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2:17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TU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6804钢结构代表了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新模式[1],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已成为目前影响整个钢结构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成为推动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2]。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渠道之一的国内各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钢结构行业企业的需要,对钢结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包括:(1)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钢结构课程教学特点、当前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3)钢结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4)钢结构课程群设计及学时安排;(5)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等。

上述众多的研究都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在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采用的案例零散、相互间无联系,导致各课程各环节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且大多数教材所提供的工程案例,直接采用结构软件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施工图简略,无法为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需进行手工计算的学生提供有效参考,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对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及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的设计原则

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中,案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基本涵盖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其次,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每个案例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工程问题、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考虑[3]。

2.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就能进行常规钢结构项目的结构设计。而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及适用规范都会有所不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通常只能对常见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讲授。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结合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3.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选案例首先在内容上应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意识。其次,所选案例在难度上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对钢结构一无所知。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往往较复杂,不仅包含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前提条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过于繁杂庞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和重点,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可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适当简化后作为教学案例。

(二)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

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型本科)为例,钢结构理论课程主要开设钢结构设计原理(32学时)、钢结构设计(32学时),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1周)和毕业设计。设计原理课程内容重点是构件(轴心受力、受弯、压弯和拉弯)设计、焊缝连接设计和螺栓连接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重点是普通钢屋架单层厂房设计、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榀钢桁架的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为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或多层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案例所肩负的任务是要将钢结构所有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绝大部分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各课程间相互联系和衔接得更加紧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各课程各自为政、例题零散相互间无联系、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现状。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工程实际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三大案例,如表1所示。表1钢结构课程案例案例名称案例内容案例1:某钢屋架设计(角钢桁架)基本资料;支撑布置;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杆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图案例2:某单层仓库设计(门式刚架结构)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围护结构设计;抗风柱设计;支撑设计;檩条设计;墙梁设计;刚架设计;施工图案例3:某多层试验楼设计(多层钢框架)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及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初选;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构件截面设计;节点连接设计;施工图案例的编写应注意:(1)计算过程要详细。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设计计算通常由软件完成。但为加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一般要求学生手算为主、软件计算为辅。案例的计算过程应尽可能的详细,尤其在荷载取值、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方面,这样才能给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2)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钢结构施工图具有符号多、标注多、节点详图多等特点,与之前学生熟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在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与案例配套的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以便于学生在识读、模仿绘图的过程中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内容及常规表达方法。

二、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化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赫尔巴特说:“如果缺乏背景经验,任何新的感知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对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案例这条主线,把钢结构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主要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处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之中,并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职业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钢桁架、门式刚架、多层钢框架三大案例为载体,开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由于同一案例往往涉及不同章节甚至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主线、实现课程间的融合衔接是关键。同一案例用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其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原理课程关注的是案例中单一构件、节点在内力已知情况下的截面设计和连接设计;设计课程则侧重于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完成整体设计思路的构建;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参考、模仿案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实现对前两门课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实践

以案例为主线开展理论教学,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教学活动。由于受学时限制,传统案例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很难充分的开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把握好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节奏,达到理论知识实现应用转化的最终目标就成为关键。基本思路是:基于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指向完成理论教学。主要过程是:(1)问题铺垫:基于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做什么);(2)理论讲解:针对案例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基本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怎么做);(3)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相关问题(怎么用)。

通过案例构建真实的实践氛围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以案例阐述理论,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了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体验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减少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和迷茫感。

(三)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根据教学改革拟达成的目标,对学院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不具名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调查问卷结果实践证明,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在“提出问题”与“寻求解答”的交互中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案例”与“理论”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换。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将零散知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案例预设、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也不断成长,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结语

通过案例这条主线贯穿钢结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基本设计理论、构件设计、结构整体设计三个层次教学的纵向联系,实现了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通过案例阐述理论,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差的现状,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永平.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研究[J].上海建材,2012(5):12-13.

[2]云朋.钢结构建筑市场应用型人才需求与钢结构教学改革[J].西南科技大学(高校研究),2011(4):55-57.

