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2:24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1篇

一、绪论 (一)证券市场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优化资本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随着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证券市场的稳定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运,关于证券市场稳定的研究就显得无比重要,作为证券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基金也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近十年证券投资基金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行业,并且投资基金行业也经历了完整的证券市场牛熊周期。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基金业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相关关系再次成为瞩目的话题。 鉴于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证券市场波动与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可以深入剖析证券市场波动的相关原因,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这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此外,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也经历了明显的牛市熊市特征,在不同的市场特征下,研究基金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引导基金的发展方向。 (二)文献综述 现实的股票投资中,将各种市场参与者假定为完全理性是不科学的。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投资者会根据市场上的“噪音”而非信息进行交易,或者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交易,即便是他们得到了真实的信息,在做决策时是冷静的,他们也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固有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偏差所带来的影响。Kahneman和Riepe认为,人们的行为与标准的决策模式是不一致的。 Edwards(1995),Shiler(1999)和Hirshleifer(2001)等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偏离理性不只是偶然的,且偏离的方式也经常相同的,而且偏离具有社会性,因此趋同和一致的行动产生了羊群行为。 国内的孙培源和施东辉(2002)、朱军和吴冲锋(2001)、史永东(2005)都对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于基金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的研究,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学者间的争议也颇大。Shiller(1990)引入了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行为的理论模型。Sias,Starks&Titman(2001)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收益率呈正相关,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量的增加导致了股市的波动。相反Cohen,Gompers&Vuolteenaho(2002)相信在股价的无理由的正常上涨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有利于股价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LipsonandPuckett(2007)认为机构投资者一般是负反馈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国内方面祈斌等(2006)实证支持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功能的观点。谢赤等(2008)发现基金采取与股票市场波动同方向的投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的波动性。 何佳等(2007)则证实认为基金行为有时增加股价波动,有时减少波动,没有一致性结论。 总的来说,现有针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性作用的文献很多,但长期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因而这一问题目前还尚无定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二、模型描述 (一)基金股票投资变动比率 我们通过使用基金每半年度的重仓股股票投资价值额(V)占基金净资产(N)的比例来表示基金股票投资比率(S),这一比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基金持仓量的变动情况。 (二)股票市场的波动率 本文采用Sias(1996)和Markowitz(1954)的研究方法,用股票日收益率的不同数学模型代表股价的波动率,股票日收益率采用对数形式表示标准差模型Andersen,Bollerslev,Diebold&Ebens(ABDE,2001)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在得到日收益率的数据后,对期间日收益率计算标准差,最后将标准差取对数,将可得到股票的波动性,记为1volatility。 (三)面板回归方程模型 本文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以半年度的所有基金投资变动比率的平均数及股票流通股本的对数做自变量,对股票的波动率做面板回归分析。对变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回归变量间的百分比效应。换句话说,当自变量增加(减少)1%,会导致因变量同向变化%。 三、实证研究 样本陈述 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02年到2010年中所有股票型投资基金的半年度投资报告,以及相关重仓股的每日信息,并对样本数据做如下处理: 1.将半年报中基金持有股票中的前十大重仓股作为样本。 2.删除发行上市不到三个月的基金。 3.删除发行上市不满六个月的股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2年至2010年证券投资基金与A股市场的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A股市场,基金持股比例是股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股市的牛熊周期,基金的反应不对称,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平抑市场下跌时的风险,但加剧了市场上涨时的风险,导致了市场更大水平的波动。 为了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强化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控制,引导其理性投资。第二,改善投资的市场外部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扩大市场规模。第三,逐步完善股票市场,如推出平准基金等有利于稳定市场的工具。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仓行为对市场稳定的影响,而基金的动量交易、选股偏好等都可能影响市场的波动,后续的研究将会关注这些问题。#p#分页标题#e#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2篇

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的适应性标准

从已有文献的理论和实证层次来看,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总量都是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系统中融获资金总额的度量,都可以作为虚拟经济规模总量的测度指标,但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随着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并且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另外,从现有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看,因两者定价系统的差异性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渐出现背离情况,虚拟经济呈现独立化的运动趋势(刘骏明,伍超明,2004)[4],进而使得在对实体经济调控中,很难辨析指标的适应性。尽管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带来虚拟经济的繁荣,但是当实体经济走下坡路时,虚拟经济仍可能维持相对优势,所以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总量不一定都是对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虚拟经济规模的准确测度。基于此,本文假设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性最强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为虚拟经济适度规模的准确测度指标。

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适应性分析的理论模型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与下文所选取的实体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微观或宏观的几何接近,分析和确定因子之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程度(邓聚龙,2002)[5]。因此通过分析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与实体经济发展指标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接近,计算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指标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综合关联度来判断社会融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及金融资产总量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从而筛选出最适合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的测度指标。

中国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适应性的实证分析

指标描述与数据来源说明本文选取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为社会融资总额X1、广义货币供应量X2、金融资产总量X3。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社会融资总额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金融机构有价证券及投资、股票筹资额、企业债券发行额、保险公司赔款及给付;广义货币供应量理论上包括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考虑到金融创新在我国暂未测算,因而本文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仅包含M2;金融资产总量由股票市场交易额、债券市场交易额、基金市场交易额、期货市场交易额、外汇市场交易额、房地产市场投机交易额(由商品房本年销售额减去住宅本年销售额代替)数据加总所得。本文是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应性,进而对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进行选择,故指标选择包括实体经济指标。根据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和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实体经济发展指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Y1、货物进出口总额Y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Y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4、存货增加值Y5。指标选取的时间维度为1998年至2010年,以此为时间维度是因为证券投资基金交易额统计从1998年开始,时间频率为年度数据。本文所选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数据库。

