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4:08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改革与实践;制药专业

一、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假设的提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考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探索建立多样化、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模式,着重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考核过程中,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再以职业技能证书,应用型论文(设计),省市级以上竞赛奖、产品、发明等为发展通路,给予等级化毕业成绩。

根据毕业考核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要考取一项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成绩为A,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愿完成等级化的上层评价要求,并由学校在毕业证

各层考核内容的说明:

Ⅰ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将职业标准融入毕业考核标准中,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设计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及评价方式,使毕业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体现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

Ⅱ职业技能证:本专业领域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

Ⅲ应用型论文(设计):应用型论文不能是综述,是本专业实际工作会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所想的思路及涉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考评;应用型设计是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具体的实物作品以及小改造、小发明,具有实用性。

Ⅳ省市级以上竞赛奖: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获得的奖项。

Ⅴ产品、发明:产品是指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的实物被企业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明是指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申请。

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前期可行性研究

1.高职毕业论文质量调查

参照罗永前等学生毕业论文情况调查指标,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2014级已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学生150人,进行毕业论文质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写作规范、论文类型、完成方式、完成所用时间,论文写作的意义及意愿。

表1 高职毕业论文初稿质量调查表

[调查内容\&人数\&占比\&调查内容\&人数\&占比\&写作规范\&掌握\&22\&14.7%\&论文类型\&综述型\&119\&79.3%\&基本了解\&81\&54%\&报告型\&15\&10%\&知道一点\&37\&24.6%\&应用型\&9\&6%\&不清楚\&10\&6.7%\&其他\&7\&4.7%\&独立完成\&24\&16%\&完成所用时间\&1个月以内\&105\&70%\&抄袭往届\&10\&6.7%\&1个月以上\&45\&30%\&完成方式\&下载原文稍做修改\&35\&23.3%\&是否愿意写作论文\&是\&22\&14.7%\&网上东拼西凑\&81\&54%\&否\&128\&85.3%\&]

根据表1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规范只是基本了解,毕业论文以综述型为主,完成方式以网上东拼西凑为主,完成论文时间短,一蹴而就,并且不愿意写论文,需要老师再三督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职学生低分录取,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

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的270名师生进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现有毕业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是否愿意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是否合理,在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中自认为(或教师认为)能拿到的成绩。

根据表2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师生对现在的毕业考核模式不满意,希望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认为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合理,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老师担心学生不求上进,全部只达到A级毕业,学生自己认为能拿到的成绩集中在AA级,并且其他级别分布理想,说明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是可行的。

三、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模拟试验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3篇

1、学校和实习单位监管脱节

毕业实习的场所一般要求选择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医院药剂科和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社会药房)。实习内容要求较为全面,但是由于学员的工作岗位相对固定,实际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并不理想,医院和社会药房两方面实习很难兼顾,实习任务基本上只能完成本单位尤其是本岗位包含的内容,实习内容很不全面。

2、毕业作业选题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但是实际应用价值不高。调查报告一般比较少,文献综述和专题论文比例大。笔者从2004年指导大庆电大药学专业2002春季学员毕业作业至2011春季学员共指导86人次,发现调查报告占比为12.7%,文献综述类40%、专题论文47.3%。调查报告太少以致没有,这从2011秋季和2012春季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表中可以验证。以下是2011秋季和2012春季学生一些常见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药品的储存与运输;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介绍;浅谈普奈洛尔的药理作用和用法;中草药甘草解毒的作用机理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浅谈中草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主要原因是调查报告耗时长,工作量大,需要配合的调查者也多,这样的任务对于一个在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学员来说,是很难保证质量完成的。

3、毕业作业结构

上不完备、格式上不规范,对于这样的作业,指导教师应当做合理的增补,使其达到教学要求,防止偏离培养目标。因此指导教师批改、完善的工作量加大。毕业作业的结构以及格式主要指: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规范的结构程序是“序论本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

