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9 14:46:18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1篇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中共十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可见国家对特殊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发展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这几年我国有很多学者已经对我国部分省、市特殊教育师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以此为基础,从总体上进行分析研究。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年龄、学历与专业结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年龄结构的现状分析

如表1显示,35岁以下的特殊教育教师占特殊教育教师总数的比例,北京市为49.10% [1] ,广东省为76.70% [2],江苏省为37.40% [3] ,福建省为67.00% [4] ,安徽省为46.10% [5] ,河北省为53.70% [6] ,陕西省为57.40% [7]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30岁以下占30.60%、31~40岁占36.10%、40岁以上占33.30%。[8]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特殊教育年轻教师比例较大,特殊教育教师偏年青轻化。

2.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构成情况分析

表2显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发达地区的教师学历较高,如北京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5.10% [9] ,广东省为65.20% [10]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占48.60% [11] ,而中西部教师的学历偏低,如湖北省、贵州省分别为17.44%、32.20%,这些地区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较高,湖北省为52.33%、贵州省为40.00%。[12][13]

3.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构成现状分析

表3数据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其中北京市为22.30% [14] ,广东省为42.00% [15],江苏省为36.10% [16] ,安徽省为35.05% [17] ,陕西省为10.20% [18] ,河北省为33.80%[19][,贵州省为32.50% [20] 。福建省比例稍高,但从总体上看比例仍显不足。

4.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1)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大部分接受过职后培训,但是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北京市培训率为93.60% [21] ,广东省为75.65% [22] ,福建省为61.00% [23] ,安徽省为64.95% [24] ,而贵州省只有42.50%。[25]

(2)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分析。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称结构大致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状态,形成了较好的教师梯队,详见表5。

(3)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情况。安徽省有科研课题的占30.19%,主要集中在地市级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比例较小 [26],其中部级课题只有1项,占4.00%,省级9项,占36.00%,市县级15项,占60.00%。科研课题主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师个体承担的较少。陕西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00%的特教教师不赞同教师参与科研,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自己没精力也没能力搞科研,很少有教师把科研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27]

(4)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态度情况分析。在专业态度上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例如安徽省23.33%特殊教育教师喜欢特殊教育职业,不喜欢的占40.00%,该省的教师专业认同感较低,缺乏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职业倦怠感明显,专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28] 而广东省的调查结果表明,喜欢特殊教育职业的占48.30%,总体上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稳定,因非退休而离开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非常少,教师大都能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安心工作。[29] 福建省有26.00%的教师感觉到教育的压力。[30] 江苏省通过调查也显示教师缺乏热情和积极性。[31]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占63.90%、对工作充满信心的有29.20%、有更换工作念头的占6.90%。[32]

三、讨论

1.年龄与学历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所占比例较大,说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后备力量充足,能够保证师资队伍持续发展。当然这种结构在教育教学的“传帮带”上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在全国的分布不平衡,这种情况与地域发展、政策支持等影响因素有关,例如贵州省、重庆等地的教师本科及以上的学历高于福建、江苏这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有很大关系。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从事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3]

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结构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比例总体上小于非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可见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很多是从普通教育教师转来的,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入职之前没有学习过与教育有关的知识。通过研究分析还发现,有些教师具有特殊教育知识背景但缺乏学科教育知识,有些教师是学科教育教师但缺乏特殊教育知识。在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34] 相比之下,更凸显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偏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称分布上,中级职称比例较大,而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小,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状”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我国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在职称评聘上按小学系列设置。通过各省、市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落后地区教师接受培训率逐渐降低。此外教师培训形式比较单一,以专题讲座为主,培训内容则侧重于特殊教育理论,实践类课程较少。在科研方面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科研课题少、科研层次低、科研能力差,最重要的是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很多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关心的事,那些进行科研的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应付职称评聘的需要。

4.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态度

通过各省、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特殊教育教师普遍认为特殊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假期长,工作压力小,而非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意识,也有教师认为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迫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的。

