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个性化教学

课堂个性化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2:41

课堂个性化教学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 化学课堂 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1-01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即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下面笔者通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课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一、材料引用的个性化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耳熟能详的个性化事例来引出问题、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本知识,继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效率肯定会事倍功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个性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个性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让学生运用个性化体验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么学生学习就有了兴趣,课堂有效性也会大大提升。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CO32―前面的“2”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在原电池教学中,用“让玻璃管的小球从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方法是玻璃管的一端比另一端高”来说明同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用弹簧现象”比喻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

二、问题设计的个性化

个性化探究教学应突出“个性”二字,对源于个性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仍要回归书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后,应该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融入个性,积累素材,为下一次的个性化探究学习作铺垫。比如,在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是否相信水可以生火?有没有同学见到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接着教师演示下面的实验:在包裹少量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加少量水,棉花猛烈燃烧。学生被这种荒唐又实实在在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的情境形式可以是一个实验、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问题、一个故事,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是好的个性化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兼顾个性,要精心准备,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角度新颖,同时联系教学的重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个性化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以“格林太太的两颗假牙”引入;在皂化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自拍录像,探究肥皂的形成。

三、实验引探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既是彰显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个性的活动。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个性化体验”的奇妙之处吧!这启迪我们:设计课堂实验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既要彰显教师的个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氯水漂白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播放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的报道,麦地枯黄、油菜变白。联想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实验探究:将上半部分干燥、下半部分湿润的绿色布条迅速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为什么绿色布条干燥处不褪色而湿润处褪色呢?小结新知: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适合学生个性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地个性化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训练达标的个性化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提供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性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探究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给试题设计一个个性化的试题情境,进行个性化“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个性化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化学原来是如此美妙!例如,对“金属腐蚀条件”这个知识点,以往训练都是直接切入主题,如铁腐蚀的必需条件是:A.水 B.空气 C.纯铁 D.生铁 E.导线 F.酸液。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机械化记忆,缺少对学生个性化地体验,学生不知道记住有什么用,这种试题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给试题设置一个个性化地情境,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小明晚上在家帮母亲洗锅,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可能的原因是:A.未洗干净导致剩菜与铁反应 B.残留的洗洁精与铁反应 C.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 D.铁锅与空气接触肯定会腐蚀生锈。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个性化问题,学生备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这些个性化问题,亲历学习、思维的过程,并获得愉快的个性化体验。

五、课堂互动的个性化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高三复习教学中,可创设这样一个充满个性化的情境:小林妈妈是名化学教师,周末在家妈妈给小林提出一些充满个性化问题。⑴早饭时间到了,小林爱吃馒头,妈妈问:“这馒头‘发胖’,并有很多空隙,知道为什么吗?”⑵中午洗碗时,妈妈让小林用纯碱溶于热水去油污,并问:“其原理是什么?溶解时为什么用热水?”⑶吃完晚饭后,小林感觉胃部不适,吐酸水,妈妈拿来小苏打让他服用,并问道“为什么?有胃溃疡的人能服用小苏打吗?”⑷晚上电视报道有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妈妈又问“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若你是小林的智囊团成员,你能帮他解决吗?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探究

中学语文学科的建设普遍包含着教学、教材及课程三个方面,其中课程及教材的改革现已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就践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渠道的教学而言,在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滞后性,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适当的个性化探究,并将更好地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突出教学主体真正的使课堂教学与新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内容相接轨,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一、以语文教学理念凸显教学品位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密切关系到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教学活动,在理念上也具有两层意义,即利用理念装备教与学相关人员的行为,用理念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利用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心灵及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重点的进行教学理念的融入,使得教学实践活动更加的富有趣味和魅力。

树立起教学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理念,教师要充分的把握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因为这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重视学生语言文学的熟练掌握,较强的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及人格的全面化和谐的发展,最终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开展的人文性的教学,使语文人文性教学逐步的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旋律。例如在进行《天净沙·秋思》这一元代散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寻求重点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及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理念进行完美的融入,逐步的引导学生去走近作品、感知形象,最终实现人生与生活的深层体味。树立起多元论的教学理念,因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差别较大,而其悟性及兴趣等也各异,这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情感方式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可单纯的采用某种教学方式,也不能使学生仅接受某种思维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是个性化探究的重要表现。

