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管理的要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7 15:42:49

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1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专业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创新的工作思维模式。当前档案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对档案提供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一、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良好的专业素质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维护档案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3、要有勇于创新精神。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道德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能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在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4、工作作风要严谨细致。档案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拓宽知识层面,实现管理现代化

(一)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

(二)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成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 创新工作思维,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保管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处理好利用和保密关系前提下,要不断完善利用工作制度和查找工具。

(一)加强编研工作。要搞好档案编研就要主动了解社会需要及素材状况,采取征编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研究,按照一定的主体对档案存在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综合、摘编等步骤编印成各种档案参考资料,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准确、更系统、更精练。

(二)积极主动提供服务,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的局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服务观念,克服“守摊式”的被动服务观念,充分发挥助手作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2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素养

目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行业都比较随性,使得有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档案得不到较好的保存,对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自觉自律,培养良好的工作道德

有人说过:“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品德比知识和身体更为重要,纵使一个人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强壮的体魄,但道德品行败坏,也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很少有效益产出,工作普遍不被重视,常被指为“良心活”,档案管理者也被戏称为“隐形人员”。档案工作的不良现状,造成很多管理者缺乏工作激情,时常敷衍了事。加强档案工作者道德修养,培育和谐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认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以“和”为贵,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三者能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体现,也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就应以此道德规范标准作不懈的努力,加强修养,使档案工作者自觉树立工作责任感,规范个人行为。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确保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服务性工作,从它的收集 直到提供档案信息为他人服务,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如果我们注意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就能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敬互爱互助,亲密和谐的关系,创造和保持内外和谐稳定的环境。这样,不仅能使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也能使档案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自我认同感

职业价值观包括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应当怀有的工作态度,因为档案工作既有体现历史全貌的“伟大”,又需要管理者拥有“绿叶”、“桥梁”、“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承担档案工作后,很多人虽然勤恳工作,但对档案事业毫无热情,长期处于一个“守摊”的状态,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在平实的岗位上提升自我认同感,减缓或消除职业倦怠,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三、量体裁衣,用健全的制度为档案工作者护航

首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用环境的力量帮助档案人员规范工作行为,保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职责、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归档范围和归档期限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主要领导牵头,由上而下贯彻落实。成立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聘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更好的发挥整体优势和为档案利用服务。第二,为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观念,让所有成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让档案管理者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对内让档案管理者能及时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及时了解科技、业务动向,不断完善整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外能与其他从业者互相交流工作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倡档案管理者向专家型人才发展,主动提升自我修养,争取由被动“应战”,变主动“出击”。第三,特别要注重培养有超前意识和开拓型档案管理者。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只有积极应变图新,才有未来。目前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已开启文档一体化信息系统新篇章,主要是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形成过程和收集的完整。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运用科技、业务、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并且需要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和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这就需要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识及管理和组织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把提升素养融合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去;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自觉地进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磨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华.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48.

[2]刘梅英.人才培训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J].兰台世界,2005(3):17.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3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发展阶段;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人才的流动性大也是市场经济所衍生出的主要问题。针对人才流动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提升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高度,将“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融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当中,不断开拓思路解决人事档案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模式,用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我国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新的特点

1.1在思想认识层面弱化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档案观念相对较深,这主要是源于这个时期人事档案在某种程度影响着个人一生的政治命运或经济命脉,人事档案在某种程度上也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使人们误以为人事档案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能享有,对人事档案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迅猛,公众对人事档案的认识逐渐淡化。由于经济市场中市场成分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在从业问题上有了更加的空间,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形成双向选择,很多人也就逐渐忽视了档案的重要性,对档案的认识不再像传统观念那么神秘,人们自主选择职业,这种自主意识也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很多职场“马”跳槽到更好的位置而主动放弃档案,也有很多刚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而放弃档案等等。这种对档案认识的弱化,是人们认为人事档案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只要拥有高职高薪,档案可有可无;并且也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放弃档案,档案库中形成“弃档”、“死档”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对档案认识的误区,是对传统人事档案的扭曲认识。

