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监督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6:47

企业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监督第1篇

[关键词] 会计职能 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也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会计监督的内容、作用,现行条件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的阐述,以期对加强会计监督、建立现代会计制度做出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

(1)对凭证、账簿的监督审核。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实施审核和监督,不仅要对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还应按照会计规范的规定对会计账簿进行监督,从源头上控制财务信息质量。

(2)对实物、款项的监督。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实物、款项方面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的清查制度。划分责任归属,使会计主体的财产完整、安全。

(3)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计算监督,对审批手续不完整的财务收支予以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于不合法规的财务收支进行抵制;对于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财务收支应报告给财务主体利害关系人知晓。

(4)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接受财政、税务和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督以及注册会计师监督,真实地提供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资料、财务报表以及其它相关的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不能拒绝、隐匿、谎报上述情况;不得指使或使用威逼、利诱等手段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2.会计监督的作用。会计监督在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会计监督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能够确保各企业的经济活动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以促进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的。

二、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企业内部由于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使单位内部监督缺乏力度,监督部门受到企业利益的制约使企业内部监督产生一系列问题:

1.会计监督难以保证所有者利益。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的指令与所有者的权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受雇于该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经营者有着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必然以经营者的指令为主,以取悦于领导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因此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就不难理解了。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企业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还有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但却不能有效执行,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会计制度混乱,现象时有发生。

3.企业负责人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企业负责人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弄虚作假,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致使会计工作不能行使其监督职能。

4.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具体操作者,直接受聘于企业负责人,并对企业负责人负责,其自身利益与企业负责人有直接的依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不能发挥其会计监督作用;更有些会计人员屈从于上级的意志,参与甚至伪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实际工作会计人员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这些都造成了会计人员素质下降,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对于上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我国的经济继续有长足的发展,继续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迎接各种考验就必须解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来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监的职能:

1.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各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在实际工作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内部要单独设立审计部门,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也是强化国家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国家执法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监督职能。

企业会计监督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监督管理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与大企业在经营规模、人员规模和资产规模相比较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在2011年6月18号又重新制定出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具体如下表:从上表可见,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同,整体而言,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资产总额都相对较少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缺乏会计监督意识。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不仅是检验核算工作的标准,而且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员工层次参差不齐,所以企业内部关于会计监督的意识整体比较淡薄;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使会计人员只是注重会计的核算工作,从而忽视了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凡事领导做主的“家长式”理念,也很大程度的干扰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2.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完善的企业制度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方面,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盈利,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许多制度都是形同虚设,尤其像监督制度这种无利可图的制度,无论管理层还是会计人员都不会关注,后期自然也不会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去完善和修订。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分工不明确,人员又少,很多员工都是身兼数职,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会计监督工作。3.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是沿袭了创业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内部机构设置存在一定缺陷。中小企业资金少、人员少、规模小,再加上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监督意识淡薄,这种缺陷就更加凸显。虽然有些中小企业会设置相关岗位,因为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很多岗位都是名不符实。除此之外,在企业外部也缺乏相应的监管部门来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4.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其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对中小企业实施监管的部门很多,比如工商局、财政部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很少沟通,这样除了监管信息得不到共享之外,由于检查的重点和时间也往往不一样,就给中小企业足够的时间去美化财务信息,提供使检查部门满意的财务报告,从而使政府监管部门发挥不到应有的监管作用。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意识。中小企业之所以出现会计监督上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管理层对会计监督的不够重视有着极大的关系。基于这种情况,中小企业管理层应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会计监督方面的学习,注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设立专业的监督部门,培养专门的监督人才,切实将监督工作履行到底。只有管理层有了会计监督意识,才会重视会计监督,从而指导其他人员发展会计监督。2.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会计监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兼容的原则,设立相应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监督评比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将本企业与同期其他相似中小企业监督情况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注重与其它部门的结合,促进协调发展。总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应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建立全面地、全方位地内部监督制度。3.注重对监督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专业的监督人员必不可少。中小企业应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并加强培训,首先,要摒弃家族企业“用人唯亲”的思想弊端,真正做到招贤纳士;其次,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不断更新相关的专业知识,保证自身工作能力适应企业全局的发展;最后,中小企业在选用监督人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设立多个岗位,注重多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4.加强外部监管。外部监督的重点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具体来说,首先,财政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立账簿,对会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等;其次,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重点核查缴税和资金使用问题;还有工商部门重点核查中小企业的诚信度。只有这样,通过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才能发现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作者:孙卫卫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廖喜鹏.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7):183-186.