二、以语文教学内涵凸显教学精神

就语文教学理念的认同其具体的表现是要采用有价值的教学内涵进行教学理念的支撑,同时要有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工作尽快的由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向能力培养型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综合及统一,将此作为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的立足点,切实的彰显语文内涵的发展。在文学教学的开展中,新的大纲及教材中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将文学知识的积累、熏陶与感悟提升至较高的层次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的进行文学作品的语言中所传递和浸润的情感的体会,实现教材中文学作品人文性内涵的挖掘。例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学习中,教师要有重点的引导学生进行散文中所传达出的清、静、悲凉等秋况与秋味的体会,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建出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文化品位及文学感悟的提升,进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整体性阅读、选择性被动及探究性阅读的合理选用,而在写作实践中尽量的选用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及文体自选的三自政策,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使其得到综合能力的切实锻炼。

三、以语文教学互动强调教学主体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要从单向型、直线型逐步的向往返型、辐射型的方向上发展,将教师向学生单向的实施知识传输转变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逐步的构筑起完善而又深化的循环式的教学过程,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视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协调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独立性及自主性的培养提升至较高的层次上,逐步的引导学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质疑、探究调查等,培养起学生更加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例如在《锦瑟》的学习中,教师可适当的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及知识体验的产生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分工进行该诗篇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让学生获得自己研究的成果,使学生发现该种学习方式要比单纯的从课本上学习到的内容丰富,并实现合作成功的经验的真实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被加以充分利用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还有探究型学习方式,自主型学习方式等,这都是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典范教学法,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探究和实践活动中,立足于以教学理念凸显教学品位、教学内涵彰显教学精神、以教学互动强调教学主体,可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超.浅析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2)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途径探究

任何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都要进行认真分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及学习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力争做到多项要素有机结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把握教材,全面掌握编排特点

小学信息课程设置既体现了现代科技水平,也突出了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思路,教材编排中结合小学生特点,从感官认知到简单操作,再到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有新的个性创造,突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信息水平有效衔接。如教材编排中首先从认知开始,先认识计算机、认识键盘等到Word文字编辑软件,到认识LOGO等,社会发展促进计算机的普及,电脑常识学生经常看到,容易产生一定的印象与理解,通过基础硬件及软件的认知,深入到简单小软件的学习与运用、小游戏操作等,这些简单且富有情趣的信息知识,可以较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认识基础上,教材内容向简单理解与运用发展,有插入图片、设置版面、复制与粘贴、添加文字、美化文章、画组合图形、修改图形、过程的编辑等,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简单操作运用,内容在一步步深化,操作技术也在加深,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巧,为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教材最后编排主要围绕网络信息开展,内容相对深奥复杂,让学生在高科技中感悟知识的精彩,为学生个性思维发展提供条件。本节学习重点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排展开分析,明确教材从学生认知入手,由感知基础硬件到简单软件知识,深入到简单操作,再到现代网络技术,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及思维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作有力保障。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班级中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特长潜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学前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了解,可在教学中积极稳妥开展学习活动。小学生家庭背景中经济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认知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性格中有的学生内向,不好动,而有学生大胆,敢于尝试,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有兴趣,但侧重点会不同,有的喜欢探究技术知识,而有些学生偏好游戏,需要加强引导等。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具体实际,针对性采取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在信息《画组合图形》学习中,我先将本节学习知识梳理出来,让学生加强理解与分析后尝试操作,我感觉学生操作组合图形有些难度,所以延长了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刚过了一会儿就发现王同学不遵守纪律了,嘻嘻哈哈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心想不好好按要求画图,故意捣乱的学生一定要狠狠处理,于是用力拉过来批评了一番,王同学好像感到很委屈,我就问他为什么在课堂上调皮,他却说这种图形我在家经常画,早就画出来了,看到邻桌画得很不好,就说了他几句,邻桌和我争执了起来……我走近王同学的电脑作品前,看到一幅画的比较规范的组合图形,一下想到学生说的以前在家经常画的情形,感觉作业布置方式不是很恰当,一部分未接触到的学生操作要慢些,对已经完成很好的同学要加一些提升性作业,如修饰、补充、创新等,这样能让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立即对王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同时指出他不能遵守纪律的小毛病,让学生从内心易于接受。课堂中将信息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制定不同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开展个性思维,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也促进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灵活变通,突出形式灵活有效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12-04

很多教育者都意识到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但是因条件、资源、教学理念等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很难依学习者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知识的传授和内化颠倒过来,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按照自己兴趣和步调进行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翻转课堂对学习的影响