四、建议

1.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完善职前课程设置

我国政策规定每30万人口以上的县要拥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因此需要培养数量很大的高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只有26所,硕士点、博士点很少。同时,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为适应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科性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在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上,应逐步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和普通师范专业的双向融合 [35] ,即在普通师范课程中融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或者在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融入部分学科课程。此外特殊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较少,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很差,并且他们入职时也缺乏实践指导。因此,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合作,共同建立见习实习制度,让高等院校的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通过见习、实习把知识用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在实践中熟悉特殊教育教学情况,培养工作能力,实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效果的最优化。

2.强化职后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很多省、市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需求,但真正有机会获得培训的教师却很少,因此应该提高在职教师的培训率,加强不同地区教师的交流。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在职培训制度和优秀的培训队伍,在培训制度方面应该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培训队伍既要纳入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又要纳入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其次,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之前首先了解特殊教育教师欠缺什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适合什么样的培训模式,然后有针对性地培训。目前我国像重庆等部分地区已经在“国培计划”中开展针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项目,这应在全国大面积普及。同时应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设立更多的科研项目。

3.加大国家关注,落实人员编制

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教师相比缺少应有的成就感,需要更多的耐心。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加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很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工作热情,这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享受的待遇有很大的关系。那些在特殊教育岗位默默奉献的教师不仅渴望得到国家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且还渴望得到人们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希望学校、社会、家庭等共同努力,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外部社会支持系统。国家应完善特殊教育的师资招聘和职称评选制度,不断使师资结构趋于合理,落实人员编制。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9][14][21]朱琳,孙颖.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8).

[2][10][15][22][29]李凤英,郭俊峰,沈光银,等.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3][16][31]蒋云尔,王辉,范莉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8).

[4][23][30]甘昭良.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

[5][17][24][26][28]郭启华,孙常青.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4).

[6][19]于玉东.河北省特教学校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7][18][27]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8][11][32]于素红.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8(6).

[12]但瑰丽,雷江华,张继发.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13][20][25]李镇译,勾柏频.贵州省特殊学校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阜阳市;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1-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大部分地区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的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得到提升。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往的消极应对转变为现如今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双重支持。虽然从整体上来看,特殊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但是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凸显,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甚至在其周边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也没有。本文通过对阜阳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多次走访与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与学校教师、同学多次沟通的方式,全面真实地展示出阜阳市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而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研究思路

“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现状问卷调查”由学校负责人转交给学校的各位教师填写,每人一份,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选择特教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有无规划等内容。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调查部分主要利用简单手语对其进行“与教师、家长沟通情况”及“与其他学生沟通情况”两部分问答。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回收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10统计分析。“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现状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

三、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5年3月展开,具体面向的是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的主要类型分为聋哑、培智与盲班三大类。此次调查共发放4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88.37%。学校学生总数307人,其中聋哑学生27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9.90%;培智学生2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82%;盲班学生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28%。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聋哑教师、培智教师以及盲班教师等各类教师都比较齐全,是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中规模及办学都比较成熟的学校之一。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5年,是阜阳市唯一一所综合性特殊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是安徽省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骨干特殊教育学校之一。通过对校园的观察发现,学校的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学生的生活水平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水平相近。笔者通过沟通与实地观察发现,阜阳市特殊教育水平基本达到要求,但相对于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则较为欠缺。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种残疾,使他(她)们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特殊儿童的心理是脆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特殊儿童时要有更多的耐心与责任感。关爱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因此,通过对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观察与研究,笔者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阜阳市的特殊教育情况,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小组成员多次前往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与教师和部分学生及家长沟通后发现:该校学生以聋哑学生居多,教师课堂教授内容以手语表达和生活常识为主;部分家长长期租住于学校周围,照顾孩子;该学校高年级学生相对较少,中低年级学生相对较多。下面根据调查的情况与数据分析,主要从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学生方面

通过与学校负责人交谈,了解到如下信息:该校的上课方式是上10天课、中间休息4天,以此类推,直到放假;该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懂简单的手语,他们之间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靠手语。在去特殊教育学校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陌生人的到访并不特别关注,很少有学生与笔者主动沟通,多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是一个人独处。大部分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导致在交流时缺乏自信、不太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由此可见,生活技能的培养是特殊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方面

