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3:29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13-02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文,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部级行业性专业外语证书考试――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随着在校大学生报考金融专业英语证书初级考试(现为综合考试)人数的增加,金融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一些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金融英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如今有许多民办高校陆续开设了金融英语课程,并将其定位为金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无疑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本文试图对当今我国民办高校金融英语的教学情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除了具有普通英语的一些基本要素之外,还有其明显的自身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性

金融英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具有专业性。在普通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框架基础上,金融英语融入了自己的金融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提供了大量与金融业相关的信息。由于金融英语涵盖了从金融理论研究到金融实务操作的全部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信息量大,因此,金融英语呈现出专业词汇丰富、词语使用频率高、句法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等专业性特征。也正是这种专业性决定了金融英语教学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普通英语教学的难度。

2.规范性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语句措辞准确,定语从句使用频繁,以书面语、正式语、长句居多。金融英语的规范性特征在银行业务函电以及金融法律法规文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银行经营业务中,规范的函电用语能够避免因措辞不当而产生的差错和误解,可以提高银行工作效率,有效地保护银行自身和客户的利益。金融法律文本、契约性文件的英语措辞十分严谨,咬文嚼字,句子结构复杂,语句较长。这种规范性使得金融英语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很低,这对金融英语的学习者和授课者来说都是学习和教学的难点所在。

3.时代性

在体现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同时,金融英语也反映出了金融业的发展和变迁。随着金融业走向国际化脚步的加快,金融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逐渐涌现出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一时展变化在金融英语词汇中也有所体现,出现了future、swap、option、unincorporated bank、off-shore banking、self-service bank等词汇。借助金融英语,一些金融新理念、新思想、新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传播。金融英语的时代性要求授课者不仅要了解这些新事物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要掌握这些新事物的真正内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也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开展金融业务,进行实际操作。

二、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的现状

1.课程单一,多数只设金融英语阅读课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只开设了一门金融英语阅读课,少数民办高校开设了银行业务英语函电课程。也有一些民办高校曾经开设过金融英语口语课,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教材及师资而不得不终止。金融英语课程的这种单一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国际金融业务人才的需要。这种只重阅读不重听说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很差,远远不能满足金融相关岗位业务的要求。

2.课时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民办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课时一般都在90课时左右,每周只有2―4次课,有些学校的计划课时甚至还不到90课时。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根本无法用如此少的课时将容量大、范围广、实践性强的金融英语知识全面、深入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材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去练习金融英语听说。如此少的课时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无法真正达到金融英语教学的实践人才培养目标。

3.教材不配套,缺乏金融英语专门教材

有些民办高校使用的教材是金融英语证书综合考试指定用书――由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委员会编写的《现代金融业务》(MODERN FINANCIAL PRACTICES)。但是,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学习起这本教材来有些吃力,这无形中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市场上的大多数教材虽然是以“金融英语”作为书名,但多是阅读教材,内容往往是信手拈来,拼凑而成,涵盖的知识面狭窄,并未按照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有机顺序合理编排章节,而且这些教材很少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十分不利于开展教学。

4.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实践练习

大多数金融英语教学仍旧沿袭普通英语教学的一般模式:教师讲解一些重点单词和短语,分析、翻译个别难句,布置课后练习;学生边听边记笔记,课后做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缺少课堂讨论、缺乏模拟演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听说资料与教学手段的缺乏也阻碍了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与消化。

三、强化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的策略

1.课程安排方面

由于金融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民办高校应该将金融英语课开设在金融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之后。金融英语课程能够让已经具备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熟悉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识别专业英语词汇,进而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由此可见,只有在掌握了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金融英语的学习才会比较顺利。金融英语更加侧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英语语法、句子成分等知识上不应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所以,在学习金融英语课程前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英语水平。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只有在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之后,学习金融英语才会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因此,民办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安排最早也只能是在大二下学期,最好是设在大三学年开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金融英语阅读与金融英语听说课应各占总课时的50%,强化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金融英语课程作为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金融专业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金融专业知识的综合,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充分保证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的课时,至少也要在130学时左右。

