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牌营销论文

品牌营销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6:17

品牌营销论文

品牌营销论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产品;品牌;策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据了解,美国第一大旅游公司运通公司一年的营业额是160亿美元,日本交通公社一年的营业额是100亿美元,而我国7362家旅行社加在一起总收入是324亿人民币,约合40亿美元,即我国旅行社全部加在一起只相当于美国运通旅游公司的1/4和日本交通公社的1/3。显然,与国外旅游业相比较,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实施旅游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一、品牌旅游产品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及旅游服务等,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对于旅游者购买的是主要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资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品牌旅游产品需求和供给都有着其本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从需求角度来看

(1)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旅游消费者通过在旅游活动中享受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及娱乐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和旅游需求者的心理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应树立自身的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产品就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不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以换取旅游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2)品牌旅游产品具有获得相对高价的优势。对于旅游产品而言,是属于需求交叉弹性较大的产品。旅游产品所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因此旅游市场的竞争也就日趋激烈,国内外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标准也要求愈来愈高,消费者不仅要求旅游核心产品要具有很强的观赏和旅游价值,尤其注重的是延伸产品中的服务也必须优质。所以,消费者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有利于旅游产品供给者依据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高的价格,获取高的附加价值。

(3)品牌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渗透能力。旅游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都比较大,与一般产品相比较,旅游产品是在人们满足基本的温饱水平后所形成的一种需求,显然是在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具备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将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旅游者而言,纪念意义重大,因此许多旅游者注重的不是旅游产品的价格,而是旅游产品本身给旅游者所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另一方面,品牌旅游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较低,这两方面就使品牌旅游产品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

(二)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1)旅游产品的供给具有综合性。旅游产品由旅游资源、设施、服务等多种成分组成,在生产和经营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怎样协调好这些部门的关系,为旅游企业提供优质的品牌旅游产品提供了可能。

(2)品牌旅游产品具有相对市场供给垄断优势。品牌旅游产品强调的是产品的品质差异,不同品牌的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强,消费者就会对某些品牌形成一定的偏爱,使不同品牌旅游产品之间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品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这样,就会排斥非品牌产品供给者的进入,潜在竞争者遇到的进入障碍就更大,从而形成品牌产品的相对垄断优势。

(3)旅游产品的供给具有不可转移性。与一般的产品消费不同,旅游产品本身并不发生运动,发生运动的通常是旅游者,同时在交易过程中,旅游产品的所有权也不发生转移,旅游者只是在消费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特定地点具有暂时的使用权。由于旅游产品的这个特点,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本身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比一般产品更高的要求,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品牌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显然,随着人们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对同质性强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不会随收入的提高而同步增长,而对具有不同质的品牌旅游产品的需求却会高速增长。当前,国内旅游产品市场基本处于买方市场,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旅游产品市场会更加开放,旅游业供给经济主体可以通过树立各自的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上取得相对垄断优势和主要地位,使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二、实施旅游产品品牌策略的主要措施

(一)在建立品牌旅游产品过程中,充分注重整体产品观念

对于旅游产品而言,从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应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具体来说,核心产品通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式产品则包括旅游产品的品质、形态、价格、商标、旅游类型等;而延伸产品则包括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交易过程前后所得到的任何附加服务和利益。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旅游产品更加注重的是其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旅游消费者更为注重的是旅游过程中的信用和服务过程。对于旅游产品而言,旅游服务贯穿着整个旅游产品交易的全部过程,因此,在实施旅游产品品牌策略时应充分注重旅游前、中、后期的整个过程,注重产品的整体观念。

(二)提供品牌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旅游企业的形象

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是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旅游企业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经营资源”,是难以单凭抽象的道理解释清楚的。所谓旅游企业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包括旅游员工心目中对旅游企业整体的评价,它是公众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史、创始人、主管人员、员工、团结气氛、行为准则、物质条件、产品、服务、旅游企业名称等的总体认知,反映了公众对旅游企业的整体特点、总的精神的了解和情感倾向。这种印象不仅来自于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事物,同时也来自于长期为公众所感知和记忆的旅游企业的行为和表现的内在精神。在品牌旅游产品的经营过程中,旅游企业的企业形象是传递沟通联络的工具。同制造业生产的具有物理形态的商品相比,服务明显地具有难以定义和难以进行试验的特性。建立品牌旅游产品应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了诱发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启发适合旅游企业预期目标的顾客偏好,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顾客的联络。并且,通过远比仅仅展示给顾客一件产品更为复杂的方式去影响其对现实的感觉。再者,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引导和影响旅游员工的行为,这是旅游管理中关键的一环。企业形象与企业现实之间的相互吻合是旅游企业所追求的长期目标。

拥有部级风景名胜区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努力塑造旅游整体形象,如今已成为云南旅游业一个响亮的名牌旅游产品。西双版纳州在注重景区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的同时,全方位塑造旅游名牌形象。2000年4月,该州借“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举办之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以每年近80万元的投资在昆明国际机场显著位置推出面积为600多m2的“西双版纳民族旅游广告宣传长廊”,开创了地州旅游业在省会昆明作大型宣传的先河。州旅游局还邀请各方人士对全州进行旅游CI形象设计,策划旅游营销方案,使西双版纳的旅游宣传更科学、规范和富有成效。

(三)在建立品牌旅游产品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品牌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

在现代旅游市场中,由于激烈的竞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从品牌旅游产品的生产者角度来看,每一件品牌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都不一样,如何有效地延长品牌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文化内涵是其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国外大多数的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民簇风情有着极大的兴趣,认为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旅游资源的瑰宝,因而愿意接受价格较高的中国文化旅游产品。

湖南省旅游业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就充分注重品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古代文化中的名人名山作为品牌旅游产品的全新旅游形象。南岳衡山是一个老牌景区,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誉,但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名品牌焕发出新活力便成为南岳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针对世界旅游发展已进入休闲时代的新趋势和人们普遍追求健康长寿的新要求,结合南岳寿文化源远流长的资源特征,南岳区于2000年提出了“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品牌文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南岳衡山的品牌形象革新定位为“中华太岳”,确定了打“中华寿岳,天下独寿”这张王牌,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2002年,南岳区顺应世界旅游发展大势,以超前的意识确立了南岳2002年“生态文化旅游年”的工作主题,提出了“中华生态游,寿岳写春秋”、“五岳衡山独秀,天下南岳主寿”、“祈福到南岳,求寿上衡山”、“寿山福地南岳游”等时尚化、个性化的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口号。针对三个黄金周,突出参与性、娱乐性和文化性,南岳区分别策划了“幸运香火游”、“南同冰雪游”、“十万游客名山赏烟花”、“寿岳送福”文艺晚会、第二届南岳衡山山地车赛等文化特色旅游活动。特别是2002年中国南岳衡山第三届寿文化节暨庙会再一次成为南岳品牌传播的成功之举。10月6日至7日,南岳“节会”分别推出了“挑战吉尼斯绝技绝活擂台赛”、“中国明星足球赛”、传统庙会游园、吴桥艺人组团献艺、“相聚就是缘”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节会”系列活动成了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及湖南省内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200多家新闻媒体对南岳“节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新闻报道。南岳区也在参加2002年湖南省旅游节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上被树为旅游品牌的典型。

随着旅游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品牌营销已成为旅游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在进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各个方面,企业品牌才能深入人心,品牌旅游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里主编.旅游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西萍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品牌营销论文第2篇

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转变为品牌竞争格局,随着我国在WTO框架下的不断开放,我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直接面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势品牌的竞争,而且在本土也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如何在这场品牌大战中赢得未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形象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难课题。

本文以品牌为核心,以我国制造业如何实施品牌营销为主线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制造业树立优势品牌提供思路,支持我国民族品牌发展壮大,创立自己的世界品牌。