笔者多次前往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都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以及一线教师的生活与教学情况。表1是对教师所做问卷调查中部分问题的分析结果。1.教师的性别、年龄及学历的结构分析。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与性别分布情况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合理搭配会使在校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笔者根据小组的调查与自编的教师部分问题统计表做出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男教师为10人,女教师为28人,即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男女比例较正常水平稍显失衡,学校中男教师的人数较少,应该在招聘教师时对男教师多加考虑,使学校男女教师的比例基本趋于正常,这样更加有利于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发展。通过“阜阳市特殊教育教师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其比重为79%;教师的学历水平主要为专、本科,其比重为94.7%。一个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会促进学校的教育水平发展。通过分析表1可知,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较多,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及生活的进步。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主要为专、本科,其学历水平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来说偏低。特殊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多招聘专业性强的教师,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普通教育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相关素养。2.教师专业化程度及选择特教工作的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这份职业正在逐渐地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而特殊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要求更高。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选择该工作的原因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负责的、热爱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异常巨大,这样的教师不仅会对学生更加负责任,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教师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专业,其比重达到97.4%,师范专业中又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只有15人,其比重仅为39.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专业,但是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教师是否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教育和生活技能的指导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笔者发现,教师选择特殊教育工作的原因占比重最多的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愿意为特殊儿童服务和没有更好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没有更好的选择即迫不得已,这种情况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且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发展。

(三)学生家长方面

笔者最近几次前往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总是发现,在校园不少地方都有学生的家长,通过与这些学生家长的聊天,得知她们基本上都会陪伴在孩子身边,并且都会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多次观察后发现,第一,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只会简单的手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思想变得比以前更复杂,这时候就出现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困难的情况,使得家长和特殊儿童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第二,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聋哑学生,在生活中只能通过手语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内心的焦虑,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因此,笔者认为,特殊教育不仅要从学生教育入手,还应该给家长普及一定的知识,努力帮助特殊儿童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建议

通过这段时间对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观察、与特殊教育教师的沟通、与特殊教育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聊天可以发现: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整体的办学条件及办学规模在安徽省内是比较好的,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还是较为缓慢,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及途经来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与培养特殊儿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下面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及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师结构

通过对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观察可以发现,一所学校的教师结构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十分重要。优化教师结构,不仅要优化学校教师的性别,更要优化教师的年龄层次结构。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中,男女教师的比例要适当,这样有利于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位西方管理学家指出:人员队伍形成的合理完整的年龄结构,往往是事业成功的最有利条件。一所学校中的教师年龄结构往往会影响到学校教学的发展情况,所以应该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使学校的教师结构由“老马识途”的老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奋发有为”的青年教师这三类教师按合理的比例组成,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各尽其能,以便为特殊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观察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这三者之间的沟通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其在校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其以后的成长。

(二)鼓励高校对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各类特教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培养各类康复人才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多吸收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要为学校招收各类康复师,以为特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康复训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使学校能够更好地教育特殊儿童,学校应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多让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三)鼓励各地区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

通过对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个地区对特殊教育的关注程度影响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地不断增多,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但是,特殊教育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较大,所以各地区都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以确保不同地区的特殊儿童都能够得到较好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根据特殊儿童教育的实际需求,形成预算,上报财政部门,争取经费,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与指导特殊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各地区都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当地的特殊教育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9):3-7,13.

[2]王雁,王志强,朱楠,等.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5-33.