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的态度相当主动,是有能力主动学习的自学者,实习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就安排在医院或者社会药房一方即可,学校在实习之前先与实习单位及相关科室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联络渠道畅通,遇到问题随时协商沟通,督促管理好学员,切实保证实习质量。

2、毕业作业

选题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与所给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质要相一致。选题范围要窄,贴近生活,紧密结合实际。在毕业作业结构和格式要求方面,指导教师要把要求及时发给学生或直接把规范的范文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做到论文结构完备,格式规范,一方面提高学生文本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减轻教师工作量。

3、因为大庆面积22161(其中市区5107)平方千米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4篇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of drugs production enterprise updates soon, but professional textbooks do not have the content related to advanced technical level.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ric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roaden the students' research thinking, our college implemented the student internship teaching. This paper mad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the new mode of production and internship i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increase students' practice knowledge in practic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ly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skilled pharmaceutical personnel with high-quality.

关键词: 实习;校企合作;毕业设计

Key words: exercitation;collabo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corporation;graduation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25-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有利于全面发展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1]。为了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顶岗实习目的,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逐步摸索出与工厂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新思路,在每一个实习基地配备指导老师,再聘请厂方一名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我有幸担任了2009级和2010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关于如何指导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 指导内容

1.1 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 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至第六学期末,为期一年。学生实习前,学校会聘请具有实践教学条件(包括指导人员资格及设备条件等)的药物制剂相关工作岗位,具备一定指导能力的制药企业到学校参加实习招聘双向选择会,为学生和实习单位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实习方向和毕业设计的主题内容。

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他(她)已深入了解和学习实习单位的一些产品、设备、工艺、营销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实习招聘会现场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职业规划等方面选择专业对口、实践性强、内容丰富的实习岗位,为撰写毕业设计寻找良好的实践环境。

1.2 确立毕业课题的中心内容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厂方指导老师和校方指导老师共同承担带教工作。校方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安全教育,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和综合评定工作。而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工作现场的技术指导及学生专业培训的工作。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的中心内容,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专题论文、创新设计、调查报告以及创业方案等。利用毕业设计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进行一项科研需经过的立题、准备试验、具体试验以及到试验总结的整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全过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实践,有效的解决了某个实际问题。因此,对于课题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生产时间选择合适的课题。

进口根据实际工作内容选择课题,最好能够利用实验室条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某个问题以缩短学生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十分了解所从事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才能提出适合学生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并取得成果的课题。

1.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承 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带着毕业论文的课题,通过毕业实习,能够使他们对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问题、仪器以及设备等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收集资料,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试验过程中少走弯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学生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与实际生产更为接近的有效手段。

1.4 灌输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从事药品生产工作必须有很高的法律观念和道德素质。在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方面的处理要真实,这就需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这是指导老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的[3-4],一定要执行。教师要严厉说明实验不真实的后果,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 校企联合指导的意义

2.1 丰富教学资源 虽然我校的校内实践基地近几年来不断完善,兴建了近千平米的药剂实训车间、模拟药房、模拟药店、中药标本馆等,实习项目日益齐全,但不可能营造真实的药品生产、工作环境,学生的适应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学生不可能获得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运行与维修等方面的实践锻炼,不能切实体会药品营销过程中与人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同时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是大部分学校所无法承担的。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通过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2.2 校企互赢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尽管学生到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在生产安全、质量控制、经营管理上带来诸多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药品生产模拟化的教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接受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胜任工作,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实习期为一年,能为企业节省一个正式工的劳动报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外,学生在完成毕业课题期间,主动为实习单位进行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如优化生产工艺,修正技术参数等等。

2.3 增长校内专业老师的专业内涵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大多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这是专业教科书中所欠缺的。校内专业教师到工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实践和学习,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开阔了专业眼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科研思路。

实践证明,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改革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为了培养更多更好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校将沿着这个改革方向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顾薇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职校论坛,2011(23):651,655.

