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09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1篇

关键词:圆明园山体现状历史变迁 修复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史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建设经历清朝七位皇帝御园时期,历时150余年,是中国古代园林“集锦式”造园手法的典范。圆明园“园中有园”的空间艺术效果离不开造园要素――山体。圆明园352.13公顷的占地面积中,就具有山体200余座,是构成圆明园空间的主要骨架,与建筑、植物、水体交相呼应,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是圆明园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自1988年修复福海及长春园、绮春园部分景区并首次向游人开放,2008年修复开发九州景区,目前遗址公园面貌已初具成效,但已恢复区山体是否具有历史原真性,如何科学地进行未恢复区的保护及修复仍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前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圆明园山水文化或用西方空间范式来解读圆明园的造园艺术,笔者通过对圆明园山体的实际调查,结合历史背景,对比分析其修复保护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圆明园的山体修复提供参考资料。

1.圆明园山体的历史变迁

圆明园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每次变迁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修复圆明园山体不仅需要对照相关图纸资料,还需建立历史感知参照系统,还原特定时空背景下圆明园的山体特色。

1.1“三山五园”格局下圆明园山体特征

清朝时期北京西郊一带建成一系列规模庞大皇家园林,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统称为“三山”,依托“三山”地形地貌分别建造了( 清漪园) 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同圆明园、畅春园一起统称为“五园”。“三山五园”格局存在一定的联系:“三山”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轴线,此轴线往东的延长线正交于圆明园和畅春园所形成的的南北向的轴线。大规模人工堆山是圆明园山体与其他四园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多为带状山体,山势走向与“五园”的空间格局相呼应,山脉起落山体高度与“三山”的龙脉一致,西北高,东南低,曲折婉转,宏观上形成上风上水的风水布局。

1.2圆明园山体的历史变迁

计成《园冶》中写道:“世之新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意思是造园的艺术效果有很大程度取决于主人的主观喜好和精神意志。圆明园从建园到现在总体分为皇家御园时期和遗址时期:皇家御园时期从赐园到御园经历七位皇帝持政,也经历了七次大规模的建设和修整,其园林规模、山体风貌也因此发生变化;民国时期,1922年北洋军阀共从长春园、绮春园强行拉走太湖石623车、云片石104车,因为圆明园大多山体为“石包山”,故此时期的“石劫”对圆明园造成了巨大的毁坏。从建国到现在是圆明园的遗址时期,建国早期圆明园山体破碎不堪,经过1988年及2008年两次大的修复工作后,已有大部分土山山体得到了恢复,但石山却破坏严重。

因圆明园的建设完成于1860年以前,之后便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本文着重研究皇家御园时期圆明园山体的历史变迁和特色。

1.2.1康熙皇子赐园时期

根据《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国朝苑囿》所述 “圆明园为世宗宪皇帝藩邸赐园,康熙四十八年所建”, 当时只是为了满足皇子的日常生活,只是有小范围的堆山造园。后湖景区建有牡丹台、竹子院,金鱼池、菜圃等12景,福海景区建了深柳读书堂,风格均比较自然朴素 。

1.2.2雍正御园时期 :

雍正时期开始增加办公理朝场所,增加了勤政殿、九州清晏、会心处,平湖秋月,环秀山庄等24景,此时山水规模较之前进一步扩大,圆明园由康熙时期的44.5亩扩到195.3亩,“华夏九州”的山水骨架基本形成,造园风格上以清新自然为主。

1.2.3乾隆御园早期:

1736年乾隆即位后开始圆明园的大规模扩建, 此时九州景区、福海景区,西北部景区共增加至40景,山水格局形成“华夏九州”完整的结构。清《御制诗集》形容正大光明景点山石:“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可见当时叠石堆山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1.2. 4乾隆御园中晚期:

乾隆四十年后,圆明园扩建至346.9亩,形成圆明、绮春、长春三园整体山水格局。造园风格突出皇家气派 ,此时圆明园已达到100多处景点,园林气氛增强。

1.2.5嘉庆御园时期

嘉庆朝继续延续三园整体的山水格局,改建了福海北岸的静远洲、武陵春色的恒春堂、北远山村的课农轩,增建了圆明园福海景区的观澜堂,并修缮了舍卫城、同乐园、永日堂别有洞天、安澜园等景点。

