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1 15:51:31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1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成本与风险;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78-02

由于矿山建设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加强企业基本建设期间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过程持续的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二是科学筹集并高效使用建设资金;三是做好纳税筹划降低纳税成本与风险;四是建立适合的会计核算体;五是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针对上述的主要财务管理目标,做如下具体讨论:

一、全过程持续的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1.项目建设初期的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在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入工程、设备招投标程序后,财务部门要全程参与招投标工作,以详细了中标单位的综合情况,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预计工期、预算价格、承揽方式,结算办法等有关的财务事项,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招标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引入建设工程项目的事前控制手段。

2.项目建设中期的成本控制

基本建设的施工期主要是以工程进度管理为主,财务管理做为一种控制手段和监督形式而存在,但是要做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就需要财务人员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去做现场成本调研,以详细的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情况,真正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每月末要组织监理方、施工方、审计方共同进行月度的验工计价工作,根据工程项目本月的形象进度来确定工程量,最终根据经过认可的现场签证资料做为建设方与施工方结算工程款的依据。财务部门在掌握了现场施工的原始资料后,就可以和工程技术人员、造价审计人员共同审定施工单位本月的工程量,尽量杜绝施工单位虚报工程进度、多报隐蔽工程量等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

3.项目建设后期的成本控制

在整个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或单个工程项目完工移交时,就涉及到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与决算审计,这时财务部门应会同工程技术、造价审计、监察部门共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资料进行审查,并办理好已完工项目的竣工移交手续。主要包括:

(1)审查投标文件、经济合同的约定条款,通过审查来确定施工方有无未履行或违约部分;

(2)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取费和施工现场签证资料,最终核实施工单位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和应结算的工程价款;

(3)重点审查施工方的设计变更及工程量变更,在工程量计算正确、预算定额取费无误、现场签证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其增加工程量变更的合理性。

在经过上述程序后,如果发现施工方有不实情况,财务部门就要在工程款结算上进行制约,以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二、科学筹集并高效使用建设资金

1.资金的筹集

矿山建设项目的筹资管理,需要结合项目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由于在投资总额和资源分配上的利益关系,目前大多的建设项目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其建设资金大部分由投资方以股权投资形式投入,不足部分多以取得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虽然,银行贷款有“速度快、弹性大、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财务风险较大的缺点,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扩大筹资渠道,企业应该引入多种筹资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例如引入融资租赁模式等。

2.资金的使用

建设项目在进入施工期后,会形成巨大的现金净流出,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资金的使用,则有可能会出现因为工程款结算不及时而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的情况。因此在施工期要采用预算管理的手段,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的收支使用,不但要节约资金使用费用,还要把有限的建设资金调配到最适合的地方,来充分调动工程承包商的积极性。

(1)在预算编制方面,每月由各相关部门结合工程进度、各项费用发生情况等分别上报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后根据可使用资金量,统筹安排资金支出;

(2)在项目融资方面,要根据工程预计进度来安排贷款资金,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可以采用与银行签定信贷限额的方式,逐批使用贷款资金,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使用费用;

(3)在工程款结算方面,通常可以采用承包方垫资施工、工程款隔月结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等方式来延迟工程款的支付。

三、做好纳税筹划降低纳税成本与风险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全面的长期工作,企业不但要做好基本建设期间的纳税筹划,还要前瞻性的考虑到基建期对经营期纳税管理的影响,并将企业的纳税筹划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在基建期及未来经营期,进行纳税筹划所涉及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城建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上述个别税种在基建期暂不涉及,但必须在基建期对其进行纳税筹划,以下将需要进行纳税管理的主要税种分别进行讨论:

1.增值税

企业在基建期间购置设备及接受增值税应税劳务,会形成大量的进项税额,根据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可以留抵以后的销项税额。因此,基建期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有:

(1)在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应分别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与设备采购合同,尽量避免设备价值计入施工业产值,而丧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机会;

(3)要将井巷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工程煤进行适当技术处理,通过改变销售方式与会计核算方法避免产生经营收入,而发生增值税销项税额。

2.资源税

资源税在基建期间会很少发生,但在矿井投产后,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税负,而且直接挤占企业的财务报表利润,因此在基建期间就要考虑到它以后的影响。

3.房产税

企业在进行地面房屋及构筑物的招标时,往往房屋建筑物签订同一个施工合同,根据我国《房产税》管理条例,其征税对象只为房产,因此在工程结算的时候准确地划分房屋、建筑物各自的入账价值,对投产后的房产税计税人价值有巨大的影响。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纳税筹划:

