余49个是国家,也就是说,有些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中等发展中国家。时隔五年,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不难想象其规模和力量。大量的事实证明,跨国投资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中国企业而言,尽早地加入国际竞争当中,显得尤为迫切。

按照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各国吸收国外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是1:1.44,即每吸收1美元外资,对外投资可达到1.44美元。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0.43,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为1;0.26左右,尚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多一点。随着我过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工业门类的齐全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的大量积累,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并且已经达到快速对外输出资本的阶段。他指出,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2000美元,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利润。目前中国人均收入虽只有1000美元多一点,但是由于地区差异,上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000美元以上了,而江苏、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收入都远在2000美元以上。因此,到国外投资是万事俱备,只差行动了。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很多领域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即产业升级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和技术的转移,一是沿海到中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再就是向国外此产业仍然处于比较优势的地区,尤其是了解国外市场的企业,向资本缺乏而劳动力密集的地方转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应该选择那些市场程度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一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一方面对这种转型中的市场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他将之成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早半拍”准则。早半拍准则可以在国际贸易的需求偏好相似说中找到影子。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hoeryof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这对跨国投资同样适用。林德认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似,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也就越密。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其选择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就较低,因为他们要让有限的收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掌握生产技术,也只能选择通用的技术,简单的资本设备,而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刚好相反。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最好走这条路。徐滇庆教授根据他的早半拍准则得出结论:中国资本输出最佳的地区是东欧地区,并切举了丰佳集团的例子加以说明。其依据是这些地区国内市场化程度,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都远不如中国,而其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和中国类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一、这种理论只能解释水平上的跨国投资问题,却忽视了垂直跨国投资问题。二、这种理论只丛经济发展程度角度入手,而忽视了政治等其他的条件。以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为例,其投资环境存在以下的问题:1、法律烦琐,透明度低,且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2、经济困难,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期望值较高,反过来受其限制也高;3、政局尚未完全稳定;4、处于美俄争夺激烈,经济不稳定,麻烦事多的灰色地区;5、腐败、、行贿受贿严重,投资风险大,成本高,等等。丰佳在那里的成功不能把这些一下都抹去。三、这种理论引导的资本流向的产业基本上是一些低级产业,不利也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因此我要指出,“早半拍”准则倒不如归结为一种跨国投资战略,即打发展程度的时间差,利用这种时间差取得良好的走出去效果。但是并不足以指导资本的主要流向。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应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不应该过分依赖一些国家、地区和产业,更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在深入分析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投资市场和产业有所取舍,以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用。

实际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欧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才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原因如下:1、这些国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政治环境稳定,虽然竞争激烈,但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2、这些国家有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是我国企业“练兵”和“取经”的最佳场所,能对我国国内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推动和提高;3、这些国家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较新,可以是企业对前沿技术和管理有较快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后起者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欧元美元作为硬通货,币值坚挺,汇率风险小而增殖能力强;5、目前欧美国家都实行鼓励外来投资政策,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另外已有的工业基础能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产业支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中国资本投向正是这些地区。

解决了区位选择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怎样走出去了。一个模糊而又完美的建议无外乎考虑企业自身状况和国外的投资环境。在此问题上,也没有完全适用的法则,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深练太极之道,将中华武功的精髓思想运用到走出去的战略中来。

对付强者,避实就虚,攻敌弱点。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对比相差悬殊,所以不能硬来,应该采取迂回的策略,发挥灵活的优势,攻击敌人薄弱的环节。从大型相关产业的公司涉足不深的地方,推广自己的国际化品牌。

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发挥比较优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依托的跨国经营可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国外市场,中国的很多产品(劳密型)占据世界大量的市场分额,甚至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慌,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进行内部化的交易,可以有效的减少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进而发挥劳动成本低廉的威力。

以静制动,发挥后起者优势。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比较优势的战略适用的是贸易领域,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利益,但容易使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固化。在现有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来提升产业结构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后起者优势,敌未动我不动,敌动,我动在先。具有选择的使用国外在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的支持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这样就可以跳国许多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甚至在其基础上进行研发实现企业质的飞跃。如首钢集团收购美国MastaEngineer公司70%的股份,获得了650套设计图纸,46个设计软件包,从而增强了首钢集团设计和制造重型冶金设备能力,扩大了中国钢铁工业作为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2年9月TCL集团控股的TCL国际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与德国施耐德达成收购协议,利用巧劲,达到了利用其已有的融资和销售渠道。

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由于实力不足,我国企业采取全线出击可能隐含过大的风险,但如果采取各个突破就不会力不从心。海尔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矗立起海尔大厦使美国人开始把HAIER和HIGHER联系到一起后,与三洋机电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把冰箱打入了很难进入的日本市场。

企业投资分析第4篇

[关键词] 资本投资决策;企业投资;建议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资本投资的战略性质及其动机

(一)资本投资的战略性质

企业资本战略投资是企业在总体战略指导下,以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预测为基础、选择最佳的资源组合和应用方案,具体来讲是指企业总体战略在资本投资管理方面的分战略,投资决策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并具体规定企业资金投入的方向、重点以及投入资金的多少。

资本投资的战略性质包括资本投资本身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巨大影响。从财务上讲,资本投资往往形成公司巨大的长期资产,并在未来的受益期折旧或摊销。具体的特点表现:(1)投入金额大。从投资金额上看,长期投资往往是公司巨大的资本支出,有的公司甚至倾其所有进行投资,有时要借债进行资本投资。(2)花费时间长。有些实物性投资需要策划、建设、测试和试生产,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结果它产生的效益时间也就越长。(3)对公司长期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重大的资产投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公司未来战略的重点。(4)投资完成结果就不易改变。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无论它在设备、场地等方面确定以后,它的投资就不能改变。对于投资战略的性质要求企业在资本投资时要慎重决策,利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做出最优战略投资选择。