企业会计监督第3篇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地反映的同时,实现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要求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处理[1]。其二: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本身的监督,即会计工作不仅要接受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体,以及财政、国家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实质上也是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1.会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改组迈向现代公司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通过改造重组,最终成为现代公司,这一过程中的大量工作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来实施的。从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以及开业公告,到企业财产清查、资产重组、产权界定、股东权益确定等等,没有原始的、大量详细的会计资料的提供,是不可能完成这些项工作的。而这些资料信息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即会计监督。

2.会计监督是现代公司内部运作管理的重要工具。

现代企业的运作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国有企业完成了现代公司制的转轨变型后,公司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各种.职能,使会计监督更好的为满足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

3.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神经中枢。

作为现代公司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完成企业改组后,各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与国家,公司与投资集团,公司与股东,都在事前以公司章程的形式规定了各自的利益关系,它们凭借各自占有的股份,享有不同的权益,承担着各自的经济责任[3]。因此,界定产权是现代公司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确定经营成果,进行收益分配,是公司利益关系的具体表现:而确定公司解散时的财产分配,又是现代公司各方利益关系的终结。正是由于会计部门对整个公司经济运作活动的价值管理,才使集合在一个公司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达成协调统一。

三、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可以分为所有者会计监督、债权人会计监督、经营者会计监督、职工会计监督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首先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认为经营者、所有者和职工属于公司内部人,因此他们的会计监督称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相应的债权人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则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

1.1经营者会计监督

经营者会计监督则可以按不同层次进一步分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等。其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是经营者会计监督的基础,内审部门会计监督是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所利用的手段,经营者会计监督的效果与单位负责人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作为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不希望该类信息是虚假的或是粉饰过的,因为虚假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其经营业绩和自身利益都受到不应有的侵害。因此,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都会有很强的监督动机,而不会有操纵这类会计信息的动机[4]。

1.2经营者会计监督之外单位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

由于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会计系统,任何虚增收益及隐瞒收益的会计操纵行为都必须有经营者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经营者之外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要对经营者会计监督的效果进行再监督。

1.3债权人会计监督

债权人对债务人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也采取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直接监督是指债权人可以采取质询和实地考查的方法对债权人进行会计监督,如果债权人是银行,则可以通过与经营企业的结算业务,及时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交易往来情况,以便有一效的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间接监督是指银行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

1.4政府税务部门会计监督

政府税务部门有权对纳税人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和有关资料直接进行税务检查,以实现会计监督。

2.单位外部会计监督

单位外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行政监督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国家审计会计监督、证券监管会计监督。

2.1财政部门会计监督

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是指财政部依照有关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对所有单位实施的以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工作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全面的监督检查,而且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使得财政部门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进行再监督。可以说,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在政府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

2.2国家审计会计监督

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和审计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的监督和检查。

2.3证券监管会计监督

证券监管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有权查阅证券交易记录、登记过户记录、财务会计资料等相关资料等。

2.4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对违法会计案件的判决来维护会计法律和会计法规的尊严,保证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依法进行。司法监督是会计监督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最严格的部分。

企业会计监督第4篇

1.政府的监督功能减弱

通过立法这一方面可知,实施会计监督这一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法律支持,导致有法律漏洞、有罪不罚、执法不严、没有法律依据的现象的出现。对会计监督的立法侧重非法会计,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施加的刑事处罚以及责任追究,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找到合适的条款,从而产生由于基础不足进而难以实施会计监督以及缺乏配套实施细则的情况。通过实施会计监督这个角度可以得知,作为被监督的一方,有些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细节不能够被相关的行政部门掌控。同时,包括财政、税务、审计在内的一系列部门,不能够明确而详细的进行会计监督职能的分工,只有一个支离破碎的监督系统。同时,还存在同一个问题被反复进行监督的情况,而以上这些问题,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受到了严重了削弱。

2.社会的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社会会计监督,从它自身来说,顾名思义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监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起步晚、基础差、有着不尽如人意的这样或那样的各方面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削弱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在最近的这些年里,在注册会计师这个专业领域内,各种竞争越演越烈,为了吸引企业,在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降低自身标准的情况,这种不正当的竞争,使得审计质量越发的不被重视,而这种现状造成了审计风险不断增大的局面。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审计一方与受审核的一方为同一主体,恰恰就是这种情况,造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不能够保持一定的自身独立性的后果。

3.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责弱化

(1)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走上了日益健全、完善的道路,然而,人们预期看到的企业内部会计理应实现的监督功能,却并没有出现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领导不重视,不支持,由企业部门和人员开展的内部控制等功能,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规章制度不能够被落实到位,一系列的不正当行为依旧是不断地重复发生。

