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5 18:12:46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 合作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适应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学到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合作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以及适应社会职业生活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其探究能力,已达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历练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重要性及原则,并指出几点具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措施,希望可以提供借鉴参考。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探究,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大的适用性和契合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一直以来,学生们普遍认为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较大,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都处在较低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物理习题的讲解,课堂氛围得不到较好的调动,因此学生们就普遍缺乏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探究没有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相应的物理探究实践,极大地抑制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因此对物理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去,可以有效构建实验探究性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和探讨,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学的实践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原则,尽力革除以往应试教育遗留的种种弊端和不足,秉承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步改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采取一定措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坚持课堂体验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将实验探究性的学习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坚持课堂合作性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和实验研究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并通过经验交流,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物理教师依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对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后提出针对性策略,全面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落实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细节工作。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理论知识时应注意变换和尝试新的讲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直接建立实验室课堂,同时教授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的具体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应该主动意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养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逐步锻炼手动操作实践能力,加强与同班同学的实践经验交流和实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精神,不寻找科学分析的方法,促进科学精神的养成。学生在课后要学会将物理课的理论与实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通过互联网不断拓宽物理理论及实践操作的知识面,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学习。

3.课堂探究过程中的交流反馈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进行物理教学的经验体会交流和探究学习的教与学成果的反馈。学生如有不同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成果给予适当的知识点补充,或是实验操作技术优化指导。

4.教学质量评估

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列入物理考试的项目,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占较大比重,以此种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群.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04-01.

[2]明秀坤.探究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2012-05-01.

[3]黄文.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2014,(01):40.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2篇

1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中衍生而出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熟练程度,提升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研究、发现”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探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教学气氛往往比较沉闷,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研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的探索结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导学案的讨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课堂探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与能力。但是,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研究课堂教学内容,让问题更具层次性和目的性。另外,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立,也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参考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导学案,其次,将学生通过科学的分组方式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加深讨论,并且确保学生的讨论一直处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保证课堂探究效果。

2.2课堂展示,强化探究结果

完成课堂探究后,教师需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们将自身的探究结果展示出来。课堂探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导学案的内容,而课堂展示则是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效果的罗列,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手段。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黑板上。通过课堂展示,不但能够让教师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况,还能给学生成就感和动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认真投入,致力于寻找正确答案。此外,课堂展示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组织能力与归纳能力的有效方式。很多时候,学生完成探究后,虽然能够了解问题的答案,但是要将其表达出来却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有所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将会更加精炼、简洁。

例如:在人教版《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堂探究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展示结果可以包括自身探究答案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小组探究学习情况。

2.3课堂点评,组织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

课堂点评是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课堂点评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改正。课堂点评是学生完成课堂探究与课堂展示后的重要步骤。通过点评的过程,不但能够吸取其他小组优点,还能通过其他小组展现出来的不足,警醒自身,以防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探究和课堂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组的答案,邀请其他小组来进行点评。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发现学生优点后,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当然,如果学生存在明显的错误,也需要及时委婉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探究性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教师要事先准备10个苹果,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试问学生“现在讲台上摆放着10个苹果,如果一个人买去4个,那么还剩下几个呢?”再问:“如果现在讲台上摆放着7个苹果,要是一位同学再放上去3个,那么讲台上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这两个问题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提高本堂课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自主探究教学空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

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并不是教师一直进行知识讲解,而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强化记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看法与知识点相悖时,教师也尽量避免立即驳回,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将“16、6、5、4”这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这组数之间填上适当的符号。当问题提出时,要求所有学生按照6个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其中,一些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是15=6+5+4,另一些小组讨论的结果是15-6=5+4,甚至还有一些小组别出心裁得出15>6>5>4。由于所有学生通过讨论填写出不同的符号,得出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虽然与该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才能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进行交流讨论,这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实际生活中关于克、千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哪些适合用克来表示,哪些适合用千克来表示”。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注重探究品质培养,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1.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探究性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便需要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怀疑时,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从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较为薄弱,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语文探究课堂教学的理念

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呢?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本质核心去探寻它的内在规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

三、语文课堂探究教学的对策

1.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性

语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求教师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

2.科学理论是指导的灵魂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探究性学习理论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语文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课文、探究课文内涵,所以在引导学生探究各种现象的时候,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能力,还要注意避免过分看重理论而让理论成为探究问题的枷锁。

3.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

没有好的思维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取得突破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是表现人们思想的一门学科,如果知识储备不足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练度,对探究课堂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知识的积累,积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让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探究式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本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教和给,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教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

1.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就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2.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计划,加强学法指导;

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

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

学案(或“导学案”)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

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

二、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不同地区学校硬件、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三、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

四、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6篇

(宜宾翠屏外国语学校 刘道修)

