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1 19:43:35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第1篇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具体地说,它有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

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的目的,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打造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得到协调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和层次化;2、 教学内容要精选化和整合化;3、教学过程要灵活化和最优化;4、教学氛围要民主化和和谐化;5、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和激励化。这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讲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呢?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营造出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校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地起坐,而应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而又不失亲和力,减少失误。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利用他们的兴趣,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等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音乐教学应当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每堂音乐课应当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畅想的思绪自由飞翔;每堂音乐课都有真情交融和灵感的爆发。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更加充实、更加绚烂多彩吧!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原理;中小学;音乐课堂

一、音乐教育哲学原理的简述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笔者选择了三种较为系统全面的哲学流派:唯理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并从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讨论,探讨哲学观点对音乐教育产生的实际影响,包括教学的四个方面:课程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师生角色。首先是唯理主义。唯理主义强调教育的内容应注重永恒的价值,强调不朽和永恒的音乐的学习;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发展综合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从广阔的视角理解教学材料,即学生获得心智的理解;把学生学习评价看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的是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共同探求未知的真理,重视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听讲和阅读。其次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强调学科材料的学习,把国家制定的学习内容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坚持由学术领域的权威来决定学习内容;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重视听讲和阅读的教学方法,把教师视为教育过程的核心,而抱有自然主义倾向者是把教师的干涉减至最低,最大程度地鼓励独立学习,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责任。最后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十分强调学会如何获得技能,怎样收集知识,把经验看作是学习的基础,看重音乐学习的过程非音乐结果;提倡通过探究、验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的手段十分重视,教会学生学习的途径;使用主义者的评价指的只要是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且对评价持有高过其他各派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和助威者的作用,重视学生个体,协助学生收集信息、获得知识。三种哲学原理对音乐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各有其中包含的合理成分,亦各有优点缺点。我们在分析哲学观点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较多倾向某一哲学流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排斥其他哲学流派中的合理成分。这是作为音乐教育者要特别注意的。笔者将从广州市玉岩中学音乐课堂中授课教师所体现出来的音乐教育哲学原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二、课堂观摩体验与感受

笔者有幸观摩广州市玉岩中学的音乐课堂,在此介绍课堂的授课过程及笔者本人对课堂的体验与感受。本次在玉岩中学观摩的音乐课堂的课题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授课教师挑选了视频《贵妃醉酒》播放,并向学生提出“视频中融合了哪些中国元素?”的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问题。接着教师介绍京剧行当,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并开始讲授新课内容。首先,授课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本节课堂的主人公梅兰芳,并让学生欣赏梅兰芳的著名剧目《霸王别姬》中的经典片段,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梅兰芳演唱时每一句的结尾音和身段有什么特点?”。观看完《霸王别姬》经典片段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梅兰芳演唱时的特点并总结,教师亲自给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其口型、吐字和音色特点,并要求学生模仿、学习和体验。除此以外,教师还通过亲身示范教授“学唱、念白、做手势”从而来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梅派唱腔的三种艺术手段。新课内容学习完毕后,进入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向学生拓展介绍梅兰芳生平事迹、艺术价值和贡献及其经典剧目,包括介绍梅兰芳作为爱国人士的生平事迹及社会贡献以及他对后人的影响等等,并在课堂的最后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与巩固。在本节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其教学思路及教学理念,甚至是当中所体现的音乐教育哲学原理。笔者列举以下几点:一、授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导入这一环节时,通过播放视频《贵妃醉酒》的途径,让学生浏览欣赏作品,并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提出的特殊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关注作品的特点和形态,以此来教会学生学习新的音乐作品或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一做法正是实用主义所主张的,因为实用主义者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音乐学习者。二、本节课的课题是《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且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梅兰芳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给学生欣赏。这一做法体现了唯理主义强调的教育内容应注重永恒的价值,强调不朽和永恒的音乐的学习。三、课堂上教师除了教书本知识外,还涉及到梅兰芳的生平事件及其社会贡献等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的进一步拓展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唯理主义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获得心智的理解,偏爱更多的获得和广义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是有关音乐的事实和信息。四、授课教师从开始上课到下课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体态教态和恰当的说话语速,与京剧的特点相对应。这体现了唯理主义把教师视为学生的楷模,授课教师回避不端的行为和懒散的形象,以及所谓的“艺术气质”。

三、音乐教育哲学原理的重要性

音乐课堂教学第3篇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老师就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教学环境的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物理环境(指音乐教室的设备、设施和座位设置形式,以及教具形式等)的要求讲,应是尽可能地将音乐教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从心理环境(指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的要求讲,应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

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讨论的方法,巧妙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能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也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当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

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组织教学的艺术。

二、音乐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音乐教学的艺术。

从音乐课堂的结构来看,主要功能是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三个环节。老师应该根据这三个不同环节的特点来探寻教学的艺术。

1、教学导入艺术

艺术的导入方式,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音乐课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以歌唱教学的导入为例。

教学步骤:

(1)老师出示一个绒包,问道:“绒布包是什么呢?”