结论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nTs;金融发展与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9-0007-03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含义和起源

REIT是英文“Real Estate lnvestment Trust”的缩写,国内理论界和房地产界一般译为“房地产投资信托”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其复数形式为REITs。它是一种集合不特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建立某种专门进行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基金或机构,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并共同分享房地产投资收益的金融工具,是信托制度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应用。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起源于美国。其正式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截至2004年1月31日,美国REiT行业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390亿美元,其中权益型REITs的市值为2190亿美元,约占总市值的九成:根据NAREIT的统计,全美REITs拥有的商业类房地产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在机构持有的房地产中,REITs占到10%-15%的份额。136只REIT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310亿美元。

正是鉴于REITs对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从20世纪后期开始效仿美国在本国的金融市场中引入REITs,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不动产投资信托”;我国香港特区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因各国房地产行业的用词习惯不同各自名称有所区别,但在实质上都是一种投资于房地产的信托投资基金。戴德梁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12月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5家,总市值超过355亿美元。从2001年11月到2005年12月的4年时间里,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增长了21倍,市值增长了17倍。亚洲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HEITs市场。

近年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逐渐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各种业务关系。比如2005年新加坡的房地产信托墓金――凯德置地(Capitaland)斥资约18亿元人民币购买北京中环世贸小心:2005年下半年,小国香港地区连续推出三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领汇信托,泓富信托、越秀信托。尤其是由广东越秀集团发起设立的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联交所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成为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极为关注的投资方式。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美国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起源地,其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美国的REITs足一般采取公司或者信托的组织形式,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收购并持有收益类房地产(如公寓、购物中心、写字楼、旅馆和仓储中心等)或者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美国人部分REITs采取公司形式,其股票――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其基本运作模式见下图。

(三)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属性与特征

1.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资产证券化属性

从理论上进,REITs,可以属于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中抵押型REITs是房地产债权的证券化产品;权益型REITs是房地产权益的证券化产品(见下图);

2.REITs的合作性和信托性。

资本市场中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在储蓄方式之外,可以将资金投向利润较高的房地产领域。但个人单独进行投资势单力薄,风险较大,于是投资者们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取签订信托契约的形式,或类似股份公司的形式成立某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委托对房地产市场具有专门知识和经营经验又可以信赖的人从事这方面的投资:

(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种类

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以组织形式的特点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种;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RE-ITs;按照REITs的资金募集和流通方式,又可以将其划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其中公募REITs又分为上市交易和非上市交易两种;从盈利模式的区别,可将其划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三种:

二、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小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名著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于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般呈割裂状态,大量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绝,各种资产(金融资产或实物)报酬率相差很大,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使之趋于一致。

2.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缓慢。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致使这些企业融资困难,不得不依靠自身积累的内部融资进行投资。

3.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导致国有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在资金使用成本极低、需求过盛和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金融体系只能在政府控制下,以配给方式提供信贷,这又导致金融业之间缺乏竞争,资金被企业低效甚至无效利用。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思想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金融中介(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作用,扩大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利率既反映资本的稀缺性,义反映资本的时间价值,以沟通储蓄与投资,挖掘社会闲置资金,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不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目标和主观愿望,而是其管制和干预金融的后果。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就应该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

(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通过对金融发展史和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现状的比较分析,建立了研究金融发展的新理论――金融结构理论,并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而“金融结构即是

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即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化程度等”。他指出:“对于经济分析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金融工具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与相应的经济变量(例如国民财富、资本形成和储蓄等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为资本转移提供便利来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来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能使储蓄和投资分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化职能,并为经济单位进行储蓄和投资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分散的储蓄和投资得以重新有效地结合。因为如果没有金融工具的创造,每单位的储蓄就必须等于投资,投资者就难以摆脱自身储蓄能力的限制,而一旦金融工具出现,单位投资就可以大于或小于其储蓄。而金融结构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越多样化,为人们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他还指出金融机构的创立导致金融资产范围的扩大,可以将既定的储蓄资金更有效地分配给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因为在一定的资金总量下,金融活动越活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会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投资项目上,从而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社会资金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而且这种有效的资金配置对经济增收所产生的引致增长效应对储蓄和投资总量所产生的效果更有意义。

(三)关于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推动力量,它表现为通过对金融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金融上层建筑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经济主体为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进行的新的生产函数的创新活动,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方式以及新的金融组织机构与管理方法等内容。

对于金融创新活动,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加以解释,如西尔伯的约束诱导理论、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制度学派的制度变革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交易成本理论和技术推进理论等。无论何种理论,从微观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内外动因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都是金融家在逐利避害本性下的创新活动。从内因上说,创新主体有“获利性”需求因而会产生“获利性创新”;在逐利本性下,又会产生“避管性”创新;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会诱发“避险性创新”;从外因上说,由于经济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金融主体内部竞争加剧,诱发“扩源性创新”。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理论解释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是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产物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表明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房地产行业的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自身资金积累的能力,而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又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资金的规模和期限结构需求的情况下,随着新的融资方式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房地产金融领域为满足投资者对资金增值和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而进行的金融获利行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这样一种新金融组织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创立也为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一种新的机制。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本身是一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它的出现带来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改善了经济体系所原有的金融结构,提高了金融中介化比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将社会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巨额资金,同时将那些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资产转化为更具流动性的证券,降低了金融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了金融交易中的成本,增强了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过程中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于储蓄投资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因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制度的产生,本身表现为金融深化过程和金融创新过程。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推动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REITs组织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多样化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产品。RElTs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将中小投资者原先难以涉足的规模化房地产投资通过小额金融工具而转化为一般投资者均可以参加的标准化产品,充分发挥了联系中小投资者与公司融资者的金融中介职能,吸引了众多的中小投资人参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投资,从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REITs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业务中的垄断地位。在资金来源上通过开发对储蓄者更具吸引力的各种信托产品,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相竞争,使信托凭证成为银行存款的极具竞争力的替代品。同时,REITs极大地活跃了房地产金融市场,使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在需要资金时不再单纯依赖于银行而转为直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3.改善和优化了金融结构。从金融市场构成结构上来说,REITs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非货币性房地产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市场呈现出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投资信托同时存在的金融机构多元化格局。从金融资产结构上来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适应资金供求双方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信托产品,在使投资信托本身的信托资产多样化的同时,也促使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的金融工具多样化,商业银行也为应对挑战而不断开发出各种金融工具,从而促进了金融资产多样化局面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4.推动了发达市场金融管制的解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制度不仅有助于金融抑制现象的弱化,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削弱发达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过度管制现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金融业也是受到管制严重的一个产业,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对利率的管制、银行业经营中的创新动力不足等,使发达市场上金融资源的价格也不能完全反映资本的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到影响。REITs的发展对银行经营业务的渗透和造成的冲击,金融业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竞争的时代,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使金融市场有着强劲的创新动力,这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4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应用研究;综述

