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内外论文

课堂内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9 12:18:08

课堂内外论文

课堂内外论文第1篇

【关 键 词】英语课堂 沉默 现状分析

一、引言

Long的“互动假设”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师生间的“双向交际”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习得目标语的重要渠道。因此,互动是课堂的关键[1]。当这样的“双向交际”在课堂中不能流畅的开展,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用沉默的方式拒绝参与课堂互动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现状,本文对过去10年(2002年-2012年)发表在各类期刊中和硕博论文集中的相关研究论文作了统计分析,希望能为英语教师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教育文献法。内容分析法以预先设定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统计和归类。教育文献法则是是对教育文献进行查询、分析、整理。笔者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辅以文献研究,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真实全面。

CNKI数据库是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图书馆资源中排名最高文献检索资源,该库收录了国内近1000多种期刊的电子稿。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根据“沉默+课堂”、“沉寂+课堂”以及“互动+英语课堂”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第二次选择,最后确定92篇文章作为本研究内容的分析样本。样本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过去十年课堂沉默研究论文情况(N=92)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通过对所统计论文进行分析归纳,笔者期望解决如下问题:(1)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的基本情况;(2)研究者在研究沉默现象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特征;(3)沉默现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基本情况

从2002年到2011九年间,英语课堂沉默研究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从2011年至今,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前五年(2003年-2007年)课堂沉默的相关研究比例为5.4%,后五年(2008年-2012年)占了94.5%,并且在2011年此类研究达到峰值。

十年间,课堂沉默研究的起伏是跟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紧密联系的。自2002年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之时,英语课堂已经形成“老师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沉默”现象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因此,2003年之后的五年内,鲜有讨论课堂沉默的文章出现。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发展到后来的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师开始意识到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才是英语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2008年以来,沉默研究的大量涌现说明大部分教师开始转变观念,思考课堂沉默的本质和内涵。

(二)研究方法分布情况

目前,对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很多,笔者试图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7]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定量的方法又分为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具体情况见表2。由统计数据可知,课堂沉默的研究中定量研究占大多数(71.7%),定性研究只占28.3%。此外,研究者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48%)、案例访谈(32%)和课堂观察(23%)等描述性方法,实验方法则很少被应用。

所谓基于课堂沉默的定性研究是指联系语言学领域的分支学科,通过分支学科的相关内容,内省得出课堂沉默的本质。研究者运用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Long的“互动假设”、Swain的“输出假设”、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关联理论,“自尊”等,探讨了互动型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策略、提高学生自尊的重要策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表2:研究方法分布情况

(三)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沉默本质和应对策略,笔者将就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总体上更加重视课堂沉默的原因和对策

笔者将92篇论文样本的关键词进行汇总和分类,发现排在第一是“沉默”、“课堂沉默”,其次是“影响因素”、“成因”等,然后是“教学建议”、“策略”等。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课堂沉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引起课堂沉默的因素和改善课堂沉默的方法。

此外,笔者在通读了论文样本后发现,研究者还多角度多学科地探讨了沉默的定义和分类,例如,“总结了‘沉默’的理论阐释和表现形式;结合‘面子模式’和‘关联理论’来解释汉语成人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提出‘沉默’表现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

(2)研究视角多样

语言和沉默共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研究者从多角度、跨学科地对“沉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体情况看表3。在语言学领域中,沉默被视为言语之间的“界限标记”;在跨文化领域中,沉默往往与弱势相联系;在二语习得中,沉默被视为学生故意忽视教学要求。基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视角几乎涵盖了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英语教育理论(任务教学法、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等)、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心理学、话语策略等。同时,研究者还从课堂组成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课堂沉默中的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堂组织因素。

表3:研究视角分布情况

(3)研究对象多样,但侧重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沉默研究

表4: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由表4可知,课堂沉默的研究对象包括了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初/高中、大学)和一些特殊团体(农村/成人学生)。课堂沉默研究对象的多样从侧面反映了各级教师在外语教育理念中的改进。同时,数据表明普通大学比例是65.1%;高职高专是14.1%,独立学院为2.1%,这三类都属于高等教育阶段,那么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就达到了4/5。这是否说明高等教育阶段沉默现象更加严重?还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沉默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现状?或者是因为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属于高等阶段,采用该阶段的样本更便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等教育阶段成为沉默研究的重点仍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四、建议

