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9:30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172-02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护士队伍对护理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好的综合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对护理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尊重自已的职业、热爱自已的职业,履行职责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影响社会认知。

    1.2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社会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显着标志。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医患、护患的关系上就会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认、医患护患关系和谐。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关系自然融洽 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

    2.2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已,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在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 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业务素质

    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这重,业务能力不强不仅给自已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技能。

    3.2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已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3.3较强的应急能力 ,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运用护程序的方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患者病情剧变的情况下,护士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 断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果断地进行救护。在遇突发事件时,应具有沉着冷静、正确判 断、控制局面的能力,保护患者、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减到最低。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2篇

【关键词】道德修养;业务素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94―02

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医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质量就是护理服务的效果。临床护理质量基本要求是对病人实施正确、及时、完善的护理服务,达到预想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取决于护理工作质量,它是医院各方面、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一方面反映。在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护士职业道德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护理工作是医院核心工作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既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良好的医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障。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掌握必要的医学科学知识和护理技术,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体现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国医学界有句古话“无德不成医”,即没有良好道德就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医护工作者。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是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肯定,因此,健康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护理工作是分不开的,而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业道德又必然和护理服务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养之外,更应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个人认为:

1 严格遵守护士职业道德准则

1.1 加强医德建设:首先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生命。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理念。保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保持极高的工作热情,从树立起优质服务、优质护理的思想和爱岗敬业、奉献医院的高尚品质等方面入手。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养成较高的道德自觉性,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成为一支高品质的护理队伍中的一员,充分展示医院及个人的风貌,做一名用心的全科护理人员。

1.2强化从业意识: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者必备的看家本领。多看、多做、多思考,职业技能自然就会提高。严格执行道德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防止拖沓懒散,敷衍塞责,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道德良心监控护理行为。护理工作做到护而有术,护而有德,技术与道德二者不可偏离。这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真正树立“大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精髓。

1.3强化敬业意识: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对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好朋友,及时疏导患者心理,从精神和心理上给予患者最大的安慰和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尊重和爱护患者,不歧视不嘲笑,要能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埋怨,这是一个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所应具有的良好素养,也是优秀服务质量的体现。努力做到“慎独”(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工作忙闲标准不变,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儒家《礼记・中庸》中记载“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讲的就是不要以为事情做得隐蔽,没有人看见,也不要以为事情太小,不引人注目,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何乎[2]?

1.4 提高自身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品格,是使护理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身素质在医患关系中是非技术的、最基本的,在医疗效果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端庄的举止,真诚的微笑、得当的言语,不使用不良刺激的表情和语言。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避免不易理解的医学术语,全神贯注、耐心倾听,不轻易打断患者说话。使患者能消除顾虑,缓解紧张的心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进而增强公众信任度。

1.5增强责任心:责任心是医德评价最基本标准和价值尺度,只有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才会对病人、对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高度负责,责任心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支撑,是医德建设的切入点,是医德建设的主导思想。功利思想不能居于主导地位,唯利是图,贻害社会,后患无穷。正确把握好医德与功利的关系,用良好的医德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用健康向上的功利思想使自身不断进步,功利思想自觉服从人道思想,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病人利益。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更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2 培养道德观念

审视当前医疗硬件不断发展,而医德建设却显得比较落后,甚至苍白或缺失,一些医务人员仁爱之心淡漠,职业操守不再坚持,缺失人之为医的社会责任,失落了人之为医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所以构建道德观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医德良心,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是构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反映和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医疗卫生单位的道德风貌,也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它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据统计,医疗纠纷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以及职业道德问题[3]。

3 提高道德认识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进行自我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塑造自身的医德品质。使医德原则化为高度的自觉性,形成必然遵循和坚决维护的一种医德观念。使我们的道德水平一点点得到升华。目前医疗卫生体制处于改革和不完善的阶段,在面临各种利益诱惑的情况下,传统医德发生变化,部分医务人员的是非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移植到医患关系中来,使本来纯洁的救死扶伤神圣职责成了与患者交换筹码。由此扰乱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因此,构建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医德体系,重树正确的医德功利观。