关键字:制造业,品牌,市场营销

一、我国制造业实施品牌营销的意义

我国制造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的经济至关重要。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了品牌竞争,实施品牌营销对我国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制造业的特点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制造业形成比较独立完整体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制造业中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迅猛发展期,带有比较明显的粗放性和后恢复性发展的色彩,这一阶段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基本上告别了工业产品短缺的时代;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制造业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惊人,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制造业产值居工业的主导地位

我国的制造业在国家的工业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GDP快速的增长,跟我国的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无关联,如今我国的制造已经占据了我国工业产值的绝大部分。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05年制造业占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八成以上、利润占七成以上,在我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132.9万个,占91.6%。

2.OEM比重较高,缺乏自己的品牌

由于我国制造业低廉的人工和成本,各种资本不断涌入制造业,使得制造业空前繁荣,但我国的制造业的繁荣是以丧失自己品牌,为国外公司贴牌加工产品为代价的。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制造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据统计我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而与此同时,在全球的制造企业500强中,我国制造业没有一家上榜。我国有识之士不无忧虑的告诫说我国制造八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大部分企业国际营销投入不足,121家自主品牌出口企业平均境外广告投入不足300万元。

3.制造企业品牌创业时间短

西方强势品牌大都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这些品牌在长期的市场运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品牌运作之路,它们的强势与其时间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大多创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存在着品牌时间比较短。品牌时间短,可以让品牌更好的迎合现展的需要,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我国家电制造企业海尔品牌创建时间仅仅24年,作为后起的制造品牌,可以灵活的赋予品牌以新的形象,但也存在着品牌文化底蕴的不足等弱点。据统计,我国制造品牌大多数创业时间在20年到50年之间。时间是检验品牌的最大的试金石,我国的制造品牌仍需要时间的考验。

(二)我国制造业实施品牌营销的必要性和意义

品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无形的竞争手段,是企业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建立起来的、同时需要企业维护和开发的一种关系。品牌具有控制效应、增值效应、优化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品牌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和品牌创新,此外它还涉及到质量的控制,广告,公共关系,售后服务,跨文化营销等等一系列的运作。实施品牌营销可以有效的整合我国制造业的各种要素,促使其提高素养,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市场正由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

传统的产品营销在现代市场格局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多少与强弱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来说,生产一种产品所能创造的价值也许是有限的,但创造一种品牌,对于资本的增值往往是惊人的。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中真正竞争的最后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

可口可乐人有一句名言:即使我们的工厂一夜之间全部烧光,我们也能够很快恢复生产。这就是品牌的威力。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抢占市场份额,可以赢取最大的利润,还可以迅速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产品营销的阶段,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和境外强势品牌的不断碰撞,我国制造业走向品牌营销将是大势所趋。

2.制造大国需要成为品牌强国

我国是个制造大国,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三的位置,但在世界的100个最强品牌中却没有我国品牌的身影,并且我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存在巨大的差距。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与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品牌咨询公司联合的2006世界最新品牌价值排行榜(表1)中,可口可乐以670亿美元位居榜首。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的2006年我国最有价值品牌榜(表2),海尔(Haier)以639.89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保持第一。

此外,我国制造业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产品大多以低品牌,低附加值的方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中低档的市场。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是通过贴牌的方式,而我国制造业只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走品牌营销之路将是拉近我国制造业品牌与国际强势品牌距离的必要途径。

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施品牌营销能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形象。品牌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好的品牌能让受众更好的接受,也能得到更好的美誉度。来自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将安全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厌其烦的向客户灌输它的安全的理念,并收集车祸后驾乘人员安全脱险的各种生动故事加以传播,现在沃尔沃公司已经成为了值得信赖的安全汽车生产商;而我国的民族汽车制造厂商如奇瑞、吉利汽车公司仍处于低廉、低档的品牌形象。

实施品牌营销能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制造企业不断的上演着价格大战的硝烟,如彩电大战、影碟机大战,甚至在国外市场上,我国制造业不仅要同东盟、越南的企业大打价格仗,而且中国企业之间也在相互的压价,这导致企业的利润的直线下降。通过品牌营销,企业可以找准市场空间,通过品牌定位的差异化来赢得利润。

实施品牌营销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品牌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质量的控制,品牌的定位,品牌的维护,品牌的延伸,广告,公共关系,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的运作,实施品牌营销可以整合这些资源,使之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竞争实力。

4.品牌能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品牌能反映消费者的生活理念。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全部体验。它不仅仅包括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消费某种产品时,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最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观念。产品是冰冷的,而品牌是有血有肉的,有灵魂有情感的,它能和消费者进行互动的交流。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相差无几,唯有品牌能给人以心理安慰与精神寄托,能够展现消费者的个性和身份。同样是牛仔,穿万宝路牛仔,表示你是个有男子汉气概的人;而穿利维斯牛仔,则表示你是个自由、反叛、有个性的人。

品牌能节省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品牌的功能在于减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需要的分析商品的心力,选择知名的品牌无疑是一种省时、可靠而又不冒险的决定。在产品制造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同类产品多达数十上百甚至上千种,消费者不可能逐一去了解,只有凭借过去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加以选择合适的品牌。如此而言,品牌是一种经验。因为消费者相信,如果在一棵果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在这棵树上的其余的果子也是甜的。这就是品牌的“果子效应”,它能大大减少消费者购买商品耗费的心力。

品牌能降低购买风险。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商业世界充斥着信任危机感。对于陌生的事物,消费者不会轻易去冒险,对于品牌和非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的是有品牌的产品,这时,品牌会使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样,而是消费者认为你怎么样,就是为了留住顾客的心,也要加強品牌建设。

[next]

二、我国制造业在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的磨练中逐渐开始重视品牌营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的规模不大,实力有限,对品牌营销存在误区,因此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营销总体程度仍旧不高,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程度低,产品品牌单一粗糙

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程度底,尤其在国际市场上。2005年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7600亿美元,但自主品牌出口只占到10%,其他90%都是OEM,我国制造企业只获得了产品价值链中8%的加工利润,而剩下90%的利润被品牌商和经销商获得。品牌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远不如别人,很难登堂入室。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46.5万个制造企业加上服务业,到1995年底,在国内注册的商标仅为53.87万个,在国外注册商标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不少制造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得不依附于“洋品牌”,赚下很少的原料费和加工费,为他人做嫁衣裳。

产品品牌单一粗糙,没有考虑到国际商标的问题。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的品牌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字母组合,缺少动感和内涵。我国部分制造企业如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的品牌就是简单的汉语拼音,这在国内市场尚无可厚非,但是进入国际市场就很难让人认同。有部分企业花费巨资设计了漂亮的品牌,但没有考虑到该品牌在国外已经被注册了商标的问题,致使品牌在国外的推广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我国的电脑制造企业联想集团,在国内已经做到了最大,但是进入国际市场时,发现联想的英文商标LEGEND早就被国外广泛注册,不得不将商标换成了LENOVO。

(二)我国制造业不重视对自有品牌的保护。

企业的注册商标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标志,企业品牌商标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商标一旦被抢注,企业要么面临丧失市场份额的危险退出该国市场,要么更换商标进入该国市场。2006年3月,中国知名制造商标不断爆出境外被抢注的消息,委内瑞拉商标局近日连续收到众多注册中国知名制造商标的申请,包括“TCL”、“HISENSE”(海信)、“CHANGHONG”(长虹)等在内的知名商标。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遭遇抢注的尴尬。

在国内,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老牌制造品牌则不断的被国外强势企业收购,然后束之高阁。如曾经风光一时的扬子冰箱被国外收购后就销声匿迹了。1996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合资成立公司,2006年双方因为“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娃哈哈创办人宗庆后总结说“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2007年,我国轴承制造品牌洛阳轴承不断传出被国际品牌收购的消息,亦令人担忧。