(1)将公共部分或者无法准确界定的工程部分列入建筑物价值,以降低房产价值;

(2)在总合同价款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的预算取费,并在验工计价确定好各自的工程量,以准确的核算房屋与建筑物各自的入账价值,也为以后的税务稽查保留合法的原始依据。

4.企业所得税

(1)未完工程结转的影响

根据相关规定,经验收合格后具备正式投产条件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保留尾工,如确有未完收尾工程和费用的,经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小组审定,可以预估纳入竣工决算,并按概算项目编报未完收尾工程明细表,但预计未完收尾工程的实物工作量和价值不得超过执行概算的5%。

在实务中,工程项目办理完竣工决算投产后的未完工程如何结转会影响到企业当期计提的折旧,从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纳税筹划:

①如能准确地预计未完工程,可以将未完工程子项目的整个合同金额全额暂估入固定资产科目,这样移交生产后就可以按全部金额计提折旧,减少应纳所得税。

②如不能准确地预计未完工程,可以仅将未完工程子项目中实际未完的部分价值暂估入在建工程,其已经完成的部分进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③最不宜采取的做法是将未完工程子项目的整个合同金额全额暂估入在建工程,那么已完工部分也不能计提折旧,不能税前扣除,增大企业税收负担。

(2)其他费用分摊的影响

建设项目概算中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其他费用,是要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勘测设计费等。由于该部分支出很大,项目竣工决算时,该部分费用的分摊对交付使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等资产价值影响很大,加上各类资产分类折旧率差异大,从而极大地影响投产后的折旧额。

为简化其他费用分摊计算手续,在实务中主要采用一次分摊法对其他费用进行分摊,即: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在安装设备价值总的工作量,计算求出分配率,直接在各个单项工程明细项目中进行分摊。

四、建立适合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实务工作中,基本建设单位由于投资者的不同,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也略有差异,国有独资及控股建设单位,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照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特点设置会计科目并编制基本建设财务报表;其他基本建设单位,多数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劣和适用:

(1)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更明晰、准确的反映出建设工程的经济特点,从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上更能与概算、预算紧密衔接,比较适合基建期的财务管理要求。但在基本建设工程完成竣工决算后,需要将基建账并入经营账,会增加较多的工作量,而且在并账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可能造成资产的入账价值发生变化。主要适用于新建项目。

(2)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基本建设与日常经营的会计核算在同一财务账套中进行,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待竣工决算后直接将“在建工程”科目下的工程项目进行结转,就可以顺利实现基建与经营的衔接。主要适用于改、扩建项目。

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在基本建设期间更要树立并贯穿这种思想,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

(1)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

企业的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即有来自于内部的风险,也有源自外部的风险,只有认知到各种风险形成的因素,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降低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在基本建设期间,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机电物资、财务管理等部门,在工程现场质量及施工进度管理,工程价款结算及资产价值管理,工程造价审定及工程量验收、设备物资管理等方面,通过职责划分,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做用。

②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核算与监督,会计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及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因此加强会计系统控制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

③财产保护控制

在基本建设期间,由于大量的工程项目同时进行,设备及工程物资的使用及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财产管理漏洞造成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并增加建设成本。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2篇

【关键词】民主;管理;创新;企业

企业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发展企业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企业的民主管理深化和创新,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凝聚团队和谐的力量源泉。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既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深入分析研讨面临的新形势,制定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是摆在工会工作面前的新课题。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

企业管理与发展,始终与职工民主管理紧密联系在一的。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政治权利与合法利益,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实践中认识到,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之要素是抓住民主管理工作特点和处理好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管理途径。企业管理是自上而下,而民主管理是自下而上。企业管理具有威性和高效性特点,但也难免带有主观武断性和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民主管理就是帮助决策者在外部因素错综复杂、内部分工繁琐细密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同时最大限度地使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保持思想上的交流沟通,让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形成企业上下同心的和谐氛围。

2、管理主体。企业管理是大多数的管理,管理者在权力、金钱、物质、知识等方面占有优势。而企业发展要依靠职工的创造,在当今劳动者素质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权力和金钱已不象过去那样高高在上,职工希望得到尊重,希望通过民主管理实现和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企业民主管理的根本。

3、管理形式。企业管理侧重于制度管理,是“硬管理”,民主管理注重人的因素,是“软管理”。制度管理是让人如何做,民主管理是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做得更好。所以,制度是束缚,而民主是激励,只有二者统一,才能使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系统,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管理目的。企业管理与民主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的中心目标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从而履行服务社会与职工的责任。而民主管理是通过实行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来保障职工的民利。