当Kahneman&Tversky(1979,1992)的期望理论被引入资产定价研究时,现代金融范式就开始遭受到严重置疑,这也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正式转向对行为金融的研究是在检验EMH/CAPM过程中碰到无法解释的市场问题时开始的,可以说,行为金融是现代金融理论危机的产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经济学家和投资实践家们不断地发现现代金融理论与现实金融市场的冲突,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革新,在不断发展与实践中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不断解释实践中很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在行为金融理论发展的同时,其应用范围也扩展到金融与投资及其延伸领域,为更好的应用行为金融相关理论去分析实践中的金融现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拟就行为金融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作一系统性梳理与简要述评。

一、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一)行为金融理论对股权溢价之谜、波动性之谜、预测之谜的解释

较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在历史上获得了较高的超额汇报率,如Campbell和Cochrane(1999)通过使用1871-1993年的年度数据中的S&P500指数分析得出,股票市场上的长期平均回报率高于短期商业票据平均回报率的3.9%。另外对波动与预测性的研究,如Famaand French(1988)利用1941-1986间的月度数据以及约纽证券交易所的利润数分析显示,红利率能够预测后面4年的累计股票收益,准确率大概在27%的幅度范围浮动。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横截面收益可预测性与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性的研究

Famaand French(1992)的规模溢价;DeBondt and Thaler(1985)的长期反转策略;在DeBondt和Thaler(1985,1987)首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美国股市存在过度反应以后,大量的实证研究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做了进一步的考察,结果发现股价的惯性和反转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简单而言,惯性现象是指股票的收益具有延续原来的运动的趋势,即近来一段时期内收益率较高(低)的股票在未来的收益也较高(低);反转现象则与之相反。惯性策略与反转策略是基于这两种现象的不同交易策略,它们作为市场“异象”,是由Jegadeesh和Titman于1993年正式提出的;此外,Conrad和Kaul(1998)的股价异常回报分解模型将异常回报按照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与横截面方差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股市存在明显的时间序列可预测性。

(三)行为金融理论对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及证券价格协同性的研究

在行为理论应用之前,有很多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理性解释,但没有给所有实际存在的各种现象给予满意的答案,如Boudreaux在1973年曾经用成本解释基金折价现象,认为是基金运营的管理费太高所致。但是Lee、Shleifer和Thaler在1991年的研究认为成本理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因为基金的管理费是按照资产净值以固定比率提取的,所以成本不能解释折价的大幅波动;其次,如果理论成立,无法解释为何基金的首发和增发会溢价发行;再次,成本理论不能解释基金的横截面(Cross-Sectional)波动。如果考虑税造成折价或者溢价,Malkeil1977年的研究却表明资本利得税仅能解释不到6%的折价。对此,LST(Lee、Shleifer和Thaler)从行为金融视角解释,认为封闭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作为噪声交易者对基金的回报期望存在心理情绪的波动,这种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单位基金价格的变动,因此产生了价格与资产价值的不一致。

(四)行为金融理论对公司理论与公司行为的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方面的研究较多,学者们分别从证券发行、资本结构与公司投资三方面研究行为公司金融。

HershShefrin.MalcolmBaker等人(2004)研究了行为金融对公司投资(资本预算)与资本结构(融资政策)的影响。MM定理是资本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主张资本结构无关论,即以何种方式融资对公司的价值完全没有影响,而HershShefrin等的行为公司金融分析支持资本结构相关论,并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可以最大化公司价值;非理性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会干扰公司的投资决策,他们导致股价偏离基本价值并影响资本预算中的折现率从而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间接的影响。

(五)行为博弈论的研究

与标准博弈论相对,行为博弈论考虑人类非理性因素,研究参与人实际上做出什么行动,其观点都是在众多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有文献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四种行为博弈,分别是:投资博弈、可置信威胁的议价博弈,“大陆分水岭”协调博弈和“选美比赛”竞猜博弈。并用行为因素分析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与标准博弈的预测结果的差异存在的原因。当然,行为经济学家提出行为博弈论并不是要否定标准博弈论,两者也并不矛盾,标准博弈论体现一种完美的策略分析过程,整个推理严谨周密,只是由于经济理性人的假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人类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行为博弈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力图将博弈论拉回到现实的框架中来,使其显得更真实,更加人性化和社会化。

