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艺美术师论文

工艺美术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4:48

工艺美术师论文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1篇

舞台技师,则指各种舞台技术工作的人员,也是舞台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因为舞台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技术,他们具有舞台艺术工作与技术工作的双重职能,所以他们的工作便具有自身许多独有的特点。这些工作特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舞台技师之所以称之为技师,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首先具有技术性特点。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懂木工知识,会木工操作;灯光技师,也要懂电工知识,并且会电工操作,如此等等。

但是,因为舞台技师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所以只有技术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使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使技术性成为艺术的手段,将艺术性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通过布景的制作技术,使布景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再现舞台典型环境、营造舞台情景服务。

同样,灯光技师,也要通过自身灯光操作技术,使舞台灯光真正成为“舞台的太阳”和“舞台的魔术师”,为创造舞台艺术氛围、渲染舞台气氛、表现舞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舞台作品的主题立意、呈现舞台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服务。

二是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舞台技师的工作,还要做到科学性与文化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所谓“科学性”,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舞台技师的工作,因为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而舞台技师的工作,关涉到许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尤以电脑技术与电子科学为代表。与此同时,科学性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准确、稳妥、安全等基本要素。

所谓“文化性”,是指舞台技师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即在自身的技术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文化精神与文化品质。

我们知道,科学本身也是具有文化美的,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美”,主要包括科学理论体系在形式与内容完整和谐中所形成并显示的文化美,如科学理论的简练、对称、有序的形式美,科学内容的自然、严谨、和谐美,科学理论公式以及科学家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高度智慧美,科学家求真向善、积极进取的精神美与行为美等等,无一不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底蕴。

对于舞台技师来说,就要具备科学性与文化性的双重美。

科学与文化历来都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载《文艺研究》杂志1998年第2期第80页)

尤其是当代,许多高科技已渗透到艺术领域,例如网络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比较文学等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艺术门类,其中包括舞台美术门类,如计算机三维动画和数码虚拟舞台技术,就给舞美设计带来了崭新的课题。而在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同样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思想。

三是多面性与专一性的统一

我们已处于多元交汇的新时代,多元化成为各个领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舞台美术领域同样如此。为此,舞台技师在自己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做到多面性与专一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对于舞台技师而言,其“多面性”包含如下几大层面:

1 技术的多面性,即不仅包含自己本职工作的技术,而且包含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技术,例如灯光技师,不仅要精通电工技术,而且要懂得布景技师的木工技术,因为舞台美术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2 艺术的多面性,即精通舞台艺术的各个门类(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的基本特点,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3 文化的多面性,即包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等等内容。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2篇

关 键 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 和谐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23-01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1 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2 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3 立和诣的师生关系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4篇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依据教学资源分析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并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与民族习俗、审美趣味的关系”,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上理论的提出,使民间美术成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约瑟夫・施瓦布提出“实践的课程模式”,劳伦斯・斯腾豪斯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两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共同奠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在编写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时,编者也将全国的民间美术按一定的比例编写进教材中。笔者观察,将民间艺术编写入教材是一大趋势,湖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里关于民间艺术的部分更是丰富,其中编入了中国特有的木刻年画、蜡染技术、少数民族的服饰、川戏面具等一系列中国民间特有的文化艺术,民间美术的编入比例占教材总课时的百分之十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以及对祖国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就是中国的“草根艺术”,编写者秉承艺术传承这一理念积极地将中国的特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家乡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美术教学的具体现状与分析

1.南京市美术教材和学校的研究分析

南京市的小学美术教材基本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此教材里编写的内容分为五个系列,分别是:工艺设计、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现代媒体、美术鉴赏,同时教材还分成九个模块:绘画、设计、工艺、书法、篆刻、雕塑、新媒体艺术(摄像、电脑制作)、美术鉴赏。其中美术鉴赏为基础课程,是必修课,其他系列按照学生的兴趣所向开设兴趣选修课。新教材设计的内容广泛,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以南京市艺术类学校宇花小学为例,学校实施民乐艺术教育的积极举措,宇花小学作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配备了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优秀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笔者还调查了南京市普通学校,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学校的班级设置分普通班和特长班两类,对学区内学生零拒绝,而对于艺术特长学生入学是要经过面试的,对有兴趣和艺术发展潜质的学生将提供高水平的发展平台。据悉,学校的艺术招生工作通常招收2个班,每个班不超过45人。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南师附小的负责人和老师努力引领着学生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2.南京市美术教师现状与分析