5、管理要素。企业管理是对设备、资金、原材料等的“硬件”管理,它还包括物质和制度要素。民主管理是对职工的意识、思想行为、精神等“软件”管理,就是现代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它涵盖企业职工的精神、观念、风格、心理和习惯,比传统的命令、监督、制度更有约束力和凝聚力。

二、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基础

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巩固了阶级基础,党的执政能力才有保障。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就是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利益保障,从目前企业民主管理的推进进程来看,要使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必须突出做好以下几点:

1、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着力点,推进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保障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权益。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职代会制度同步完善和规范,使其真正发挥“权威”作用。以深化企务公开为着重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要使监督机制成为虚设。不断拓宽民主管理领域,发展民主政治,让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真正树立。

2、强化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企业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开展劳动竞赛,倡导奉献精神,鼓励职工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深入开展提高职工素质教育,着力培养职工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这些是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重要基础。

3、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最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带领职工群众共谋企业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主要落实好五个方面:一是坚持企业利益与职工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视为企业的最大利益,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职工家庭幸福作为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最重要工作。三是把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作为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的最重要任务。四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把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形式内容

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有突破,创新才能发展。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深化和未来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

1、创新理念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源泉。坚持企业民主管理,要在创新理念上做文章,理念是认识的提高和升华。要树立新思想,新认识,新观念。如近年来提出的安全文化理念,廉政文化理念等,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凝聚了企业合力,构建了企业和谐气团,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形成了企业上下同心,人心舒畅的良好局面。

2、创新形式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更深入、更广泛拓展民主管理领域。企务公开、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执行是实现民主管理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要进一步完善这种制度。要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执行作用,充分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保障职工对企业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管理权、决策监督权,通过多种形式方法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生产状况、安全发展趋势,广泛收集职工意见与合理化建议,通过决策前征求意见、决策中民主讨论、决策后信息反馈,落实好职工建议,使民主管理的路子越走越宽。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3篇

关键词:强化 国有企业 民主管理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是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所必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谈几点思考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组织领导

一要深刻认识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是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体制机制实行重大变革的关键阶段,肯定会出现各类不同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要正确处理好这些新的问题,迫切要求通过加强和改进民主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维权、维稳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提效和职工增资增收架起一座连心桥,带领和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全面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认知度。积极主动做好民主管理工作是形势所需,是发展所急,是职工所盼,更是时代赋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切实转变民主管理只是工会或是部门的事,与行政领导无关紧要,只抓硬指标不管软任务等模糊认识,要站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各级党政工领导的民主意识。三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民主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本企业、单位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和企业重任,把民主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加大对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形成整个企业关注和职工群众支持、推动民主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当前,要紧贴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在共克艰难、共谋发展、共创和谐中的作用。

二、围绕重点,规范运作,加大企务公开工作指导力度

服务指导的工作重点要以落实职代会职权、企务公开为前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职代会的内容,为发展职代会制度注入新的活力;企务公开要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企务公开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相结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向职工公开交底,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务公开要与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大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务公开工作力度,把强化管理、安全条规条例等重大事项向职工公开,得到职工理解和支持,确保强化管理顺利展开;企务公开要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在规范企务公开工作中,要加大对党政干部向职代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三重一大”、评优树先等内容的公开力度,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为和谐企业的创建奠定群众基础。企务公开要与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健全制度,夯实基础,促进民主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一要强化民主管理制度。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新形势下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认真执行已出台的有关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现行的民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分类清理,仔细检查,重新修订,充实完善。当前特别是要结合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实施《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职工代表民主议事制度》、《职工代表视察制度》、《职工代表与领导对话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关于侵犯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企情通报制度》、《企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达标竞赛活动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要以保障职工民利为重点,以约束企业领导行为为特征,以规范化的办事程序和严细实的奖惩办法为保证,形成一套完整的制约机制。二要开展工作调研。探讨民主管理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内容、范围、形式、途径,使民主管理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快车道。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实现规范运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检查考核和目标责任追究制度。三要加强民主管理设施建设。要在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设施建设,使民主管理工作尽快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的法制建设进程,为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证,使企业单位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进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四、提升素质,强化学习,不断增强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

全力提升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是坚持完善和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职工代表整体素质高低是关系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前企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职工代表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群众威信,更要具备较强的参与企业管理能力和基本业务水平;不仅要掌握企业管理的有关知识,还要了解国家、行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要用以上标准组建职工代表这支特殊队伍。首先,要创新职工代表的选举机制,实行公开竞争,让具备参与能力、分析能力、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职工进入职工代表队伍。其次,企业单位和工会组织要给职工代表搭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平台。一是要建立完善职工代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二是建立职工代表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履行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监督职责的能力;三是拓宽职工代表巡视和专题调研活动的途径,创建工作实践大课堂,使职工代表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以实践促学习,以学习保实践,互动互进,提升职工代表的四种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职工代表队伍,进一步推进企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4篇