2.教材选择方面

民办高校在选择金融英语教材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1)尽量选择英文原版教材。通过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能够学到地道的英语,更好地熟悉英文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而逐步习惯,这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所选教材要有充足的信息量。由于金融英语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所以民办高校选用的金融英语教材应该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尽可能涉及到金融理论的精髓以及金融实践的基本专业术语,同时教材也要包含一些国外的金融趣闻、行业运作、热点评说等,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从金融英语的学习中拓宽知识面,与实际接轨,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选教材词汇要简单,通俗易懂。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所以,在选用的金融英语教材里,不应有太多复杂、冗长的句子。教材的词汇不要太难,句子应该简短、易懂,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抽象的知识,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

(1)全部英语教学

民办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采用全部英语教学方法,用英语讲解专业概念,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摆脱对汉语的依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到英语环境,有勇气张嘴说英语,从而习惯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熟悉作者的思维方式。

(2)实验室模拟教学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既懂金融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金融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强调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民办高校应尽量引进一些金融教学软件,建立金融实验室,为教师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在实验室里,教师可以建立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交易等专门的金融环境,让学生填写各种各样的英文票据,亲手操作各项金融业务,在实践中充当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场景练习。这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金融英语综合实践能力。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英语 教学效果 基本问题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地对外开放,金融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已经和即将从事金融业的人员,除了应扎实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外,能够灵活、有效地应用金融专业英语也成为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都把《金融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而设立。尽管这门课程已经开设了十多年,但是在教与学中还是对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清,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主要原则仍在于教师。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金融专业英语教师要把课讲好,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基本问题。

一、明确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定位的内涵

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定位主要是指教师应向学生清楚地介绍该课程与前续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即,其在整个教学大纲中的地位,从而能够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以利于把所有相关专业知识加以综合、系统地学习和运用。

(二)课程定位中的重点问题

在金融课程体系中,涉及到英语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金融专业英语和金融双语课。由于这些课程都主要运用英语,所以对于学生很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在对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定位时,重点要说明与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和双语课程(bilingual course)之间的关系。从课程名字来看,由于“金融专业外语”,一边是“外语”,另一边是“专业”,所以,它的定位是连接大学英语和专业课程(主要指双语课程)的桥梁,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大学英语专业外语(主要指专业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指双语课程)。他们之间无论在学期的设置上、所涉及的知识,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是逐层递进的。

总之,金融专业英语是从普通大学英语向专业双语课程过渡的一门工具性或桥梁性的课程。

二、明确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的内涵

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或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根据上一点的分析,专业英语课程应教给学生的不是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即,通过专外的学习,能具备看懂专业英语文章或听懂专业双语课程的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的的重点

由于“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的,所以我们的课程应把基础打好,从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的表述教起。但这是个渐进式的、长期的过程,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所以作为专外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这个教学目的。

此外,现在的学生功利性很强,对他没有利益的,或是眼前看不到利益的事,他是不会去做的,也就是他觉得没用的课,他不会认真去学的。所以不论是课程定位,还是教学目的一定要给学生分析清楚,即告诉他专业外语的作用,和从何学起。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一)确定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根据前两点,确定了专外是一门工具课,要教给学生的是英语词汇和表述(只是这些词汇和表述不是普通用语,都是专业方面的),所以确定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更偏于英语课的教学模式(强调听说读写),而不是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具体的教学方法

第一,要体现英语课的特点

体现英语课的特点,也就是,通过你的授课,时刻提醒学生,这是一门英语课。具体做法是大量使用常用的课堂用语。比如,上课、我要请一个同学回答、谁能回答、请安静、我要点名了等等都用英语来说。主要目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课堂氛围。如果注意这些用语的使用,学生会更认真听课,一方面他们会觉得新鲜,另一方面,他们也怕自己跟不上,所以注意力会更集中。当然,你不要担心他们听不懂,因为毕竟是课堂惯用英语,如果教师总用,他们就习惯了。