(三)我国制造业的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国际化程度不高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能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国外的调查显示,抽“万宝路”香烟的人,平均每盒香烟要从口袋里掏出来30次,其中有1/3是为了欣赏和向别人显示这个品牌。可见“万宝路”给消费者提供了较高的品牌附加价值。而在消费市场上,我国制造品的品牌多是低价格,低档次。以我国重要的服装制造大省浙江省为例,浙江省2005年服装出口总额为1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但平均每件卖价仅有3.2美元,与国际名牌服装的售价有天壤之别。

国际化品牌的海外收入占据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是用来衡量一个品牌国际化的程度。一直以来,国际品牌的出口能力很强。日本的本田汽车,有42%的收入来自美国。可口可乐70%的收入来自海外。相反,我国制造品牌在国外的营收比重较低,在国外的知名度不高。近几年我国电器制造品牌“海尔”、“联想”、“TCL”等企业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不能改变我国制造业品牌的国际化程度低的现状。

(四)我国制造业品牌缺乏跨文化营销的意识

品牌文化的营销是营销的最高境界。我国制造业往往忽视文化的因素,单纯的为营销而营销,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很好的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尤其是跨文化流动性很强的制造企业,如果要进行跨区域、跨文化的营销传播,就需要考虑怎样才能穿越地域和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赢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喜爱。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开始尝试一种文化的营销,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则令人忧虑。怎样既体现中国文化,又能与当地的文化融合将是摆在我国制造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另外,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设计没有考虑目标市场国的风俗习惯和人文俚语。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制度迥异,我国制造业的一些品牌的设计仍旧沿用国内的设计,导致进入目标市场时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抵触。

[next]三、我国制造业实施品牌营销的对策

品牌是一个企业长期的战略资产,被认为是获取竞争优势和财务回报的一个重要来源。不管在什么市场,针对何种产品,不管是对公司绩效还是对股东回报,品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品牌消费观已经深入人心,品牌作为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日益主导着市场的购买需求与动向。我国制造业企业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剧、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实施品牌营销,走制造业的品牌之路势在必行。

实施品牌营销,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基础,还需要准确地营销和传播,品牌的跨文化营销,品牌的结构管理,和品牌的维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等系统的工程。

(一)需要提高质量、技术和服务水平

产品质量改进、技术水平提升及服务的水平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企业品牌的形象与地位,它们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1.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与生命,也是品牌赖以形成的基础。产品没有稳定可靠的质量,再好的品牌策略和宣传也是无法建立优势品牌的。制造企业尤其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国的制造企业生产的大多是生活消费类产品,与消费者接触密切,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在内部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检的水平和力度,其次积极实施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外部的认证来强化产品的质量。

2.提升技术水平

产品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体现在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我国制造业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技术核心大多掌握在国外先进国家。我国制造企业要建立国际品牌,就必要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我国制造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其一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制造企业大多经历了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引进提高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其二与科研机构合作,我国内地拥有众多的高校、研究所,企业出资与科研机构合作,双方互补,能很快的将技术应用在产品上;其三,行业内企业技术交流和共享,例如电视制造类企业,可以建立类似于研究所的机构,在内部共同探讨,并实现技术的共享。

3.提高服务的水平

企业品牌美誉度是指一个品牌获得公众信任、支持和赞许的程度。在企业品牌营销进程中,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品牌的美誉度。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售前到售后的服务体系,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我国制造业提高服务的水平,首先要真正改变客户服务的职能,将客户服务从“道歉”部门变成真正的解决问题的部门;其次可以考虑建立呼叫中心,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客服人员的责任心和耐心。

我国制造业企业尤其需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服务水平,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市场的服务要尽量的本土化,使用当地的客服人员,这对于解决纠纷,提高亲近感具有很好的作用;要提高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包括售前到售后的一整套流程,以提高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

(二)加强品牌的营销与传播

1.实施准确的品牌市场定位

由于消费者的年龄、性格、偏好、文化、教育、经济水平等的差异以及竞争者的存在,一种产品不能满足市场上所有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实施品牌营销市场定位显得很重要。我国制造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通过市场细分,对产品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与竞争者相区别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市场定位需要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喜好、不同消费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应的产品。

2.取合适的品牌名称

产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都会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往往成为品牌名称的一部分或全部。我国制造业企业要树立强势品牌,合适的品牌名称不可忽视。我国最大的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将英文名称由LEGEND变为LENOV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名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带有很好地寓意。又如娃哈哈集团,娃哈哈的品牌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的特性,因此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合适的品牌名称既要带有该行业的特点,也能够体现企业的文化风格,好的品牌名称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

3.加强品牌的推广

企业品牌的推广是企业品牌营销的出发点,需要企业的营销活动来支持,需要企业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进行品牌的全球传播与推广。我国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进行品牌的营销与推广:通过赞助某些国际上的大型比赛或运动会以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我国制造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借助某些有利时机开展有积极影响力的公关活动以提升品牌。如,“健力宝”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巧借美国总统搞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公关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健力宝”在美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在相关国家或地区寻找品牌总,借助品牌总提升品牌在该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与总建立利益同盟关系,使总能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品牌推广与宣传。选择分销商,对即将进入的国际市场选择一定数量的经销商,并在当地建立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品牌在当地的销售、推广及维护,并对经销商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给予一定的帮助。

4.加强品牌的维护和创新

企业产品的品牌需要不时地维护。我国制造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不断的对品牌进行投资,以保证品牌始终赢得消费者的眼球。此外还要及时地、有效的处理品牌危机。

品牌的创新是品牌发展的关键。由于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时尚的变化,品牌需要时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原地踏步的品牌是致命的。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的创新可以通过赋予品牌新的内涵来实现,包括创立主品牌下的附属品牌,或者是赋予新的时尚理念。

[next]三)正确实施企业品牌的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就是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目标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

近几年,我国制造企业不断的走出国门,我国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集团在国外设立了制造厂,我国的电脑品牌联想集团甚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我国制造品牌在对外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跨文化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的影响我国制造品牌的声誉,甚至不得不退回国内。

进行品牌的跨文化管理主要有如下策略:

1.本土化策略。

通常国内制造品牌进入国外,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均不是很了解,或者国外市场对我国品牌存在疑虑,这就必须雇用相当一部分的当地职员,因为当地雇员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项法规,而且和当地的消费者容易达成共识,雇用当地雇员无疑方便了我国制造企业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推广品牌。

2.文化相容策略

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我国制造企业的品牌文化与当地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却并不排斥,反而互为补充,一种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弥补另外一种文化的许多不足及其比较单调的单一性。例如我国制造业品牌可以将自己的品牌特点融入对方的节日,用来自于中国的品牌文化为目标国的节日增加喜庆。

3.文化创新策略

文化创新就是我国制造品牌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我国文化和当地文化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品牌文化,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公司的管理基础,这种新型文化既保留着强烈的我国的文化特点,又与当地的文化环境相适应,是两种文化的有机整合。

[next](四)优化企业品牌结构的管理

在我国制造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原品牌还是引入全新品牌,最终的结果都导致企业的品牌数量增多,受托品牌和亚品牌的广泛使用,使品牌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容易变的混乱,管理品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1.品牌结构的设计

品牌关系是品牌结构的基石。品牌间的关系按照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多品牌组合体、主品牌和亚品牌、品牌化组合体。

多品牌组合体包含了各种独立的、彼此间没有联系的品牌,每个品牌都在某个市场施展自己最大的影响力,每个品牌都通过明确的定位或价值取向直接与目标顾客联系起来,各品牌代表不同的产品和市场领域。如我国制造企业可以分别使用三种不同定位的品牌,分别形成高中低档的品牌结构,而如果共用一个品牌,就会使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定位混乱。因此,运用多品牌组合策略可以突出个品牌间的差别,使品牌定位更清晰。

