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5:23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护理干预

世界医学性难题之一糖尿病,现无明确根治方案。疾病长期困扰老年患者心理使其产生抑郁症状,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应激反应提高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控制力减弱[1]。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健康问题成为医学各阶层关注焦点。本研究选择我院内科收治该病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患糖尿病合并抑郁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模式类型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一般组和特殊组各31例。一般组老年患者男性31例,年龄(67.2±3.5)岁,糖尿病史(6.3±1.7)年;特殊组老年男性患者31例,年龄(68.2±3.6)岁,糖尿病史(7.1±1.9)年。所有患者均无交流障碍且年龄、性别、病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每日分时间段进行血糖测量及给予胰岛素药物注射、口服降血糖药,对于抑郁严重患者给予专科药物治疗。活动受限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等。特殊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模式:①对初次患病患者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告知该病危害以及治疗原则(饮食为关键,药物为手段,运动为辅助,心理为统帅,自我监测为基础)。②心理干预:因患者抑郁症状需主动与其交流,听取并讲解患者内心疑问和倾诉,帮助减缓内心负担并避免抑郁情绪传播,建立良好自信心理鼓励患者自我表达。③教育护理: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产生以及服用药物注意事项、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起效时间。④胰岛素注射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时间、剂量、剂型以及注射位置掌握,以便其更好进行治疗。

1.3 评定标准 ①依从性评价:有专职护理人员制定依从性调查表并依次询问患者(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服用、心理交流、自我监测等)。评分为10分制,>8分为依从,5~8分为部分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并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显示,一般组与特殊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标准差表示且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 特殊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93.55%,一般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77.42%,且P

2.2 SAS、SDS评分 组间护理后SAS、SDS情况,特殊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如今医学界尚未给出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相关性的明确结论,但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患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机率为正常人的3倍以上[2]。多数抑郁症现象出现多以老年患者糖尿病导致各项器官损伤或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失调所致抑郁原因[3];再者由于糖尿病属于身心疾病,既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使其活动受限、肢体发麻等,又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再或者患者自身保护意识以及担心疾病危害都可导致抑郁发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较非抑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增高各项器官损害面积较大,并且阻碍患者自身对治疗依从性。临床现出现护理干预帮助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护理干预主要表现在疏导患者内心困扰,帮助其自我表达并重获自信,再者指导患者家属与其交流辅导,增加交流度等,尽量避免患者与患者之间抑郁传播。国内相关研究发现[4],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情况以及其依从性具有一定影响力,可帮助其治疗。

本研究选择我院6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特殊组依从率为93.55%,常规护理一般组依从率为77.42%,SAS、SDS调查殊组优于一般组,以上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均存在意义P

参考文献:

[1]包敏.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673-675.

[2]王凤兰,姜菏艳,刘海萍.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SDS、SAS评分及CRP、Hcy水平的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09:1789-1790.

[3]李敬蕊.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13:1086-1087.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应对方式 希望水平

增强扫描是对疑难病例患者采取的一种检查措施,一旦增强扫描,许多患者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焦滤、忧郁等多种心理反应。通过本研究对心理危险因素的评估,准确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对该检查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增强扫描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2例,平均年龄64.6岁,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岁,肝胀疾患的患者75%,其次双肾和胰腺20%,5%的患者是肺和头部强化,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多见。

2 方法

2.1 上述资料中能看出接受增强扫描患者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见。针对这个问题,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可亲,多体贴、关心。接受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护士以交谈方式了解对增强扫描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患者态度等。从中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护理诊断,(1)恐惧与害怕;这是增强扫描患者初始反应,检查时静脉内注入药物担心药物对身体危害,害怕担心自己的病情,怕检查出不治之症,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2)焦滤与忧虑;焦滤与忧虑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初始检查者接受增强扫描时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健康,突然患病或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接受增强扫描检查,涉及未来不知所措、产生心理矛盾焦滤心理。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的心理。(3)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前途渺茫,心理意冷,消极等待,甚至悲观厌世,不接受检查等心理问题。(4)孤独的心理;接受增强扫描患者感到既往身体健康,突然增强扫描,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产生自己得了重病而无用,未来生存感到渺茫、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滤。针对患者心理反应护士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也进行健康方面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选择健康信念支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2.2 心理干预

