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生管理论文

中学生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2:52

中学生管理论文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1篇

1.智能是一种潜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

2.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

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教学目标:(1)教学的根本目标应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2)为理解而教。在教学策略上,由于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它尤其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其“智力强项”进行学习活动,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

二、问题的提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自己都拥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运用多元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对于提高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的多元技能型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现在的中职生,他们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使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中职成为这个群体学生新的起点,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爱、细、严、实、勤”的具体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三、中职学校生源特点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来中职上学的学生成绩偏低,充满失败心理,问题较多,但也有一些普高生源所不能及的长处。具体分析,有以下特点:

1.学习成绩较低,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

目前的社会观念、家长心理普遍认为上普高是“正途”,有前途。只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读中职学校。而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要求分数较低,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另外,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等。

2.学生思想变动大,具有失败心理,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很多中职学生是迫不得已才到中职上学的,他们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问题相对较多,主要有:(1)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学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心理产生极度自卑感。(2)个别学生曾有打架的历史,甚至喜欢挑畔打架,有的把在初中的一些“恶习”带到了中职学校,造成了不稳定因素。(3)个别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或有“早恋”现象,这不仅影响其到中职学校以后的学习,而且还可能带来其他不安定因素,如出走、自杀、打架、过早等。(4)个别学生迷恋网络,迷恋游戏。个别男生抽烟喝酒普遍,撒谎,甚或极个别女生也进行尝试。

3.承受挫折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心理调适能力较强。

中职生源中很多在初中经受过很多挫折,因此,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一些尖子生要强得多。但看着同学们纷纷走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而自己却只能上大家不怎么看好的中职。失败情绪充斥了全身,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有啥办法,“混”吧。

4.对荣誉等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中职生源,在初中时比普高生源受到表扬奖励等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他们对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要高。这也正是中职教育易于突破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一点点,就会起到很大的成效。

四、学生管理的“爱、细、严、实、勤”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元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解释、安抚、温暖、亲近”,以得到学生的信任。执行起来,概括为五个字“爱、细、严、实、勤”。爱即“爱心”;细即“观察细、思考细、落实细”;严即“制度严、执行严”;实即“务实”;勤即“勤做事”。

1.对学生有“爱”心。

用爱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爱家庭特困的学生。对于班级中纪律散漫、上课玩手机、无心向学、爱出风头、多动、经常借同学的钱不还等有各种恶习的学生,多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即“强项”),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利用他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前行,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挥。

2“.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工作。

以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契机,“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抓班集体凝聚力和正确舆论的形成。如果班级的学生的心有比较“散”的情况,以学校组织的各项运动会为契机,把“班荣我荣”的思想和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把学生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团结、互助、向上”的班风。

3.班级管理要制度“严”,执行“严”。

从常规工作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开展班级工作中,尤其注重按照《班规》规范管理,关注细节,狠抓规范,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要求每个同学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树立主人翁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班级大家庭的一分子,人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4.学习要务“实”。对学生的学习常抓不懈。

平时每天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要求。在思想上和同学们分析读书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短暂和宝贵的,再分析现在的社会的就业形势,让同学们在思想上“主动去学习”。

5“.勤”做事“,持之以恒”抓常规管理。

对于班级的教室、清洁区、宿舍卫生、仪容仪表、学生出勤等方面常提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抓班干队伍的建设,培养好班级管理小助手;抓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五、多元智能指导下班级管理学生注意的问题

1.注重中职学生的智能优势,灵活处理。

当今的社会,人的发展意味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实际情况做好安排,言语-语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演讲朗诵比赛活动,人际交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合担任班团干部,音乐-节奏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文艺活动,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逻辑-数理智能和视觉-空间关系智能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上激励他们大胆去探究等等,不可一刀切或者把多元智能强牵附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2.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职业就业的衔接。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三、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吴汉德刘振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3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萎缩,招生连续滑坡

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放低了对学生的分数要求,从侧面也造成了中等职业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的生源不断缩小,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就增加了难度,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就业。就业情况的不乐观又反作用于学校,致使愿意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减少。

