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7:53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1篇

关键词:高职 经管类学生 岗位需求 财务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5-02

引言

对于每一位教师,不论是教哪一学科,都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何课程的任何环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训练着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直接并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由于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财务知识对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也是重要的,而且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都或多或少与财务岗位有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财务分析岗位。因此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自然成了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成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二是融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单元。

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学生学习的财务分析内容会比较全面、系统。目前浙江的高职院校只有6所学校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着一种不适用的现象,学生一进入企业,让其做财务分析工作,仍然不知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上课时学生的训练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脱节。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由于多数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每周只开设4节课,财务分析章节安排的时间较短,而财务分析内容又比较多,因此相关知识只能讲个皮毛,等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会计也好,从事财务咨询也好,对于基本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分析,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基本评价,而企业恰恰又需要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技能。

因此,必须将与现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通过一、两门课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较多,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多,即便是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也缺乏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研究。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指明了方向。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目前,在教高16号文件的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系和课程的改革。为了使课程改革更有针对性,必须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

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及财务知识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都决定了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财务分析能力是指搜集各种财务信息,借以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经管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我院财务会计系各个专业每年都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次专家都会提到相关岗位对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如会计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信用管理专业及税务专业等。同时也指出学生上岗时财务分析能力的不足,如不懂得基本的财务分析步骤及要点、不能撰写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等,因此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针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岗位需求、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势下,很多院校都在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这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不存在,鉴于财务分析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必然的,更是现实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需求设计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1.财务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财务分析岗位能力有多种层次,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需求层次;二是财务分析专员能力需求层次;三是财务分析经理能力需求层次。

对于第一种层次,要求具备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于第二种层次,是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是财务管理层次的会计。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评估,观察其变化趋势并了解变动原因,主要有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年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盈利情况、成本情况、销售情况、现金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等;通过期间比较,发现问题和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收入、利润实现情况,提出增收合理化建议;负责撰写公司财务分析、财务报告、财务总结、会议资料等;负责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负责相关业务单位费用支出、合同协议的财务审核;参与并指导业务单位的年度和月度预算编制和申报;对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书面报告。

对于第三种层次,财务分析经理需要根据公司要求,建立和完善财务及经营分析体系;协助收集、修订和制定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根据汇总的各业务机构及公司会计部门填报的内部报表与管理报表,分析各项报表与比率,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2.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根据财务分析岗位的能力层次,在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内容时,既需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当前需要,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首先,设计让学生大量阅读财务报告的项目,让学生计算报表中的一些合计数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用Excel的公式功能进行分析计算,在阅读财务报告和计算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分析财务报告中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其次,设计一个让学生大量阅读完整财务分析报告的项目,这些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财务分析的方法等。再次,设计一些与满足企业财务分析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项项目,如财务报表项目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现金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这些专项项目在设计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最后,设计一个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项目和一些拓展项目,如经营分析报告的撰写项目等,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必须熟练,对于一些拓展项目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了解。

这些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的层次、学生的专业和毕业以后的去向做出一定的选择。

四、基于岗位需求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讨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将原来仅靠课堂和校内实训的培养模式,转为课堂、校内实训、校内竞赛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设计的培养项目和具体任务。

1.建设仿真的实训环境,采取理论课程边讲边实训的方式。校内仿真实训环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布置项目和工作任务时的实际工作环境描述来完成。同时,为更好地完成财务分析的实训,必须改变以前只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投影上讲解财务分析的现象,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进行思考、阅读、计算和总结。

2.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与校外基地签订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派学生到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的指导老师来校上课,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

财务分析是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都有大量的财务分析数据的计算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通过与信用评级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财务分析业务也可以将这些业务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让学生完成接近真实业务的任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逐渐体会到职业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塑造企业文化,二是可以为培养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弱点就是重知识轻技能,我们应提倡“应知,应会”,只“知”不“会”,是不行的。三是职业教育能开创一种创新的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企业的“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国外也很强调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人,是员工。因此,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大胆改革考核方式。针对《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学生,可以依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根据企业的评价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积极组织与财务分析相关的竞赛,实现以赛促训的目的。目前浙江省的财会信息化大赛中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浙江省“挑战杯”大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中的创业计划竞赛中也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学生如果参加这样的比赛获奖,可以采取根据奖项的等级给予财务分析课程加分等方式,学校自身也可以组织相配套的院级竞赛,并给予课程相应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务分析的兴趣。

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学习和途径的实施,相信高职经管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分析其他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碧琼.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

2.刘薇.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功能演进[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3.黄珍.撰写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4.徐相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科技和产业,2008(8)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7.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2篇

(一)信息披露的格式化

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相关信息,而表达信息的工具或信息的载体是会计报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采用固定的格式呈报信息,且以会计报表为主体,要求纳入报告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其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被“省略”掉,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以反映。这种格式化会计报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第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所揭示的信息都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第二,被纳入会计报表的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货币化或非数量化信息则无法反映。

第三,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无法反映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目前会计要素出现的新的表现形式,如企业商誉、人力资源价值、绿色资产等,由于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些价值无法确认,致使企业堆积大量隐形资产。

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统计,徽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航空母舰”,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总额只有143.87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资产额最高的范尼梅公司资产总额(3510多亿美元)的1/25,按照表列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信息披露格式化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的信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切追求高速、高效,财务会计报告的滞后性必将成为它的“致命”缺陷,巴林银行的破产也可见其影子。其次,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具体操作的,在会计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观的估计、判断在所难免,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业务水平等原因可能会对类似的经济业务作出有差异的估计、判断,而且对信息加工耗费时间,降低了及时性,再加上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是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的。

(三)信息披露的历史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内容的充分性。

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会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

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以小搏大”,蕴含着无穷机会与风险,所以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而且这种交易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又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的概念是以维持货币资本为前提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报表上的费用项目并不包括维持实物资本所需要的部分赔偿金额,从而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而许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恰是事业的前景状况。历史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