(1)心理护理;说明增强扫描时使用的药物性能、作用、副作用、维持时间和体外排出时间,说明检查方法、给药途径 ,以免出现药物副作用时患者发生负性情绪。讲解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和确诊的准确性,改变患者对增强扫描的恐惧心理和缺乏不信任的心理,(2)做好健康宣教;给病人讲解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让患者对增强扫描有初步认识,消除患者对增强扫描的顾虑,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在做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给药途径、操作步骤及给药时因快速静注而不适感等。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得患者的合作。(3)关心与体贴;努力消除孤独和消极情绪对接受增强扫描患者必备的心理状态。医务人员检查时体贴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认真的态度接受检查,树立好对病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同时让患者家属或亲属多体贴患者,多关心、多关怀,体会到家人的关怀和亲友们的体贴,消除孤独感和绝望的心理,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对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后恐惧和焦滤等不健康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并且能使患者的心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相应的治疗,也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4 结论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由于儿童患者年龄比较小,对自己的病症不能清楚表述等。这些状况使得儿科护理变得较为复杂,显得比成人护理特殊。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发生其允许范围以外的医疗事故[1]。在护理中,怎样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关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共接受患儿645例,其中男孩330个,女孩315个,年龄基本区间在30d~9岁,平均年龄为5.5岁。把所有患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340个,男儿童患者175个,女儿童患者165个;对照组患儿305例,男童患者155例,女童患者15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两组患儿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这组儿童进行日常的护理。例如按时进行日常的病情记录、病情检测、静脉注射等,并在诊断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需要药物治疗时安抚患儿情绪,并观察其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

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外,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患儿入院以后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注重患儿病房中的卫生、温度等,向患儿家属宣传必要的治疗注意事项、出院后的康复问题等。

1.3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对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两组患者的投诉次数进行比较,记录各类投诉原因。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对所有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和处理,使用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相关统计计量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相关计数资料。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通过分组观察分析讨论由于儿科护理过程与成人护理有很大的不同,儿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笔者的护理工作经验及日常的经验分析认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年龄较小,家长缺乏信任。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不断增加,导致孩子比较任性,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患儿年龄较小,很难把自身的症状清楚的表述,家长表现得更为急躁,对护理人员倍加挑剔,引发医患纠纷[2]。②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风险认识不足。患儿在发病时速度较快,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以及临床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没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延长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③患儿普遍出现哭闹现象,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同时,混乱、嘈杂的医院环境使护理人员极易对其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变得急躁,在与患儿家属交流时失去耐心,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加大了引导患儿配合治疗的工作难度,从而加剧了纠纷。

在儿科治疗的过程中,完善健全儿科护理工作,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高质量的护理,有效地对患儿治疗意义重大,结合上文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素质。医院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定期组织合理人员惊醒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降低工作强度。②对入院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患儿入住医院后,作为护理人员要首先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详细的入院情况,对一些重要的健康教育进行适当宣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③按患儿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由于患儿自身年龄较小的特点,医院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特殊性采取必要的护理保护措施。此外,还必须制定完善相关的医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保证患儿治疗过程的安全、高效。

4 结论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患儿的年龄特征使得儿科护理成为医院各科护理中比较复杂困难的工作。为确保儿科护理过程中零风险,杜绝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建设,同时需要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和谐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4篇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化疗的直接损伤,化学药物的影响,直接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溃疡和糜烂所致疼痛使口腔运动减少,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口腔内原有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根尖周炎等等,均可诱发口腔感染。口腔感染会导致全身感染,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时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7月~2009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其中胃癌12例,肺癌18例,乳腺癌11例,其他肿瘤9例)化疗时均给予特殊口腔护理。同期50例肿瘤患者(其中胃癌14例,肺癌15例,乳腺癌10例,其他肿瘤11例)化疗时实施常规口腔护理,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化疗前已做口腔分泌物涂片、培养和血培养,且全部为阴性。本实验遵循医学伦理准则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