随着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创新,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泉。随着创业民主管理的不断深化,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有一些新情况产生,所以需要制定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企业工作对民主管理的深化和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

1.1 管理途径

企业管理具有权威性、高效性的特点,而且不可避免的还具有主观武断性和强制性,这就会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而利用企业民主管理,则可以针对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的决策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能够在思想上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使员工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企业的发展一起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企业上下一心在和谐的环境下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1.2 管理主体

作为企业管理者,由于其在权力、金钱、物质和知识上占有优势,所以其承担着企业管理的职责。但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创造,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员工在为企业劳动过程中更希望得到尊重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中以权力和金钱来进行的压制性管理方法则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员工更希望通过民主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然成为民主管理的根本。

1.3 管理形式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其是通过一些制度来约束员工需如何做,更注重于制度的管理,而企业的民主管理则是通过激励和沟通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创造力,将工作更好的完成,所以可以说企业管理是硬管理,而民主管理是软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企业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1.4 管理目的

企业管理是通过制度束缚员工更好的履行职责,更限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而民主管理是通过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的形式,来有效的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1.5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是对设备、资金、原材料等的“硬件”管理,它还包括物质和制度要素。民主管理是对职工的意识、思想行为、精神等“软件”管理,就是现代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

它涵盖企业职工的精神、观念、风格、心理和习惯,比传统的命令、监督、制度更有约束力和凝聚力。

2 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基础

(1)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着力点,推进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保障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权益。以深化企务公开为着重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要使监督机制成为虚设。不断拓宽民主管理领域,发展民主政治,让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真正树立。

(2)强化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企业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开展劳动竞赛,倡导奉献精神,鼓励职工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深入开展提高职工素质教育,着力培养职工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这些是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重要基础。

(3)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一是坚持企业利益与职工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视为企业的最大利益,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职工家庭幸福作为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最重要工作。三是把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作为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的最重要任务。四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把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形式内容

3.1 创新理念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源泉

坚持企业民主管理,应做好创新理解的宣传工作,应认识到理念是认识的提高和升华。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树立新思想,新认识,新观念。如近年来提出的安全文化理念,廉政文化理念等,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凝聚了企业合力,构建了企业和谐气团,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形成了企业上下同心,人心舒畅的良好局面。

3.2 创新形式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手段

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其工作形式进行创新,对其管理领域进行创新,在企业中建立企务公开和集体协商机制,更深入的将民主管理参与决策和监督决策的执行作用发挥出来,有效的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工作中进行不断创。而且在民主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渠道的拓宽,有效的保证职工的各种权益,使职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更深入的进行了解,将职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更好的进行落实,加快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的顺利开展。

3.3 创新机制是民主管理的保障

要完善民主管理参与机制,利用多种方式组织职工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及时向职工通报发展动态和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真实意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为民主监督创造条件。企业重大问题在制定、实施和完成的各个阶段,都要听取和尊重职工群众意见,接受监督,改进工作,杜绝独断专行。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信息反馈机制,保证职工与领导决策层之间,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双向互动。

3.4 创新制度是民主管理的基石

首先推进制度创新,要突出改革人事制度管理,打破岗位、工种、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动态管理制度创新,大胆选拔使用各类人,实行竟岗聘用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既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创新,也是工会在新的用工制度下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创新。其次是推进人才战略,充分利用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抓好人才培养,为职工发挥聪明才智提供良好环境,彻底改变干部终身制的陈旧陋习。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5篇

关键词:工会组织;民主管理;政治建设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职工民主管理活动中,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组织,而且作为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直接参与了民主管理的各项活动,在民主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和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拥护。纵观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历史,其所以能产生、发展和完善,有很多历史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但始终离不开党的领导、行政的支持、工会的运作和职工的拥护[1]。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企业管理,依法行使民力的活动。工会作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是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

企业民主管理的特征是建立在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基础之上的,“第一,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所有者契约的有机组合;第二,企业是团队生产;第三,企业是一个包含内部分工体系的科层组织。”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是职工

依靠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职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虽然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有所改变,但改变不了企业依靠职工的劳动进行生产,更依靠职工的智慧进行创造和开拓。行政领导人需要通过民主管理提升职工自我管理效率,另外,行政领导人要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不断提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识,要让职工充分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职工与企业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是职工的舞台,可以让职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载体