(2)内部审计的作用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人们一直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在这里,首先要确保其独立性,这里指的是内部审计对一个组织机构而言的;第二个是成员的人员独立性。然而其内部审计建设以及安全审计独立性两个条件不能够得到保证,内部控制人员缺乏相应的权力,不能够发挥自身其的监督职责,领导与同事不协调的抵制,这些都导致各项内部审计的各种举措失去了它们的用武之处。

二、对于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提出的对策以及建议

1.保证外部监督机制的合理有效性

(1)对政府的监督机制进行协调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中,会出现反复交叉监督的现象,而这个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政府监管工作当中。成立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和监管部门,研究建立社会行为评价、问责和约束机制的政府监管,政府监管部门承担自己监管体系的后果,以防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实现科学的政府监管。对于政府方面而言,对监管目标和责任进行明确、加强不同部门的协调和监督,这两点是监管部门以及各个相关单位应该必须明确的。在保证了相关的依法监督的同时,也使得重复检查的现象日渐减少,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对需要突出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督,使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保证其专业监督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对社会监督机制进行规范管理从注册会计师的原则这一个单一的角度来讲,想要实现客观判断,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为了达到规范注册会计师这个目标,就一定要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对注册会计师的规范、指导和监督,对违反该法的有关规定,应按照相关处罚原则从重处罚。

2.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健全与完善

(1)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使用,来达到对监督机制进行制建立和完善的目的,同时对于内部控制活动,以及对这个活动的全面参与进行突出与强调。最后,使得核算和会计的核心监督职能的实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要抓住内部控制以及关键控制这两者的重点内容:货币资金的强化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授权和批准程序,不相容岗位分离;强化金融风险控制;做好物料计划和控制等,确保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有效的管理分析的真实性。

企业会计监督第5篇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反映在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和财务收支真实性上时,特别是反映在加强内部管理和维护单位合法权益上时,必然与企业如何选择和执行的会计政策相联系。

    目前,由于企业执行会计政策过程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因而,强化对会计政策的审计监督,是当前内部审计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会计政策的监督,还可以达到纠正会计核算中的差错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监督,促进企业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正确制定、执行企业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社会各方了解企业经营的现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可如下述。

    (一)把握会计政策正确制定的原则。

    把握好会计政策正确制定的原则是对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关键。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政策的定义是在基本会计假定即持续经营、一致性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遵循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其要求和所持的标准,可为我们制定企业会计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认为,可归纳为:

    (1)准确性:能够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制定企业会计政策;

    (2)合法性:制定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3)合理性:制定的会计政策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产品结构等企业环境相适应,合理地遵循谨慎性原则。

    (二)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控制更正的差别。

    会计政策变更是变更前后的会计政策都是正确制定的符合准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的会计政策。若变更前后有一个是错误的或不符合上述原则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或会计差错更正:如以正确的、一般公认的的会计政策变更为错误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以正确的、一般公认的的会计政策取代错误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内部审计在监督会计政策方面务必注意这一点。

    (三)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

    企业会计政策内容十分广泛,每一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存在会计政策的问题,从而组成企业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企业会计政策有多种分类方法。笔者认为,按会计政策重要性程度分类监督比较科学,容易操作。按会计政策重要性程度进行监督可分为一般的企业会计政策监督和重大会计政策监督。

    一般的企业会计政策监督范围和内容,主要看是否符合企业应遵循的法律规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重大会计政策监督范围和内容为《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指出的企业应当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合并报表的基础、折旧的方法、外币政策、存货的计价、长期建造合同、利润的确认、专营收入的确认、收入的确认、所得税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核算、坏帐损失的核算、借款费用的处理、无形资产的计价及核销方法、财产投溢的处理、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等的会计政策。

    (四)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

    企业会计政策的静态监督,主要检查企业会计政策制定有无错误,同一会计核算对象有否几个或相互矛盾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政策是否存在由于选择余地过大和由于几种会计政策并存而导致随意变动引起的错误。

    企业会计政策的动态监督,主要是对会计政策的变更的动态监督,以及在静态监督的基础上审查有无现有的企业会计政策需要变更;财务报表上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即是否符合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的要求。

    (五)定性分析监督与定量分析监督相结合。

    (1)定性分析监督:审查会计政策是否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法令、政策而制定;具体的会计政策是否结合实际情况,符合企业的经济结构、生产特点和组织结构;有否超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允许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范围;会计核算是否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方法进行;按照会计政策计算的会计指标是否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是否一致,是否随意更改;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