课堂沉默现象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研究成果将对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国内英语课堂沉默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由前面对研究内容的总结看出,课堂沉默的应对策略相应出现,如设计任务型口语教学活动、改善提问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然而,这些应对措施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教学中,还有哪些模式可以预防课堂沉默?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提问策略?如何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大学阶段?因此,将课堂沉默应对策略系统化和具体化、用实证的方法验证其有效性和可推广性可能会成为未来课堂沉默研究的方向。

其次,在本文的论文样本中,没有任何研究将网络多媒体和课堂沉默相联系。网络多媒体环境向学习者提供多维化信息,虚拟自然环境,拥有双向或多项交流的互动功能,是外语学习的理想环境。将网络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沉默预防和激活策略中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消除课堂沉默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个应该关注的领域。

五、结论

通过资料检索、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并结合定性描述及定量数据,本文对所统计论文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总结:(1)沉默研究基本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至今,关注程度有所下降;(2)研究方法以实证性研究为主;(3)研究内容更多关注原因和对策,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多样,但侧重于高等教育阶段。此外,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将课堂沉默应对策略系统化和具体化;(2)将信息技术和网络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沉默预防和激活策略中。本文只述评了部分相关研究,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能在此方面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地预防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参考文献:[1]Tsui,A.B.M.Reticence and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K.M.Bailey and D.Nunan (eds.), 1996.

[2]程东元,沈彩芬.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08(03).

[3]李黎.基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10.

[4]李侦,钟平.互动型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8).

[5]刘静,牟小梅.汉语成人学习者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6]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2005.

[7]刘润清.谈谈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刘向前.论课堂沉默[J].曲阜师范大学,2005.

课堂内外论文第2篇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课堂内外论文第3篇

关键词:转动课堂;师生互动;翻转课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87-02

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这是一个新问题[1]。渤海大学校长杨延东教授率先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适用型人才[2],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转动课堂”[3]。杨延东教授认为,适用型人才就是品行优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具有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素质和能力,始终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2]。适用型人才能够保持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岗位发展同步,不但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而且能适应岗位变化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1]。“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于2015年3月起在渤海大学大规模实施了,效果良好,颇受学生欢迎。

一、转动课堂的内涵

“转动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是指转型、转法、转体。转型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到新的改革模式上来。转法是指由课上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上来。转体是指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动”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

转动课堂是围绕精讲、互动和练习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三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精讲是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最重要、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与讲解。精讲的主要特点是授课内容精、讲授精、用时精,三者缺一不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转动课堂”的精讲时间规定为不多于课堂教学时长的60%。课堂上实行的精讲、互动、练习三者的时间顺序、时间长短可以微调整,形式可以多样,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吸收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转动课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转变教学理念。转动课堂促使高校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渐近内化知识,以学评学”,让学生先进行知识学习,根据学习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的具体实施,解析易混点,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练习、课外学习等过程,促进学生渐近式深度内化知识,采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精细化表现情况评价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具个性化。转动课堂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

2.创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转动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知识的深度渐进式内化,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因此,转动课堂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在组织课堂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上,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深度内化,并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转动课堂通过互动学习和过程考核,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聚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包括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新型经济管理人才[4])的培养质量。

三、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在教学中,它仍保留了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但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将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在指导与讨论中练习、问答和讨论以巩固知识,它是一种传统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5,6]。转动课堂与翻转课堂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但转动课堂比翻转课堂更加优化教学过程,主要区别如下。

1.翻转课堂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预习。而转动课堂信息传递过程由课内精讲和课外预习两个部分组成。

2.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在课堂内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时数等于课程的计划教学时数。转动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将传统课堂划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如,课内教学时数等于课程教学时数的60%,课外教学时数等于课程教学时数的40%。因此,转动课堂的知识内化是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中进行。