[2]王琳.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之路[J].价值工程,2013,32(5):264-265.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4-02

21世纪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级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大多数制药企业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制药设备的落后,不能完全实现工艺设计的要求,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底、质量不稳定。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陈旧,也使得药品的生产不能完全融入国际制药行业的竞争中。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空白。因此,教育部已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期都比较短,而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学生很少做工程设计,多数进行专题实验。制药工程专业的课题设计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就要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重发挥各学科的交叉作用,围绕重要的药物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的观念和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通过实习,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实习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的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二、重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突出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教师给出实验题目;②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③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④总结归纳实验规律,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⑤举行小型报告会。开放式设计实验的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类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开放式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升到了高的层次,经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将各实验室打造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学院级基础教学平台对学生全日开放。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以研究平台为基础,自带课题或科学问题,或以教师的课题为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

四、提高和把握制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对于进入大三的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参与老师科研实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在毕业论文总体安排上要做到提前参与,做好准备,合理安排。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能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从导师那里获得必要帮助,同时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导师也能够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自身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提前做实验,避免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及复试时间冲突。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但该学期是学生最没有心思留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令指导老师最为头疼。毕业论文在预答辩阶段学生要么找工作在外、要么是考研复试在外,根本顾不上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后期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因忙乱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同时为确保论文质量,还有必要加强该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提出论文中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进行论文工作。

综上所述,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制药工程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9(5):93-94.

[2]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3]祝宏,刘永琼,巨修练,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7-19.

[4]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63-66.

[5]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28-02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高校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医药毕业生自己的原因。推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长期以来,医生作为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理想的职业,与教师、公务员一样被看成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中医药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医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规模也急剧扩大,中医药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狭窄,再加上国家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行“精简高效”政策,很多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进不了医院,只能做医药代表,或者干脆离开医药行业,使得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原因

(1)地区差别。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这些地区的医疗事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特别是公立医院人才基本上已经饱和,每年新进的人才很少。一些基层、边疆地区,极度缺乏中医药专业人才,而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却不愿意去。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人满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

(2)单位吸纳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能力降低。医药类大学生的毕业量远远超过以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都非常有限。加之用工模式的灵活化打破了终身就业的格局,聘任制、合同制等多种方式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

2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学校原因

(1)中医药院校扩招的影响。由于招生规模扩展过快,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滞后,而中医药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学科,上述局面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毕业生就业形成冲击。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中医药院校的专业名称大而全,不像西医院校那样有针对性,与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岗位需求不能直接挂钩,导致毕业生就业处于劣势。同时,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改革,素质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西医课程比例过大,占用了学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毕业生实际水平与培养目标有差距,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3.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自身原因

(1)期望过高。相对于非医学类院校而言,中医药院校学生学费更高,学制更长,学业更紧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些都让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希望获得比非医学类院校毕业生更高的社会回报,因此对就业具有更高的社会期望值,在激烈的就业中更容易陷入低实现的困境,因为心理失衡而影响就业质量。

(2)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受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普遍存在自主就业意识不强、独立创业意识缺乏等问题,不善于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实现有效就业。

三、解决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指导对策

1.社会方面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新需要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完善鼓励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还要从政策法规、教育制度上、教育制度上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精神,制定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2)政府还应对现有的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做一些改革。在学生毕业的同时,由学校负责组织考核中医专业毕业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医疗实践技能的实际能力,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这样,即使他们毕业后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亦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申办中医诊所或从事有益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

2.学校方面

(1)维持适度的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为中医药院校发展的两个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中医药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适应市场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培养现代医药学理念。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其人才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

3.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自身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人―职匹配;分类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这一改革对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药类毕业生人数稳步上升的同时,医药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呈现出几大变化:学历要求提高注重“质量工程”,专业要求从单一专业到一专多能,人才需求从城市到基层社区,交叉行业拓展就业渠道。就业环境、就业个体、就业指导的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医药类院校就业的分类指导势在必行。