[3]任锦刚.浅谈小学教导主任分课的艺术性[J].陕西教育:行动版,2011(12):18.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3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6.34%,平均每四个家庭中就生活着一个残疾人。做好残疾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工作项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校开办于2014年9月,是当地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半年多来,工作上得到了相关部门有力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面临不小的难题。既有内部的一些工作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的一些态度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我们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特教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特教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因素

政策因素:由于我校开办时间较短,学校类型特殊,相关部门对于学校的管理、联系不到位,很多上面的政策到不了我们局里,得不到落实和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教事业的有效进行。特殊教育事业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

师资因素:师资是保障特教事业有效开展的基础,然而我校目前存在教师专业不齐、编制不够等难题(在实际工作中自闭儿童必须一对一的教育)。我校占地12亩,能满足120余名学生教学需求,然而目前仅开设一年级培智班、聋哑班两个班级,共招收学生37名(包括送教上门7名),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大部分特殊儿童不能入校接受教育。加上由于特教专业教师的缺乏,特别是心理健康、体育、美术、律动、行为矫正、康复等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相关设备成为摆设,由其是在“2014―2016提升特殊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医教”结合,教师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2、外部因素

特殊儿童由于不同程度的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自闭症和多重残疾)程度,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会,在进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落后于正常人,饱受歧视。加上很多人对于残疾人认识的片面,大多不愿意与残疾人接触,导致他们身体残疾的基础上饱受精神压迫,这些都给他们的学习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有效开展特校教学工作的对策

1、从内部入手做好相关资源配置

政策方面:需要创新残疾人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省(市)特殊教育资源。以残疾人公办教育机构为主导,充分的发挥残疾人教育机构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在资金、政策、教学等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对特殊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扶持,以推进残疾人教育的均衡发展。

师资方面:首先要确保岗位编制到位。人社、编办、教育等部门,要根据特校实际情况,按照特殊教育现有法律规定的相关标准(还可以倾斜),定岗定编,优先安排,确保师资队伍有序进出流转。例如可以利用特岗计划,补充必要师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为特殊教育学校补充师资的计划,特别要抓住特岗计划这个契机,补充一些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为特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学校的活力。此外也要加强现有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加强特教研究,总结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科研带动特教发展。也要将特殊教育师资纳入全县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配备、骨干教师培养、评优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以特殊对待,以便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传帮带和教学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另外也要做好教师培训,并善于了解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要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教学与反思想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2、从外部着手号召全社会关注、支持特殊教育事业

特殊人群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特校教育,特殊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号召民众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理性对待特殊人群。

从一定程度上讲,特殊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是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康复、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窗口。做好特殊教育事业对于地区内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在争取政策支持、做好自身师资配置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政府行为,提升民众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与信任,也要加大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其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有效的进行相关的招生活动,保证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特校的特殊教育职能,促进学校的有效运作。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4篇

关键词:特教师资;特殊学校;在职培训;短期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56-02

中国残联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出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残疾类型以及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推算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为8502万人;不同残疾类型人数分别为:视力障碍人数为1263万,听力障碍人数为2054万,言语障碍人数为130万,肢体残疾人数为2472万,智力障碍人数为568万,精神障碍人数为629万,多重障碍为1386万人;不同残疾程度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人数为2518万,中轻度残疾人数为5984万。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因此,残疾人的教育是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除了继续发展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已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当中,特殊教育是教育发展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发展和改革特殊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缺乏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资,我国特殊教育长期处于经验性的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已经很难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资严重匮乏。特殊学校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差异很大,且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离,培训效果不太理想。鉴于我国现有的特教师资数量短缺、学历低、接受职前特殊专业教育比例小,因此加大力度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

1.各地特殊学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机会不均等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差异非常大。一方面,发达城市的特殊学校的校舍越来越豪华,设备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有些几十万人口的地区,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没有。即出现了所谓的好的特殊学校是“锦上添花”,差的特殊学校是“雪中送炭”的现象。各地特教师资水平也参差不齐,特殊学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情况也差异很大。

研究显示,我国各地特殊学校专职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情况参差不齐,北京、广东等东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较好,师资配备较全国平均水平都高,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多、质量好。然而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就相对落后,缺乏特教师资,特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高质量的专职老师严重缺乏,很多地区特殊学校专职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少,且很多特殊学校都是采取单一的校本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较少甚至没有经过国家、省级的专业培训,培训质量与效果可想而知。总之,我国东、中、西部各地特殊学校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不均等,使得各地的特教师资水平差异在继续拉大,影响全国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利于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机构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