第二,要注意授课时英语使用的比例

虽然,上一点说要营造英语的课堂氛围,但是也不能全是英语,特别是涉及专业文章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英语的使用比例。具体做法是:每篇专业文章,首先,用英语向学生们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文章结构;其次,课文和专业词汇讲解时,则多使用汉语。这样的英汉结合,即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英语词汇,又可以不对专业英语文章感到恐惧。

第三,专业英语课的互动

互动,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就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专业外语课的互动不能全靠提问来体现。毕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提问的话,虽然学生会重视,但是效果不好。因为,想在高年级(通常是大三)开始,通过专业英语课,来提高学生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都没能提高的英语水平,真的很难。

所以可以先从较低的标准开始,选择互动方式。有两种较简单的互动方式,一是让学生跟着教师读课后的单词。主要目的是在让学生在张开嘴的同时进入到这个课堂中来。第二种互动方式是教师整段给学生们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读的过程中默默地跟着读或在心里进行翻译。之后,在教室翻译这段时,学生们会知道哪个词汇或表述不知道如何翻译,从而更有目的的去听教师的讲解和翻译。这两种互动方式,还体现的一点好处就是,利用课程的时间完成了学生在课后根本不可能进行的预习工作,从而使学生接下来的听课更容易一些。

结束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金融专业英语“教与学”已经越来越重要。“学金融专业英语”,是金融专业学生不可推卸的、势在必行的责任。而其“学”的兴趣和效果,则绝大程度取决于“教”的情况。作为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师,要认真研究以上问题并尽可能的将其细化、深化,以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此外,还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研究授课内容,这才课程的核心。总之,只要金融专业英语教师深入研究支撑课程的基础内容和提升课程的核心内容,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华.试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葛静.从FECT考试看我国金融英语教育改革之路.[J].浙江金融.2010(6)

[3]郭磊.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3篇

作者:符蕾 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前我省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普遍不高,与双语教学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1.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把它当做一门工具来学习和掌握;2.受生源地域的影响,我省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良莠不均,能力参差不齐,为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3.我省外语学习的氛围远不及国内的发达省份和大都市,学生外语学习的欲望不强,兴趣不高,动力不大。双语教材的选择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资源,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西方经典英文原版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金融学是舶来品,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我国的金融学是在学习借鉴西方经典金融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的甚至是照搬过来的,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只有直接引入原版英文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和掌握西方经典金融理论真谛,把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势态,有的放矢地研究解决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第二,相较改编后的国内英汉对照教材,原版教材的体系更为完整,内容更为丰富,语言流畅,观点清晰,不会给学生造成误解、信息失真和概念混淆。[4]第三,采用原版教材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同时强化了专业外语,熟悉和掌握金融英文句式的表达思维。事实上,英文原版教材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难以阅读,它使用的语言往往简单易懂,比起国内许多翻译版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如果采用改编的国内英汉对照双语教材,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其结果是中文阅读代替了英文阅读,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5]客观地看,目前我省高校中的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与学生都存在诸多不适应,有的甚至名实不符、形同虚设。主要表现:教材主要采用经改编后的中英文对照版本;教师的教案虽为英文,但授课却以中文为主,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等。