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形式,也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职工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审议通过企业的发展规划,重大方针策略和改革方案,职工代表积极发表意见,共同探讨交流,有助于职工对一些相关制度的理解。另外,在职代会上对公司年度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进行审议,有利于职工对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如工资、福利等问题进行深切关注,依法行使民利,维护切身利益,稳定劳资关系[2]。

二、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一)大力宣传增强民主意识

提升工会民主管理,首先要增强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工会要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民主的精神内涵然后围绕工会组织管理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工作开展的具体工作思路对职工大力宣扬民主增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识做好对职工的动员宣传工作真正使民主管理工作深入职工的内心,职工感受到民主的气息与氛围。、其次树立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职工有主人翁的感受扩大职工对于工会事务的管理权限,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广大职工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形成的民主管理才真正的体现了民主。

(二)依法推进规范民主管理

随着我国民主体制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实施民主政策,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我国的民主体制建设工作。在规范民主管理工作中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促使每一位职工了解到法律法规的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

1.明确思路,认真领会工作的实质精神。在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要深刻领会民主管理工作的精神实质,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从而可以提升各个部门的职能,工会要引导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单位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确保民主管理工作可以深入人心[3]。

2.发扬民主精神,不断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工会要引导职工树立民主意识并且促使职工积极参与到民主管理工作中。

(三)加强监督约束,推行职工民主管理

职工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企业职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监督行政领导、行使民利的活动,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形式。

1、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在决策环节上体现民主精神企业管理的民主化既要求在决策过程中注意发扬民主,引导职工自由发表意见,更要在决策实施前依靠群众,使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定,使所有职工都能加深对决策的理解,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决策的实现。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二要加强调查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三要提高领导艺术,保证决策的创造性。

3、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在监督环节上体现民主作风。一要充分行使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使企业生产经营和每项改革都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运行;二要拓宽民主管理渠道,更好地引导和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监督三要加强工会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加强工会的舆论监督工作[4]。

结论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大中型国有企业逐渐向公司制的公司法人管理结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要求新时期的企业工会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转变。行政管理与职工民主管理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盈利职工增收的前提下,促进两种管理的平衡,协调矛盾,规避工会负效能,创造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姜公杰. 工会民主管理的形式与途径探究[J]. 中国职工教育,2014,06:12.

[2] 施剑锋. 创新工会民主管理 共同营造和谐企业[J]. 人力资源管理,2014,02:127.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6篇

【关键词】煤矿工会;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在民主、公平、平等的原则下开展的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从而实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现代煤矿工会所追求的的一种管理艺术。煤矿工会的职工民主管理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自动的主体精神,并在众多群众参与下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方式。

煤矿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依然是工会组织宣传部门的核心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职工充分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中,从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主要有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工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和平等协商制度。不同类型的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民主管理方式是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监督企业行政行为,并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制度。它是煤矿企业进行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组成的。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法律范围内行驶权利,保障煤矿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煤矿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现代企业职工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将煤矿企业职工的意志和利益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我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是职工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符合我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听取和了解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情况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监督中层以上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决策,及时发觉企业管理层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还可以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对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权和罢免权,保证职工的合法权利。

二、煤矿企业工会民主工作面临的问题

煤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采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煤矿职工可以行使自己的管理权。但是,在煤矿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企业职工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从事煤矿基层工作的职工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对自己的个人权利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企业的管理也缺乏了解,没有不了解民主管理的含义。第二,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员工没有认识到民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煤矿企业内部往往会形成领导“一言堂”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第三,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不规范、不正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不规范,缺乏工作办理章程办法,民主管理工作也缺乏监督,民主管理工作成为了一种形式。

三、开展煤矿工会民主管理工作的建议

提升煤矿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实实在在地落实职工民主政治权利是现代企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做好煤矿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工作可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和促进企业高速发展。针对我国煤矿企业工会民主管理工作的现状,认为我国煤矿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

我国煤矿企业职工的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工会应认真组织职工开展学习十精神,以十精神为指导,推动煤矿企业的科学发展。要贯彻和落实十精神,重点围绕“安全焦煤、百年焦煤、十强焦煤、美丽焦煤”的总体要求,组织职工开展矿井企业科学发展大讲堂活动,从而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

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职工可以积极有效地参与民主管理制度,各级工会应当积极提高职业职工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个员工能够拥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并参与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需要帮助职工树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企业各种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鼓励职工为企业的发展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正规化