2 口腔护理方法

2.1特殊口腔护理

(1)入院后做好患者健康宣教 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指导。预防性地使用漱口水漱口。由于有些漱口水味道不易接受,部分患者不能坚持,要向其说明口腔感染后的痛苦及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血小板降低者不宜刷牙或使用软毛牙刷。勿食过硬、过烫、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漱口不便的患者,帮其做好口腔护理。

(2)漱口方法 晨起、每次餐后30min及睡前进行口腔含漱,每次3~5min。告诉患者让漱口液充分接触黏膜皱襞部位。

(3)提高全身营养 鼓励患者多进食,注意患者饮食的习惯和嗜好,针对患者的不同嗜好调节食物品种,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引导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增进食欲,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要避免进坚硬或纤维多的食物,防止损伤或嵌入牙间隙。一旦食物嵌塞,应教会患者正确地去除嵌塞物,防止剔牙时损伤牙龈,用软毛牙刷刷牙及含漱漱口液。

(4)口腔已发生感染的护理 黏膜充血涂1%~2%龙胆紫每日2次,1∶5000呋喃西林液含漱达到消炎。破溃表浅用锡美散、冰硼酸水每日2次。破溃深用0.5%甲硝唑G注射液30ml合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16万u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min,能有效地消除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使用由2%利多卡因10ml,庆大霉素24万u,酮康唑0.8g,维生素B6 100mg,维生素B2 50mg研碎后加入生理盐水500ml漱口,可消炎止痛。

2.2常规口腔护理 基本同意特殊口腔护理(1)(2),没有安排(3)和(4)。

2.3评价标准 出现口腔感染诊断标准为:化疗结束时口腔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出现全身感染诊断为:化疗结束时T≥38℃,可伴寒战,血培养阳性。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10.0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在我科实施特殊口腔护理50例肿瘤患者化疗时发生口腔感染1例(2%),发生全身感染2例(4%)。而实施常规口腔护理的50例肿瘤患者化疗时发生口腔感染3例(6%),发生全身感染6例(12%),两组口腔感染率和全身感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肿瘤患者发生口腔及全身感染的原因很多,如: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粒细胞缺乏,口腔正常菌群失调,细菌、病毒的感染,饮水、进食减少等,为细菌在口腔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所以肿瘤患者化疗时保持口腔清洁十分重要。有效的、科学的护理,可以减轻口腔炎症,避免出现口腔感染,进而预防全身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化疗时实施特殊口腔护理较以前常规口腔护理,口腔感染发生率及全身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为本次特殊口腔护理增加了全身营养支持和化疗发生口腔感染的处理,这就大大减少了口腔感染和全身感染的发生。因此,有效的、科学的口腔护理措施减少了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实施化疗的肿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 考 文 献

[1]方慧麟.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5.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医生特殊干涉权;患者自;生命健康权

[作者简介] 殷秀芝,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助教,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19-0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及对健康行为的干预。现代医学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中应有的位置,在肯定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并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更高层面的考量。在现实的医疗领域中,以病人为中心,除了尊重患方的自主性之外,医生的特殊干涉权凸显出来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但它与患者的自产生冲突,如何寻找这两种权利的平衡与统一是困扰医学界的重要问题。

一、从典型案例看医生特殊干涉权的内涵及适用现状

(一) 案例回顾与分析

案例一:朝阳医院李丽云事件。2007年11月21日,孕妇李丽云因难产被自称是其丈夫的肖志军送进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生命垂危的孕妇,肖志军却拒绝在医院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表示“不同意手术生孩子,后果自负”。医生与护士束手无策,医院在多方劝说无效的前期下决定尊重患方知情同意不予手术,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孕妇及其腹中胎儿因抢救无效死亡,最终导致了一尸两命的惨剧。

案例二:暨南大学一附院产妇拒绝剖宫产事件。2010年12月初,产妇入院有胎盘早剥症状,如果不尽快手术,将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死亡。并引发母体大出血,造成“一尸两命”的严重后果。但产妇却情绪激动地表示“要自己生,不要手术”。医生反复说明情况的严重性,但产妇始终没有同意。后来,医院相关负责人出面解释,其丈夫同意手术,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生施行手术,产妇获救避免了“一尸两命”的惨剧发生。