(四)信息披露的人为性

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六大会计要素按国际惯例进行了更科学的重新定义,加强了会计要素确认的科学合理性,防止企业利用会计制度的疏漏,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但在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一系列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许多会计方法都带有人为因素,如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帐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项目的潜在损失进行合理估计,计提必要的损失准备和减值准备等。这些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执行稳健性原则,消化风险,提高财务报告披露的质量。但由于会计制度给上市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留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致使信息披露的人为性无法克服。同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受财会人员的学识、经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差异的制约,使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差错,如有舞弊行为,信息披露将会严重失真。

此外,还有会计信息披露者方面的原因: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合理估计和判断能力较差,影响了会计判断的合理性;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方法,采用违规甚至违法的方式,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和虚减;CPA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审计的有效性。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多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

所谓多层次“彩色”报告模式就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并依此灵活报告会计信息的一种披露体系。这一“多彩”的报告体系的具体思路为:

第一层次,即核心层包括所有符合确认标准的信息(即同时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等的特征)。

第二层次,报告那些目前不能可靠计量,但符合其他所有确认标准的信息,如研究与开发费用等的支出,这些支出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这种未来经济利益的价值很难确定。

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也有助于未来收益,它如与特定商标有关联时,可能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

第四层次,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特征,但不符合报表要素定义的信息,比如公司进行的风险经营。有关风险计量与分析,无论对公司还是外部信息相关者来说都是相关的。一方面可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描述信息的特点。

第五层次,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部分知识资本(譬如人力资源价值和员工培训价值)等。这些资本价值一般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公司员工并不为公司所控制,而且,这些价值的估计有很高的主观性,通常不符合可靠性特征,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作出有效的决策和充分实现资本的保全。

(二)增加会计报表表外揭示内容,鼓励披露更广阔的信息

财务报告原则要求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法定会计报表囿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及填列方法,难以满足用户决策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大量增加表外揭示内容予以弥补。根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附注的增长速度则达7.5%。可见表外揭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在按质按量完成法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外,可考虑增加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可包括:

(1)编制增值表。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和做出其他贡献,是企业目标之一。编制增值表是为了向公众表达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种价值观念。企业存在不但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还让各类投资者得到了回报。

(2)对改善生态环境信息的揭示。随着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企业揭示其在对环保支出方面的信息逐渐成为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主要应包括:企业对“三废”处理投入的人、财、物;企业在绿化、净化空气等方面的工作及其成就;企业在降低能耗,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耗用等方面的成绩;企业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

(3)对员工情况的揭示。企业的持续成功也要依赖于员工的贡献。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等方面情况予以揭示是必要的。对员工情况揭示的内容包括企业对职工的培训、职工福利提高、劳动条件改善以及企业职工的有关情况等。

(三)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倘若无法满足及时性,即使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不相关。一些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加速涌现,使得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周期过长,已经不能够及时地捕捉和传递重要发展信息。为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一方面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尤其是缩短上市公司年报的报送时间,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并存的形式。在不断提升定期报告质量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审计的报告存储于因特网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企业报告子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上千万的会计队伍中,会计人员素质低是一个不争事实。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条件,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应当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实质精神,克服重视专业实务培训,轻视会计理论的,使其知所以然,以减少会计政策运用差错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自律约束会计人员行为、动机,减少会计行为失范,减少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带来的信息披露失真。

(五)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要求,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1)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规范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并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3篇

一 机构设置

印度审计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60年,英国殖民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在印度设立了审计长一职,负责政府审计和会计工作。1919年为制约腐败,避免纳税人的钱浪费,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总审计署的职能,确立了印度审计长独立于政府的地位。1935年,印度政府法颁布实施,该法规定设立审计长,成立印度审计会计部(Indian Audit and Accounts Department),即主计审计长公署。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审计进入新的阶段。

印度审计会计部实行垂直领导、分级负责和归口管理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主计审计长公署、联邦审计、地方审计(会计长审计办公室)、地方会计(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和培训机构组成。最高审计机关是主计审计长公署(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 Ceneral of India,简称CAG),由主计审计长负责,设在德里,共有6万多员工,在全国各地设有各类专业机构104个,其中大约有3.5万员工和68个单位从事审计上作,每年审计工作经费大约5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亿元)。每年要审计84000多家单位,向管理部门提交77000多份调查报告并向国会和邦议会提交80份审计报告及300份专题报告。

①主计审计长公署(CAG)包括会计和审计两部分职能,不涉及具体的审计业务,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国际交流,考核和培训审计人员。CAG设主计审计长一名,对国会下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委员会负责。

IA&AD组织结构示意图:

②联邦审计机构指CAG下设的多个“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和一个“企业审计局”。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负责对中央政府部门与机构、海外机构、国防、印度铁路、印度邮政电信局等联邦政府部门的审计。企业审计局由副审计长领导,专门负责审计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公司和企业。

③印度地方审计局指“会计长审计办公室”,负责审计邦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账目,审查地方国有企业和一些自治机构的账目,根据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计划,承担对联邦政府设在行政区范围内的机构和组织的审计项目。

④印度地方会计局指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主要负责邦(省)一级政府的会计和拨款审批事项,如为大多数邦级政府编报账目,发放工资、津贴和退休金,制定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等。从1996年3月起,联邦政府和一些邦级政府已经开始自行负责会计账目的编制。

⑤培训机构包括CAG培训局、一个国际培训中心、国家审计会计学院和九个地区培训机构。印度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分配具体工作岗位。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还要进行专业化岗位培训,并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二 审计职责和范围

1.审计职责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包括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根据规定,印度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可概括如下:

(1)政府支出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国库账的所有支出进行审计并报告,确认各账户中支出的货币是否获法律批准,且用于法律批准之用途,确定各类支出是否与批准的要求一致。

(2)政府资金流动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的所有资金交易进行审计并报告,包括债务、各种存款、沉淀资金、预支、吊销账、汇款账、工商业的损益账等。

(3)负责记载中央政府的各种账目,但与铁路、国防及各邦有关的账目除外。

(4)准备反映中央和各邦年度收支的各种账目,并将其交与政府有关部门。

(5)准备财务总表,并交给总统。

该表反映每年度的各种账目,如总统要求,还反映各类余额、过期未付债务及其它有关资料。除宪法中规定的这些职权外,还履行其他一些职权,包括由议会通过的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与政府公司账户有关的职权。如对政府审计员的任命及重新任命,必须征求审计总监的意见。有权对公司账户进行补充性或试验性审计。可根据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对某些政府部门或机构的账户进行审计。要在财政管理领域内捍卫宪法和法律,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支出,客观地估价财政领域的执行情况。