为规范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我国煤矿企业阳光工程建设,需要将煤矿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正规化。规范企业的领导机制,明确领导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企业责任考核制度,监督企业管理和决策,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煤矿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为使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很好运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检查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发回各单位,让各单位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形成规范的制度,并保证其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的民主管理。

(三)认清煤矿在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民主管理职能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形成了领导“一言堂”工作习惯,导致民主管理功能受到削弱,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淡薄。而且煤矿职工有一个明显弱点:即文化素质低。职工对企业民主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管理制度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煤矿企业的民主管理缺乏持久性,民主管理成了形式。

煤矿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以党组织为核心,在党的领导下,以工会组织为主体,由行政部门进行配合,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共同进行民主管理。将民主管理工作从实、从细地工作,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及时汲取广大职工的智慧,才能使煤矿企业拥有最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领导评议机制

领导是企业发展的掌舵人,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形成一个良好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机制。煤矿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系统,要抓好煤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需要形成科学的评议领导干部的方式,对于领导人工作的评价,应当注意坚持党管干部、注重工作实效、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正确认识领导的能力特长,充分落实煤矿领导人的最佳选择,强大煤矿企业团队阵容。

结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给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工会的民主工作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维,不断调整民主管理工作方法,落实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同时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健全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秋萍.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工会民主管理[J].企业导报,2009(10)

[2]杨斌.浅谈充分发挥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和优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7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物业企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这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要想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竞争力就要求企业的绩效管理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效能。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绩效管理体制得到长远发展,并形成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员工有企业主人翁意识,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来完成,在工作中,员工自身潜能得到不断开发,越来越肯定自己,工作满意度不断攀升。领导层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的绩效不断改善;使企业与员工不断的在工作中沟通和交流,形成融洽的劳资关系。企业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的机会,促使他们对工作空前的投入。要达到这一切,企业必须通过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绩效管理既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也能开发企业和员工个人的潜能,使企业不断发现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绩效管理问题,使企业的绩效管理达到更高的层次,能更好的使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也能使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物业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笔者所在的企业是集体所有制下镇政府下属的物业企业,由此决定了企业的服务项目,大多都是镇政府下属部门,服务的单位基本上都是上级部门指定。公司的物业服务单位是既定的,服务项目也是既定。公司没有可以任意发挥的余地,公司也没有过多的利润,只能让公司按部就班的生存,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要想求发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物业企业就不能止步于前,只想在镇政府的羽翼下生存,在此种状态下,企业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在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下,通过上级部门的帮助,企业自身的努力,新增了儿童医院项目的物业服务,这个项目纯粹是自负盈亏,这就要求企业的物业服务,与镇政府指定项目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作为集体所有制下的企业,我们不但要服务好服务单位,还要有一定的利润,这样企业才能生存下去。众所周知,集体所有制下企业的服务单位,尤其是指派的物业服务,大家认为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向社会上的那样斤斤计较,只要企业正常服务,收入比正常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要偏低,基本上企业没有什么大的利润,只是略有盈余。为此,在服务好指定单位的服务项目上,企业的服务重点,应是那些自负盈亏的项目。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员工奖金等福利项目才有可能发放。企业的福利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企业,不至于人员流失。

现在的形势下,物业行业是个低利润行业。我们物业企业服务单位上级指派既定,服务项目及服务费用一般也既定,要想利润最大化,我们只有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但是服务质量不能降低。物业企业成本大部分为人员费用,如何降低人员工资就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重中之重,人员工资如何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我们就只有导入精益理念,实现管理现代化,对公司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公司服务单位有8个之多,服务单位服务内容也不近相同,服务单位有大有小,人员配备有多有少,每个项目部配备项目主管,其余皆为一线工作人员。目前公司有绩效管理办法,一月一次绩效考核,部门主管级绩效考核由主管经理负责考核,本人自评;项目部主管由物业部经理及主管经理考核,本人自评;普通职工由所属直属主管考核,本人自评。虽然有绩效评价体系,但是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企业绩效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只是按期报告、考核,没有实际意义

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大的错误,基本都能拿到绩效工资。企业没有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出员工的工作亮点,对职工进行奖惩。为此,企业应该把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目标下放到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身上。企业按月、按季、按年报告和考核,并及时发现漏洞,使绩效评价真正能够服务于企业。企业对管理层人员的考核,考评周期需要半年,因为管理层需要把控企业的发展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长期利益,如果考评周期短,就会急功近利,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部门经理的考评周期需要季度考评是因为部门经理执行的是管理臃纸庀吕吹囊滴瘢只是执行层面,并且部门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起的是桥梁作用,承接的上层为管理层,下层为普通员工,需要各方面配合与沟通。普通员工的考评周期为月评。因为普通员工是执行部门经理分配的工作计划,工作一般为既定,没有大的改变,如有工作漏洞需要随时调整。