1. 翻转课堂的起源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将白天上课、晚上回家做作业的课堂结构颠倒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回家学习、白天在学校练习的课堂结构,形成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课上将知识内化吸收的新型教学结构。

这种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用PPT演示讲解的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来帮助因疾病、堵车等原因而缺课的学生学习。两位教师经多次试用发现学生通过在家看视频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来完成练习和作业,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之后,这些教学视频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 [1]

2.翻转课堂对学习的影响

翻转课堂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You Tube视频和多个演讲中也提到它主要在以下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1)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在课外听视频讲解时,完全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不必像课堂集体授课那样紧绷神经;另外,学习者可以自己控制观看视频的节奏,并根据需要重播回放。总之,课外看视频给学习者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习者能够自主掌控学习。

(2)翻转课堂使学习中的互动性增强。翻转课堂中教师已由主讲变成学习者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这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小组学习指导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在课外,师生间、生生间可以通过在线进行交流,课外知识的掌握为课内的讨论交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互。

(3)翻转课堂提升了家长的监督参与度。长久以来,家长会上一般是父母问老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翻转课堂后,教师会反过来问家长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如学习者是否自主完成任务、家长有没有帮忙等;家长更关心的是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在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得家长更加关注并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与教师一起辅导、监督来提高孩子的学习。

翻转课堂课前由学习者自由掌控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偏好、自定学习步调自由学习,这种课堂非常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从而为个性化教育做准备。理论上说,翻转课堂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实践证明亦是如此:加拿大高中英语教师雪莱・赖特一年前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雪莱的角色从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全面发展各种技能并督促学生学会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发现翻转课堂逐渐消失,学生不再需要她录制的教学视频或者推荐的学习资源,他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查找和评估资源,学会自定步调进行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讨论协商解决问题。显然,翻转课堂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个性化学习――学生选择自己能接受的资源,按照自己的方法和节奏来学习。[2]

二、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特点

2010年8月,由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SIIA)等三个组织主办的个性化学习研讨会了《创新教育:为个性化学习重建教育系统》的研讨报告,报告指出教育公平不只是平等的教育投入,而是确保学生的教育路径、课程、教学和课程表能够适应他们的个性化独特需求;通过各种资源和策略,切合他们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以及结合社会、情感和客观环境等来发展他们的潜力。[3]研讨会充分肯定了个性化教育和教学的必要性。

研讨会还对个性化学习作出了解读: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定制个性化教学、课程和学习环境来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按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进行学习。[4]那么,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应该有:

(1)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享受到“差异学习”

在学习中,差异也是一种资源。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小步子快步走的个性化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异质小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2)个性化教学使学生能够选择教育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水平等不同以及学习中学习水平的动态性,所以教师在讲授和提供学习资源、提出学习要求时应该考虑学生不同层次,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可选择空间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满足。

(3)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教育

个性化教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为的是让每个学习者都找到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在自己的发展区内体验到成就感;另外,个性化教学不再忽视后进生,应使他们的无助感、失败感和自卑感得到一定缓解,也使优秀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享受到成功快乐的教育。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翻转课堂模型介绍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教授罗伯特・陶伯特(Robert Talbert,2011)结合自己“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描述了翻转课堂的主要实施环节和系统结构(如图1),[5]并指出该模型主要适用于理工类的课程。其翻转课堂主要包括上课前和上课中两个阶段:在课前,学生要先观看教学视频,接下来进行有导向性的作业练习;在课中,学生要先快速完成少量的测验,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最后要进行总结和反馈。曾贞(2012)结合Saltman的观点,绘制了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索的翻转教学过程。[6]在翻转教学中,他指出了三个关键步骤:第一,在观看视频前,讨论并提出问题;第二,在观看视频中,根据问题寻找答案;第三,应用以上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深入问题进行探究。

从以上国内外翻转课堂的模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是将课堂学习与课后的练习颠倒过来;实质上翻转的不仅是形式还有教学组织结构,在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过程别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探索和建构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学习形式上也融入了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分享交流等学习活动以使得知识的内化更加有效。

(二)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以及Robert的翻转教学模型的基础上,笔者构建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图2)。根据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应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依靠教学实现条件,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并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7]那么,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至少包括四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个性化教学模式:

1. 理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并指出学习者在课堂中学习效果有差异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课前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样。翻转课堂中课前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掌握式学习提供了保障,从而也极大地缩减学习者间学习前的差距并激发学习动力。