2.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可以扩大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财务方面(会计错误、舞弊、财务控制、财务报表的公正性等等),合规合法性方面(忠实地执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政策和规定等等)、以及工作绩效方面(经营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引自《审计与实践——税收审计》,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具体包括:

(1)中央和26个邦政府部门和机构。

(2)政府性的商业机构,如印度铁路、印度邮政通信公司。

(3)由中央和邦政府控制的大约1200个公营企业。

(4)由中央和邦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约400个非盈利性自治机构。

(5)4400家靠联邦和各邦拨款的机构和团体。

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国家银行、印度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等不属于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范围。

三 印度国家审计体系的特点

1.地位崇高,独立性强

印度国家审计体制采用的是立法型审计模式,最高审计机关CAG隶属于立法机构,直接对立法机构负责,薪金及其他行政费用由印度统一基金交付,勿需议会表决批准,对政府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印度《宪法》(1949年11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1979年9月25日第四十四次修宪法令最后修改)专门以一章篇幅规定了印度审计长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总审计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议会立法机关,监督和确保行政部门收支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另一方面代表联邦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开支“有法必依”。作为印度审计署最高负责人,总审计长地位十分特殊,他由总统直接任命,监督公共财政,并对总统负责,级别和待遇与印度最高法院院长等同。如果出现行为不当或失职等情况,只有议会两院以2/3票数才能罢免总审计长,程序等同于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的罢免。各邦审计长是主计审计长的代表,执行主计审计长的命令。1971年印度还制定了《主计审计长法》,赋予审计工作广泛而独立的权力。正是总审计署地位独立特殊,因此在近年来印度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总审计署加大了对各级政府的审计力度,查起来毫不手软,取得了显著成效。

2.合理的审计准则体系

只有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才具有可信性,审计意见和建议才会受到认真的考虑和执行。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具有衡量和改进绩效的标准。主计审计长公署编制了《主计审计长公署工作守则》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s Manual Standing Orders),确保了审计实务有章可循。其除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外还包括审计规定和指示、审计原理和逻辑以及审计程序。印度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标准和审计指南两个层次,审计标准又分为一般标准、作业标准和报告标准:(1)一般标准,主要规定审计人员任职要求和审计机关质量保证机制。(2)作业标准,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和对审计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框架。(3)报告标准,对审计报告阶段的框架性规定。《审计指南》是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准则得到遵守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费用支出审计,收入审计,公共部门的附属商业机构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电算化审计,绩效审计,中央和邦政府的预算和拨款账户的审签以及铁路等重要审计领域的单项指南(包括铁路审计指南、邮政电信部门审计指南、联邦政府收入审计指南、公营商业组织的审计指南等)。

3.独具特色的补充审计制度

补充审计,即指政府审计人员运用测试审计的对注册师审计过的国有进行的补充审计或追加审计。印度实行混合模式,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根据1971年主计审计长法,主计审计长有权对国家控股51%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印度的公营公司分为司局级企业、政府公司和法定公司(引自《公营企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或执业会计师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指派,可对政府公司进行审计。为了对注会审计结果的正确性负责,CAG建立了独特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制度。审计委员会由政府审计师和专家组成,有重点地对注会已审的国企再进行一次补充审计。审计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已审计的企业财务报表,公司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其资格等。补充审计完成后,国家审计人员把补充审计结果通知注册会计师和被审企业,并给予两周时间征求对补审结果的意见。CAG最后要把所有企业补充审计中发现的报送议会。

4.卓有成效的绩效审计制度

印度审计的主要类型有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审计是对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鉴证意见,主要审查有关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看其是否合规、合法,并对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活动、财政状况以及是否遵守了有关的会计制度等发表意见。绩效审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考察有关项目是否有效地使用资金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印度自称,印度已由过去的财务审计,发展到测试评价政府活动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效益,即测试其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阶段。审计委员会对国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除年度财务审计外,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绩效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和成本控制制度、价格及财务状况等。由于印度绩效审计往往能披露出政府或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执政党、在野党的重视,公众也很关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给予了绩效审计较高的评价;被审计的单位可以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这项工作也容易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例如,印度节油协会(具有印度官方背景)为推动能源节约,确保石油产品高效合理使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该协会把对企业的“能源审计”作为协会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点战”。2005年底,由印度节油研究协会向政府提交的2004年石油节约项目成绩单中,已确认石油节约总额达到了22.7万吨,总价值29.7亿卢比(摘自200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国际版《印度能源审计显成效》)。

5.初具规模的机审计制度

当前世界审计办公自动化工作,主要集中于审计计划自动化,审计管理工作自动化,审计统计自动化,数据传递自动化,计算机编制审计表格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印度是世界第一大软件生产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处理系统,印度审计部门已开始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一是电算系统开发审计,包括对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规范和标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成果的审查等;二是电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三是对电算系统程序的审查,评价控制功能是否恰当、逻辑流程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四是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查,包括纸性数据文件和磁性数据文件的审查。例如,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India,简称ICAI)理事会最近在新德里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2005版《银行审计指南注释草案》(Draft of the Guidance Note on Audit of Banks),就包括电算化审计方面的内容。

6.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

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每年,总审计长会就联邦政府账目向总统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总统转交议会两院审议,此外还就各邦账目向邦长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邦长转交邦议会审议。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由主计审计长确定,除了提交联邦政府的预算与决算的鉴证报告、法定公司的审计报告外,还按部门行业提交分类审计报告。分类审计报告也称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题审计报告,是对某个待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的专题审计所编写的审计报告,如公共分配系统绩效评估审计报告、综合发展规划评估审计报告、扫盲绩效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武器装备审计报告等。审计报告由立法机关下设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审查研究,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审查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账目,公共企业委员会负责独立经营企业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指出各种浪费及资金的不恰当适用,并按财政原则进行明确评论。如已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损失的事项,新的服务支出及与各种程序及先例相背离的事项等。审计人员还将编写的重要问题备忘录(问答表形式的)随时提供给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以便政府对审计报告中做出的调查结果给予具体的回答,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和改正方法。