目前,医生特殊干涉权尚不能像患者自主选择与知情同意权那样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而只是在个案发生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这也就决定了其发展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案例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就是医生特殊干涉权与患者自、生命健康权之间的冲突与平衡的问题。

(二) 医生特殊干涉权的内涵

社会医学中界定的医生特殊干涉权是指医生在特定情况下,限制病人的自利,实现自己意志以达到对病人应尽责任的目的。医学伦理学中表述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为保护患者、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某些患者的行为和自由进行适当的限制,这就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权力――医生特殊干涉权。这是针对诸如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者拒绝治疗,传染病患者的强制性隔离等情况而享有的一种特殊权利。因此,特殊干涉权又称特殊干预权或者医疗特权,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医生为了不损害患者或社会他人利益,对患者自进行干预和限制,并由医生作出医疗决定的权利。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负责的目的而限制患者的自利,实现医生的意志,具体表现为由医方代替患者作出决定。

(三) 医生特殊干涉权的主要内容

1.病人非理智地拒绝治疗。一般的情况下病人有权拒绝治疗的,只要是患者本身是具备基本能力(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正常智力水平)、对治疗充分知情和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其决定是具有法律效力和执行力的。但是倘若拒绝治疗会给病人自身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严重后果或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医生可以否认病人的决定。

2.病人是出于某些目的而接受人体实验性治疗。若这一情况出现,医生在面对一些高度危险且极有可能致病人于死亡或伤残的情况时,即使病人已经知情同意,也应该适时干预,必要时停止或中断实验,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3.保护性医疗措施。病人有权利及时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医务人员也应该如实提供情况并负责解释说明。但是有些患者了解诊治情况及预后有可能影响到治疗过程或效果时,为了避免形成不良影响,医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患者本人隐瞒真相使用特殊干涉是正当的、道德的行为――该行为又称作是保护性医疗措施。

4.必要的行为控制。由于有些病人(如传染病病人、发作期的精神病病人或因外界刺激导致反应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可能因其行为或者因其自身缺乏自知力和自制力带来自伤和伤人事故,为了保护患者本人、保护社会利益,防止发生意外,医务人员有权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暂时的和适度的强制措施来控制患者的行为。

二、医生特殊干涉权与患者自利之间的关系

(一) 医生特殊干涉权与患者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应用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知情同意既是病人的重要权利,又是医生的基本道德义务。知情同意权源于公民的自与自决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把全部的诊疗信息如实地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知情并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措施作出自主医疗决定同意或不同意的权利。一般而言,医生的特殊干涉权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对立统一的。所谓对立,是二者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因为两项权利分属于医患双方权利主体,在适用上存在一定的排斥与对立;所谓统一,是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医生特殊干涉权是以保证患者生命健康权为最主要目的的,抽象地说,知情同意是手段,而人的生命健康是目的,故元论是医生特殊干涉权的行使还是患者的知情同意都是为患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医生的特殊干涉权是患者知情同意权利的有效补充且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二者相统一的一面。

知情同意权利是诊疗活动中患方的重要权利之一。但很多情况下,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等性、患方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知情不同意的状况;又加之在医疗活动中很多情况是由患者家属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故而它极易造成权利的滥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过分强调知情同意权,显然将会给患者的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此时这一权利就需要医生的特殊干涉权利来加以监督和限制。这实质上是临床医师在必要时为挽救危在旦夕的患者生命而享有的诊治“特权”,也可视为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特殊代行”情形。此时,医务人员的权利比义务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 医生特殊干涉权与患者自主选择权

自主原则是医学伦理学中的重要原则。在医疗实践中,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医疗活动以前,应先向病人说明医疗活动的目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然后征求病人的意见,由病人自己作决定(包括拒绝治疗的选择),这就是病人的自主选择权。医生的特殊干涉权与患者的自主选择权是相对应而存在的,特殊干涉权是根据医生的职业特点所产生的一种基于专业能力的特殊权利。是符合医学规律和社会价值观的医疗抉择的特殊职业权利,与患者自主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可看作是对患者自主选择权的合理补充。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而言,患者始终是特殊的弱势人群,医生干涉这一权利的实施必须是在患者自主选择与自身健康发生冲突时才能作为其补充而实施,最大限度地尊重患者保护患者权益仍然是第一位的。