个性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应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评价方式等,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掌握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应为他们提供各自适用的学习内容、材料等,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掌握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本学习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功能目标

本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并且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通过直接讲解与同地、异地的学习,使学生即使缺席也不被甩在后面、积极学习,更让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3. 实现条件

教师具有一个可操控并可以实时指导的软件平台,平台中具备制作好的各种微型学习资源,编制好的练习题以供测试等;学生应该人手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如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可以观看视音频、阅读文本等学习材料,并且还可以上网与师生进行交流。

4. 活动程序

本教学模式分为课前与课中两个部分:课前即课下学习主要是学习者针对教师布置的内容以及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中即为课上学习,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究解决等不同形式将知识内化。具体步骤如下:

(1)观看教学视频

在课前,学习者首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偏好和学习风格,有的学生可能是视觉敏感类、有的学生可能是听觉敏感类,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使用不同的学习材料来阐释以满足学习者对不同学习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时,无论是教学视频还是文本类资源等都应尽量简短,抓住教学重点、针对性强,尽量减少无关教学信息。

(2)针对性的课前练习

根据掌握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中学习效果的不均等主要原因是学习前的学习差异,所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最好将这种差距缩减到最小。因此,课前学习者自学完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练习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差异性,在学习结束后做的相应练习题也应该有所不同。

不过,因为接下来课上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所以学习者的练习题既要根据不同学习材料编制不同习题,还要难易程度相当,以确保学习者课前学习之后学习水平相当。如果有学习者在测验时不合格或者学习效果不佳时,可以反复进行学习和测试,尽量达到合格水平。另外,在呈现习题答案时应尽可能的分步提示,并附有每一步的解题分析,这样有利于学习者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快速少量的测验

课中部分主要是将学习者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以往是在课下让学习者通过做一定的练习题自主实现的,这种方式往往会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去完成,甚至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还经常出现抄袭现象。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并灵活应用,课中可以让学习者以不同的学习形式如质疑、讨论、解决、做练习题等让学习者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进去以完成知识的内化。为了检验学习者课前的学习掌握水平,教师可以在上课一开始通过10-20分钟的测试对学习者进行统一化测验――主要以习题形式也可附有提问方式。

尽管在课前的练习中编制水平相当的练习题以免学习水平悬殊,但测验结果肯定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可能各个学习者出现问题的地方还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在上课前再次对学习者进行测试。此时的测试一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检测哪些地方还没有掌握。所以习题编制的难易程度应该有梯度,一般采用三层梯度原则编制习题。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对出现相同问题的学习者进行分组指导,也可据此对学习者实施异质分组学习。

(4)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通过测验结果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并将学习者的学习档次分类。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问题和疑点进行讲解。另外学习者可以通过提问、探究等方式将课前和课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来一起讨论解决。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者共同探讨来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分组进行。分组进行的好处是可以使出现同类问题的学习者共同学习,没有出现此类问题的学习者可以解决其它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将小组中出错的问题分享给其他小组以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在学习疑问解决后,教师还应给学习者提供相应的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学会灵活运用。

(5)总结反馈

最后是总结反馈,这一部分个性化学习的体现主要是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一起参与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需要总结和评价的内容进行形成性总结和评价。待到本节课完毕,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一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易错点等进行终结性总结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切记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应结合学习者的表现对其所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或者未来的发展空间,使得每位同学在学习中和学习后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持续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语

翻转课堂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个性化学习带来了新的希望,笔者根据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在已有教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教学模式,并对教学的实施程序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不过,很多具体实施的细节没有展开说明,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制定分层教学资源包,媒体如何在学习中恰当运用,评价具体如何实施等。所以,今后笔者会在这些细节方面再接再厉,以实例来更清晰说明和验证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也希望研究者们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多加完善教学模式并尽早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3][4]张渝江.为个性化学习重建教育系统[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

[5]Robert Talbert(2011).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 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5篇

【关键词】个性化 课堂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48-02

课堂教学是客观知识传授中最重要的环节,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妥善安排,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个性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个性化是教师个人气质、教学品位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习惯、气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知识能力基础等,都具有一定的个性,都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也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 教学个性化的需求是数学新课程迫切的呼唤

1.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以往的课程标准较注重教学的“统一性”、“确定性”、“精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发挥,也掩盖了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事业心和教学观。而数学新课程在此基础上则尊重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个性化”“选择性”“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给教师发展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给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2.教师可以在“选择”中发展