(2)分别请几位学生来用手摸摸绒布包(但不让学生当时说出来)。

(3)请这几位学生一起回答绒布包里装的是什么。(学生高兴而自豪地答出――皮球)

(4)老师拍拍皮球,要求学生注意听辨皮球落地的声音特点。

(5)小结学生回答:其声音特点是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6)学生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发音。

(7)结合顿音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

要求:声音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8)用顿音唱法演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副歌部分。

(9)讨论为什么用顿音唱演唱这部分歌曲?(结合歌曲的内容揭示歌曲情绪)

……

从上例我们看到,这种导入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对顿音唱法的认知和掌握演唱的要领上,并从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让学生懂得顿音唱法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导入的方式很多,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导入”,每位教师都应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2、新课教学的艺术

美国贝尼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认为,音乐学习一般模式是:(1)音乐的体验;(2)音乐的研究;(3)音乐的再体验。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下面以音乐欣赏教学《保卫黄河》为例。教学步骤:

(1)讨论:学生回顾自己见过的江水或河水波涛滚滚的情景。

(2)老师简介“黄河”。

(3)完整欣赏《保卫黄河》录音,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讨论后老师作小结。

(4)学生视唱(可随音带)《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曲谱。

(5)欣赏《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

(6)讨论、分析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结构特点、歌词特点、歌曲体裁特点。

(7)老师小结并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及作曲家。

(8)根据歌曲特点,讨论设计《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的乐器伴奏音型,并进行唱、奏的练习。

(9)欣赏《保卫黄河》轮唱部分音乐。

(10)讨论、分析其演唱形式及其作用,以及其民族风格特点等。

(11)小结《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情绪、意境和意义。完整欣赏《保卫黄河》。

上例欣赏教学自始自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上,对《保卫黄河》的音乐要素进行子艺术价值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又回到音乐作品中去实践、体验、印证、升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气氛;学生则以主动参与者的积极态度,在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和熏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当然,音乐教学艺术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教学中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艺术的展示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行为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3、巩固教学的艺术

巩固教学既包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也包括对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复习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还是进行音乐表演,同样应该是艺术性的展示。在巩固知识环节中,常常采取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气氛,始终将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中。下面以学、小调式后的巩固教学为例,其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两段曲调进行视唱:《小松树》、《啊,朋友》。

(2)分析、比较两首歌曲的开始音、结束音、音阶结构;找出其主音与上方的三度音的音程关系,判断其调式。

(3)课堂讨论(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这两首歌曲。

(5)分析、讨论其调式色彩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6)学生回顾自己熟悉歌曲中的大、小调式歌曲。

音乐课堂教学第4篇

摘要:初中音乐教育往往被学校和老师忽略,原因就是它不是中考学科。但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教育无比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样的一个概念有明确的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不如说音乐是一种对艺术审美的过程、享受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当要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学生,要以乐中之情来陶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一、设置聆听的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初中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完全不能和流行音乐相比。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增强聆听的力。

教师要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好准备。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换了一个稍微差一些的设备,这些经典的音乐片段在音质不佳、断断续续的效果中,都会让学生大失所望,音乐不再感人,教师的讲述也会立刻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应该着手准备尽量优美的播放设备给学生,包括碟片、磁带的试放、不同乐曲音量的调节等。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时,由于录制的原因,欣赏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歌声需要较高的音量,但接下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还用同等的音量,第一个强和弦将会震耳欲聋,破坏美感,所以必须在课前调试。有了良好的设备,更需要为学生精心挑选优质的软件一一恰当的、优美的音乐CD或磁带资料。对此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学生对与教材配套的《喀秋莎》、《游击队之歌》这些歌曲都不感兴趣,但当我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版本,在新的音响设备下播放后,学生马上从喧闹的无所谓状态转为入神地聆听夭籁之声。此时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的。