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包括医疗选择权、医疗同意权与拒绝医疗权三项具体的权利内容,它是医患关系中临床、心理、法律和伦理的基础。自体现了对自主的人和他的自主性的尊重,在医疗实践中,患者有权对有关自身疾病和健康的问题作出自主决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由于个人的认知差异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给予患方考虑时往往会出现选择失当的情形。也就是说,在患者本人签字同意动手术,在场的家属拒绝签字;患者昏迷,在场的家属签字拒绝动手术等情形,此时如果过分强调患方的自主选择权,显然将会给患者自身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在这种情形下,正确行使医生特殊干涉权并加以规范,对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权利,在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上找到平衡点是意义重大的。

(三) 医生的特殊干涉权与生命健康权

英国学者米尔恩说过,生命权是一个人之所以被当作人类伙伴所必须享有的权利。生命权,简单地说,就是“活的权利”或“生命安全权”。具体来说,它是指人的生命受法律保护,不被任意剥夺的权利。生命权是一切人权的基础,因为生命是公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生命权,一切权利皆无法实现。

在生命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任何一个社会与国家都把生命权放在首要的位置并给予伦理与法律的认可。生命健康权属于基本权利范畴,而知情同意权、自主选择权和特殊干涉权均属于非基本权利范畴,依据基本权利的位阶高于非基本权利的法学理论,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侯,应保护其中位阶高的权利。故医生特殊干涉权的行使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为前提,排除一切干扰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是生命健康权优先的要求,也是医生救死扶伤这一天职的内在要求。

三、医生特殊干涉权得以存在的依据

(一) 伦理依据

特殊干涉权的引入是基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赋予医生的一项特殊权利。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无论病患的身份地位如何、是否违反了法律,都应当享有医疗权。当患者自主原则与生命价值原则冲突、与对患者不伤害原则相背离、与社会公益原则相矛盾时,在保证和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权的情况下,适时否定个人自主原则中的知情同意原则而行使医生特殊干涉权是有其伦理依据的。产生医生干涉权的伦理依据是源于生命伦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理性选择,源于伦理学上的亲缘利他主义,即指“当没有得到本人赞同时,为防止他人对自己作出伤害,或者为了保证他人的重大利益,在此情况下限制他人的自由是可以确证的”。

“知情同意”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纽伦堡法典》中,较为具体的规定是在《法国医学伦理学法规》第二篇“医生对病人的责任”第4l条:在合法的情况下,如医生认为有正当理由,则可以不让病人知道诊断内容或严重的不良预后。这主要是指保护性医疗措施,即病人不宜了解实情的,医生隐瞒实情进行干涉是正当的。美国医师学会伦理手册中亦有规定:急诊急救时可以不经知情同意。

(二) 法律依据

一般而言,干涉权与自是相对的,但是自主性原则只适用于能够作出理性决定的人。创设医生干涉权的法理依据是基于人的自由、权利与独立人格应得到保护的法律理念。在我国的具体法律法规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33条及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55、56条,其对于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中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侵权责任法》第55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也均赋予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对传染疾病防治行使强制医疗权;《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章应急处理第33条、第36条、第44条均有相关规定,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第44条: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此外《强制戒毒办法》中也明确地指出该办法具有强制执行的意义,染毒瘾者应该配合治疗、遵守规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与《医院工作制度》中的规定重在强调程序性,遇到紧急情况需请示,也赋予医生在特殊情况下行使其干涉权的相应自由。

四、医生特殊干涉权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 以医生特殊干涉权正确行使为出发点,以尊重生命为核心

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医生特殊干涉权的界定充分遵循了医疗活动中人的回归和人的价值的内涵,它不仅是考虑到作为个体人的“自然属性”下的健康问题,更是考虑到作为“社会人”的整体大众健康。尊重生命是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医生特殊干涉权的正确行使可将尊重人、维护人的健康融入诊疗行为之中,在尊重患者自身选择的基础上又据以医者自身专业知识的判断以否决患者自身不利于疾病诊疗的选择,真正从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出发。当任何一个生命急需挽救的时候,当患者的亲人不能或无法履行义务时,当患者自身出于无法说清的原因“主动冒死”时,医院及其医生的特殊干涉势在必行,在尊重人、维护人的健康基础上无须考虑太多风险的承担与规避问题。