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组织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学习时间、教学方法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3.数学新课程给教师以多样化的发展

教学模块围绕一定的主题,并通过整合学生的经验及相关内容而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模块内容为“基点”,以开放式的思考为路径,不仅关注模块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同时还要关注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与其他模块之间、与科目之间、与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使学生掌握由“点”到“面”的知识与方法。这一举措必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学习方式与发展大有裨益。

二 教学个性化的需求也是解决数学学科教学面临困难的需求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课堂教学方面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文科类学科。与文科类学科相比,缺乏故事性、文学性。数学也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虽然数学与物理、化学一样都属于理科类学科,但数学与其他两门学科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劣势。物理、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些现实的不利影响,使得我们更加迫切呼唤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正因如此,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是焕发课堂活力,吸引学生兴趣的一大关键。也可以说,没有个性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根本谈不上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笔者认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准确定位个性化教学

我们一直倡导个性化教学,就是指具有以下内涵的教学:(1)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于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能力;(2)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意愿与需要;(3)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变通教学方法等,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个性自由发展。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个性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并结合学生实际,所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首先要准确定位个性化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教师观念上的转变。

第一,从单一的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重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从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第二,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到重视教学过程的方向转变。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结论,更要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理解、思考、活动及发生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中产生和形成的,是经过怎样的探索和猜想得出结果的。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积极建构过程的转变。

第三,教师的角色要由“知识的权威”向“与学生平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方向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方向转变,即由教学舞台上的“主演”向教学探索活动的“导演”的方向转变。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以引导,努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6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智能领域;迁移;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16-03

义务教育教学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新课标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尊重个性,人人均等发展,要求可不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有效的手段。什么叫个性化教学,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心理需求,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在师生共创的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互动,张扬个性,生生呼应,各自成长。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否认所谓的“学困生”。理论依据有: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1)语文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空间智能;(4)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同时每人都拥有智能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只是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呈现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智力都各具特色,不宜评判。大数学家陈景润可摘数论上的明珠,却不能胜任教书。因此,所谓“学困生”只能说他(她)在某智能领域未良好发展而已。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至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弱势领域尽可能发展。人的左右半脑分工不同、优势各异,左半脑主管逻辑数理等,右半脑主管空间音乐等。常见教学是重开发左脑轻右脑,加上漠视气质、性格和情感等因素,实际上造成了八种智能失衡发展。同一模式生产出来所谓“优生”和“学困生”,实质上只是片面强化某智能压抑弱化某智能。常见“校内中规中矩的‘优秀生’创造无力、适应维艰,校外上串下跳的‘双学困生’却左右逢源、事业腾达”的现象,令人深思。

为了直观阐明个性化初中数学教学的要义等,试从H师的一堂《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课说起,他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深挖教材,撷取生活素材而组合,构思发展学生的“个性化”。

课堂实录:

(H师手捧三棱柱状蛋糕模型进教室,师生互施礼,略。)

师:(逗趣)同学们,今天有吃的了!生(喜笑颜开)。师:(收起蛋糕)在吃蛋糕之前,先看黑板。

说明与点评:①个性化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利于交流沟通。H师以玩笑的话,一下子和学生亲近如友。

师:借助灯显示如图1,并用已备好的纸片分发,如何在图1中分别将图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很快完成。

说明与点评:个性化教学必须从低起点开始,选择的情景以贴近生活化为宜,以利于全体学生易从感性经验开始入门,符合认识规律,同时,也给“学困生”提供机会。H师设计的情境真切、直白,使全体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复习中位线定理。

生1:作AC和BC的中点,连接DE。师:DE是什么线段?生1:(亢奋)中位线。师: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并用字母表示?生1: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板书DE//AB,且DE=1/2AB)师:好!好极了!生1:(兴奋异常,脱口而出)DE长度的2倍就是池塘的长度。

说明与点评:H师在众多举手学生中有意选择“学困生”,H师明知故问,以编造“曲折故事”,该“学困生”对答如流。H师又明知故问,制造“成就感”,真是用心良苦。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困生”应降低门槛,不厌其烦地在其弱势智能区域有效反复刺激,有利智能区域间相对均衡。H师的充分肯定,也是把其语言等强势智能区域的特点迁移至弱势区域的力量。该“学困生”受宠若惊,心生感动,体现了赏识教育的恰到火候。