职后培训的途径主要有:校本培训、短期进修、单科培训、成人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形式,但是职后培训机构并不完善,培训也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大多数职后培训都是采取专题讲座、特教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当前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特点是参与人员数量众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培训过程中多采用满堂灌、整体推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忽视了参与人员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的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得培训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培训水平。而且我国当前能长期开展职后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一些高校的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这些培训仍是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人员很少获得一些操作性强的知识技能,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不显著。虽然有部分好的特教机构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校本培训,但是所耗成本高,无法长期进行,由于人员、时间的不稳定性造成培训没有系统性,且这种培训因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发挥其最大最佳效果。

3.课程设置主要采取上级系统安排,很少根据基层教师需求安排

根据各地的研究显示,目前特教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是上级系统安排授课,很少根据基层教师的需求设置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培训前缺少调查分析,不了解培训对象的真正需求,势必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4.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脱节

当前的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课程。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教育教学实际的案例教学,缺少特殊儿童的诊断与评估,缺少个别化教育方案的设计以及教育前沿知识和信息等等。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提到的特教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缺少实践性,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特教主管部门有必要建立系统的、专业的、规范的在职培训制度,使得培训效果利益最大化。

1.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稳定的培训队伍

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家、教授拥有大量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为特色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指导特殊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管理。而特殊教育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为广大参与培训的特教教师提供实际指导。过去我们的培训队伍主要是高校的特殊教育专家或教师,他们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很少参加特殊教育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培训重理论而轻实践。在职培训既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实践的支撑,因此就要扩充培训队伍。培训队伍不仅要包括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家、教授,也应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教师。高校特教专家的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特殊教育理论,以及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工作等方面。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传授特殊教育教学经验、一些指导方面,侧重从案例和实践的角度与同行展开讨论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建立一支由特教专家和特教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培训队伍,才能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特教教师在职培训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2.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特教教师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所处的地方也不一样,因此,培训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在培训中,从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特殊教育在职培训模式。将校本培训、区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部级培训多层次培训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比如学术研讨会、短期培训班、脱产培训、远程教育等等。

改变课程设置模式,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培训模式相结合。首先根据培训目的,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初步确定培训的内容;在培训之前,与学院充分交流,了解特教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对初步拟定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员的需求,以学员为中心开展培训。

3.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

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效果低效与缺乏行之有效的在职培训评估体系有关。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进修培训与提高教师素质、晋级考核联系起来,把教师的在职培训作为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逐步建立相关的完善配套制度。可以在培训结束之后,发放特教培训合格证书,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可以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按照有关的规定折算成学分,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凡是没有取得一定学分的教师劝其离岗,或限制其参与新一轮的教师聘任,以此增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意识。

总之,当前特殊教育发展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特殊教育进行改革。而“教师”作为教育发展中的“软实力”,是制约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我国各地特殊学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机构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课程设置主要采取上级系统安排,很少根据基层教师需求安排;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脱节,培训效果不理想。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稳定的培训队伍;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应立即被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赵燕潮.中国残联我国最新浅疾人口数据[J].残疾人研究,2012,(1).

[2]朱琳,孙颖.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8).

[3]李凤英,郭俊峰,沈光银,陈月明,黄志.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4]李镇译,勾柏频.贵州省特殊学校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5]刘扬,肖非.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4).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5篇

1 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competency)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认为能够真正预测工作绩效的因素并不是人们主观上认为的能力、人格或价值观,而是胜任力。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大量关注。

国外研究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较多。1985年,Huston首次通过访谈调查、行为事件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师的胜任力特征:能够识别学习者情绪、社会、生理以及智力的需要;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定操作性目标;能够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完成与计划一致的教学;能够设计完成基于学习者成绩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过程;具备其他的文化知识、实用性技能。HayMcBer于2000年6月提出,高绩效的教师具有专业化、思维、领导、与他人关系、领导、设定期望等五项胜任特征,并向美国教育与就业部提交了一份题为“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Bisschoff和Grobler等使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学习环境、专业承诺、教学基础、教师反思、纪律、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近年来,国外研究赋予了教师胜任力一个更广阔的定位,将教师胜任力纳入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与教师入职、发展、评价、培训等相联系,将教师胜任力视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因素。