1.2在管理模式层面人事档案管理相对分散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划分,逐层对人事档案实行管理的,在调取档案时需要由各单位逐级的向上层主管部门提交申请,进而取得个人的人事档案。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家对很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改制转轨,大量厂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买断工龄或下岗分流,终止了与原单位的关系,对这部分人群的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点,由于数量比较庞大,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强,因而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了解,有很多下岗人员在退休后,因为找不到档案而不能办理退休,三番五次去档案馆寻求帮助,但档案馆只负责档案的归档和保存,对这部分人的档案可谓爱莫能助。针对这种情况,从个人的角度分析,辛苦一辈子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却因为档案缺失而不能退休,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局面。

1.3在内容信息层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缺失

按照有关规定,传统人事档案内容要求基本分为履历、自传、各类鉴定、考核、政审材料、入党(团)材料、奖惩材料、各类审批表(任免、职称、学位、工资、离退休等)等十大类材料。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原有档案内容中的个人经历与社会实践不能满足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其所涵盖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缺失,并不能对个人行为进行更为完整的记录,使得人事档案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且其内容的参考性也逐渐被弱化。如传统档案主要是考察个人的政治经历,并且重复性较高;而像各类考核、鉴定等反映人性本质的内容相对缺失,如健康档案、业绩档案、诚信档案等都没有在人事档案中得以体现,这也不利于企业寻找和发掘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2.新时期人事管理的革新要求

2.1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

针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我们要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不但要重视其历史鉴定的作用,更要突出个人实力与能力的展现。这也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中过分强化档案作用的观念,但也不能扭曲的理解为人事档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毫无作用可言。在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定下,人事档案仍然存在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还非常重要。如养老保险、职称评定以及离退休等等,如果没有人事档案,在办理过程中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无法办理。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将档案管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2在模式上实现单位内部管理与社会化委托管理的“双管齐下”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人走出厂矿自谋生路,成为社会单元,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采用单位内部管理与社会化委托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双管齐下”。即在法律法规的限定范围内,采用有各单位或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委托人的方式进行托管,两种方式并举能够更好的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对在经济转轨中流入社会的失业下岗职工以及买断工龄的人群,通过市场机制将档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或将档案直接交由人事档案局进行归档,使公众能够随时调取档案。这种单位内部管理与社会化委托的方式相结合,对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构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在内容上要力求实现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

传统人事档案的建立受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在建档过程中存在不实之处,如“此人不宜重用”等不实的内容,使得部分人才在求职中四处碰壁,针对这些档案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人才流动性大,竞争更加激烈,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必须抛弃传统人事档案沿袭下来的弊端。在人才的聘用与引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时限的“试用期”来对人才实现全面的了解,如果人事档案能够囊括个人更为完整的信息与内容,能够使档案信息更加直观的呈现在用人单位面前,这对人才的聘用与引进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3.小结

若要使人事档案管理上升到新的台阶,就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不断的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创新。只有打破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全面和系统,才能满足当前公众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以求达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将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时胜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J].魅力中国2009(30)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4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

信息技术管理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其能够让医院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快捷高效,是医院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医院能够通过高效合理的档案管理收集到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深入分析,又能够找到医院在服务能力、医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医院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学习和改善。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促使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档案资料也逐年增加。如果只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既浪费纸张资源和空间资源,也容易因为档案保存不当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容纳海量的档案信息,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这样档案信息才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也能够促进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增强医院与病人之间的联系,为病人和其他同行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服务。一般来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这样病人即使在不同医院就诊,医生也能快速找到病人的病历,节省诊疗的时间;而医生专家之间也能够进行更加畅通的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的诊疗经验。这对于提高医生总体的医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医院档案管理有一些新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信息化时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技术下的档案资料能够以电子信息的方式保存,工作人员在填写资料和收集Y料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就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医院的档案管理经常涉及到病人的过往病史、个人信息等等,应该在需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调度出来供病情参考,才能为挽救病人节约更多宝贵的时间。