1.2.6道光御园时期

道光年间,财用匮乏,国势日颓,已无力对圆明园大加建设,只能勉强维持圆明三园已经达到的景观效果,山形较乾嘉时期当无根本变化。重点改建寝居建筑,建筑面积增大,园林空间气氛和艺术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

1.2.7咸丰御园时期

此时期圆明园在规模上和景点数量上已达历史的顶峰,改动也只是修葺寝居建筑,山水格局变动不大。咸丰时期和道光时期被学者称为圆明园盛期,此后圆明园的研究保护及修复工作也多以这个时期的格局为参照。

圆明园盛期山体具有以下特色:

1)模仿华夏九州的山水格局,西北角紫碧山房为最高峰,象征昆仑山。山高15米;

2)福海景区、后湖景区分别形成两个次高峰,依然以各景区西北角为最高峰。廓然大公山体高度为 10米,杏花春馆景区山体高度为12 米(根据2011年现状地形图,结合65年地形图推测)。

3)其他山体均为狭长的带型,高度在10米以下,以土山为主,其主要作用是分隔景区空间。

1.2.8同治御园时期

同治十二年对园明三园进行重修。当由于当时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修复效果也无法与被焚之前相比。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该阶段同其他历史时期一样,在圆明三园物质实体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圆明园山体现状调查方法

2.1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踏勘与地形图、图档资料相互结合调查分析,梳理出山体综合现状特点以及与历史盛期的差异。 采取拍照记录、比较分析、现场核实评价等方法记录各景区景点内景观元素现状特点。尽量用180度全景模式拍照记录山体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关系,用水平视角照片记录局部山体高度、保存状态,山石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比对2011年测绘图,1933年测绘图及咸丰时期样式雷平面图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差异点;根据修复及保存状况对调查的土山石山进行分级评价。

3.圆明园土山的现状与分析

3.1综合现状

3.1.1未恢复区域

大部分区域处于荒芜状态,山体被铲平,轮廓几乎完全消失,山体基本被破坏75%以上。武陵春色、万方安和、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以西;濂溪乐处、淡泊宁静、曲院风荷以北,福海景区北部;绮春园西部;长春园东南角如园。

3.1.2已恢复区域

山形已基本修复,但局部与历史有偏差。如九州景区中部、福海景区南部、长春园大部分景区、绮春园东部:九州景区山形基本已得到全面的恢复单局部石山,假山堆石破坏严重,大部分未修复。

3.2各景区山体现状

3.2.1九州景区

九州景区大部分山体已修复,西部景区虽然已经清理,但山体还未修复,山高水长及其北面山体已经完全消失。

3.2.2西北部景区

园区虽已开放,铺设了道路配备了路灯指示牌垃圾桶,但70%左右的山体仍未恢复

局部地形现已消失,被大量的建筑垃圾堆土侵占。

3.2.3福海景区

福海周边景区大部分山体已恢复,局部由于雨水冲刷山体形态被破坏;福海北部山形未恢复,山体基本消失现场能看出大多数土方已被挖走,铲平。

3.2.4绮春园景区

绮春园东侧景区山体已修复,局部山体坍塌滑坡厉害,失去原有形态和空间关系,西侧 101中学占用的土地所有的山体均已消失。

3.2.5长春园景区

长春园山形基本已修复,堆石假山均未修复,且保存状态较差,大多数已坍塌。

3.3圆明园山体现状评价

评价分为已修复区和未修复区,按山体恢复效果和保存状态进行评价。

3.3.1评价等级说明

1)A级为已修复山体,已修复的山体根据修复效果与历史对比分为三个等级:A1为好,基本按历史原貌复原;A2为一般,已修复,但旷奥形态与历史不符、高度改变、山峰减少或主峰次峰不明显; A3差,偏离原有空间感。

2)B为未修复山体,根据保存状况进行分级评价。B1为保存较好,大于75%的山体被保留,山体基盘基本完整,山形完好,只在局部有少量缺失凹洞或断裂或因自然水土流失或雨水冲刷等引起的高度变化,对所在景区的空间感影响较小;B2为保存一般 ,有50%-75%的山体保留,山体基盘残存部分大于二分之一以上,山形变化较大,对所在景区空间感影响较大; B3为保存较差山体,山体保留50%以下,大部分缺失,原有的空间感因之丧失;B4为完全消失山体 ,山体基盘大部分缺失,原有的空间感因之丧失。