宏观设计———建设双语教学课程群是长远、根本之策双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宏观把握、系统设计、多课程协同、逐步推进。因此建设双语教学课程群是个明智之举、长期之策。建设双语教学课程群并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片面求数量赶进度的盲目建设,其设置应该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并进入双语训练的状态,最终达到既获取金融专业知识又提高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思考、研究能力的教学目的。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因此金融专业的双语教育应该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系统地开设循序渐进式的双语课程。具体来说,首先,每个学期应该至少有一门双语课程,从通识基础课程到金融专业课程。例如,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课程,金融专业英语应当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展开,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金融专业术语,适应金融学在英语句式上特有的表达思维,并实现由公共英语的语言学习向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转变,为往后的双语课程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选择最具代表性、最经典的西方金融理论课程,同时充分考虑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的先后顺序和对外语要求的难易程度,合理排课,做到双语教学课程群之间、双语课程群与其他母语类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得益彰。金融学双语课程群应当涵盖以下经典理论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经济学、金融衍生品等这样一个由浅及深、层层推进的知识结构。最后,合理确定双语课程占总体金融专业课程的比重。鉴于海南高校当前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双语课程的比重不宜一下子定得过高,其标准应低于发达地区省份的重点高校。在建设金融双语课程群的初始阶段,应该选择最基础的专业课(如宏微观课程等)进行双语教学,其比重大致占总体金融专业课程的10%-15%左右。随着金融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改善加强,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双语教学课程群的日渐成熟,应逐步加大双语课程的比重以达到国内重点高校的水平。因此,建设海南高校的双语课程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须宏观整体地把握。微观把握———理清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关系金融专业从传统的母语教学转向双语教学,其目标是双重的,其一是知识目标,即获取金融专业知识;其二是语言目标,即培养和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就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是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二者决不能混为一谈甚至视为等同。双语教学是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活动,即以两种语言作为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让学生领会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两种语言,最终具备驾驭第二语言的能力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交际。[6]其中掌握专业知识是第一位的,所以不能把双语教学定位为语言教学的强化,这就是说,教师不能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专业外语,学生不能以外语训练的方式和手段来学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都要从思想上正确看待双语课程,它的本质和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去学习西方经典的金融学理论,即英语是手段,而知识是目的。其次,教师与学生双方从行动上都要对教学语言有着充足的准备。作为教师,应当尽量使用简单易懂但绝不脱离专业的词汇,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少到多地引导学生接触和阅读原版教材,感受原版教材的语言魅力,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中文授课内容过渡到英语授课内容,不断地适应专业英语的思维模式。举例说明,在投资学的双语教学中,教授到专业术语“short”或者“shortselling”时,教师不但要从英语字面上对其进行翻译说明,更重要的是要从金融学的角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精准把握:在这里并不是字面上所谓的“短的”或者“短的出售”,而是一个很重要的金融术语“卖空”,它是一种高级交易策略,指买家抛售不属于其所有的股票。随后重点用浅显易懂的英语词汇和句式从金融理论层面上向学生具体解释、分析卖空是一种什么样的交易策略,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时候应当采用这一策略等等。

具体措施———三大举措并举1.多管齐下建设双语教师队伍鉴于我省双语教师资源匮乏和教育经费不足,应立足于培养本土专业教师队伍,依靠梯队建设,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龙头,通过传帮带和压担子,不断扩大金融专业双语教师队伍。此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实施“送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理念,选派专业基础和外语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深造、访学、进修和出国培训;或者甚至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高端教师人才、海归金融学博士等学科领头人,提升金融学科的师资力量。2.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我省金融专业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要按照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因人施教,进行分班授课。这种分层次教学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因而有效避免了双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学科损伤”,既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伤害学生接受金融专业知识的完整性。[7]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参照如下:(1)英语水平较高、口语较好的学生班级可逐步由“保持性双语教学”模式向“完全浸入式”模式转变,即全英文授课;(2)英语基础稍差的学生班级则采用“过渡式”或者“维持式”模式,即英文教材、英文版书、中文讲解或者中英文混合讲解。3.采用原版教材切忌“拿来主义”虽然笔者主张采纳国外原版教材,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全程的教学中原版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完全可以依据我国乃至我省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元素来进行教学,这样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避免了“食洋不化”、“水土不服”。双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将西方经典理论“本土化”的过程,即在学习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案例,用于解释和解决本土经济金融存在的问题。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本土化”不是狭义的,它可以理解为国家层面的,也可以理解为区域层面的。鉴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特殊性,海南的金融学科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立特色双语课程,或者在专业双语课程中结合海南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做些案例讨论,特别是岛屿金融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比如离岸金融市场在海南设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探讨等等。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海南金融双语教学必将为输送储备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所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4篇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这势必产生了对金融国际化人才的客观需求。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事务、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从本科层面来看,一般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即以2+2或3+1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除此以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及途径得以实现,如:留学交换、双语教学(全英教学)、外籍教师授课或讲座、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和会议等。其中,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部分或全部使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学科教育。多数高校对双语课程的要求是:必须使用外文教材或者讲义,教师所用课件(包括PPT、板书等)必须使用外文,教师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必须达到教学内容的50%以上,期末考试试卷必须使用外文命题。《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都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英文网站)获取国际金融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学生毕业后在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时,需要在工作场合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与实务进行规范表达,从而有效地与外国人沟通和协作。所以,本课程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