3.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而转动课堂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完全的颠倒,而是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练习方式、考核方式都进行了可操作性改进,因此可以说转动课堂既具有翻转课堂的优点,也继承了传统课堂知识点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4.翻转课堂注重的是课堂的教学顺序、教学策略的变化,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组织与实践方式。转动课堂注重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思想,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动课堂理清了大学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所对应的是教学观念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采用全程动态精细化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课堂、课外师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采取全程动态精细化考核评价机制。如,某个学生缺勤,可以用一个创新作品来弥补,使学生始终有机会多学多做。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奖励3分,主动回答问题奖励3分,等等,具体课程考核机制在此不作说明。中职学生上课的表现总让一些教师头疼,但在创新设计作品展示的课外互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准备相当充分。每名学生答辩时,其他学生积极提问,有的竟然问出10多个问题,有的竟要站在讲台上与答辩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琳,冉清文.培养适用型人才:一个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的思考与践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4-107.

[2]杨延东.我的大学观[M].沈阳: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

[3]林琳,杨延东.转动课堂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97-101.

[4]杨延东,杨道宇.“五位一体”的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观――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功能创新[J].教育探索,2015,(6):1-10.

课堂内外论文第4篇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研究 应用前景

1“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概述

近十年来,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2015年,文教授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该理论体系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POA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主要指“三个学说”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假设;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文教授强调指出,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需要教师“适当地发挥中介作用”。POA理论体系具有几个方面的亮点值得业内同仁的借鉴:一是“产出导向法”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二是“产出”(production)和“输出”(output)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强调产出的过程(producing)还强调产出的结果(product),包括说、写、口译和笔译,而后者仅指说和写;三是POA首次提出“学习中心说”,强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挑战的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产出导向法”研究概述

POA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三个学说”、“三个假设”和“三个阶段”,分别说明了中高级外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支撑和实现方式。具体地说,前者是后两者的指导思想,中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后者则是前两者的实现方式。一年多以来,国内关于POA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文(2016)研究POA教学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指出POA教学理念和体验式教学理念具有“共性”,通过将体验式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顾琪璋(2016)研究POA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的提升,指出POA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目前,POA理论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张文娟2015,欧阳娟2016,扈玉婷2016,李军2016),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涉及到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分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基础教学。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蒋芳等(2016)将POA理论体系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原则和路径;笔者认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3“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前景

POA理论体系的目标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有效学习的发生。虽然POA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但是此法中的理论体系并不排除其他外语学习者和广大中初级外语教学工作者。首先,各层次外语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外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宏观来讲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微观上讲是教会学生用外语做事。根据POA理论体系中的“学用一体说”,无论学生外语水平高还是低,都应该能用所学外语做事,其差别仅在于做事的复杂程度;其次,无论哪一层次的外语教学都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文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且讲究效率的教育形式。”POA理论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充分论证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应该成为各层次外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第三,各层次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都是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服务的。POA理论体系中的外语课堂教学流程充分论证了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方式,也阐明了教师作为“中介”的具体作用。POA理论体系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层级水平、教学目标以及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49.

[2] 罗文.“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6(11):103.

[3] 顾琪璋.“产出导向法”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提升研究[J].教育评论,2016(6):139.

[4]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10.

[5] 欧阳娟.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0.

课堂内外论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录像 外语课堂 教师 教学质量 教学能力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56-02

课堂实录是对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摄录,在录像中教师教学的话语和形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教学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情况等都会被录影设备完整记录。通过主讲教师本人和同行对视频回看,有利于教师对自我授课情况进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通过学科带头人、督导、同行的点评,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本人教态是否自然、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和学生是否真正融入课堂等情况。这也为进一步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正向作用,因为同行之间互看、互听、互评活动可以在教师间起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本文拟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微格教室课堂录像项目为例,探讨外语课堂实录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作用。

一、微格教室课堂录像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在2015年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微格教室课堂录像项目为实例,以36人次的东盟语种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上、下半年两次的录像数据进行前后比对研究。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共有专职东盟语种青年教师27人,本年度共有36人次的主讲教师参与到微格教室课堂实录教学能力提升训练中。