主品牌和亚品牌的关系比较密切。主品牌是基本参照点,亚品牌可以为其增加联想物、品牌个性甚至活力,来改变主品牌的形象,从而使主品牌获得扩展。如拉尔夫劳伦品牌和该品牌延伸到高级女装时使用了拉尔夫劳伦Collection品牌间的关系表明,拉尔夫劳伦Collection品牌向顾客承诺最新的时尚以及拉尔夫劳伦特有的格调,此时两者之间共同起作用。

品牌化组合体以主品牌带动具有相同识别或不同识别的品牌。品牌化组合体能加强清晰度和品牌间的协调性。如联想集团旗下的电脑就分别建立了若干品牌,如联想天逸、联想昭阳等等。

2.品牌结构的规划和优化

我国制造业企业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大,品牌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这就需要将这些品牌进行归类,将有共同特征的品牌按照逻辑归集起来,根据这些特征归集的产品品牌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所理解。

品牌结构需要不断的优化。由于每个品牌创建都需要占用资源,如果品牌过多,就不足以支持所有的品牌,就需要修剪品牌组合。修剪品牌首先要辨别出担任驱动作用的主品牌或亚品牌,当主品牌起到基本的驱动作用是,我国制造企业就不要在亚品牌中投入更多的资源,此外必要时还要删掉由于过度扩展而削弱主品牌的部分品牌以及市场中重合的品牌。

(五)注重品牌的维护和知识产权保护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产品在海外申请注册商标中约有15%遇到已被抢注的尴尬局面。2002年公布的123个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的调查中,竟有近50%的制造企业没有在美国、加拿大注册,近60%的制造企业没有在香港地区注册。可见,我国制造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品牌的营销。

品牌营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制造企业在创建强势品牌时,要细致地做好品牌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知名品牌保护制度,注册国际商标,实施全方位注册,申请原产地保护。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我国制造企业可以成立商标、商号和名牌保护自律组织,形成企业自我保护的保护体系,并与政府、社会形成品牌保护合力。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以及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要在市场上建立互相监督反馈机制,实时反馈市场动向,保护自己及其它合法企业的利益,防止假冒及盗版商标等侵权行为的出现。

及时处理有可能对我国制造品牌造成危害的事件和危机。例如我国的温州曾经以制造鞋而闻名,但市场鱼目混珠,恶性的竞争导致温州的鞋假货成堆,使温州一度成为了假冒伪劣的集中地,在西班牙更是出现了集中焚毁温州鞋的事件,给温州鞋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及时处理恶性事件就是要提高市场警惕性,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在恶性事件没有激化之前就要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完满化解;在恶性事件出现之后,企业要本着负责、诚恳地态度化解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一般采取道歉、处理内部当事人等措施,以赢得公众的谅解。

四、结束语

今天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了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制造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经济水平发展与否的标志,是综合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

市场的变化需要我国制造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使“中国制造”摆脱积弱的市场形象,创建属于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名牌。

参考文献

1.郭洪:《品牌营销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2.张锐,张燚:《品牌学:理论基础与学科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2

3.陈洪涌:《企业品牌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8

4.王永龙:《中国品牌运营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李光斗:《品牌竞争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张世贤:《现代品牌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

7.[美]泰伯特,[美]卡尔金斯,刘凤瑜译:《凯洛格品牌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

8.贺爱忠:《商业品牌竞争与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9

9.张智翔,向洪,师帅:《品牌之殇:中国品牌战略的误区与批判》,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10.牟小山:《品牌资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于希.《谁动了我们的品牌?》.2008年5月30日访问

12.景玮:《创新的宁波工业》,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1

品牌营销论文第3篇

企业可以通过会展品牌营销树立品牌形象、完善企业形象并进行产品推广等一系列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活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国情与经济水平来看,会展水平较为落后,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在会展品牌营销方面,更是较为薄弱。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逐渐成熟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形态趋向于综合化、关联化、高效率化。因此,会展经济又被称之为经济的推助器。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展行业是最具经济效应的产业。例如,当一个会展项目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效益的大幅度增加,一般增加比率会大于生产要素投入繁荣比率,从而达到会展成本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展收益持续升高的现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会展品牌营销应运而生。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竞争信息化下的市场环境,会展品牌化就成为了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现阶段,我国的会展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为了跟上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就必须将品牌树立为会展业发展的灵魂,只有这样,会展品牌营销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根据现阶段会展营销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很多发展中的问题跃然纸上,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建立会展品牌,使得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根据品牌效应选择我们的产品,因此笔者就会展品牌的建立、会展品牌的营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阐述与总结,旨在真正的建立会展品牌,使得会展营销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会展品牌营销的策略

2.1积极塑造会展品牌形象。

企业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就是CIS战略,也就是说品牌的形象被形象识别系统分解为三部分,即视觉识别、理念识别以及行为识别。因此,要想将会展品牌建立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专业水平的品牌形象,就必须要全面开展CIS策略,积极、正确的提高服务质量,为树立个性的品牌形象做保证。第一,要在视觉识别方面展示会展品牌独特的形象。这具体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场地的选择。在举行会展之前,策划者就应该针对于不同的项目性质与需要,选择适合的场地布置、项目策划、以及相关的服务,来保证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其次是展台的设计。无论是从展台的设计、主题、材料还是灯光、图案、声音、甚至是颜色、服装、人员都应该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笔者认为,一个品牌会展要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在设计上让人难忘。因此设计人员应摒弃以往单纯性的只为展出商品而设计的理念,运用自我情感与产品理念相结合,以精致的产品为主要设计方向,将展台置于一种意境中,使得观看展品的人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体验。从视觉感受上先赢得观众们的关注,从而为以后的会展效果达到完美奠定基础。第二,是在理念识别的方面树立会展品牌形象的细节。一个企业可以被人们所认同繁荣关键是诚信、创新的企业文化,会展品牌也是一样,其展现出的品牌形象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承接着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晶,以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会展营销的必要手段。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有利于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增加责任意识,加大公众对于会展的认同程度。除此之外,会展的主题也会体现出会展的理念意识识别系统中的内容。塑造出一个个性、完美的会展品牌,可以为参展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认同与视觉体验。例如,我们可以将会展与旅游结合在一起,为会展量身制定具有专业性的旅游项目,也可以为会展的客商们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观光中、在观看文艺演出时、在欣赏名胜古迹的不知不觉的时光里,将会展品牌形象塑造出来。

2.2应具有创新意识

要想将会展品牌营销做的与其他的营销方式不一样,就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创意上的不断更新,定位上的不断精确,展出效果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在其他会展品牌追求时尚的时候,你可以一反常态,走复古风格。或是在人们一味的追求古典美或是西方文化的时候,你可以去粗取精,来一个中西合璧。在跟随潮流的同时,不要刻意的曲意逢迎,要有自己品牌的特色之所在,让顾客耳目一新的创新点。只有这样,当别人还停留在地面上的时候,你却在空中俯瞰大地寻找创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在营销方式中的出新出奇,产品的突破俗套,才会使得会展品牌之间产生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将让企业品牌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

2.3要学会运用媒体传播

品牌营销论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产品;品牌定位;营销组合

作为管理学概念,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短缺经济时期产品是稀缺资源,没有品牌照样可以通行天下,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加剧,没有品牌缺乏个性的产品则难有发展空间。品牌概念嫁接到文化产业经营,是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市场全方位竞争的结果,在大众传媒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市场已由买方市场逐渐演变为以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卖方市场,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已成为提升其影响力、形象,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从字面分析,“品”有品质、本质之意,“牌”指标牌、标志,合在一起是指那些有特定品质和独特形象的文化产品。一般的品牌概念多以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的概念为蓝本。品牌有四个层次的内涵:(1)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图案。品牌提供形象识别符号,记住品牌就能按图索骥找到产品。(2)一种牌子。品牌能让受众注意产品蕴含的价值(品质、性能、满足效用程度)及品牌所代表的市场定位、文化内涵、品牌的价值、品牌的含义等。(3)口碑、品位。从文化学、心理学的意义上分析,品牌是档次、名声和给人的好感。(4)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包括产品蕴含的精神、文化、人文理念等。