[3]刘文燕.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2):56-57.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操作教学;设计理论

在实际室内设计教学中,设计理论教学始终是个教学中的难点,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觉得吃力不讨好。传统认知中,许多教师与学生都把设计看成动手能力很强的行业,千说万说不如动手制作,实际上造成我们室内设计水平无法突破的局面。室内设计涉及范围很广,我们大体把它分为硬装和软装、技术与艺术等几部分。室内设计课程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无疑是非常丰富与广阔的,一种行业的规律与特点的理论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学生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效果好还是效果不好,取决于室内设计理论能否联系实际,课程能否围绕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同时,还要分析如何对设计案例进行讲解,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一般是以室内效果图片资料加理论分析与总结的方式,但显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一,进入门槛低,文化基础较弱,审美观念淡薄。第二,文理兼收,抽象思维不适应,理解与悟性迟钝。第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与持续性。第四,好奇、新鲜,追求即学即用的实用主义,不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目前的市场教材情况:第一,过于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章节性介绍,形式呆板,套路陈旧。第二,设计理论概念笼统、琐碎、繁杂,云山雾海,往往让人不知所云。第三,设计理论所配参考图片不严谨,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往往让人产生歧义。第四,针对性的设计练习缺乏,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容易学了就忘。第五,缺乏设计理论的案例动态演示过程介绍,理论处于全静态的状态,难以唤起学习热情。再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状态:第一,教师过于强调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与学生的师徒相授关系,教学仍处于散漫的教学状态中。第二,轻视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简单、草率不严谨,教学流于形式,迷信专业学习中的自我悟性。第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课堂设计练习,学生为练习而练习,效果缓慢,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通过技术手段所达到的结果充满好奇,并对于环环相扣的渐进式效果分解过程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综合以上现实情况,迫使我们改变以往的就理论讲理论的板书模式,或理论加案例图片多媒体讲解的简单模式。室内设计理论讲述必须进入一切以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中心的案例软件操作讲解模式中,让学生始终在虚拟空间练习与操作中去体会室内设计理论的直观与形象。设计理论讲解模式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教师案例操作讲解模式,一个是以学生案例操作练习模式,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互为整体。毎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完毕,学生立即练习感受,当场理解、当场消化。

教师案例讲解操作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教师的理论讲述以一个实际或虚拟室内设计案例为讲述形式,要求案例吻合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点,并且要有典型与针对性,并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创建与制作过程,每一过程步骤都清晰明白地展示给学生,事实上对过程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第三,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和教师的设计案例效果制作相结合,边讲边作,理论联系实际,清晰易懂,并适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认识。第四,教师的理论讲述为段落式讲述,每次理论课程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一理论知识点讲述之间留下一段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根据理论知识点和软件操作的难易来决定。学生案例理论操作练习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课堂电脑绘图软件操作为主要形式,方便、快捷,便于修改,以实际的设计工作状态和设计工作手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教师操作示范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适当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形式变化,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学生案例理论练习必须要有充足的图形素材,除了学生自己准备以外,教师还要提供一些素材文件给学生练习使用。第四,学生案例理论练习过程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关注、提醒、辅导和点评,并对理论知识之外的软件操作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室内设计教、学、作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操作教学,不仅学生要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在操作演示中讲解设计理论的精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掌握与精通主要的二维与三维绘图软件。从CAD工程图纸的制作到二维导入3DMAX或SketchUP建模、材质、渲染,再到后期PS的处理。任何脱离设计工作实际过程的理论讲解都缺乏生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第二,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或制作好室内案例原始图纸与模型,避免时间耗费在基本形体的制作中,快速、高效,始终抓住室内设计理论讲解的主线。弄清主次关系,才能使绘图软件成为剖析与讲解室内设计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第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案例理论教学的整体框架结构,处理好案例设计与案例设计理论的逻辑关系,设计好每次案例设计理论的重点与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清晰易懂。室内设计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第一,设计理论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生动,不再琐碎而变得整体、深刻。解决设计理论长期简单、机械讲述的传统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学生始终沉浸在真实或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充满好奇与探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了学习热情与氛围。第三,操作练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效果表现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创意必须要有好的效果表达,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互为整体,缺一不可。室内设计教学以学生能有效地理解、吸收室内设计知识为中心,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创造行之有效、化繁为简、形象生动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案例操作模式以学生直观、明白的操作过程为教学基本框架,既吻合室内设计的动手能力特征,又赋予设计理论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万爽,欧亚丽.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74-03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lan, Guo Jiandong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China)