一、建立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理论依据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特别是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类型更为宽广,不再为单一的研究、医疗机构、企业等类型。因此,就业环境的改变带动了就业个体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转变。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转变,提出了以“人―职匹配”理论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分类指导体系。“人―职匹配”理论,即经典的职业生涯理论,以“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所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和霍兰德的类型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稳定的人格特性(特质),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取向、人格等,同时职业也有一组稳定的条件(因素),即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要具备的条件或资格,个人特质与工作因素越接近,则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该理论的提出实际就明确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自我了解、获得有关职业的知识、整合有关自我与职业世界的知识。

所谓就业分类指导,即根据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性别、生源、年龄、能力、性格、兴趣、就业方向等特点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制订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对个体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的评估,同时指导毕业生进行职业调查,结合就业期望及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定位,从而减少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就业的随意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充分就业率,最大程度实现毕业生个体、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就业目标。

二、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意义

就业指导涉及的三个主体包括就业指导者、就业受指导者和用人单位,而分类指导正是根据三者主客观上的需求提出的。

1.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院系就业指导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主要是在校院建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院系承担就业指导一线工作。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院系直接面对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学校层面主要负责大方向的指导。因此,针对这样的模式,建立就业分类指导体系就成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质量的根本。一线的就业指导者大多为毕业生辅导员或长期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教师,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大致情况都比较了解,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就业指导更加符合“人―职匹配”理论的原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定位,实现学生自主择业。

2.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毕业生高质就业的现实体现。调查显示,当今毕业生就业受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素质能力、职业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不再是评价就业的唯一标准。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即毕业生就业后能否达到“人―职”更高程度的匹配,成为高质量就业指导的评判标准,而建立分类指导体系正是对毕业生个体化就业指导的基础。

3.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用人单位用人的客观需求。在我国,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找不到符合单位要求的人才,而就业的毕业生入职后又感觉工作不符合自身就业要求,极易出现“人―职”不匹配,双向满意度很差。而建立分类指导体系,通过就业指导者初步的筛选,用人单位到校选才后直接根据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的人才,提高了招聘效率和成功率。

三、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标准

以药学院为例,近年来,药学类毕业生主要就业影响因素包括了学历、专业、性别、生源地、年龄、个人特点、其他因素、期望岗位等。而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在分类指导中,就业指导者针对所有类型的毕业生在就业机会上完全平等,无差别对待,只在不同职业选择和个人指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建立体系的标准应该是既平等又个性。

1.学历。学历层次是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最基本分类标准,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不同,对于学历层次要求差距也很大,比如科研院所对于药学类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博士和少量硕士,几乎不考虑本科生。大多数毕业生向往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对于药学类毕业生也大多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地级市或者县级基层单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而对于企业而言,岗位和工作内容不同,对于学历层次要求也是有差别的,生产类主要需求本专科,研发类需求硕士以上,营销和管理类主要需求本专科,同时又根据单位自身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是势在必行的。

2.专业。对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调查可见,药学类本科层次毕业生是全院毕业生的主要群体,因此以本科类毕业生专业差别作为分类标准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就更为重要。指导他们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既包括了中药类又包括了西药类,专业涵盖了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需求也有一定差别。药物制剂专业面向的工作种类多倾向于检验,而制药工程主要面向的工作种类为药品生产等。

3.性别。虽然我国以法律形式规范过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男女平等原则。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女性仍然处于劣势并受到限制。同时,在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医药营销这一工作也受到很多药学类女性毕业生的排斥。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双方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受到性别影响。因此,就业指导建立分类指导体系时,性别就成为不可回避的因素。

4.生源地。近年来,由于就业安家成本特别是大型一线城市安家成本的提高,毕业生就业时更加注重对地域的选择。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才上更倾向于能够在某一区域稳定下来的工作人员,因此在选择就业人员时将人员的生源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参考。

5.年龄。毕业生的年龄成为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开始对毕业生的年龄做出要求。因为毕业生就业后工作的可持续性、再学习能力等直接与年龄挂钩。

6.个人特点。个人特点在就业中已经成为加分的优势。比如学生干部经历、兼职经历、艺术才能、体育才能等,部分用人单位在关注个人特点方面甚至超过了专业能力。

7.期望岗位。个人期望找寻的岗位是单位和个人选择的基础,将个人期望岗位纳入分类就业指导体系,既可以直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又可以使用人单位在选才时提高效率。