文化产品经营中的品牌同样具有这些内涵,以文化产品为例:某一戏曲剧目的品牌既指该戏剧整剧的名称及她的典型唱段,也包括那些典型的舞台程式、演出语言、服装、道具等,它们是文化产品的外在标志。此外,品牌文化产品还必须有独特的理念、稳定的品质、鲜明的特征、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相当可观的市场覆盖区域和上座率。打造品牌文化产品成了文化经营者、生产者的理想。客观地说,多数文化产品都不是或不可能成为品牌产品,由普通文化产品成长为品牌文化产品也并不是文化产业生产者、经营者一厢情愿的结果,品牌文化产品是在消费者不断选择、比较和筛选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品牌文化产品是质量可靠的精品,不仅有着优良的质地、鲜明的个性,还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能成为消费者争相消费的对象。帕累托的80/20定律(ParetoPrinciple)——80%的效益是由20%的品牌产品创造的——同样适用于文化产品的品牌经营。

文化产品的消费受观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居住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时尚和其他门类文化产品占有量,以及观众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消费观念和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影响。产品的俗与雅,以至角色、演员的仰慕与喜好、企盼和评判等都需要认真研究。为此,应借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为文化产品制定合理的品牌策略。

一、品牌定位

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浦·科特勒博士认为:“所谓定位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的心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定位的起点是消费者的心理,要仔细琢磨顾客的想法。品牌建设(branding)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定位,而后继的品牌识别设计、品牌传播诉求、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品牌延伸等策略都是基于品牌定位展开的。文化产品定位不同所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吸引的消费者群体也是不同的。根据文化产品的各种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定位策略。

1.基于文化作品地位的定位:某个文化作品的产生,都是当时时代需要的产物。以戏剧为例,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分:“阳春白雪”大多立足于创作弘扬新时代宣传主旋律的戏剧,这样的戏剧就应立足于反映当前时代背景,获得各种大奖为主要目标,通过获奖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并在市场到赢得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下里巴人”则大多立足于创作轻松诙谐幽默的、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戏剧,以吸引尽量多的、不同层次观众为基本出发点。演艺界里所谓的“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2.基于创作者/表演者的定位: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名人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产品的经济利益,甚至可以成为该产品的市场名片。很多人感慨以流行歌曲为代表的多种现代舞台演出形式式采用了现代的传媒包装形式,并以明星为龙头,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这种做法,对文化产品尤其是地方戏剧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将创作者或者演员推向市场,通过引导和培育观众,引起市场期盼。每年年末看冯晓刚的贺岁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从冯晓刚的第一部贺岁剧《甲方乙方》开始,只要有他拍的电影问世,总能凝聚万分市场的期待,上映期间则经常有刷新票房记录的报道出来。

3.基于演出地点/欣赏方式的定位:抓住地域文化的特质作为定位基点,同样可以创造出品牌作品。以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为例:演出把广西举世闻名的两大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机的溶合,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实景剧场,传唱最久远的民族山歌,史无前例的漓江风情巨献。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被称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机票飞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

4.基于价格品质的定位: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价格决定品质。当消费者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欣赏机会的时候,他们对这一作品的心理期待也会非常高。也许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很多文化作品在创作期间,先不说作品的内容和质量怎么样,偏喜欢以大场面、大制作作为文化作品宣传的基点进行定位。因此,经常可以看见动辄上亿元的投资,豪华阵容加豪华场景等令人感叹的文化作品宣传见诸报端。当这个观点成为文化生产行业的主流观念时,一些文化作品的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品牌,也利用价格品质,做反向的定位,同样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远的有电影《疯狂的石头》,近的有电影《三岔口》,这些作品制作成本低,品质却并不输于豪华制作的大片,同样是市场中的品牌文化作品。

5.基于消费者价值的定位:所谓消费者价值,说白了就是消费者通过选择这个产品,能够获得哪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收获,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利益。在一般的理解中,文化产品主要起着陶冶人的情操、教化世人的作用。但这只是泛泛而谈,具体到某一个文化产品而言,应该带给消费者具体的利益。如上世纪末叶横空出世的《学习的革命》一书,该书定位为: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快更好学习。虽然这本书很多人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能理解,但也没阻止该书在那个时期风靡于世,该书在一个只有350万人的新西兰很快售出2万本,并在5个月内再版。该书的成功就在于满足了信息社会里人们需要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的需要。

6.基于竞争者的定位:这种定位法是真接针对某一特定竞争者,而不是针对某一文化产品类别,挑战某一特定竞争者的定位法,虽然可以获得成功(尤其是在短期内),但是就长期而言,也有其限制条件,特别是挑战强有力的文化市场领袖时,更趋明显。以传统戏曲为例,像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是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出于对传统戏曲表现形式的创新,一些地方剧团排演了出了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新编戏曲,如淮剧《金龙与蜉蝣》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舞台效果和新的戏剧空间氛围,从而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

二、营销组合

一项对88位艺术管理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营销就是促销,与广告和销售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事实上,营销所牵涉的是更为深入的问题,例如:顾客是谁?顾客重视的是什么?如何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营销领域,有4P和4C两大主流理论。所谓4P是指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四个方面。它集合了营销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素,企业可以通过4P要素的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4C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方便和沟通四个方面。它是在营销时代研究怎样满足消费者愿望的营销方法。4P营销与4C营销的区别是明显的,4P是生产时代的产物,4C是营销时代的宠儿。从文化产品的生产、推广、消费等环节来看,4C营销策略显然更适用。用4C理论进行文化产品的营销有4大优点:

1.营销的中心转向消费者,使文化产品更具人文色彩,更适应消费者的兴趣和需要。在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中,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也最主要的是沟通。营销沟通有助于界定和生动地表现文化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且突出特定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沟通可以使那些原本短暂的无形产品成为有形产品,并把后台的生产展现出来,显示出那些一度被掩盖起来的优势和资源。它还能提供信息和教育顾客,帮助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便他们能从所购买的文化产品中获取更高的价值。积极的沟通有利于文化产品的营销者在产品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整个生命周期里应对各种情况的改变,在导入期文化产品营销人员要建立起文化产品的受关注度;在成长期则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扩大消费者的回应;在成熟期要及时进行市场修正和产品修正及营销组合修正;进入衰退期后,一旦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应及时退出市场。

2.体现整合营销的思路,通过沟通、互动等方式,把作品、消费者、创作者三方的利益整合到一起。不但反映消费者的愿望,还为创作者着想,从门票价格和收益等方面为其提供建议。在绝大多数文化产品营销策略中,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沟通。沟通是一种方法,它以特定的方式告知、说服、教育目标群体进行行为选择,积极地引导他们选择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某种特定的行为动机。在进行沟通营销时,必须明确所要进行沟通的目标消费群体及沟通的最终目的,然后设计沟通的内容和沟通方式,选择沟通渠道,在进行促销预算后决定所要运用的促销组合,最后评估促销所取得的成果,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管理和协调。要保证有效的销售沟通,营销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中的五个要素,既积极的聆听,仔细的观察,开放式的问题,清楚的信息陈述和有效的表达。这些要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都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的理解和联系客户。

3.减少消费成本,提供大量方便消费者欣赏文化作品的条件。即从消费者的角度反向设计渠道,首先考虑顾客消费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目的是为了缩短销售的过程和难度。传统的定价方法是“价格=成本+利润”一类的定价方法。这种定价方法没有站到消费者的角度充分为消费者考虑,将消费者排斥于价格体系之外。现实情况是,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付出该价格能得到相应甚至超额的价值时,才能使交易成为现实。因此,文化产品营销者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让渡足够的消费者剩余给消费者,这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可以从生产者剩余中来提取。短期来看,这样的策略似乎使得文化产品创造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但长期来看,这样的举措是品牌战略实现的保证,能够为文化产品、品牌价值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收益。:

4.体现个性化需求。通过受众调查和渠道沟通,使文化作品更具灵活性和差异化。由于文化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不能摆脱作为“商品”的命运,所以在尽可能保证其艺术性的基础上,还是不得不将重心放在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上。文化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文化产品的营销人员就已经开始了与市场的最初的接触——进行市场调研、衡量市场需求、分析营销机会。市场调研是了解文化市场和把握文化产品艺术消费者即观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创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收集并陈述事实的描述功能;解释信息的诊断功能和预测功能。它有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了解市场状况,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有助于文化产品艺术的营销人员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有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及投资者创作和投资新作品,发展潜在观众群体;还有助于文化产品市场乃至休闲娱乐市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文化产品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创业难,守业更难。创建起来的文化产品品牌必须精心地维护,不断创新,才能常葆其青春活力。任何产品在经营上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引入期一成长期一成熟期—衰退期),文化品牌也不例外。文化品牌的维护与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也与文化产品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分不开。如果无视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缺乏创新,无异于自断生路。文化品牌的创新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新的着眼点与立足点还是应着眼于消费者,创新的成果最后也要由消费者来评判。以电视为例:央视一套2003年的改版,走的就是观众路线:充分考虑各层次观众的收视习惯,将大部分栏目每日播出时间一周横向打通编排,使不同时段的受众目标更加明确,观众得以各取所需气。虽然这只涉及到栏目的编排,但以这种态度进行创新,理所当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密切跟踪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倾听他们对文化产品的评价和意见,及时采纳正确的反馈意见,对局部不够合理,不够完善的环节进行检查和修补,适当增减内容或改变形式、风格,并不断设置新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这些都是创新文化产品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创新与维护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品牌文化产品原来的风格,因为一个已经形成品牌的文化产品,会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无论改版还是翻新包装,都应当充分尊重消费者业已形成的心期望与接收心理,以保证品牌累积储存记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美]PhilipKotler,JoanneScheff,著.陈庆春,等译.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ChristopherH.Lovelock,著.陆雄文,庄莉,译.服务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品牌营销论文第5篇

品牌,不仅仅是商标或标志,它更是企业的一种象征。它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标志和信誉。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代表着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企业自身来说,品牌意味着一种文化和纪律,它规范了企业对外传达的信息渠道,上升到企业竞争力方面,品牌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品牌理论主要包括品牌定位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品牌资产理论,品牌延伸理论,品牌关系理论等,其研究成果已日益成为品牌营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2]。

2我国保健品市场品牌现状分析

保健品行业包括:保健服务、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于2000年达到第一个巅峰,其标志是交大昂立与太太药业在证交所上市。其后行业陷入“信任危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不断降低,市场总额不断缩水,保健食品消费一路走低,其代表是“三株”从年销售额80亿元到跨台[3]。2003年SAS以后,人们健康意识再次得到强化,行业重新复苏并逐渐走进繁荣。

我国保健品行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大规模的企业较少。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造成我国保健品品种结构失调,产品生存周期短,生存能力差,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广告宜传虚假泛滥,伪劣产品现象严重,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使许多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片面重视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忽视生产环境的改善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以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据统计,近两年国内保健品在各行业中广告投入一直在前三位,许多成功的保健品在入市初期几乎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其销售额的30%~60%之间,金钱开道造就了保健品的高知名度,然而高知名度的背后却未造就高信誉度[4]。最近,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就中国公众的保健品消费,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做了大型调查。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对广告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感,国民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空前的诚信危机[5]回顾保健品的二十余年发展历程,保健品行业只能说精于市场营销,还谈不上真正的品牌营销。市场营销不等于品牌营销,前者过分强调方法、技巧,甚至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短期经营上要立竿见影;后者更注重一种长远规划和长期积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偏重商品力和推广力,保健品的推广往往是概念先行。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消费者消费理性的提高,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市场同化现象的普遍,保健品行业面临着新的洗牌,品牌营销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已经走过上世纪的萌芽期和突进期,进入至关重要的转型期。此外,国际知名的保健品跨国公司用他们百年积累的丰富的、成熟的经验,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设立分厂,斥巨资进驻我国市场。全球营养保健品巨头的安利公司,自1999年推出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以来,己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名,此外,国外保健品企业正在抓紧同国内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在技术标准上控制中国保健品行业。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重塑行业信心的品牌建设指导思想

①树立长远观念,增加价值含量:首先,必须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只有立志长远发展,才有可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做好一个品牌。品牌的创建需要精心的培育,培育一个好的品牌是一个漫长而又有成就感的过程[6],这个过程没有技巧和捷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不懈积累。企业高层领导要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的优先课题,树立全体员工的品牌意识,使员工共享品牌知识,熟悉品牌识别,理解品牌理念,表达自己的品牌形象。其次,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是一切品牌战略实施的基础,在既定市场条件下,品牌价值取决于生产者的特殊劳动投入与市场认可的契合度。企业领导必须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科技动态与进展,寻求、把握每一个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会。其三,在当前的市场和技术条件下,品牌知名度的建设已相对容易。加大纸媒、电视和网络的广告投入,均可以在短期内极大的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但对企业品牌美誉度的提高基本无效[7]。

②构建和维护品牌资产,切实做好品牌定位: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的价值来之不易。但是,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企业不断地对品牌进行维护。《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决定人们是否喜欢一家公司的关键如下:一是公司的可信度;二是公司以人性、关怀的方式经营企业的程度。品牌维护措施可采取:提升产品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流程。企业战略决策阶段首要任务是战略定位.。定位在营销战略中,至少扮演两个角色:顾客青睐的源点和竞争取胜的重点。定位不是做给老板看的东西,定位应该能够被顾客切身感受到,是向目标顾客保证的一种承诺。确保品牌定位的准确务必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执行品牌识别原则。第二是切中目标受众原则,品牌第三是积极传播品牌形象原则。

4品牌营销战略实施的几个问题

①品牌构建培育,企业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把对品牌的宣传与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结合起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建立关系,使创造品牌的知名度围绕着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企业和客户共享知识、共创价值、共担风险、共享成功喜悦,成为命运共同体。从而使企业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就开始有效积累品牌资产。

②品牌形象最终要建立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因而品牌形象塑造的全部工作一定要以公众为核心,高度重视公众的反应。利润目标之外,设置一个以社会责任为内容的公司使命,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当前社会功利主义日趋严重,在诸如汶川地震、甲流等严重的群发灾害面前,如能展现大爱,在体现公民应尽责任的同时,必能获得社会的关注,造就双赢。

③提升品牌核心价值的方法。《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7]。”很显然,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拉姆•查兰(RamCharlan)在《持续增长》中指出,企业的增长源泉有三条途径超越常规,能让企业出奇制胜。拓宽市场视野;细分现有市场;觊觎相邻市场。

④大力培养忠诚顾客。企业获得忠诚顾客的前提是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要能给顾客带来实际的价值。顾客对某品牌的忠诚,企业一时难以撼动,但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企业则拥有很大的主导权。打动持漠视态度的顾客群,使“漠视”的顾客群转变为“关注和惠顾”的顾客群,必须做到:第一品牌定位准确;第二推广活动持续连贯;第三要使产品具有差异性和功能的适应性;第四渠道布局要合乎顾客的便利性[8]。

⑤常设危机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发生突发事件,因为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如何机智处理,恰恰是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的高下体现。一个负责任、敢作为的企业从来都在公共危机中开诚布公,不亢不卑,居于主动积极位置。现在社会信息如此发达,谁蒙蔽了群众,遮挡了“信息阳光”,谁就会被无情淘汰。在不少公共危机事件中,公布的时间越早、公开的力度越大,危机危害和社会损耗就越小,也就能占据主动位置;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恐慌和伤害。

参考文献:

[1]kevinLaneKeller.Strategicbrandmanagement:Building,Measuring,andmanagingbrandequity[M].NewJersey:PearsonPrenticeHall,2008.