从表1可知,上半年的微格教室课堂实录以全面铺开的形式开展,每位青年教师都必须准备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参与录像。在下半年的安排中,改变第一轮以教师个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式,改为团队教学设计。学院选定主讲教师后,由教师寻找平行课程或相近课程教师,组成2-3人的课程设计团队。经过主讲教师初步设计后,与团队教师讨论教学方案并模拟授课,最后完成微格教室课堂实录的能力提升训练任务。

二、微格教室课堂录像项目考查下教师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在课堂录像教学质量监控中考查的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板书和多媒体使用技能、结束技能。通过考查教师上述技能,可以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学基本功存在欠缺。具体如下:

第一,对导入和结尾不够重视。导入过程没有引发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没有讲解新、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结束时没有做出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回顾和进行课堂总结。

第二,课堂外语使用率不高。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由于考虑到学生外语能力程度较低以及教师本身外语能力较弱等因素,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没有达到外语教学目的。

第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教师整节课程直接讲解PPT,大部分老师在讲解重、难点时,没能结合板书教学,部分学生有疑问的新词汇没有写出。PPT版面字体过多或过于密集,背景花哨导致版面不整洁。教师选取视频质量不高、视频内容选择不合理等。

第四,教师授课发音、肢体语言、教室站位不合理。教师未注重自己的发音和音质,声音过小、过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全程拿书,对着书进行讲解,不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互动和交流。在上课过程中多次出现摸头发、抓脸、手插口袋的情况。教师未能注意在教室中的站位和移动,学生上讲台进行语言实践时,教师站位过偏。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具体如下:

第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课堂把控力不足。部分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少,外语实践训练环节不足,出现提前授课结束的情况。教师对设计的提问或讨论环节把控不足,设计的内容讲授不完,导致整个教学环节不完整。提出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便给出答案。第二,缺乏外语教学实践环节。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导致课堂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学生对话或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点评。

第三,外语教学实践环节设计脱离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外语练习和展示环节,学生在表演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表演中外语使用过少、表演过重,导致虽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偏离了外语训练的教学目的。

三、微格教室课堂录像项目实施后的教学改进情况

总体来说,通过总结上半年教学情况和在下半年采用团队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在外语使用比例、声音、教态、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一)注重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取专业语言知识的同时,在听、说上得到持续的语言刺激,培养外语思维,最终提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下半年授课的11位老师均能根据学生年级、语言能力、课程内容的差异,尽量使用外语教学,进行外语讲解。更注意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并鼓励学生使用外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加强教师教学实践环节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质量。对于外语专业课程来说,外语问答、对话、朗读、背诵、演讲、讨论等都是能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在课堂实录中出现学生表演或展示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表演痕迹过重的问题,将课堂实践环节常态化,真正地将实践教学设计融入日常教学中。

越南语教师在讲授视听说课程时,将课本中口语对话场景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内容结合,将常用词汇融入教学内容中,并布置学生在校园内拍摄相关口语对话视频,课堂内进行播放、讲解和点评。泰语教师在讲授泰国礼仪时,以提问、对比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播放传统泰国礼仪短篇视频让学生模仿动作和应使用的语言,完成教学内容。东南亚文化课时,教师请学生上讲台,针对课程内容,学生使用预先准备好PPT进行讲解,台下学生对主讲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增加音频、动态flash、视频和微课等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下半年微格教室课堂实录中,教师都能使用板书与PPT相结合进行授课。大多数老师都在PPT制作时加入音频、动态flash、视频等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其中泰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插入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讲授泰语偶低辅音书写特点与高辅音书写方式的对比,课后学生也可以继续反复观看微课,对这一重点进行复习,这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将微课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首次尝试。

(四)加大教学反思力度,注重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自我总结和互评总结“双总结”的形式,从教学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结尾技能等方面,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学生反馈上看,在微格教室进行课堂实录所讲授课程,相对日常课程更显完整,课堂气氛更活跃,学习效果更佳。