3.4山体现状调查总结

圆明园山体现存及需要修复的山体共235个:其中已修复山体130个,占总量的55.3%,修复较好112个,修复一般14个,修复较差4个;未修复的山体102个, 保存较好的8个,保存一般的11个,保存较差的37个,基本完全消失的46个,新增山体3个。

4.已修复山体和咸丰朝、1933年地形图对比存在问题

为了验证已修复山体的修复效果,选取圆明园盛期――咸丰时期的样式雷图作为参照,但因样式雷图仅能反应空间关系,山体形态,无等高线,故选取较早的测绘图――1933年的测绘CAD图进行对比分析。

4.1山口形态与位置:

修复后山口过于平直,山体与山体 之间关系弱,如涵虚朗鉴南部山体峡口、含经堂南侧山体2处峡口。新增加的山口位置与历史不符,破坏了空间艺术效果的原真性,如武陵春色西侧山口、谐奇趣东侧山口。

4.2山峰数量、位置和山体高度

绮春园景区大部分山体等高线较33年至少增加1根,山体高度增加;紫碧山房、杏花春馆、廓然大公、绮春园松风梦月北侧山体,山体高度降低、主峰不明显。

4.3山体山峰位置发生变化

长春园法慧寺宝相寺北侧及泽兰堂东侧山体 ,由于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山体严重滑坡,且主峰位置移动较大,原本山体与建筑的围合关系消失。

4.4山体基盘形态山体

1)原本连续的山体基盘被断开,如花神庙东侧山体、含经堂西南侧山体、鉴碧亭南侧山体、夹镜鸣琴河道南侧山体、廓然大公北侧山体;

2)原本断开的山体基盘被连续起来,如含经堂西北侧山体、玉玲珑馆东侧山体、海岳开 襟东侧山体;

3)山体基盘扩大,占据建筑遗址,如茜园西侧山体、接秀山房东侧山体;

4)山体增长或变短,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形态,如狮子林西南侧山体增长、保合太和、东侧山体变短。

5.保护及恢复建议

由于历史资料及当今造园水平局限,加之一些不可逆的破坏,圆明园山体的保护及恢复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基于圆明园山体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5.1已恢复区的维护和修缮

圆明园的山体修复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的过程,已经修复的山体需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过度,局部不满足历史时期面貌的山体,若按照历史时期修复,则会破坏山体上的现有植被,造成巨大的浪费,故建议暂时保留现状;对于偏离历史氛围较大的山形水系,建议重新修复。

5.2未恢复区山体的保护

未修复区的山体有36.2%保存较差,有45%基本消失,这部分山体可选取局部较有特色的景点进行修缮,其余的建议先进行清理,移除场地内的建筑堆土和垃圾,对有价值的山石进行保护。消失的山体可按重要程度进行局部恢复,较复杂的石山建议在相关资料充足,堆山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在进行修复。

圆明园的价值不是仅仅作为教育民众的遗址,也不只是学者研究的标本化石,她是我们祖先为我们民族创造的骄傲,在科技进步,学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若我们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圆明园的修复保护,则无异于一百年前对我们民族犯下滔天罪行的八国联军。当然要确保圆明园的山体修复工作沿着正确的轨迹和方向可持续进行,仅仅研究历史和现状是不够的,需要制定更完备的保护政策,需要研究及实施可持续的,可逆的方法进行修复,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一起配合完善其修复所需的资料。

参考资料:

[1]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四十景图咏[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2]郭黛 贺燕.圆明园的记忆遗产[M]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2篇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3篇