二、国内应用研究进展

(一)对股票市场的研究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借用国外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对行为金融对于股票市场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多也最深入,大部分集中于对股票市场的一些“异象”进行的实证研究,如张人骥(1998)等学者通过实证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处置效应、过度反应、周末效应等非有效市场的“异象”。也有较多文献集中在对资产定价、股价的波动,股票投资策略的研究,如李心丹(2002)等学者探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认知偏差、投资决策、资产定价、羊群行为等种种投资者行为。

(二)对基金投资的研究

国内学者薛刚等在2000年对国内数据采样分析的结果确认我国基金存在折价问题,用Black的金融噪声理论解释折价,并得出了在我国出现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是正常的结论。贺京同、沈洪溥对我国基金谜团的解释依托行为金融学的三个基本假设:风险态度、心理记忆、过度自信,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刘俊则从行为金融视角研究了对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他认为传统的金融学理论中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标准未能考虑到经理自身心理因素对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时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会违背EMH的两个假设前提,产生主观错误和偏差,偏离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提出了从心理方面考虑的四个因素,即具有行为金融理论知识,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经理对基金与其风险收益的影响与偏差以及基金经理的心理动机。

(三)对期货投资的研究

王沛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的基础出发,认为期货市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期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实证研究也得出我国存在着大量的跟主力持仓做的投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这就形成了羊群行为。针对期货市场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情况,建议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投资那些价格有偏差的期货品种,并在期货价格正确定位后抛出获利。

(四)对公司理论的研究

行为金融对公司理论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是认知偏差对人激励机制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如吴立源(2004)通过对索尼公司的案例分析人作为行为人的认知偏差和行为特征,证明了现实中无法避免人作出损害委托人和其自身的利益。其次是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问题的研究。李国平(2005)的观点总结为:如果根据MM定理(Modigliani、Miner,1958),那么两个公司合并后,现金流并没有改变,即既不会创造财富,也不会破坏财富。而实际上被收购的公司的股东常常能够获得超额回报,而收购公司则很少获利,为什么实际中会出现购并潮。他用行为金融学的两种理论来解释购并及购并潮。一种理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公司管理者的非理导致了购并的产生;另一种理论则认为,市场是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购并是管理者对市场的非理性作出的理性反应。再次是对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研究方面。黄果与陈收(2005)引入国外股利政策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成果――投合理论,初步探讨了这种非理性股利决策行为产生的缘由,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拓展,探索了能够真正解释中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决策的理论方法。

(五)对风险投资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何俊德、威科(2004)在简述了行为金融和风险投资的有关内容之后,分析了二者的切合点,最后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和决策角度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建议,提出了风险组合投资的策略。学者何琳洁等(2004)通过对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研究发现,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越来越考虑投资者对风险的心理感受;同时,行为金融完全从投资者的心理感受出发,发现了投资者风险偏好存在转移以及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定理,这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者以此为切入点,指明了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方向。

(六)对信贷市场的研究

行为金融对信贷市场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与银行经营管理方面,如殷孟波从展望理论与羊群效应分析信贷市场上的国有大银行的贷款集中行为;胡鹏通过数据采样和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建模,分析了日本信贷市场的羊群行为的存在;邹新月(2005)对信贷市场的一些异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行为金融分析,包括信贷集中、不良贷款的长期存在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但也只是从范式上加以说明。另外对信贷市场的非贝叶斯法则,信贷投资者羊群行为,以及信贷市场损失规避研究作了定性分析说明。

三、简短评述

纵观国内外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首先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集中于研究证券市场中的有限理性个体、群体行为及非有效市场,揭示和解释金融市场某一领域的异常现象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投资策略研究,涉及的对象包括股票、基金、期货、风险投资等等,涉及的领域包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市场、投资市场等。但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这一领域的一些异象研究却很少涉及。既然行为金融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资本市场中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异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治理策略,无疑,行为金融理论完全有可能解释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贷过度集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日益骤增等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现象,以揭示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的种种非理,并提出应对措施。但是这方面的文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够。

其次,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对异象和人们心理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如何将其与数学模型相结合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金融市场中的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投资者的信念是如何传播的、人们的注意力如何集中于某一点的投资等等,这些关于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均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Campbell,J.Y.,J.Cochrane.Byforce of habit:aconsumption-basedexplanation of aggrega testock market behavi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

2、Malcolm Baker,Richard S.Ruback,Jeffrey Wurgler.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A Survey NBER Working paper No.10863[Z]. 2004(10).

3、刘俊.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J].财经研究,2002(4).

4、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来源[J].经济学动态,2005(4).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5篇

摘要:在历史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融数学是时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数学理论知识来帮助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数学应运而生。金融数学作为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本文的主旨就是对金融数学的前沿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金融;数学;前沿

问题数学是一门有着相当久历史的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结构、数量以及空间的模型的传统性学科,主要的利用抽象理论和逻辑的推挤去进行研究和使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十分广泛,使用十分直接、便捷,解决问题方便、及时以及十分富有创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的学科。而金融数学主要是将现代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与金融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解决金融问题的过程中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会不短出现新的问题,可以向相关的数学理论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金融数学就是指用数学方法研究金融问题,它是在两次“华尔街”革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数量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研究。而通过多年来对于金融数学的研究和分析中,容易发现其主要的核心就是在一个确定下不强的环境下对各种资产的定价理论以及投资策略的选择的最优化的一些研究,而在这些理论中来,有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分别是最优、均衡以及套利,这三个基本概念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利率的期限结构问题