四、结论与建议

由上文对比分析可知,教学录像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通过课堂视频的回看和分析,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让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深刻的教学反思。教师们应保持一种学习提高的态度看待录像中的自己,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提升外语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结合上述分析,还需从如下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一)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定位,提升教学目标意识。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师针对个人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提出和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使教学改革目标更明确,在课堂中积极运用高效的综合教学方法传授知识。

(二)完善听、评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基本能力。在校督导办、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的规范化管理下,结合教学巡查、随机听课、同行互听等方式,继续推进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录像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对有问题的教师进行导师制精准提高。更多地组织教学能力提升讨论交流会,在交流中分享和吸取经验,并进一步推进教师自主提升继续学习能力,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国内外优秀示范课程,取其精华提升自己。

(三)形成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对教师来说,“教研相长”是重要、关键的教学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以研究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教学中改进实施,再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形成教改的研究结论,并将结论和方法论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细云.论示范课的作用和反作用[J].教研天地,2011(10)

[2]蔡静,李晋荣.基于课堂录像的教学反思――透视教学录像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广西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0)

[3]皇甫伟,康建刚.高校示范课形式的教学督导共同体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4]曾燕文.自拍课堂录像――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9)

[5]苏芹.运用课堂实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6]王琦.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分析[D].山东:西南大学,2010

[7]郭绍青,张绒,马彦龙.“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C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东盟语种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254)

课堂内外论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复调;多声部;交往行为

前言

在此提笔,颇有感触,是因为在我人生的又一个求学阶段,我的西方文论老师张杰教授让我喜欢上了文学,认识了巴赫金和哈贝马斯。也正是因为对文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产生的浓厚兴趣和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强烈的使命感,从而想和各位读者来共同分享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浅薄见解,以此对我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指明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巴赫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复调小说模式,进行分析和理论概括,在苏联、欧美以及近些年来的中国都有巨大影响。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概括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长篇小说的一个崭新的体裁变种――复调小说……我们认为,复调小说的创造不仅是在长篇艺术散文,即长篇小说的河床里延伸的各种体裁的发展中,而且在人类艺术思维发展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理论和方法的双重意义上讲,巴赫金在今天的广泛影响毋庸置疑。笔者在此想要特别强调的是,他就复调小说的“多声部”的平等对话特征,以及对各种对话关系的饶有趣味的描述,从文学评论的思想上说,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小说的主人公;然而他所提倡的以元语言学为基础的诗学研究以及我们后人对于该理论的方法论的思考,作为一种探索本身,也应该说是开辟新方法的重大建树,都会给人很多的启发,特别在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关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研究价值,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相信这也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学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最终目的。

巴赫金的话语分析,主要停留在文学语言的层面上。与巴赫金不同,哈贝马斯肯定了交往行为,他关注的是社会行为。交往行为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文学研究中,把文学文本看成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对话文本,是一个活的存在物。这个文本不是为了告诉后人(读者)什么,而是在与后人(读者)对话交往。而在外语教学中,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目的性的知识传授过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我们不只是在学习语言,还在探讨和研究语言。交往行为是双向互动的行为,在动态中对话交往,强调互动。

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分离与交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作用。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不言而喻。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因为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个性,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和积极性。但是每一种行为模式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行为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共存的、交叉的。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第二课堂)是相互依存,无法互相替代的。

1.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要尝试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思维、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兴趣爱好展开活动,而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同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实际在第二课堂,老师如同“导游”一般,给学生指明方向,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然而,真正的“风景”如何,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

众多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种:发展成熟的英语角,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或者进行不同形式的竞赛,比如口语、演讲、歌曲大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以山东大学外文系为例,他们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演短剧,除此之外还有演讲、外语歌曲演唱等。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的第二课堂则采用英语角、英文短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和模拟创建电子报刊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我们学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条开展第二课堂的道路。具体来讲,我们学院设立了自己的培训部,专门负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我们在每学期都有一次全校范围的英语风采大赛,由学生自编自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有歌曲、演讲、话剧表演、电影原声配音等;除此之外,有一支专门负责竞赛的师资队伍,来具体操作校内外的大学英语竞赛,比如:全国大学英语竞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和校内英语书法大赛等。可见,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第二课堂的规范的评价体系,准确说没有一个教学大纲来指导和规范第二课堂。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这一教学模式是成功的。按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我们是否可以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声部?那么,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否能够体现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话?学生和老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第二课堂是否产生了动态的交往行为与对话呢?