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精明的教师,是会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最优美的声音效果给学生,而不是寻找客观理由,找一些凑合的声音给学生听。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挣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长年累月坚持,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

二、开展多种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 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 ,还可 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 目的。

三、 用优秀的作品激励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崇拜,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

四、评价与反思

及时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总结,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评价时,一定要评价方式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和夸奖他们,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是的教学活动的思考,也是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问题。通过反思,教师们可以提高教学经验,同时经过反思,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也是对教学不在是一件单调乏味的工作。教师们只有不断的反思教学,才能明确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让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准确。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音乐课堂教学第6篇

一、要关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比如:七年级上册的《青年友谊圆舞曲》,这是一堂音乐唱歌课。根据歌曲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贯穿始终。由于活动设计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只要集中注意力参与都能够完成,所以在本堂课中,学生的参与面很大,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愉快。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所以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时,还是比较顺利的。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只有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强,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要关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互动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的示范性和巧妙的课堂提问,比如:音乐课中的歌曲教唱,教师的歌曲范唱一定要让学生觉得美,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师生互动接龙演唱时,学生才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合作。提问是一门艺术,要运用得好,让它受益于课堂教学,关键就是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观点,而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后备问题。

三、要注重课堂中有效的评价

教师评价语言的多样性、赞赏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往往会被我们忽视。比如:我曾经听过的一堂音乐课中,教师要求学生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太过于兴奋,不但出现赶节奏的现象,一到高音还出现很多喊唱的现象,演唱效果缺乏美感。唱完后,教师很有激情地评价:“同学们真不错,唱得好极了”。很明显,这是老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也接受了老师这样的鼓励,于是在之后的演唱中,一次比一次兴奋,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听课的老师都难以忍受那种嘈杂的歌声,更不用说如何来体现音乐的美了。针对以上情况,这位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确实起到了鼓励的作用,但却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审美。我们不是说教师在给与学生评价时一定要非常严谨,但必须要考虑到评价后会有多少问题出现。其实这位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演唱后对学生说:“你们演唱得非常认真,情绪非常高涨,我也被你们打动了,现在非常的激动,我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高歌。但是我觉得激动的心情可以用美的声音来表现,而不需要用很大的声音喊叫,这样还能保护我们的嗓子。同时还可以更加清楚地听音乐伴奏,节奏也会更加准确的。”这样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予以肯定,又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很委婉地指出了演唱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相信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后能有更好的表现,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四、要注重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

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音乐课堂确实更加地生动、有趣,但是要注意它的有效性。比如:情境导入环节,课件中各种乐器,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要让同学们有所了解,直观的展示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只有“质”的提升,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课堂教学第7篇

一、民主和谐,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来说明上面的内容,什么呢?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用活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紧学生的时代步伐,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由于每个班内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先天素质的差异,造成了他们艺术素质的不同。有的同学从小就在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培训中心学习跳舞、唱歌、乐器等,他们的艺术底子较厚实,对一些经典音乐已经有所接触或了解;有的同学从未接触过课堂外音乐方面的熏陶,接触最多的就是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差异,根据他们的这种差距,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施教,在施教过程中要设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来,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三、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谈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四、体验情趣,分享快乐

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应该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用情激情,以情动情,以情生情,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演去创设歌曲或乐曲的美感。对于学生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东西,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歌曲或乐曲的真情实感,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诱启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动态,让学生不偏离歌曲或乐曲的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在浓情蜜意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

音乐课堂教学第8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84-01

好的开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上音乐课也同样如此。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有个良好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教师从新课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喜欢到你的音乐课堂中来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

一、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我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他们是中专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多媒体教学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在欣赏《白毛女》的教学中,我们如果以听录音、看剧情文字介绍,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残酷,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歌剧《白毛女》的部分视频进行播放,让同学们以更直观的方式从屏幕上活生生的看到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智等人无恶不做的丑恶嘴脸,看到喜儿被卖身抵债,最后被逼入深山,终年不见光日,人不人,鬼不鬼的惨象,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情感上激起对旧社会的强烈憎恶,对喜儿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课学习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让学生学的更快、学的更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设出了优美的课堂情景,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听辨导入法

听辨导入法是音乐教学独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在讲民歌时,我选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洗衣歌》两首民歌片断,让学生听,听完后告诉我这两首民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自然就听得仔细认真。

四、语言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