二、企业绩效的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标准制定有待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商谈

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应该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应该让所有的员工知道。企业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对员工的考核目标。企业应该把考核目标一级一级分解下去,直至分解到最底层员工。所谓绩效目标,是指员工未来绩效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帮助员工关注那些对于企业更为重要的项目,鼓励员工更好的发挥潜能,为达到目标而做的行动计划准备。而员工个人绩效目标又来源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分解和传承,即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单位。企业的整体目标被转换为每一下级部门的具体目标,即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而个人绩效目标的制订又来自于个人的工作计划,从年度计划到季度计划,最后分解到月度计划。员工有了工作目标,企业才能根据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既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的太低,如果考核目标太高,员工非常努力还完成不了,就会打消员工工作积极性;如果考核目标太低,员工就会人浮于事,不把工作当回事,没有创新意识。最好的办法是企业管理层与员工进行多方商谈,已达到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企业管理层不要做硬性规定,只有考核标准员工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才能起到积极的管理作用。所有员工都完成了考核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三、企业绩效考核不应是企业领导的责任,企业员工也有义务,应积极参与进来

绩效考核管理是主管领导和员工双方的责任,因此必须让员工主动地参与。从绩效考核标准的设定到绩效提高中,主管领导对员工工作内容的制定,以及员工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双方应进行充分的沟通。有些企业常常会认为绩效管理是主管领导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自主性,完全是被动的被评估者。企业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在具体工作中,主管领导制定好考核标准,并强制员工执行这个标准,员工对考核标准不认可,就会有负面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就会带入工作中,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对员工考核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考核标准数据的收集,即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也需要主管领导付出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更需要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企业员工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员工是绩效考核中的被考核人员,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最熟悉,考核标准数据一部分由员工收集,员工对考核的数据就不会质疑,也解放了主管领导的精力与时间。专业人员,主管领导,员工三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说服力会得到三方认可。

四、企业物业服务单位比较多,组织架构设置复杂,主管领导以及办事人员达到资源共享

企业在人员的配置上,如果配置相同的人员,就会造成人员浪费,如果人员配置相对较少,又不能保证完成服务目标,在这种形式下,要保证所有物业服务单位的服务效果,我们就应该把所有人员进行资源共享,每个服务单位配备最基础的人员,公司总部配备专门人员,对有需求的部门进行服务支持。企业的组织架构应尽可能的简单,企业管理层要统抓全局,制定好企业的战略目标,做好工作计划,有改变及时调整;主管领导应对自己主管部门情况、工作内容和人员情况尽可能熟悉。

五、企业绩效目标未及时进行评价,绩效考核评价未及时反馈到员工本人

公司领导主要职责在于对员工的业绩作出及时的评估和反馈。绩效评价既要及时,又要适度。企业员工的业绩评价主要由上一级直接领导负责,因为上一级直接领导对其下属员工最了解,知道他们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也最能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上级领导的评价要直接反馈给员工本人,这样有助于员工对工作进行改进。如果员工对评价结果不认可,也要给员工申辩的机会。这种反馈不应只是自上而下,也要有自下而上。因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员工的绩效考核主管领导有时因为工作原因,不按时限评价,造成考评没有及时进行,导致考核评价未能及时反馈到员工。绩效考核主管领导不管任何原因,都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评价,员工收到评价结果后,才能对工作中的疏漏进行弥补。也有可能员工对考核评价不认可,员工也要及时与主管领导进行沟通,消除双方的不和谐见解,才能使绩效考核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六、企业绩效管理考核与薪酬挂钩目标不明确,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流于形式

企业要想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薪酬挂钩,就必须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可靠。既然企业将绩效与员工薪酬联系起来,绩效评估就变成企业领导与员工双方都共同关注的敏感话题。员工对待绩效评估结果也会格外关注。如果绩效评估的结果不能得到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共同认可,就会引起企业领导与员工的争议。企业因此做出的与薪酬有关的决策就会带来对公司不利的一面。绩效管理应该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用考核评价的结果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企业及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评,有奖有惩,才能更大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七、企业的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工作调动和职位升降没有挂钩

既然企业实行了绩效管理,就应该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得出的结论,绩效考核能够提供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以及业务知识能力,那么企业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因为这些都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企业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还停留在员工进入公司没有任何变动,干好干坏差别不大,这样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只有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工资和职位升降挂钩,员工才会有主人翁精神,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员工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主管领导应该对员工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或者有领导才能,要给员工提供晋升的空间。企业应该发现员工的优点,安排工作时应扬长避短,给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核实的安排,使每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最佳实力。企业绩效考核员工不适合本岗位工作,应该给员工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不应该只是辞退一条路。

八、企业没有形成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企业的战略目标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进行调整。企业要建立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在企业的所有制度中是非常重要的,绩效管理系统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的精神支柱。企业的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制度,还很欠缺,企业领导的主观性比较大,不是制度管理企业,很多时候企业领导凌驾于制度之上。企业领导管理企业很随意,没严格按照制度实行。企业应该建立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专业技能,奖惩分明,让员工建立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海良,訾永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3).