2、“零门槛”入学带来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下滑

职业教育,原本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属于优势群体的教育。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多数父母以及学生都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面对生源的不断减少,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为吸引生源,甚至“零门槛”入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生在中考中失利后,就来参加职业教育,不仅在学习方面潜力有限,还在日常生活、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表现不良。

二、中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行为方面的偏差

从学习行为方面来看,学生在整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学习又缺乏兴趣,上课听不懂,下课不用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课下与老师缺乏沟通;不善于总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工作。

2、人际交往方面的偏差

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中职生一般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段中,在生理、心理上不成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表现出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又由于自身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极度希望得到他人赞赏,常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流中急于表现自己,不注重方式方法,矛盾冲突不断。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者来说,在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劳动技能的力度外,更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在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上,这样做,才能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学校可在管理创新以下几方面作出改善:

(一)敢于接纳和真诚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学生的产生,究其原因,不仅受到不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研究如何把问题行为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才是我们教育者不断追求的教育境界。本来,问题行为学生在心理上就十分脆弱,常常郁结于心,就常借助不良的行为得到宣泄。对待问题行为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认认真,循序渐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找机会和时间去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关心学生;和家长保持定时联系,常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人生定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尊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二)把握社会主流,减少消极影响,引导正确思维。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认知上的局限性,在看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情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社会想象的实质,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如很容易将一些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然后进行效仿。由此,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归类,在日常讲课中穿插案例分析,明确对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自觉地抵制社会对于自身的不良影响。

(三)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要想消减校园不良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运动会,演讲比赛,智力大比拼等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自我风采,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学风。

第二,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组织和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4篇

随着各个高校的改革,招生制度不断深化,不少院校视招生工作为重点之重,不断改进提高院校生源的质量,下面介绍的是人本管理在独立院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还有其他的介绍内容,望大家继续关注 论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招生工作中的应用(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认识到招生工作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把提高生源质量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来抓。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独立学院对招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招生工作还普遍存在系统性不强、全面性较差、开放性不够、信息服务不畅、管理松散不科学等情况,。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至关重要。 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招生工作的特点 (一)学生全额成本交费,收费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同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扩招就成为必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仅凭政府投资,是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8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就开始走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再加上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民办教育的发展举步为艰,因此,新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由此产生---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即利用社会投资、公办高校举办、学生全额交费、政府不予拨款、完全自负盈亏的一种新体制的办学形式。 作为新体制办学的独立学院,在关注办学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首先从办学的本身来说,办学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作为刚起步的独立学院来说,硬件条件,师资情况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转边的关键时期,高校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将备受关注;再加上学费标准是按接近办学成本收费,利用市场化运作,质疑和关注在所难免。没有国家财政拨款要维持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的正常运转,全额让学生承担培养经费,正是独立学院办学的特点之一。 (二)办学时间较短,社会影响力较小 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判断一所学校办学情况如何,一般从该校的办学历史可大概了解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学校要办好,除有雄厚的资金、大楼之外,还要有大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大师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完全靠金钱能够解决的,还要靠时间来磨练、沉淀、影响和深化,要靠一批又一批老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一批又一批的奋斗才能实现的。办学质量的好坏,最基本的判断是学校培养的学生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而检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被社会逐步接纳和认可,最终才会形成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完全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办学的独立学院来说,生源是办学的基础,因此,所有独立学院对招生工作非常重视,是学院发展和生存之本,而招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教育的各要素密不可分,如社会影响、教育质量、就业情况、招生模式、招生数量、招生质量等等,互相关联,因此,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考生及家长对学校信任度不高,对独立学院的招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经常表现为生源不足,招生计划难以完成,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这是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显著特点。 随着各个高校的改革,招生制度不断深化,不少院校视招生工作为重点之重,不断改进提高院校生源的质量,下面介绍的是人本管理在独立院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还有其他的介绍内容,望大家继续关注 论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招生工作中的应用(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认识到招生工作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把提高生源质量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来抓。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独立学院对招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招生工作还普遍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5篇