笔者经过访谈、调查以及数据收集等方式发现,南京市各学校的美术教师情况悬殊较大,这主要与学校的经营理念和各个区的经济情况相关联,优秀的师资主要集中在鼓楼区、白下去、建邺区、秦淮区这四个主城区内,而对于较城郊的区域像六合区、江宁区、浦口区等地区师资明显低于主城区的水准,无论从教师的数量还是教学理念等方面都略显单薄,笔者以最具代表性的学校南师附小为例做了较细致的调查。南师附小共有三位美术老师,按照大纲要求每周每班开设两节美术课,每位老师每个星期的工作量一般在16课时左右(不含课外小组和美术兴趣班的时间)。并且非常重视美术技能的传授,在对待学生的德意志全面发展的方向做得很好,但是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开发上仍然缺少一定的重视。

三、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任何学习的动力都应起源于兴趣。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教育,如何在教学中使得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兴趣似乎要占取很大一部分责任力。首先,我们应让小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小学生是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为入手点来培养这些学生需要拥有的艺术感。对于现在市场上某种美术培训班的方法,笔者认为是意义不大的。为了考试而去进行反复训练,这早已失去了我们美术教育的最基本意义。我们需要教师释放学生的天赋而不是巩固所谓的技能。本就是美好的世界,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及记录美好的画笔,这才是我们要的艺术感。然而艺术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后天培养也是我们的课程之一。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对美的东西要具有特殊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学生欣赏美。美术课的兴趣激发由此看来就是必须的。

四、结束语

义务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学校资源是主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这些资源一般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工具、作品展厅、书籍等,与此同时,教室要合理利用学校的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校外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博物馆、艺术工作室、动植物园也尤为重要。网络资源在这个时代也必须纳为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授课这种新型方式会激起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充分利用以上提到或者身边可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享受课程资源给他们带来的学习气氛。小学生是个具有开发性的,但观察力需要提升,因此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鼓励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灵感。

参考文献:

[1]沈大授.惠山泥韵――无锡惠山泥人十八景[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张冬梅.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寻胜兰.民族产业与城市文化――关于“惠山泥人”的保护与拓展的思考[J].南京: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4]唐宏轩.当代中国背景下无锡惠山泥人艺术创作的新形态[D].无锡:江南大学,2010.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5篇

1、注重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包豪斯创校的目的,就是将建筑、工艺、艺术结合起来,进而抹除艺术家、工匠和工业之间的界限。因此包豪斯学院在教学上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以艺术家与工艺家为中心构建“工作坊”,将“工作坊”作为教学形式,师生之间以“师傅”“技工”“徒弟”相称。

2、采用双轨教学制包豪斯学院在每一届都会设立一位“形态教师”来教授艺术形式、色彩运用与绘画知识,再配一位“技术教师”,在技术、手工艺与材料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3、重视学员综合素质进入包豪斯的新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必须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基础课程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提倡作品为大众服务包豪斯改变过去那种艺术设计只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状况,提倡为大众生活而设计,因此作品具有实用性、大众性特点。

二、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五十五个属于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由于地域、、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不同,各自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他们的民族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在美术层面的表现最为显著,但他们在自己民族工艺美术的教学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1、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师的数量并不少,但由于工艺设计与市场紧密相关,导致大量设计师的选择是服务于市场的职位而非教师,致力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教师又是少之又少,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很难找到水平高超的工艺美术老师。

2、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生源素质不达标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学校只重视专业技能,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予考虑,这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够,所设计制作出的产品没有内涵,不能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3、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单一不具特色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中并没有突出民族特色,很多学校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只停留在对民族艺术的欣赏上,理论尚且不足,更无需提民族艺术作品的制作技艺。这使学生对民族特色了解不足,作品专业性不高。