二、《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对象特点2013年-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首次针对实验班三年级本科生实施《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该班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基础较好。实验班学生全部来自一本生源,全班70%的同学平均绩点(GPA)在3.0以上。2.英语基础较好。在三年级初,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60%。(3)对考研和出国的诉求较高。据调查,班上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准备考研或出国。该班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和英语水平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保证。

(二)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引进了不少国际金融方面的原版教材(见表1),这些教材的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既有理论、又有案例与数据,教辅资料十分丰富。使用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有效避免一些中文教材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失真和概念混淆。①但是,国内外对国际金融学科的定位有差异。在国外大学,若国际金融课程开设在经济学院,则课程内容偏重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部分;若该课程开设在商学院,则内容偏重于跨国公司金融部分。而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试图融合这两部分,这就给本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挑战。多数原版教材的内容要么侧重于跨国公司金融部分,要么侧重于国际经济学部分,并且缺乏中国视角,很难找到非常适合的教材。经多方比较,本校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的是迈克尔•梅尔文写的《国际货币与金融》(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比较全面,既介绍了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和跨国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而且讨论了有关汇率决定、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该教材通过删减影印,只有280页左右,有利于教师在一学期48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

(三)教学环节安排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表、英文课程提纲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来确定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在讲授汇率基础知识、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基础知识、国际货币体系等相对简单的内容时,英语的比重较大,约在90%左右;而在讲授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汇率风险管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与协调等较复杂的理论和实务内容时,英文的比重会小一些,约在50%左右。基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师的PPT是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展现的。课后,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英文作业,并将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文章、视频资料等)上传到网络学堂,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扩展知识面,引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加强师生互动,在每一章结束之后,会组织学生就本章的热点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英文讨论和个人展示,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业等),期末英文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四)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为学生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课程的框架和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微观上掌握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学会融会贯通。同时,为了弥补外国教材缺少中国视角的不足,本课程以案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国际金融的热点问题,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问题、资本项目开放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外汇储备问题等,相关英文资料主要来源于英文期刊、ChinaDaily以及中国经济网、人民网、央视网的英文版,实在找不到相应的英文资料,就用中文给学生介绍。

(五)教学效果在该学期结束之际,我们对《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让他们实现了双赢,即在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3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收获总体大于成本,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在较小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而1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收获总体小于成本,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对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来说,上述“双赢、收获大于成本、收获小于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0%、35%、5%;而对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来说,上述“双赢、收获大于成本、收获小于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2%、25%、33%。显然,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一般来说,用中文讲解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思维层面。那么,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些层面的基础上加进语言目标,即学生能读懂该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能用外语就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根据交流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在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自由切换。鉴于上述目标,双语课程的外文使用量(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甚至达到全英文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科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出现冲突时,要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重视对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不能追求形式上的高英文比例,因为双语课程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英语课程,也区别于专业英语课程。

(二)授课语言策略的选择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外语和母语,但在什么情况下用外语、什么情况下用母语,这是一个授课语言策略的问题。一个合适的授课语言策略可促使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授课语言策略指的是语码转换策略,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段会话中交替使用多样化的语言。②首先,教师在授课中,遇到重要的专业术语时,为避免引起误解或歧义,可以及时用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国际金融》课程中,“futures”是“期货”的意思,如果不给学生做出中文解释,很多学生会理解成日常英语的“将来”,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讲解难度较大的理论和模型时,可采用句外语码转换,即在用英语详细讲解之后,再用汉语解释理论或模型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不要做成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降低授课内容的难度,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跟进和满足学生考研的需求。最后,需根据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动态调整授课语言。