(二) 建立健全相应法规及制度,消除医生特殊干涉权行使的后顾之忧

1.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制定一部充分考虑到医者、患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医患关系的专门性法律,将医生特殊干涉权利加以明确的规定。立法内容上,明确因医生特殊干涉权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

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尤其是第33条之规定,将其中的“特殊情况”加以明确及细化,可采取列举的方法,将可预见的情况加以规定用以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医疗事件是否属于“特殊情况的”的范畴,增订医方正确行使权利后的相应免责条款,从而增加该类条款的可操作性。

2.完善各项行使医生特殊干涉权的配套制度。医疗卫生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生在行使特殊干涉权时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为了保障医生特殊干涉权更好地行使,需要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如完善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合法诊疗活动中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时不受追究的法律制度;又如当医生行使特殊干涉权时,难免因为医疗实践中权责和费用问题而置于两难处境,怠于履行相应责任,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相应制度。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眼科手术;核心制度;护理

手术是治疗眼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眼科高、难、精的手术方式不断创新,对眼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眼科手术护理中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局麻下行1580例眼科手术,年龄11岁至94岁,男697例,女883 例;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899例,青光眼小梁切除63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58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77例,玻璃体切除71例,鼻腔泪囊吻合49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39例,其他手术124例.

2 手术护理中核心制度的落实

2.1 术前讨论制度

由科主任主持,科内全体医师参加.讨论内容涉及诊断、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和麻醉的方式、要点,手术前、中、后应注意事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要求,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讨论内容应详细记录.

2.2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收到手术通知单后,由专人核对有无上级医师和科室负责人签名.急诊手术时主管医生应当机立断,积极抢救,同时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通知上级医师.

2.3 急诊会诊制度

在眼科手术中如遇特殊情况,急需其他科室会诊的,手术室护士应遵医嘱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告知病人的情况及需要携带的本专科特殊物品.如需协助手术者,手术室护士应立即准备好相关的手术物品和器械等,并做好有关记录.

2.4 分级护理制度

眼科手术患者大多数属老年,其并发症较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护士按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1].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项目,了解患者过敏史和有无特殊体征(如残疾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并进行短暂交流,以便使患者了解手术大致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手术中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常规给予低流量的氧气吸入.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对急、危、重患者除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引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并作好相关的护理记录.

2.5 查对制度

2.5.1 眼科手术患者中听力较差者比较多,因此在执行查对时语速要慢,必要时重复一遍 接收患者时要查对其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间.手术前需进一步查对诊断结果、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间、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并查对患者腕带是否相符(本院眼科手术患者均佩戴腕带,腕带上注明了手术名称等).手术部位则用医用记号笔在术眼眉毛上作一圆圈记号,以避免左右眼混淆,方便医护人员查对.手术开始前必需有几秒钟的核查时间,由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再共同核对一遍.

2.5.2 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要共同清点缝针,脑棉,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对手术部位较深者还要注意清点纱布.眼科普通手术则可以不清点纱布.对各类缝线和缝针尤其要注意指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将缝针固定在针座(缝线自带)上,术毕立即进行清点并放入锐器盒内统一回收.

2.5.3 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医生核对标本后,连同病理检查申请单一同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建立专用病理标本标识、保管、送检登记制度和记录本,由接收者和巡回护士双签名.

2.5.4 眼科手术因有其特殊性,白内障需要植入晶体者,在术前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要共同核对患者所用晶体的类别(国产或进口)、型号(软式或硬质)、左右眼、A-Constant系数、SRK-T值、有效期等 术毕将产品合格证条形码分别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及患者病历上.手术患者术毕出室时将产品外包装盒交与患者或其家属,以确保患者医疗消费的知情权.

2.5.5 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还要核对无菌包和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名称、失效期,无菌包内外消毒指示卡是否合格,包内物品是否齐全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名称、完整性,检查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是否漏气等.

2.5.6 手术用药的查对,包括各类麻醉药品,抗生素皮试,特殊用药均按"三查七对一注意"的原则执行.