“B-S模型”是对市场发展进行理想、不切实际的假设,在“B-S模型”中,利率通常是一个给定的常熟,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利率会不断发生改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利率的期限结构是对利率在不同性质﹑不同到期日的证券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总结,主要是通过收益率的曲线这种形式来表示基本的变化规律。在传统的理论体系中,利率的结构主要有四种基本的理论,分别是市场的分割理论、有限的置产理论、流动性的偏好理论以及无偏预期的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是对传统利率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保留了其中三种理论:市场的预期理论﹑市场的分割和投资的偏好理论﹑流动性的偏好理论。这几项理论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合理地研究解释利率变化的不规则性。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形下,利率以及期权等利率的衍生证券得到十分快速的发展的同时,利率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依赖越来越强,比较著名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有无套利模型、一般均衡模型、二项式网状模型。

二、市场价格的波动性问题

在金融市场中,市场价格波动现象是随时存在的,这种波动性较大的因素被称之为随机变量,以股票价格的波动为例。在“B-S模型”及推广的模型中,经常将股票的价格的波动假设成为一个完全服从某种随机过程的波动,并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随机的分析,因此,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基本不可能存在股票的价格波动是常数的情况。股票价格的波动率是未来股票价格变动研究中的一种最关键变量,因此,如果要更好更准确地去对股票价格的变动波动规律进行描述,就需要充分考虑不止一种因素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对股票价格的波动的变化规律对于股票的价格以及除了价格之外的其他的随机变量的一些依赖性进行研究考虑,最后,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股市的崩盘导致的股票价格暴跌。目前,比较常用的模型有移动平均法、CRCH模型及其推广、隐含波动率模型和随机波动率模型,其中随机波动率模型可以将这几种因素的影响全部体现出来,为此,它在金融市场中作用越来越大,备受金融界的关注。

三、突发事件问题

突发事件又被称为小概率时间,对于重大的金融震荡问题是完全不能采用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预测理论进行分析的,所以,应该如何在对突发事件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一种可以解释其若干特征的定量描述是目前相关数学理论的研究发展方向。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预测理论对于金融市场中的95%事件都是可以加以解释的,剩余的5%不能解释的时间中就包括突发事件。而这种突发事件有时候十分致命,对于金融市场来说,突发事件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对金融界甚至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众多数学成就当中,分形和多分形理论无疑是最杰出的,其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确实是对市场的发展风险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描述。由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以及复杂性和其突发事件的特殊性,这些结合在一起就为金融数学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多种因素都能够影响到金融系统的情况下,金融数学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就变得十分地复杂难解,有利于突变理论和次冲击理论在金融实践中的应用。

四、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

现实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中参与的人员之间掌握的信息并不是对称的,参与到经济操作中的人员之间掌握的信息并不互通,大家掌握的信息不同。来源也不同,这加重了市场的不完全性。现实市场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主要就是表现在股票和证券的投资的自由度不够,有许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一种均衡理论来解释这种不完全的市场情形,这种理论能够很好地证明金融市场中进行创新的合理性,同时,这种理论对社会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证券定价问题主要是依靠鞅理论加以解决,在国外,这种理论是占主导地位的,我国的国情虽然不一样,但是也可以从中学习。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参与经纪人相互对策的现象,往往在信息层次出现很多的问题,加剧对不对称信息刻划的困难,在采用数学方法处理的过程中就更加困难。为更好寻找解决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微分对策、重复对策、随机对策以及多人对策理论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需要不但对其理论及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五、结语

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对金融数学的研究学习,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经浩,王成.正定二次最优控制问题的最优值的估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01).

[2]朱经浩,朱丙坤.最优投资决策问题的期望效益的数学表示[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8).

[3]王金平.中外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其走向[D].山东大学,2008.

[4]陈杰.最优控制的若干问题及其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度 协整分析

一、引言

金融市场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它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很可能成为决定实体经济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探究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研究金融市场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改革在不断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也是金融不断市场化的过程,而且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西部地区是典型的“金融高地”地区,而陕西省又是西部的中心省份之一,陕西省的金融市场化程度直接关系着地区的金融业发展。陕西省的金融市场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对于陕西省金融业的发展以及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对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大多数是对中国整体金融市场化状况的分析,且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证上均有在很大差异。少数已有的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研究,也未曾独立从陕西省的角度出发去探求这一问题。鉴于此,本文在探讨金融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选取2000-2010年陕西省相关数据为样本,尝试运用协整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陕西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陕西省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

二、金融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金融市场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金融市场化是一个充分挖掘和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的过程。关于金融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本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金融体系在资金聚集、分散风险、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功能。

(一)资金聚集功能

在资金聚集的功能上,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金融产品,达到变小钱为大钱的效果。在这个资金的聚集和转移的过程中,资金的供需双方都实现了帕累托改进:资金的盈余方可以将多余的资金以一定的利息回报为条件借给资金短缺方,而资金短缺方可以用借来的资金从事生产和消费,这一交易使得双方的效用都得到了提高。这一过程还有助于资金从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作用。

(二)分散风险功能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形形的风险,因此需要金融市场或者金融中介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具体来讲,金融体系能够起到分散纵向风险、横向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其中,银行、共同基金和证券市场通过运用多样化投资策略来减少横向风险;纵向风险的分散则主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实现,长期存在的金融中介机构能通过投资长期投资来分散某一时期的系统性风险,这种投资在繁荣的时期提供较低的回报,但在衰退的时期却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对流动性的要求小于单个客户对资产的要求,在同一时点需要贴现的客户总是占少数,银行可以通过自己持有的现金满足低流动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并且金融市场能够为金融资产提供交易平台,方便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之间的转换,这有助于增强流动性,从而消除了流动性风险。