7.近乎苛刻的人事管理制度

CAG拥有一大批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他们具备执行审计职能的广泛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激烈的竞争并从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中挑选出来的,如管理、会计学、成本计算、和工程学等。其附属机构人员的更新也要通过竞争考试来完成。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人员招聘制度。印度国家审计人员(辅助人员除外)都是通过招聘录用后才安排到审计员、审计监督员、审计总署官员等岗位。其中,审计员由大学文理工商等科毕业生通过“政府人才选拔委员会的考试”录用;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由审计员通过“基层审计考试”或社会招聘两种方式产生;审计长和会计长从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中选拔;印度审计会计服务局官员由“联邦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竞争考试”产生。另一方面,实行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在印度要想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岗前培训,包括四个阶段:(1)四个月的行政管理培训,在国家行政管院基础课(在印度,所有高级官员都要学习这些基础理论课程)。(2)十四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印度审计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3)地方专业审计局、财政局、计划委员会等单位的实习;(4)年度结业考试。实践证明,严格的录用、培训和晋升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它使印度政府审计人员保持着较高的素质,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

[1]印度驻华大使馆网站indianembassy.org.cn

[2]Office of the Accountant General,Haryana网站aghry.nic.in/

[3]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indianconsulate.org.on/ch/index.htm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4篇

现任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原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太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编了《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等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著作10余部,公开30余篇,主持资产减值,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等多项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

前言

2010年10月,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通用分类标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的要求,实现了国际趋同,可扩展性强,是完全开放的统一数据标准,其推广应用将大幅提升企业管理效篚同时极大地方便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深度分析,利用。财政部按照“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推动XBRL在我国财务报告领域的应用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XBRL及其起源

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bIe Markup Language)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它可以根据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data elements,),再根据信息技术规则对数据元(data elements)赋予唯一的数据标记,从而形成标准化规范。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XBRL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深度应用的产物,是一种用于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商业报告编制、交换、、分析的标准化方法,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企业经营管理报告有机融合,并进一步拓展的产物。

XBRL信息模型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XBRL实例(XBRL instarice)及XBRL分类标准(XBRL TaXonomy)。XBRL实例包含了报表中的具体事实(concrete facts,如销售额是多少等)。分类标准则是对具体事实的定义,它确定了实例中的具体事实应该遵守怎样的语言规范,他们的形式和属性如何等等。具体而言,分类标准要反映出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并据以定义财务报表中将要使用的各项财务报表元素,同时还要附加上相关的其他信息,比如各个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个元素在报表中的名称、位置。

XBRL产生于1998年,由美国华盛顿州的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提出,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会计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标准化以及深度分析和利用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XBRL逐步得到了上市公司、会计中介机构、政府宏观管理和监管部门的认同,并迅速在发达国家采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成功开展了XBRL的应用项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也每年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对应的分类标准。

二、XBRL在我国的发展

(一)我国推动XBBL发展的历程回顾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世纪。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包括XBRL在内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不断发展。2004年,我国了《信息技术一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2006年,财政部启动了XBRL项目前期研究,中国XBRL的进程日益加快并逐渐与国际接轨,2008年11月,财政部等九部委成立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和XBRL中国地区组织,并于2010年5月经XBRL国际组织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财政部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两套标准的是我国继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之后的又一重大系统工程,标志着后危机时代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XBRL国际组织主席迈克・威利斯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通用分类标准代表了全球XBRL分类标准的最新发展趋势,中国开发这一标准和推广其应用的努力对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杰出的榜样。

(二)XBRL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并据以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以XBRL为先导,引领和带动全面会计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和目标的实现。《指导意见》指出,XBRL分类标准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事业单位在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并与全面信息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XBRL分类标准等要求,以此为基础生成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指导意见》后,财政部会计司团队紧紧抓住XBRL这个牛鼻子,作为全面启动会计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会同有关方面依据《指导意见》所确定的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方式和要求,从企业会计准则人手,形成系统的披露模板,广泛征求意见,从中提取财务报告元素,起草完成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再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直到,先后经过18个月的艰苦努力,为我国推进应用XBRL和全面会计信息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XBRL对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意义

信息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XBRL

在发达国家日益广泛的应用,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会计中介机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政府监管机构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XBRL能够较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单位内部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较好地实现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以会计为基础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扩展,及时、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运营状况以及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加以改进,有助于管理者大幅度提升管理效能,从而在微观层面实现管理现代化。

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而言,XBRL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加工和扩展的速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整体或行业等各类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以往的专业机构、投资机构和债权人等所拥有的庞大昂贵的数据库,是通过人工输入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形成的,不仅差错率高,而且不能扩展,分析利用受到很大局限。XBRL推出后,投资者数据获取将变得更加方便,成本大大降低,投资者也可以拥有进行深入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从而增强中小投资者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近期,美国已经开发出了在手机上使用XBRL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软件,把原本孤立、静止、繁杂无序的信息转变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利用的“掌中宝”。实践证明,XBRL在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已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撑。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XBRL将对会计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及相关业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被审计客户广泛应用XBRL之后,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将发生重大变革,XBRL格式数据将大幅度提升审计信息获取效率,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过程中应用XBRL,将重塑现有的审计业务流程,从客户信息系统提取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将大大简化,审计师能够有更多精力集中到对客户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附加值和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言,通过获取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中介的实例文档,借助兼容XBRL技术的应用软件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实现从宏观上掌握和监测经济运行状况,科学分析判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利用XBRL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现代化的统一监管系统,从而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与此同时,XBRL能够打通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从而形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统一监管平台。

对于软件开发商而言,XBRL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曲于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在其逐步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需软件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XBRL的广泛应用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链,相关方面实施XBRL的解决方案,无一例外都需要软件开发厂商的配合,软件开发商尤其是国内的软件厂商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XBRL的推广和应用中来,一是参与扩展分类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二是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为相关方提供符合通用分类标准及其扩展分类标准的解决方案;三是参与符合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要求的财务软件或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I四是研制开发符合通用分类标准及扩展分类标准的各种分析和利用XBRL报告的应用工具;五是参与对用户进行XBRL相关应用的培训,为培养XBRL人才做出贡献。