4 创新服务质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医务人员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和崇高的医学道德境界。做合格医护工作者是一种使命感。健康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护理工作是分不开的,而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业道德又必然和护理服务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要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而不是一件东西、一部机器,对人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循科学,一切操作慎之又慎,切忌粗心大意,敷衍了事,用道德良心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监督自己的行为过程,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自觉、主动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服务。自觉养成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1 做好护理记录:从护理记录上,不仅能反应出患者的病情,更能看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素质,也是衡量该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正确规范的护理记录,应采用规范医疗用语,根据病情做到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连续,前后统一 ,这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生正确及时的处理病情的重要依据,甚至避免在有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情处理中承担不应当的责任。医患关系的法律化是必然趋势。所以,做好护理记录是每一个护理工作人员必备的工作素质。

4.2 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保持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除能熟练的操作基本护理技术之外,就要引进新理论、新方法,要创新护理工作,不断提供新的更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项目。才能增强自身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者必备的看家本领。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不断进取, 理论上严谨求实,刻苦钻研,技术上精益求精、细腻娴熟、一丝不苟、不自命不凡、主观臆断、粗枝大叶,才能把工作做精做强。重技术而不注重道德良心是护而无德。医学伴随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以及自然地变化而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医学需要终身学习和探索。医护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其业务水平。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护理工作人员不同于保姆、普通家政等行业人员,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科学的、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做到全科护理、全程护理、全方位护理。因此,不断的学习护理知识,也是护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养之一。为了更有效的学习护理理论认识,护理人员自己应制定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系统、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认识。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更好的服务质量。

总之,医学道德是至关重要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修炼、不断提高的过程。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讲,不可忘于一时一事。应长存于心间,必须坚持不懈。永无止境。实践也充分证明,护理工作在健康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医学修养和优秀品质,很多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这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和道德修养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努力创新,探索进取,才能为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们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障。也是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培养高尚的道德修为,奠定人生成长的基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无疑医务工作是为千万人造福的事业, 我们应该为能从事这个事业而感到骄傲。热爱自己的工作, 奋发努力, 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 赢得患者的尊重,赢得医生的尊重,赢得社会的尊重吧!

参考文献:

[1] 罗正里. 江城医学信息医学人文精神及其建设[J].吉林医药学院, 2011,6: 22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生;职业道德修养;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83-02

在21世纪的今天,一些人在享受医学成功的同时,面对使他们恢复健康生命的医护人员,没有感激,反而是诸多的不满、尖锐的批评以及医患冲突的频繁发生,这些现象值得医护人员和培养医护人员的教育机构深思。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人文关爱关怀和高尚品德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但受到传统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影响,护理道德教育未得到重视[1],导致护生道德品质较低。护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质量,还涉及人的生命[2]。因而作为培养护生的医学院校有责任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 护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在护理领域内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3]。护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涉及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等问题,护理道德可有效调节护理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护生应具备以下几种道德素质。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是护理人员的天职,时刻为病人着想,尽全力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安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以服务病人为己任,时刻为减轻病人病痛、挽救病人生命努力工作。

刻苦勤学,钻研进取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刻苦勤学始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护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不断钻研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护理专业技术迅速推陈出新,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诚实守信,一视同仁 诚实守信是护理人员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是护士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诚实守信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病人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如实告知病人病情,协助病人做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护理措施,维护病人的权益。同时应该做到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经济状况等,无差别对待每个病人。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语言对病人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病人接触较多,其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是每个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举止言谈代表着一种内在的精神风貌,也是医务人员良好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集中体现。护士衣着整洁、规范,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2 培养护生道德素养的探索

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独立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护理专业课程中的道德课程完成。由于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与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学时有限,对护生道德培育仅仅靠道德教育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探索多种方式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以便其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完善人文课程设置,形成文化积淀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重技能、轻人文,导致护理人员整体人文素养偏低,而职业道德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高低可直接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完善人文课程设置,以人文课程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品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护理人文课程未得到充分重视,学时少、比例低,课程性质多被设为选修课,因此未得到学生的重视。在国外,人文课程受到重视,如在比例设置上,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人文课程比例为20%~