(二)资本投资的动机

1.应对竞争动力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买卖双方出现了改变,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现在市场竞争主要在卖方之间进行,买方的活动也从销售演变为推销,然后是市场营销,关系营销。对此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胜,企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应对竞争的应变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就必须关注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积极应对复杂环境中的竞争,保持竞争优势。

2.创新动机

企业进行研发投资活动的一个问题的过程,其投资动机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的产品、新技术创新动机的形成实质是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综合作用于企业,并引导创新。企业的创新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引导和压力;企业对于自身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和企业自身利益的一种追求。

3.资源扩张动机

在企业以扩张资源为动机的投资活动中,可以有许多的选择,从业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的产能规模扩张;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多元化扩展。从空间地域上可以分为:本地扩张和异地扩张。

二、战略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一)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对战略考量不足

1.没有考虑与战略结合

首先,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没有从战略价值的维度对投资进行评价。它没有将单个投资项目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企业的整体价值相联系,低估了战略性投资的价值。企业的价值与实物项目投资不是简单的相加,一项投资的战略价值大于单一的财务分析所得的净现值。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提交投资者的仅仅是单个项目财务分析,并没有反映投资项目作为企业的价值与风险的组成部分,如它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获利机会、对经营能力又怎样的影响等。其次,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没有从市场的角度去评价实物投资项目,进而忽视了当市场的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资本投资的风险价值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时由于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忽略了企业对市场做出反应时实现的经营灵活性,因而必然也会忽视经营灵活性的价值。

2.失真会计信息误导战略决策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只能从企业本身考虑,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它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凭借的是单一的财务信息,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

3.没能紧密联系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密切,开放的市场需要开放的资本投资决策观念,然而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体系体现的是一种内向性,过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资本投资决策本身上。注重通过项目本身现金流量来评价资本投资项目的好坏,没有突破投资项目本身,没有联系竞争者分析项目的竞争优势。

(二)资本投资决策方法的优势

1.改变了投资的业绩评价方法

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中业绩评价主要考虑决策方案的财务效益,它过分强调局部的、短期的利益最大化;然而,战略资本投资决策的财务效益,既能考虑决策的非财务效益,如决策环境的适应性、生产系统的灵活性、质量的适当性、职工的积极性和协作程度、市场的占有率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又能够考虑到使企业效益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达到最优方案。

2.增加决策的相关性

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是指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坚持或者更正先前预期而在决策中起到的作用的信息,战略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根据外界环境及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外广泛收集、加工、运用各种信息,将信息范围扩展到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其中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等。战略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对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提出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的资本投资决策更新观念,尤其是要求提供超越企业自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强决策的相关性,增加企业的价值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三、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度

一是要分清或明确决策者应负哪些相应的责任:即对国家方针、政策负责的政治责任;对国家、企业和职工所有者权益负责的经济责任;对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负责的行政责任;受法律条款、法规限制的法律责任;对人格负责、对公平、公正负责的道义责任。二是要使责任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和有据可依的条文同决策权相呼应并融为一体。三是要狠抓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决策者的失误,应追究责任处理就怎样处理,不避重就轻或碍于情面,要实事求是和赏罚分明。四是要坚持一视同仁和人人平等的原则,减少或避免在决策责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弹性和不公平,有利于起到约束机制的效应。

(二)把握国家产业发展导向

投资产业方向上的选择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规律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当其冲的是选择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在作此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机会、竞争状况、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及产品技术特点,选择与自身经营业务接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产品适销对路的优势产业。

(三)大幅度降低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由于资金的使用权和资金的所有权相分离而产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投资时将不得不考虑选择融资资金成本低、投入资金少、周转运筹快、利润空间大、附加值高的产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用的资本,一般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借入长期贷款等途径取得,其所付出的股息、债券利息、银行贷款利息就是企业资本的使用成本。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企业资本的使用成本。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产生资本的主要原因,资本成本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在资本使用过程中的体现。

(四)及时抓住投资机遇

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进行合适的投资,这是投资成功的基本条件。由于消费潮流、企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企业如果过早投资或过晚投资,都将会承受较大风险。在投资机会的选择上,要发挥企业自身独特的特点使其在投资中更具有优势,做到别无我有、别有我优、别优我转。

(五)不断优化投资组合

企业应从投资方向、投资产业、投资规模、投资机会、投资的资金成本等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这对每一个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总体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作用。从广义上讲,投资组合:一是指同时期内已实施项目的协调配合;二是指某时期内已经实施与将要实施的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实际投资决策中,一般对前者较重视,对后者比较忽视,但由于投资过程的长期性,后者也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以免出现“战线”过长和投资资金占用过多、过久而影响企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在翔实的调查研究、充分的科学论证、理智的冒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二是集中资金投入到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竞争相对平缓的产业和产品上。三是采用分散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期、分批的投入。四是科学预测市场风险、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

[参 考 文 献]

[1]邵希娟.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9-01

[2]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企业投资分析第5篇

本文的调查数据来自两部分,一是通过在企业管理培训班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收集得来,另一部分通过向被调查者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获得。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90%。利用α系数法和KMO法分别对问卷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一)被调查企业的数据

从被调查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有56家,私营企业有61家,分别占比38%和35%,两类企业所占比重合计达到了73%。从行业分布来看,调查的样本覆盖了多个行业,包括通信、高科技、房地产、建筑业、能源等,由于行业分类较为分散,本文按照行业属性进行了重新划分,综合服务业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了46%,其次是工业企业所占比重20%,再次是公共服务业占比12%。从被调查企业的规模看,2000人以上的企业56家,占比34%;100-499人的企业42家,占比26%;500-1999人的企业24家,占比15%,合计100人以上的企业共计122家,占比75%。被调查的大多数企业(77%)没有上市。