三、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推动XBRL在我国财务报告领域的应用

XBRL对软件开发专业人员而言并不很难,但是,由于推广这种语言涉及到财务报告或内部控制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如果做到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广应用XBRL,必须要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包括技术规范和基于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和内控规范的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否则就会导致混乱,有悖推广应用XBRL的初衷。

(一)推动XBRL在我国财务报告领域的应用涉及的环节

1 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

推动XBRL在我国财务报告领域的应用,首先要制定和XBRL技术规范。XBRL技术规范是XBRL分类标准制定和扩展、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所需共同遵循的底层技术标准,如同建造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的基本要求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

XBRL技术规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具有全球通用性目前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已得到国际广泛采用。为了推动XBRL在我国的应用,我们(指作者及其领导的团队――编者注)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规范,将其制定为国家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对外实施。

目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基础,维度、公式和版本等四个部分,未来可根据情况由财政部提出修订或增补。其中,《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基础》是XBRL技术的详述规范,描述了XBRL的技术架构,定义了XBRL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中使用的XML元素和属性;《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维度》提供了一个定义维度元数据并且在XBRL实例文档中对其进行引用的通用机制;《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公式》标准定义了一套语法,用于以公式的方式描述从XBRL实例文档获得信息并产生新XBRL事实数据的规则;《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版本》标准定义了XBRL分类标准版本管理报告的XML语法,提供了两个可发现分类标准集之间差异的结构化描述。基础标准是核心,维度标准、公式标准和版本管理标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基础标准进行了扩展。

2 制定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对商业报告(包括财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监管报告等)中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标记和描述的“业务词典”,是编制XBRL格式报告(实例文档)的具体标准。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从总体架构上,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结构两个层面。逻辑设计是指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财务报告的各项规定映射到XBRL语言上的方法;物理结构是指分类标准各文件和文件夹的具体层级设计和组织方式。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2010版的架构趋同,即物理结构保持基本一致,逻辑设计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通用分类标准装载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核心模式文件,对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中已定义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含义一致的会计概念,通用分类标准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从内容上,通用分类标准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等财务报告组成要素,涵盖了企业会计准

则关于财务报表列示和披露的各项要求。通用分类标准包含1个核心模式文件和6种链接库。其中,核心模式文件中包含通用分类标准所使用的全部元素,6种链接库分别是列报链接库、计算链接库、定义链接库、标签链接库(包括中文和英文标签)、参考链接库和公式链接库。

《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在技术严格遵循《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的规定,在业务上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理解为XBRL格式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财政部还将制定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的通用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具有可扩展性。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应的监管要求,根据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和适用于各监管需要的扩展分类标准;企事业单位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可依据自身要求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进行相应扩展。无论是监管机构的扩展还是企业的扩展,都应当遵循通用分类标准应用指南中规定的扩展原则,以免造成混乱。

3 做好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利用

实例文档是依据XBRL分类标准生成的电子商业报告。按照分类标准生成实例文档,如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手中的一本词典中定义的词汇以及语法和语义,遣词造句,输入数据,写作出自己的文章,即实例文档。因此,做好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利用,是推进XBRL应用、发挥XBRL的功能效用、实现深度分析利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关键环节,这需要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监管部门、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共同作用完成。简言之,企事业单位要借助报送软件生成实例文档;会计中介机构应当对企事业单位实例文档的台规性进行审计并协助报送;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根据XBRL技术对原有监管系统进行改造,逐步将被监管企事业单位的实例文档统一纳入监管系统;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应当对深度分析利用实例文档提出需求,并且熟练掌握各种基于XBRL数据的分析工具的使用;软件开发商应当为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分析利用开发出各种适用的应用工具。

(二)我国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主要特点

我们在制定通用分类标准的过程中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广泛吸收社会各方意见,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以保证通用分类标准的高质量和可操作性。在分类标准开发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详细解析XBRL技术规范,分析研究世界主流分类标准的制定模式,调研了解XBRL应用项目,确定了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工作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我们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所、软件厂商和企业等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开发工作。在开发工作中,我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的制定机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保持密切合作,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后,我们采用公开征集意见、与国际专家召开工作会议、成立质量审核委员会和进行实地测试等方式,确保通用分类标准经得起实践检验。

制定通用分类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思路,力争在继承发扬基础上进行创新。总体而言,通用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架构相同,确保通用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

目前,世界主流分类标准都已经实现了架构趋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并正在持续趋同的基础上,通用分类标准采取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架构:这一特点符合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将有利于我国通用分类标准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2 可扩展性强,能够满足相关各方的多样性需求

通用分类标准全面支持行业监管部门、企业等有关方面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扩展,各方对此反响良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和中石油等企业均支持这一模式同时,为了避免监管部门和企业在扩展分类标准过程中出现分类标准架构不一致、各监管部门扩展分类标准不能互操作等情况,强调在扩展过程中应当遵循财政部的通用分类标准指南中规定的扩展原则。

3 建立完全开放的统一数据标准,提高财务等相关信息的多次运用价值

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建立面向各监管部门的通用分类标准是一项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新,得到了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通用分类标准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等相关信息的统一电子数据标准,大大增强企业及相关财务信息跨行业、跨部门的多次可用性。

四、推广应用XBRL的工作安排与具体措施

由于XBRL推广和应用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影响面广,在当前形势下要以通用分类标准的为契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促使XBRL在财务报告领域推广应用,切实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进步。

(一)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分布实施

经过反复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我们认为,在推进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中应当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各监管部门和企业扩展应用XBRL。

在监管部门扩展应用中,拟先以通用分类标准在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中的应用为重点。在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扩展应用的基础上,积累总结经验,进一步为在央企管理、税务、统计等其他相关部门应用XBRL技术和通用分类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事务所施行,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做出这样的实施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XBRL强制报送规定,我国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需在2011年6月15日或之后结束的会计期间向SEC报送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XBRL实例文档。鉴于财政部制定的通用分类标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的趋同关系,我们要求这部分在美上市公司先行实施,编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2010年XBRL实例文档,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国内上市公司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中型国有企业。(2)为了探索通用分类标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应用,首先依托财政部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选取少数信息化水平高、业务规模大、代表性强的证券期货资格所先行试点,遵循通用分类标准对其上市公司客户2010年年报进行XBRL格式的报备。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将于年内。