(三)双语教学教师的成长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有赖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环节,其中教师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又有较高英语水平。在现实中,纯英语专业的教师缺少专业知识,而专业教师的英语综合水平又比较低,很多专业教师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因为他们在做研究时需要阅读许多英文文献,以便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有些教师甚至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英语文章。但在双语教学中,需要专业教师有很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来看,高校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进修经历。对于国内一流大学来说,它们具备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诸多优势,从而能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但对于许多二类、三类院校来说,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会比较少,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是具有海外进修经历的教师,这些教师尽管有海外进修经历,但毕竟不是在海外接受过长期、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因此他们亟待需要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方法论指导。一般认为,双语教学有两种模式。模式一:中文为主,穿插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模式二:英语为主,穿插中文解释。对于初次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来说,可选择模式一,随着教师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可逐步过渡到模式二,甚至全英教学③。双语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不懈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如参加出国培训或访学、国内专业机构的培训、校内组织的培训等,同时学校需要在政策上支持双语教学,如对于学时数相同的中文课程和双语课程,给予双语教师更多的工作量,提高双语教师课酬,在职称评定上有一定的倾斜政策等。

(四)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意愿实行选课制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双语教学,并从中受益;而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双语教学有畏难情绪,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留学国外本科的语言条件一般是雅思(IELTS)达到6分以上或托福(TOEFL)达到80分以上,由于双语教学中允许使用母语,所以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可以略低一些,一般通过英语6级考试或相当于6级水平比较合适。④因此,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各专业在开设双语课时,有必要同时开设该课程的中文课,实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意愿进行选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课程定位;需求;课程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在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加深。在看来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上,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广受青睐。这对于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课程定位

要确定金融英语课程的性质,首先要弄明白ESP的分类。前者强调学术口头交流、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技能;后者偏向于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那么是选择专业英语还是行业英语呢?笔者认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基本都是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工作,在校的ESP课程要为他们的就业铺平道路,应以行业英语为主,结合难度不大的专业英语,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实际金融业务和对外交流的能力,体现高校教学“实用为主”的特点。高校在设置教学大纲时,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周全考虑学生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

2课程改革思路

2.1完善课程体系

有些院校还没有对金融英语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只是盲目的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就急于开设此课程,却没有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计划等方面做好相应的配合。目前普遍做法是,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在大一修完基础英语之后,大二用一学期学习金融英语。课时数少容易造成学生对课程不重视,也会使学生在第三学年准备就业时已经把英语这个加分砝码忘到九霄云外。建议增加金融英语的课时,将专门用途英语提到和普通英语同样重要的地位[3]。

2.2提高教材质量

要提高金融英语教材编写的质量,首先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教材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注重它的实用性,“通过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语言素材,设计各种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周平,陈葵阳,谷志忠,2010)[5]。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真实性,又要警惕难度太大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的焦虑,因此对原版素材进行适当的修改是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任务设置合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素材的掌握。例如在信用卡这一模块中,可以先以听说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让他们了解作为银行职员如何帮助客户开立或注销信用卡;再选择国外报刊或新闻中关于信用卡使用情况的原版文章加以改编,通过文章学习专业知识;最后辅以有针对性的兼顾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练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每个模块的课本内容结束后,还添加了一些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内容,如名片、简历和求职信的制作。在笔者接触过的几本《金融英语》中,还没有教材囊括了这些内容。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和学生将来的需求,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总体英语应用能力会有所提升,因而会通过学生分析素材样本、查阅互联网资料和职业憧憬几个环节,让他们了解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布置他们制作自己的名片、求职信和简历。