25%[4],而我国人文课程一般在10%左右[5]。

在教育体制中未受到重视,因此,我国护理教育应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设置经验,开设符合中国教育的人文课程,如中国医学史、文化史等。中国古代医家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医药文化,也是现代医务人员学习的道德楷模。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护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拓宽道德养成途径,重视道德实践 道德的修养、品格的养成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因此,护理教育者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道德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践行标准,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衡量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改正自身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为护生创造道德实践的环境,如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养老院提供慰问服务,对社区失独老人结对帮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在于形,切实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1]。

创造校园文化互补机制,激发护生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道德素养的养成是外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经过自身内化的结果。护理教育者为护生提供一个积极向善的良好氛围,可以尝试建立德育教师与辅导员、学生社团紧密结合的机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拓宽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使其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与道德自觉性,以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个体道德素养的提升。

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根本,如果一个人道德出了问题,即使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也不能对他人产生效益。培养护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应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与道德实践的培养,更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成为选人、用人的首要考量指标,有效提高护生对道德重视,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更好地践行道德行为[1]。

加强对护理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护理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培养护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护理教育者应该重视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品格,为人师表,以自身去影响学生,在无形中对护生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3 结语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全方位的照护。我国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主题,高校的道德教育应着眼于心灵塑造和品格建塑,应从态度、观念、内容、方法与实践等多途径去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教育、实践训练、心理建构等方法切实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6]。

参考文献

[1]张改娥.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9-21.

[2]唐光辉,刘媛.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53-54.

[3]王明丽,傅伟韬.护理伦理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

[4]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90-93.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医护人才;医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6-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职责,不仅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培养中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影响深远。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推动医药职业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医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职业化倾向严重,人文化教育薄弱。一方面,医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导致教书与育人分裂化现象严重。部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严重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在人才使用上,往往重学历和文凭、看业务能力和水平,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忽略了道德的考核和量化。长此以往,导致许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个人职称的评定、学历的提高、科研的开发与研究上,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1]。

2.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医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对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理想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如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主要职责是搞好教学工作,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缺乏关爱和生活上的指导。有些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身兼多职,以致不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容易形成效仿之风,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3.师德建设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行动。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通常是加强理论学习,且往往停留在座谈、交流、表彰等常规形式上。师德师风的培养,固然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但更应注重行动的践行。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根基,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才能有效地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生命的常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

(一)教师自身方面

高尚师德师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其主要途径有如下五个方面:(1)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自身修养。学校应加强新上岗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身在其位,应尽其职。身为教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3)关爱学生,师生互重。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形成学生敬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校园氛围。(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谈吐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人先正己,身为人师,更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5)教书育人,知行并重。新时期,教师由传统的“传道”这个单一角色向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转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道路上的导师,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修养和道德文化修养。

(二)学校方面

1.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好师德建设与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师德水平[2],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2.建立长期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伟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因地因校制宜,制定配套措施,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科学的监管、监督机制。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杜绝师德师风低下的人员进入到教师队伍中,从源头上保证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高校应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通过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和建立监督电话、信箱、网站等形式,形成全面、有效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并将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使其对自身的不足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3]。(2)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定期进行师德师风状况民主测评,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及自我评价,将测评结果列入教师年末测评项目中;另一方面,将激励政策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提高其职称、津贴、补助等物质待遇,从而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快师德师风的塑造[4]。(3)公平公正的惩处机制。对于出现师德师风败坏的个人或组织,要严肃处理,处罚时要有据可依,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不能出现包庇、迁就、的不良示范。

3.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长期以来,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过于理论化、形式化。理论的学习只能从思想上提升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理解,但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认知。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锻炼。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让广大教师走出理论的知识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体验“德”、实践“德”,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师德师风的理论认知内化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涵养、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对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医药卫生行业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医护人才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药卫生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医药职业院校作为医护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责任重大。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系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和谐校园构建,更系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冰芝.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高教论坛,2009,(5):114-115.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Z].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又叫专业品格。护士的职业道德就是护士和病人之间及工作中的协助者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护理专业上的休现。我国“五讲、四美”活动的纵深发展,要求护理专业尽快完整地确定护士的道德规范,研究出培养护士优良职业道德的措施,以改变当前护理工作现状,发展护理专业。前探讨“护士素质”的文章很多,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一些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护士条例》,护士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概括如下:

1 爱岗敬业,人道待患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根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要求护士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权利及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2 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情,会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牺牲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3 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从而适应护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4 文明礼貌、保守医密