(二)被调查者情况概述

被调查者均为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还有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从被调查者性别看,女性占62%,男性占38%。从被调查者年龄看,大部分介于25-44岁,所占比重64%,且全部具有专科及以上的教育程度,本科比重最大占63%;工作年限集中于10-20年之间,所占比重44%,5-10年工龄的所占比重35%,两者共计79%。从职位分布看,大多数为中层管理者,所占比重44%,基层管理者占比24%,两项共计68%。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主要是在职培训(见图1),这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技能培训、技术知识培训,所占比重均超过40%,其中新员工入职培训最为普遍,所占比重达到了80%。另外,学习研讨会也是重要的开展形式。从调查结果看,继续教育并不是常见的提高员工素质的投资方式(所占比重仅20%)。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方式(结果)对个人绩效的作用看,工作经验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领导(专家)对于工作的指导,而受教育水平排在第三位。相比较而言,培训对于个人绩效的作用并不重要(见图2)。从个人激励要素的角度分析,目前对个人激励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提高,其次是职位晋升和领导认可,而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培训机会对于个人的工作来说,激励作用较小(见图3)。至于企业业绩的归因,大部分被调查者(60%)认为员工努力引致企业绩效,其次是领导班子的深谋远虑和市场开拓的作用,而技术因素和培训工作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却微乎其微(见图4)。这说明,作为公认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形式和方式的培训工作,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认可。从企业优势的角度分析,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其次是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以及优良的传统和企业凝聚力。从调查结果看,高素质的人才与良好的政府关系也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竞争优势。从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分析,公司领导层的决策、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以及市场阻力排在前三位。结合上述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可以看出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并不是突出的因素,但是,如果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关键技术的人才缺失,却成为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1.人力资本理念从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基本理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同其重要性,大约95%的受访者认为员工素质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大约89%的受访者认为,员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公司的业绩越好。虽然企业普遍接受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认同员工素质对于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企业(86%)并没有建立专属的企业人力资本管理部门。也就是说,对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各项工作是分散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工作之中。这说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目前企业管理实践中,更多地停留在理念层面,诸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施分散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度。2.继续教育投资继续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得到了企业的普遍重视。从调查结果看,81%的企业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并且有65%的企业设立了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3.人才引进人才引进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从调查情况看,大约73%企业的人才引进得到经费支持。其中34%的企业为100-500元/人(即引进1名人员的招聘费用),超过1000元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了60%。在这一水平的经费支持下,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企业的招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4.健康投资企业对员工健康方面的投资,主要表现在对员工例行体检的投入,为员工购买医疗健康保险,为员工安排、提供各种有益健康的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大约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文体设施,且能为员工所接收;超过74%的企业安排了各类文体活动;有7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例行体检,有72%的企业为员工购买了医疗健康保险。5.干中学干中学是企业人力资本形成的一种方式,也是个体在工作后获取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干中学不需要企业进行明确的投资和花费直接的成本,员工获取人力资本的场地就是工作岗位。在一般情况下,干中学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被认为是不需要花费成本的,其实不然。这种观点忽略了重要的变量,即时间,以及为了更好地推行干中学,企业所付出的能够形成如此企业文化的投入。从调查结果看,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上级曾经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扮演职场导师的角色,也有59%的被调查者能够为自己的下属提供工作方面的指导。6.在职培训企业培训是最为普遍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培训的出发点分析,可以将培训分为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和基于员工发展的培训,前者的落脚点在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训需求的产生源于绩效管理;基于员工发展的培训则是为了提升员工能力素质,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从某种角度上说,前者属于被动的培训,后者属于主动的培训。从本质上讲,后者的基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旨在提升员工素质能力的培训,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调查结果看(见表),当前企业培训工作差强人意。从各项题目的直接回答结果看,平均分值分布于3.2-3.7之间(满分5分)。详细分析各调查题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当前培训更多的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超过63%的被调查者同意所在企业提供的培训是工作中所需要的,71%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在企业的培训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且70%的被调查者反映所接受的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很大。(2)企业培训的规划性有待提高,56%的被调查者反映其所在企业的培训具有明确的规划,也就是说,另外44%的企业的培训缺乏规划性。(3)培训的实际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调查显示,约有60%的企业对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做过相关调查,而只有55%的企业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过评估和追踪,这说明,企业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追踪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和完善。(4)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约有4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公司的培训效果是卓有成效的,而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上面提到的在于培训工作的不完善不系统。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企业培训的投入不够,从人均培训费用(年培训总费用支出÷培训人次数)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约占29%,人均1000-3000元的比重为22%,人均3000元以上的占13%,即人均培训费用超过500元的企业仅占64%,大约12%的企业年人均培训费用不足100元。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关系已经得到普遍接受,但是,人力资本因素并不是导致企业绩效改善的最主要原因。2.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系统化、制度化的层次,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本管理部门,诸多人力资本管理工作均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得以实现。3.在职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但这一主要方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主动性不高、工作环节不完善、培训效果亟待改善等问题。4.对个人绩效提升的作用而言,工作经验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而在职培训恰恰是不重要的。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干中学对于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形成有利于开展干中学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绩效改进和长远发展是极为重要的。5.目前人力资本投资无法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念、人力资本投资的诸多活动)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个人而言具有保健因素的特性,而激励因素的作用较差。

(二)对企业管理的建议

企业投资分析第6篇

【关键词】投资决策;现状分析;资源配置

每个企业想要获取利润,就必须进行适当的投资,从而获利。而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相应数目的财力,以期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获得利润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离不开投资的,而投资是一种以实现社会经济为目的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