四、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

药学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学院之一,2010年毕业生达到全校最多,人数超过800人(不包含研究生),学院根据学校要求配备就业干事。同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主就业意识,学院在学生会中建立就业指导部,协助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在分类就业指导中,学院具体采取措施如下:

1.构建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是开展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学院建立数据库基本程序如下:(1)采集毕业生信息基础数据。学院在采集毕业生基础数据时,主要是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生登记表为基础,根据分类就业指导要求,采取职业规划加一对一谈话方式采集数据。学院的就业指导不再是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时才进行,而是贯穿整个大学全程。学院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并指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同时,指导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在临近毕业时,再采取辅导员一对一谈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详细就业信息即个性化的就业特征。(2)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通过详细的数据采集,学院就业干事统计出全院该年度基本信息,供后期分类检索使用。(3)建立毕业生分类就业数据库。建立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后,根据分类体系标准相应建立子数据库。(4)逐步完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由于本研究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因此在数据库建立时,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的完善是分类指导的重要基础。在划分用人单位时,基本按照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前提进行划分。

2.建立分类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举措。(1)分类召开就业指导会议、座谈、讲座。在建立分类就业指导制度之前,药学院召开毕业生会议、座谈、讲座时都是要求全体毕业生参与。这样,参与人数多,指导效果一般,工作量也相当大。但是建立了就业指导制度后,学院根据情况分别召开毕业生会议、座谈、讲座,比如意愿考研的毕业生不再用花时间参与就业毕业生的讲座。学生参与意愿增强,工作就更顺利。(2)分类提供就业指导咨询。学院要根据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和就业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包括一对一指导和集体指导。特别是集体指导,把有相同就业诉求的学生集中起来,解决集体面临的问题,还可以让集体内部的毕业生之间互相帮扶,大大提高咨询的效率。(3)分类提供就业技能训练。根据期望岗位的就业特点,学院在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训练时,会提供相应的就业技能训练。(4)分类提供就业信息。学院在搜集到相关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后,根据职位和用人单位相关要求,通过数据库筛选出有相关就业诉求的毕业生,再将就业信息给这些学生。这样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减少了毕业生盲目寻求就业信息的时间,也为就业成功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集中就业信息,分类更体现了其优势。(5)分类进行就业推荐。学院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条件,过滤筛选出与之匹配的毕业生。初步具备双向选择的条件后,再为用人单位提供适合用人单位条件的学生,大大提升了推荐的成功率,也减少了毕业生每场招聘会都参加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热情前往招聘却找不到合适学生的尴尬局面。

3.分类就业指导取得的成绩。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院,药学院逐步形成和推进的分类就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三年来的就业率,特别是初次就业率名列学校前三。同时,在每年的就业先进评选中以充分就业和高质就业获得好评,连年当选就业先进集体。在近几年的就业回访中,药学院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人职匹配度也非常高。

五、完善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

目前,学院仍然处在建立就业分类指导体系的初期,存在着专业人员缺乏、经验不足、分类不全面等实际问题,因此要全面推广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笔者认为仍然需要解决以下系列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连续性问题。由于该分类体系是以“人―职匹配”为基点开展的,院内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该体系的基础。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发展式”的动态模式。该分类指导数据库的建立应当是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开始执行,分类指导者要将职业规划和分类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这为该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问题:第一,分类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第二,分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动态变化性。因此,要从传统的重政策、择业技巧的指导变更为个性化指导,生涯辅导成为该体系的前期工作。

2.信息采集对称性问题。毕业生信息数据库采集是建立体系的基础。在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前期基础问题后,采集毕业生数据和用人单位数据成了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数据采集往往会出现不对称的状况,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信息数据不足,与用人单位采集信息时交流不充分。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信息补充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对同学、辅导员甚至是家长的了解,能采集到更全面、客观的信息。