护理人员的言语和行为是实现护理道德规范的主要途径。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要注意保密性原则,谨慎言语,在与病人的沟通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避免简单、生硬、刺激性的言语和消极暗示性的言语,不要泄露病人的秘密,导致对病人不必要的伤害。

5 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6 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护理人员要处理好护技、医护、护政等之间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顾全大局,为病人服务。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7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医术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仁术”,而非谋取私利的手段。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病人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直廉洁,奉公守法,以自己的廉洁行为维护白衣天使的社会信誉和形象。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护理学校要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适当开设职业道德、护士人文修养科学、护理伦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尤其是在教师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培养护理人员的道德情感。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护理人员只有确立起对职业的荣誉感、对工作的责任心、对病人的同情心、对社会的正义感等的道德情感,才能以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同情病人,热心服务病人,履行道德义务,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6篇

我区于2006年7月份招聘了8名高学历的非现役文职护士,她们年轻有活力,是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她们重视能促进其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知识、对个体及事业的成长有持续不断的要求。今天的文职护士就是将来部队护理事业的骨干力量,她们思想素质的好坏,业务水平的高低,医德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部队护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她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带教老师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现将自己的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1充分认识带教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搭建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首先带教老师要有信心,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其观念、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护理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要有牢固的医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疗养员在疗养期间,不仅需要提供治疗,还需要知道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知识并扩大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准确的护理知识为疗养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

带教老师能否以身作则很重要,因为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与文职护士几乎天天在一起,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她们临床工作的标杆,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疗养员及同事的沟通方法,临床思维的方式,操作的规范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文职护士这些方面的成长。当带教老师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时,文职护士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专业榜样去模仿并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带教老师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会直接影响到文职护士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3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调查表明,最受疗养员喜爱的护士是那些技术水平高且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护士,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个人护理水平的提高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专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得到疗养员认可的重要因素,如何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带教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①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应当不断的督促和指导她们复习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让她们尽快地接触并掌握最新的理论并指导其实践。② 必须在过程中强化各项操作技术规范,督促她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特别是无菌操作技术。③ 尽量多给机会,让她们直接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④根据经验指导和帮助文职护士,协调与疗养员的关系,指导和帮助她们与疗养员交流,一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二则及时了解病情。

4针对特点,因人带教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8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提升及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医学人文关怀与医德教育已提上日程。在守护与救治人类生命的历程中,医护人员为完成其职业本身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对其技艺和品行操守都有独特的要求与把控。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高超的技术,还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可见,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而言,加强医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包头市卫生学校经过多年建设与积累,与包头医学院合校后,成立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规格提升、资源共享,在学生医德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医德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德促医学风良好发展,医德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医德培养理论成果增多,为医疗行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医护从业人员,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医德素质较快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要求也日益提升,客观上促进了医学高职教育的发展。医学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化、周期短、投入少、效益快等特点,我院的医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高职护理学生占全校学生的87%以上。另外,2009年整建制并入包头医学院后,由中等教育一跃迈进高等教育,医德培养工作也逐渐引起重视,开始关注医德培养的方式、方法,因而医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学生医德意识渐浓,医德行为好转。

1.医德意识渐浓

随着医德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医德教育的普遍开展,学生医德意识较之以前有了明显增强。在对高职护理学生学医目的、传统医德态度、医疗从业不良医风的调查中,视“热爱医学、救死扶伤的”为学医动机与目的的在入学新生中占31.62%,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67.02%;在对“救死扶伤,勇于献身”传统医德态度认为非常必要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占49.64%,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74.68%;在对“收红包及回扣等现象你的做法的调查中,坚决不收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占57.30%,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80.43%。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医德意识随着入学时间长短与接受医德教育的正确引导成正相关。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医德培养与教育,护理学生的医德意识渐浓,绝大部分护理学生明确了作为合格护理人员的目的与职责。

2.医德行为好转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医德行为的转变是医德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与归宿。随着学生医德培养目标的明确与医学本质、学医目的的明晰认识,以及医德培养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学生医德行为也明显好转。突出表现在实习期间,学生除了临床操作技能娴熟外,对待病人态度也明显好转,服务理念及服务精神也得到提升。在教学实习基地医院,受到患者口头表扬及优秀实习生的人次不断增加,由此产生“马太效应”,大部分后续实习者都以往届优秀实习生为榜样、典范。