1.企业投资的概念及意义

企业投资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要想更好的加强投资管理,就要分清投资性质,并对投资进行很好的分类。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投资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以它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目前,我国在投资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投资领域中,投资既有收益,也存在风险。所以企业在想拥有投资收益,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敢于、善于承担风险,当机立断,决策得当。而要想改变现有的投资决策,就要对投资体制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改革。在以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的前提下,企业就一定要正确合理的选择投资方案,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投资体系,最大可能性的避免风险。

2.企业投资决策分析及其监督体系因素

企业在进行最佳的投资决策时首当其冲要做到的是理性处理投资决策。在这过程中,评定的标准有:以合理正确分析投资环境为背景,以最佳的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标准为尺度,以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做保障,从而达到最佳的投资效果,最终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2.1 投资环境的分析判断

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有机综合。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风险,获取最大利益,企业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外部环境为条件的,企业对投资环境分析,对及时准确的作出投资决策和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想要投资决策有牢固的基础,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无误,就要对企业投资环境进行彻底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可以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家的一些经济政策,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动向。综合这些因素,从而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

在对企业进行投资环境分析的同时,能够让企业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更好的把握投资时机,不断地对投资环境研究分析,使企业及时掌握变化的情况。当有利的条件出现时,及时采取投资决策,获得最佳的投资效果;当不利的因素出现时,企业也要及时采取有利措施,来避免客观环境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进行企业投资环境分析,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预期效率。决策者应站得高,看得远,预见未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情况,作出符合长远发展趋势的决策。

2.2 投资决策绩效的监督体系评价指标

企业要更有效的管理投资决策绩效就应该提高其战略控制的功能,并且重视创新业绩的评价,这样才能形成企业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优势,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对于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将集中在三个方面:

(1)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很好的适应动态的外部和内部经营环境、企业战略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从而实现指标体系柔性化。

(2)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绩效评价的战略预见性和战略控制性,从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相关的衡量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方面考虑,再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

(3)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地结合。

3.我国企业投资决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投资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投资的成败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比其他活动更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大多数企业几十来的经营情况,这其中失败的原因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日常经营不善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投资决策不恰当,行为不具有科学性而导致企业最终走上破产的绝路。所以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主要是投资决策的是否科学性。

投资行为的决策是企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决策。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长远规划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规划从总体上确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规模大小、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总额及其支出的时间安排以及企业要求达到的利润增长率等。投资决策属于战略上决策,必须十分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因为战略上决策失误,生产经营上无论怎样努力也是无法补救的。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使所选取的投资方案达到技术、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其中心环节是具体分析各投资方案技术的经济效益性,认真做好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工作。

各个企业在投资成功中共同的经验是:在投资预测阶段,要仔细工作、谨慎做事、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比较优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资行为科学合理,最终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从而使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长盛不衰,持续发展。

相反,企业投资失败的共同教训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说了算,做决策时凭想象,不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想着扩张,时时带有投资冲动,不管该项目值不值得投,不管企业本身有没有财力、精力和新项目的管理能力,缺乏有效的事中管理等等。这样的企业,投资出现失败是必然的。

4.投资决策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1 投资决策问题分析

4.1.1 投资决策的计算出现偏差

当企业的财务管理失去严谨性,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就会干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误导了投资行为。在经济预测与计算时,人们总是用现有资料为依据,来预估今后的经济状况,而在这其中由于种种原因财务会计报告失去真实性,倘若以这种资料来预测投资收益,而不做任何凋整,这样会使投资决策的计算出现了偏差。

4.1.2 投资决策责任机制缺乏认定

现今,企业的投资决策责任制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投资决策主体权限没有定位,使得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难以落实,或者根本不存在风险责任。尽管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责任承担形式的规定有很多种,然而实际上集体责任或责任不清是投资决策的责任主要体现。这样,投资决策责任机制缺乏人格化的认定,使得决策失误往往不了了之。

投资失败与决策者、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不相关。投资成功了,企业就有好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和经营者的荣誉随之而来,个人的经济利益也十分明显。投资失败,决策者、经营者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的责任,个人在经济上不会有丝毫损失,而咨询机构早己将劳务报酬拿走。上级机构对决策的批复,以及中介机构的可行性论证,他们都是局外机构,只管出主意,不用出资金,不管投资决策做的是否正确,中介机构早已收完劳务费,企业不可能没有权利去追究中介或上级的责任。

4.1.3 缺乏有效约束

目前,企业资产项目的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项目由部门决策、地方决策、董事会决策、经理决策、法人决策、等多种选择均存在不确定性,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组织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绝大部分投资决策没有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的原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独断性。领导意志超越了决策程序与职权范围,擅自决策某些项目的投资决策,不仅给企业投资建设带来巨额损失,而且使投资决策风险约束的难度加大。由于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的不确定,而难以对投资决策进行预先的风险防范与有效约束。

4.1.4 缺乏监测机制和项目后评估

投资决策失误的原因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本来是件很慎重的事,需要经过专家集体反复论证和由董事会或职代会讨论批准,必要时还需交股东大会讨论批准,监事会监督,以避免个人主义而导致的失误。这样一个过程应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下,由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来支撑,由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

4.2 解决投资决策问题的对策

4.2.1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

决策的机构设置:依据投资决策的理论,企业应设置一个长期的投资决策项目小组,这个机构平时可以为松散型,有项目时变为紧密型。参加的人员,可以有少量的人员是专职的,其余的各种专业人员是兼职的。项目小组应由领导、技术、经济、市场产品、营销财务、建筑等有关人员组成。这个组织,应具备投资项目开发,论证评估,投资决策,监督实施,运作管理的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明确投资管理要点: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投资产业分布,多少放在现有主体产业,多少放在潜在主导产业。