Abstract: Case teaching can not only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but also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software testing, the problems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the case design method i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 library is given.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cas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ase library

0 引言

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1],2013年中国软件企业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基本保持在1:3,相比之前的1:7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与国外软件企业1:1的比例相差甚远,这表明国内软件测试人才市场需求仍会增长,其职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相继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一般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但却缺乏较好的测试案例供学生测试,以验证所学的理论,故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学生虽然能按要求做练习,能设计出测试用例,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疑惑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有何用、怎么用,学生缺乏实践环节的经验,当面对实际软件项目测试工作时,仍然无从下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软件测试”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系从2009年开始开设软件测试课程,通过近五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提出从构建软件测试课程的案例入手探讨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

1 软件测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1 教材及教学资料缺乏

当前软件测试方面的教材很少,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更少。绝大部分教材只是阐述空洞的理论,附加简单而又陈旧的工具介绍,而这些理念和工具很多已经被业界淘汰或是被取代[2]。根据《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业界现在普遍采用的功能测试软件是QTP,而绝大部分教材中还停留在介绍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WinRunner工具,同时对于业界中性能测试龙头软件LoadRunner,很多教材并未涉及。绝大多数教材上所提到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不多,而且讲解的也不是很详细,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补充。

1.2 案例缺乏

大多数软件测试教材都是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不足,甚至只有最后一章有测试案例。大多数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定位都是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教学只占很小一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势必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实践,而实践需要大量的测试案例。同时,理论教学也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理论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及教学资料的缺乏势必需要软件测试主讲教师有针对性地扩充理论教学案例。

2.1 扩充教材中的教学案例

在软件测试的众多教材中,讲述软件测试方法的经典案例有三角形问题、日期问题、闰年问题等,但这些案例通常都是文字表述,缺乏具体的程序供学生测试。因此,首先要扩充教材中的案例,采用面向测试的软件设计方法将这些案例做成一个个小的被测系统,设一些缺陷,让学生沿着“测试―理论―进一步测试”的主线来学习。首先对这些案例系统进行测试体验,再系统学习理论,最后利用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进一步测试,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抽象理论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加深知在编程过程怎样避免缺陷,做到规范化编程,提高编程能力。

2.2 引导学生编写软件开发文档作为教学案例

在软件测试的理论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几个概念,如:黑盒测试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测试,集成测试的测试依据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单元测试的测试依据是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等。学生通常会觉得很困惑:用户的需求到底是怎样的,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中分别包括什么内容,有何区别,对这些文档始终没有直观的认识。事实上,在企业的开发与测试工作中,文档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软件开发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概要设计报告等等,但很少对外公布这些文档。就算能通过校企合作或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企业项目文档,缺乏项目业务背景的学生也很难弄清项目中的数据流程、工作流程等。所以通过与软件工程课程教师的沟通协调后,要求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按小组自选熟悉的项目系统,如:“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等,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编写相应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只有具备以上资料,才可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在软件测试课程中,延续使用这些案例系统,将对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很有帮助。

3 实践教学案例设计

3.1 实践教学目标及工具选用

为了培养面向市场的合格测试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加强学生测试技能的培养。测试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获得的[3]。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熟练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第七届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中对软件测试从业人员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得出在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中QTP使用最广泛,如图1所示。在性能测试工具中LoadRunner仍然稳居第一,LoadRunner在性能测试工具中的大哥地位无可动摇,Jmeter测试工具在今年来有小幅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在单元测试工具中,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最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是Junit,如图3所示。