(三) 加强公司治理功能

公司治理是我们理解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功能的核心。资金提供者对公司的监管能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在股东和债权人的有效监督下,经理人会尽其所能最大化公司价值,而这有效地改善了资源配置,使得生产和创新活动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表现并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工具,资金的流动和有效的配置就不能实现。换句话说,由于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经理人员拥有信息优势。经理人可能会偏离投资者的目标,或者隐瞒项目的实际收益,从中牟取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金融市场化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金融市场化与陕西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基于协整方法的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知道金融市场化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对金融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金融市场化是否是新的经济增长来源。以往学者在实证研究中普遍认为资本与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数据选取中,我们取经济增长变量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变量K、就业人数变量L以及金融市场化变量F三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金融市场化变量F是根据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学者樊纲、王小鲁以及张立文编写出版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报告获得陕西省金融市场化指数2000-2009年,关于2010年指数是由我们根据樊纲等(2011)所构建中国各省区市场化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得。考虑到变量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2000年到2010年作为研究时间。为了方便数据之间的比较,文中变量均以2000年为基期。本文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及陕西统计信息网各年度报表。由于多数变量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能变量与变量之间高度自相关,因此,本文在计量经济模型时选用对数模型。因此本文建立以GDP为因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Ln(GDP)=a+bLn(K)+cLn(L)+dLn(F)+ e (其中a、b、c、d为系数,e为随机误差项)

1.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模型回归之前,根据计量经济学方法,如果要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必须保证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如果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随时间趋势变化,即非平稳,则可能存在“伪回归”,对计量回归分析的有效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即平稳性检验。

本文通过计量软件Eviews6.0,分别对L、Y与P三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相关的统计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4-5可见,K、L、F与GDP均满足一阶平稳条件,故可以进行下一步协整关系检验。

2.协整检验

在协整关系检验中,Johansen协整检验更有方便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我们参考Johansen(1988,1991) 和Johansen & Juseliu(1990) 提出的基于VAR方法的协整系统检验,分析GDP与K、L、F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变量K、L、F和GDP进行Johansen多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多变量(K、L与F)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

根据表3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变量K、L、F和GDP存在协整方程。

3.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协整检验结果,本文利用Ln(GDP)=a+bLn(K)+cLn(L)+dLn(F)+ e 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结果分析

R2 =0.963 修正R2 =0.955 DW=1.635 Prob(F-statistic)= 0.0000

注:*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回归方程为:

Ln(GDP)=0. 618ln(K) +0.895Ln(F)+1.583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化程度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金融市场化程度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增长总量就会增加0. 895个单位,充分说明了金融市场化对陕西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影响陕西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金融市场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金融市场化是陕西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是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根据序列曲线的走势和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序列之间的关系。序列曲线之间走势和形状的相似度越高,关联度也就越大,反之则关联度越小。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来检验金融市场化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结果见下表5 :

表5 相关变量之间灰色关联度结果

本文使用软件为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系统3.0。灰色关联度结果如上表6所示,第一列中R1为灰色绝对关联相关系数,R2为灰色相对关联相关系数,R3为灰色综合关联相关系数(其中本文采用=0.5)。不论是从灰色绝对关联相关系数角度、灰色相对关联相关系数角度还是从灰色综合关联相关系数角度来衡量,影响陕西经济增长因素排名顺序都为金融市场化、资本因素与劳动力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协整分析的结果。

四、结论建议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选择衡量陕西省经济增长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就业人员和金融市场化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建立等式关系。为了验证金融市场化与陕西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复杂经济科学前沿方法灰色关联度和协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金融市场化程度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金融市场化程度每提升1%,经济增长总量就会增加0. 895%。(2)影响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金融市场化程度以及资本投入变量,其中金融市场化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影响最大。

由此,我们建议,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在陕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使金融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另一方面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陕西省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大金融中介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奇伟,张诚.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第6期).

[2]陈邦强,傅蕴英,张宗益.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结构、政府行为、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间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经验(1978-2005年)的实证[J].金融研究,2007,(第10期).

[3]许文彬.我国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7年数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4]金山,汪前元.FDI、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检验[J].开放导报,2012,(第1期).

[5]张富田.区域金融深化与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3,(第4期).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7篇

关键词:对冲基金 金融危机 发展前景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hedge funds have been a fast-growing force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sector,and hedge funds have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f investment industr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hedge funds, the development of hedge funds in 2008 financial crisis, and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of china’s introduction of hedge funds, to present a sugges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es.

key words:hedge fund financial crisi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第一章 对冲基金概述

一、对冲基金的定义

1.对冲

对冲(hedge),又称套期保值,主要有套利、抵消两方面的含义。套利(arbitrage)是通过构建新的资产头寸来抵消已有资产头寸价格风险,从两种资产价格波动的差异中获利。抵消(offset)则是指在期货市场上做与现货市场商品种类、数量相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来抵消现货市场中价格波动的风险。

2.对冲基金

由于对冲基金(hedge fund)投资策略的灵活性和隐秘性,对冲基金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形象地概括它:最先进的投资理论+最灵活的投资策略+最大胆的投资杠杆+最优秀的经理人=对冲基金。

二、对冲基金的历史

1.萌芽阶段(1949-1970)

1949年1月1日,阿尔弗莱德.琼斯开办了全球第一支对冲基金,该基金采用了同时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做空被高估的股票的投资策略,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有可能获利。这种投资策略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对冲基金。1966年,琼斯基金的巨大收益率被曝光,在其示范作用下,美国的对冲基金开始初步发展,但1970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对冲基金大量倒闭。

2.缓慢发展阶段(1970-1986)

这一时期,对冲基金开始使用杠杆作用进行投资,投资风险加大。很多对冲基金公司都开始进行改组,提高了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对冲基金也重新以隐秘的方式运行。

3.黄金阶段(1986-2000)

这一时期宏观对冲基金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1992年,量子基金战胜英格兰银行,迫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1997年,对冲基金开始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达到全盛时期。