2.英语第二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与“多声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英语老师们正是授渔者。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应给学生以较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强化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的课堂比作是个大网,显然第一课堂就活跃在这个大网里,而大网外面就是海阔天空的第二课堂。可见,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如同前文所说的导游,主要起指导和检查作用,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统筹规划、自己驾驭课堂安排。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中间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往。同时,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又可以运用在第一课堂,长此以往,这种“互动”也能切实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马寅初先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变化角色,教师应当成为控制者、组织者、评价者、鼓励者、参与者和来源,第二课堂正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主进行交流,学生可以主动和老师交流和对话,而第二课堂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声部”,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或是擅长的“乐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尽力做到更好。那么,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指挥”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对每个“声部”所选任务给予建设性意见,指导各“声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还井然有序地使每个“声部”有力配合,最终奏出最完美的旋律。长此以往,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越战越勇”,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了充分地肯定,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第二课堂的老师无疑也是听交响乐的享受。

3.目前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大的语言环境上讲,大学英语的教学还被四、六级牵着鼻子。从1987年至今,将近20年的时间,四、六级考试就像是一把尺子,除了量学生,还要量老师。虽然现在四、六级考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高校取消了原来四级证和学位相挂钩的决定,但社会对于四级证的需求并没有下降。而有些高校四级改用新题型后,又投入了另外一轮的四级过关率的考验。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学英语老师将继续承担着“教书匠”的光荣使命,学生也回到了高中打勾划圈的时代。那么,学生和老师的应试心理也会与日俱增。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无形中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其次,从个体语言环境上讲,要开展第二课堂会受到高校各自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师队伍的制约以及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制约等等。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接触和接受该语言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采用第二课堂形式来补充第一课堂教学,但是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开展二课堂时,没有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实施,即便是目前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生多了几种选择而已,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是老师为了急于求成,学生会丧失信心,甚至对第一课堂都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从第二课堂本身来说,还不具备成熟的语言环境,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希望老师们仔细斟酌。

结束语: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有其显著的优点和独特的魅力,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在构筑多维语言学习环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作为“多声部”的复调特征,印证了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极致发挥,同时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对话,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饱满热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到由于盲目随从,不顾现状,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和效果,必定会适得其反。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势在必行,但也要有章可循,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成功地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转化。

参考文献:

[1]胡壮,林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2]沈菊芬.浅议英语第二课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

课堂内外论文第7篇

一、课堂生成的条件

课堂生成的条件决定于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养。教师的理念先进,素养较高,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策略就高明,教学就放得开、收行拢,其课堂生成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1、钻研教材。预则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砍柴不误磨刀功。备课就是“磨刀”和“利器”。因此,钻研教材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2、预设生成。有经验的教师是可以对课堂生成进行课前预设的。如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考察、课前研究、课前调查、课前思考、课前收集,然后,让学生把他们课前准备的内容,拿到课堂上公开、亮相、展示。必然会引发全体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3、民主思想。只有教师完全放弃了师道尊严,特权思想,话语霸权,用平等、民主的思想对待学生,只有学生获得了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课堂就成了思想的跑马场,课堂生成才有了第一条件。

4、教师机智。教师的课堂机智对课堂生成也十分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捕捉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各种信息,对于某个学生的眉头一皱,语言流露,轻声私语都会发现到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可能生成新问题、新结论的信息提供给大家,让大家去讨论、去思考、去发现。

二、课堂生成的途径

怎样使语文课堂在不断生成中进行,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方式的形成和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知识、智力与学法同步性”原则,紧紧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把“创新”二字渗透在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应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法,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质疑、思维、团结协作、善于交际、搜集信息、探索创新的能力。就课堂的生成,浅谈几条途径。