其次,信息化档案管理更加重视对档案的综合运用。由于纸质档案搬运起来部分不便,很多档案都是收集起来放到保管室封闭管理,而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对于医院建设的积极作用。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使得查阅和提取档案的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机操作,就能迅速的调取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信息就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并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建设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为此,医院必须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技术,从硬件技术上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医院相关部门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最新技术,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医院应该将传统的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出比较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方便医生和病人随时查询。同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应该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导向,建设档案管理电子系统的信息平台。因为大量繁复的档案编写工作都是由医院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的,而医生和病人只要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到想要的资料即可。因此,医院必须建设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二)加强人才建设

当然,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然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拥有R档牡蛋腹芾碇识,并熟练掌握电子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同时还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工作人员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医院引入的大量现金设备和软件系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医院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包括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引进制度和管理制度,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思想素质。这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及时掌握新技术,并且以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制度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进程,医院还应该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成效。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相关宣传,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掌握信息化档案系统的管理方法,保证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恰当的利用。通过法律宣传,能够使各部门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所在,同时也了解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督,对收集资料、保存资料的过程进行检查,以保证资料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应该符合规范,避免违规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面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建设策略,让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启科.医院档案管理如何适应医院信息化要求的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736-4737.

[2]边俊士,张伟.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165-166.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5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切分;著录;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管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化在降低人们对文字阅读的兴趣的同时,却提高了人们对视频观看的兴趣。这就使得档案管理的对象、档案管理的方法产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也对秘书的档案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秘书学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说它是挑战,是因为掌握数字档案管理的能力要远比掌握纸质档案管理的能力难得多;说它是机会,是因为秘书学专业终于有了一个过硬的专业技能了。这个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而且体现在素质上,特别是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一、秘书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变

伴随着档案管理对象由纸质档案为主向数字档案为主的转变,管理的条件、方法和所需要的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所谓数字档案,是指以视频或音频形式存储的信息,电视台等媒体又称其为媒体资产。纸质及实物档案管理主要需要的是空间和架子,而数字档案管理的基本条件是网络计算机系统,这一转变对管理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表层管理向深层管理转变。调用一份纸质档案时,一般不会只调用其中的某一页,往往是调用一套档案,再从中找到有用的那部分信息。如用户想查某个通知中的某一项要求,就必须调用整个通知。而调用数字档案(视音频信息)时,既可以调用长达几十个小时的完整信息,也可以调用其中几秒钟的信息。如用户想使用某个足球运动员在某场比赛的某一次助攻视频时,他不必从一个半小时的整场比赛的录像中找,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视频。

这种不同是因为对不同介质档案的管理不同造成的,而对不同介质档案管理的不同则是与浏览不同介质的特点有关。浏览纸质档案要比浏览视音频档案容易。也就是说,同样是陌生的、内容容量差不多的档案,浏览并确定所需要信息,纸质档案需要的时间要比数字档案所需要的时间少。所以,为了方便数字档案的使用者,使其能够迅速找到并调用所需的信息,就要对数字档案进行化整为零的管理,即对完整的视音频进行层层切分,使之变成一个个小片断,再对每个小片断进行文字说明,即著录。

管理档案,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编目。对纸质档案的编目,只需要对完整一套档案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如时间、作者、主要内容、关键词、语言种类等;但对数字档案的编目,不仅需要对完整档案信息进行著录,还要对档案进行层层切分,然后分别著录。这就是说数字档案的编目包括两个方面:切分与著录。

一般情况下,数字档案的切分分为五层:节目、片段、场景、镜头和关键帧;著录主要有四大项:题名项、主题项、描述项、建设者项。

如对一个专题片(即一个节目,如某次会议)的管理是:先进行片段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完整的专题片切分成若干个内容相对完整的片段,同时为每一个重要片段(编目者认为重要的)抽取一幅关键帧,并著录该片段的主要信息:题名项、主题项、描述项、建设者项等。

片段层编目完成后,要进行的是下一层――场景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每个重要片段切分成若干个场景,然后对其中重要场景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并抽取至少一幅关键帧。

然后是再下一层――镜头层的切分与著录,即将每一个重要场景再切分成若干镜头,并对重要镜头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著录,同时抽取至少一幅关键帧。