要端正投资决策的指导思想,企业应走专业化生产的途径,避免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局面。企业的投资决策要以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指导思想,要综合考虑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要避免形象工程。

4.2.2 科学地预测市场需求

正确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是市场需求预测,在这过程中必须准确预测,充分考虑到对产品市场需求量变化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多个因素。包括产品消费的更新周期、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产品的价格水平、产品的竞争对象、产品出口需要、推销措施、人口增长趋势等。

4.2.3 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决策问题就要健全投资决策的组织机制、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强化投资决策控制机制、健全投资决策的信息机制。另外,企业在投资时要量力而行、注重“机会成本”、必须注重风险影响、要遵循分散化原则、投资要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做到上述这些,企业的投资决策就能做到科学、合理、恰当了,企业也就能更好的、长远的发展了。

5.结束语

企业投资分析第7篇

[关键词] 莫桑比克;电力行业;政治风险;商业风险;投资环境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008-0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合作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不再局限于对非援助项目,而是有越来越多的直接投资进入非洲。其中,莫桑比克作为南部非洲政局稳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投资青睐的对象。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基础和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电力生产形势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1]由于非洲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导致电力领域投资不足,电网分布不均,特别是难以覆盖农村及边缘地区,电力供应质量不高,各国电网互联程度有限。虽然各区域电力市场已初步建立,但电力能源危机却一直阻碍着各国经济发展。

莫桑比克电力行业目前也面临着电力基础设施投资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现状,但是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莫桑比克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投资法律环境较为健全,已成为非洲对外引资的领先者,政府吸收外资的意愿也较迫切。所以,从整体情况分析判断,莫桑比克具有相对良好的宏观投资环境,其电力行业急需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以加快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

商务部《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对莫桑比克的第二大外国投资国,2011年新增投资额2026万美元,累计投资存量达9807万美元。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研究和分析莫桑比克有关行业情况及投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莫桑比克电力行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潜在的投资风险,为拟对莫桑比克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

二、莫桑比克经济发展及电力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莫桑比克共和国位于非洲南部,国土总面积约为79.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30公里,人口约2390万人(2012年5月)。首都马普托(Maputo)位于国土南端。莫桑比克为农业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之一。在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①187个国家中排名第184位(低指数)。莫桑比克政府从1987年开始实施经济复兴计划,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支持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并调整汇率、货币和税收政策,以稳定经济发展形势。[2]国际金融危机对莫桑比克的出口及吸引外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莫桑比克政府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开发矿产、能源、农林渔业等资源,使经济平稳增长。2011年全球商业环境排名显示,莫桑比克成为营商环境排名第二的葡萄牙语国家。1975年中莫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加速发展,双方企业的相互投资也进入加速发展期。中国对莫桑比克的投资始终保持上升状态,各类企业纷纷在莫桑比克成立公司、建办事处。自2007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莫桑比克的前十大投资国之列。同时,中资公司在莫桑比克经济中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其中工业领域成为中国投资的主要目标。[3]

(二)电力发展状况

莫桑比克虽是电力净出口国,其国内电力供应却不足。尽管能源丰富,年均需求只有7%,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其能源开发仍依赖于外部投资和技术支持。莫桑比克能源行业曾为垂直一体化国营企业垄断。1995年成立莫桑比克国家电力公司,2011年该公司所辖国家电网主要数据如表1所示。

1.发电

截至2012年底,莫桑比克全国装机容量约为2340MW。最大发电站为卡奥拉·巴萨水电站。各主要电源及装机容量详见表2。

2.输电

莫桑比克国家电力公司负责国家输电网和调度中心的运营管理,拥有4874 km输电线路、60座变电站(变电容量为5364MVA),各区域线路长度及变电容量见表3。

除国家电力公司(Eletricidade de Moambique, EDM)外,莫桑比克输电公司运营南部少量电网资产,主要包括两条400 kV输电线路和两座变电站,主要负责将南非电力输送至马普托的莫扎尔(Mozal)铝冶炼厂。

3.配电

截至2011年底,莫桑比克仅有18%的人口能用上电。各区域配电容量和负荷详见表4。

4.电价

虽然莫桑比克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但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只以发供电成本的80%左右的价格销售,使电的销售出现价格倒挂。莫桑比克分类销售电价如表5。

(三)能源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

1.国有机构

莫桑比克能源监管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时部分市场参与者为国有公共事业公司[8],包括:

农业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MINAG),负责传统燃料管理,其下属的国家土地和林业局(National Directorate of Land and Forestry)通过设在各省的办公室确保燃料供应的稳定性。

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ME),成立于2000年,负责能源管理,其下设四个委员会和两个下属机构。

环境事务协调部(Ministry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MICOA),负责环境影响评估审批、京都议定书报告编制及清洁能源机制应用,其与MINAG和ME关系紧密。

2.私营公司

除了上述公共机构和国有公司外,电力行业私有公司主要有两家,分别是:

卡奥拉·巴萨水电项目公司(Cahora Bassa Hidroelectric,HCB),其运营的线路有卡奥拉·巴萨南岸水电站(CBSB)及其±533 kV直流送出线路(至南非阿波罗Apollo)和部分220 kV线路,其是北岸输电项目(CBNB)的开发商,也是莫桑比克和南部非洲最重要的发电商。

莫桑比克输电公司(Mozambique Transmission Company,MoTraCo),是EDM、HCB之外的莫桑比克第三大电力供应商,由南非电力公司(Eskom)、EDM和斯威士兰电力局(Swaziland Electricity Board,SEB)共同成立,三家各持1/3股份,负责将Eskom的电力输送至马普托的Mozal铝冶炼厂(必和必拓资产)和斯威士兰,管理着三个国家境内部分的电网,在莫桑比克境内主要管理南部电网,拥有莫桑比克政府的特许经营权。