三、包豪斯影响下该有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教学

1、加强师资力量、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教师的水平对一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少数民族高校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能力。借鉴包豪斯的教师配置模式,形成符合专业教育的“双师制”,聘请传统讲座教师在美术理论、绘画手法、创作流派方面教导学生,同时,邀请有经验的民族高级技师,在作品的具体制作上传授学生经验。

2、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招生时应充分展示自身优势,以吸引优秀学员,并在录取阶段做到严把关,宁缺勿滥。在新生的教育上,不要急于教授他们过于专业的知识,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掌握民族文化的精髓,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十分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设计作品时更有想法,创造的作品更具内涵。

3、产学结合包豪斯学院强调为大众生活而设计,这就要求学校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结合起来,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专业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将学生的作品推荐给他们,尽量使作品得到接受、赏识并批量生产,这样不仅可以使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作品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还可以激励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四、结语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师徒制;民间工艺;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0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60-01

现代学校式教育取代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师徒教育,对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其特点,使之与现代教育形式互补,结合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这种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培养出了大批艺术家,使我国的艺术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师徒制教育虽然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仍在民间艺术工艺传承中起着学校教育无法起到的巨大作用。

师徒制教育在现今的教育理论中争论繁多,大部分美术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师徒制教育弊大于利,这一看法虽然是主流,但是师徒制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地位依旧无法取代。因此,本文通过举例来论证师徒制教育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

一、师徒制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教育途径向来以“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为主。全国进行家族分业,由再以家庭为单位的技艺传授扩大到邻里之间,最初的父子相传演变成拜师学艺,这种特殊化、行业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培养了大批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的美术活动中已经出现师徒教育的萌芽,图腾雕刻者、巫师等是原始文化艺术的保有者和传播者。到了奴隶社会早期,私学出现,包括家传和师授两种形式。先秦两汉时期,百工美术教育主要依靠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并世代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初现端倪,随着文人的觉醒,产生了众多的文人画家和最早的文艺理论著述,无论民间艺术还是文人艺术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和师承关系,只不过是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

二、民间工艺美术现状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气息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之中。民间美术的题材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因千百年来形成的尊卑陋见,民间美术一直被视为粗俗低贱的一种形式,致使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一些古老的美术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淘汰,濒临失传的边缘。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应该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前沿艺术中,随处都能看到民间工艺的痕迹,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其身后蕴含的民间工艺价值和传统文化正是民间工艺与现念的完美组合。

三、师徒制教育在民间工艺美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谓民间工艺是指在民间流传的群众自发创作的具有艺术性、审美性,或兼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作品。民间工艺多使用简单的材质、运用夸张的手法、细腻的造型传达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陕西凤翔剪纸,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可以剪出十二生肖、大红的喜字等各种吉祥图案,这些剪纸作品常被用作窗花、布置新房等,营造出喜庆的气氛。

民间工艺是普通民众生活的写照,是历史的记录,映射着历代人民生活方式的演变。民间工艺品更是一种美的创造,它与当今时代的数字之美形成一种对照,脱离了现代社会的机械与冷淡,更直接地表现劳动者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民间工艺因其手工作坊的制作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承方式多是家传或师徒传习。

就如天津“泥人张”,正是通过父子相传的方式继承了祖辈的技艺。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由张明山创造,历经六代传承,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泥塑艺术的又一高峰。“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来自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色泽简雅明快,匠心独特,神行兼具,栩栩如生,饱受各界好评,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通过家族作坊产生传承的技艺在政府的关怀之下也走入学校教育,“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现今正是清华大学雕塑系教授,他所教授的“彩塑”课程,还被列入了清华大学精品课程里面。然而,学校教学制度对民间工艺美术来说仍有不少限制,泥塑技艺对在校学生而言也仅仅是一门课程,并不是值得终身追求并发展的职业。在当代社会,民间工艺因其产量和销路问题,已经无法作为一种正式职业,所以学生仅是在课堂上完成彩塑作业,并不能使这一技艺得到完整的传承。所以,师徒制对民间工艺美术来说,仍是其发展传承的主要途径。就比如“泥人张” 张的孙子――未来的第六代传人,从孩子起就已经开始练习彩塑,从这种代代相传的形式中,我们才能看到这一艺术的未来。