这么编目的目的是便于利用者提取任意一个想用的部分,不必花大量时间浏览整个视频资料。但从上述数字档案的管理过程可以看出,它对数字档案不仅有表层的管理:节目层的著录,更有深层的管理:层层切分并逐层著录。

(二)由被动管理向能动利用转变。主要内容有:

1.档案管理技术改变引起工作重点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工作:档案搜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过去,对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重点是做好前六项,即来什么档案管理什么档案就基本可以了。现在,由于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对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转为:档案检索(包括编目工作)、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因为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内,档案搜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都可以由专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成,留给人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如需要对档案进行统计时,只要向系统内输入要求,几乎是瞬间就能得到统计结果。因此,上述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相应的计算机不能完成的工作,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如档案检索(包括编目工作)、档案编研与档案利用工作就成了管理者的重点工作。

2.档案利用的需求改变引起工作重点改变。以往,档案利用最常见的作用是证明,管理者能迅速找到可以证明某事、某人的档案材料就可以了。至于利用档案创造新作品,或基于对档案的研究为领导或部门工作提出建议,不是秘书档案管理时的主要工作。但随着信息设备和信息管理技术的提高,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领导或部门的工作总结,对产品的推介、宣传等不再以文字的形式或配合PPT演讲的形式进行,取而代之的是视频形式。这就要求秘书们能够利用已有的视音频――数字档案制作工作总结专题片,或情况、产品介绍专题片等。而制作专题片,就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秘书人员能力与素质要求提高

以传统介质为档案管理对象的档案管理,对秘书的能力要求是:了解档案管理的要求,掌握档案管理技术,如分类、装订、装盒、著录、复印、传真等,其技术含量和对创新的要求并不高;而以视音频为主要档案资料的数字档案管理,其对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则比较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这4个方面。

(一)要有较高的对视音频作品的理解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数字档案进行编目时,必须有较高的对视音频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比较熟悉不同类型的视音频信息的编目特点,才能正确切分和准确著录。否则,会层次切的不对,重要的片段、场景、镜头没抓住,重要的信息没著录上。

一般来说,数字档案的形象性高于以文字为主的档案,因此,档案比较生动;但其逻辑的清晰性不如以文字为主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者对数字档案的主旨和结构的准确理解比较困难,加上有的数字档案创作者使用了比较独特的表达形式,这就给档案管理者在编目时准确切分和著录造成较大的困难,需要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另外一个原因是,数字档案管理要远比传统介质档案管理深入。

按广电总局制定的编目规范看,视音频信息共分六大类:新闻类、体育类、影视剧类、专题类、综艺类和素材类。在这六类中,编目每一类材料所需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都不一样,如对新闻类数字档案编目需要的能力不是很高。这一是因为所需要的知识并不特殊;二是因为其结构清楚,片段(一条新闻)与片段(另一条新闻)间边界清楚,因而容易切分;三是要需著录的内容,视频上基本都有,不需要编目者自己总结太多。而对影视剧类、体育类视音频信息的编目则需要有特殊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因为,虽然每个人都看过不少电视、电影,但由于一般人并不具有导演的眼光,体育知识不丰富,因此,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很难迅速找到重要片段、重要场景,并写出正确的著录内容。

(二)要有更强的文字运用与语言概括能力。数字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的服务对象数量大得多,有的是面对全世界,因此影响也更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编目工作要求很高,比如,对错别字非常重视,要求著录不能有一个错别字。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它主要是指正确书写汉字和准确概括视音频内容的能力。

在档案检索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编目,数字档案管理的编目包括切分与著录两项,而文字档案的管理没有切分,只有著录一项。虽然两种档案的管理都有著录一项,但水平要求差别很大。文字档案管理的著录比较容易,需要著录的主要内容,档案上基本都已具有,管理者照抄或稍作总结即可。而数字档案管理所需要填写的题名项、主题项和描述项很多需要管理者自己总结、概括。因此,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

(三)最好掌握非线性编辑等软件的应用能力。数字档案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在利用,无论是截取某一段视音频作为证明,还是以多段视音频为素材制作新的专题片,都需要一个能力:编辑软件的能力。