图1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分布

图2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分布

图3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分布

注:以上图表数据均来自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

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中选用的单元测试工具是基于Java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Eclipse+Junit;基于C++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了CppUnit;基于.NET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Nunit。另外,性能测试选择了LoadRunner试用版本,功能测试选用QTP,实践教学环节工具基本与当前主流工具平台相符。

3.2 实践教学案例来源

在软件测试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扩充教学案例。

⑴ 课程设计成果

我院计算机系软件技术专业在程序设计方面,前期开设了Java和.NET程序设计两个方向。在Java程序语言设计,C#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设计课程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两周的课程实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作品。将程序语言设计作品用作单元测试的案例,学生间交叉进行测试,互相充当对方的测试员,这样不仅有利于将程序开发与软件测试结合起来,综合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而且交叉测试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测试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⑵ 毕业设计成果

在大三第二个学期,我院会安排12周的毕业综合实践周,由指导老师跟学生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对以往选题汇总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Windows程序开发和网站开发两个方面。从毕业设计作品中可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作品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考虑到现有的网站如网易、搜狐前已经做足了测试,很难再发现其中的缺陷,所以在Web网站测试实践中,我们将学生的网站作品在机房的局域网内,学生在学生机进行测试,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Web网站测试、Cookies测试、安全测试、目录测试等方面,找到测试成就感与自信。

⑶ 科研项目成果

我院一直鼓励教师多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参与开发的项目也可以用于实践教学案例。只有任课教师对所选的项目非常熟悉,甚至是亲自参与开发,才能对项目开发整个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和准确及时的指导,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使项目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都能在任课教师的良好掌控之下[4]。

⑷ 校企合作项目

目前我院已与部分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软件测试课程的综合性生产实习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邀请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行业专家将实际工作项目带入实训室,学生3~5人为一组,按行业实际给他们分配角色,在该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设计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各种测试方法的使用,熟悉测试项目管理,感受大型测试项目工作流程。

4 案例教学的实施前提

4.1 跟前导课程的衔接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测试人员,就必须会编写程序,至少精通一门程序开发语言才能胜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的工作,软件开发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软件测试能力。在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教学实践中,案例主要来源于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设计作品,这要求该课程主讲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按小组保质保量完成小组作业,这些小组作品是软件测试课程中交叉测试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软件测试要用到一系列的文档,如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和安装使用说明等,这些也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上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课程设计对这些内容的要求严格与否,会对软件测试课程带来很大影响。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文档不甚了解,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重技术轻理论,不愿意花时间去写文档。

4.2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了顺利实施案例教学,主讲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软件测试工具较多,范围广,不易把握重点,大部分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WinRunner、JUnit、Jmeter等都是英文版[5],参考资料少,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走进企业来提高自身素养。高职院校提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到软件测试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如地将企业实际的测试流程、方法、技术带入案例教学实践中。

5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建立测试案例库,使理论和实践过程更具直观性、生动性、说服力、吸引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点,有助于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深对软件测试测试自动化工具的理解。同时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可针对当前的测试工具,设计新的教学案例,扩充至教学案例库中,不断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实效性、鲜活性。

参考文献:

[1] 2013年第七届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http://

,2013.

[2] 钟久隆,路桂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30-131

[3] 丁智国,吕振洪.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3:

102-105

[4] 龚宇辉.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华章,2013.20:

199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运用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演示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将实际案例典型化处理,成为学生剖析的对象,通过讨论、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1.1 精设案例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要做好准备,如果准备不足,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设计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设计案例应做到:首先,教师课前应设计好案例。其次,案例选择应适当。教师要选择富有趣味性、典型性的案例,用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案例要具有阶段性,也就是说设计的案例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