2.3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从小学到高等学府的教育机构,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教学内容,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有区别的只是制作水平的高低。为了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新活力,教师可以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任务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意义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至关重要(丰玉芳,2006)[2]。笔者在教学环节做出了以下尝试:第一堂课上学生分组,之后轮流在每个模块结束后运用所学句型,录制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如一学生模仿客户,到银行进行存取款业务,与其他学生扮演的银行职员间发生的交际场景。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对视频进行相应编辑,如制作片头片尾,添加字幕,必要时添加背景音乐等。每次视频展示完毕后,班级其他同学对这一组的表现加以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这个任务,既提高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和课后复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4综合评价方式

教师在制定金融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时,若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就过多的注重了认知领域中简单的知识技能,而对于诸如交际、听说、辩论等工作环境中经常使用的高级语言技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符合ESP教学的特点,不能正确认定学生利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个人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等,后者主要以期末考试(开卷或闭卷,形式也可多元化)来确定成绩。

2.5提升师资质量

目前高校开设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师主要包括了解一些金融学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和英语基础较好的金融类专业教师。这两类人中通过了全国金融英语证书考试(FECT)的人寥寥无几,也很少有人有实际在金融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验。而金融英语这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教师如果不具备学科知识和职场经验,就教不好学生。这就好像不会游泳的教练培养不出优秀的运动员一样(杨枫,孙凌,2013)[4]。金融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转变和知识技能上的储备,可以以通过FECT为契机,提高自身的金融英语水平。教师之间经常交流,协商制定适合于自己院校的金融英语教学大纲。不管是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应努力做到扬长避短。相关院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训或到涉外金融企业参观甚至挂职锻炼。

3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材质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一一改进。

作者:喻凤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47-50,73.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

[3]莫莉莉.专业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6篇

【关键词】公司金融 双语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55-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 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 运用母语和外语交流的专业人才,即双语人才(Bilingual Talent)。 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 以培养学生一种跨文化的综合素质[2]。教育部 2001 年提出加强 大学本科教学,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求推广双语教学。但在 我国,双语教学从一出现就伴随着很多争论,如国际英语教师协 会中国分会会长包天仁指出推广双语教学要慎重。有不少学者, 如蔺丰奇分析了双语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 策。刁纪田则从深层次研究了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正负效用。 姜宏德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适时的实施双语教育。这些都充分 说明双语教学在被接受和认可的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等原 因使它的推广遭遇尴尬。双语教学的发展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公司金融学科的特点

公司金融是一门集金融学、财务管理、投资学、行为科学、 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新兴边缘学科。 在几年的教授过程中,共教授了数十个班级。我发现与其它学科 相比,公司金融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抽象。由于很多背景 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公司金融的大部分内容和所使用的专业术语 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需要教师借助图表、实例来提高学生的感 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很多实例虽然反映了理论与研究成 果,但往往例子中的诸多假设也内含了较深的理论。②与其它学 科联系紧密。公司金融的理论渗透到财务管理、概率统计和国际 金融、项目投融资等各个学科。③逻辑性强。各章节内容之间有 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任一章节的不了解都会影响到下一章节的 学习。④实践性强。公司金融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一门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有些理论讲不清楚或讲不透彻,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刚毕业 的博士讲师教学中,在一些老教师教学中也不鲜见。这与他们缺 乏项目投融资实践和深入思考有一定的关系。⑤学科发展迅速, 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新的领域不断被开拓,如行为金 融学等。正因为上述的这些特点,公司金融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其 自身的内在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对公司金融双语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1.要有一套由国内外专家编著的最新英文教材,并不断充 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公司金融最经典和被使用最广的教材是 Stephen A. Ross,Randolph W. Westerfield,Jeffrey Jaffe 著的《Corporate finance》。但厚厚一本书中所集成的内容深浅不一,对部分本科生来说有些内容过于艰深,给选择性教学也带来不便。且近年来 资本市场上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公司投融资方式也在发生日新月 异的变化,公司金融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而现有不 少引进的英文教材在相应内容上却相对滞后。因此,为在双语教 学中和国际接轨,接触到国外第一手的资料,应该在引进最新英 文教材的同时消化吸收,组织国内外专家在学习国外的公司金融 领域最新的理论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适合我国本科生教育的教材。 同时,要注意在教材编写团队中,吸收具有丰富投融资实践项目 经验的专家,如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的高管。