编辑软件有多种,其中比较简单的要数会声会影,这是大众级的视频编辑软件。还有一款专业普通级的视频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目前,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此外,还有一款软件比Adobe Premiere更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 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Final Cut Pro。

掌握第一款软件,不需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就可掌握,因为它很简单。但正因为简单,不能用它制作内容复杂、表达丰富的专题片。Adobe Premiere 和Final Cut Pro都能够用来制作复杂的专题片,而且掌握其基本功能也不是太难,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纳入教学计划。

(四)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对数字档案的利用,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专题片制作,即利用已有的视音频材料制作新的视音频作品。这样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难就难在创新上。能否用普通的材料表达新的主题;所选的材料能否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哪怕是旧材料新视角;主题表达的形式是否能够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如果没有一定程度或方面的创新,那所制作的视音频作品就没有生命力。

三、秘书人才数字档案管理能力培养

概括地说,数字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种:编目与编辑。编目主要要求的是对视音频的理解能力。虽然编目也需要熟悉编目规范,但由于其只是一种知识,不是培养的难点所在。编辑要求的是创造性地使用档案材料制作新的视音频作品,它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是否有必要培养秘书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怎样培养秘书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是根据专业所在地区和师资条件决定的。如果专业处在欠发达地区,那就不必培养。因为,培养这样的能力不仅需要师资,也需要比较先进的设备。但如果专业处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就应该将此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理由有二:一是它能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搜集、整理、管理等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二是它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编辑一个视音频作品,是一个人阅读、思考、写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将培养学生的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有两个层次:作为一般能力培养和作为核心能力培养。

1.作为一般能力培养。数字档案管理能力,作为档案管理能力的一部分,是秘书应该掌握的诸多能力之一。培养这一层次的能力,既可以在一门课中实施,即在《档案管理》课中作为档案检索中一项能力培养;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在实践学期进行。

2.作为核心能力培养。如果将档案管理作为秘书人才的核心能力,那就要为它设计一个教学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包括3门课程,也可是4门课:《档案管理》《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其中《视音频信息编辑》也可分为《非线性编辑》和《影视节目制作》,关键看专业方向。

《档案管理》的教学内容除了使学生了解档案管理的8种工作外,特别要使学生掌握对视音频信息的著录能力。《摄影摄像》课,既是教授学生办公设备的使用,也是培养学生视音频信息的鉴赏和表达能力。《视音频信息编辑》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线性编辑和专题片制作,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可以融为一体。此课培养的是学生对数字档案的利用能力。

3门课或4门课的教学顺序可以自由安排,既可以是总分分式,即上课顺序为:《档案管理》《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也可以是分分总式,即上课顺序为:《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总,其他课是分。

不同的上课顺序体现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总分分式是希望通过《档案管理》使学生对数字档案管理有一个概论式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摄影摄像》《视音频信息编辑》课对数字档案管理的专项能力进行深入训练。分分总式是希望让学生先把各专项能力训练好了,再在《档案管理》课上进行综合训练。

数字档案管理既然是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工作,它就有较强的拓展性,对于《档案管理》课来说,它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拓展;对于秘书人才来说,它又是秘书专业能力要求的向上拓展;对于工作岗位来说,数字档案管理稍微改变一点,就是迎合新的职业――媒体资产管理。因此,将数字档案管理能力的培养纳入秘书人才培养的方案中,会使所培养的人才无论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在就业岗位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档案学通讯[J] ,2011-03-18.