1.2 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案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呈现方式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呈现案例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后;可以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后呈现。案例的具体呈现方式,要结合案例特点选择,对简单、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采用口头描述呈现;对于难度较高的案例,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呈现。教师课前将案例以纸质或者电子档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列好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现场展示案例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中学生进入状态后,要安排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学生能自行独立解决的不需要讨论,某一项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或者多人合作比独立完成效果好,则可以安排讨论。讨论前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操作及理论知识的关联;讨论中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少数学生占用大部分讨论时间的现象,严格控制讨论实现,并且从宏观上指导学生讨论,以防偏离中心,确保教学质量;学生明确案例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案例的方法,提醒学生在操作后中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 总结案例

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对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优化方案,总结出最佳的方案。同时对案例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或者存有异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后深刻思考,适当拓展知识。

1.5 操作案例

计算机实践性强,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最终都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践操作中。所以,实践操作是学习计算机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案进行上机操作,将案例教学与计算机上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中职计算机教学运用案例教学的实例

2.1 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和运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

2.2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Word中图文混排、页面设置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应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课堂在计算机机房进行。

2.4 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力,安排合适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目标是Word的基本操作。首先,导入案例。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然后在呈现几张编排好的样片,激发学生编排古诗词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展示的案例中有哪些特点,要编排《春江花月夜》需要哪些文字及图片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到网上去搜集,文字材料可以自己输入;收集素材后学生要在合适的位置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大小等,进行页面设置。再次,学生分组协作完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请教老师。第四,总结评估。挑选小组合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请小组代表讲解,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说出作品的优缺点。第五,反思拓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为什么没有做完,为什么做的不完美、不规范等,找出解决的方法。同时布置新的任务,让学生为编排好的古诗词设计封面,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应的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会计信息化; 人才培养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83- 04

1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已经成为一门对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现代会计人才而言非常重要的课程。目前在高校,对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基本上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普遍认为“理论在实践中用不上,不如懂财务软件操作更实用”,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的课堂一直以来教学气氛都是比较沉闷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课堂互动性环节很难展开。据课堂调查,80%以上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枯燥、无用”,“理论与实验内容分离”。这种现象存在使得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课程是高校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无论是高等教育改革,还是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落脚点都要落在课程上。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如果不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长此以往,将无法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也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为目的,率先推出会计案例教学法以来,培养出无数的会计管理人才。与传统的“传道授业”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它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具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强调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而形成的理解,即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为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实践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它不但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还符合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传统传授式教学的革新。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案例教学法以来,随着人们对“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逐渐认识和会计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案例教学法已经在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应同样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但遗憾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案例教学”等为关键字检索了自1990年以来会计电算化或者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的论文,共找到相关论文39篇,发现贯以“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名称的论文不少,但查阅其内容,基本上全部都是有关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基本上没有真正涉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的。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还远未得到重视和应用,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应用,但是没有对其在理论高度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且目前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例题讲解,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单位情况介绍,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程序设计(陈旭,2008)[1],还有的将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验理解为案例教学(苗娟,2010[2];程翠凤,2007[3])……,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现状固然与当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规范有关,但也与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立足点不同不无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丰富提供一些建设思路。

2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集现代信息技术、会计理论、管理学等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性、边缘型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方法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内容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不易理解,其教学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1)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和争议很少只有唯一正确的确定性答案(Hurt,2009)[4]。这一点与会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显著不同,因此,为了应对实务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发展职业判断和培养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①,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管理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案例研究在所有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占第二位,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占第四位。

(2)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校学生经历有限,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在短时期内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案例是指具体事例,往往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第一手资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桥梁。它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迅速地积累实际经验。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的桥梁,其开放的思维是非常适合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的。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应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

3 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的目标及案例的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由于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尚未统一规范,因此,案例教学的目标也有待明确。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国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另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应用。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会计(财务)软件市场日趋成熟,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越来越完善,通用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不是成为一名现实的软件开发人员,而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流程和功能结构,会计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方面的知识,能够参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参与系统管理,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这就好比一个汽车司机最好能够了解汽车的大概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却不一定会设计研发、制造汽车一样。所以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以此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等。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上机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常见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能够应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不涉及上机实验。