国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蔡永红、黄天元,2003;邢强,2003)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理论性的阐释或论述,也有研究者(许燕,2000;徐建平等,2004;李英武等,2005)对不同类别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模型建构。

2 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教育教师,而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非常少。国外主要是通过相关文件来规定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胜任力特征。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经过大量研究和调查,制定了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标准,即《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的道德准则、共同标准和专业指导》。其中道德准则包括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提高特殊教育个体的教育潜能和生活质量、在工作中保持专业判断的客观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推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八个方面的规定;共同标准包括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学习者的特点与发展、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教学策略、学习环境和社会交流、沟通、教学计划、评估、专业原则和伦理准则、合作等十项内容;专业指导则对不同领域(例如诊断、管理、技术等)和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工作者的任职资格进行了规定。任职标准中强调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会实际操作,会了解、评估诊断残疾儿童,会各种教学方法,会处理各种问题,会管理班级和学生,会客观评估自我。这些能力的强调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培训后能立即投入实践工作中,并能有效地、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达到总的教育目标。

我国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标准体现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残疾人教育条例》只是对残疾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笼统、粗略的要求,并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国内学者们对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总结、宏观理论阐述或者理想化理论的构想上,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梅玲(2009)对上海市4所特殊初级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结合胜任力特征问卷的编制、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特殊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特殊职业教育教师要取得较高的工作绩效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有9项,分别为: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人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策略、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组织承诺、成就动机。隋文静(2011)通过开放式问卷对15名特殊教育专家进行调查,并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5名特教教师进行访谈,建构了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认为特教教师的胜任力由5个维度构成:职业人格魅力、动机、心理特质、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

3 结语

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是决定特殊教育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教师招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标准。相较于国外和港台地区,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特殊儿童的被接纳程度、教育安置方式、教学康复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高效完成本职工作?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探索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钦瑶等.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65-69.

[2]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3] 李玉华,林崇德.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及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05-108.

[4] 李昌庆等.我国教师胜任力研究纵横[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73-75.

[5] 朴永馨.世界教育大系——特殊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11-212.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6篇

关键词:新疆;特殊教育;教育公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5.020

维护并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教育公平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手段已深入人心,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情况如何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让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新疆作为祖国西部边陲,研究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公平程度对于新疆的重要性而言,是不言而喻的。本课题通过对新疆不同地区特殊教育基本情况的透视,管窥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最后为促进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公平提出有益的建议与对策。政府要尽快解决特殊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以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新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和努力,新疆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不断向前迈进。

一、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公平现状透视

教育公平是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论题。近年来国内的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学者从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研究,各有侧重地阐述我国教育公平的价值,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公平的经济影响,等等。其中,中国知网自2005年至2012年初年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献就达7 984篇,可见教育公平早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本课题所论述的特殊教育公平问题旨在分析新疆内部不同区域的特殊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强调新疆不同地区的每个残疾儿童在教育的机会、过程和结果上都应平等地享受国家所分配的公共教育资源。国家及自治区应依据相关政策为促进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公平路径奠定基础。

(一)在校人数及特殊教育学校所数

截止2010年底,全疆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盲校与弱智学校各1所,聋人学校4所,其它特殊教育学校7所。全疆特殊教育在校生共8 057人,其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 587人,占总人数的19.7 %。随班就读或者普通学校开班的特设班级共有6 470人[1], 其中,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累计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3 672人[2]。 南疆3所,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与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南疆共有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 628人,平均每所学校876人。东疆2所,哈密地区与吐鲁番地区各一所,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为336人。北疆特殊教育学校共8所,其中首府乌鲁木齐市3所,克拉玛依市1所,昌吉回族自治州1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所,塔城地区1所。北疆特殊教育学校多分布在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为640人,平均每所学校213人。南疆3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 628人。而南疆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生有1 048人,但没有设置特殊教育学校[1],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疆地域间依然存在着特殊教育的不公平状况。 见表1。