[2]张记铭.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黑龙江对外经贸[J], 2010-05-25.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6篇

关键词:学生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引言

作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时,高校档案管理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许多高校都对自身规模进行了扩建,这使得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在高校管理中显得更加重要,而管理中的问题也是更加明显。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寻求新的道路,改进管理手段,利用新的技术,对高校学生档案进行管理,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平,笔者对此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1、未来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高校教学评估以及高校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日益推进,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重要内容的档案管理

显得愈来愈重要,高校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工作现代化不仅涉及新的技术装备、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档案事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现代化问题,涉及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现代化以及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等几乎档案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

档案管理现代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即将整个管理工作视为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整体系统,注重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二是信息化,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缩微复制技术、声像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等实现档案工作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三是定量化,通过统计与计量的方法实现档案的量化管理,把定性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智力化,注重人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此外,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档案管理现代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尤其注重档案的动态管理,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1.2 档案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趋势首先体现在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受过系统档案管理专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来担当。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更体现在档案管理组织、手段与技术的专业化。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及相关机构与教学部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学生档案管理视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强化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与监控,力求实现其专业化管理。

1.3 档案管理规范化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档案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高校评估制度的推行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挑战,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

作无论在管理体制、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各方面尽快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必然作为评估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

内容而受到普遍重视。同时,从档案管理现代化趋势及档案本身的内在要求来看,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这就势必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

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态势无疑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如下方面的素质。

2.1 系统、创新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校本身是知识与人才聚集的地方,档案管理专业化发展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的要求相对更高些。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趋

势不仅仅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学历结构上实现向专业化的转变,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档案专业知识体系,有扎实的档案专业工作能力,同时还

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确保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更新,创新性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日益更新与高校档案管理现

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需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进修、研讨等多种方式定期强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以确保其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新的时代下高校

学生与高校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在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创新。

2.2 全面、高效的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全面、综合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档案管理工作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往往是远远不够的。除必

需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能力外,还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向综合化、全面化转变。一是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二是需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相关学科知识及管理科学与相关法律知识。三是需要具备一系列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

2.3 人本、务实的服务能力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中的人本化趋势其核心也是要求在整个档案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的主体和第一资源来实施。这不仅要求高校切实关心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切身需要与利益,充分调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服务热情与奉献精神,同时也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切实以学生及档案利用者为本,努力提高人本、务实的服务能力。

首先是良好的敬业、爱岗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工作,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与工作量甚至还要远超过其他档案管理,这尤其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存真求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这样才能在平凡岗位的工作中创造出有值的工作业绩来。其次是尊重、帮助档案服务主体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质的提高,使其更好的服务与学校,服务于社会。(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鑫.从大学生就业谈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04.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7篇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内容:

(1)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增长规模的数据管理、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

(2)开发或应用具备“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3)全面推进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优先建立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逐步进行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换,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接收和管理,建立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库群。

(4)应用先进技术和相关管理手段,保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可信和长期可用,减少数字档案对软硬件的依赖性,从而使数字档案具备传统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凭证性和长期可读性。

(5)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利用对象,通过不同渠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分层共享,方便、快捷满足各类用户利用需求。

(6)配套建设数字档案馆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利用的网络化。数字档案馆的新内容、新方式、新体系,必然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产生影响。

1、控制为核心的体制设计理念

档案与其它文献信息追求的差异在于,档案内容的性使档案信息的交流受到了限制,阻碍了普通档案利用者的合理要求,我国过去的档案管理体制是以控制为核心的设计理念,管理体制的设计重心是如何防止档案信息的泄密。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实现管理理念以保管档案实体为主向以提供档案服务为核心的转变,可以借鉴网络技术实现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和利用方式的灵活,而不仅仅是在原有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档案实体的保管和整理的升级。因此发挥数字档案馆在提供利用方面的优势,为广大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是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应有之意,2000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转变观念,改变认识。把档案馆建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档案保存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时代要求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馆的功能也要由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转变为保存、借阅、技术管理、对外开放模式。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导致了原有的控制为核心体制设计理念的变化。如果档案工作坚持以保管为主的理念,则失去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意义,另一方面,数字档案也使得档案工作者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转向计算机管理模式。