内容摘要: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懂、学会和熟练掌握过去,而常常是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宰,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学生主体观,把时间还给学生,建立教学民主观;其次,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兴趣;三。放手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四.自由寻找合作伙伴。教师利用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的第一目的不在教师“教出去”,而在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懂、学会和熟练掌握。会学,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过去,常常是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宰,成为教师“自我表现”的场所。教师作为一个单纯知识转运者的形象,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不问情由地搬运到学生身上,尽管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迫使学生失去实践的机会,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特长。实践证明,真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的、机械地堆积起来的,它要经历一个有感性到理性、有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

要想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往往会出现一些形势性的参与,在一节课中教师的确实也给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很少,往往是一两个人说,其他人成为旁听者。我曾找那些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谈心,问他们为什么不发言或是为什么不积极参加讨论?他们的回答很直白:我没的说,讨论什么,没意思!我不爱跟他们(组员)说……听了这话让我心里很不好受,但细细的想想问题就出在这儿。学生为什么没的说?为什么感觉没意思?为什么不愿和组员说?这一个个问题缠绕者我,我慢慢的醒悟了,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参与,还需要注意平时的培养,而在探究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意识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教师身上。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教育观念是无形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教育活动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对教学偏向认识:在备课中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编排教学过程,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在规定教学时段内一定要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知识的掌握,否则即可认为存在问题。片面静态地理解学生发展,教师有意无意中将自己提升到居高临下的地位,从而使学生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力和主动参与的机会。

1、建立学生主体观,把时间还给学生

特级教师、浙江省自然教研员章鼎儿对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上现场展示的12节观摩课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学生活动时间平均每节课9分27秒;最长的一节15分钟;12节课共活动42次,最长的一次9分30秒,最短的6次不到30秒。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除了教师做秀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受传统观念束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要舍得少说话,真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一位名师在执教《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面向全体学生的讲解、谈话只占用了6、7分钟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其中最长的一次独立活动时间19分钟多一点。教学也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引起了广大自然教师的强烈共鸣。章鼎儿、路培琦二位特级教师在执教示范课时甚至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而拖堂,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2、建立教学民主观。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说明中国古代教育家在很早就清醒的认识到,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或许也正是这种传统才造就师道尊严,才使教师唯我独尊,历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公事。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打破传统观念,革除一切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中提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特级教师路培琦执教时和学生拉家常、交朋友,取消传统的上课喊起立,回答问题时不需要举手。他们都把教学民主观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小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例如,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能蹲在地上半天观察蚂蚁的活动,或在草丛中跑上半天捕捉蝴蝶等等,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由其兴趣爱好所驱使。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小电珠亮了》一课,学生在认识了电池、小电珠和导线等材料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组装起来,使小电珠发光,从而把学生玩电池、导线和小电珠的兴趣引向研究简单电路的组装方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想办法努力地去做。随着一个个小电珠的发光,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了同学们地脸上。情趣盎然的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又如:“电磁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自主学习活动,每一个活动之间都环环相扣,并采用三种不同的探究活动方式。这是因为探究的驱动历时一个人的好奇心、疑惑、兴趣或是理解现象、解决问题的热情,所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十分关键的。而且要把这种好奇的态度渗透在探究的全过程,推动探究活动持续下去更是关键。

在导入时通过教师的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学生发现提出疑问,并由学生为装置起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主人。(利用实物投影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1:展示我手中的铁钉,它与大头针接触时毫无反映;2:当我在铁钉上缠上导线,接上电池时,它竟吸起了大头针。当切断电源时,大头针纷纷落下。演示时学生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全神贯注的凝视着。这时我问: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装置起个名字?学生起的名字各异,但都很贴切,教师及时表扬,鼓励。我告诉大家:“这就是电磁铁,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电磁铁呀?”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我马上出示制作步骤和实验内容,让学生小组内边看提示边制作。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开始制做,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人人都在动手操作。

学生在学习自然过程中,感性经验匮乏是他们的共性,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当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时,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对他们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为了使课堂中人人都能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我为每组学生(四人组)准备了两套材料。通过每个人的动手实践,学生自己总结出了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开时磁性消失。