[2]李刚,王亚楠.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15).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第8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人学理念 人本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还并不成熟,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想要进一步探究企业的人本管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本文主要探究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人学理念以及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1、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人本就是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人的重要意义。企业的人本管理就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企业内部职工的各种需求,尊重每个人的地位,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更多的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重点在于实现自我管理,强调职工自身的创造力。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2、人本管理自身具有的特点

人本管理注重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自我的管理,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前提,把企业内部的发展目标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人本管理具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管理以人为本

企业组织主要从事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首先了解人的本质,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人本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目标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2)关注人的各种需求

了解一个企业内部是否实现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企业的领导层能否注重职工的自身需求。注重企业内部职工的自身需求,实现职工的自由发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思维模式,时刻关注企业职工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向。

(3)尊重职工间存在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人与人并不相同,企业内部职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尊重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需要尊重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异。人本管理在实现尊重职工差异的前提下,推动不同岗位职工的全面自由发展。所谓的职工自由发展并不是任由职工随便发展变化,而是在遵循人本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下,进行有组织有目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企业职工自身能力的发展。

(4)职工亲身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发生变化,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企业职工的思想上,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的所有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本管理并不是没有任何制度的让职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是增加职工对内部管理的参与度。

(5)导向管理

由于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注重所有职工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谓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是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控制作为管理的辅助方式。实现企业内部人本管理已经完成了职工间的自主管理,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了适当的分工,因此,这种人本管理并没有与以往企业管理一样进行较强的控制。充分利用人本管理具有的重要导向作用,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价值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

二、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来源于人们思想的演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推动了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逐渐改变了以往以物作为管理中心的核心理论,而是注重以人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企业管理思想重要的转变过程。现代的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管理因素,受到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与现代管理模式相互结合。因此,我国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转化过程中并不需要完全放弃传统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而是将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的重要统治思想足以证明,古代的统治管理就开始注重人本的思想。不能实现以民治国那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统治,国家也会出现严重的动乱,发展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样应该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人本思想,只有注重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将人本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思想中,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三、对企业人本管理的深入探讨

1、人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早在1949年就基本形成了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但是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影响,因此,人本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较大的进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本管理的思想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需求,我国逐渐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支持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和发展,从此以后,随着企业的实践,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逐渐走向成熟。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了更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但是,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企业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能够进一步完善。

2、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内部对于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人本管理需要真正实现企业以职工为本,目前大部分企业虽然借鉴了人本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并没有完全融入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而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确定企业管理借鉴人本管理的范围。由此可见,我国人本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改进。另一方面,在企业运用职工方面忽视了职工的个人道德,大部分企业在聘用职工时都单纯地选择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职工,从而忽视了对职工个人素质以及道德的考核,这必将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和谐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企业内部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济体制也逐渐改变,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也需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本管理的思想,人本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想要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离不开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人本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全方位的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减少企业成本的支出。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最终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企业发展主要是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强调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拼的实际是企业内部职工的综合实力。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机械生产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实现现代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职工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3、有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不断的创新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改变企业内部的生产模式,淘汰技术落后并且效率较低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企业内部职工的最大价值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高的要求职工具有专业的素质,并且,企业职工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人本管理的思想也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思想。通过对现代企业的具体分析得知,只有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了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了企业进步的重要标准,企业内部施行人本管理的理念,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职工思想的革新,推动企业职工思想的进步。

2、建设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职工重要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职工形成更高的价值观念,遵守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企业需要利用内部的文化内涵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企业内部的文化。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实现人员管理发展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人本思想注重的是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职工才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不断的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积极推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才能发挥职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革新,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具体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企业管理需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为企业职工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在企业的管理中,将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最为基础内容,使职工突破传统管理制度的限制,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结合人本管理的理念对企业管理的研究,探究人本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以人为本,将企业职工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梦妤: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D].浙江工商大学,2012.

[2] 王秀丽: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电子制作,2013(21).

[3] 张晋龙: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甘肃科技,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