1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充分体现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1.1 课前的“动”。课前的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卡或者预习生成单(课前检测单)的任务等等。语文的提前学习很关键,课标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我们知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他们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就是一个语文的实践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参与了,自然就得到学习和提高,这是一个隐性的提高,短时可能看不见,但长期积累下来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2 课中的“动”。①导入中的“动”。导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语文课,注重以情感感人,可以用情意盎然的导语配合音乐导入新课,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入手。导入的动,是师生走入文本的动,把握好这个动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巧的设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向导,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的教学中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活动一:走进圆明园,感受辉煌。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2、3、4三段,引导学生通过感悟“美”,欣赏“美”,来谈美、体会美,从而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历史,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品味写圆明园美的句子──组内交流──全班分享,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词句──仿写重点句式等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动二:深入研读,感受毁灭。这个部分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来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的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情感的表达。课后思考题有这么一个环节:“读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三:感悟写法,什华情感。这个活动是选自本课课后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其实,像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仅是一道思考题那么简单,因为这是我们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与方法──对文章谋篇布局的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

1.3 课后的动。我们都知道,课后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现在课后作业多样化上。教师要正确理解,并静心思考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应围绕课本中的话题同步进行,每项任务渗透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训练,但不设计框架,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让思维的动延伸到课外。如语文四年级上册学完童话故事专题后,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看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等。今天苏老师上的《新型玻璃》在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内容“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这样就把课堂知识很好的延伸到了课外。

2 让情感思维“动”起来

语文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4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A、 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C 、为英国侵略作辩护 D、 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3、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5、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7、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8、近几个月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年,将这一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变为废墟的是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军队9、晚清诗人称赞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的大将是指率军收复新疆的A.左宗棠 B.曾国藩 C.魏源 D.林则徐10、2009年是新疆建立行省 A、110周年 B、120周年 C、122周年 D、115周年1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①邓世昌②曹汝霖③张学良④林则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规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的是A、《黄埔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最远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16、北京东郊民巷是重要的外国使馆界,这一地区单独被辟为“使馆界”始于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7、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18、从内容来看,《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的不同点是A.中国割去领土面积更大 B.开放通商口岸增多C.索取赔款数额不断增大 D.允许日本开办工厂19、我们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道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时,我们应牢记的历史教训是A.鸦片危害严重 B.团结就是力量 C.落后就会挨打D.外交需要谋略2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21、阅读下列二个材料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1]、这两段话是谁的名言?(2分) [2]、“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请回答:[1]、上述材料记述的是哪一场战争?(2分) [2]、“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2分) 三、综合题(共20分)23、以下是某同学向他朋友介绍他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把它纠正过来。 你们知道吗?在中国近代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签订于19世纪40年代的是《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60年代的是《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签订于19世纪90年代的是《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它签订于20世纪初。(6分) 答 1: 2: 3: 24、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其间经历了多少年?比较这两件国家大事,谈谈你的感想。(6分) 25、结合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 附加题:(不计入总分,共10分)对于现今的圆明园,有些人主张在原地对圆明园进行重建,有些人则极力的反对重建。对于这二类人的主张,你的观点又是如何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附:车站中学八年级历史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测 试 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题: CCCBC CDBAC DCCCB DADCB二、材料解析题:21题: [1]林则徐 [2].林则徐,严禁鸦片22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三、综合题:23题: 1.19世纪40年代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2. 19世纪60年代签订的是《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3. 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是《马关条约》24题:答:经历了155年(1842——1997)。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它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先决条件。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香港被外国侵略者割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所以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并对其行使主权。(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5题:答: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后。附加题:答: ①、赞同重建:理由是:圆明园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和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重建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②、反对重建:理由是:每一个遗址和残迹的历史感是任何复建后的景观都无法代替的,这段中国近代屈辱史对于以后世代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要超过圆明园园林的价值。保留遗址,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广大人民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深深地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提高国力,国家强大了,才能避开国难临头。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5篇

关键词:优化的路径 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6篇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学生主动性的引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

2.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7篇

一、活动目标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组织本次活动,是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交流、资料查阅和学习制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如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二、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班级环境

(1)各班级教室门口悬挂两个灯笼

(2)在家长园地贴出“元宵节活动方案”,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3)室内黑板出示元宵节主题活动名称,突出主题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塔楼大灯笼换成新的

三、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做元宵、吃元宵、赏灯、猜灯谜)

2、组织形式:亲子形式

3、活动时间:20__年__月__日

4、活动准备:

(1)幼儿园:

1、将幼儿和老师制作的灯笼布置在园内.

2、准备灯谜和各种小礼物.