师:借助灯显示如图2,并把已备好的纸片分发给学生,如何在图二中分别将图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很快完成。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发现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如何等分?生2: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对称轴就能生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师:上面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还能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吗?生3:怎么将这些图形三等份?生4:三等份这个说法不确切,是分成三个全等的图形,还是三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师:真聪明,够严密,有这么两种可能。生5:怎么将这些图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部分呢?生6:怎么将非轴对称图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呢?师:好!非凡的想象力!我们就讨论生6提出的问题,先从三角形开始,以后你们推而广之,怎样将非对称三角形成分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说明与点评:个性化教学常多感官并用、手脑并用,左右脑协作,多智能领域互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齐飞,这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真谛。H师在学生经过具体操作后由学生归纳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H师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中等生”纷纷活跃起来,显示质疑的品质。H师适时鼓励!“中等生”该智能领域不弱应向纵深发展,促其产生飞跃,辐射各领域使之均衡。又一轮“中等生”发散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个性化教学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单一到综合、从平面到立体的推理规律,为学生思维的升华创造条件。H师“收蛋糕,吊胃口”为最后“抖包袱”做铺垫,先显情境,复习中位线定理,再从等分等腰三角形到等分非等腰三角形,再二分、三分、四分,到面积均分的循环,其实就是在遵循以上规律。

生7:只要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就可以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理由是这两部分面积等底同高。

生8:(自告奋勇)老师,我们可以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3块、4块…n块。师:(水到渠成)大家一齐说理由!生:(合):(欢呼雀跃,个别失态)等底同高!师:NO!虽正确,但思维机械,请另辟蹊径求面积四等分。师:(见题型和难度适合讨论辩论而说)分组讨论!(师巡视10个小组,奇数排学生调头,每张桌子围4人。有创新组、飞跃组、基础组、混合组、同层组、异层组,男女搭配,优势互补。)

师:(见5分钟过,8分钟过,“中等生”和“学困生”茫然,“优生”显专注、矛盾、冲突……便启发说)今天是昨天课的应用,是否创新用“主题知识”来解决呢?师:中位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有何关联?生9:(灵感迸发)三边中点相连便构成了三个全等平行四边形,三条中位线,便把它们分割成四个全等三角形。

说明与点评:憋了一口气的“优生”终于亮相了,轻松得胜。他虽然刚才没有说,但也系统地复习了一遍,也有收获,但“中等生”和“学困生”收获更丰。H师见有学生傲气油升,适时降温,便托出相对难一些的题。个性化教学的大演兵场应该是小组自主讨论,通过人人发言,思维交融,张扬个性,可以请“优生”在小组、大组或班级当小老师,充分弘扬其智能强势领域,引领其他智能领域共振和“中等生”、“学困生”共迁移、齐均衡。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矛盾中启发个性化思维,欲突破“等底同高”的羁绊。在遇到困难时,有必要将思维引渡到“最近发展区”,提升个性化思维的高度和宽度。“优生”经讨论,集思广益,通过点拨而顿悟。个性化教学不仅要善于点燃,更应助力“燎原”,让全体同学受益。个性化教学喜欢立体空间问题、数形结合题、数学与美育(诗歌、美术、音乐)等结合题,这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有利于各智能领域协调均衡发展。

师:高!实在是高!(见时机成熟便抖包袱,呈上蛋糕)人类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蛋糕是立体的、均匀的,请问如何四等分?

生10:老师可以这样切——平行于糕面等距切三刀。师:真聪明,与众不同,但与“主题”有脱节。生10:明白了,我会切了。师:现在布置作业①P101:1、2、3、4、5;②今晚回去买蛋糕,先切成图五状,全家人一齐研究讨论,用新法切四等分,分别孝敬父母及其他长辈。

生11:当晚纷纷来电给H师报喜,多数是合作成果,有一超常生亲自书写如下:设AB=m,在三角形一边AB上点D,使AD=■/2m.作DE//BC,ADE∽ABC,

SADE:S'ABC(AD:AB)2=1:2,再取BC中点F,连接AF交DE于G,即SADG=SAGE=S四边形DBFG=S四边形GFCE,故四等分(如图六)。

说明与点评:该生显然不理解或不会迁移中位线的方法的切法,据H师反映,该生是家务编织高手,运动和空间智能超常,其他相对较弱,对她H师“迁移”有方。个性化教学不忘“八个智能区域”,其中人际交往智能,独生子女尤为欠缺,让他们亲为孝道,学会感恩,实践“弟子规”做到寓德于教,来布置“三代同堂切糕”作业,可见H师的用心良苦。个性化教学为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主要从差异性、开放性、合作性三方面设计。“同堂切糕”就是开放性和合作性的典型。作业题可分为基本题、选择题和超额题,学生各取所需,不作硬性规定。H师课后说“相似形”的知识到初三(下)才学,为了关照培养数学特长生已经超前指导学习了,个性化教学更不能忘记他们也有弱势区域。