第一个活动结束,学生的兴致也随即下降了许多,为了再次击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异同的活动:把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进行比较。

当学生比较时,很快就提出电磁铁有没有两极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怀疑电磁铁有没有两极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这次我设计了一项挑战性活动,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只要是能检验出电磁铁是否有两极即可。我提示学生:“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检验不明磁铁的两极吗?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检验一下你的电磁铁有两极吗?如果有,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此时学生再次兴奋起来,边回想边动手检验电磁铁。学生自然也就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磁针、磁铁和指南针,但在我的巡视中发现大多数组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指南针。于是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很快学生就采用了更多的方法,有的学生用两个电磁铁,一个已知两极,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也检验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实验成功后,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出自豪的笑容。在小组汇报时却产生了争议——用同样的制作方法制成的电磁铁磁极却不同,有的说铁钉有帽的一端是南极,有的说铁钉有尖儿的一端是南极。由此争议引出了第三个活动,我抓住时机问:“你觉得电磁铁的两极不同会与什么有关呢?边讨论边试一试吧1以此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又一次投入到有趣的下一项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预先设计每组两套实验材料目的其一就是在第二个活动中很有可能产生此矛盾,从而引出新问题进行第三个活动)。学生为了研究影响两极不同的因素,开始了猜测和验证活动。如:是不是电源的正负极影响的?是不是线圈缠绕的方向又影响呢?……

在这节课中,学生从始至终都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中,这正是兴趣在不断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活动、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三、放手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每一个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许多的学生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更喜欢在私下和同学商量结果。采用探究学习进行学习后,在私下和同学交流问题的男女比例更高了,分别达到了46.2%和61.5%,而女生比男生更热衷于在底下商量问题。不愿回答问题的男生从19.1%,下降到了7.7%。从中看来,让学生自己选择同伴,开展学习活动,对学生间的多边交流有一定的作用。

学习蜗牛一课,一上课我便发现学生的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再看各组早把一只只小蜗牛摆好了。在课前我了解到学生们对蜗牛已有了一定的熟悉,于是这节课我便大胆的放手,我把一些我能想到的器具摆在材料台上,对学生们说:“大家都非常喜爱小蜗牛,那么你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你想了解它的什么?请各小组来讨论一下1学生们立刻投入到讨论中。经过讨论,学生们要研究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请各组来对你的小蜗牛进行研究,若需材料可到前边来找,没有的老师再给大家想办法,好不好?”话音一落,学生迫不及待的派出组员来寻找所需的器具,我在材料桌上准备了菜叶、萝卜、水果、粉笔、放大镜、玻璃板、木板、线等。只见各组有的研究蜗牛怎样吃,吃什么?;有的把蜗牛放到玻璃板上从背面观察研究蜗牛是怎样爬的;有的拿放大镜研究蜗牛身上的花纹;有的在试着让蜗牛走“钢丝”;有的在进行爬行比赛……有一组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需的材料,一问才知他们需要水槽,我很奇怪的问:“你们用水槽想研究什么?”“我们想研究蜗牛会不会游泳,它能在水底走吗?”学生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多好的想法,我怎么没想到,我赶紧找来水槽,这时另一个学生走到我面前问:“老师能给我点油吗?”“油?”这更让我意外了。“你们组要油做什么?”“我们透过玻璃板看见蜗牛是怎样爬的了,我们想人踩在油上很滑不好走,蜗牛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课堂上热闹非凡。在汇报时关于蜗牛研究的结果也是方方面、五花八门。这节课对我触动很大,平时我低估了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路、想法,而且他们自己对所定研究内容急为感兴趣,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都很投入,不像以往,我给他们定题,有的学生只做旁观者,看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激活。没想到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学习,会得出出乎意料的惊喜。这是我在教学当中感受最深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教学,我发现只有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探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来发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给学生一个机会自己来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自己又能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和收集事实。我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获取,虽然在我的教学体会这一点还很不成熟,但我却屡屡感受到这样做后的一种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部潜力。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出规律,这样课本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检验,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以前分组我总是给学生定组分配人员,本想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纪律,又能强弱相互帮助,但我发现在一些组内就出现了“不愿和组员讨论”的现象,而且那些“闹将”虽纪律好了,但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了,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的一些实验室表现出很消极。我找了几个“闹将”谈心,了解到他们的逆反心理很强,有的说:组中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有的说不爱和某人合作……我问他们:“若你们自己分组找合适的组员,你们能保证纪律吗?”“能1声音非常斩钉截铁。于是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们自己结合成组,要求:1:按人数规定,2:自选组长,3:互相管理,4:如在一节课当中本组组员有三次违纪老师有权将组员重新分配。这几条学生们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学生在课下分好组,一上课我愣住了、迟疑了,有些组五人中有三人都是“闹将”,这能行吗?我暗暗的问自己。带着疑团我开始讲课,结果表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他们不但管好了自己,互相管理都有了很大进步,更让人庆幸的是在学习中、活动中他们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而且这样分组平时较沉闷的学生也不再沉默,主动我自己选的组员讨论。由于他们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更加活跃,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肯定人成功的需要,教育学中也提出学生表现自我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许多时候这些需要反而成为教师完成教学轨道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把学生的需要和希望变成现实。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使用,打破定组定位的空间限制,将固定的空间变为自主需要、弹性较大自由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事实证明,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则有助于学生投身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与教师一同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学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成了他们积极的内心需要,教师设计各种活动,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而促进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靳玉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8月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卫生管理、作用、运筹模型、现状、前景