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1998年索罗斯冲击香港外汇市场失败;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俄罗斯政府债务危机中损失惨重,被多家金融机构联合接管; 2000年,老虎基金宣布停业,标志着宏观对冲基金黄金时代的结束。

4.全面发展(2000-2008)

2000年以后,欧洲和日本的对冲基金有了很大的发展。宏观对冲基金发展受限,非宏观对冲基金大量涌现。

5.2008金融危机对对冲基金的影响

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对对冲基金有很大的冲击。

(1)大约2/3的对冲基金濒临破产的边缘。

(2)对冲基金的资金来源有很大萎缩。机构投资者在危机中都损失惨重,减少了对对冲基金的投资。

(3)监管的加强是对冲基金的发展受限。美英都采取了“限制做空”的政策,并加大了对于对冲基金的监管和审查。

三 对冲基金的发展趋势

1.对冲基金客户主体的机构化

近年来,由于对冲基金与其他基金的相关性很低,有利于分散投资,且收益相对较高,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资对冲基金,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客户。

2.对冲基金规模小型化

随着宏观对冲基金黄金时代的结束,中小型的对冲基金已慢慢成为对冲基金的主流。这些对冲基金规模较小,市场进出灵活,杠杆比率低,基金的投资范围也更广泛。

3.对冲基金地域分布的全球化

近8年来,欧亚两洲对冲基金产业迅速崛起,发展速度超过美国,伦敦成为纽约外的第二大对冲基金中心。对冲基金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章 对冲基金相关理论

一、对冲基金的运作机理

对冲基金的理论基础是:市场上的两种金融工具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某种“正常”的关系,而某种原因会导致“正常”关系的偏离,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而这种市场失灵必然将通过某种方式回归“正常”;因此,在市场失灵时,就可以在相应的两种金融工具之间进行对冲交易来获利。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价格偏离很小,获利空间也很小,对冲基金一般会采用杠杆和卖空来放大利润。

杠杆(leverage)是指基金头寸和资产的价值超过资本自身的部分。杠杆的构造方法一般是通过抵押贷款或保证金(margin)交易的方式。杠杆在放大利润的同时,也使风险大大增加。

卖空(short selling)是信用交易的一种形式。投资者认定某种证券价格将下跌时,可以通过缴纳一部分保证金向券商借入证券后卖出,等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后再买回同样的证券交还给借出者,从中牟取利润。

二、对冲基金的市场功用

虽然对冲基金可能会导致金融风暴,但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仍有很大的作用:

1.对冲基金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并且能够预示未来市场的走势。

2.对冲基金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承担市场风险。

3.对冲基金的运作能够反映出金融市场和系统的缺陷,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三、对冲基金的监管

由于对冲基金有一定的隐秘性,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稳定金融市场,有必要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使对冲基金的运作透明化;控制对冲基金的杠杆比例。

第三章 我国引进对冲基金的可能性分析

一、引进必要性

对冲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在全球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情况下,引入对冲基金是势在必行的。

1. 对冲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给投资者多了一种投资选择,而且有更高的资金回报率,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

2.引进对冲基金有利于改善国内金融格局,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衍生产品的多样化。

3.对冲基金可以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承担市场风险,稳定金融市场。

4.对冲基金能够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和系统的缺陷,帮助我国完善金融体系。

二、已具备条件

1.投资者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新兴的富裕阶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投资者队伍。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将有更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这些都为对冲基金的引入提供了投资者基础。

2.金融市场的开放

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为外国的对冲基金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2007年2月,外资银行正式进入中国。2007年6月,中国证监会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相关通知,对qdii准入条件、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更上一层楼。

三、不足条件

国内目前的金融市场对冲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金融工具匮乏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过于落后,商品期货品种不多,还未出现指数期货和期权,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2.交易制度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基金经理无法做到全面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无法实现对冲的机制。同时,我国投资者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债券和股票市场,对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资量太少,衍生品市场交易不活跃。

3.基金经理人的能力和道德

目前,我国基金经理人的能力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道德水平也不高,基金经理人的诚信问题也无法保证,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近年来,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一直处于不断摸索前进的状态,国内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四章 我国引进对冲基金的策略

一、引入策略

1. 开发更多的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的金融工具种类很少,对冲基金运作时会有很大限制,应该继续推进金融创新,推动股指期货的发展,并尝试发展债券期货、外汇期货,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期权,使我国的金融工具更丰富,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

2.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

(1)完善做空机制和保证金交易

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没有做空机制,使得投资者在股市中无法进行对冲交易。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建立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同时,应该继续推进衍生品和外汇的保证金交易,为对冲基金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2)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既是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冲基金对冲运作的必要条件。

3.推进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基金经理人的培训。

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可以很好的监督基金经理人的诚信水平,约束基金经理人的不良行为。而对基金经理人的培训则可以提高我国基金经理人的竞争力。

4.继续完善我国金融业的监管体系

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对金融业的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而对冲基金带有一定程度的私募性质,监管的难度会更大。监管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境外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国际间监管的合作。

二、前景预测

对冲基金是有着很高的回报率的投资工具,在中国具有光明的前景 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随着《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重新修订,我国的私募基金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国际对冲基金通过qfii 制度、产业投资、与国内私募基金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引入对冲基金的条件已成熟。

我国的股指期货已经准备了多年,预计会在2010年推出;同时融资融券制度也已在试点中,预计也会很快推出,那时我国的股票市场就有了一定的做空机制。我国的债券期货和期权也应该会在5年内陆续推出。

由于受到wto条约的限制,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也会逐渐市场化。只要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就可正式拥有对冲基金,预计我国会在5年内引入对冲基金。

而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会先受到国际对冲基金的冲击,然后慢慢成熟,并组建成为我国基金市场的主体,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选择。对冲基金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john gieve.hdge funds and fincialstability. quarterly bulletin.fourth quarter 2006.