这是H师的一堂个性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课,力求达到“三性”。(1)贴近性:自始至终贴近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理来运作。(2)多元性:从头至尾贯穿多元智能理论等心理学来指引。(3)全面性:一以贯之全面奉行“三维目标和新课改核心理念”来对照。核心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化教学关键在于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先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共性,“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各种能力迅速发展,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的支持,不成熟所以固执和偏激”。掌握共性了解个性,从以下渠道进行:(1)查看入学档案;(2)开家长会;(3)与学生谈心;(4)作业试卷分析;(5)用心理测试表。现归纳一下H师个性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步骤:(1)了解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备心理);(2)创设适宜个性发展的情境;(3)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动向随机应变调整教学指向;(4)布置个性化作业。

总之,个性化教学以“三个发展”和“三维目标”为指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方向盘,驶向个性化教学的理想境界——“全体、全面、个性”齐发展的彼岸。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7篇

【关键词】教学 个性化 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68-02

在没有正式入题之前先分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老师先给出周朴园形象的特点:“残酷”、“虚伪”、“狡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特点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各种描写,并且结合特点进行分析。

案例二: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把认为能体现周朴园形象特点的各种描写找出来,然后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其形象特点。

这两个案例,表面上看,似乎是学习的顺序颠倒,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案例一是老师给出结论,学生就没法派生别的意见,周朴园形象的特点永远是定格在“残酷”、“虚伪”、“狡诈”的层面上,而案例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得出的结论,结果他们不光看到周朴园有“残酷”、“虚伪”、“狡诈”的一面,还看到他“人性”的一面。周朴园也是人,他处在一家之主的地位,在众人面前,在受到威胁面前,他的人性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对鲁侍萍是有愧疚的,是想念的。这种多元性解读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如果忽视这一点,学生就会是学习的奴隶。

面对这种情景,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课堂生成这种创造力呢?笔者告诉你,是教学的个性化。

一、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语文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重点是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看待他人、社会和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自我,改造他人和改造社会。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尊重个性,利用个性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思想。其三,就是立足文本,不断挖掘教材,利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教材,不囿于固有的结论,让“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中生成。

二、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紧迫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更多的是着重知识的简单传授,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抹杀个性,压制思想。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现在是思维多元化时代,工厂式教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的要求无疑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更深远的课题,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对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更高。因此,现代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挖掘教学的个性价值。

三、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路径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首先,要彻底改变教学中陈旧的观念。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记》中也说过:“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喻矣。”这些论述都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道”、“强”、“开”,切不可“牵”、“抑”,尤其不能事事都“达”。教学就是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不断发问,不断碰撞,不断总结,直至悟“道”,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优质的语文课堂。

在这一点上,湖南师范大学的张良田教授在讲授《荷塘月色》时,他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赏析文章时,他不是一味把教参的赞美式结论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把郁达夫、余光中等四人对《荷塘月色》的评价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重新审视传统结论。结果有些学生认为《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写得很美。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太过于唯美,过于矫情,有女性化倾向。课堂经过这样碰撞就有不同的声音,思想的火花就会绽放。

其次,教师的个性化魅力也是优质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看电视节目,我们都很喜欢毕福剑、李咏等节目主持人,为什么呢?不难看出,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挥他们的个性,没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永远留不住观众的。教师也是一个主持人,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个性是不能缺失的。然而教师的个性不能简单理解为能说几句笑话,创造一个花里花俏的课堂气氛,必须深入文本,找激情点,共鸣处。教师的个性应是用自己的感悟去解读文本,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去诱导学生深入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广泛的阅读是形成修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很多教师只抓住父亲爬铁轨那几个动作来分析,然后贴标签式地把赞美父亲的思想告诉学生。但是如果读过《朱自清自传》的才知道,这篇文章的思想远不止这些。当时朱自清是一位热血青年,不甘做一个普通教师,他当时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要养家糊口之外,每月还得按时寄钱给老家的父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孝道”也是本文的主题之一。这种深层次的内容,你如果没有充分阅读这些资料,理解就会片面,甚至理解不到文本的真意,结果肯定是人云亦云。