又如贵州少数民族有的一种民间工艺――蜡染。蜡染的历史可追溯至二千年前,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并世代相传。贵州蜡染是勤劳的贵州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用颜料和蜡在布料上制作出精美的图案并剪裁成衣服或者装饰物,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审美观。蜡染技艺的传承也同样是通过家族传承来延续其发展。小辈从小在长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蜡染技术,特别是女子,更是要精通一手出色的蜡染技艺。黔西地区的苗族女子可以不用底样,仅靠记忆,不借助剪纸或别的工具,就可以绘出该族特有的几何纹样,堪称一绝。

蜡染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史上灿烂的一笔,现今各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然而仅仅是通过课堂学习,并不能学习到蜡染的精髓,仅为皮毛而已,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所能做到的仅是宣传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并不能真正做到为其延续精华,所以当地政府也通过各种努力来保持这一工艺的传承。贵州著名的旅游区都能看到极具特色的蜡染手工艺店面,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传统手工业者。

通过举例论证,可以明显发现具有学校性质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从先秦的百工技艺传承,到文人画教育体系的出现,都是在家族式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20世纪以来,选择学校教育抛弃师徒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它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规律。但是,学校教育依旧无法完全取代师徒制成为中国教育的唯一模式,现在一些专业院校相继设立工作室,实行导师制、导师工作室制,在统一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发展出师徒制教育行为,可以很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这是借鉴传统师徒制美术教育的

一种有力尝试。

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上对世界也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世界各国成立的孔子学院正是抱着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而设立的,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作为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的民间工艺更是要走向世界舞台,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口号,正是真正道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模式的出现,奠定了民间工艺美术历经千年的流传,师徒制曾经是我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传授模式,也对民间工艺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它将继续在民间美术传承中发挥出自己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7篇

在我国,传统艺术教育始终宽泛地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各个领域,且多以分科教学的方式存在。然而,真正将艺术教育明晰定位在“艺术”,且将其以综合的方式呈现的是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中开展艺术课程,这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艺术课程打破传统艺术教育分科而教的界限,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以及与其他非艺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强调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知识技能为辅线,密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之目的。为了避免与以往的艺术教育在概念上发生混淆,中小学界常称之为“艺术课”、“综合艺术课”或“艺术综合课”。

无疑,这样一门艺术课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业已习惯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广大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现在从事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原来从事单科音乐或美术教学的教师,目前情况下,跨学科教学存在现实的困难。5个年头过去了,师资问题自始至终存在甚至困扰和阻碍着改革的进程。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以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推进课程与教材新体系的构建,着力使艺术学科的价值与功能更大地体现出来,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在改革之初,学院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立了小学艺术教育系,主要承担我省贯彻实施国家新课程——小学艺术课程的师资培养、培训和研究任务,也是学院创建特色学科、精品课程的重点科系,同时也成为我国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艺术课程师资培养和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自2002年起在全国率先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专职综合艺术师资以来,小学艺术教育系紧紧围绕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依托课改实验区基地鲜活的案例和交流互动的大平台,以科研促教学,以实践带科研,深入研究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的新模式和较完整的架构,为我省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艺术课程的核心是综合,综合性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现代社会出现的课程综合化倾向是课程发展历史进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结果。“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1]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有一个零点计划,其逻辑前提是科研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所以要以零为起点,重新审视艺术教育。我国在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其高瞻远瞩的意图不言而喻。我们知道,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是将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单向性、继承性、统一性和专门性转向开放性、双向性、创新性、个性化和综合性。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从传统狭窄的学科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综合的架构参与社会发展。”[2]“使之从培养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师逐步过渡到培养有较为宽广知识背景的和多方面能力的教师,再到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教师或能够进行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以便为通才教育准备师资。”[2]

可以说,综合是科学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综合艺术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艺术”的语言,用于人际交往、美化生活、美化自然、“经世济用”、“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让学生乐意在艺术世界中徜徉,陶冶性情、美化自我、“修身养性”、“改造主观世界”。在本次课改所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还确定了艺术课程的人文性,明确指出,艺术课不是一种单纯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中义先生曾提出“精神成人”的理念。应该说,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了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还包括了人对社会已有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所以,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核心。如今,艺术教师应该既是创造型教师、引导型教师、交流型教师,也是方法型教师,更是因材施教型教师;既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纽带,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艺术之花的园丁。因此,在现代艺术教师的素质内涵上,要求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思想,广博的文化涵养,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审美素质,坚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教育技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要求素质发展全面的教师。