    (2)定量分析监督:企业会计政策定量分析监督是对依据会计政策的会计计量的监督,如对存贷计量方法的监督,从审查并计算证实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着手,看引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有效和正确,并确定这些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企业会计政策、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财务和经营的记录和报告所包含的是正确的、可靠的、及时的、完整的和有用的资料。同时,监督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否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了正确计算。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做好对会计政策定量分析的审计监督工作,对企业制定的重要会计政策的正确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六)内部会计核算监督与外国投资监督相结合

    会计政策的内部会计核算监督是会计政策具体运用公认性、适用性、谨慎性的监督。例如,监督会计政策能否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能否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交易的客观性,是否符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规模、组织结构、经济发展、技术含量、资本结构和资金来源等情况;监督会计政策是否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能作出审慎性抉择,既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这些会计政策能否正确地、充分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所有重要的经济事项都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了出来。

    会计政策的外部投资监督,即监督企业所控制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以及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并据此进行反向逆查。

企业会计监督第6篇

关键词:审计;会计;新《会计法》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92-02

一、依法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其有关的资料,监督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会计是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记录,是经济活动状况的反映。依法监督检查会计,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规范管理,是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法监督,有利于明确会计责任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揭露出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审计处理处罚问题来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由谁来负责?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会计责任的主体,也为审计监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运用会计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有利于明确会计责任。

2 依法监督,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

新《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只有这样,单位负责人才算是依法履行其会计责任,才能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审计间接、合理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衡量标准。当前,一些企业和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及内控制度薄弱,会计秩序混乱,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人为干扰会计工作,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给依法有效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只有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3 依法监督,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

新《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规定审计等部门在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时,各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从依法审计、判断会计是非角度来看,新会计法是十分重要的审计监督依据。因此,全面实施会计法,为审计依法监督,树立审计工作权威提供了重要保证。

4 依法监督,有利于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目前存在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经济发展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修订后的会计法具体列举了各种违法违纪会计行为,强化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并增加了行政制裁的形式和手段,对违法单位予以通报、处以罚款;对违法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对违法单位的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违法的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对触犯刑律的会计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因此,依法履行审计监督,有利于审计处理和打击违纪违规人员和经济犯罪分子,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二、依法审计,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1 转变职能,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内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经济活动,目的是协调该单位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通过测定和评定其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要转变国家审计是主导、内部审计是基础、社会审计是补充的观点,还内审于企业中,使内部审计由服务于国家审计的附属型向服务于企业型转变。坚持以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完善自我约束为指导思想,要由过去单纯监督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举的轨道上来,努力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的思路和重建新机制的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把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落在实处,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可靠的保证。

2 转变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会计监督是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在内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实施审计监督,不仅要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情况,还要监督其他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情况。为此,今后对单位审计的核心问题是要监督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履行情况。为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必须转变审计方法。在实施审计时,应采取账户人手,为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不能只局限于同被审计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打交道,应实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制度,不能只看会计账项和查询会计人员作为审计取证材料,而且必须取得单位负责人对履行会计责任的说明或承诺,真正体现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主体地位,这是今后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工作上,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格履行监督检查会计行为的法定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要从宏观着眼、微观人手,善于运用审计资料对企业履行会计制度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加强信息反馈,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寓于监督、服务之中。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3 依法审计,规范会计行为

企业会计监督第7篇

关键词: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建议

中图分类号:F316文献标识码:A

1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有效解决定位问题

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从而使其监督软弱无力。为解决对谁负责的问题,可以考虑以分权的思路改革会计监督体制,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从隶属关系、利益决定等方面分离开来,使会计监督主体具有独立性。从实现方向看,在不少林业企业中实行的会计委派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样,成立会计事务公司,使会计工作企业化也是一种积极尝试。会计事务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它既独立于各单位,又独立于政府的经济事务部门,为全社会提供会计事务服务,保证了会计监督事务的独立组织依托,独立人格和独立经济来源,不受经济、人事等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以独立公正地发挥会计监督功能。

2 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科学管理、依法理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取消弱化“内部人控制”也是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前提。科学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会计工作部门的工作性质,林业企业要建立相应的薪金优厚与违法严惩结合的内部机制。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林业企业领导人更关注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制造虚假信息的动机;同时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林业企业有关培训、待遇、业绩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尤其是鉴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承担社会责任较大、取得成果不易察觉等原因,应对会计人员赋予与其自身贡献大小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调动会计人员执行监督职能的一种有效举措。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它的有效性。可以试着按会计核算质量、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确定会计人员的绩效工资标准,也可以根据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确定会计人员的年度奖励标准,还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差错、发生事故的原因确定处罚标准等等。