(一)备课

要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价值,在备课时,第一,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体现出来的,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第二,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知识价值是怎样的。第三,教师还要跳出教材,面向课外世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在备《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我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淡淡的伤感的友情而感动,更为鸟儿对朋友的那份执着与忠贞而感动。这些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让我的学生感动。由此,我想象出了鸟儿为树唱的歌并提供给学生,给他们增加一个更广、更深远的感悟空间,激发更为深厚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鸟儿对已化为灯火的朋友唱的怀念之歌;鸟儿对伐木工人的谴责、埋怨之词;树对鸟儿的眷恋、盼望之情;树对伐木工人举起斧子时的央求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无尽的想象和创作欲望。果然,课堂效果不错。

(二)质疑

从质疑出发,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们的教学应该在挖掘教材的固有价值和潜在价值中,让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初读中有质疑,品读中有质疑,深读中更有质疑。在质疑中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不怕问得蠢,不成熟的质疑也可以训练成成熟的质疑。整堂课让质疑贯彻始终,使课堂生成变得灵动而厚重。

如教学《草船借箭》,有学生质疑“周瑜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么造箭,回来报告。为什么鲁肃不向周瑜如实汇报?为什么他会答应帮诸葛亮并为他保守秘密?”质疑引起大家的讨论,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也认识了鲁肃的为人。有人认为“鲁肃为人奸诈,两面讨好”;有人却给予否认“这不能说鲁肃为人奸诈,相反鲁肃为人厚道,他认为周瑜这样对待诸葛亮不公平。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成?他有意要帮助诸葛亮走出困境。这从他责备诸葛亮的话中也可以看出。”有人更从深层理解:“这说明诸葛亮知人心。诸葛亮为人谨慎,把这么机密的事告诉鲁肃并请他帮忙,这证明鲁肃肯定是个厚道的人,诸葛亮完全信任他。”

(三)开发资源

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的原则。语文资源要来自生活、课外书籍、网络等。其中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学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语文教学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语文课堂不断在生成。课的容量增大,密度增大。学生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也需要老师去开发,去引导。课堂上激发学生争先发言、抢答,或正反两方进行抗辩,或对某一现象进行点评,或由课堂内容点评到课外内容。只要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语文课堂的生成将会令你无法想象。

三、生成的方法

1、先学后教。著名教师邱学华发明了“尝试教学法”其核心的一点就是“先练后讲”。既先自己学习,然后相互交流。因为语文学科的一般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阅读、查阅、思考、讨论自我发现的。学生想得到的,讲得到的,相互讨论得到的,教师就不讲了,这是课堂生成性的关键之处。

2、欣赏学生。教师要爱学生,爱学生才会欣赏学生,对于学生的发言要肯定其优点和正确性,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以提建议、谈看法、让其保留观点,以后再深入讨论等形式处理。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学生的情绪必然会受教师影响,从而浮想连翩,妙思不绝。

3、课内外连接,前面讲到教师布置课前准备,预设课堂情境、课堂活动。这是一种课内外连结,但教师还可通过教室的门、窗让学生与室外的清山、流水、蓝天、白云、风声、鸟鸣、四季变化连在一起,也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脚踏实地、感受生活、领略自然。

课堂内外论文第8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实训 秘书实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ecretarial Practic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Second Classroom Interaction Operation

CHEN Qianqia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o,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demands as a starting point,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ecretarial practic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lassroom interaction college second operation mechanis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mechanism is runn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secretarial practice"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second classroom; practice training; secretarial practice

1 秘书实务实训教学与大学生第二课堂互动运行的可行性研究――双方利益诉求互补

1.1 第二课堂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去运作

大学生社团、协会、各级学生会及事务所等需要大量学生参与完成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另外一个方面,校内各处室、校外的企业需要一部分临时性工作人员突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锻炼人际沟通能力、接待能力、会议组织与服务能力、文件归档能力等秘书实务方面的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理论或者老师的指导,工作质量欠佳。

1.2 秘书实务课程实训需要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一个企业能够接纳秘书的数量有限,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在课堂完成。学生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迫切需要在第二课堂中提升文秘工作技能。总之,第二课堂能够为秘书实务课程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秘书实务实训课程学生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能够为第二课堂提供人力资源。