3、准备元宵节相关儿歌、资料和图片供幼儿欣赏和了解.

4、准备晚餐——汤圆和班级做汤圆的米面和馅.

5、花灯评奖并准备获奖奖品: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6、拍摄获奖花灯及幼儿照片,发给各班活动当天以照片形式公布

7、元宵节或喜庆音乐,猜灯谜时播放,烘托气氛

(2)老师:

1、做好元宵节主题教育: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来历;提供视屏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元宵节习俗;按要求教会幼儿一首元宵儿歌

2、安排布置亲子制作元宵花灯活动,并于_月_日(星期_)收齐,_日上午协助悬挂在校操场,并布置好各班级兑奖台.

3、各班级准备一个稍大一点的煮汤圆的锅(电磁炉或电饭锅),并提前学习如何做汤圆、煮汤圆.

4、协助做好元宵节活动家长邀请工作,要求每位幼儿家长都能参加

5、班主任在幼儿快吃完汤圆时,到操场做兑奖准备(兑奖台、班级名称牌、礼物、印章、班级幼儿__、谜底都在周五上午准备好).

6、收集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花灯的照片,和亲子共同收集的元宵节图片资料.

(3)幼儿家庭:

1、幼儿和家长在家查阅元宵节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风俗习惯,欣赏全国各地是如何庆祝节日的.

2、亲子共同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写上班级姓名并星期四上午交与班主任.

3、将搜集的元宵节资料图片、制作花灯的照片提供给老师.

5、活动过程:

(1)、周_下午15:15分伴随欢快音乐迎接家长来班参加活动

(2)、元宵节常识介绍

(3)、观赏元宵节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制作灯笼的照片和图片,欣赏幼儿园评出的获奖的灯笼照片,给获奖幼儿现场颁奖(以上(活动总共15分钟)

(4)、亲子做元宵.包括亲子洗手、发放材料、学习制作汤圆、亲子制作汤圆、下锅煮汤圆(此环节20分钟)

(5)、煮汤圆,唱儿歌.

在煮汤圆的时间,幼儿表演元宵儿歌,并洗手入厕,做好晚餐前的准备(注意:厨房也会为幼儿准备汤圆,端上来之后,将班上煮好的汤圆倒入厨房煮的汤圆一起,发放给幼儿)

(6)、猜灯谜活动

1、班主任需要提前下来,到自己班级区域等家长解答谜底

2、幼儿与家长一起猜谜,猜中后,到本班老师处报谜题编号核对谜底(不要摘下谜题,只用记住谜题编号).

3、猜中一题,给幼儿手背上盖章一个.

4、集齐5个印章可以到班主任处兑换奖品一个(老师做好记号,一人只能兑换一个奖品)

5、兑换完奖品可自由活动也可放学回家.

6、当天下午班上老师需家长全部回去后才能收拾各班物品、灯笼再下班.

四、相关资料

1、煮汤圆的方法

①在锅内放入适量(依你煮的数量而定)冷水,然后烧开.②将汤圆或元宵放入开水中煮.

③当水再次沸腾时,加入一勺冷水,使之继续煮.如此三次,水再开而且汤圆或元宵已经全部漂在水面上时就可以关火了.

(请注意煮三开后,关小火,取出一个汤圆或元宵打开看看里面馅儿是否已化,外面皮儿是否已熟,就能断定是否要继续煮或者关火了.一般这一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

2、关于元宵节的常识.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__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

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__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__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

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3、大班元宵节儿歌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第8篇

满族统治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与大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定都北京后,不断修建皇家园林。

乾隆即位的时候,清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乾隆的大兴土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即位以后,就先后改建和扩建了康熙、雍正年间在北京西北郊兴建的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又借疏浚西湖的机会修建了清漪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园”。其中,畅春园是侍奉皇太后的,圆明园是处理朝政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是闲暇时游玩的。

清漪园修葺假借他名

1860年,英法侵略军进入中国。在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掠之后,又野蛮地纵火焚烧。于是,这座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一代名园以及附近的畅春、清漪、静明、静宜等皇家园林都被侵略者烧成一片废墟。1861年,慈禧太后等从避暑山庄回到北京,以垂帘听政的名义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慈禧曾数次想修复圆明园,但因内忧外患,特别是“李光昭事件”,使得在统治集团内部就遭到竭力的反对,修治圆明园不得不宣布停止,改修西苑(一称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