2.合理安排课程,并使用目标层次法授课模式。 如前所述,公司金融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系统性边缘学

科,是现代化的投融资理念、方法的结合体。在学习该课程前, 对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尤其在使用双语教授时,应遵 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所以,我们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手段方面充 分考虑了预备知识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1)在公司金融课程开设以前,特开设投资学原理,统计学原 理等基础课程,以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投资学、统计学等基本知识。

(2)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正确选择教学模式。国际上,从过 渡型到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跨度可能长达数年。根据中国 学生的特殊情况,笔者将这三种教学模式浓缩在一年内完成,第 一学期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使用的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第 二个学期课程前期使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后期使用浸入型双 语教学模式。以此为基准,我们建立三层次的目标层次法教学模 型,将教学中英语能力与专业知识均衡考虑。模型的前提假设是 时间的有限性,首先确定初始层次和目标层次,再通过特定教学 手段的组合,实现层次间的递进。

层次 1:简单渗透层次 这个层次主要适用于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大部分学生初次接

触双语教学而且其英文口语和听力都是弱项,再加上公司金融专 业知识很抽象,如果在课堂上一开始就大比例地,甚至纯粹用英 文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增大,影响教学效果。经过问卷 调查,60%的同学表示只要语速较慢,可以大致听懂,27%的同 学表示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问题不大,另外有 13%的同学表示有 一定的困难。对于全英文的作业、讲义和考试,也有 22%的同学 表示有顾虑。经过认真分析,将初始层次的目标定为专业词汇的 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拓展,并先适当小比例的英文授课。就我们这 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初始阶段应用 30%左右英文比例讲 授,然后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再逐渐增大英文比例;如果用英文讲授的信息达到总内容的 70~80%以上时,绝大部分学生开始反 对,表示难以听懂。可见,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中英文运用的比 例必须合适才能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 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难度,在初始阶段,应为学生指定几本中文教 材以提高其对专业的理解能力,避免过分吃力带来的排斥心理。

层次 2:整合层次 这个层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文来思考、分析

专业问题的习惯。在克服了心理因素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 学生开始逐渐适应双语教学。例如,学生英文资料的阅读速度得 到了提高,英文听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在 这个阶段开始转向对专业知识的思考。教学中,开始使用全英文 的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作业等,以鼓励学生将英文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大胆使用。

层次 3:双语思维层次 经过前面两个层次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英文

学习和运用能力。此时,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专业 知识的学习方面,而不再是英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通过提供 平台让学生运用英文能力来探索专业知识,以达到使他们能将英文和专业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目的。在这个层次的具体教学 手段上,要求学生全英文写作课程论文和组织案例讨论。这是因 为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从 未走出校门,缺乏投融资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公司金融是一个很 模糊的概念,尤其是学生在用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感到 内容过于抽象,不易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在双语教学 的各个环节上都注重引入相关案例,要求学生针对案例中的内容, 以及出现的问题,用英文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和论证。另一方面, 将书中部分内容提炼成专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让每组派代表 用英语向全班讲解,最后教师再点评。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阅读 教材的质量,又能提高学生从英文教材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 敏、轩小燕、付 庆.浅谈高校的双语教学[J].河南职工医 学院学报,2003(1):28~30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7篇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更面临挑战。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武力而是金融实力,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维护一国经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面临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业日益凸显。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建设,精通英语的金融人才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加强沪上金融人才的培养,我校金融系积极开展系列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通过实行全英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培养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高端金融人才。

二、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专业术语、及时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全英语教学一般采用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这些经典教材不仅体系完善,而且案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第一时间把世界学术前沿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通过使用英文教材,让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术语,并学会利用国外优秀期刊和网站获取新知识,这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全方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实行全英语教学是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重要手段。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广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难,而通过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实行全英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逐步培养成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的高端金融人才。

(三)营造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先进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进一步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拔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营造全英教学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高校全英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四、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第8篇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

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