     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那渴望实践探索的心田;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性学习的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学生实践的引路人,是课堂的组织者、探索的参与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往我总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演,如今已由“演员”变成了“导演”,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把他们当做知识的探索者,而我则变成了学生求知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例如,在学习《人的身体》一章,介绍人体外形的各部分名称这一课时,由我当“导演”,学生当“主演”,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用生物科学的语言,用中文和英语在讲台上表演并说出名称。像眼、耳、鼻、手、脸、胳膊、脚等名称学生在英语中学过,但有些如踝、臀、膝、腋等部位没有学过,则要求学生查英语字典,分工合作,并写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待到表演时,各班都有尚佳表现。如有的小组就演成木偶剧说名称,有的根据各部位的功能编成三句半说出名称。通过教师的“导之有方”来实现学生的“学之得法”,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这样做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那种重知识和记忆、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代之以一种主动探索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我的课堂教学转变源于探究性学习,那么我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因为探究性学习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的教学内容已打破了课本这个狭小的范围,我正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例如《生殖和发育》一章,增加了人口问题讲座和青春期心理,通过学生探索我国人口变化规律并作出图象,结合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使学生懂得了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长大之后,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结合生理卫生教材,怎样去优生优育。探究性学习已为我们打开了社会这扇窗,为我们跳出课本,联系现实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求知过程和实践的体验。细细一想,我们的单科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过去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突出。现在,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导致结果的过程,树立充分探索知识发生过程的新观念。如猪心脏的结构与血液流动的方向的探索,通过观察鱼尾鳍的血液循环,学生提出用灌水的方法寻找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这种用分割和补体的思想方法加以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将作为思维结果的教材内容通过充实、重组等办法处理成思维过程的材料,让学生在对结果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悟获取知识的科学历程。

    随着探索性学习的步步深入,全面展开,我终于揭开了她的红盖头!她的世界好精彩。首先,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世界,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使我体会到,没有差生,只有迟到的学生。其次,探究性学习为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启发我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自然渗透到了我的教学中。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气息浓厚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增加,教师的爱付出,但期望效应更大了。真是对学生撒下爱的阳光,能加速地球的转动。第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没有模式的开放性的教学,他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信息来源广泛,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走向社会,和学生一起成长。第五,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现,横向比较,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纵向比较,学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同时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对教师也有促进作用。第六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合作的精神,让我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但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当今课堂教学和探究性学习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课堂教学应该注入探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把探究性学习的“特质魅力”始终贯穿于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探究;思考;实践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分强调掌握和记忆已有的知识,很少引导学生发掘和运用知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应注入“探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

一、有效探究的实施策略

1.给学生轻松的环境。探究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营造了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轻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精心预设课堂探究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形式,时间,为学生提出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探究的内容,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探究性、发散性和矛盾性,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课堂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问题设置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探究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新课标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都会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探究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学生又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在探究中进行合作学习。

二、开展有效探究的建议

1.合作讨论应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合作讨论”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课堂教学的一切形式都应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有些教师不管什么内容都要以合作讨论为方式进行,不注重合作的实效性,这是不可取的。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可以解决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个很好途径,如果这时仍然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将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享受快乐的权利。因此,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内容就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探究,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学生的“合作讨论”应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第8篇

目标定位 环节优化 问题设置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科学课程中活动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主要方式,正因为此,探究活动成为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课堂关注的重中之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往往还是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只要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都探究或是探究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展开,时间紧张,最后草草结束,结果是内容泛化,目标和重点不突出;另一种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探究的本性有意无意的被忽略,如教师演示代替学生实验,讲解或媒体代替操作等使教学目标虚化,形式化,这都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那么科学课堂上怎样激活探究活动,避免上述种种问题的再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需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角度审视科学课堂的探究设计及实施。

一、正确定位探究活动目标

目标明确,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落实了目标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怎样定位探究活动目标?需要认识知识的分类,认知心理学又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怎么用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为什么的知识”,它是关于如何思考以及思维方法的知识,一旦掌握,能自觉地、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它就会转化成能力。我们在解决“是什么的知识”时,要渗透“怎么用的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的学习思想、过程和方法。《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让我们认识到探究活动不是一个机械的流程,而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的有机活动。

1.以知识为载体

“是什么的知识”是探究知识的载体或生长点,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来体验实现“怎么用的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效探究活动是有具体目标、探究过程、方法落实的,它不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和对问题结果的直接追求。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光的路径难以观察到,你或你的老师做着这个实验时,是怎样将光路显示出来的?在研究磁铁周围的磁场时,你的老师又是利用什么显示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的?这种问题会引起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目标的反思,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不能只是注重探究的结果,还要细化探究的过程,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成功的自豪,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思维过程上目标实现。

2.以预设生成为推进

有效教学所追求是具体教学情境下预设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达成和有效生成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充分预设是留足生成空间的前提,充分预设不是教学流程,不是按部就班。充分预设是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教师要做好怎样的知识准备,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及规律。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面对已呈现的器材产生强烈的欲望,“爱不释手”,教师的要求、操作的规则全不管不顾或注意力分散,很多做法先将器材放在讲桌下,学生假装不知道,教师既要组织课堂,又要陈述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不够集中,事倍功半,而很多探究的对象是无法隐藏的。既然我们已经预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何不顺着学生的意识帮助他们满足这样的好奇心呢?