2 秘书实务实训教学与大学生第二课堂互动运行的实践

2.1 建立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的置换机制

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秘书实务课程教学进度具有确定性。这就会导致学习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立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的置换机制。这一制度要在上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第二课堂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第二课堂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之前:带项目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理论知识。课程中讲到相对应理论知识时候,请第二课堂实践此项目的学生以老师身份给学生讲解。讲课学生获得加分以及免修此部分内容的奖励。(2)第二课堂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教学。学生能够用第二课堂项目具体工作来说明分析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为课堂教学增加新的案例。老师给予加分的奖励。(3)第二课堂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之后:带项目老师与课程指导教师以及第二课堂学生互相沟通,针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给予免修相对应课程内容的奖励。

2.2 建立课外实训档案管理机制,及时跟踪学生第二课堂实训情况

建立学生第二课堂拓展档案,并派专人管理。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所有实践项目要记录到档案中,并出具工作部门的公章。课程教师建立与学生的定期沟通机制以及档案查阅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第二课堂工作情况。第二课堂教师与秘书实务实训教师联合提出学生第二课堂档案填写内容,填写要求,以此档案作为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及第二课堂成绩的重要依据。

2.3 建立沟通机制,促进教师、第二课堂负责人、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1)秘书实务课程教师与大学生第二课堂负责人之间定时不定时沟通。秘书工作的大部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一说,很少有绝对化的理论。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导致教师与第二课堂指导老师指导方式以及指导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产生迷惑。为了减少这方面的问题,建立教师与第二课堂负责人之间的沟通机制,打开教室大门,采取开门办学方式对秘书实务课程进行开放式的讲授。课程教师与第二课堂指导教师互相沟通,也是课程教师了解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沟通中,课程教师以及第二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会更加全面。(2)第二课堂工作学生与全班同学定时不定时沟通。很多时候老师把握不住学生的工作动态,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当下状态,建立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第二课堂学生互相分享工作经验,大家在座谈会气氛中完成课程知识的交流。(3)课程指导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通过教学申请,任课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获得教学管理部门认同和支持,为实训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教学管理部门会定期和不定期监督课程教学实训完成情况,保障课程实训教学顺利完成。

2.4 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激励机制

(1)教学管理方面:提倡开门办学,鼓励教改,权力下放。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给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2)教学考核方面:第一,对学生的考核。实行多方位全面性考核,用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分数。根据学生第二课堂实训档案记录、课堂学习情况、第二课堂指导教师评价等进行考核。每个教学实训模块都由课程实训教师或者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给定分数,统计各实训模块分数,汇总期末成绩。第二,对教师的考核。将指导第二课堂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包括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档案跟踪工作、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交流工作等。(3)激励机制方面:第一,对学生的激励。建立部分内容免修制度。课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第二课堂技能掌握情况给予学生免修部分内容的奖励。第二,对老师的激励。将指导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成果纳入绩效核算范畴。同时,鼓励教师开门教改,更新教学理念。

3 秘书实务实训教学与大学生第二课堂互动运行的效果

3.1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加强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较多,有时候很难权衡好上课与组织活动时间分配问题。建立课程置换机制,学生可以有更多自我支配时间。

3.2 学生的秘书工作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有了专业老师与专业知识的指导,能够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专业老师请教,第二课堂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能够将第二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带到教学工作中,增加了课堂新的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使老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遇到嘉宾座位安排的问题,有时候嘉宾发言完毕到别的地方就坐,而嘉宾牌还在原来发言的位置,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这是老师上课中没有讲到的问题,学生提出来,老师可以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给学生讲解。

3.3 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

采取这种互动机制,符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本课题属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课题――《秘书实务》课外实训与大学生第二课堂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RW2013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芊.高职非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设计探析.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 缪君芳,周珊红.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从文秘专业就业反馈探索秘书实务课程教改.才智,2012.6.

[3] 谢春红.谈情景模拟法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州大学学报,2012.5.

[4] 陈华炎,王彦.基于秘书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价值工程,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