2.6 病历管理制度

手术中的护理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的原则,认真填写各项,做到及时准确.

2.7 交接班制度

对于未完成的手术需要进行交班的,要交接清楚各类物品和病人的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并作好记录.

3 结果

由于我室在眼科手术中认真执行和落实了护理核心制度,收到了满意效果.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实施的1580例眼科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任何护理差错、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

4 讨论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2].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贯彻执行护理核心规章制度,对规范临床护理管理、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眼科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学科[3],眼科疾病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在所有给药途径中,局部给药是最普遍的途径,包括滴眼、洗眼、眼浴、眼部涂擦、离子导入、结膜下注射、筋膜下注射、前房内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等.在眼科手术护理中落实医院核心制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微之处.查对制度]是临床护士一刻也不能缺少的制度[4],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

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是医疗特殊行业所必须的[5],执行过程中易出现交班不按时、交班不规范、交班内容不全面(如只交病人情况,漏交病区物品;对危重病人未进行床边交班等)等情况,临床工作中很多投诉和纠纷都发生在交接班时段.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规范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 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 J ] .中国护理管理,2006,4(6) :19-20.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4.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手术室;易感染环境;特殊护理

手术室易感染的环境一直是各医院手术室的问题, 特殊的环境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 给临床治疗带来不便, 也给医院的卫生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1]。所以应该加强针对手术室特殊环境的特殊临床护理和管理, 预防控制手术室易感染环境。为了解住院患者在手术室感染的情况, 现对2012年的住院患者的手术室感染情况及感染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提出特殊的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作者将2012年度在本院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安排调查人员每周2次去相应病区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至其出院, 并做好记录工作。

1. 2 患者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住院患者1000例, 其中在院期间发生感染的一共40例, 感染率为4%。根据感染率将临床手术室分为高级(感染几率>6%)、中级(感染几率在3%~6%间)、低级(感染几率

2 特殊临床护理及管理措施

2. 1 手术前管理措施 在手术前护理医务人员应针对手术需要, 确保手术设备完好, 做好备用准备, 将设备放置在正确位置, 这样最大限度避免在手术中来回走动导致的手术室空气的细菌随走动而流动。医务人员需要将手术器械准备全面, 避免在手术开始以后再往手术台上拿无菌物品,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器械清点的误差, 并且可以避免因急用而导致未消毒完好的器械上手术台。在消毒方面, 一定要保证消毒液体的浓度和消毒时间到位, 需要进行高温消毒灭菌的器械物品必须严格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2. 2 手术中管理措施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 不允许任何人将任何与手术无关的书、物品带进手术室, 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感染手术间、特殊感染和一般感染门口必须放警示牌, 同时要快速将不需要的器械和特殊物品拿出手术室[2]。手术时, 还应避免患者的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过长, 应加强血液循环, 保证患者的机体处于稳定的状态。

2. 3 手术后管理措施 在手术结束后, 患者的伤口包扎要规范严密, 同时及时将手术物品、器械放回原处, 按规定摆放, 防止特殊感染, 并及时按特殊要求对相应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在感染传播途径中, 最重要的途径是医护人员的手, 所以为降低患者在手术室易感环境中的感染率, 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严格消毒灭菌, 医院应尽最大可能为手术室配备洗手设备。在手术后, 还应减少有创操作, 如果进行有创操作, 一定要减短时间和次数, 确保无菌操作。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 应对他们加强营养和供给支持, 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等, 纠正贫血, 提高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 预防进一步的感染, 否则将有严重的感染后果。

2. 4 建立监测系统 在条件较好的医院, 应该建立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 建立良好的监测网络, 对患者进行耐药性监测, 并且药敏报告需要有优先顺序, 这样可以很好的指导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事件的发生。这样也是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一种重要途径。

3 讨论

3. 1 手术室的易感染环境是不可避免的,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比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下, 经济不断发展, 医疗水平技术也不断发展, 疾病的手术侵入性治疗方法应用范围广,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这些都使得手术室感染不断增加且不易避免, 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3]。

3. 2 本次研究的资料表明, 本院手术室在2012年度的感染几率是4%, 手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和手术的时间与在手术室受感染几率有相关性, 且很显著。在讨论出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一些护理管理措施外, 还应该有以下措施加强避免感染率。