3.以双层差异为关注

科学探究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推理假设、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科学方法及能力。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求有所侧重。若求面面俱到,体现不了重点,时间仓促,容易出现形式化课堂,学生探究的目的就得不到落实。

一是关注差异的活动目标。在探究学习的初期,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需要落实探究的每一个步骤,随着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放手,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必要的探究环节。如导体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的依据不足,可能“瞎猜”造成探究问题过于发散,教师可以提供粗细、材料不同的导线引导猜想,留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显而易见的答案或学生急于表现,就没有小组讨论的必要。实现时间的充分利用,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是关注差异的学生。课堂上教师会关注很多学生,可经常还是有个别被忽略,他们动手操作少,思考表达少,这部分学生成为探究的观察者,最后发展成旁观者,如此发展对这些学生来说探究是低效的。还有探究合作小组的随意性,学生差异关注不够,合作有效性体现弱。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组织探究合作小组时要考虑学习主体的差异,遵循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必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样教师通过探究的整体指导,可以注重全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实现指导的高效性。

二、优化探究活动环节

实现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探究活动。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不是指对探究的泛化、神化和形式化,不是把聚焦问题自然发生、逻辑推进的思考活动变成了聚焦“步骤”、“程序”、“环节”的“探究八股”,与科学的探究本质意义背道而驰。

1.指令清晰,提高有效时间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完成事先设计好的众多教学任务,不断变换着教学环节,教师不断下达指令,可是课堂指令模糊不清,让学生无所适从。明晰的课堂指令,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能高效地指挥学生的行动,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会提高课堂效益,会让学生学得更有信心,进一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精改方案,倡导高效实验

有些实验现象我们能够预见,但是实验的现象的出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缩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探究效率,需要优化实验方案设计。

在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活动中很多是采用将液体滴在玻璃片对照操作,由于这个教学活动是在冬季,温度低,液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蒸发完。另一种设计是用手心代替玻璃片,两只手上同时各滴上一滴清水后,其中一只手紧握后再伸开,这只手上的水的表面积就增大了许多,由于两只手的温度都比较高,面积大的很快就蒸发完了。学生很快得到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学生体会深刻,落实了目标,节约了时间,实现高效的探究。

3.充分、合理、高效利用教学资源

一切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条件都是教学资源,包括错误的实验和观点,也包括教师和学生本人。作为以探究为主的科学这门学科,既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又要合理利用为探究服务,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本质意义。如科技的发展,媒体已经进入了很多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但我们要合理利用,不能以媒体代替操作,学生是探究的参与者,必须参与其中才能落实学生的探究能力。忽视教学资源和错误的使用教学资源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探究都是顺利的,不成功的实验,错误的观点我们不能忽视,要充分重视,这些资源正暗示我们可能走进了某些误区,也许是新的发现,如果尽信书本结论,那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将失去意义,又如何推进科学的发展呢?我们应积极寻找办法加以解决,正是这样的意外,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质疑的探究品质,实现探究的高层次目标。

三、精心设置探究活动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具有启发性,开放性,难度适当,足以引起学生强烈的解决欲望,能够建立已有认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尽量避免“是不是”和“对不对”之类没有思考性的形式化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和启发性等,问题的价值越高,学生的求知欲越强,教学的过程就在满足学生的需求中有效落实目标。

1.问题情景的设置

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感兴趣、想研究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是有差异的,而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反应出这样的差异,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和方向,进一步明确探究的目的、方法和过程,根据学生的问题层次确定探究层次和顺序,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利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有利于开展有效探究。

2.问题拓展的设置

我们的已知犹如一个圆,已知的越多,圆就越大,与外界的未知的领域联系的就越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解决学生的所有疑问。学生之间有差异,问题的起点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课堂上要对学生众多的问题有所取舍,及时确定什么适合课堂上解决,有利于即时发展全班学生――追求共性提高:什么适合课后解决,以发展其个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一个探究的结束绝不是问题的彻底解决。教师可以精心设置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

3.问题引导的设置

所谓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监控又能进一步丰富已有的元认知知识。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从而使认知活动顺利、有效完成。

与学生谈元认知也许有些抽象,具体可以以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检测。课堂上进行总结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进行引导沟通,记录反馈。

我满足吗?我实现自我了吗?我是依赖于什么知识解决问题的?这个知识与我原本的认识有何不同?我是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

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效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依据师生在互动中反馈,在反思中深化,提高课堂决策,不断优化探究设计,有效组织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过程的平台,顺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真正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梅,李远蓉.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10.

[2]刘桂秋.论教师与民主课堂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