二、探索与实践

我国小学艺术师资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艺术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率先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学院,其中,艺术教育系以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为培养模式。为使未来的小学艺术教师在五年的有限时间里完成多项的学习内容,努力达到全才型的教师的目标,我们在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一)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定位

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将之定位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艺术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具有艺术教育整合与发展能力和开拓精神,“多能一专”,适应小学艺术课教学的合格师资。我们认为,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素质更高更全面才行”。多能就是“必须具备所学专业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也就是“应该在自己的本专业方面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3],所以,一专多能就是素质“素质更高更全面”,我们期望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紧扣《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理念上,根据国家基础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在大艺术观的背景下,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艺术教育能力,进行教学分析、评价、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能力,组织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等,还应使学生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学会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此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上,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综合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思想性与师范性相一致,“共性”与“个性”相渗透。

(三)基础全面专业凸显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上,我们打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以人文素养与多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贯穿融合,促进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和愉悦性学习中,将艺术学科内部质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将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此外还设立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综合类活动课程体系,通过各种艺术实践、讲座、观摩、体验、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能力训练,确保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公共必修课: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师口语、体育等。

2.专业必修课:乐理基础、钢琴、声乐、舞蹈、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戏剧表演、美术基础理论、素描、图案、色彩、国画、手工、书法篆刻、中外美术简史、工艺设计、电脑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概论、美学、小学艺术教学法等。

3.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主辅修的方向进行选修)民乐、管乐、电子琴、电脑音乐制作、儿童歌曲创编、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摄影技术与赏析、壁画设计、工艺雕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

4.综合类活动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采风与实践、各类知识讲座等。

(四)“2·2·1”的课程方案

根据我院招收五年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艺术教育“2·2·1”(既普修、主辅修与整合)专业培养课程方案。

“2”(指1—2年级)为普修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综合活动课。为三、四年级主辅修期进入音乐或美术学科高一层次的学习打下宽实的基础。

“2”(3—4年级)为主、辅修期。面向全体学生继续开设公共文化课,根据学生特长,分别开设主修音乐辅修美术和主修美术辅修音乐两大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或美术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在主修音乐或美术的同时,辅修其中一门专业(美术或音乐),并溶入艺术其它门类综合活动课、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实习。

“1”(5年级)为整合期。第五年的第一学期安排必修课程之外更多是选修课程与活动整合,其中包含8周的实习,外出艺术采风和毕业创作与毕业汇报。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辨以及参加12周的毕业实践活动。

(五)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

在培养规格上,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艺术专业基本能力与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具体来说,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1.音乐基本能力:含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两个部分,音乐理论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音乐技能方面,每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功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功分别为“弹”、“唱”、“跳”,一项专长即会演奏一件民乐器或管乐器。

2.美术基本能力:含美术理论与美术专业技能两方面,理论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与美术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技能方面要求每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造型能力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造型能力分别为色彩、装饰、国画,一项专长为工艺制作。

3.舞蹈基本能力:含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具有鉴赏评析中外舞蹈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中国民间、民族等舞蹈片断及小品,能够表演和创编少儿舞蹈。

4.戏剧基本能力:了解戏剧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史,具有鉴赏评析中外戏剧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戏剧片断及小品,能够创排简单的儿童剧与戏剧小品。

5.教育基本能力:

(1)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美术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具备良好的艺术通识通感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能运用美学艺术理论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掌握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即“三笔”“两Hua(话、画)”一报,三笔就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两Hua即简笔画与普通话,“一报”即板报设计。

(4)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要求每位毕业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像,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制作的课件,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教学。

(5)具备组织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能够利用乐器进课堂组织教学,能够组织小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能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

(6)具有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和对专业教育理论及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的能力。因为就目前而言,艺术教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面临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教育研究者研究好了由教师来实行,更主要的是靠教师结合实际自己的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成效与反思

工艺美术师论文第8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