(二)入学率

特殊教育群体囿于身体缺陷,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在受教育问题上尤为突出,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各个层面均有体现。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据统计,2010年,全疆正常儿童在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为99.78%和97.15 %[3], 而新疆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9.9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28%。按持残疾证的残疾儿童的数量为基数计算,新疆残疾儿童获得在校教育的比率为16%[4]。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儿童没有接受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见图1。

图1显示,截止2010年底,新疆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5 035人,其中视力残疾763人,听力残疾506人,言语残疾472人,肢体残疾1 071人,智力残疾1 033人,精神残疾421人,多重残疾769人[2]。 未入学的原因一是身体残疾较重,生活不能自理;二是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三是没有就近特教学校就读。

(三)接受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情况

截止2010年,新疆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52人,聋普通高中1所,盲普通高中0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2个,共有在校生586人,毕业生15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37人[2]。见图2。

新疆1999-2010年残疾考生被区内外高校录取率基本呈平稳上升的态势,至2010年大幅攀升,共有266名残疾考生被区内外高校录取,12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比1999年录取增加了185人[2]。 2010年,特殊教育职业技术班在校学生有127人,其中女性59人[2]。 2010年新疆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区、市)三级残联举办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232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普通机构有117人,1.86万人次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有0.74万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2]。

(四)普设班级情况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但我国许多省区的特教发展情况与“全纳教育”思想所倡导的理念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尽管目前新疆已建立了13所特教学校,但大部分是集中在北疆,南疆人多学校少,老、少、边、穷的县(市)大部分没有设特殊教育学校。见图3。

新疆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由1999年在校接受特教学生的6 181人,增长至2010年的8 057人,全疆特殊儿童在校人数呈现出总体增长趋势,但普设班却由1999年的31个下降到2010年的13个[1]。 随着新疆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量逐年递增,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量及开设的班数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设班就读质量不高,特殊儿童流向特殊教育学校。其次,由于目前新疆开设特殊教育学校仅13所,诸多地区尚未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受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受教育的效果不佳。再次,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群体的公平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评价没有统一合理的评定标准。

(五)师资问题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7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校党总支现有党员42名,下设河东区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党支部和临沂河东康复医院党支部。在区教体局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党总支紧紧围绕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康复治疗工作,积极探索“医教结合、智慧康复”模式新理念,打造特殊教育全国知名品牌。我校党总支作为“两新”党组织,先后被评为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沂市“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工作室、河东区“五星级”两新组织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有关经验做法向各位领导、同仁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不忘开办特殊教育初心,牢记服务特殊儿童使命。

近年来,在区教体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总支的努力下,为特殊学生争取到很多优惠政策。近1300名在校脑瘫、智障、自闭症学生享受到了“三免一补”的政策(免学杂费、免康复治疗费、免生活费,陪读家长每月发放300元的补助费),这些针对特殊学生的政策,极大的减轻了特殊学生家庭负担,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另外,学校党总支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了贫困残疾学生精准康复救助任务和市区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任务。省、市、区教育部门要求残疾儿童入学“零拒绝、全覆盖”,学校党总支执行上级要求不打折扣,对市区所有困难残疾儿童家庭进行全面摸排,对需要救助的进行救助,对需要“送教上门”的实施送教上门。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由党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18个工作队,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克服严寒酷暑等各种困难,每年穿梭在25个乡镇、200多个村庄,奔波在长达40000余公里的送教道路上。为了少上厕所,他们就忍着不喝水;位置偏远,他们就自己带煎饼、咸菜解决午餐;对特别贫困的家庭,党员们会把自己孩子的衣服带过去,或者带些米面油、牛奶、现金等送去,不仅仅“送教上门”,还“送爱上门”、“送温暖上门”。“送教上门”工作开展五年来,这支顽强的“党员先锋队”五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理想、敬业奉献、责任担当,把党的温暖与关怀、把国家的惠民政策带到了每一个特殊学生家庭。

二、加强党员教育,激发组织活力。

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我校党总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部署推进,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