3.分类指导科学性问题。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如何更加科学地分类是笔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分类指导的效果。分类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只能在长期的就业指导中不断研究和归纳出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的标准和体系,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扩大到学校,甚至是该类专业毕业生。

4.人员专业性问题。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均由辅导员教师兼任,专业化程度仍然是主要问题。数据采集前期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相关知识就很难开展数据采集工作。随着数据采集和分类指导的推进,辅导员的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在目前的条件下,一旦更加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工作人员的专职化程度必须要提升。

5.其他辅助手段引入问题。在分类就业指导体系建立过程中,其他辅助手段如计算机辅助、网络化的引入等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库的采集过程需要时时更新大量的录入数据。在分类检索过程中需要计算机辅助,在进行数据匹配和分类推荐过程中,网络是重要工作手段。

6.信息反馈问题。在引入分类就业指导理念后,如何更加科学地建立标准体系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其中,信息反馈占到了很大比例。以前的毕业生回访中,信息反馈简单,方式也很单一,很难涉及到“人―职匹配”中最重要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建立数据库后,要进行深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反馈,从而建立起科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群,夏文芳.医学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产学结合

目前,很多从高职医药院校毕业的药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走上岗位后不适应一线工作的困境,这显然与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与理念相悖的。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行业脱节,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采取产学结合模式进行药学教学。

一、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教育的困境

(一)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企业要求有差距

从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其与企业、行业的需求并不矛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却大多不能达到企业、行业要求的岗位标准,甚至需要企业花费大力气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学生边学边忘;②实训中心设施落后,无法模拟企业一线设备,导致学生所学与实践脱节;③教材不是一线人员编写,与生产实践脱节;④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时敷衍了事。

(二)产学结合无法实现共赢

药学专业历来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专业,但很多企业、医院并不愿意接纳高职专业实习生,很多学生去了也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学不到“真本事”,其原因包括:①招生规模扩大后,医药市场劳动力需求量供大于求;②学校送出去的学生并不能在短期内为医院所用,还有的学校经常提一些不实际的要求,打击了企业、医院的积极性。

二、高职药学专业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1.推行药学专业产学结合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医院共同建设产学结合教育基地,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评价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认识,付诸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2.增加实习环节,定向毕业实习。为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为定向毕业实习打好基础,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医院临床科室、药房、药检所、医药公司等进行见习,待学完专业课后再进行综合实习,或参与学校科研项目研究。

3.增加医院临床、医药公司实习内容。随着执业药师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深化,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等越来越需要能够指导合理用药、规范化管理药品、懂营销规律的综合性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培养方案还是个空白。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增加医院临床、医药公司实习内容,在满足医院、药企需求的同时也为毕业生拓展新的就业渠道。

4.建立药学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是在校内基础课、基础实验阶段,主要是确保学生的基础能力,并在该阶段内进行产学结合教育基地参观;第二层次是产学结合教育基地技能训练阶段,训练内容包括专业课基地见习,专业课现场教学,专业课内实验室训练等,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杜绝重复性、验证性内容,增加技能性、工艺性实验;第三层次是定向毕业实习阶段,定向实习的场所为医院、医药公司、药厂等,在这一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检验学生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确定就业方向。

(二)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在于压缩总学时,剔除重复、陈旧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减少化学课时,增加医学、生物学课程,增加人文选修课,最终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

1.公共课。公共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养成坚韧、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可以增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程,或是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2.基础课。基础课的设置必须以服从专业需求为第一原则,以讲清概念、注重实践为重点。在21世纪,生物科学将是最重要的带头学科,生物制药必然会打破化学药品的垄断局面。因此,药学教育也要从“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合并,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合并,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合并,寄生虫学与微生物学合并。

3.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服从实践需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提出陈旧、重复性内容,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调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药学毕业生不懂医学是当下一个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增设临床医学、生理病理必修课,增设药事管理、生药学等课程,授课也应采取“现场+课堂”的综合授课方式。

4.考核。在教学期间,所有的国家统一能力等级考试均应组织学生参加,学生现场抽取考题,由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情况,技术应用情况打分。考核合格后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