为了使慈禧归政后有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同时也为慈禧的六十大寿兴建一处举行庆典的场所,弈决定修葺清漪园。清漪园的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为其生母孝圣宪皇后六旬庆典而修建的,此后,又在这里举行她的七旬和八旬庆典。清漪园的规模虽然不如圆明园,但是,它是在真山真水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自然景色在北京的皇家园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但是,修葺清漪园,并不像修西苑那样简单。因为,西苑的建筑未被焚毁,清漪园则已成废墟。修葺清漪园,不仅经费难于筹措,而且在民穷财尽之时大兴土木,必然会像同治年间修圆明园一样遭到激烈的反对。于是,利用人们要求创办海军、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以办海军之名,行修清漪园之实。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设立海军衙门,派醇亲王弈总理海军事务。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弈奏请恢复昆明湖水操。翁同和在《日记》中写道:“海军衙门会神机营奏,在昆明湖试小轮船,复乾隆水师之旧。”乾隆年间,曾在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浙千把教演。”“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但是,昆明湖毕竟不是练水师的地方,不久就陆续裁撤。现在,居然要在昆明湖练海军,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其实,“复乾隆水师之旧”,只不过是为修葺清漪园打掩护。因为,恢复昆明湖水操,就可以用“恭备皇太后阅看水操”的名义修葺清漪园。水操恢复之日,也就是清漪园工程开始之时。再过一百天,事情的真相就更清楚了。

光绪十二年(1886年),翁同和在《日记》中写道:“盖以昆明(湖)易勃海,万寿山换滦阳也。”勃海,即渤海。滦阳,即地处滦河之此的避暑山庄。昆明湖代替了渤海,万寿山代替了避暑山庄。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清漪园工程在统治集团的某些人中已经不是秘密了。

为了掩人耳目,又设水师学堂于昆明湖。水师学堂,一称水操内学堂和水操外学堂。水操内学堂开学之日,主持水操内学堂开学典礼的官员又主持了为慈禧六旬庆典而兴建的排云殿的上梁仪式。次年,以光绪的名义上谕,将清漪园工程公开并将清漪园之名改为颐和园的时候,颐和园的许多工程都已经开工甚至完成了。

颐和园重建经费从何而来

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间,北京有两大皇家园林工程,一个是颐和园,一个是西苑。颐和园由海军衙门承修,西苑则由奉宸苑承修。承修的单位不同,经费的来源也不一样。颐和园的经费有海军衙门分放,西苑工程有时经费困难,也请海军衙门垫放。分放不需归款,垫放则需筹还。所以,颐和园经费和西苑经费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从现有材料看,颐和园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

从海军经费中拨给。光绪十七年(1891年),弈在奏片中说:“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但是,颐和园开工究竟是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算起,还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算起?持续了几年?拨了多少?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很难断定。

海军钜款息银。海军衙门成立后,使弈等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经费历年拖欠,进出多有不敷。颐和园工程又给海军衙门增加了负担。为了备海军要需,同时也为了颐和园的修建,弈想出了一个主意,“筹一大笔银款,存诸北洋生息。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 弈将这一想法函告李鸿章,要他转商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湖北、江西各督抚,量力认筹。共银二百六十万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军钜款”。这笔钜款,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起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上,陆续解往天津,汇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但是,这笔钜款究竟生了多少息银?用于颐和园的有多少?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就不清楚了。

新海防垫款。海防捐的开设,始于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郑州段决口,改为河工捐。光绪十五年(1889年),海军衙门因筹款紧要奏准将河工捐停止,仍改为海防捐。这就是新海防捐。光绪十七年(1891年)二月十六日,总理海军事务弈等在奏片中说“每年拨工(指颐和园工程)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祗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数,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款。”这一经费来源,不同于海军经费拨款和钜款息银。这是“暂行挪垫”,是要用存津生息的海军钜款息银陆续提解归款的。由于资料缺乏,由新海防挪垫了多少?如何归款?我们也不清楚。

尽管如此,对于颐和园的修建经费,我们仍然可以得其大略。