4 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4.1 案例类型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案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案例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按教学环节可以将案例分为3类:①课堂引导案例。这类案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案例作用在于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发挥理解、加深记忆的功能。例如,在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说明现实商务世界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和学生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加深学生对AIS的理解和记忆。②课堂讨论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重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发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例如在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时,可以将某企业实施AIS的真实过程作为案例,介绍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③课外思考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发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功能。

4.2 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描述和分析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考虑:①案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案例教学法始终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案例不应也不能取代教学内容。案例情景设计、问题的分析解决不能脱离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大型教学案例的选用要择其要旨,舍弃细枝末节,使教学案例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和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②案例应是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写照。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关键在于“真实情景为本的案例”(Donham,1923)。越是现实的事物,越让人感到亲近。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发展非常之快,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这些现实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成果,很容易激起同学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参与讨论的热忱。③案例分析不限定唯一的结论与结果。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确定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除教学引导案例目的在于导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其他类型的案例都可以不以追求唯一的结果为目的,主要在于诱发学生产生争议和讨论。④案例的设计应设置可引发思考的“陷阱”。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会计软件的控制重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总账子系统的出纳签字功能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某同学执行出纳签字时,软件出现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应当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以及如何解决。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账系统中如何通过程序来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以及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关系。再例如总账系统中记账凭证修改,对错误记账凭证的修改要识别错误凭证所处的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有不同的修改方法。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个案例“陷阱”,分析如何修改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使同学们理解记账的含义及作用,掌握错误记账凭证的不同修改方法,也更深刻地领会软件设计中流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4.3 案例的来源

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案例库的质量。而案例来源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案例主要来自于:①深入企业单位调研,收集实践工作中的会计信息化案例。应鼓励教师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或者参与社会兼职,一方面教师可以凭借自己所学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提取典型会计案例,丰富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充实教学内容。②从有关资料中获取。例如从现有教材或者案例集中选取,或从报纸、报刊中摘录,也可以从网上搜集。Internet的应用使得教师从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从中选择有价值的资料经过改编、提炼,形成案例。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④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⑤学生的上机实践过程。上理论课的教师往往同时也担任上机实验课的指导老师。学生在上机实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这时应当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从中总结提炼,发掘有价值的典型问题,设计成为案例,在理论课堂上帮助学生从理论深度上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功能结构的设计,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总之,案例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探讨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能力。

4.4 教学环节

以课堂讨论案例为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可划分为3个阶段,6个环节。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要做好3个环节的工作:①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选编典型案例,拟定讨论题目和学习要求,事先印发给每个学生;②学生自主解读案例;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迪,于开课之前即进入案例内容和案例角色。案例教学的成败与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密切,为此不仅要给予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而且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与辩论阶段。该阶段要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①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补充案例背景和过程细节。小组派代表发言,就案例事实展开讨论甚至争论;②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讨论热点,揭示各种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总结。第三阶段是课后总结阶段。课后学生继续就案例争论点进行讨论,并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材料。教师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显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案例是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增进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综合能力养成与提升的可能性。

5 教学实践及效果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激活学生学习主体为主旨的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教学质量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时学校也将案例教学改革作为强化文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突破口。4年多的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已取得明显效果,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效果表现在:

(1) 激活了学习主体,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积极性显著提高。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自从课堂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教学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学生在上机实验中只能按部就班,按操作指导一步一步地做,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对上机操作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是相互脱节的。案例教学后,由于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大量引入上机实验形成的案例,来培养学生以理论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 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快速积累了实践经验。

(4) 它是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它应该在改革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旭. 会计信息系统原型案例建设[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

[2] 苗娟.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7篇

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理论知识讲到一定时间后学生的状态就不集中了,并且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当进行到实践内容时又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有时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逆向思维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打开思路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么,何不把实践案例提到理论讲解之前呢?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在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学生就会把相应的知识对应到之前的案例中有的放矢,系统地学完该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再把之前的案例拿出来实践,以巩固理论知识,如果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某部分记忆不牢固的情况,可在此补充讲解深化知识点,必要时可再次实践。经过几轮的理论加实践后,学生对以前很难掌握的知识点也能应用自如,并且记忆深刻,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倒叙案例式”教学法。