3 强化社会中介监督职责发挥,明确国家监督职责

社会中介监督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监督。在国外,注册会计师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维护经济秩序离不开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监督方式,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必须从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督抓起。其一,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杜绝为招揽生意而牺牲审计质量的不当行为;其二,要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风险意识,使其敢于“独立、客观、公正”地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其三,要加强对社会监督机构的再监督,实现监督者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平衡与对称。

国家会计监督部门应谋划全局、协调配合、减少内耗、树立形象、提高效率。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进一步理顺部门利益、优化监督资源配置。财政监督应以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在监督方式上可供选择的途径包括:一是财政部门以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林业各单位的会计报表,财政部门保留对林业各单位会计报表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质量再监督的权利;二是财政部门以国有资产代表者身份,有选择地向部分国有林业单位委派会计负责人,通过负责人对国有林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林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审计监督应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实施对税务、财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再监督。国家监督部门作为国家和政府中间监督力量的代表,要从根本上纠正监督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转变观念,改进监督方式,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并且还要有大局观,学会“抓大放小”,适时退出一部分微观监督领域,转向宏观监督和控制。

4健全法律法规,制定林业会计制度或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制定林业行业会计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林业会计内控制度,规范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制作、科目的设立、账目的建立,要求明细科目的建立和涉及到的内容必须一致。建立部级会计信息中心,完善全国统一会计报表格式的设计和管理,以及会计报表的填制、审批与报送,推动会计信息处理、报送、审批的电算化进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林业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林业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使林业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在现行林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定了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该制度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对集体和私有林场没有适用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会计体系,制定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林业会计准则或林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报告体系,是当前林业会计改革的首要任务。

5明确管理者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其领导者及职工的素质。因此要强化林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制意识,加强对会计领导者的管理培训,使之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会计法》的规定明确林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林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林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另外,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林业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会计监督体现于会计核算过程之中,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人员素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会计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也将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保持职业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并以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这种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推进会计队伍建设,首先要从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入手,以敦促会计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称职的从事林业会计工作的人员。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调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最后,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丰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其会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玉.关于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10.

[2]丁然.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J].理论学习,2006.1.

企业会计监督第8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93-02

想要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与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是分不开的。有效的会计监督,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财务行为,防止国家和企业的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而且对企业完善内部监管机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得到有效强化的会计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参考。然而在当今,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此,必须对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进行改善与强化。

一、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强化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本身的经营能力与技术水平不高,又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的会计监督不到位,就会造成企业资产的非正常损失,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加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就需要对企业的财经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会计监督真正的落实到位,从而规范企业的财经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强化会计监督是改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需要

作为企业管理机制的核心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会计监督。有力的会计监督,可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对企业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有效的会计监督能使其及时地掌握企业精确的会计信息与资金数量,为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做到权责明晰,管理井然有序,而且要求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独立。这就导致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与纠纷。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规范会计工作。只有在有力的会计监督机制下,才能有效地促进新的企业制度的完善。

(四)强化会计监督是保护企业及其所有者利益的有力保障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实现政企分离,企业的所有者要逐渐从企业的管理中抽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管理层操纵会计人员营私舞弊,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造成了资产的损失,企业的所有者就无法及时发觉。为预防这类情况,就必须强化会计监督机制,从而保护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一)保障会计监督机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全面。现有的法规与制度,有很多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机制缺乏应有的力度,会计工作无法真正做到位,会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会计监督过程中权责关系不明晰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长期以来会计监督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产生了很多消极作用。

(二)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相关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很多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一旦会计工作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余人员无法及时地发现。其次,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企业的内部将制度中,内部审计本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运作。然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在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一些负责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也缺乏责任心,这些都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对于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产生很大消极影响。

(三)企业外部监督缺位

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审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如果企业的账目存在失误与舞弊,只要严格审计,是一定能够查出来的。然而现实中,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企业的外部审计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这也导致了企业外部监督的缺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与质量。

三、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监督

为了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强化,就需要我国政府对与会计监督有关的法律进行不断的改进与修订,使之更加完善,从而为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层与工作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进行会计监督与经营活动。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产权组织与利益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组,这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必然导致会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而且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利因素。只有建立并不断改进、完善企业制度,才能真正确保会计在企业中的独立地位,使会计监督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除此之外,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管理层之间也要做到权责明晰,相互合作,相互制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

(三)加强对企业的外部会计监督

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的方方面面,外部监督则是政府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要想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有机结合,使二者都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实现,从而促进我国企业健康的生存发展。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精确与真实,使国家与企业的决策能够取得成功。鉴于目前我国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工作进行得不到位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地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