[2](美)戴维.阿克著,吕一林译.创建强势品牌[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

[3]中华报告网.200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趋势和竞争分析报告[DB/OL].,2005-03-20.

[4]岳小林,王磊.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之管见.中国药事,2003,17(10):597-599.

[[5]余正,胡天佑.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药业,2004,13(5):11.

[6]Fualknel,D.InternationalStrategyAlliance:CooperationtoCompete[M].London:McGraw-Hill,1995.

[7]RobFrankel.“What,exactlyisabrand,anyway?”[DB/OL].,2005-01-22.

[8]Sirgy,M,Joseph,Dong-JinLee,J.S.Johar.AndJohnTidwell.Effectofself-congruitywithsponsorshiponbrandloyalty[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8,(6).

品牌营销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文化 品牌营销 跨文化品牌营销

当企业的品牌营销活动从一国市场扩展至多国市场时,就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国内市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效用减弱甚至丧失。因此,对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而言,需要重视品牌营销中的跨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品牌营销的内涵

基于文化的层次性,跨文化品牌营销可以分为跨民族文化品牌营销、跨国家文化品牌营销、跨地区文化品牌营销、跨行业文化品牌营销等多种类型。本文所研究的跨文化品牌营销是基于国别层面的一般性跨文化品牌营销,不涉及其他跨文化品牌营销问题。所讨论的文化环境主要是一国的主要文化元素而不涉及各种亚文化体系。

根据以上界定,跨文化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环境中所进行的品牌营销活动,它强调对交易双方的文化差异管理,积极处理和应对各种跨文化冲突,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品牌营销的流程出发,跨文化品牌营销强调在品牌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品牌宣传与推广、品牌保护与创新等环节中考虑多元文化的影响,将文化因素与品牌营销策略有效结合进行整体性的品牌营销运作,提升品牌营销跨文化适应能力。从横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由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和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组成。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侧重于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的影响,企业应将文化作为可以改造的对象和工具,使文化的营销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不仅强调品牌营销战略制定与决策对文化环境的适应或改变,而且涉及如何处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从事营销活动所产生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主要考察跨文化要素在品牌营销组合中的含量和融合。从纵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包括跨文化品牌营销的进入、渗透、扩展、结合、巩固和融合等阶段和过程。

二、跨文化品牌营销的模式

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是指在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一定时期内稳定使用的、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适合跨文化品牌营销要求的基本样式。根据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母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自身文化融合能力的强弱,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母国取向模式

在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中,以母国文化为主导,在不同文化环境的市场上不对品牌营销策略做大的调整。此模式坚持母国品牌营销的文化取向,在国际市场上沿袭母国品牌营销战略与决策。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母国的文化资源,使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忽略往往容易导致品牌营销决策的失误,风险较高。因此,此模式较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小,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它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初级阶段被使用得较多。

2.目标市场取向模式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模式表现在企业从事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以目标市场的文化取向为主导,充分尊重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根据文化差异对品牌营销策略作出具体调整,以此适应目标市场文化环境对品牌营销活动的要求。此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克服国际市场上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消费者的需要,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缺点体现在品牌营销的发展速度较慢,成本较高。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大,母国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中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经过初期阶段的发展, 虽然文化融合能力较弱, 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品牌营销实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别做出反应和调整, 并能根据目标市场的偏好和习惯, 较为灵活地处理营销活动。

3.统一市场取向模式

统一市场取向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时, 把世界看成一个由多个类似文化市场组成的大市场, 在不同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具有同质文化特质的细分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竞争优势和最佳市场的一种品牌营销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占有世界市场,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占有率。其缺点是需要花费企业较大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去寻找具有同质文化特征的细分市场,增加了企业品牌营销的进入难度。因此,该模式主要适合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小, 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用,并且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这个阶段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 有能力在文化差异小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同质的细分市场, 并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4.多元文化整合模式

多元文化整合模式指企业通过对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融合与协调,使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优化,形成文化协同竞争效应,使品牌营销策略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发挥两国文化的整体协同效应,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两国文化进行融合的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这种模式适用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取,一般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它要求企业要具有“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 要求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既要具有全球战略思维, 又要顾及地区文化特征差异, 力图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真正平衡。

参考文献:

[1](美)保罗・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戴亦一.品牌营销[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年

品牌营销论文第7篇

(一)企业品牌传播的自身需要

企业进行品牌传播的目的在于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通过运用多种市场营销的手段使受众形成对企业品牌、企业产品等企业信息的正确认识,从而可以使企业在不断吸收新的消费群体的基础上,保持一定忠实的消费群体,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相对而言,微博营销是当下少数几个投入相对较少、回报大的营销手段。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微博进行品牌营销。通过口碑相传、广而告之,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二)企业品牌传播目标

受众群体的现实需要企业品牌传播的目标受众是企业进行产品营销的对象。企业的品牌传播,首先,是企业本身对自身品牌传播的需求。其次,是源于目标消费群体对此的需求。每个企业发展至今日,其中有很多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并不完全了解,可能甚至有的只是片面认识该企业品牌,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本身已经具有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企业品牌带来不同层次的关注度,一部分消费者疲于再接收企业品牌传播的信息;另一部分消费者可能却需要对企业品牌有更深刻的了解,由此,给企业品牌传播带来难度。假如企业无法在品牌传播上带给消费群体正确的认识、保证一定数量消费者对企业本身的忠诚关注度,将会对本企业的推广、销售等带来一定阻力。而微博营销的特点在于传播信息的效率高,可以有效防止错误品牌信息的传递,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认识企业品牌。

(三)企业品牌传播成本及内容的需要

众所周知,传统的营销手段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对于这些投入与回报风险较大的营销手段,低成本的微博营销更迎合当下企业追求的利润目标。微博营销所具有的及时性、高效性、可控性强,对企业品牌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如何运用微博进行企业品牌传播

处于微博时代,将近有几亿微博用户每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微博平台上的信息或动态。2014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微博营销,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新兴起的概念。随着移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品牌传播上运用微博营销势在必行,并且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微博及微博营销的特点,下面提出几点企业在化媒体传播为起点,建立包括线上线下活动在内的整合互动传播这一策略旨在将社会化媒体与真实世界融合起来,发挥最大传播效应,达到改变受众态度乃至行动的效果。

(一)长尾理论的应用

克里斯•安德森认为“:随着商品热门度的降低,虽然需求量急剧减少,形成一条形似长尾趋向于零的曲线,但是需求量仍然维持在零以上。”长尾理论给编辑出版的启示是:在选题策划时不要一味关注热门话题,只关注主流市场,出版“热门书”,策划畅销书,忽视少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殊不知长长的尾巴积累起来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市场。畅销书的选题策划,出版传播可以构成巨大的市场,市场存在需求。但市场的饱和度,同质化也需纳入考虑范围。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根据出版的书来选择,而是根据自我的需求搜素相关书籍进行购买。受众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个性化选题策划,出版传播针对少量的目标“尾巴”受众,开展精确营销,达到强大的传播效果,打造专业品牌,构建出版社品牌理念,加强受众对品牌的依赖度,亲切度,最终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C理论的应用4C营销理论的内容