另外,教师的文化修养还包括对文本资源的重建。做为一个引导者,你的课堂是对别人的认同,还是对自己的发现?认同别人的东西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发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就要唤醒体验,让文本思想与心灵产生共鸣。课堂上有了教师独到的体验,理解才有深刻性、创造性。

(二)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个性体验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发挥学生个性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新一轮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被定格在原则的层面上。新世纪是“人的世纪”,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所以,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创造条件和机遇,让学生建成现代化个性特点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张扬个性,爆发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主体。学生是有差异的,这就注定教学要照顾到各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这种观点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不应剥夺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真理的乐趣,而应该引导、鼓励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扬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有一堂生物课:“蚯蚓”。老师把一些蚯蚓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要求学生自己用手把蚯蚓抓到自己的小盘子里。开始这些学生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敢用手去抓,这时老师只在旁边观察,既不出声,更不支招,过一会,只见一个大胆一些的学生用小手抓住一条蚯蚓并且用一根绳子捆住,把蚯蚓放到嘴里。这时奇迹出现啦,其他学生陆陆续续用手抓蚯蚓放到自己的盘里。学生在自己的动手下克服了胆怯,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个性自动生成的答案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老师一味代替学生动手,那么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可能被扼杀在课堂上。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让个性化教学顺利起航。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鲁迅的文章,但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难懂,不想学,怎么办?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在讲授《拿来主义》时,设计一个问题:周杰伦在某地开演唱会,在后台遇见鲁迅,你们猜一猜,鲁迅会对周杰伦说些什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周杰伦感兴趣,所以纷纷投入课文,寻找鲁迅对周杰伦说的话。胡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习。在剖析最后一段时,胡老师又拿周杰伦的《青花瓷》、《台》来类比,周杰伦的歌曲懂得从我国古代文化中吸取精华,因此在歌坛上独树一帜,赢得大家的喜爱。这样学生对“没有拿来,就没有新文艺;没有拿来,就没有新人”内容深刻的句子就理解了。

第三,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那么老师怎样创设情境活动呢?方法很多,如:辩论、竞赛、讨论、舞台剧等,特别是舞台剧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让他们用活动来领悟文本主题。例如在上《药》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华老栓、华大妈、康大叔等角色,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表演,来领悟小说的主题。可以说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教师给他们一个平台,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第四,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课堂个性化教学第8篇

【关键词】高中 生物课堂 个性化 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知识系统化、全面化的运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独特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将小组合作、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运用到教学之中,结合生物实践课程的具体运用,更好地实现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素质的提升。

一、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 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譬如,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探究过程程式化,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 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需要结合高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在分数、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缺乏整体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 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但是,由于学生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 认知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生物的学习之中,尤其是将高中生物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运用,形成自我探究的兴趣培养,尤其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将对生物知识的情感把握与知识的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个性化地彰显出对生物学习的认知能力,将个人的生活情感态度与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系统化的运用模式,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中积极乐观的情感引导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既有知识点的步步诱导,也有各种多样化、形象化的知识引导,形成丰富的生物想象力,并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比喻,构建生物与其他知识的对比度,形成推理的严密性,并通过生动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将生物知识放到自然的课堂之中,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整体的融合模式,超出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需求,发挥出学生个性化生物学的养成。

2. 重视在实际情景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情境教学模式的融入,尤其是将情感引导作为生物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系统化、连贯性的乐趣,并将个性情感与生物知识形成整体的融合。在当前的现实生活化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是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的有效方式,通过创新教学过程的运用,能强化学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情感引导的角度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并积极发现生活经验在生物教学中的整体融入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形成合理的教学情境,多种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与生物教学的融入。

3. 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类比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生物教学的有效方式,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形成直观化的教学模式,并与整个经验形成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想要掌握的知识形成与生活相贴近的知识点,并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整体学习效果。譬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将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中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将生物教学的知识点,采用有效的类比方式,主动分析运输需要的过程以及载体需要的消耗能量以及逆浓度梯度之间的跨膜运输效果,更好的发挥出整个教学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采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综合知识的运用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构建与生物知识全面融合的综合管理,提升整个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