1.让“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作用。全体党员把“三会一课”作为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珍惜每一次会议和每一堂党课,切实用以加强党性修养。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结合我党百年大庆及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全体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了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2.通过“红色教育”增强理想信念。集团党总支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党员的“红色教育”活动,陆续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今年四月份,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赴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全体党员深刻领会到了“红船精神”内涵,提升了使命感与责任感,接受了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3.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党员学习如果脱离群众、空谈理论,不能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党总支特别强调“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党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做到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党建工作法,打造过硬党支部。

“三三四”党建工作法是党总支根据学校、医院实际管理情况提出来的,主要是“三内”、“三外”、“四抓”。

“三内”指内强思想政治素质、内强职业道德素质、内强专业技能素质;“三外”指外树党员形象、外树支部形象、外树单位形象;“四抓”指抓学习、抓创新、抓服务、抓示范引领。

随着“三三四”党建工作法的有效实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明显,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带动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第8篇

但是,结合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特性,可以总结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为:(1)特殊学校的校长和特殊学校的教师是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根据特殊学校的教育理念、特殊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2)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很广,可以涉及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创编等多种活动。(3)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企业参与,这是由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适合,使得学校培养出的特殊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2014年始国务院多部门联合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强调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我校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力度,集中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1.校课程开发总体安排

不同地区的特殊学校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上各有差异,特殊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能只涉及部分课程,也可能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一个先后、主次等顺序上的安排。同样,对具体课程开发安排上,也可以在开发的深度上有所侧重,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目前我校也只是着重针对部分课程进行校本开发,以保证能够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保证课程开发质量。

目前,我校学科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设立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工作实习)两大项,采用积木结构模式组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各大项的教学时间分别约占22%和73%,另外还安排一定的活动课程,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必修文化基础课程开设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必修专业基础课包括社会适应、家政;选修专业课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安排,于每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开出专业菜单供学生选择。

在特教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职业教育没有教本,完全依据地方实际,依据学校资源来灵活安排,这也是我校此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课程之一。

2.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分析

尽管特殊职业教育相比一般职业教育难度较大,但是经过实际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发现,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解决,并能努力做到让每个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2.1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课程的设置。

特殊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设置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职业教育头绪很复杂,但终究有实践的步骤,注意的要点,吸取多校的经验教训,为此,我们对于每种职业教育的内容都制订成册,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操作,完善教本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教材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两大类。我校在职教教材编写中,根据市场需求和智障学生的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注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目前我校已经完成了洗衣专业、面点专业、厨艺专业、办公文员专业、客房服务专业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其中面点专业课程已经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下个学年将投入教学。

2.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这是特殊职业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最大的相通点也是最大的区别。

相通在于:和普通职业教育一样,特殊职业教育也要争取通过教学,使接受教育的孩子们学有所成,有条件的和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争取就业。区别在于,接受特殊职业教育孩子们因各种原因不可能像普通的职业教育受教者一样,面对整个社会,他们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往往是特定的企业单位,因此企业的参与对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尤其加强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企业为我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以保证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适合;同时企业的参与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物质保障,另外我们可以适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方案,使得学校培养出的特殊学生能够确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因需教学,学生学有所用实现就业,企业“按需分配”吸收人才,实现特殊职业教育和有企业用人的双赢。

2.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职校教师在专业上的进步。我国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存在严重不足,行校本课程开发更是整体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难度比较大,所以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循序渐进,让特校教师有一个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调整和准备过程。

为此,我校主动对特殊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我们和深圳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深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结艺课、营养配餐、电子技能、残疾人厨艺班等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技术能力强、探寻与创新职业信息快的现代特殊教育中的特殊教育职业教师,职业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使之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水平,同时激发特殊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

笔者作为厨艺班的老师,通过深圳市劳动部门培训和考核,取得厨师资格证书,一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能力资格证双证上岗,其二应用在目前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但为更好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避免纸上谈兵,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制定相关教学步骤、课程,使得校本可能切合实际,具有实际教学可操作性。

3.小结

特殊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因而我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也争取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总结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为同行提供必要的经验教训,以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推广,可以为特殊教育树立前进的旗帜,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允.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