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4C的理论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4C理论特别适用于当今的出版传播,出版传播不再是需大于求的时代,畅销书在大众化时代很难实现。出版传播必须以目标受众为中心,以受众需求为核心。在社会化媒体应用广泛的今天,尽量减少成本投入,名人在自我微博上宣传新书,不仅零成本,而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大,影响力强。或者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新书,手握新书,利用明星效应,粉丝在粉丝群自发讨论,互动,创造消费文化。便利在消费者心理浮躁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电商运营发达,出版传播可以在当当网,京东上上书,多渠道销售,为受众提供优良的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国任何地方何时都可以搜索书籍。最后一项沟通在新媒体环境中显得十分方便。受众可以直接与作者进行沟通,互动,了解受众的想法。出版社也可以从中发现出版选题策划的点,并进行论证出书,实现书的畅销。

三、结语

品牌营销论文第8篇

一、中国营销的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营销学的引入为中国的市场营销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传统的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k、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也一直成为指导我国营销实践的主流理论。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传统的4P营销模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对品牌形象、服务水平和顾客关系等重要营销战略的更高要求。

以品牌为例,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奔驰、耐克、索尼等等国际品牌的身影,然而国内却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与之抗衡。在证券行业,截至2001年底,我国全部券商的注册资本之和也不过8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摩根士丹添利在1999权益资本就高达9000亿美元。到2002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24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共106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7814.57亿元,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银行的资产规模,但和国外相比,仅美林证券一家的管理资产就高达1.4万亿美元。面对这种品牌实力的巨大落差和WTO的加入,国内企业尽管纷纷亮出了“打造民族品牌”旗号。但遗憾的是,传统的4P营销模式已经无法做到这点。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凭借产品生产、制定价格、批发销售和宣传促销取得显著的营销绩效,更不能以此获得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正是因此,中国企业在历经了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新型营销或品牌设计技术。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从国外传入的品牌营销、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CIS(企业形象系统)、CRM(顾客关系管理)和IMC(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营销深化和品牌建设,但这些“细分式”的营销思想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它们最终也只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某一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不能从整体上为中国企业带来营销绩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质变化。因为,这些现代营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市场环境基础之上的一种“细分式”营销理论,而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发达,经济状况不平衡,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品牌基础不牢固,企业服务水平低下等等方面。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面对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现代西方营销理论,中国的企业家们又显得有些盲从。八十年代“公关热”,九十年代“CI热”,近年来又在流行“CRM热”,这种“热现象”实际上正好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的这种迷茫和困惑——中国企业当前的营销工作应以什么内容作为核心?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实现企业营销绩效和品牌价值的同步发展?

二、顾客营销的结构体系

顾客营销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首先必须设计出一个能够令消费者满意的品牌形象,并将这种形象有效地传递给企业的目标顾客(知名度),然后才有可能促成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一旦顾客发生这种“购买行为”之后,企业则需要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兑现”和“印证”顾客对这个“品牌形象”的期望,以保持对这种“良好印象”的维持和巩固(美誉度);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关系技术”发展更深层的“顾客关系和友谊”。

事实上,无论何种营销,无一例外都在追求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高度统一和最大化。而当前流行的各种营销困其属于一种分划式的细分营销理论,它往往偏重企业整体营销的某一方面,因而不能实现这三者的最大化发展。

例如,“服务营销”从服务的角度将企业视为一个服务的主体,强调企业对内对外的全面服务系统的建构,其中,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的核心内容。服务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企业“美誉度”和顾客满意,并起到一种口碑的效果。但服务营销对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关系营销”则是研究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利益和长期合作。关系营销强调顾客关系的核心地位,并十分注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的设计。实施关系营销可能获得顾客最佳的“忠诚度”。但是,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一样,也没有提供全面解决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同时,因为这种关系对象的多样性,也使得关系营销在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传播一致性”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我们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形容一个品牌的价值和营销绩效,事实上,任何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或是营销绩效的提升,都是通过对知名度、美誉度或忠诚度的向外延伸,因为这是影响到企业品牌和营销绩效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同时,本图还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是要想获得企业营销绩效快速提升的最佳发展方法就是保证这三个要素的同步(向外)扩张。

顾客营销的优势在于,顾客营销的要素设计充分考虑和运用了这个“价值三角形”,并将每一个“营销要素”对应一个“绩效指标”,从而达到企业营销的最佳状态。

顾客营销将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对应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目标,将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对应为企业“美誉度”目标,将建设顾客关系的主要任务对应为顾客“忠诚度”目标。正是这种营销要素与品牌价值要素的成功对应,使得顾客营销具备了“整合”的基础并且富有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美誉度”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公益事业或慈善活动就可以达到,如果企业的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不能有效地与企业的目标顾客联系起来,这种活动同样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没有成效。因为任何一次善和活动,都可能很快被人遗忘。顾客营销学认为,企业“美誉度”最重要的内容应当是通过企业的努力,保证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同样是有益于顾客,有益于社会的“善举”,更是构成企业“优质的服务”和“美誉度”的根本内容和手段,也是顾客关系深化的必要因素。

以顾客作为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有机地将企业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结合起来,力求快速地有效地实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全面发展,为企业与消费者建构一个稳定的、深入的、互利的顾客友谊和商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长久经营。这就是顾客营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顾客营销=品牌形象+服务质量+顾客关系。

顾客营销的体系如图:

三、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波浪模型是顾客营销的最大特征。

这种营销特征首先表现在构成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在顾客营销的要素中,“服务质量”是顾客营销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同时,“服务形象”也是“品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顾客关系”也是顾客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又是发展“顾客关系”的关键手段。因此,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边界实际上是十分模糊,并且相互融合,这是波浪的特点。其次,顾客营销要素的运行模式并不是以时间、空间或是企业职能进行划分,而是依据企业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现有层次、地位和当前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状态的不同而展开。而这种营销过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递式波浪发展状态,因此,我们称之为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我们以横轴表示企业顾客营销的过程,纵轴表示顾客营销的绩效,坐标中的曲线则表示顾客营销的内容。

首先,顾客营销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品牌形象”,达成顾客购买(曲线1)。

在这种过程中,企业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将企业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不断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公司的产品。即我们通常说的提高“知名度”,因为这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前提。我们注意到,当这个曲线到达A点时,第二条曲线便开始了。A点是“顾客购买临界点”。当一个企业通过品牌传播的实施,使得一个消费者从不了解这个而发生购买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这个品牌传播是具有绩效的,也是成功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已经了解并购买公司产品的顾客来说,公司如果依然仅仅以和过去一样的广告等传播方式进行营销,传播一些顾客已经熟知的信息,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这种机械的营销方式将会导致公司营销业绩的下降。因此,顾客营销认为,在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之后,企业的营销重点应该从“品牌传播”转为“服务质量”。

顾客营销的第二个步骤是“提升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喜爱(曲线2)。

在第一阶段,企业通过品牌传播产生的“效应”,达到了让顾客“尝试购买”的目的。此时的企业必须进一步对以前所传递的品牌信息和承诺进行兑现,并力求满足顾客需求和超越他的期望,以获得顾客“愉悦的购买感受”,从而真正认可和接受产品。因此,在品牌建设曲线的A点之后,顾客营销的重点应转变为“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觉到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否则,一旦顾客产生出购买的不愉快情绪,或是与其期望值相差太远,这个顾客不仅再也不会购买这个产品,并有可能影响到他周围的朋友或是同事。这种缺少服务支持的企业产品,只能做“一锤子买卖”,而不可能获得顾客对产品更高的评价(美誉度),当然也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绩效和长久经营。

在服务曲线图中一个点B,我们称之为“期望临界点”。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是不是要不断地去超越顾客的期望?顾客营销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不断地创新服务,超越期望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我们将在第五章中详细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公司都将“超越顾客期望”作为公司的服务理念,但在营销实践之中是很难行得通的。首先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具有不同的期望,所谓超越也只能是相对而言。其次,顾客的期望会随着顾客的经验而不断进步,永无止境。因此,“超越期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顾客营销强调的是一种“合适的服务”,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超越”,当企业服务做到一定程度时,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应以“发展顾客关系”来稳定顾客,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