摘要: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运筹学是应用分析、实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定义表明运筹学是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卫生管理和求解数学模型,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可能获得的经济效果,以协助管理人员做出最优的决策选择.或者说,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人类从事各种活动中处理事物的数量化规律,使有限的人、材、物、时、空、信息等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以期获得尽可能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学.

运筹学研究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对策论、预测技术、综合评价。

运筹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益,或在要获得一定的效益前提下如何把投入降到最小.这是各行业管理的目的.运筹学就是基于管理的这个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全局性的规划问题.如医院内医护人员要求多存储药品和医用器材,而库房工作人员则希望少存储以减少损耗和工作量,而管理者的决策则是从全局出发,使整个医院的损耗尽可能的小,发挥的功能尽可能的大.一个防疫站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都希望得到较多的资源,但总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者就必须从整个防疫站要完成的任务出发,合理分配资源,追求总的效益.比如在一段时间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搞防疫;一段时间又可以集中力量搞食品卫生.所谓最优决策,往往不是对系统中某一部分为最优,而是对全局而言.比如当用于传染病预防方面的资金有限时,不能均匀地把钱花在每种传染病的预防上,而是首先考虑那些危害大、技术上易行、花钱少的优先防治,才能提高其总效益.

运筹学的应用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一般是问题的规模越大,越复杂,应用的效果就越显著。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运筹学在许多公共和非赢利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972年barnoon和wo 1f 用运筹学摸型研究了诊断过程、贝叶斯分析和统计决策理论及其与临床决策的关系,建立了诊断性化验效率的量度,对比了各种临床决策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诊断化验项目,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生态学决策问题的数学分析会议,charnes等报告了关于控制噪音、水和空气污染的最优模型以及在生产和污染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而获得总的经济效益最大的问题.这就不仅把生产和环境卫生统筹考虑,而且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1973年fe1dstein和sundaresan在南朝鲜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人力、资金、装备、设施)以控制结核病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他们主要应用线性模型、成本效益分析网络、把效益分为卫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全国的结核病防治.70年代中期,马丁等用替论、随机模拟模型和线性规划研究了英国城市中垃圾收集、水源设置、老年人保健中心及其它服务网点设立的最优方案.1975年gass等用运筹模型帮助决策者制定城市发展、卫生服务建设、水源开发、空气污染控制和废物处理的最优方案.

dow1ing(1976)用线性规划模型详细研究了综合医院内在各科人员、设备固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对住院病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1977年haveman等用运筹方法对国家卫生保险、社会保险、儿童保健计划等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了卫生规划中的盲目性,使人们对于各种保险的重要性有了量的认识;coleman等分析了健康维持组织(hm0)如何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怎样筹集资金才能最好地满足顾客的愿望,最可能得到联邦政府的赞许.80年代初,parker、lassner、antoine、mtango等在以色列、埃及、巴西、海地、坦桑尼亚等国研究了初级卫生保健资金筹集策略选择、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主要目的的初级卫生人员任务分派方案、控制疟疾及其他常见寄生虫病方案选择及卫生资源合理分配问题.