(二)加强推广应用XBRL的组织领导的协调

在推动XBRL和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组织方面,由财政部牵头成立联合9个部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XBRL技术产生于会计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截至目前,会计依然是XBRL应用最为成熟和成功的领域。世界各国的XBRL应用项目证明,以会计领域为切入点,推动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能够形成不同领域的最大合集,有利于XBRL的深入应用和长远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部于2008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审计署、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9个部门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推进中国的XBRL工作。

在XBRL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归口财政部和相关部门归口管理。一是在XBRL技术规范的制定方面,由财政部提出匡家标准立项申请,经过立项、国标起草、修订、评审和报送等程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由财政部牵头起草并负责归口管理,未来可根据情况由财政部提出修订或增补。二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扩展分类标准的制定方面,由财政部制定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未来还将制定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的通用分类标准。三是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应的监管要求,根据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和适用于各监管需要的扩展分类标准。此外,企事业单位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可依据自身要求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进行相应扩展。

在推进XBRL应用方面,搭建监管协调平台,建立协调机制。XBRL的推广实施,尤其是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利用等,需要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监管部门、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共同作用完成。因此,我们将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有效务实的协调机制,定期协商解决相关问题,避免不同部门在扩展和实施中的重复建设,节约社会资源。此外,我们将在这一机制下组建一个XBRL技术服务平台或技术团队,用以整合XBRL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共享分类标准建设和实施经验,切实为分类标准实施提供多维支持。

(三)加强人才队伍艰涩,推广应用XBRL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XBRL应用,人才是关键。要重视发挥高端人才在推广应用XBRL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2010年9月,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各企事业单位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开展以来,各部门、地区、基层单位都已认识到培养信息化专业人员或复合型人才的至关重要性,并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一些院校相应开设了专门课程,从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但是,在推进XBRL应用、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已是当务之急,也是未来我国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的战略需要,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正式启动会计和XBRL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工程。

要统筹兼顾,做好推广应用XBRL的人员培训。第一,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一个兼顾目前和长远的,比较完善的培训方案;第二,组织力量尽快编写XBRL培训教材和知识读本,第三,组建一支较强的培训班子,吸收方方面面专家的参与,尽快解决培训的师资问题;第四,对各省和有关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XBRL知识普及和培训,为XBRL推广和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五,对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率先进行培训,确保通用分类标准试点成功。第六,利用中国会计学会的高端培训平台,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各方对XBRL的培训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培训的需要,为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做好准备。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5篇

【关键词】 工作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构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会计人才,其毕业学生主要将在中小企业中就业,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要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专业实践教学要在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的特点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相对来讲少一些,其会计岗位的设置较为简化,所配置的会计人员的数量不多。

(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承担多项工作,这些工作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外,还包括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具体所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设企业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

现阶段一些企业发展较快,经常会设置一些分支机构,一些小企业也不断设立,这些企业的设立都要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开立银行开户,而这些工作有很多企业是由财会人员参与经办的。

2.工商企业年检

企业每年应依法进行工商年检,而年检时企业需填制有关的年检表,并需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会计报表等文件,故一些中小企业将此项工作交由会计人员去办理。

3.会计日常核算

从事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

4.纳税申报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而照章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5.企业清算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一些企业由于营业不佳或股东(或业主)意愿的改变,使企业中止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涉及到财产清算并要按法律程序注销企业,其中的有些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参与,有些规模很小的企业会计人员会参与清算的全部工作。

二、工作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基于上述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根据其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构筑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设立阶段的实训、企业经营阶段的实训及企业清算阶段的实训。

(一)企业设立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以中小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企业依法设立按公司章程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1.企业设立实训的内容

(1)企业名称预先登记

企业申请设立首先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提交“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或委托书、股东身份证明等材料。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时应填写的申请书及所需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

(2)向指定银行入资

设立企业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指定银行申请开立账户。企业设立投资人首先必须交付出资额,在以货币出资情况下,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到指定银行开设的账户。基于此时企业还未取得营业执照不能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企业筹建时只能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因此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及应需提供的资料,模拟制作开户所需文件。

(3)办理验资手续

企业所需的资金必须达到法定的资本金方能设立,因此在企业申请设立时需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设立的出资额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此环节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如何办理委托手续及了解验资报告的形式及内容。

(4)企业登记

取得验资报告后,企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住所证明、验资报告等材料,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后,取得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此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办理登记时应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登记申请书。

(5)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要求企业到税务机关登记窗口领取、填交“税务登记表”,提交有关资料;窗口审核有关资料,确定主管税务机关,收取工本费,即时发放税务登记证。此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税务登记的程序及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模拟制作“税务登记表”。

2.企业设立实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

鉴于受实训内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上述实训内容直接到现场进行考察、操作,为解决这一不足可以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银行、税务机关合作,制作一套视频材料供学生认知这一实践内容并随视频进行同步的相关操作。如制作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公司登记申请书、税务登记表和申请办理临时存款账户的文件等。

(二)企业经营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人员执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经营阶段会计业务操作实训内容可包括手工会计操作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工商年检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和顶岗实习。

1.手工会计操作实训

会计实务操作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其内容组织上可根据教学进程分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和企业会计实训。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课程时所应组织的实践教学,通过此实训使学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实训的组织可采用课堂操作与实验室模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操作即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单项实训,让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实验室模拟实训为全部课程内容结束后对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即会计核算程序有所理解和掌握。

(2)企业会计实训

企业会计的实训应安排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课程时进行,该阶段的实训可包含单项实训(如出纳业务实训、存货核算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和企业会计的综合实训,上述实训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单项实训可随教学进程同步进行,综合实训应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实训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方法。

2.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

完成企业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将进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训,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由于此项训练是在学生完成了手工会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实训操作的内容可用手工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的素材,让学生用财务软件完成其整个核算,并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处理方法与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