(四)电力行业监管框架及主要规则

1.输电系统及用户分类

莫桑比克电网系统按区域分为北部系统、中部系统和南部系统。其中,北部和中部系统互联,中部系统通过松戈-宾杜拉(Songo-Bindura)400 kV交流线路和贝拉-穆塔雷(Beira-Madure)110 kV交流线路分别与津巴布韦电网互联;南部系统独立,通过马普托变电站获得南非和斯威士兰电力。

莫桑比克输电系统按不同的运营商分为国家电网系统、小电网系统和独立电网系统。国家电网系统由EDM负责运营;小电网系统由ME通过各省电力局负责运营;独立电网系统则由独立的部门(如卫生、教育机构等)负责接入及运营。

莫桑比克电力主要向三类用户供应:一是本国居民和商业用户(低压用户);二是本国工业用户(中压和高压用户);三是南部非洲电力联盟 (Southern Africa Power Pool,SAPP)和南非用户。SAPP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的电力机构。成立于1995年,有14个成员国。该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统一的南部非洲电力市场,使各成员国电力公司降低发电成本,为成员国电网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2.电力监管法规

电力法案(Electricity Law,No. 21/97)是莫桑比克电力行业遵循的主要法规,是1997年颁布的。该法案允许私人投资者进入电力行业,是莫桑比克电力行业结构及电力供应管理方面的总体政策,为发、输、配、售电业务,电力进出口以及特许经营权授予等提供了法律框架。

市政立法(Municipal Legislation)是1997年颁布的,其赋予了当地政府在电力投资规划和电力服务运营方面的部分职能。

3.特许经营权审批

根据莫桑比克电力法规定,电力生产、输送、分配、供应、交易和进出口,以及电力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都需由莫桑比克政府预先核准。发、输、配、售电的特许权许可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授予。相关主管部门(部长会议/ME/省政府)负责进行招标,并与国家电力委员会(National electricity Councit,CNELEC)共同对投标文件进行评估。

对于发电项目,审批的政府层级取决于装机规模:大于等于 100 MW的发电项目由部长会议审批;1 MW~100 MW的发电项目由ME审批;1MW以下的发电项目由各省政府审批。[9]除特许经营权许可证审批外,还需要获得其他政府部门许可及批文。

三、投资环境及风险分析

(一)投资环境概况

1.法律法规及投资行业

莫桑比克政府于1984年颁布了《外国投资法》,1987年颁布了《私人投资法》,鼓励国外企业来莫桑比克投资和兴办合资企业。1993年6月24日颁布修订了新的《外国投资法》,进一步简化了投资审批手续。通过开放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改善投资环境,莫桑比克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合作也不断加强。据莫桑比克统计,外资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水电站、煤炭、农业等领域。莫桑比克北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煤炭、天然气及矿产资源,是吸引外资潜力最大的地区。

莫桑比克政府为消除贫困及发展经济,十分注重引进外资,对外国投资基本没有行业和地区的限制,但对投资项目的环保标准要求高。莫桑比克政府鼓励投资的行业有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酒店业、石油、矿产开发和加工等大型投资项目。莫桑比克政府和私有部门合作投资了很多公用基础设施的开发项目,比如道路、桥梁、电信、能源等。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关领域亦存在较多投资机会,投资者可通过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或其他互利方式,确保资本回收及利润。其中BOT项目一般由莫桑比克政府提供担保。

另外,莫桑比克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不能在莫桑比克银行自由兑换外币。《莫桑比克外汇法条例》规定,除非另有规定,任何一种外汇交易的实现,都必须得到莫桑比克央行的批准或莫桑比克央行授权机构的批准。

2.外资投资管理机构

莫桑比克投资机构主要有:出口贸易促进局(IPEX-Institute for the Promotion of Exports),是非营利性政府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90年,职责是推动协调国家政策的执行以促进出口;投资促进中心(CPI-Investment Promotion Centre),其主要为国内外投资者享受莫桑比克政府提供的投资优惠政策并开展营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投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1.政治风险

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历来是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军事、内战和边界冲突相对频繁的非洲国家投资,就更要考虑政治因素(投资目的国或地区的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有无突变的可能,以及政府首脑更迭能否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等)。[10]

莫桑比克从1990年开始实行多党制,目前全国有20多个合法政党,主要政党有执政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Frelimo,莫解阵党)、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Renamo)、莫桑比克民主运动(MDM)等。1992年和平协议签署后,莫解阵党在历届总统和议会选举中获胜(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在莫桑比克政府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本届议会于2010年1月根据第四次大选结果组成,任期5年。在250个议席中,解阵党占191席,全国抵抗运动占51席。现任总统阿曼多·埃米利奥·格布扎2005年2月就职,2009年10月成功连任,2010年1月宣誓就职。下一届总统和议会选举将于2014年举行。因而,莫桑比克政局在过去20年中较为稳定,执政党Frelimo在政府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反对党Renamo与其矛盾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局不稳的变数。2014年大选后国内各政治力量还需要磨合,从而可能对投资环境及经贸合作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否突变有待观察。

虽然莫桑比克政府努力健全经济政策、改善法制环境,并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成效,但总体而言,目前的投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足,交通、电信、网络、卫生和水电供应等存在投资障碍;政府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官员腐败;社会信用基础薄弱,治安欠佳;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差,管理水平落后;疾病较多,医疗条件差,救护措施落后等。[11]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AON的2012年全球政治风险地图所示,莫桑比克政治风险级别为“中级”,在非洲国家中属于较好的,仅次于南非,但仍存在一定风险。而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内部出版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0版)显示,其国家风险级别为7级(最高9级),国家风险较高。[12]