二、以德促医氛围形成

随着学生医德培养的深入展开与成效初现,在我院逐渐形成了以德促医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学生的医德培养并使之有效地落到实处,我院将培养学生医德行为融入日常教学与教育之中,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授,也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养成。通过院办、学生处、教学科室的多方努力,定期请包头市三甲医院德艺双馨的资深教授、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优秀护士,以及包头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使护理学生明确,作为合格护士需要在专业与道德两个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与要求。为更好地形成了以德促医(护)的良性循环,学生科与教学科室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如庆祝“5.12”护士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5.25”心理健康宣传周、“12.1”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护理技能大赛、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学生参加活动相关背景知识的涉猎与活动过程的实践经历,使其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专业与品德同样是新时期合格医护人员的内在品质与从医的重要条件。因此,将医德培养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之中,形成以德促医的良性循环机制,才是使医护学生成长成才的最佳培养模式与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医德培养渠道多重

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医护从业人员的要求与需要,医德培养内容也不断充实,与时俱进,培养形式也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1.内容丰富多彩

传统医德培养途径单一,即统一授课;内容单调,即职业道德与规范;形式单纯,即课堂讲解。如今无论是在培养形式还是途径,尤其是内容,都趋于多元、丰富。医德课程设置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层次的过程。由原来单一的《护理伦理学》向《护理礼仪》、《护理学生人际交往与沟能》等课程发展。这些课程的成功开设和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其知识面,既丰富了知识,又提升了情操。

2.形式多样灵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学生两方面的需求,医德培养形式也多样灵活。时至今日,除思想政治课教师外,专业课教师也将医德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理论课尤其是以动物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始终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救治生命的生命意识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有经验的护理教师更是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以自身行动,从查房到打针输液,从清理床铺到衣着服饰等都带动学生尊敬病人、体恤患者,培养学生的尊患、敬患意识。此外,我院积极倡导、组织学生参加义诊和导医活动等,学生通过团委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入“红十字会”参与公益系列活动,从实践中体味到作为医护从业人员的职责。

3.理论成果增加

多样化的医德培养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德育教育者学历资质的提升,对医德科研的兴趣也日趋浓厚,教师讲授几轮课后都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并参与编写、修订了医德培养的相关教材。目前,我院正在对《护理伦理学》教材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已经在用第三版教材。同时,不断充实与修订《医学生心理健康》、《高职护理学生就业指导》、《人际交往与沟通》。在《包头医学院学报》、《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卫生职业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4.合格人才输送增多

我院本着面向内蒙古西部地区输送合格医护从业人员的目标,针对自治区西部护理从业人员缺乏的现状与实情,对护理人员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实际需要,都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培养德技兼备的护理专门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社会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任景莉,黄英.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5,(7).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第8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4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体制改革领域的进一步拓宽,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医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成了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有助于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更能提高和树立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业务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扩展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品质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如何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真正体现护士在为患者施行护理过程中美的外在表现,这是医院护理管理中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始终贯穿于现代护理管理的始终。而建设一支优良的护理队伍,必须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理想、道德、文化、职业操守、纪律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医德教育首先表现在对护士素质的提高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角色形象,有助于建立威信、增强病人的信赖程度,有助于和病人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其次,护士本身应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热爱病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态度和蔼,不怕脏和累,努力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治、舒适、安静、美观并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医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通过具体的医德规范,使医务人员明确在自己领域中如何去实践共同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明确各自必须遵守的特有的行为准则,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具体表现为富有强烈的职业同情心和职业良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员所急,想病员所想,充分体现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度的同情心对待病人,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一名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护士,应从情感上超越常人,从职业本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扶难济危的欲望,以人道主义的同情心,满腔热情去救助那些不幸者。

第三,医德教育必须与临床实践想结合,医德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医德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深入到护理活动的各方面,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护士的医德规范要求会更严格、更广泛,并增添更多、更新的内容,为适应职业所需,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医德素质外,还应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狠抓技术的训练,重视知识更新。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是护理人员实践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上除熟练掌握一般护理技术处理,还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现代护理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越来越接近人们心目中合格的护士的形象,真正做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