[2]barron's.hedge fund performance march 3th.2004.

[3]matthew hood. john r nofsinger. “hedge funds in portfolios of risk-averse investor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31 issue 2, p.219 .2007.

[4]张跃文,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研究.中国金融,2008年03期

[5]江刚,冲基金的运作影响与对策.经理论与实践.2000(3).

[6]张杨,内引进对冲基金的必要性分析.济师.2008(11)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文章提出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的国债市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十多年来的中国国债的市场化改革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债二级市场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国债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性的招标机制、国债回购利率的市场化、国债期货交易的试验等改革举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市场利率,以及各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为最后放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准备了基础条件。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中央银行亟需确定一个市场基准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

所谓市场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人们公认的并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利率。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实际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

首先,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必须是流动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国债利率具备这一特点。国债有“准货币”之称,变现力极强,它的价格形成与波动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的变化,因而可以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诚然,国债利率也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到期风险的影响,但由于国债到期还本付息是一个固定额,在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变化可以预期的条件下,国债利率就自然成了基准利率的代表。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是国债利率,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中心环节,它的变动决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变动。

其次,作为基准利率,必须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国债利率也具备这一优点。在债券期限结构理论中,预期理论与市场分割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水平差异的原因。预期理论在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证明了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是期限的长短,即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市场分割理论则在市场不完全性与不同期限债券不是替代品的前提下说明了各种期限债券利率取决于各种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期限结构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则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反映不同期限债券供求状况的期限升水,从而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非国债(如企业债券)不同期限利率的决定虽然也可以用以上理论解释,但由于存在违约风险,因而无法用来决定利率的期限结构。而国债的发行主体是政府,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其利率结构也就不受违约风险的干扰,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利率的差别,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最好选择。同业拆借利率虽然也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在市场交易规模、交易者数目和规范化程度上与国债市场也有可比性,但同业拆借市场毕竟只是一个短期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也只是对短期利率有参考作用。国债市场则是提供短、中、长期不同期限债券种类的市场,可以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

一旦国债基准利率形成,国债市场的发展对其他金融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金融市场规模格局,而且还影响其他市场利率水平的确定,出现明显的利率市场化的传递效应,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因为国债市场发展后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首先会冲击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结果必然是,在国债市场发展以及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完善,银行存款市场也将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我国国债市场,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必要条件。目前,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国债发行机制

(1)进一步规范滚动发行机制。扩大基准国债期限品种范围,进一步健全滚动发行机制,使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形成更加持续的发行利率曲线,也使一级市场国债招标价格更好地发挥对国债定价与估值的参考作用。

(2)尝试推出国债预发行机制。为建立发行前债券价格揭示机制,规范一级市场债券分销行为,借鉴国际成熟债券市场预发行做法,在中国国债市场尝试进行国债的预发行操作。

2、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

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

(1)合理设计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政府必须兼顾自身与应债主体这两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同时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和清偿能力等因素,对国债的期限结构做出选择。

(2)优化国债的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单一是我国国债市场的一大痼疾。这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债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规模要加大,配合货币政策的运用,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效果。第二,取消对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使国债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促进现有养老保险基金等机构的发展并培育国债投资基金。这将有效地提高国债市场的参与程度,促进国债市场发行效率的提升。第四,允许国外投资者购买一定比例的国债。这既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又有利于调节国债持有者的结构。

3、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目前市场交易主体还比较单一,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虽然己增加到900多家,但仍然主要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现在还很少进入这个市场,这样就限制了这个市场的覆盖面。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却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应大力发展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尤其是债券投资基金,由于债券投资基金具有专业投资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它们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4、发展国债投资基金

国债基金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基本形式,同一般的证券投资基金相比,国债投资基金是国家信用和非国家信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国家信用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国债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是投向国债的,同其他类型的投资基金相比,国债投资基金具有信誉高、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

5、大力发展国债市场中介机构

(1)扩大一级自营商范围,完善做市商制度,活跃国债市场。第一,扩大一级自营商范围。我国中央银行应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一级自营商成员,尽早让一些业绩好、信誉高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加入到一级自营商队伍中来。第二,完善做市商制度,扩大做市商队伍。我国虽已经建立做市商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报价券种偏少,很多债券不能及时报价或没有报价,价格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和披露。

(2)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经纪人。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非常重视经纪人业务。经纪人作为给交易商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是连接交易商的重要媒介,经纪人本身不参与交易,只是将市场交易进行有效的配置,提供价格发现机制,提高交易的成功率。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直接交易不利于提高市场效率。目前我国同业经纪人只有一家,缺乏竞争和效率。因此,培养一大批活跃的经纪人队伍对发展我国场外债券市场显得尤为迫切。

6、建立统一、规范、分层次的国债市场体系

(1)一个竞争、有序、统一、高效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在国债市场的建设中,当前应集中精力建立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核心市场。继续拓展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吸收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以之作为批发债券市场。

(2)我国目前的国债流通市场呈现分割的状态,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各自存在。国债市场的两个子市场之间既独立运作又互相沟通。但市场交易具有连续性,人为地把不同交易主体分割到不同的市场,不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机制。而且两个市场价格差的存在也不利于管理层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情况。因此,应逐步将两个市场统一起来,促进国债交易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健全国债交易的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国债托管结算清算系统,是统一流通市场的关键。

7、积极发展国债期货市场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没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现有的交易体系和交易手段下,投资者无法有效地解决利率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使得机构投资者难以进行避险与对冲操作,阻碍了其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参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不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国债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对于长期进行大量债券投资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社、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