避免项目政治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有:对莫桑比克的政治稳定性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通过投保政治保险来降低可能损失,例如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投资保险,包括战争及政治暴乱、征收、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四项;由莫桑比克政府或莫桑比克央行、税收机构出具书面保证作为意向性担保,政府出具的担保函可通过立法加以确定;项目融资中引入多边金融机构共同对项目发放贷款。

2.商业风险

非洲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较差,市场不成熟,金融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投资风险。[13]

其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项目按计划维持发电容量的情况下,电力需求量与电价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是签订长期产品销售协议,主要是照付不议协议;也可要求政府提供某种意向性的信用支持来分担项目的市场风险;另外商品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在规避价格风险中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二,信用风险。项目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指项目有关方不能履行协议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比如政府和项目利益相关者等违约引起的风险。过去10年,莫桑比克采取了较为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012年7月,莫桑比克信贷评级由“稳定”提升至“正面”,并维持莫桑比克本地货币长期债务评级为“B+”,前景为“稳定”,短期评级为“B”。应对措施主要为:一是设定合适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二是可通过中信保或其他国际保险公司投保海外投资保险,一旦出现购电违约,可以通过以上保险机构履行赔偿责任来保证资金安全。

其三,金融风险。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和汇率风险。莫桑比克通货膨胀率近年来持续改善,截至2012年6月,通胀率由2010年的12.43%降至6.18%,莫桑比克央行预计未来几年通胀率为4%~5%。2011年,莫桑比克货币梅蒂卡尔(Metical)兑美元升值19.3%,稳定在1∶27,年升值率为17.3%;兑欧元和南非兰特分别升值20.2%和32.5%。莫桑比克早在金融危机初期就对美元流通开始实行管制,且颇有成效,目前汇率基本稳定在1∶29,未来汇率变化仍有待观察。应对措施主要为:要求购电方支付美元来规避汇率风险,同时对金融市场的汇率、利率等变动情况和通货膨胀趋势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些金融工具来有效规避风险。

3.法律风险

莫桑比克政府目前已颁布了《外国投资法》、《私人投资法》,鼓励国外企业来莫桑比克投资和兴办合资企业。1997年颁布《电力法》,允许私人投资者进入电力行业。此外,还有《劳动法》、《环境法》和《土地法》等涉及能源行业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定了对投资者的要求,保障了莫桑比克和投资者的权益。投资者应对有关法律法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4.征地和环境评估风险

在莫桑比克,土地归国家所有,因此土地不能进行销售、转让、抵押或收费。电力项目开发只能获得土地使用权。根据土地法规定,开发商想获得土地使用权,需事先获得土地使用与收益权(Direito de Uso e Aproveitamento da Terra,DUAT)。DUAT可通过三类机构获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下的由省政府签发;1000~10000公顷的由农业部签发;10000公顷以上的由部长会议签发。整个审批过程繁琐耗时,且严重。DUAT签发前将公开征询民意,时限根据审批类型而定:临时审批为5年(本国公民)或2年(外国公民),完整审批为50年(可延期)。

莫桑比克没有特别针对电力项目的环境法规,但电力项目开发需遵守与环境影响评估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按照环境法规定,项目开发商需首先向MICOA提交申请,MICOA通过对所申请项目的类型、位置和规模进行评估来决定开发商是否需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报告,在EIA通过后,开发商将被授予环境许可证。②

总体来看,征地和环境评估风险不高。

5.操作风险

项目建设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因此,要在项目投资前对莫桑比克当地电力项目施工单位情况,包括业绩、经验和资质等进行调研,以确定工程建设期间的工程承包模式。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本地或国际承包商承揽项目,以降低工程实施风险。

6.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指项目本身不可直接控制的、无法预料的、突发性的事件对项目造成的损失,比如洪水、地震、飓风、战争、大罢工等引起的风险。莫桑比克属热带草原气候,兼有部分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总降水量为800~1200 mm,年平均气温20 ℃。在1980—2007年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56次热带风暴和飓风中有15次在莫桑比克登陆。例如:2000年2月,莫桑比克林波波河流域的降雨和洪灾曾对卡奥拉巴萨南岸水电站及直流送出线路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对不可抗力风险损失的规避方法主要是投保商业保险。

7.其他风险

另外,还应注意在莫桑比克投资的劳资风险和地方保护主义风险。莫桑比克对外资雇佣外籍劳务人员有严格的限制,根据投资规模和行业的不同,对雇佣当地人员数量都有明确的比例规定。企业需遵守莫桑比克劳动法,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雇佣员工、办理保险等。[14]

总之,企业对莫桑比克投资要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估计投资风险,同时要与莫桑比克政府进行有效沟通,了解莫桑比克的政策、法规。企业应在对目标市场潜在风险、投资成本有充分估计之后再进行投资,才能实现投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15]。

注释:

① 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使用的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并依此区分已开发(高度开发)、开发中(中度开发)、低度开发国家。指数根据平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国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计算,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进行国与国间的比较。

② 参见大成律师事务所的GABINETE LEGAL MOAMBIQUE ADVOGADOS(GLM),即《莫桑比克投资指南》(内部文件)。

[参考文献]

[1] 李兴桂.浅谈电力与经济社会的关系[J].广东科技,2008(6):147-148.

[2] 韩燕.莫桑比克对外经济合作:现状及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11(7):35-39.

[3] 黎雪荣,马遥,高博轩,等.2012—2016年莫桑比克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北京:中投顾问,2012.

[4] 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Statistical Summary 2011[R].Maputo: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2012.