目前,国外运筹学已应用到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如医疗、预防、卫生科研、卫生教育、环境保护、卫生用品生产、各机构的规划、管理、控制、评价.公共卫生学院普遍开设了运筹学课程,并已成为卫生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运筹技术已为很多卫生管理者所掌握,在很多单位,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对各种卫生计划进行评审和控制已成为一项常规.

当前运筹学在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还不普遍,主要原因:一是信息的储存比较落后,很多单位不重视卫生统计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统计方法和内容不正确,目的性不明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为管理决策服务;二是常用计算程序包开发不够;三是卫生规划、管理人员尚缺乏运筹技术的训练.

不过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在我国运筹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管理者的重视,近年来在医院管理中也有了一些运筹学应用的例子.周振波等对一县医院的住院问题进行了排队分析,从医院和病人两方面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最佳病床使用率是在80—85%之间,而不是越高越好.王庆芳等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病人门诊量和b超申请量,从而合理安排人力,制定预约方案.朱慧敏等应用计划评审技术研究了在医院各科室现有人力情况下如何通过控制各科室挂号以使服务流量为最大的问题.

在卫生管理中,可应用运筹模型来解决的问题难以穷举,可归纳为下述方面:

1.卫生系统的规划设计运筹学中的规划论、排队论、网络分析等方法,可用于医疗网点的规划与管理、新建医院的选址与规模、急救中心的设计与运作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等.

2.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分析方法可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建立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评价体系.

3.药品库存管理运筹学中的存贮论,可用于多种药品库存管理、确定合理的库存策略、计算最佳的库存量.

4.血库的管理用存贮论方法可以在满足对血液需求时尽量减少迟延时间,保证供应的血液是最高质量的,且又尽量减少血库设施的经营费用.

5.疾病控制管理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论、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可用于控制某种流行病发病率的方案的制定、控制某种疾病发病率的各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等.

6.财务管理规划论、决策论、价值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可用于经济项目的预测、预算、成本分析、现金管理、再投资决策等.

7.医学教育目标规划、预测分析等可用于医学教育的规划和投资、教职员工配置、编制课程表、教室和实验室的规划和利用、招生和就业预测等.

8.贵重医疗卫生设备的更新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论、网络分析可用于确定在何时更新设备可使总成本最小.

9.病人营养饮食最优组合方案确定应用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可解决:如何配料使一定成本下营养最高,或在满足需要营养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7篇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用权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习风、组织上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路队等到的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级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 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期具体标准,须明确设计。如达标运动会前两个月,我组织学生讨论班级达标目标:首先年级组争一保二;其次,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能制定个人目标;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达到 个人及班级目标,并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结果全班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超过了目标。优秀人数从原来的7人啬 到了13人。特别是两位男同学更加激动,因为他们摘掉了不及格的的帽子。

学生通过参政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 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佣学生装都有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同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装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 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团结,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上和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没有担任过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

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周小老师管理班级,负责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工作,并记录检查情况。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路队组--负责放学排队及回家路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

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经受管理机制的运转,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

阳花 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 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员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老师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的主题队会,制定好一学期的主题班、队会计划,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由于这些班队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每个步骤都有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学生装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2、新颖别致的晨会课。晨会是班级活动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应尽可能性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值周小老师根据本周的行为训练重点安排一周的晨会内容,主持人按学号轮流,一在一轮。晨会内容有新闻交流、小品表演、辨论赛等。每周五,由值周小老师总结一周的情况,提出下一周的努力目标,同时推选好下周的值周小老师。

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常规化的系列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们,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中学生管理论文第8篇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设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符合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结构。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