3.工商年检实训

工商企业年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情况、股东或者出资人的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本阶段实训可以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检规定制作一套企业办理年检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熟悉年检的基本程序和年检需提交的文件(如年检报告书、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并由学生根据模拟的素材制作年检报告书。

4.纳税申报实训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按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纳税申报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网上电子申报流程、扣缴税款处理流程、征收凭证处理流程、电子报税结果确认方法和电子申报数据法律依据,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制作电子报税申报表。本阶段实训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电子纳税观摹与校内纳税模拟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进入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习,该阶段的实习内容因实习单位而定,对在工商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含电算化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含投资、融资、收益分配等)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单位具体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顶岗实习的组织可采用实习基地集中进行为主,适当分散进行为辅的方式实施。

(三)企业注销阶段的实训

企业清算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本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注销工商登记的流程及应提交的文件,由学生模拟制作“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注销税务登记申报表”等表格。本阶段实训方式可以一家清算企业的资料为素材,组织学生制作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表。

经过上述系统的训练,相信学生的专业技能将会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6篇

目前,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时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保障,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当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中存在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1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的经营发展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及督促企业各部门遵循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为了实现三大目标,即企业的营运性目标、遵循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企业财产安全的保护,通过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更好地相互审查和制衡,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大幅度降低发生虚假财务报告的概率。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助于保证财务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具体实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必须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企业中如果管理者高度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财务报告情况,就可以避免虚报、错报等错误的出现,如果管理者不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得内控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提高内控的具体执行力,这样才会使企业会计人员和其他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减少财务报告的错误率。因此,企业内控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1.3内部控制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各部门职责的划分非常明确,也提供了相应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内部控制将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授权批准明确了各项经济活动、会计事项处理的权限,不仅可以避免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和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完善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系统控制体系,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核对等各项具体措施,确保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防止发生各种错误。

2、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息质量的几点思考

2.1树立内部控制理念,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关键是看其具体的实施实效。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理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将自己凌驾在内控制度之上,遵循各种相关的制度来管理企业,杜绝传统的依靠权力来管理的弊端,从自身做起,认真贯彻并遵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督促他们认真自觉地执行企业相关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企业领导者还应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应建立一整套科学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有效的员工聘用、培训考核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员工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定期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让他们自觉杜绝财务报告作假的行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企业在设置内部各机构时,一定要遵循职责明确,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的原则,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明确,为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应加强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理念的相关理论培训,要求他们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处理企业的各项业务,并通过制定各种考核制度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2.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必须遵循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确保企业取得、记录和保管各项会计资料时都有相应的各项配套制度加以约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建议管理者改变决策,及时调整会计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和目标,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3、结论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7篇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为我国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以此为契机提高效能是小企业面临的议题。结合中山市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状况,分析实施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具体对策,以期进一步研究如何切实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山市;影响;建议

小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由于在营业收入、职工人数、资产总额或组织机构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劣势也使得小企业面临许多问题,比如融资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等。因此,如何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并于2013 年1 月1 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小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增添了很多亮点。它充分考虑了债权人和税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同时符合小企业发展特点、能规范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提高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提升小企业会计服务效能,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山市小企业概况

中山市作为广东省的地级市,经济发展一直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产业强市”战略,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占企业总数量绝大部分的小微型企业的地位不可或缺。据统计,目前中山市的小微型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 万家,小企业作为颇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群体,不仅成为推动中山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山市小企业从整体上看也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政策法规的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和融资环境、企业内部管理等等,要改善这一系列的状况,《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次发展机遇。

二、中山市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状况

(一)展开宣传与培训

中山市是一个不设县的地级市,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绝大部分的小企业分布在各个镇区,成为促进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山市财政部门结合了中山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镇区小企业的宣传并做了统筹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细致的培训方案,对财政、中小企业管理、税务、银行业监管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小企业负责人、小企业会计人员、银行贷款业务人员等进行了系统培训,为分布各镇区的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组织平台,例如中山市国家税务局为近250 名相关干部举办了培训班;中山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提升行业的执业水平等等。宣传与培训能够提升小企业负责人和小企业会计人员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能力和信心;宣传与培训能够加强银行业监管部门对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宣传与培训能够促进财政、税务等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与准则施行相关的政策和业务能力。

(二)进行实施部署

在开展宣传培训的基础上,提高以上相关人员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和领会,激励小企业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部分企业做好了会计科目的新旧转换、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另外,组织各个小企业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学习,对于还没有准备好的小企业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到的具体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要求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财政部门反映,便于财政部门能够随时掌握中山城区及各个镇区执行、实施的具体情况,收集汇总企业反馈的信息,协调解决小企业疑难问题。

(三)积极引导探索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企业会计准则》而言,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由于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比如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较为薄弱,决定其会计核算适宜简易的规则导向,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影响,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小企业税收征管能够得到加强,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小企业融资能够更加顺畅,保证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从财务报表报备系统到会计数据库的建立等具体的工作给予指导性的意见,积极引导小企业为了争取财政扶持发展,实现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系统。与此同时,中山市地方税务局2013年新增了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电子财务报表类型,方便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上传报表,为小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四)强化会计服务

中山市作为中小城市,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山市目前部分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存在瑕疵与不足,这成为了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对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利。有关部门要求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以此为契机进行完善,规范会计处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另外,中山市小企业当中也有一部分依赖记账,解决完善的方法是通过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强化会计服务,发挥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的小企业服务机构的优势,帮助小企业严格进行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小企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需要加强宣传与指导

目前中山市虽然对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相关的工作,展开了宣传与培训;进行了具体工作的部署;对小企业的转换工作积极引导探索以及强化会计服务等。但是宣传培训力度还需要加大,在时间的安排和空间的广度等方面还需要根据宣传培训的效果做相关的调整,防止形式化,使得小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认识继续加深,要把宣传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小企业培训工程的重点,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还要加大对小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普及型培训。作为小企业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更加务实,将工作做细做足,切勿敷衍了事,对小企业相关人员及时给予指导,切实促进小企业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帮助中山市城区以及各镇区的小企业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