[5] 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Generation-Parque produtor da EDM[EB/OL].Maputo,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2012.[2012-11-08].http://edm.co.mz/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1&Itemid=12&lang=en&limitstart=1.

[6] 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Transporte-Linhas de Transporte de Energia El?ctrica[EB/OL].Maputo,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2012.[2012-11-08].http://edm.co.mz/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2&Itemid=13&lang=pt.

[7] 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Distribuio-Composio da Rede de Distribuio[EB/OL].Maputo,Electricidade de Moambique, E.P.,2012.[2012-11-08].http://edm.co.mz/.

[8] HLDER CHAMBAL. Series on Trade and Energy Securi-ty—Policy Report 3-Energy Security in Mozambique[R].Canad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0.

[9] SIMON NORRIS, KAUSHIK RAY. Africa Power Guide-Mozambique[EB/OL].London:Trinity International LLP,2010.[2012-11-08].http:///countries-10.

[10] 王峰.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J].对外经贸,2012(4):34-35,108.

[11] BERTELSMANN STIFTUNG. BTI 2012——Mozambique Country Report[R].Gütersloh:Bertelsmann Stiftung,2012.

[1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0[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13] 袁武,王霞.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应该注意规避的风险[J].非洲,2012(3):35-36.

企业投资分析第8篇

[关键词] 海外投资 风险分析 航天工业

一、引言

航天项目的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任何项目都是有风险的。项目投资过程所具有的复杂性、一次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等,以及企业内部外部的许多关系与变数造就了项目投资运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航天工业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投资的大投入、项目时间长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项目决策需要积极开展项目风险评估,通过各种方法去识别、科学度量和分析评估项目的各种风险。

航天工业的海外投资风险涉及众多的因素,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航天工业海外投资,不仅面临一般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分线、资金风险等,还受技术保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下面就航天工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

二、航天工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由于项目技术本身的不足及可替代的新技术出现等给投资带来的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理想的产品应是具有较小的技术风险,具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专用特点,并且能够获得高于一般的平均回报。评估技术风险包括技术的成熟性、替代技术、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适用性四方面。

2.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评估是最为投资者所关注的,同时考虑到一部分风险投资项目所采用的评估作法,所以该部分指标的采集应力求全面和细致。它主要用于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资金来源及其使用的合理性。这里包括企业历史的财务报表分析、未来财务预测、融资方案、资金经营能力、获利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市场风险

市场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问题上,市场拥有最终的发言权和裁判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竞争逐渐成为产品能否获取市场份额、项目能否取得收益的重要影响因素。一项投资的产品竞争力直接对项目的收益产生影响。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份额,产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收回投资也就成为泡影。竞争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区分,首先是产品自身所能体现的竞争能力,它是产品在竞争中所必须修炼好的“内功”,主要包括产品独特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其次是外部竞争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包括替代产品、竞争对手实力及其战略等方面。这里,我们使用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潜力、产品竞争力、服务水平、营销能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等指标来表示。

4.实施风险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原材料供应、人员等方面难以预见的障碍出现给项目企业带来的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需要考察的评估指标有:项目实施进度;设备水平;实施人员的构成和物资能源的供应情况。我们这里考虑项目的实施进度、设备水平、实施人员构成、物资原料供应四方面的指标。

5.社会与政策风险

指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动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所引发的风险进一步划分为国家政治、经济坏境和项目与政策、法规的相容度两个指标。国家和地区往往对与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有关的投资项目有政策性倾斜和鼓励,如税收优惠等,这种来自政府的支持可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效益。同样,违反政府法规的项目会受到经营上限制甚至禁止。我们将是否符合投资国的产业政策、投资地方的政府支持、政治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作为考察的对象。

6.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和上述其它风险相比,一般被看作软风险。首先,它是为了优化配置(即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而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资源的能力,项目是否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培育、良好的管理机制的支持等等对树立形象及项目的长期盈利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管理是识别、测量和驾驭风险,即风险管理的能力。仅仅将现有的条件充分加以利用还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风险的认识及相应的风险意识、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措施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在风险尚未出现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并监视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风险尽可能地不发生;在风险初见端倪时一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在风险确实出现时对它加以控制和管理,以减小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获得盈利。

7.退出或终止风险

由于项目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人们一向十分重视投资项目的选择。但由于事物的多变性和人们对事物发展之洞察力的有限性,投资项目的风险并不因为项目实施前的正确选择而不复存在;相反,可能会由于情况的变化使项目风险增大,并伴随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致使投资项目可能失败于早期、中期或后期。如果对具有潜在失败危险的投资项目的评估不充分而追加无谓的投资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通常来说,项目的最后执行结果只有两个状态:成功与失败。相应地,项目进入终止过程后,采用两种方式来终止项目:正常终止和非正常终止。在项目正常终止后,应对项目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实现项目的移交和清算。如果是风险投资项目,还要考虑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当采用非正常终止方式对项目进行收尾时,要综合考虑影响终止项目的决定因素,制定项目终止决策,执行决策,并处理好终止后的事务。考虑到投资项目包含有风险投资的内容,所以,本文专门设置了退出或中止风险的评估指标。主要考察的指标有投资回收期、项目移交和清算、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

三、航天工业海外投资风险技术指标选择

上述的风险类型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影响,比如,技术的领先水平影响市场的占有情况,管理水平的高低也能对实施风险产生影响等等。因此,本文构建航天工业企业海外投资分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于国宝:航天科工集团跨国经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4):29~33

[2]Geir Gripsrud. Gabriel R.G Beni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retailing: modeling the pattern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1672~1680

[3]Rigenti,E.and minos ,The Practi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Guide to theBusiness-Foeused Approach,Kogan Page ,2002

[4]章 杰:海外经济发展战略.中国航天,2004,(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