一、“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倒叙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倒叙特点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在教学中应用倒叙能打开学生的深层记忆,让学生把知识记牢固。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就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许多教学改革设想当中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

二、“倒叙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

传统类课程一般从教授理论内容出发而引出实例,对于理论内容以案例支持,属于传统的由“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但是设计类课程中大多数理论知识并不像理工文史专业那样内容复杂,设计类专业课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内容占多数。因此,对设计类课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应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课堂授课模式。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传统先讲述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以倒叙的案例出现在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基本如下:1.教师展示优秀的设计案例(实践感知)。2.师生共同提出完成该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有的放矢)。3.讲解、提炼、归纳设计作品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理性认知)。4.根据章节设计相应作业,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5.总结通过案例使学生自主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使理性知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6.教师针对学生实践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惑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再认知)。7.学生再实践(巩固认识)。

以《3ds Max》课程为例,下表是3ds Max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3ds Max是一门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基本相同,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怎样运用“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授课前展现给学生看,告诉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案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再开始讲授相对应的知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印象会很深刻,紧接着的实训课时就让学生亲自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各章节知识点都学会后,教师再引入一个综合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系统流程,最终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课程案例的关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精选案例,运用社会或身边实际发生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设计安排出紧扣知识点、贴近生活、易懂易操作且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师生双方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引入到教学中的材料更广泛也更契合实际,学生易产生共鸣,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关注专业新方向、新动态,多走进设计一线参与设计锻炼自己,把前沿带进课堂。

总之,只有教师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型职业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岗位的准职业人。一位优秀的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成为学生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师。这样的培养模式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实践—理论—实践”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新课程研究,2011(5).

[2]刘博佳.建筑设计类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在职校要顺利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力;为了提高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生活中的项目案例开发中,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得出将案例教学运用到C语言程序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案例的演练,实现学用结合、学生一毕业就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从而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建立宝贵的自信。它倡导将岗位工作中会遇到的程序设计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以提高以后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1.案例教学的提出

什么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特点

2.1明确的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2客观真实性。

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2.3较强的综合性。

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案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3.1个性化原则

案例就是对实际情景的叙述。专家理查特在谈到教育案例时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2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的使用必须考虑案例产生的时间、背景和条件。案例最先出现在法学界。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兴起,项目的开发离不开案例的设计,案例的使用。尤其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堂,引用了案例教学法,对各种案例的分析、设计、规划和实施。

3.3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案例应该反映真实事件,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伦斯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3.4互动性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作为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不能置身事外,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做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

4.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正如一个项目开发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一样,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组织者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组织、引导、记录、启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4.1明确案例教学目标

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教学方式,虽然教师把教学的主角让给了学生,但决不意味着教师置身事外。相反,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需事先花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

4.2案例分析演示

案例分析不同于传统讲授中的以辅助理解所授理论知识并处于教学活动从属地位的举例说明、也不是以分析特定的案例为主线来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4.3选择案例

程序设计课都配有教材,里面已准备了十多个综合性案例资料,既有已决问题案例,也有待决问题案例即分析决策型案例,还有设想问题案例,这三类案例分析难度依次提高,在一个学期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4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的成果就在这里产生。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讨论能顺利展开,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成果,教师应全面策划,充当好主持人角色。

5.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

有效的案例教学。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三导“作用。”导航“领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导游“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导演“指导学生进入角色,置身于”问题“之中,控制讨论进程;

5.2案例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实现思想交流、达成共识、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发言的多少,沟通的把握,沟通方式的运用等,都直接影响了课堂引导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5.3必要的理论准备

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是实际问题的客观描述,对案例进行分析涉及到许多相关知识,对新开设的课程,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缺乏,在学生基础理论不健全、不扎实的前提下如果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分析案例,大多数学生既不会提出问题,也不会解决问题。因此案例教学必须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做必要的知识储备,然后再运用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晶晶. 对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阶段和实施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的探讨[J]今日科苑.

[3] 翟文宪. 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 199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