(二)各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协作

中山市财政部门应该与小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进行密切协作,认真做好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执行的相关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山小企业实施情况要进行定期摸底调查,加强政策宣传,对已经施行的小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解决,对符合条件但没有实施的小企业要说明执行要求,督促其尽早执行。税务部门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以此引导推进小企业加快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掌握了解中山市辖区内小企业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全市小企业的信息渠道畅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贷款服务,使得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各管理部门完善自身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密切协作,为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才能很好地解决《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准则进一步贯彻施行打好坚实的基础,令更多小企业能自愿自觉地启用该准则。

(三)小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执行

关于要不要参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由于目前新准则仍没有强制执行的要求,一些小型企业眼光仍然局限于短期利益,比如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会导致短期成本的增加,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短期行为的习惯使然,小企业对于该问题思考的局限性导致中山市大部分小企业可能还没有启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样也就使得小企业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新准则的好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小企业能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考虑在适用范围上进行调整,比如由强制性实施过渡到自愿性进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性方面,必须认识到两者在提供信息的目标上是存在差异的,税务部门在相关工作中应该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分离。另外,小企业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尽快转变观念,着眼未来,积极参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四、切实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全面促进中山市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的小企业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通过切实施行准则全面提升中山市小企业发展,才能拓宽生存空间。

(一)强化小企业内部管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科目设置和具体核算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借鉴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同时考虑了我国小企业的特点制定而成的。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山市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要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规范内部管理应该作为中山市小企业的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内部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规范管理最终应该有所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加强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促使企业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在加强资产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达到强化内部管理的目的。

(二)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山市小企业近年来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成本的增加,原因主要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产业转型的加速以及用工薪酬的上升等等。成本的增加使得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然而中山市银行业竞争激烈,它们更加注重争取高端客户,对小企业贷款融资越来越谨慎,资金需求加大与融资渠道收窄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要落实小企业的发展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要从小企业自身先入手。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小企业只要能够切实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如实提供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就能逐步提高小企业的信誉,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有据可依给予小企业贷款。另外,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贷款必须考虑小企业是否具备明晰的财务报表,规范的账务处理以及有效的内部管理等因素。因此,小企业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加强财务管理,才能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

目前,中山市税务部门对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采用是的核定征收方式,重要原因之一是这部分企业的会计账簿不够健全,会计质量不高。然而,税法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实行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才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国家税法规定的其他各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查账征收要求企业的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实核算及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切实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促使小企业积极建账建制、完善会计资料、规范会计行为,为实行查账征收开创有利的条件。做到这一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符合小型微型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前提条件,合法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税负负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黄开敏.小企业会计准则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报告第8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报告试编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概念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通常也叫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各级政府为了科学、准确、完整地计量和反映当期政府财务应收应付情况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政府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和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等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以及根据报告内容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的相关分析等。从报告的试编情况来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应用,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正确举措。

二、我国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现状

(一)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现状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从2010年底起正式开始,政府选取了广东、浙江、哈尔滨等省市进行了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为了夯实试编基础,各级财政部门力争广泛收集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努力使其价值得到准确体现。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清理核实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审计、报送、公开和分析等环节。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就是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努力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各个环节。从各省市试点的情况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在探索路径、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正式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东省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成效

财政部于2010年底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选择广东省等11个省份参与试编省级层面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2011年试编范围扩大到23个省、直辖市;2012年试点延伸至地级市。2015年底,广东省地市一级试编工作试点地区覆盖面达到100%,2016年底,广东省实现市、县(市、区)试编工作全覆盖,到2017年广东省全省市、县全部纳入试编范围。

一是基本掌握了试点地区政府的基本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使得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可以全面反映资产状况、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还可以促进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和效管理有机配合。二是通过试编工作的进行,各级财政部门为正式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初步了解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报内容、编报方法和编报要求等;三是为政府会计工作培养了人才,通过权责发生制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中的合理应用,组织新制度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了相关试编人员对政府会计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为政府会计改革积累了力量。

三、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临的困难

(一)组织协调难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是以多套财政和部门的报表为基础,通过转换、抵销、调整、合并后形成。单一个地级市而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工作要汇总财政部门内部的各个科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市级预算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企业,而且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所以资料本身的质量就不同。另外资料的计量口径也不全部相同,编制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给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如果对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不上心,那么编报进度和编报质量将会堪忧。

(二)资产核实难

政府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归政府所有和支配的各类经济资源。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政府资产定义为除了法律明确界定的个人私有财产以外的所有经济资源。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政府资产范围又如此广泛,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之前也没有将矿藏、河流、土地、道路等国有资产列入政府会计核算范围,各级政府的信用资产和知识产权也没有估价入账,因而政府资产价值很难准确反应。

(三)报表转换难

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指标是根据多种报表中的数据转换而来的,数据衔接、调整工作、抵销关系错综复杂,而且由于综合财务报表尚处于试编状态,因而报表转换存在极大的困难。例如,往来款项由于没法落实到具体单位而不能一一抵销。省厅为了指导单位做好转换、抵销、调整等试编工作,专门下发了将所有需要转换、抵销、调整的决算报表汇总在一张表上的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汇总表,采取转换金额、调整金额、抵销金额三者叠加的方式在金额栏中进行处理。以上情形,为报表转换工作带来诸多阻碍。

四、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策建议

(一)促进政府会计改革,夯实报告编报基础

一是要研究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总会计都适用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加快构建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二是明确政府会计核算主体,清算核实政府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带头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清算核实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等,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归入会计核算体系。

(二)统一报表编制口径,完善报表编报体系

一是规定国有企业的划分标准。财政部最好明文制定出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划分方法,使各地的划分标准相统一,进而使得改革方向更加明确。二是统一财政收入报告口径。如果财政收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既违背了谨慎性原则,又有可能高估财政收入,还会导致收入调整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质疑,未入库税收收入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去除已入库以前年度税收,增减数据没有现成报表,可靠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难免会减弱。

(三)提高编制人员素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对政府综合报告制度、政府会计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对下级部门反馈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和编制工作实践,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经验的人才队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应当遵循渐进式改革路径,在继承基础上注重经验的摸索与积累,根据已经印发的用于试点阶段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确保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余应敏.推行应计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是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由欧债危机谈起[J].财政研究,2014(2):35-40.

[2]崔学刚,叶康涛,荆新,等.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一一第六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5(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