3. 2. 1 在各临床手术科室都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标准, 并按期进行工作考核, 加强相应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消毒防感染意识, 加强重点部门和手术重要环节中的感染管理, 不断改善手术室感染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监测力度[4]。

3. 2. 2 在普通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 但在一些特殊的高危工作间, 应该选用臭氧进行消毒, 这样多种消毒方法一起使用, 可以增加消毒力度。

3. 2. 3 平日里, 应该加强各病区的空气流通、通风换气[5], 同时加强医院的食堂饮食安全, 告知患者减少外出就餐次数,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的感染几率, 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 也就降低了手术室的感染几率。

参考文献

[1] Eveilard M, Quenon JL, Rufat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and Patient’s Transfer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0,22(1):693.

[2] 吴泰顺,黎松林,钟璋平,等.内科医院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实用预防医学, 2009,10(4):460.

[3] 刘慧娟,路志顺,孙红旗,等.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16(1):5.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痔疮患者;手术;疼痛;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痔疮在肛肠疾病中的占有率逐年攀升。俗话说“十人九痔”由此可见痔疮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直肠静脉曲张,患者可出现疼痛,排便困难,便血等临床表现[1]。疼痛作为痔疮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如何有效缓解围手术期痔疮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提高痔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本实验对围手术期的痔疮患者采用了不同疼痛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WTO的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以下5级。0级:患者无疼痛症状;Ⅰ级(轻度疼痛):疼痛程度轻,间歇性的发作,患者可以忍受;II级(中度疼痛):疼痛持续进行,患者的休息受到干扰,患者要求使用止痛药;III级(重度疼痛):疼痛加重,患者几乎不能休息,患者唯有通过止痛药缓解疼痛。Ⅳ级(极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并伴有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围手术期的73名痔疮患者,其中男性病患38例,女性病患35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7岁。以上患者根据病史、相关体格检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均被明确诊断为痔疮。现随机将其分为特殊护理组、对照组,特殊护理组共有34名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对照组共有39名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特殊护理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6例,极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患者19例,重度疼痛8例,极重度疼痛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疼痛的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该两组成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组成员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①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密切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疼痛的部位,时间,规律,性质。按照疼痛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同时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②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注意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以及症状有无改善。③减少疼痛刺激:术前术后给患者取舒适,避免手术部位受压;给病人进行术前准备如灌肠,备皮时注意操作力度,避免给患者造成损伤;对患者实施腹部按摩指导,避免大便干燥刺激直肠加重疼痛[2]。④心理护理: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安慰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疼痛发作时,可以和患者进行沟通交谈,放轻缓音乐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3],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2.2 特殊护理组成员在以上常规疼痛护理的加用特殊护理措施 ①舒适护理:保证环境的舒适:保证病室干净整洁,适时地给患者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注意病室的温度和适度,保持病房的安静,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刺激。病室物品放置合理,方便患者取用。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及时给患者更换柔软宽松合身的衣物,保证患者舒适。②疼痛教育: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术前主要由于肛周炎症刺激、静脉团的摩擦受压,术后疼痛主要由于手术切割对组织造成损伤,也可由于麻醉效果不佳或者术后排便刺激所致;进行相关操作时,做适当解释,减轻患者焦虑。③特色止痛疗法:可以采用针灸,冷热敷,远红外理疗方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消退,改善患者症状[4]。④健康指导:营养应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多进食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但应提醒患者术后5-7天是手术缝线的脱落时期,应适当减少排便次数,切不可过多摄入纤维素类食物。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预防疾病的复发。告诫患者对自身情况进行检测,定期来医院复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 评定标准 按照上文介绍的WTO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相关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应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该差异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通过对比分析:特殊护理组成员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轻度疼痛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患者人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

3 分 析

疼痛作为痔疮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疼痛的减轻是疾病转归的有效判断指标。本实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特色疼痛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促进了疾病的恢复。综上所述:舒适护理,疼痛教育,特色止痛疗法等护理措施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建议此类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沙澜,张小珍,徐晓虹,等.痔疮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25-26.

[2]李杏艳.便秘的护理干预.河北医药,2009,1(3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