2、基于传统档案业务的职能分配方式

原有的档案馆在组织建构上基本立足点都在于现有传统档案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档案工作者已经习惯了被动的工作方式,但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来临和发展,数字档案馆必将使档案馆的各个部门都涉及参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对档案工作的要求,首先是归档流程就有新的变化,传统档案的归档工作一般是在档案馆内部完成的,而数字档案从现行的业务系统转移到档案馆的资源中心不能再被修改,档案馆必须建立专门的网络系统、储存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硬件环境,以便检验、储存、管理和阅读数字档案,为了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档案工作者还需提前参与到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需求分析和系统实现阶段中去,从档案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要从全局的角度上考虑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以技术发展为契机从而实现档案行业在管理理念和运行体制上的重要变革,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档案工作者以服务的姿态用数字档案建设的成果为利用者服务,应该借助数字档案的环境主动与相关行业系统的外部交流,不能再以“坐等靠”的传统作风,数字档案提供利用时,应注意安全保密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数字档案,体制上发生转变才能保证档案数字的健康发展,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将使传统的档案业务的职能结构发生变化。

3、管理理念的更新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当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项基本业务功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馆藏数字档案信息,特别是由电子文件归档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和可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可以根据信息化发展和档案管理的要求而有所侧重并不断拓展。

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整理和保管档案,档案馆更不仅仅是档案的一个集中储存地,工作方式由保管到服务变被动到主动是档案馆价值体现的必然要求,数字档案馆将进一步推动这一理念的实现,用馆内储藏的数据平台为广大利用者服务,档案管理体制也要适应这一理念的转变。也就是要树立“服务本位”的理念。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在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开放性提出要求的同时,电子文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沿用传统纸质文件的管理模式,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数字档案的归档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将数字档案拷贝到脱机的载体上,主要利用储存介质传输,这些介质包括光盘和磁盘,移交到档案室。另一种归档方式是通过网络,各部门将本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到档案室,归档后供各个部门在线浏览。档案部门要与电子文件产生和形成中的各个部门保持相关的联系,及时掌握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各类元数据信息,制定与电子档案保管格式、数据储存方式、数据管理等工作相关的制度性文件,通过电子签名、数据加密、数据效验、储存备份等方法来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可读性,把好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势必要打破传统档案各部门的结构,在横向纵向上加强了档案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8篇

1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同步

随着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推进,档案管理的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档案管理与社会的进步、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工作与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发展现状、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国家创新体系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属于集中式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成分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在公有制条件下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其形成的档案也大都属于公共所有。集中式的统一管理作为当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它对档案工作实践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集中统一的另一面,则使大众对档案产生神秘化,禁锢了人们的视野。

1.2 档案室条件差和少数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需要专门的办公场所即档案室,但眼下的事实却是多数单位无法达到档案管理所需的“八防”要求,有的单位虽写有档案室的招牌,但却弃之不用将其变成杂物室。有的单位档案室狭窄潮湿而引起档案材料发生霉变或被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更有少数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个别单位综合档案室设防意识不强,管理体制不到位,使部分档案受到损坏。档案室保管条件差的原因,从客观因素上看是有些单位办公用房比较紧张,设置的综合档案室整体上也不规范。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不够。还有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誊抄笔录和保管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致使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1.3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能与档案工作要求相适应

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极度缺乏能系统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使得先进的技能、枝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而不能发挥其全部功效。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和其他行业知识,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档案工作不仅要接收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而且还要接收和管理电子形式的档案以及多种新型载体的档案。随着档案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实际学习和工作的需求,人们更需要档案馆提供有关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而又能够公开的现行文件。他们要求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给我们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对策

2.1 档案工作体制管理等方面要不断创新、科学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寿命,作为单位档案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档案保管标准要求,完善单位档案室保管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单位档案室基础设施的投入,严格按档案管理“八防”标准要求,不断完善档案室的保管条件,尽可能的改变档案室杂、乱问题,做到档案室统一整齐规范。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坚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营造一种宣传档案、关心档案的良好氛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档案工作已风风雨雨走过六十多个年头。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间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要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档案管理工作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是创新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其务必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国情特征作为重要依据,合理定位档案的所有制形式、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及服务模式,发挥档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 档案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的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工作,一定要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寻求新发展。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有效地推进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好、保管好、服务好档案工作主要职能的体现。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下大力气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强化他们的知识性学习和现代化素质,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政治觉悟和工作作风,使他们工作逐步做到专业化、技术化。总之,要加快档案工作的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要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我国的档案事业才能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